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感官及神经系统基础整合模块课程的探索和实践
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实践与总结

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实践与总结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实践与总结感统训练是指针对儿童神经发育、身体协调性、感官知觉系统等方面进行的训练,旨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世界各地的幼儿园已广泛开展这一项目,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下面将针对我的一次感统训练课程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课程设置本次感统训练共分为5个主题,每个主题持续时间为20分钟左右,包括以下内容:1.身体感知:有意识地感知身体的各个部位,如手、脚、头、背等。
2.视觉刺激:通过让孩子观察不同的图案和颜色,锻炼孩子的视觉能力。
3.听觉刺激:让孩子以不同的方式感受声音的变化,从而提高听觉敏感度。
4.平衡感:让孩子在不同的平衡器械上进行平衡训练,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5.运动能力:通过各种运动训练,锻炼孩子的肌肉力量和反应速度。
二、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1.示范法:先由教师给出示范,然后由孩子模仿,从而更好地掌握训练方法。
2.游戏法:将训练方式融入到游戏中,增加趣味性,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毛毯法:让孩子在毛毯上进行各种训练,增加身体的感觉,提高训练效果。
4.音乐法:为课程配备不同的音乐,在训练中增加节奏感,让孩子更好地配合训练。
5.交互式法:让孩子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观察,从而增加互动性,促进感统训练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1.第一部分:身体感知首先,让孩子打开手掌和脚掌,然后再缩起来,反复几次,让孩子感觉到手指和脚趾的活动。
接着,让孩子伸出手臂和腿,做出各种不同姿势,增加身体感知的复杂度。
2.第二部分:视觉刺激首先,给孩子展示不同的图案和颜色,比如黄色圆形、红色三角形等,让孩子认识。
然后,让孩子在不看的情况下摸出相应的图案,增加感知能力。
3.第三部分:听觉刺激让孩子听不同的声音,比如大声喊叫、低声细语等,然后问孩子这些声音代表什么情绪。
接着,播放水流和鸟叫等声音,让孩子识别它们。
4.第四部分:平衡感让孩子站在平衡器械上,比如平衡木、球等,让他们试着在上面走一段路程,并尝试不同的姿势。
《运动心理学》实验大纲

《运动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说明:(一)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武汉体育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实验原理;学会操作基本的运动心理学实验。
(二)学时数和学分:本课程共计10学时,1学分。
(三)实验指导:《运动心理专业实验大纲》,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专业内部教材。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一肤觉两点阈1、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目的掌握两点阈的测定方法,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的差别以及练习与疲劳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
实验要求Ⅰ.实验前预习实验前做好有关知识的预习工作,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或参考资料,对所做实验应具有较充分的理论和背景知识的准备。
Ⅱ.听从教师安排和指导实验过程中要听从教师的安排和指导,如有疑问或不甚明了之处,应及时弄懂弄清后再进行,避免盲目尝试性操作。
Ⅲ.遵守实验室规则在心理实验室内不可随意摆弄与教学、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或任意在小组间调换仪器;保持实验室的安静与整洁。
Ⅳ.做好心理实验记录在心理实验过程中,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尤其是原始数据的记录,以便实验完成后讨论交流或撰写实验报告。
Ⅴ.爱护心理实验仪器在心理实验过程中,一定要爱护实验仪器,做完实验后,应认真清点、整理仪器,协助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仪器的归位工作。
2、实验内容方法与程序①.主试选定被试的同一只手背(A区)与前臂背面(分为B和C两个区)为测量区,实验区为A、c两个区。
在各区内划出圆圈,刺激在圈内进行。
②.使用时,两个尖点应垂直接触测量部位,施力均匀,且保持2秒。
主试可以先在自己手上练习几次,再在被试的非实验区练习几次。
③.根据初步测验确定实验序列的长度和起点,可以在7—15mm的范围内取5个点,每步变化在1mm。
每种问距做20次,随机安排顺序,两次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应至少在5秒以上。
④.指导语如下:“整个实验是在佩戴遮眼罩的条件下进行的,当你感觉为两点时,报告为二;一点时,报告为一;不能确定时,报告为不知道。
感统训练为主体的体育教学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实践探索

感统训练为主体的体育教学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实践探索目录1. 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目标与问题 (5)2. 感统训练理论概述 (5)2.1 感统训练的概念 (7)2.2 感统训练的原理 (7)2.3 感统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9)3. 体育教学与青少年全面发展 (11)3.1 体育教学的作用 (12)3.2 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内涵 (13)3.3 体育教学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策略 (14)4. 感统训练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模式 (15)4.1 感统训练的教学内容设计 (17)4.2 感统训练的教学方法与技术 (18)4.3 感统训练教学环境的创设 (19)5. 实践探索 (20)5.1 案例一 (21)5.2 案例二 (23)5.3 案例三 (24)6. 实践成效分析 (26)6.1 身体素质与技能提升 (27)6.2 注意力与感官协调能力的改善 (28)6.3 情绪与社交能力的提高 (28)7. 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30)7.1 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1)7.2 改进策略与建议 (32)8. 研究局限与展望 (33)8.1 研究的局限性 (34)8.2 未来研究方向 (35)1. 内容描述本研究旨在探讨以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简称SI)训练为基础的体育教学模式,如何在青少年群体中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效果。
感统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强调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组织和调节自身的感官信息,以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社交技能和情绪稳定性。
本研究采用量化和定性的研究方法,量化数据包括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能力和社交技能的测试结果,以及教师的课程反馈。
定性数据则来自于学生的自我评估、家长访谈和教师观察日志。
研究还将收集学生的日常行为报告和课堂氛围调查,以全面评估感统训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1.1 研究背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推进下,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基础与临床全线整合”教学模式解剖学知识点

— 70 —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V ol.43 No.1 2020 解剖学杂志 2020年第43卷第1期doi : 10.3969/j.issn.1001-1633.2020.01.018·教学研究·* 重庆医科大学校级资助课题(JY180305)第1作者E-mail :shujuanzhu@△通信作者,E-mail :shenghuajun@收稿日期:2019-04-19;修回日期:2019-09-23“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基础与临床全线整合”教学模式解剖学知识点整合的实践与思考*朱淑娟 贺桂琼 徐 进 刘 茜 邱国平 刘源劼 陈 通 许士叶 汪克建 盛华均△(重庆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重庆 400016)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the integration of anatomical knowledge points in teaching modewith the combination of basic and clinical and organ system as the center *Zhu Shujuan , He Guiqiong , Xu Jin , Liu Qian , Qiu Guoping , Liu Yuanjie , Chen Tong ,Xu Shiye , Wang Kejian , Sheng Huajun△(Department of Human Anatomy ,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 Chongqing 400016,China )回顾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模式,20世纪50年代“以器官系统为中心” 的课程模式问世;90年代,美国医学院校协会在全国推行“医学院校培养目标研究项目”,许多院校实行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以社区为基础的课程等整合课程,成为第2次医学教育改革,对世界医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2]。
《运动心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
绪论
第一篇肌肉活动第一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第二章肌肉收缩(1.2.3节)
第二章肌肉收缩(4、5节)
第二章肌肉收缩(6、7、8节)
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第1节)
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2节)
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第3节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
第二篇运动的生理支持系统第四章激素与运动(第1、2节)
第四章激素与运动(第3、4、5节)
第五章血液与运动
第六章呼吸与运动
第七章循环与运动(第1、2节)
第七章循环与运动(第3、4节)
第八章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
第三篇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第九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十章肥胖与体重控制
第十一章运动与免疫(第1、2节)
第十一章运动与免疫(第3、4、5节)
第十二章肌肉力量
第十三章有氧运动能力
第十四章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则。
《人体运动学》课程标准

《人体运动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人体运动学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72学分:4分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开课学期:第一或二学期一、课程定位该课程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目标是让学生能用运动学知识,分析运动障碍的原因、探讨康复治疗机制与指导康复运动治疗实践。
它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包括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基础、功能解剖学、关节运动学、运动控制、运动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运动学是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探讨人体在运动状态下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活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一门学科,阐明运动训练原理、方法与疾病康复之间的关系。
它要以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临床康复等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正常人体形态》、《正常人体机能》(或《人体结构和功能》)、《人体运动学》和《人体发育学》等,后续课程是《运动治疗技术》、《常见疾病康复》(《神经疾病康复治疗》、《骨骼肌肉疾病康复治疗》)等。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依据高职高专教育的规律和原则,在掌握“实用、够用”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让学生重点掌握人体运动学的相关内容。
1.熟悉运动中的生物力学问题和生物化学问题,了解生理学问题。
2.掌熟悉头、颈、躯干、肩复合体、腕、手、膝、髋、踝、足的运动学特点。
3.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式,有关的反射与反应。
4.掌握运动神经系统病损功能障碍的特点,熟悉其他原因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的特点。
5.了解运动对心理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能对运动中能量代谢进行分析2.能对人体运动中生物力学进行分析3.能利用运动处方指导训练4.能准确的分析出运动障碍发生的部位(三)素质目标1.热爱专业,爱岗敬业;有为残疾人童4.通过理论和实践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分析人体运动控制的能力。
服务的意识;有乐于奉献的精神。
2.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有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有良好的举止、沟通能力和职业情感。
动作能力与认知-运动整合模型

动作能力与认知-运动整合模型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整篇文章所探讨的主题——动作能力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及运动整合模型在这一领域的应用。
动作能力是人类通过动作完成各种任务的能力,它不仅包括基本的身体动作,如走路、跑步、跳跃等,还涉及到更复杂的技能,如体育运动、舞蹈等。
与此同时,认知是指个体在感知、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过去,动作能力和认知被视为两个独立的领域,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动作能力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是动作控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在运动执行过程中,认知过程对动作的执行起着关键作用。
例如,注意力的分配、决策制定和反应选择等认知过程会影响到动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动作执行过程中获得的反馈信息也会对认知进行调节和修正。
因此,了解动作能力与认知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提高运动技能和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动作能力和认知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学者提出了运动整合模型。
该模型认为动作能力和认知是相互整合的,二者相辅相成。
运动整合模型首先从神经层面探讨动作和认知的关系,揭示了大脑皮层在动作控制和认知加工中的共同神经基础。
在此基础上,该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动作和认知的信息传递机制、感知-行动循环以及认知对动作执行的调节作用。
运动整合模型在认知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通过研究认知训练对动作能力的影响,可以开发出针对运动技能改善和认知提升的训练方法。
此外,运动整合模型还可以为认知障碍和运动障碍的康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策略。
因此,深入研究和探索动作能力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运动整合模型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前景。
通过本文的系统介绍和阐述,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动作能力与认知的相互关系,以及运动整合模型在该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前景。
这不仅对于专业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有助于大众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动作能力和认知水平。
1.2 文章结构本篇长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引言部分将概述动作能力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并阐明本文的目的。
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介绍 幼儿园感统

训练课程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部分,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和教育机构的关注。
感统训练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和游戏,促进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和感觉能力的提升,从而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的介绍。
一、感统训练的概念感统训练,即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通过刺激幼儿的感官系统,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的课程。
感官系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而感统训练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更好地利用这些感觉信息,提高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能力。
二、课程内容1. 视觉训练:包括通过游戏和图画等活动,让幼儿对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物体有更准确的认知和辨别能力。
2. 听觉训练:通过听觉游戏、音乐和声音辨别等活动,激发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提高其对声音的辨别和理解能力。
3. 触觉训练:通过触摸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幼儿感受不同材质、温度和质地的物体,提高其触觉感知和手部协调能力。
4. 运动训练:包括平衡训练、大肌肉裙锻炼和小肌肉裙训练等活动,帮助幼儿发展各种运动技能,提高其运动协调能力。
5. 情绪训练:通过情感故事、情感表达等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其情商和情绪管理能力。
三、课程目标1. 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通过感统训练课程,帮助幼儿更好地利用自身的感知能力,提高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反应能力。
2. 促进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感统训练课程有助于刺激幼儿的神经系统,促进其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3. 增强幼儿的运动能力:通过各种运动训练,帮助幼儿提高肌肉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增强体质。
4. 培养幼儿的情感和社交能力:通过情感训练和团体活动,培养幼儿的情商和社交能力,提高其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四、课程实施方式感统训练课程通常由专业的幼儿园教师或者感统训练师负责实施。
课程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和游戏进行,例如绕圈游戏、音乐游戏、感官刺激游戏等。
幼儿园还可以结合日常教学内容,将感统训练融入到课堂活动中,让幼儿在学习中获得感统训练的益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8 ・ Βιβλιοθήκη 中 凼 高 等 医学 教 育
21年 02
第9 期
灏陵 蹬
运 动 、 官及 神 经 系统 基 础 整 合 感 模 块 课 程 的探 索 和 实践
李 熳, 刘仁 刚 , 施 静 , 汉姣 晏
( 中科技 大学 同济 医学院基础 医学院, 华 湖北 武汉 403 ) 300
[ 摘要] 华 中科技大学 同济 医学院基础 医学院 自20 以来 , 过重 组和综合八 个基础 学科 中有 关 09年 通 运动 、 感官及神 经系统的课程 , 行运动、 进 感官及神经 系统基础 整合模 块课程 的探 索和 实践 , 促进 了医学基
认 为这种模 式 比较适合我 国医学生 的思维 方式 , 通过 医学綦 础课 程的整合 , 有利 于培 养学 生的创 造精神 和综合 能力 , 为
进入临床打下坚 实的基础 , 是一种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 心的 素质教育模式 … 。 1 课程整合 ( uruu I eri ) C rcl n ga o 的主张与 实践 出现在 l i m t tn 8 世纪 , 是使分化 的教 学 系统各 要 素有 机联 系形 成整 体 的过
改 革。然后整理 教学资料 , 分析 教学质量 , 改进 教学 方案和
教学计划 , 根据整合 课程 教学研 究小组 的意 见 , 进行 了讲义
的修订 , o 级 中德临床 医学专 业实验 班和八 年 制开 展第 在 8
二轮运动 、 感官及 神经 系统基础整 合课 程的教学 。最 后总结
开教学活动。
“ 以学科为 中心 ” 的课 程体 系 , 缺乏 内在 有机联 系 , 使作 为完整体 系的课程缺乏全面性和整体性 。“ 以器官 系统为 中 心” 的教学模式是人们 经过不 断地探 索实践 , 总结 得 出的一
种新 的适 应时代 发展需要 的教学 模式 。我 国从 9 年代 初开 o 始在少数 几所 医学 院校进行试点 。经过一 些试点院校调研 ,
中心 ” 的课程 体系和 教学方 法。我们拟 实施运 动 、 感官及 神 经 系统模块教学 , 以运 动 、 官及神经系统 为中心 , 感 将现有 的
础( 中德班 用)讲义 和《 》 运动 、 官及神经 系统 基础 (k 感 / 年制 用 )讲义 , c 级 中德 临床医学 专业 实验班 和八 年制 为试 》 以 r 7 点开展 以运动 、 感官及神 经系统基 础整合课程 的教学。在试 行一轮教学后 , 研究 和建立整 合教学质量评 价体系 , ( 级 在 r 7 中德实验班 和八年制 的学生 中开展 了教学调 查 , 进行 学生问 卷、 与课堂教学进行 对照 指标分 析 、 学生学 习情 况跟踪 等教 学研究 , 对整合 教学方法 进行科 学评价 , 结在 教学过 程 中 总
首先我们在基础 医学 院组织整合课程运 动 、 官及神经 感
系统基础教学研究小 组 , 组织教 学法 活动 , 使教 师熟悉 整合
教学 , 提高教师参与整合 教学 的积 极性。教学研究 小组共 同
制定教学方案 和教学计划 , 编写了《 运动 、 感官及神经 系统基
打破学科界 限, 开展课程 整合 , 建立适 合 于“ 以器官 、 系统 为
一
、
运 动 、 官 及 神 经 系统 基 础 整 合模 块课 程 的 实施 感
( 以课题促进课程整合 , 一) 建立跨 学科教 学团队。 制定课程负责人 制 , 立 了整 合课 程运动 、 成 感官 及神 经 系统基础教学研究小组 , 由学术水 平高 , 教学 经验 丰富 的高
级职称教师担任课 程负 责人。由负 责人牵头 申报 了华 中科
础课程 的有机整合 , 高 了学生综合 思维和创新能力 , 了注重 学科之 间交叉融合的师资力量, 提 培训 取得 了初
步成效 。
[ 关键 词] 运动 系统 ; 官系统 ; 经 系统 ; 程整合; 感 神 课 实践 I):036/ .s . 0-7 12 1 .900 X I1 .99 jin 1 210 . 20 .4 s 0 0 [ 中圈分 类号 】 G 4 . 62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7 12 1)9o7 -3 0210 (02 o-o8o
程内容的系统性 和完 整性 , 使传统教学模式造成 的学科与学
科之间教 学内容重叠 , 学科之间教学脱节的 问题得 到有效解 决。学时分配如下 : 生理 2 学时 , 4 生物化学 2学时 、 病理 2 学 时、 病理生理 2 时 、 学 药理 2 学 时、 2 解剖 6 学时 、 l 组织胚 胎 5 学时 、 神经生物学 3 学 时。 2 ( ) 照教 学课题 实施 方案 , 二 按 按计 划 实施教 学改革。
发 现 的 问题 , 出 改 进 的 措 施 , 行 教 学 方 法 和 教 学 手 段 的 提 进
基础 医学课程进行整 合 , 提高学 生综合 思维和 应用 能力 , 对 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益的探讨 , 同时建 立跨学科 的教 学 团队, 培养承担模块教学 的师 资力量 。文章 着重报告 医学基 础整合课程运动 、 官及神经 系统基础教学体系的建立 。 感
程, 使学习计划中的各 个部 分紧密地联系起来 。医学课 程 j 整合是时代 的需要 , 是课 程改革 的需要 , 是培养 新型 医学 更 人 才的需 要【 。华 中科 技 大学 同济 医学 院基 础 医学 院 从 ¨J
20 09年开始 , 探索改革传 统的 “ 以学 科为 中心” 的教 学模式 ,
整合课程 大课 时数共 10课时 , 9 5学分 。本 课程 以 5 占 .
运动 、 感官及神经系统 为 中心 , 据临床 需要综 合 和重组 医 根
学基础各学科 知识 , 过对八 个学科 中有 关运动 、 官及神 通 感 经系统 的课程进行 重组 和综合 , 淡化 了学 科意识 , 调 了课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