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欣赏桃花红杏花白教案2人音版

合集下载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 桃花红 杏花白》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 桃花红 杏花白》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

《桃花红杏花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作业,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歌曲《桃花红杏花白》的主要旋律和歌词;2. 通过歌唱和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自信心;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作业内容:1. 歌曲练习:学生需在第一课时结束后,自行练习并演唱歌曲《桃花红杏花白》,要求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并注意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2. 小组表演:学生需自行组织小组,并在第二课时进行表演。

表演形式可以多样,如合唱、独唱、小组唱、舞蹈表演等,但需确保所有表演成员均已熟练掌握歌曲。

3. 收集与桃花、杏花相关的诗词、故事等文化素材,了解当地桃花、杏花种植情况及文化意义。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第二课时前完成,并确保所有成员均已熟练掌握歌曲;2. 小组表演时,应注重团队合作,注意表演的协调性和音乐性;3. 收集的文化素材应整理成书面形式,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表演的表现和收集的素材质量进行综合评分;2. 评价方式:将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在完成作业后,将作业完成情况和表演视频提交至教师;2. 教师将对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并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馈;3. 教师将根据反馈结果,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1.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桃花红杏花白》的旋律和歌词;2. 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和自信心,增强自己的艺术素养;3. 通过收集和分享文化素材,了解当地桃花、杏花种植情况及文化意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4. 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反馈和指导,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本次作业,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

人音版音乐7年级下册5.2.4欣赏桃花红杏花白教案教案1000字

人音版音乐7年级下册5.2.4欣赏桃花红杏花白教案教案1000字

人音版音乐7年级下册 5.2.4欣赏桃花红杏花白教案教案1000字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音版音乐7年级下册第14单元第2课《桃花红杏花白》。

本节课是一节欣赏课,主要欣赏的歌曲是《桃花红杏花白》。

歌曲描绘了春天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人们愉快的心情,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村的生活气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欣赏《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欣赏歌曲《桃花红杏花白》。

2.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

3. 讨论歌曲所描绘的春天景象和农村生活。

教学方法上,采用听、唱、析、议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以音乐欣赏为主要内容,通过学习《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歌曲,培养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理解、审美判断、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

1. 文化理解:通过学习《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农村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审美判断:通过欣赏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判断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3. 艺术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如演唱、演奏等,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4. 创意实践: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改编或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欣赏并分析歌曲《桃花红杏花白》,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掌握以下重点知识:(1)歌曲的旋律特点:通过分析歌曲的旋律,让学生了解其起伏变化和旋律线条的走向,感受音乐的美感。

(2)歌曲的节奏特点:通过分析歌曲的节奏,让学生掌握其节奏类型和拍号,理解音乐节奏的规律。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一根竹竿容易弯》《桃花红杏花白》《龙船调》课程教学设计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一根竹竿容易弯》《桃花红杏花白》《龙船调》课程教学设计

课题《一根竹竿容易弯》《桃花红杏花白》《龙船调》教学目标:1、在完成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让学生继续聆听我国其他地区的民歌风格,感受体验各地的民歌小调的独特风格。

2、通过聆听,让学生感受到民歌中的方言与衬词在其中的作用。

3、通过系统学习,让同学们体会到原生态民歌、改编民歌和创编民歌的不同。

教学重点:聆听体会《一根竹竿容易弯》《桃花红杏花白》《龙船调》三个不同地方的民歌特点。

教学难点:在流行音乐盛行的今天,学生是否对我国民歌产生兴趣并认证聆听。

作品分析:《一根竹竿容易弯》是流行于湖南的一首传统民歌,歌名就是歌曲的第一句歌词。

歌曲只有一段歌词,句法方整,语言质朴,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歌词与旋律的紧密结合再加上衬词衬腔的运用,使整首歌曲爽朗流畅,充满活力,寓意深刻。

全曲为多乐句乐段,属于民族角调式,在四个乐句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化重复形成了七个乐句的句式结构,从而把歌曲的湖南地方风格演绎的更加浓郁。

教学过程:一、学唱歌曲《一根竹杆容易弯》1、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江苏民歌《无锡景》及创作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今天我们首先来到我国的湖南省去听一听湖南民歌,感受一下湖南民歌又会是什么样的风格。

简要介绍民歌出处 (展示有关湖南民俗风情的图片,让学生对所听民歌的出处有些了解,有助于体验与理解歌曲),湖南省民族音乐种类丰富,异彩纷呈,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就非常盛行,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一首著名的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出示歌谱)2、初听歌曲师:同学们看着谱子,认真聆听歌曲。

(播放方言版)思考:歌曲的速度及风格特点?(中速、具有浓郁的湖南地方风格)3、复听歌曲师:这首歌曲是一首流行于湖南的传统民歌,歌词就是歌曲的第一句歌词,通过聆听大家能感受到歌曲与前面所欣赏的民歌在风格上的不同,尤其是歌词中的衬词衬腔的作用,提问:(1)请同学们找出歌曲有哪些衬词衬腔?(“那个”“哟”“呀”“嗬”“梭了一支郎当郎当一支哟”)(2)那这些衬词衬腔在歌曲中产生了什么作用啊?请同学们再听一遍方言版的演唱。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桃花红 杏花白》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桃花红 杏花白》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桃花红杏花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喜欢山西民歌,了解“小调”、认识“开花调”以及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体验歌曲中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并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这首民歌的欣赏,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热爱民族音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旋律、速度、地方风味、歌曲情绪,会哼唱歌曲。

难点:了解作品特点,准确把握作品的地方风格及乡土风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见到大家非常高兴。

作为见面礼老师想带给大家一首民歌表演唱。

请同学们猜一猜是哪个地方的民歌?生:……师:老师唱一句,大家就知道是哪个地方的民歌了。

(演唱《人说山西好风光》)生:山西师:大家还听过其他的山西民歌吗?(有)你唱两句,(无)师唱《走西口》。

这是山西非常出名的民歌《走西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下去听一听.山西是民歌之乡,各地的民歌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山歌、号子、小调、秧歌、套曲。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除了以前学过的山歌、小号之外的另一种小调体裁民歌《桃花红杏花白》。

二、聆听与感受1.初听歌曲,听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感受这首小调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情绪。

听完以后,提问:(1)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是怎样的?生:……师:引导,曲调是优美婉转的还是豪迈有力的?板书:优美婉转(2)谁能用简单的词语说一说这首歌曲的带给你的情绪是?生:……师:对,感受到一丝的忧伤2.介绍歌曲背景在一首优美婉转的旋律中,怎么会让人感受到一丝忧伤呢?这就和歌曲的原背景有关了。

当时,年仅十八岁的姑娘刘梅因家庭原因被迫嫁给一个大她好几十岁的老头子,她肯定不愿意吧。

于是她躲婚而翻山越岭去找自己心上人想办法。

所以在优美婉转的歌曲旋律中,又隐约带着一丝忧伤.无奈的情绪。

那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歌曲?(预设回答不出: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对,是一首典型的爱情歌曲。

桃花红杏花白教案

桃花红杏花白教案

桃花红杏花白教案篇一:桃花红杏花白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欣赏歌曲《桃花红杏花白》教案教学目标1、喜欢山西民歌,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2、体验歌曲中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并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体验。

教学重难点:1、了解山西民歌及其特点,会哼唱歌曲旋律。

2、学会欣赏歌曲,能够通过欣赏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了解山西及其民歌:山西的民歌不仅多,而且地方色彩十分鲜明。

山西各地的民歌,在艺术风格上是很不相同的。

这是由于各自所依附的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

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大致可归纳为五大类:1、山歌;2、号子;3、小调;4、秧歌;5、套曲。

山西民歌代表曲目有:《绣荷包》《闹元宵》《走西口》等。

左权民歌:《杨柳青》、《桃花红杏花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等。

二、欣赏歌曲《桃花红杏花白》《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地道的山西民歌。

这是一首左权民歌,由张文秀编曲。

今天我们欣赏著名高音歌唱家殷秀梅和戴玉强重新演唱的二人对唱《桃花红杏花白》。

他们的演唱对于歌曲赋予了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诠释。

词还是那些词,曲调也还是那些曲调,但演唱得大气、高亢、深沉,似乎又带着些悲凉。

这是一首典型的情歌,主旋律当然是就是这两句:“桃花来你就红哎,杏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各呀呀呆---”这句在歌曲中反复咏唱。

当然,接下来的歌词对这种情感又作了进一步的铺陈:“榆树树你就开花啊圪针针你就多,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啊各呀呀呆;锅儿你就开花下不上你就米,不想旁人光想你呀,啊各呀呀呆,??”这些歌词都取材于最平常的生活,但是反映的情感却是那样的浓烈、质朴。

反复咏叹之间,男女主人公的心走的更近了:“金针针你就开花六瓣瓣你就黄,盼望和哥哥(妹妹)结成双呀,啊各呀呀呆??”三、简介歌曲:作为当今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代表性曲目之一的《桃花红?杏花白》,由刘麟、王志信编创词曲。

曲作者曾亲自为这首歌曲撰写演唱提示,并强调该曲“是根据两首山西民歌组装及发展而成的”,表演时“首先要把握好山西民歌的风格、味道”。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 桃花红 杏花白》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 桃花红 杏花白》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

《桃花红杏花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歌曲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中国民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通过课堂互动和课外作业,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艺术素养,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作业内容:1. 完成歌曲《桃花红杏花白》的歌词抄写。

要求学生在抄写过程中深入理解歌词的含义和情感表达,并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为下一阶段的音乐表现做好准备。

2. 分组演绎歌曲《桃花红杏花白》。

每个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自身的嗓音条件,选择适合的角色进行演绎,例如歌唱、伴奏、领唱等。

每组表演结束后,组内成员互相点评并改进,争取在下一组的表演中取得更好的表现。

3. 收集有关山西民歌的相关资料。

要求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等途径,了解山西民歌的特点、发展历史以及在国内外的影响等,为下一节课的讨论做好准备。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确保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2. 学生需要按时提交作业,并在提交作业时附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感受,以便教师进行作业评价和反馈。

3. 分组演绎歌曲时,学生需要尊重其他小组的表演成果,避免恶意评价和挑剔。

四、作业评价:1. 针对歌曲抄写作业,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和表现力。

2. 针对分组演绎歌曲的作业,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组内点评和改进情况进行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师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质量、合作精神等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学生相应的反馈和建议,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艺术表现力。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下节课时收集学生对本次作业的评价和建议,以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作业设计方案。

同时,教师也将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桃花红 杏花白》教学设计2-七年级下册音乐【人音版】

《桃花红 杏花白》教学设计2-七年级下册音乐【人音版】

《桃花红杏花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喜欢山西民歌,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

2、体验《桃花红杏花白》中独特的韵味与魅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山西民歌(左权民歌)的特点。

2、会哼唱《桃花红杏花白》的旋律。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演唱山西民歌《绣荷包》片断。

问:老师演唱的歌曲属什么体裁?(小调)2、小调的概念:小调又称小曲,是我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是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或歌舞小曲。

小调题材广泛,富于变化,常用衬词、衬句扩展音乐结构,加强情感表达。

(二)、授新课1、介绍山西民歌:左权民歌及开花调左权民歌是一种山西省的传统民歌音乐,晋中地区左权县的民歌不同于山西其他地区的民歌。

它独树一帜,曲调清丽而优美。

风格委婉而温柔,意境新颖而诗味浓郁。

左权民歌分杂曲、大腔、小调三种形式。

而小调又派生出了一种独特的形式:开花调。

上句常常是:XX开花为起兴,下句点题。

在开花调中一切用来做比喻的东西都可以开花。

而这样的开花又与下句的主题有着内在的联系。

2、欣赏开花调皇后刘改鱼演唱的《桃花白杏花红》思考(1)、歌曲的速度?中速稍慢(2)、歌词有何特点?出现衬词:啊格呀呀呆具有山西方言特点3、歌曲曲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流传。

出现了不同的很多演唱版本。

欣赏两位歌手演唱的《桃花红杏花白》,感受他们的演唱有何不同?女声:婉转,甜美男声:加了引子,使得歌曲显得粗犷豪放而多了点山歌的味道。

4、学唱歌曲a:唱谱b:唱词歌曲分析:结构一段体调式六声徵调式5、感受旋律特点旋律起伏较大,使得音乐悠扬婉转,旋律中多次出现的7使得音乐更加柔和而略带哀怨。

6、欣赏王二妮、石占民演唱版本和刘俊华演唱的版本。

比较不同之处。

音乐家在民歌的基础上采用发展、扩充、变奏的手法使得歌曲在艺术上得到显著的提升。

7、跟伴奏唱《桃花红杏花白》(三)总结今天我们聆听、了解了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

桃花红-杏花白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桃花红-杏花白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桃花红杏花白一、教材分析《桃花红杏花白》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首演唱欣赏曲目。

歌曲保留了《刘梅躲婚》的第一段歌词,其余段落则是由人们即兴填词传唱开来,是一首具有浓郁山西地方风格的民歌,中速稍慢,2/4拍,六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具有典型的民间小调风格特点。

全曲共8小节,旋律为首尾相扣、结束音相同的上下句结构。

主体部分旋律起伏较小,有甩腔、下滑音的设计,突出了左权民歌的原汁原味,同时这首作品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开花调”中最经典的一首作品。

二、学情分析山西“左权”被誉为“民歌之乡”,特别是左权民歌中的“开花调”,在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初中学生对原汁原味的左权民歌---“开花调“接触很少,所以本节课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喜欢并乐于演唱左权民歌—开花调,加深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左权“开花调”的理解和认识,使青少年担负起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职责与使命。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对左权民歌“开花调”音乐感兴趣,并乐于主动学习、认识、了解左权民歌的音乐文化及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二)知识与技能:能够用方言和普通话演唱整首作品(三)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感受、模仿、体验等方法,使学生在学唱中体验“开花调“的风格、并进行体验与编创。

四、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准备(一)教学重点:运用原汁原味的方言演唱歌曲《桃花红杏花白》,学会甩腔、倚音的演唱效果。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开花调”,并尝试“开花调”的编创。

(三)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ppt课件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解说法、引导法、编创实践法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演唱一段《人说山西好风光》,学生回答听到哪些地方名称?(山西、太行山、吕梁),由此引出太行山的北麓---民歌之乡“左权县”,一起走进桃红杏花白的“开花调”。

(二)新课教授1.同学们,请聆听近90岁高龄,山西著名民歌演唱家,左权“开花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改鱼老师演唱的《桃花红杏花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红杏花白》教案
教学内容:
学习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

教学目标:
1、欣赏和演唱《桃花红杏花白》。

2、体验体验感受山西民歌中的“开花调”的风格和独特的韵味与魅力。

3、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演唱《桃花红杏花白》。

2、了解歌曲的背景和其他几首民歌的区别。

教学难点:
了解作品的特点,准确把握作品的地方风格及乡土味道,用恰当的歌唱艺术方法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复习以前学过的几首民歌。

二、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下面请大家仔细聆听歌曲。

播放歌曲让学生了解歌曲。

一、学习新歌。

1、剧情简介。

为实现报仇目的,她不惜委屈自己,毅然下嫁盂城首富,鼓动首富拉民团对付土匪。

怎奈,此计划一直没能如愿。

直到红军的一支游击分队来到晋东,她才有了复仇的新希望。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红军不接纳她,桃花干脆自己拉起了一杆打土匪的武装。

抗战爆发,在太原会战娘子关战役中,她抛弃个人小恩仇,经过考验,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最后终于走进革命队伍。

历经生死磨难后,桃花与相爱的恋人也在战火硝烟中结为终生伴侣。

2、其它知识。

《桃花红杏花白》是山西民歌中唯一一首含有江南风格的歌曲,尤其是“啊个呀呆(dei)”,颇有几分黄梅戏和越剧的韵味。

陕甘晋一代的民歌主要音乐元素来源于“信天游”和“花儿”,而“信天游”和“花儿”的旋律是以小调为主,而这首《桃花红杏花白》却以大调为主,大调适合表现雄壮激昂的情感,而本歌却如此委婉动人,我想这主要就是因为其吸收了江南戏曲的音乐元素。

明清时期山西商人走遍大江南北,不仅在安徽江浙一带设立票号,还建有大量的会馆,每个会馆都设有戏台,山西商人正是通过这一座座会馆,用文化搭台,把生意做到了极致。

山西商人除了把山西梆子腔向南方推广外,还把江南的戏曲引进到山西,据山西祁县、平遥、太谷等地方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在山西各地均有黄梅戏、越剧、昆曲演出,因此在山西民歌中含有江南戏曲的音乐元素也就不足为怪。

3、再播放歌曲,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并试唱歌谱。

4、老师范唱歌曲,然后学生演唱。

5、男女生赛唱。

四、总结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