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科技桥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桥的实验报告

关于桥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纸张材料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可能性;2. 体验动手制作桥的过程,提高实践能力;3. 分析纸张结构在承受重量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二、实验器材1. 旧报纸一张;2. 胶带;3. 剪子;4. 尺子;5. 承重台(可承受一定重量);6. 电子秤(用于测量桥的承载能力)。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旧报纸裁剪成宽约5厘米、长约30厘米的长条,作为制作桥的基本材料。

2. 制作桥墩:将裁剪好的长条报纸卷成圆柱形,用胶带固定两端,制成桥墩。

3. 制作桥面:将多个卷好的圆柱形报纸叠加,形成一定的厚度,用胶带固定,制成桥面。

4. 制作桥梁:将桥面两端分别与两个桥墩连接,形成桥梁。

5. 调整结构:根据需要,可以对桥梁的结构进行调整,如改变桥墩的高度、桥面的厚度等。

6. 测试承载能力:将桥梁放置在承重台上,逐步增加重量,观察桥梁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7.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桥梁在增加重量过程中的变形情况、破坏情况以及承载能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桥梁在承受一定重量时,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未发生明显变形。

(2)随着重量的增加,桥梁的承载能力逐渐降低,最终在达到一定重量时发生破坏。

(3)实验过程中,桥梁的变形情况与桥墩高度、桥面厚度等因素有关。

2. 分析(1)纸张材料在建筑结构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但承载能力有限。

(2)桥墩高度和桥面厚度对桥梁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有较大影响。

提高桥墩高度和桥面厚度可以增强桥梁的稳定性。

(3)实验过程中,桥梁的破坏形式主要为弯曲破坏,说明纸张材料在承受压力时易发生弯曲。

五、实验结论1. 纸张材料在建筑结构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但承载能力有限。

2. 通过调整桥墩高度和桥面厚度,可以增强桥梁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本实验为纸张材料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制作纸张桥梁,探究了纸张材料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可能性。

2024年桥梁检测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桥梁检测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桥梁检测市场调查报告引言桥梁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出行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桥梁使用寿命的不断延长和交通负荷的增加,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因此,桥梁检测成为了关键的环节,可以及早发现桥梁存在的问题,做出合理的维修决策。

目的本市场调查报告旨在了解桥梁检测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以促进桥梁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桥梁检测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2019年全球桥梁检测市场规模超过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美元。

细分市场方面,无人机检测和无损检测技术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广泛且增长迅猛的两个领域。

无人机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降低的成本,使其成为桥梁检测领域的重要工具,占据了市场份额的XX%。

而无损检测技术则以其高精确度、高效率和无破坏性的优势,在桥梁质量检测和评估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主要驱动因素桥梁检测市场的快速增长离不开以下几个主要驱动因素:1.政府投资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推进,政府对桥梁建设和维护的投资不断增加。

这为桥梁检测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桥梁老化和功能升级需求: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桥梁已经使用了多年,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桥梁出现了各种问题和损伤。

为了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桥梁功能升级和维修工作成为了紧迫的需求。

3.技术进步和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桥梁检测领域的技术手段和设备不断升级和改进。

新兴的技术如无人机检测、无损检测和物联网等,为桥梁检测提供了更加精确、高效和安全的解决方案。

市场竞争格局桥梁检测市场存在着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的竞争。

国际领先企业在技术和市场经验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国内企业在价格和本土化服务上具备竞争优势。

国内桥梁检测市场的主要竞争者包括XX公司、XX集团和XX科技等。

桥梁调查报告

桥梁调查报告

桥梁调查报告报告人:XXX报告时间:XXXX年XX月XX日概述为了对某县城市桥梁的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调查,我们组织了一支专业的工程师队伍,对该县城市内的所有桥梁进行了勘查和评估。

本报告对此次勘查和评估结果进行了详细的陈述和分析。

调查目的1.掌握该县城市内所有桥梁的基本情况和状况2.判断每座桥梁的承重能力、结构安全性和运行状态3.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和建议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相应的勘查设备和技术,通过对现场桩基资料、现场状况、近几年来建设、维护记录、交通流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进行了各项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工作。

调查结果1.桥梁数量:该县城市目前拥有桥梁XX座。

2.桥梁结构类型:其中,XX座桥梁为XX结构,XX座桥梁为XX结构,XX座桥梁为XX结构,XX座桥梁为XX结构,XX座桥梁为XX结构。

3.桥梁评估: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我们对各座桥梁进行了评估,结果为:评估等级座数占比优秀 16 20%良好 39 48.75%一般 22 27.5%稍有问题 3 3.75%4.桥梁存在的问题: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桥梁存在的问题,如桥面严重变形、桥墩基础损坏、桥面结构受损等。

这些问题需要及时处理,以保证公路运行安全。

建议1.针对存在问题的桥梁,应该及时组织有关方面进行修缮和维修。

2.对承受车流较大的重要桥梁,应该定期检查保养,以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对新建和改建的桥梁,应该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建设,保证桥梁的结构、质量和使用寿命。

结论该县城市桥梁多、类型复杂,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运行和管理处于较好的状态。

建议上级部门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桥梁管理和日常维护,以保障公路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桥梁科技研发总结范文

桥梁科技研发总结范文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桥梁建设已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桥梁科技研发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桥梁建设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文对桥梁科技研发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桥梁科技研发提供借鉴。

二、桥梁科技研发主要成果1. 预制装配式桥梁技术预制装配式桥梁技术是我国桥梁科技研发的重要成果之一。

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可靠、节约资源等优点。

在上海S7项目和绍兴二环北路项目等工程中成功应用,为我国桥梁建设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 独塔混合梁斜拉桥技术长沙香炉洲大桥作为我国独塔混合梁斜拉桥技术的代表,其全长3.24公里,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达到60千米。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解决了20米水深薄覆盖层基础施工难题,并研发了先进的定位系统,提高了桥梁施工精度。

3. 智能化施工技术在香炉洲大桥建设中,项目团队开发了智能化的施工技术,包括智能液压爬模系统和定制化模板。

这些技术在BIM技术的辅助下完成,提高了桥梁施工效率和质量。

4. 高新技术产业化转化力合科创作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控股的高科技企业和A股上市公司,为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桥梁。

公司不仅提供专业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还为创业团队提供全方位的孵化支持,推动技术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5. 高端创新要素汇聚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作为新型研发机构,聚焦光电领域的研发与应用,建立了特种光纤及应用、激光与光电功能材料等五个研发中心。

该所通过搭建创新桥梁,打通高科技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为我国光电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持。

三、桥梁科技研发工作展望1. 持续加强基础研究,提高桥梁科技研发水平。

2. 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 关注国际前沿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

4.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桥梁科技研发队伍素质。

5. 加强政策支持,为桥梁科技研发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桥梁科技研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桥梁建设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桥 科学实验报告

桥 科学实验报告

桥科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桥的科学原理和结构设计,通过搭建各类桥梁模型,验证不同材料和结构对桥梁强度的影响,为桥梁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经验。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 桥梁模型材料:木条、竹条、纸板、胶水等2. 台秤:用于测试桥梁承重能力3. 实验显示器:记录桥梁建造和破坏过程三、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桥梁类型:梁桥、拱桥、悬索桥等。

2. 选择合适的模型材料,制作桥梁模型。

3. 在稳定的桌面上架设模型桥梁。

4. 将台秤放在桥梁中央位置,记录其不同重量下的变化。

5. 记录实验过程中桥梁的变形情况。

6. 桥梁破坏时,记录台秤上的重量和破坏过程。

7. 比较不同桥梁类型和不同材料对承重能力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本实验中,我们制作了三座桥梁模型:一座梁桥,一座拱桥和一座悬索桥,并进行了承重实验。

1. 梁桥梁桥由四根木条支撑,中间用纸板铺设的道路。

我们逐渐在桥上加重,记录下台秤上的重量。

最终,在承重达到50千克的时候,梁桥发生了变形并折断。

2. 拱桥拱桥的基本结构是一座由竹条制成的半圆形拱,并在两侧固定在桌面上。

在拱形顶端放置了一块纸板作为道路。

我们在拱桥上逐渐加重,记录台秤上的重量。

在承重达到65千克的时候,拱桥开始发生下陷,重量继续增加,最终拱桥崩塌。

3. 悬索桥悬索桥的结构是由两根竹条拉起,中间用纸板作为道路。

通过增加挂载在悬索桥上的木条,我们逐渐加重并记录台秤上的重量。

在承重达到80千克的时候,悬索桥的形状发生了明显变形,木条向外伸展,桥梁被拉扁。

继续增加重量,悬索桥最终崩塌。

五、实验分析与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桥梁的承重能力与其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密切相关。

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不同结构和材料的桥梁模型承重能力的差异。

2. 在梁桥中,木条承受重量集中在支撑点上,导致支撑点承压过大,从而折断。

拱桥中,重量分散在拱形结构上,使得拱桥能够承受比梁桥更大的荷载。

悬索桥通过悬挂和拉伸的力分担了重量,因此承载能力更高。

中英文 报告

中英文 报告

有关“中英文报告”的范文有关“中英文报告”的范文如下:中文版:报告题目:市场调研报告报告时间:2024年XX月XX日报告内容:一、调研目的本次市场调研旨在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竞争对手情况以及市场趋势,为公司制定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

三、调研结果1.消费者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目标市场的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品质、价格、服务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产品的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较为突出。

2.竞争对手情况在目标市场中,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A公司和B公司。

他们的产品在价格、品质、服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但我们发现他们的产品缺乏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这为我们提供了市场机会。

3.市场趋势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将成为未来市场的重要趋势。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和数字化也将成为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

四、建议1.加强产品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

2.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

3.加强市场调研,及时了解市场变化,调整营销策略。

英文版:Report Title: Market Research ReportReport Time: XX/XX/2024Report Content:I. Research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market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consumer demand, competitor situations, and market trends in the target market,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mpany to formulate marketing strategies.II. Research MethodologyThis research adopted a combination of questionnaire surveys, interviews, and field visits to obtain more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market information.III. Research Results1.Consumer Demand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interviews, we learned that consumers in the target market have high requirements for product quality, price, and service. In particular, the demand for personalized and customized products is prominent.petitor SituationsIn the target market, our main competitors are Company A and Company B. Their products have certain advantages in terms of price, quality, and service. However, we found that their products lack personalized and customized services, which provides us with market opportunities.3.Market TrendsWith the continuous changes in consumer demand, personalized and customized services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trend in the future market.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and digitization will also become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the market.IV. Recommendations1.Strengthen product personalization and customization services to meet consumer demand.2.Improve product quality and service levels to enhance competitiveness.3.Strengthen market research to understand market changes in a timely manner and adjustmarketing strategies accordingly.。

桥梁方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桥梁方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桥梁方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桥梁在现代交通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连接着城市与城市之间,承载着车辆和行人的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由于桥梁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桥梁建设和维护面临着诸多挑战。

因此,进行桥梁方面的可行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桥梁建设和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提高桥梁的建设和维护效率,确保桥梁的安全和可靠性。

三、研究内容1.桥梁建设前的可行性分析:包括地质勘察、地形地貌状况、交通需求等方面的分析,确定桥梁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桥梁结构设计与选型:根据桥梁的跨度、承载能力、受力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桥梁结构类型,并进行结构设计。

3.桥梁建设中的质量控制:通过施工过程的监管和质量检测,确保桥梁建设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4.桥梁维护方案的制定:根据桥梁的使用状况和年限,制定科学合理的桥梁维护方案,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5.桥梁运行管理:建立桥梁的定期检测和维护机制,定期对桥梁进行巡检和保养,保证桥梁的安全运行。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地调研、文献综述、数值模拟等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全面了解桥梁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五、研究意义1.提高桥梁的抗灾能力和安全性,减少因桥梁事故引发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提高投资回报率。

3.促进交通建设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六、研究进展目前,本研究已经完成了桥梁地质勘察和结构设计方面的工作,正在进行桥梁施工和维护方案的制定工作。

预计将于今年底完成整个研究,并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

七、结论与建议通过对桥梁建设和维护方面的可行性研究,我们发现桥梁建设和维护中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桥梁建设和维护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桥梁建设和维护机制,确保桥梁的安全可靠运行。

桥的研究报告

桥的研究报告

桥的研究报告篇一:桥梁调研报告2.1旧韩滩大桥施工工艺旧韩滩大桥的结构为钢筋混凝土肋拱桥,桥长298米、宽6米,建成于1983年6月15日,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按县城城市防洪疏散桥进行设计建设,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根据金堂县志记载,旧韩滩大桥拱肋采用多功能门架搭设满堂支架施工,根据支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检算,确定搭设间距。

底模和侧模为双层方木加竹木胶合板制做成大块木模板,然后拼装而成。

浇筑前采用预压和等效预压进行调拱,分段不分环对称进行浇筑混凝土。

在进行2~3组拱肋1.2倍预压后,得出门架沉降规律后,进行小范围等效预压。

等效预压是在相同的地基条件下用10~20片门架组合成一组一层的支架,在等压强的情况下加载48小时,观测地基沉降数据,分析地基情况,采用等效预压可减少工作量,节约工作时间,在后期施工中我们全部采用等效预压。

3 桥梁现状3.1新韩滩大桥现状及与旧韩滩大桥对比的优点3.1.施工对比优点3.2现有功能对比3.2.1 通行能力旧韩滩大桥:桥长298米、宽6米,为四川省首座城镇防洪疏散大桥。

然而其宽度对于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和车辆有着较大的制约,旧韩滩大桥几乎只能怪让车辆单向通行,而且承重不高,对于城市交通和城市发展有着较大的束缚。

新韩滩大桥:桥长300米、宽18米,为标准四车道,通行能力为旧韩滩大桥的5-7倍,且承重能力有较大提升,现在新韩滩大桥作为连接金堂大学城和城市的纽带,在通行方面大大满足了三星镇居民和大学城学生,也作为了城市对外疏散的主通道。

3.2.2 抗洪能力旧韩滩大桥:设计抗洪为20年一遇。

新韩滩大桥:设计抗洪为50年一遇,金堂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湿度大、日照少、无雾期长等特点。

年均温17.3°,多年平均降雨量920.5mm,XX年全年降水量500.4mm。

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6月~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2.1%,12月~2月降雨量仅占全年的2.3% ,且金堂处于三江交汇处,洪水发生率也通常较高,故50年设防的新韩滩大桥在安全可靠度也较旧桥有很大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科技桥(UC4G)调研报告一、组织名称:中英科技桥(UC4G:UK-China Science Bridges R&D on (B)4G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s)。

组织官方网址:/二、组织介绍:中英科技桥项目是中英政府间双边合作的重大项目,由英国研究理事会(RCUK)资助,2008年度,共有4项中英科技桥项目获得总额4百万英镑赞助,“UC4G”作为其中之一获得117万英镑赞助、并于2009年正式启动,项目的执行期为3年。

山东大学与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6所国内通信领域一流高校与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华为、中兴、中国移动等7家企业共同作为中方合作单位参与了本项目的研发。

本项目致力于下一代(4G)无线通信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旨在加强科研机构与工业界的联系,加速推动工业信息化的进程。

该项目最终还会建立4G无线移动通信的中英联合研究开发中心,为两国通信业的发展提供长远的支持与服务。

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Wp1:英国研究人员前来访问中国合作伙伴,启动活动。

Wp2:在英-中学术团队中交换30个研究人员。

Wp3:联合举办国际研讨会Wp4:(B)4G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原型开发和测试。

Wp5:将成熟的(B)4G技术商业化Wp6:中国研究人员前往访问英国合作伙伴,结束活动。

三、UC4G研讨会进程UC4G截止目前共开展了八场研讨会,分别是2009年北京研讨会,2010年伦敦研讨会,2010年北京研讨会,2010年上海研讨会,2011年伦敦研讨会(Jan),2011年波斯顿研讨会,2011年伦敦研讨会(Dec),2012年爱丁堡研讨会。

研讨会核心技术如下:(一)2012年爱丁堡研讨会主要技术点/WP3_2012_Edinburgh.html(1)《Wireless Test bed Developments in China》:●cognitive radio and dynamic spectrum access●self-organized network●relay technologies●interference management●networks convergence(2)《Research on Energy Efficiency of 4G Cellular Networks with Co-Channel Interference》●Poisson-V oronoi Tessellation Cellular Networks●Energy Efficiency of PVT Cellular Networks(二)2011年11月伦敦研讨会主要技术点/WP3_Dec_2011_London.html(1)《Overview of the HWU-UoB-UoE collaboration 》●SM MIMO(2)《LTE-A against the green radio framework 》●Random Network Coding (Layer2)●Cognitive and Spectrum agile methods (Carrier Aggregation++)●Delay Tolerant Networking (cross layer)●“Neural nets” (U-Plane edge optimal routing)(3)《Physical layer network coding for 4G & beyond 》●Physical layer network coding●Two-way relaying in hierarchical networks(4)《Compact three-dimensional polarization antennas for 4G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3-D polarization antennas(5)《Realistic cooperative MIMO channel models for 4G & beyond 》●A New Cooperative MIMO GBSM:BS-RS, RS-MS, and BS-MS(6)《Optimization of RRU/UE pairs for multi-point to multi-UE coordinated (MP2MUC) transmissions 》●Multi-Point Multi-UE coordinated (MP2MUC) transmission framework●Time-Frequency-Synchronization (TFS)(7)《Analysis of multi-hop access probability and end-to-end delay performance 》●Multi-hop Access●Multi-hop Cross-layer Simulations(三)2011年1月伦敦研讨会主要技术点/WP3_2011_London.html(1)《Spatial Modulation Test bed》●CoPM和relaying的结合(2)《Proposal of evaluating RBIR/ERBIR algorithms for LTE/LTE-A on the test bed in Herriot-Watt University》●Resource Block Information Rate (RBIR) and Extended RBIR (ERBIR) algorithms (四)2011波士顿研讨会/WP3_2011_Bristol.html(五)2010年上海研讨会主要技术点/WP3_2010_Shanghai.html(1)《Dynamic Cell Planning and Self-Organization for GREEN Cellular Networks》●Self-Organized Networks for GREEN:Energy saving by collaborative BS sleeping(2)(2)《Realistic Cooperative MIMO Channel Models for 4G and Beyond》●Heterogeneity of Links in Cooperative MIMO●Correlation of Multiple Links●M2M Channel Modeling(五)2010年北京研讨会主要技术点/WP3_2010_Beijing.html(1)《Rateless Coding for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喷泉码●感知中继网(2)《Limited Feedback Spectrum Sharing for Cognitive MIMO Radio》●cognitive MIMO Radio(5)《Capacity of Hybrid Cognitive Radio _networks》●Virtual MIMO(5)《Robust and Distributed Beam forming》●Collaborative-Relay Beam forming (CRBF)(5)《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B4G》●Busy Burst TDD●2)BB Applied to OFDMA●3)BB With Beam Forming(六)2010年伦敦研讨会主要技术点/WP3_2010_London.html(1)《Overview of the FuTURE Project in China》●Cooperative Distributed MIMO●Interleav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IDMA)●GMC/OFDM Transmissions●Unifying MIMO Transmission.●Dual-Turbo Receiver(2)《Physical Layer Network Coding for 4G and beyond》●PLNC (Physical layer network coding) for 2WRC(the two-way relay channel)(七)2009年北京研讨主要技术点/WP3_2009_Beijing.html(1)《Research on Basic Theory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Cognitive Wireless Network》●感知无线网络(CWN)●CPC: cognitive pilot channel●Self-configuration of Wireless Networks●Reconfigurable Protocols清华信息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通信与网络研究部●Multi-AP diversity for interference avoidance●cooperative diversity in wireless multi hop network(COS)●triple-play network integration for always-best-connected(ICBN)●muti-dimensional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power-efficient new generation networks(2)《R&D on 4G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s》●CFR (cooperative frequency reuse)(3)《Cognitive and Self-Organizing Network Technologies, and Cooperative PMP/Mesh Hybrid Network and MIMO Technologies for 4G Wireless MobileCommunications》●TD-LTE Technologies●IMT-advanced Technologies●Self-organizing Technologies(4)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FSD(fixed sphere decoder)●SM(spatial modulation)●Interference A voidance in TDD Systems – The Busy Burst Concept●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5)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Bandwidth Efficient Multi--Carrier Systems●Multi user MIMO--OFDM Systems●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and Relay Networks四、U C4G代表科学家和相关技术Harald Haas教授爱丁堡大学Email: h(dot)haas(at)ed(dot)ac(dot)uk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a)无线光通信:他的团队第一次发表了POC结果,证明可以利用OFDM的高峰值因子(无线通信中是一个缺点)把可商用的LED灯泡利用到宽带无线通信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