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脏器正常参考值

合集下载

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

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

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
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是医学影像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它们提供了医生诊断疾病和评估患者健康状况的关键参考。

一般来说,CT扫描可以用于测量人体各个部位的尺寸和密度,以下是一些
常见部位的正常测量标准:
1. 头部,在头部CT扫描中,正常的颅骨厚度约为6-7mm,脑
室的大小和形状也会被评估。

此外,还会测量脑组织的密度和血管
的通畅程度。

2. 胸部,在胸部CT扫描中,医生通常会测量肺部的密度和体积,评估气道和血管的通畅情况,以及心脏的大小和位置。

3. 腹部,腹部CT扫描可以测量肝脏、胰腺、肾脏、脾脏等腹
腔器官的大小、形态和密度,评估有无肿块、结石或其他异常情况。

4. 骨盆和脊柱,在骨盆和脊柱CT扫描中,医生会测量骨骼的
密度、关节的间隙和位置,评估骨折、骨质疏松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性别、体型的人可能会有一定的生
理差异,因此正常测量标准会有所不同。

此外,医生在进行CT测量时还会结合临床症状、病史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总的来说,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是基于大量临床数据和研究得出的参考范围,能够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腹部脏器正常值

腹部脏器正常值

腹部脏器正常值食道:1、起于下咽部颈6水平环状软骨下缘与咽相接,T10水平穿过膈肌食管裂孔,T11水平连接胃贲门,成人长约25~30CM。

2、上部走行略偏左方,横膈下方称腹部食管长1~3cm,宽约2cm,扩张可达3cm。

呈扁管状。

食道管腔内显示2~5条纵行平行排列的条状透光影即粘膜皱襞,其宽度不超过2cm。

3、解剖分段:颈段、胸段、腹段。

临床分段:上段:主动脉弓以上;中段:主动脉弓至肺下静脉;下段:肺下静脉至胃的贲门。

外科分段:胸段又分为三段,主动脉弓与右肺下静脉(T8)分界划分。

4、四个生理狭窄1、咽食管交界处2、主动脉弓压迹处3、左主气管压迹处4、膈食管裂孔处5、三个压迹:1、主动脉弓压迹2、左主支气管压迹3、左心房压迹(咽:会厌,会厌谷,梨状窝,喉头,上咽部椎前软组织厚度5CM,下咽椎前软组织厚度不过18CM。

)胃的形态:1、鱼钩形:中等体型,张力中等,斜位,胃角切迹清晰2、牛角型:矮胖体型,张力高,胃横位,胃肠上宽下窄3、瀑布型:中等偏胖,张力较高。

4、无力型:瘦长体型,张力低,呈长型,上窄下宽,胃下极在髂嵴水平以下。

胃的组成结构:1、贲门:食管入胃的开口处2、胃底:喷门横线以上部分3、贲门区:喷门区为中心,半径约2.5CM的圆形区域。

4、胃小弯:胃的右上侧边缘5、胃大弯:胃的外下侧边缘6、胃角(角切迹):胃小弯转折处7、胃窦:角切迹与胃大弯最低点连线与幽门之间区域8、胃体:胃窦与胃体之间区域9、幽门前区:幽门近端4~5CM的一段胃窦10、幽门(幽门管):胃部通向十二指肠的细、短管状结构。

小肠分组:1.十二指肠(中上腹)2.上部空肠(左上腹)3.下部空肠(左下腹)4.上部回肠(中腹)5.中部回肠(右中腹)6.下部回肠(中下腹):胃肠壁和粘膜:食管壁>5mm,胃壁>10mm,小肠壁>5mm为增厚。

胃粘膜:胃体、小弯侧粘膜皱襞一般为4~5条,与小弯平行排列,宽度<0.5cm。

身体八大指标标准

身体八大指标标准

身体八大指标标准
身体八大指标标准:
八大生命体征一般指脉搏、呼吸、心率、血压、体温、血氧、瞳孔、角膜反射。

1 、脉率:成年人正常脉率范围是60-100次/分,测量方法主要是测量桡动脉,一次测量30秒钟,将测量的脉率数值乘2即可得出;
2 、呼吸:成年人正常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呼吸频率和脉率比例为1:4,并且呼吸均匀有规律,深浅适中;
3 、心率:成年人的正常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大于等于100次/分为心动过速,小于60次/分为心动过缓;
4 、血压:正常人在平静的状态下,收缩压应为90-139mmHg,舒张压应为60-89mmHg;
5 、体温:成年人的腋温正常范围是3
6 .0-3
7 .0℃,肛温在36.5-37.7℃,口温在36.3℃-37.2℃;
6 、血氧:正常人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在95%-100%,可以反映机体组织缺氧的情况;
7 、瞳孔:正常瞳孔直径2.5-4mm,且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8 、角膜反射:向上方注视,医生用棉签轻触角膜,受检者的眼皮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正 常 人 体 各 脏 器 大 小 和 重 量 表

正 常 人 体 各 脏 器 大 小 和 重 量 表

正常人体各脏器大小和重量表正常器官的重量及大小*器官的重量以g(克)计算,大小以cm(厘米)计算各年龄主要器官平均重量表(克)*人体正常生理指标*温度用腋下测量正常是36-37摄氏度;正常心率是60-100次/分钟;血压正常不高于140/90mmHg,不低于90/60mmHg ;总血量:65--90ml/kg;全血比重:男1.054--1.062 女1.048--1.062;血浆:1.024--1.029 ;血胶体渗透压:21±3mmHg(2.80±0.40kPa) ;血晶体渗透压:280--310mOsn/kg(280--310mmol/L) ;红细胞数: 男(4.0--5.5)×10^12/L(4.0--5.5×10^6/ul)女(3.5--5.0)×10^12/L(3.5--5.5×10^6/ul) ;血红蛋白: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红细胞压积: 男0.4--0.5(40--50vo%)女0.37--0.48(37--48vol%)红细胞平均直径: 7.33±0.29um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H): 29.36±3.43pg(29.36±3.43uug)红细胞平均体积(V): 93.28±9.80fl(93.28±9.80um^3)红细胞平胞血红蛋白浓度(HC): 0.31--0.35(31--35%)网织红细胞数: 0.005--0.015(0.5--1.5%)红细胞平均渗透性脆性试验:在0.44--0.47%(平均0.45%)盐液内开始溶解,在0.31--0.34(平均0.32%)盐液内全部溶解;白细胞数: (4--10)×10^9/L(4000--10000/ul)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0.5--0.7(50--70%)嗜酸粒细胞:0.005--0.03(0.5--3%)嗜碱粒细胞:0.00--0.0075(0--0.75%)淋巴细胞:0.2--0.4(20--40%)单核细胞:0.01--0.08(1--8%)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0.05--0.30)×10^9/L(50--300/ul)血小板数:(100--300)×10^9/l(10--30万/ul)出血时间:(Duke法)1--3min(lvy法)0.5--6min凝血时间:(毛细管法)3--7min (玻片法)2--8min (试管法)4--12min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消耗时间>20sec为消耗正常血块收缩时间:30--60min开始回缩,18h后明显收缩,24h已完全收缩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5--45sec凝血酶时间:13--17sec复钙时间:1.5--3min凝血活酶生成试验:正常值在4--6min内,基质血浆凝固时间为9--11sec。

腹部超声检查正常值

腹部超声检查正常值

腹部超声检查正常值1.肝脏:肝右叶最大斜径:9.97—14.33 cm 肝左叶上下径:4.02—8.3cm 前后径:4.14—7.4cm肝外胆管内径<8mm,<伴行静脉1/3. >8mm为扩张,6—8mm可疑扩张,老年人60岁以上大于10mm为扩张。

胆囊长径:<10cm ,横径<3.5cm。

空腹状态下<3mm。

2.脾脏:脾厚径:男3.0±0.6cm 女2.8±0.5cm脾长径:男:9.0±1.1cm 女8.5±1.0cm3.胰腺:成人胰头前后径<2.5cm 胰体和胰尾前后径<1.5cm-1.7cm..主胰管<2mm。

4.肾脏:长径:9-12cm 宽径:4-5cm 厚径:3-4cm。

肾实质厚1.5—2.5cm 肾皮质厚:0.5---0.7cm 肾窦宽度约占肾横断面的1/2—1/3.5.输尿管:成人输尿管全长20---34cm,内径5—7mm,狭窄部内径约2mm。

6.前列腺:厚径:2cm, 长径:3cm 横径:4cm..体积为20cm3 重量20g.精囊腺长4---5cm 宽1.5---2cm。

7.胃肠:长轴断面上贲门外径一般不大于15mm。

管壁不大于6mm。

正常胃壁厚度<5.0mm(3.7±0.5) 幽门厚度<6.0mm,新生儿及婴儿<4.0mm.十二指肠肠壁厚度:充盈一般为 2.5—3.5mm,肠腔内径:充盈时十二指肠内径<3cm,其余小肠内径<2cm, 大肠内径<4cm。

阑尾极少清晰显示,一旦梗阻发炎可显示。

一般最大直径大于7mm可作为阑尾肿大标准。

8.妇产科:a.子宫:生育期:纵径5.0—7.0cm 前后径:3.0—4.0cm 横径:4.0---5.0cm.经产妇各径线值比正常值大1.0—2.0cm,青春期前和绝经后各径线值比正常值小1.0---2.0cm. 宫颈:长径2.5—3.0cm,前后径<3.0cm. 青春期和婴儿期为:1:2 绝经后为1:1.子宫内膜:月经期:1—4mm, 增殖期:5—7mm 排卵期:11mm 分泌期7---16mm,绝经后不超过0.5cm.b卵巢成年卵巢长x宽x厚4.0x3.0x1.0cm,容积≤6ml。

超声ri正常值

超声ri正常值

超声ri正常值
超声ri正常值,是指人体各部位超声检查中测量得出的重要指标。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安全、简便的检查方法,通过声波的反射,可以形成人体各种器官图像,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超声ri(再生指数)是指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反射的能量与入射的能量之比。

正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的密度越高,超声波反射越强,超声ri值也会随之增高。

不同部位的超声ri正常值范围略有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部位的参考值:
1. 心脏:左心室超声ri 0.45-0.52,右心室超声ri 0.30-0.40;
2. 肝脏:正常肝脏超声ri值一般在0.4-0.8之间;
3. 脾脏:正常脾脏超声ri值一般在0.4-0.6之间;
4. 肾脏:正常肾脏超声ri值一般在0.5-0.7之间;
5. 乳腺:乳腺肿瘤超声ri值较高,通常高于0.6。

超声ri正常范围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等,因此只是一个参考值,实际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超声检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肿瘤、炎症、结石等疾病。

超声ri正常值的测定也是重要的临床参考标准之一,可以评估组织的密度和硬度,为病情的评估和治疗提供帮助。

总之,超声ri正常范围对于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在评估超声检查结果时,应该根据患者临床情况、个体差异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事业单位体检肝功合格标准

事业单位体检肝功合格标准

事业单位体检肝功合格标准事业单位体检肝功合格标准主要是指对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查和评估,并根据正常范围来判断肝功能是否正常。

肝功合格标准是衡量个体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预防和早期发现肝脏疾病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肝功指标及其合格标准。

1.酶学指标肝脏受损时,肝细胞内的肝酶如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酰(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肝酶的水平可以反映肝脏的损伤程度。

-正常ALT水平:男性在10-40U/L,女性在7-35U/L范围内。

-正常AST水平:男性在15-40U/L,女性在10-35U/L范围内。

-正常ALP水平:在30-120U/L范围内。

2.血清总胆红素胆红素是正常血液循环中的重要成分,它主要来自于红细胞的分解和肝脏的新陈代谢。

所以,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可以反映肝脏的排毒功能。

- 正常范围:0.2-1.2 mg/dL。

3.白蛋白白蛋白是人体内合成的一种重要血浆蛋白,它主要由肝脏合成。

肝脏功能正常时,白蛋白水平稳定,如果肝脏受损,白蛋白合成会下降。

-正常范围:3.5-5.0g/dL。

4.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TAM)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一种常见的肝脏酶,其水平可以反映细胞的炎症程度和肝脏的损伤程度。

-正常范围:30-65U/L。

5.γ-谷氨酰转肽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是一种与肝脏有关的酶,其水平可以反映肝功能的变化。

-正常范围:男性在11-63U/L,女性在7-35U/L。

6.血清肝素酶抗体肝素是凝血酶活性的抑制剂,血清肝素酶抗体测定可以用来判断乙肝病毒感染。

-正常范围:阴性。

肝功能五项正常值国际标准

肝功能五项正常值国际标准

肝功能五项正常值国际标准
肝功能五项是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这几
项指标。

国际标准的正常值范围如下:
1.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一般情况下,国际标准的正常范
围是男性7-56单位/升,女性5-40单位/升。

2. 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国际标准的正常范围是男性8-40
单位/升,女性7-35单位/升。

3. 总胆红素(TBIL),国际标准的正常范围是3.4-
20.5μmol/L。

4. 直接胆红素(DBIL),国际标准的正常范围是0-
6.8μmol/L。

5. 总蛋白(TP),国际标准的正常范围是65-85g/升。

6. 白蛋白(ALB),国际标准的正常范围是40-55g/升。

7. 球蛋白(GLO),国际标准的正常范围是20-35g/升。

8.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国际标准的正常范围是1.5-2.5。

这些数值是根据临床实验室常用的国际标准范围得出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和不同地区可能会有略微不同的正常参考范围,因此在进行检查时应参考具体的实验室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脏器超声检测正常参考值肝脏:右叶最大斜径12~13cm 肝左叶大小(长×厚)8.3×7.4cm2门脉系统正常上限:门脉主干1.4cm 门脉左支1.1cm 门脉右支1.2cm胆囊:长径<9.0cm 前后径<3.0cm 壁厚<0.3cm 胆总管内径0.6~0.8cm 肝内胆管内径0.2cm 胰腺:头<3.0cm 体<2.0cm 尾<2.0cm 主胰管内径<0.2cm脾脏:长度10~12cm 厚度3~4cm脾静脉正常上限:肝侧脾静脉<0.9cm 脾侧脾静脉<0.7cm 脾静脉分支<0.5cm 脾窦<0.3cm肾脏:长径10~12cm 宽径5~6cm 厚径3~4cm前列腺:长×宽×厚3×4×2cm3睾丸:长×宽×厚4×3×2cm3卵巢:长×宽×厚3×2×1cm3子宫:长5.5~7.5cm 宽4.5~5.5cm 厚3~4cm 宫颈厚2.5~3.0cm甲状腺:长3~6cm 宽2~3cm 厚1.5~2.0cm 峡部厚0.4cm成人心脏各腔室、瓣膜超声检测参考值超声心动图正常值(mm)二尖瓣经线测量项目部位正常值测量切面前后径(mm)面积(cm2)主动脉(舒末)环部21(3)左室长轴正常20~35 1.0~6.0 窦部39(4)左室长轴轻度狭窄13~20 2.0~3.0左房(收末)前后径31(3)左室长轴中度狭窄9~12 1.0~2.0 上下径43(6)左室长轴重度狭窄≤9 ≤1.0右房上下径42(4)心尖四腔瓣膜口血流量测量(cm/s)左室前后径舒末45(4)左室长轴部位时相频谱形态流速收末30(3)左室长轴MV 舒双峰E> A(正) 60~130 横径舒末43(6)心尖四腔TV 舒双峰E> A(正) <100收末31(4)心尖四腔A V 收单峰(负相)70~150右室前后径舒末18(4)左室长轴PV 收单峰(负相)60~120收末15(2)左室长轴注:MV二尖瓣TV三尖瓣A V主动脉瓣PV肺动脉瓣横径舒末33(5)心尖四腔收末26(3)心尖四腔主动脉瓣环18(2)心底短轴主干19(2)心底短轴小儿脏器超声检测参考正常值甲状腺左叶右叶峡部前后径左右径前后径左右径前后径年龄(岁)X S X S X S X S X S 新生儿0.86 0.12 0.87 0.09 0.86 0.10 0.80 0.08 0.16 0.05 >28天~1岁0.98 0.10 0.97 0.07 0.98 0.08 1.01 0.07 0.18 0.04 >1~3 1.01 0.10 0.98 0.10 1.02 0.11 1.02 0.10 0.17 0.05 >3~7 1.05 0.12 1.00 0.10 1.06 0.11 1.05 0.11 0.19 0.04 >7~14 1.12 0.15 1.12 0.16 1.16 0.17 1.16 0.14 0.21 0.05脾脏胰腺长径厚度胰头厚胰体厚胰尾厚年龄(岁)X S X S X S X S X S 新生儿 3.60 0.52 2.43 0.13 0.72 0.20 0.57 0.17 0.54 0.11 >28天~1岁 3.36 0.51 2.26 0.37 0.90 0.26 0.63 0.20 0.59 0.13 >1~3 3.97 0.45 2.41 0.35 1.13 0.15 0.71 0.15 0.68 0.14 >3~7 4.00 0.65 2.71 0.29 1.43 0.12 0.80 0.11 0.80 0.18 >7~14 4.93 0.60 3.15 0.37 1.60 0.38 0.98 0.19 0.90 0.19肝脏胆道右叶左叶胆总管长径斜径上下径前后径内径年龄(岁)X S X S X S X S X S 新生儿 1.3 0.63 6.33 0.99 4.49 0.58 2.67 0.31 0.10 0.04 >28天~1岁 1.10 0.56 7.15 0.82 4.54 0.59 2.89 0.93 0.13 0.05 >1~3 0.89 0.60 8.69 0.92 5.42 0.62 3.42 0.62 0.17 0.07 >3~7 0.34 0.14 8.87 1.06 6.03 0.62 3.67 0.46 0.21 0.06 >7~14 10.64 0.79 6.70 0.73 3.73 0.51 0.32 0.05肾脏右肾左肾长宽厚长宽厚年龄(岁)X S X S X S X S X S X S 新生儿 4.44 0.40 2.60 1.84 1.84 0.22 4.46 0.38 2.60 0.24 1.89 0.26 >28天~1岁 6.45 0.29 3.55 0.18 2.69 0.32 6.48 0.25 3.57 0.15 2.73 0.24 >1~3 6.83 0.38 3.44 0.17 2.85 0.20 6.95 0.40 3.48 0.21 2.99 0.27 >3~7 7.69 0.56 3.94 0.24 3.22 0.23 8.20 0.53 4.17 0.24 3.32 0.24 >7~14 9.87 0.14 1.66 0.28 3.95 0.25 10.1 0.17 1.76 0.30 4.07 0.26肾上腺卵巢右侧左侧长宽厚长宽厚长宽厚年龄(岁)新生儿 2.79 2.41 0.41 2.92 2.47 0.37>28天~1岁 2.65 2.17 0.29 3.11 2.01 0.24>1~3 2.84 2.28 0.28 3.35 1.75 0.20 2.00 0.50 0.25 >3~7 3.14 2.27 0.30 4.01 1.78 0.29 2.50 0.80 0.40 >7~14 4.20 3.50 0.70 4.20 2.70 0.70 2.96 1.50 1.00睾丸子宫长宽厚长宽前后径年龄(岁)X S X S X S X S X S X S 新生儿 1.70 0.18 1.30 0.21 0.86 0.13 >28天~1岁 1.59 0.22 1.02 0.13 0.93 0.11 1.53 0.16 1.13 0.17 0.72 0.14 >1~3 1.57 0.18 1.05 0.16 0.96 0.16 1.64 0.20 1.21 0.18 0.70 0.12 >3~7 1.52 0.20 1.06 0.17 0.97 1.12 1.96 0.34 1.38 0.34 0.85 0.22 >7~14 2.11 0.44 1.31 0.28 1.16 0.28 4.30~5.80 2.40~3.50 1.00~2.30常用超声术语英文缩写系统英文缩写消化系统肝脏L 尾状叶CL 方叶QL 肝总管CHD 肝管HD 肝动脉HA 肝外胆管EHBD 肝圆韧带HUL 镰状韧带FL 门静脉PV 胆囊GB 胆总管CBD 胆囊管CD 胰腺PA 胰头PA 胰体PAB 胰尾PA T胰管PD 脾SP 脾动脉SPA 淋巴结LYN 脊柱Spine 左肝管LHD 胃STO 胃底SF 胃体SB幽门PY 肠BO 结肠CO 十二指肠DU 升结肠ASC 横结肠Tre 降结肠Dec泌生系统肾上腺AG 肾K 肾盂RP 肾盏RC 肾柱Rco 肾动脉RA 肾静脉RV 输尿管UR 膀光BL 尿道UR 睾丸TS 附睾EP 阴囊S 精囊SV 前列腺PST 子宫UT 卵巢OV 子宫内膜En 阴道S 卵泡Fou心血管系统腹主动脉AO 腹腔动脉CA 奇静脉AIV 肠系膜上动脉SMA 肠系膜下动脉IMA 脐静脉UV 肠系膜上静脉SMV 肠系膜下静脉IMV 锁骨下动脉SCA 颈总动脉CCA 颈外动脉ECA 颈内动脉ICA 颈内静脉IJV 椎动脉V A 椎静脉VV 基底动脉V A 上肢动脉UEA 无名动脉INA 腋动脉AxA 肱动脉BA 桡动脉RA 尺动脉UA 上肢静脉UEV 无名静脉INA 锁骨下静脉SCV 腋静脉AxV 肱静脉BV 桡静脉RV 髂总动脉CIA 髂内动脉ILA 髂外动脉EIA 股总动脉CFA 股浅动脉SFA 股深动脉DFA 腘动脉POA 胫前动脉A TA 腓动脉PEA 胫后动脉PTA 足背动脉DPA 下肢静脉LEV 髂总静脉CIV 髂内静脉IIV 髂外静脉EIV 股总静脉CFV 股浅静脉SFV 股深静脉DFV 腘静脉POV 胫前静脉A TV 腓静脉PEV 胫后静脉PTV 大隐静脉GSV 小隐静脉SSV 主动脉弓AOAR 上腔静脉SVC 下腔静脉IVC 肾静脉RV 血管瘤ANG 血栓TH产科胚胎Emb 胎儿F 胎盘FC 胎心FHT 胎头FH 脐带UC 羊水AF 妊娠囊GS 双顶径BPD 枕额径OFD 头围HC 胸围Thc 腹围AC 头臀长CRT异常肿块M 结节N 脓肿ABS 积液Eff 腹水AS 坏死Nec 钙化CAL 异物FB 结石ST 肿瘤T 血肿HMA 肌瘤MYO 纤维化Fib疤痕SC 囊肿CY 脂肪瘤Lipoma 错构瘤FETAL肝内解剖结构与肝脏分叶、分段的定位关系结构名称所处部位在定位中的关系肝右静脉右叶间裂肝右前叶和右后叶的分界标志肝中静脉正中裂的后半部肝右前叶和左内叶的分界标志肝左静脉左叶间裂肝左内叶和左外叶的分界标志门静脉右支(前叶静脉)肝右前叶内流经肝右前叶中间门静脉右支(后叶静脉)肝右后叶内流经肝右后叶中间门静脉左支(横段)横沟肝方叶和尾状叶的分界标志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左叶间裂肝左内叶和左外叶的分界标志下腔静脉窝正中裂的后端分隔肝右叶和肝左叶胆囊窝正中裂的前半部分隔肝右叶和肝左叶肝圆韧带左叶间裂前部分隔肝左内叶和左外叶静脉韧带左叶间裂后部分隔尾状叶和左外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