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用错的成语379例之N
易误用的成语

(二)容易误用的成语(部分含辨析例句)成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一般比较固定,具有很强的单一性。
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误用。
第一类:易出现陈述对象错误的成语1.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如: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不能用来形容花木)2.楚楚动人:形容女人打扮得漂亮,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如: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使用对象错误)3.洗心革面: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如: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错误。
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物)4.倚马可待:原意是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很快就可以完稿。
特指人的文思敏捷。
如: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错误。
不能用来形容做事)5.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如:《大河之舞》自1994年首演以来便炙手可热,并且引燃了全球的踢踏舞热潮,更是被全球艺人一致推崇为当代最具爱尔兰民族风格的经典音乐剧。
(只可指人,不能指其他的)6.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轮:高大;奂:文采鲜明。
如:博物馆里珍藏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这里用来形容“石刻作品”中的“花鸟虫鱼”和“人物形象”,显然是陈述对象的误用)7.巧夺天工:指人工的技艺极其精巧,胜过天然。
如: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适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而这里陈述的对象主体是自然界中的”苍山”和”洱海”,强调的是自然造物之美,非人力所能达到)8.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春色的美好。
如: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
常被误用的成语58例

常被误用的成语58例常被误用的成语有很多,下面列举了58个例子,并且对每个成语进行了解释和正确用法的说明,希望能帮到你。
1. 苦口婆心(正确用法:形容某人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或讲解,希望能够打动对方的心。
误用:形容某人口水中带着苦味。
)2. 画蛇添足(正确用法:比喻做了多余或不必要的事情。
误用:比喻在画蛇的过程中,增加了蛇的足部。
)3. 深思熟虑(正确用法:形容思考问题认真而周详。
误用:只是简单地思考一下问题。
)4. 不可救药(正确用法:形容人或事物的可救治性极低。
误用:形容人或事物根本就无法救治。
)5. 自相矛盾(正确用法:形容言行互相抵触。
误用:形容矛头相向,发生冲突。
)6. 守株待兔(正确用法:形容只等着别人的幸运机会,而自己不积极行动。
误用:形容守株待兔的人会有收获。
)7. 出类拔萃(正确用法:形容某人在群体中非常出色,超过其他人。
误用:形容某人只是在群体中表现突出。
)8. 班门弄斧(正确用法:指在本领高强者面前卖弄本领,自不量力。
误用:用自己卖弄本领,展现实力。
)9. 高山流水(正确用法:形容乐曲、字画等的艺术造诣非常高超。
误用:形容山水相连,高山流水相逢。
)10. 歧途之灯(正确用法:比喻给人指引错误的方向或劝告。
误用:比喻迷失方向的人接受帮助。
)11. 螳臂当车(正确用法:比喻自不量力,以力敌势。
误用:比喻勇于挑战强大的对手。
)12. 捧心(正确用法:形容为困难操心忧虑。
误用:形容心中所怀珍惜之物。
)13. 兔死狐悲(正确用法: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
误用:兔子死了,狐狸喜不自胜。
)14. 吃醋(正确用法:嫉妒他人与自己的关系。
误用:吃酸菜。
)15. 煞费苦心(正确用法:形容花费很大的心思与精力。
误用:形容花费很大的心力但收效甚微。
)16. 胸有成竹(正确用法:形容事先有了周密的计划与准备。
误用:形容胸中有竹子。
)17. 眉飞色舞(正确用法:形容喜笑颜开的样子。
误用:形容眉毛上飞舞着颜色。
常被误用的成语_易被误解的成语

常被误用的成语_易被误解的成语常被误用的成语_易被误解的成语1.三人成虎[解释]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
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误用]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2.美轮美奂[解释]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3.炙手可热[解释]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背离本义。
4.侃侃而谈[解释]侃侃本意为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误用]现多被误用为形容聊天,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混淆。
5.首当其冲[解释]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误用]常被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6.鼎力相助[解释]敬辞,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
[误用]只用于对方或他人,自己。
7.一言九鼎[解释]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守信用,背离本义。
8.首鼠两端[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误用]常被误解为前后言行不一致。
9.溢美之词[解释]过分夸赞的言辞。
[误用]常被误用为褒义。
10.蓬荜生辉[解释]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误用]易被误用在别人身上。
11.蹉跎岁月[解释]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形容虚度光阴。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2.望其项背[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
[误用]常被误用为只能望其项背。
13.差强人意[解释]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误用]多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背离本义。
14.抛砖引玉[解释]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误用]常被误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15.不知所云[解释]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絮乱或空洞,指说话人。
[误用]易被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16.惨淡经营[解释]指煞费苦心地从事绘画或诗文创作,也指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70个常被误用的成语

70个常被误用的成语1.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2.不名一文:形容极其贫穷。
3.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4.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典范。
5.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6.登高自卑: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7.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8.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9.毫发不爽:形容细微之处都不会出差错。
10.毁家纾难: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11.久假不归: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12.具体而微:形容内容大体具备而规模较小。
13.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14.求全责备:比喻对人对事苛求完美。
15.人浮于事: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16.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17.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18.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
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19.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20.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21.细大不捐: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
22.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23.一言九鼎:比喻说话有分量,能起很大作用。
24.白头如新:指彼此交情不深。
25.便宜行事:根据当时当地情况,自己决定适当的处理方法,不必请示。
26.不速之客:不请自来的客人。
27.春兰秋菊:比喻各有专长,各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28.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而感到痛快。
29.冬温夏凊:儿女侍奉父母无微不至。
也称冬暖夏凉。
30.功败垂成:将成功时遭到失败,含有惋惜之意。
31.哀而不伤:形容诗歌、音乐等具有中和之美。
也比喻处事适中,没有过犹不及之处。
32.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33.鞭辟入里:形容作学问切实。
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34.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100个容易误用的成语

100个容易误用的成语1.成语名称:明日黄花-成语的解释:原指重阳节过后的菊花,比喻过时的事物。
-误用的示例:他总是喜欢谈论明日黄花的事情。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未来的事情,实际上是指已经过时的事物。
2.成语名称:空穴来风-成语的解释: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误用的示例:他的话完全是空穴来风,没有根据。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无中生有,实际上是指有一定根据。
3.成语名称:炙手可热-成语的解释: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误用的示例:这部电影上映后,导演炙手可热。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非常受欢迎,实际上是指权势大。
4.成语名称:万人空巷-成语的解释: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误用的示例:这家新开的餐厅万人空巷,非常热闹。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街道空无一人,实际上是指人们都出来观看,街道上人很多。
5.成语名称:不刊之论-成语的解释:指正确的、不可更改的言论。
-误用的示例:他的观点是不刊之论,不值得一驳。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错误的言论,实际上是指正确的言论。
6.成语名称:首当其冲-成语的解释: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误用的示例:他总是首当其冲,领导团队。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带头或领先,实际上是指最先受到攻击。
7.成语名称:一言九鼎-成语的解释:形容说的话分量很重,能起很大作用。
-误用的示例:他的话一言九鼎,大家都很信服。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说话不可靠,实际上是指说话有分量。
8.成语名称:洛阳纸贵-成语的解释: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致纸价腾贵。
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误用的示例:他的新书一出版,洛阳纸贵。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书籍内容不佳导致纸张浪费,实际上是指书籍非常受欢迎。
9.成语名称:七月流火-成语的解释: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误用的示例:七月流火,天气炎热。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形容天气炎热,实际上是指天气转凉。
中考语文中容易用错的成语379例

中考语文中容易用错的成语379例【范文一】中考语文中容易用错的成语数量可谓是众多,常常让我们在考场上举棋不定,丢失分数。
以下就是三类容易混淆而常用的成语。
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中考备考有所帮助。
第一类是“心血来潮”和“一时兴起”。
这两个成语都表示突然发生的冲动行为,但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
一个人“心血来潮”,往往是受到某些事物的启发或冲动,思维突然打开,然后做出了某种具有意义的行为。
而“一时兴起”则强调个人的喜好或兴趣,人们在无意中被某种事物所吸引,然后依照自己的兴趣或好奇心去做一些时髦或非常规的事情。
第二类是“坊间小传”和“街头巷尾”。
这两个成语都有“街头巷尾”的意思,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坊间小传”的侧重点在于传闻的内容比较小,多为私下的八卦传说,配合含义就是邻居之间的一些小道消息,而“街头巷尾”意味较广泛,更多地是指流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随口传说。
第三类是“假公济私”和“务实为主”。
这两个成语的内涵也很鲜明的区别开来。
“假公济私”指的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利而在公共利益上散布虚假信息或者行为不端的做法。
而“务实为主”则更加体现了实践与现实的关联性,强调在处理问题时要选取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抛开虚无和空洞的理论,实现真正的现实效果。
总之,我们在平时学习与考试时切忌一看生疏成语就直接动手,要根据上下文及成语的出处、内涵来推断、选择切实相符的成语。
只有练就一双“洞若观火”的眼力,才能在中考成语应用题中游刃有余。
(用词分析):“心血来潮”“一时兴起”“坊间小传”“街头巷尾”“假公济私”“务实为主”都是中高考中常用的成语,文章语言生动有趣,用语幽默而不失严谨,能调动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中考知识点。
(写作重点):分析了三类易混淆的成语,阐述了它们的区别和用法,并对大家在考场上使用成语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提醒,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范文二】中考语文中容易用错的成语数量众多,考生们应该大力加强对这些成语的学习和掌握,避免在考场上出现犯易错的情况。
日常生活中极容易用错的成语

日常生活中极容易用错的成语1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常误用为贬义词。
7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
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常误用为贬义词。
11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
常误用为贬指。
12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
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 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
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14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
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8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0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
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1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
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2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易误用为“进入”。
23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
与“景物”无关。
24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
容易用错的成语379例

容易用错的成语379例范文一:大家好,我是一名学生,今天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容易用错的成语。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常会用到一些成语,但有些成语容易用错,甚至会给人带来误解,给大家举几个例子:1. 独具匠心与别具一格这两个成语的意思有相似之处,都表示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东西,但用错了就不太合适了。
2. 望穿秋水与目不转睛这两个成语的意思也有相似之处,但用错了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这些例子表明,我们在应用成语时一定要确保其运用无误。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使用成语呢?首先,我们需要掌握成语的基本含义,这样才能在适当的场合使用成语。
其次,要分清成语之间的区别,避免混淆。
另外,可以通过多读书,多写作的方式来提高自己使用成语的能力。
当然,还需要经常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纠正错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我们要注意用词准确,不要把几个成语放在一起,否则会出现不协调的效果,影响文章质量。
范文二:大家好,我是一名学生,今天要谈的话题是容易用错的成语。
成语虽然是我们中国语言的一大亮点,但是在使用中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下面,我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错误用法,大家可以防范于未然。
1. 心惊胆战与惊慌失措这两个成语虽然都和紧张恐惧有关,但前者担心的是结果,而后者担心的是情况。
那么,在描述情况时,我们应该使用惊慌失措;而在描述结果时,应该使用心惊胆战。
2. 举足轻重与起死回生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完全相反,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否则会给人带来误解。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用词准确。
比如,在写作中,我们常用的“万无一失”就是错用了成语,“无可厚非”才是正确的。
另外,如果有疑问,可以通过查找词典和使用语文软件来确认用词是否正确。
最后,我们应该多读书、多写作,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使用成语是我们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不仅要使自己的语言正确,还要让它优美、生动,让读者有一种愉悦的读作体验,这是我们使用成语时候不可忽略的要点。
【要点分析】本文是一篇议论文,通过引出成语容易用错的例子来说明我们在使用成语时需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