卜算子.我住长江头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诗词大会诗文赏析 -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中国诗词大会诗文赏析 -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作者简介]李之仪北宋词人。

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

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

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

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

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

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

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

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疑难注解]卜算子:词牌名。

北宋时盛行此曲。

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

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

思:想念,思念。

休:停止。

已:完结,停止。

定:此处为衬字。

在词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添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谓之衬字,亦称“添声”。

[古文今译]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诗文赏析]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此词以长江起兴。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大学语文高职版课件-第十三课 卜算子

大学语文高职版课件-第十三课 卜算子
夹缝之中 几起几落 饱经忧患 虽然他任地方官时有所作为
但却远远没能实现 其富国强兵的抱负
晚年的他 更是境况凄凉
令人悲叹
然而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
苏轼决非那种 悲悲切切 顾影自怜的落魄者
而是 一个豪迈洒脱 个性鲜明
开一代风气的大作家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 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苏轼尽管有失望 有牢骚 有悲愤
却始终在追求 人生的价值 和个性的张扬
名震京师 深受
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
然而, 此后十二年间
苏轼先后遭受 丧母 丧妻 丧父之痛
仅仅 当过三年多的凤翔府签判
1069年 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
事开始变法 尽管苏轼主张革新政治
却力主渐进 坚决反对王安石的变法
因而引起新党的不满
苏轼历任地方官 看到新法推行中的
若干弊病 常常作诗讥讽
更激化了 与新党的矛盾
这首先取决于 他那高尚正直的人格
忧国忧民的精神 乐观开朗的胸襟 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而这一切 都倾注于他终身不怠的 文学创作之中
文学 抒发了苏轼的理想与壮志
文学 挥洒着苏轼对生活的热爱
—— 生活场景的信笔抒写 生命和一切美好事物 的绵邈深情 生活哲理的独特发现
文学 浸透着苏轼感人至深的真情
文学 寄托了苏轼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像苏轼这样的全能作家,在文学史上 无人能出其右,再加上他精于书法
被尊为“宋四家”之首 (另三家为黄庭坚、米芾、蔡襄)
又擅长绘画后人称其诗、词、文、 书法、绘画“五绝”
真是千古一人
•就是这样一位 天才作家, 其人生经历 却充满坎坷
饱尝艰辛
1057 年 年仅二十一岁 的苏轼与弟弟苏辙
同科进士及第 以其卓尔不群的才华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古诗赏析

注释
仄片”章复第言可各四命为。。① 韵四。集演三句酌两十之取万北卜 。仄八》为字为增仄四人义树宋算
韵十入慢豆六衬韵字”于《时子 ,九“曲。言字。,。“词盛: 后字歇,宋句,两上双卖律行词 片,指《教,化结下调卜》此牌 五前调乐坊于五亦片,算以曲名
⑥友⑤④水:眼人美③。浙,②
才(行欲波比,常人水
感谢您的观看
江词鲍
始鲍人:。喻这以流是
东人浩
注释
:浩:想
目里秋动眼
路的然
方然指,
光反水的波
,朋:
才)词想
似用喻眼横
简友生
。。人要
流。美波:
称,平
的。
动眼人。水
浙家不

的波之古像
东住详
。。然方说⑧。眉眉远容西美⑦
盈前,比眉
为。山貌京人山
盈去另喻眼
远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姣杂蹙是
注释
:与有山盈
山人时好记起眉
美心说水盈
,遂人,》的峰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读着这个课题你有什么发现吗?
“卜算子”是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 词牌的名称有很多,如渔歌子 、蝶恋花、菩萨 蛮等等。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子。在这首词中 “卜算子”这个词牌与词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 “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题目。
赏析:这首送别词的上阕,词人将江南秀丽的山水比作女子的眼波和眉毛,极 富人情味,也暗示好友即将归乡与家人团聚。词的下阕,词人用了两个“送” 字和两个“归”字,把季节与人巧妙链接,表明好友与春色同归,最后表达了词 人对朋友的良好祝愿。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李之仪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李之仪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李之仪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作品解释⑴卜算子:词牌名。

北宋时盛行此曲。

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

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

⑵思:思念,思念。

⑶休:停顿。

⑷已:完毕,停顿。

⑸定:此处为衬字。

在词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加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谓之衬字,亦称“添声”。

作品译文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

每天思念你却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

这条江水何时不再这般流淌?这份离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息?只是盼望你你的心犹如我的心,我肯定不会辜负你的相思意。

创作背景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仕途不顺的李之仪被贬到太平州。

祸不单行,先是女儿及儿子相继去世,接着,与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

事业受到沉重打击,家人连遭不幸,李之仪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

这时一位年轻貌美的奇女子消失了,就是当地绝色歌伎杨姝。

杨姝是个很有正义感的歌伎。

早年,黄庭坚被贬到当涂做太守,杨姝只有十三岁,就为黄庭坚的遭受抱不平,她弹了一首古曲《履霜操》,《履霜操》的本意是伯奇被后母所谗而被逐,最终投河而死。

杨姝与李之仪偶遇,又弹起这首《履霜操》,正触动李之仪心中的痛处,李之仪对杨姝一见倾心,把她当知音,接连写下几首听她弹琴的诗词。

这年秋天,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知冷知热的红颜知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

作品鉴赏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此词以长江起兴。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李之仪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李之仪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李之仪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李之仪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原文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作品注释⑴卜算子:词牌名。

北宋时盛行此曲。

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

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

⑵思:想念,思念。

⑶休:停止。

⑷已:完结,停止。

⑸定:此处为衬字。

在词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添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谓之衬字,亦称“添声”。

作品译文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

天天想念你却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

这条江水何时不再这般流动?这份离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息?只是希望你你的心如同我的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相思意。

创作背景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仕途不顺的李之仪被贬到太平州。

祸不单行,先是女儿及儿子相继去世,接着,与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

事业受到沉重打击,家人连遭不幸,李之仪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

这时一位年轻貌美的奇女子出现了,就是当地绝色歌伎杨姝。

杨姝是个很有正义感的歌伎。

早年,黄庭坚被贬到当涂做太守,杨姝只有十三岁,就为黄庭坚的遭遇抱不平,她弹了一首古曲《履霜操》,《履霜操》的本意是伯奇被后母所谗而被逐,最后投河而死。

杨姝与李之仪偶遇,又弹起这首《履霜操》,正触动李之仪心中的痛处,李之仪对杨姝一见倾心,把她当知音,接连写下几首听她弹琴的'诗词。

这年秋天,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知冷知热的红颜知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

作品鉴赏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古词《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作者李之仪)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词《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作者李之仪)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李之仪[宋代]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标签宋词精选、婉约、宋词三百首、思念、爱情、长江译文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注释已:完结,停止。

休:停止。

定:此处为衬字。

思:想念,思念。

赏析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此词以长江起兴。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

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

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

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ppt课件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ppt课件
9
现实的困难是无法改变的, 那么自己也该安慰自己一下吧, 于是"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 负相思意。"便自然而生。恨 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 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 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我相思之意。
10
"江"的阻隔虽不能飞越,"共饮 长江水"的两颗挚爱的心灵却能一脉 遥通。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 变为对对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 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 隔的心灵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 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 思意",是感情的深化与升华,也是 一种理智的反思和顿悟。
88下片以此水几时休应上片的长江头长江尾长江水的句子过片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99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丌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丌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1
品赏这首词,或能对古人爱 情、友情——中华民族特有的情 感发散方式,有深一层的理解。
2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 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 饮长江水。
11
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 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 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 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 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 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 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 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12
薛砺若在《宋词通论》中 说,李之仪的词,很隽美俏丽, 另具一个独特的风调;他的 《卜算子》,写得极质朴晶美, 宛如《子夜歌》与《古诗十九 首》的真挚可爱。
7
下片以"此水几时休"呼 应上片的"长江头""长江尾"" 长江水","此恨何时已。"呼 应上片的"思君"的句子,过 片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 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

上课:卜算子(苏轼)PPT课件

上课:卜算子(苏轼)PPT课件

2021
1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 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 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 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 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 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 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 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 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 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 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 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2021
15
“鸿雁”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含 义:
A、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 抒发思乡怀亲之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 解罗衫,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 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2021
16
B、以“孤鸿”、“哀鸿”的悲鸣来 比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惨。
▪ B.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 不已。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 惊弓之鸟。此处孤鸿纯是作者写照,取其神 似。
▪ C.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 肯同流合污。
▪ 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 同流合污、坚持操守2。021 寂寞、孤高、 孤芳自12
下片写出了幽人与孤鸿怎样的品质特点?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021
19
英文版《卜算子·黄州定惠寓居作》
Pu suan tzu A fragment moon hangs from the bare tung tree The water clock runs out, all is still Who sees the dim figure come and go alone Misty, indistinct,,the shadow of a lone wild goos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当然,词人这里所指的"江水" 也许是一种隐晦,并不是阻于山水, 而是被其他的因素所阻,如父母的 反对,身份地位的不相称,家族势 力或世仇等等。虽然彼此不相见但 想到同住长江之滨,"共饮长江水", 女主人公的内心又感到了一点安慰。 这"共饮"一词,反映了人物感情的 波澜起伏,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7
1
品赏这首词,或能对古人爱 情、友情——中华民族特有的情 感发散方式,有深一层的理解。
2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 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 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 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 不负相思意。
3
全词为我们刻画了一个 相思女子的形象,上片描绘 这个女子面江而思,下片表 现这个女子内心的愿望。词 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语言平 易通俗,明白如话;词句复 叠回环,构思新巧。
11
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 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 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 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 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 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 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 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12
薛砺若在《宋词通论》中 说,李之仪的词,很隽美俏丽, 另具一个独特的风调;他的 《卜算子》,写得极质朴晶美, 宛如《子夜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古诗十九 首》的真挚可爱。
誉为“短章中神品”。
14
15
4
上片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 一句说"我",一句说"君",构成文 句上的重叠复沓,诗意上的相对相 映。一住江头,一住江尾,既显空 间之远,又蕴相思情之长。我们仿 佛感触到了主人公深情的思念和伤 感,而一个在遥隔中翘首思念的女 子形象,也在此江水悠悠,千山重 障的背景下呼之欲出了。
5
词的三、四两句,是 从前两句自然引出的。江 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当然 就天天望江水,"日日思君 "来,而"不见君"又是非常 自然的了,山水阻隔的路 又岂是那么容易跨越的?
9
现实的困难是无法改变的, 那么自己也该安慰自己一下吧, 于是"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 负相思意。"便自然而生。恨 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 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 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我相思之意。
10
"江"的阻隔虽不能飞越,"共饮 长江水"的两颗挚爱的心灵却能一脉 遥通。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 变为对对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 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 隔的心灵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 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 思意",是感情的深化与升华,也是 一种理智的反思和顿悟。
下片以"此水几时休"呼 应上片的"长江头""长江尾"" 长江水","此恨何时已。"呼 应上片的"思君"的句子,过 片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 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
8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 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 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 能停歇。用"几时休" 表明主观上 祈望恨之能已,"何时已" 又暗透 客观上恨之无已。江水永无休止 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 无消止之时。
13
上邪(yé)
上邪!
《上邪》是一首民间情歌,是一首感情
我欲与君相知, 强烈,气势奔放的爱情诗,出自于汉乐府民 长命无绝衰。 歌。
山无陵,
诗中女子为了表达她对情人忠贞不渝的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与君绝!
感情。她指天发誓,指地为证,要永远和情 人相亲相爱。是女主人公忠贞爱情的自誓之 词。女主人公自“山无陵”一句以下连用五 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 深情奇想。《上邪》情感真挚,气势豪放, 表达欲突破封建礼教的女性的真实情感,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