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焊接工艺规程..

合集下载

焊接通用工艺守则

焊接通用工艺守则

焊接通用工艺守则一、钢制压力容器焊接通用规程 (84)二、手工电弧焊工艺守则 (90)三、埋弧自动焊通用工艺守则 (93)四、气割通用工艺守则 (98)五、手工碳弧气刨工艺守则 (102)六、产品焊接试板通用工艺守则 (106)七、热交换器管板焊接通用工艺守则 (110)八、焊接返修通用工艺守则 (113)九、焊缝外观质量检验通用守则 (115)十、手工钨极氩弧焊通用工艺守则 (117)十一、空气等离子切割工艺守则 (122)十二、不锈钢焊接通用工艺守则 (124)一、钢制压力容器焊接通用规程第一条适用范畴1、本规程适用于我厂焊接的钢制压力容器。

2、本规程规定了碳素钢、一般低合金钢、不锈钢、珠光体耐热钢,焊接工艺要求。

本规程及各类焊接工艺守则均为通用工艺文件,当产品设计与规程有不同要求时,按图纸技术要求和专用焊接工艺文件执行。

3、容器施焊前,应按《容规》和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规程进行工艺评定,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第二条焊工1、钢制压力容器焊接的焊工,必须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进行考试,取得焊工合格证后,才能在有效期间担任合格范畴的焊接工作,并建立焊工技术档案。

2、焊接钢制压力容器的焊工,必须了解所焊产品的钢种、焊接材料、焊接工艺要求及有关技术要求和工艺文件。

3、严格按图纸、工艺文件和技术标准施焊,领用焊接材料时必须严格执行“发放治理制度”规定,严防用错。

4、焊后,焊工应对所有的焊缝进行自检,合格后打上钢印按质量手册“焊缝标记规定”执行。

第三条焊接材料1、压力容器的焊接材料应符合相应的焊材标准,并具有质量合格证明书。

依照质保手册中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焊接材料入库验收、保管、烘干、发放、回收制度。

2、焊接材料的代用手续,经图纸原设计单位批准后方可进行使用。

3、焊接材料的选用,应依照母材的化学成份,力学性能、焊接性能,焊后是否热处理以及容器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条件综合考虑。

通用焊接工艺规程(普通碳钢、合金钢、不锈钢、铜管焊接)

通用焊接工艺规程(普通碳钢、合金钢、不锈钢、铜管焊接)

通用焊接工艺规范1 碳素钢、合金钢及不锈钢的焊接1.1焊前准备1.1.1 焊缝的坡口形式和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符合本规范附录A.0.1的规定.1.1.2 焊件的坡口加工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等离子弧、氧乙炔焰等热加工方法,在采用热加工方法加工坡口后,必须除去坡口表面的氧化皮、熔渣及影响接头质量的表面层,并应将凹凸不平处打磨平整。

1.1.3 焊件组焊前应将坡口及其两侧表面不小于20 mm范围内的油、漆、垢、锈、毛刺及镀锌层等清除干净,不得有裂纹、夹层、加工损伤、毛刺及火焰切割熔渣等缺陷。

油污清理方法如下,首先用丙酮或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擦洗,然后用不锈钢丝刷清理至露出金属光泽,使用的钢丝刷应定期进行脱脂处理。

1.1.4 管子或管件、筒体对接焊缝组对时,内壁应齐平,内壁错边量不宜超过管壁厚度的10%,且不应大于2mm;1.1.5 焊缝的设臵应避开应力集中区,便于焊接和热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板卷筒或设备、容器的筒节与筒节、筒节与封头组对时,相邻两纵向焊缝间的距离应大于壁厚的3倍,且不应小于100 mm,同一筒节上两相邻纵缝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0 mm;(2)除焊接及成型管件外的其他管子对接焊缝的中心到管子弯曲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管子外径,且不应小于l00 mm;管子对接焊缝与支、吊架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 mm。

同一直管段上两对接焊缝中心面间的距离:当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50mm时不应小于150mm;公称直径小于150mm时不应小于管子外径;(3)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

(4)不锈钢焊件焊接部位两侧各l00 mm范围内,在施焊前应采取防止焊接飞溅物粘污焊件表面的措施:可将石棉置于焊接部位两侧等。

1.1.6 焊条、焊丝在使用前应按规定进行烘干、保温,并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干燥。

焊丝使用前应清除其表面的油污、锈蚀等。

常用焊材烘干温度及保持时间见表4。

表4 常用焊材烘干温度及保持时间接上表:1.2焊接工艺要求1.2.1 碳素钢及合金钢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符合本规范附录B第 B.0.1条及第B.0.2条的规定。

手工电弧焊通用焊接工艺规程

手工电弧焊通用焊接工艺规程

手工电弧焊通用焊接工艺规程一.目的规定焊接过程中一般性工艺要求,可单独指导生产。

对于重要产品与焊接工艺卡配合共同指导生产,以保证焊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二.使用范围本守则适用于单位焊接实施过程中有关手工电弧焊、手工钨极氩弧焊、埋弧自动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半自动化的焊接。

三.引用标准GB/T13149-91 钛及钛合金复合钢板焊接技术条件GB985-1988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形式及尺寸GB986-1988 埋弧自动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T5117-1995碳钢焊条GB/T5118-1995低合金焊条GB983-1995 不锈钢焊条GB/T14957-1994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8-1994气体保护焊用钢丝GB/T5293-1999 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YB/T5091-1993 惰性气体保护焊用不锈钢棒及钢丝YB/T5092-1993 焊接用不锈钢钢丝JB3223-1983 焊条质量管理规程GB228-1987 金属拉伸实验方法GB/T229-1994 金属下比缺口冲击实验方法GB/T232-1988 金属弯曲实验方法GB4334-2000 不锈耐酸钢晶间腐蚀倾向实验方法QC/6YLSYR.J06.20-2003 焊缝表面的形状尺寸及外观要求QC/6YLSYR.J06.20-2003 碳弧气刨工艺守则四.职责由技术生产科归纳管理,相关人员具体实施。

五.工作内容包括焊接前准备、焊接材料、焊接设备、焊接方法、焊接顺序、焊接操作、焊接工艺参数、焊后热处理等。

5.1焊接前准备焊接前准备包括坡口的制备、焊条焊剂的烘干、焊丝除锈、保护气体干燥、焊件组对、焊件区域清理及预热。

5.1.1.1焊接坡口焊接坡口应根据图样要求或工艺条件选用标准坡口或自行设计、选择坡口形式和尺寸应考虑下列因素:A、焊接方法B、焊缝填充金属应尽量少C、避免产生缺陷D、减少残余焊接变形与应力 E、有利于焊接防护F、焊工操作方便G、复合钢板的坡口应有利于减少过度焊缝金属的稀释率。

铝合金通用焊接工艺规程

铝合金通用焊接工艺规程

铝合金通用焊接工艺规程1使用范围及目的范围:本规范是适用于地铁铝合金部件焊接全过程的通用工艺要求。

目的:与焊接相关的作业人员按标准规范作业,同时也使焊接过程检查更具可操作性。

2焊前准备的要求2.1在焊接作业前首先必须根据图纸检查来料或可见的重要尺寸、形位公差和焊接质量,来料不合格不能进行焊接作业。

2.2在焊接作业前,必须将残留在产品表面和型腔内的灰尘、飞溅、毛刺、切削液、铝屑及其它杂物清理干净。

2.3用棉布将来料或工件上的灰尘和脏物擦干净,如果工件上有油污,使用清洗液清理干净。

2.4使用风动不锈钢丝轮将焊缝区域内的氧化膜打磨干净,以打磨处呈白亮色为标准,打磨区域为焊缝两侧至少25mm 以上。

2.5焊前确认待焊焊缝区域无打磨时断掉的钢丝等杂物。

2.6钢焊和铝焊的打磨、清理工具禁止混用。

2.7原则上工件打磨后在48小时内没有进行焊接,酸洗部件在72小时内没有进行焊接,则焊前必须重新打磨焊接区域。

2.8为保证焊丝的质量,焊丝原则上用完后再到焊丝房领用,对于晚班需换焊丝的,能够在当天白班下班前领用,制止现场长工夫(24小时以上)存放焊丝。

2.9在焊接功课前,必须检查焊接装备和工装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焊前应检查焊机喷嘴的实际气流量(允差为+3L/min),自动焊焊丝在8圈以下,手工焊焊丝在5圈以上,不然需要调换气体或焊丝;检查导电嘴是否拧紧,喷嘴是否需要清算。

导电嘴不克不及只简单的采用手动拧紧,必须采用尖嘴钳拧紧。

检查工装状态是否完好,若工装有损坏,应立刻告诉工装管理员进行核查,并组织维修,制止在工装异常状态下进行焊接操作。

2.10焊接前必须检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功课区要求温度在5℃以上,MIG焊湿度小于65%,TIG焊湿度小于70%。

环境不符合要求,不克不及进行焊接功课。

2.11焊接过程中不允许有穿堂风。

因此,在焊接作业前必须关闭台位附近的通道门。

当焊接过程中,如果有人打开台位相近处的大门,则要立即停止施焊。

起重机通用焊接工艺规程

起重机通用焊接工艺规程
制。
资料来源
编制
资料来源
编制
自编
校对
自编
校对
标准审查
标准审查
编制部门
审核
编制部门
审核
标记
处数
更改文号
签字
日期
技术部
标记
处数
更改文号
签字
日期
技术部
吉林省神力重型起重机制造有限公司
涂漆工艺守则
文件编号
吉林省神力重型起重机制造有限公司
涂漆工艺守则
文件编号
共4页
埋弧自动焊
H08Aφ4.0
直流反接
600—650
36—40
22—16m/h
焊条电弧焊
J422φ4.0
直流反接
160—180
22—24
150—170m/h
J422φ5.0
直流反接
200—220
24—26
130—140m/h
2)隔板与腹板和上盖板之间的角焊接
把上盖板排列在工地上,并找直接长。划好隔板位置线,点焊隔板与上盖板之
焊接方法
焊丝直径
(mm)
电弧电压
(V)
焊接电流
(A)
气体流量(L/min)
备注
CO2体保护焊
φ1.2
20—22
120—130
13—15
5)单梁吊侧板与工字钢,U形槽的焊接
采用CO2气体保护焊。由两名焊工同时完成1,3焊缝的焊接,然后,再同时完成2,4焊缝的焊接。焊接规范参数见表四
7.焊缝质量检查
7.1所有焊缝都应进行外部检查
超声波探伤要求达到GB11345—89规定之B级检验Ⅰ级标准。
资料来源
编制

铝合金通用焊接工艺规程

铝合金通用焊接工艺规程

铝合金通用焊接工艺规程1 使用范围及目的范围:本规范是适用于地铁铝合金部件焊接全过程的通用工艺要求。

目的:与焊接相关的作业人员按标准规范作业,同时也使焊接过程检查更具可操作性。

2 焊前准备的要求在焊接作业前首先必须根据图纸检查来料或可见的重要尺寸、形位公差和焊接质量,来料不合格不能进行焊接作业。

在焊接作业前,必须将残留在产品表面和型腔内的灰尘、飞溅、毛刺、切削液、铝屑及其它杂物清理干净。

用棉布将来料或工件上的灰尘和脏物擦干净,如果工件上有油污,使用清洗液清理干净。

使用风动不锈钢丝轮将焊缝区域内的氧化膜打磨干净,以打磨处呈白亮色为标准,打磨区域为焊缝两侧至少25mm以上。

焊前确认待焊焊缝区域无打磨时断掉的钢丝等杂物。

钢焊和铝焊的打磨、清理工具禁止混用。

原则上工件打磨后在48小时内没有进行焊接,酸洗部件在72小时内没有进行焊接,则焊前必须重新打磨焊接区域。

为保证焊丝的质量,焊丝原则上用完后再到焊丝房领用,对于晚班需换焊丝的,可以在当天白班下班前领用,禁止现场长时间(24小时以上)存放焊丝。

在焊接作业前,必须检查焊接设备和工装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焊前应检查焊机喷嘴的实际气流量(允差为+3L/min),自动焊焊丝在8圈以下,手工焊焊丝在5圈以上,否则需要更换气体或焊丝;检查导电嘴是否拧紧,喷嘴是否需要清理。

导电嘴不能只简单的采用手动拧紧,必须采用尖嘴钳拧紧。

检查工装状态是否完好,若工装有损坏,应立即通知工装管理员进行核查,并组织维修,禁止在工装异常状态下进行焊接操作。

焊接前必须检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作业区要求温度在5℃以上,MIG焊湿度小于65%,TIG焊湿度小于70%。

环境不符合要求,不能进行焊接作业。

焊接过程中不允许有穿堂风。

因此,在焊接作业前必须关闭台位附近的通道门。

当焊接过程中,如果有人打开台位相近处的大门,则要立即停止施焊。

如果台位附近的空调风影响到焊接作业,也必须将该处空调的排风口关闭,才能进行焊接作业。

不锈钢材料焊接通用工艺规程

不锈钢材料焊接通用工艺规程

不锈钢材料焊接通用工艺规程1.1不锈钢容器生产要设专用生产场地及专用工具,场地铺橡胶或木板,不得和碳钢接触及划伤,焊接电源接地线应通过同质不锈钢板过渡到工件。

1.2 不锈钢材料产品的焊接可采用焊条电弧焊、钨极氩弧焊和埋弧焊。

1.3坡口加工可采用冷加工方法,也可用等离子弧方法加工。

焊前应对坡口进行打磨或冷加工以清除氧化物,直至显露金属光泽并打磨平整。

1.4 焊前须用丙酮和酒精将坡口表面及其两侧20mm范围内油污、杂物等清理干净,焊条电弧焊时,坡口两侧各100mm范围内涂白垩粉,以防沾附焊接飞溅。

1.5 禁止直接踩踏不锈钢表面,如须在不锈钢板上操作或进入产品内工作,则必须穿无钉鞋。

成型敲击时,须用木锤、不锈钢锤或铜锤。

1.6 装配所用的临时工艺搭子、楔铁等,必须与产品同材质,点固焊裂纹应及时铲掉重焊。

1.7奥氏体不锈钢一般焊前不预热,焊后不进行热处理。

1.8 施焊时应按焊接工艺文件的要求进行,奥氏体不锈钢在保证成型良好的前提下,焊接尽量采用小电流、快焊速、窄焊道,焊后快冷,控制在较低的线能量,焊条电弧焊时保持短弧焊。

1.9焊接时,焊缝的背面禁止与木板、橡皮、纱等有机物质接触,以防增碳。

多层焊时,每一层要彻底清渣,并控制道间温度小于或等于150℃。

1.10 焊缝正反面均应保护良好,不允许氧化发黑或表面疏松。

采用气体保护焊时,应注意焊缝背面保护及高温区焊缝的保护。

单面焊接头,背面保护可采用铜衬垫及通氩气等措施,保证背面焊透并防止氧化。

1.11 清根时尽量使用角向砂轮机打磨,一般不宜碳弧气刨清根,以防渗碳,如若用碳弧气刨清根,必须用角向砂轮机将清根的焊道打磨到金属本色,彻底将渗碳层清除干净。

气体保护钎焊通用工艺规程

气体保护钎焊通用工艺规程

气体保护钎焊通用工艺规程1. 引言气体保护钎焊是一种常用的焊接工艺,广泛应用于金属制品的制造过程中。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气体保护钎焊的通用工艺规程,以保证焊接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

2. 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适用于各类金属材料的气体保护钎焊工艺,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应用都可以参考本规程进行操作。

3. 设备准备3.1 气体保护设备:包括气瓶、减压阀、流量计、气管等。

3.2 钎焊设备:包括点焊机、焊枪、电缆等。

3.3 钎焊材料:根据焊接金属材料的不同,选择适当的钎焊材料。

3.4 保护剂:根据钎焊金属材料的不同,选择适当的保护剂。

4. 工艺操作4.1 准备工作:- 检查气瓶压力是否符合要求;- 安装并调整减压阀和流量计,确保气体流量稳定;- 检查钎焊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清洁并调整焊枪电极间距,确保良好的电弧质量;- 检查钎焊材料和保护剂的质量。

4.2 焊接操作:- 将工件固定在合适的位置,并保证稳固;- 调整焊接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焊接时间等;- 使用钳子或夹具将钎料固定在工件焊缝上;- 操作焊枪,使钎料与工件焊缝接触,并进行焊接;- 焊接过程中保持焊枪平稳移动,使焊缝均匀受热;- 焊接结束后,关闭气瓶,并进行冷却和清理工作。

5. 质量控制5.1 焊缝质量:焊缝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无气孔、裂纹等缺陷。

5.2 气体保护效果:气体保护应保证焊接过程中焊缝不受空气氧化,并提供合适的气氛。

5.3 设备运行良好:保证气体保护设备和钎焊设备正常运行,无故障。

6. 安全注意事项6.1 操作员应进行相关安全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6.2 气体保护设备应定期检查并维护,确保安全使用。

6.3 防火措施要做好,特别是在氧气环境中操作时。

6.4 操作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7.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气体保护钎焊的通用工艺规程,旨在确保焊接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

操作人员应仔细阅读并遵守本规程中的各项要求,同时进行相关的安全措施,以确保在气体保护钎焊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当两侧母材均为非奥氏体钢或均为奥氏体钢时,可根据合金含量较低一侧母材或介于两者之间的选用焊材;
(2)当两侧母材之一为奥氏体钢时,应选用25Cr—13Ni型或含镍量更高的焊材。
1.2.3定位焊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2.3.1焊接定位焊缝时,应采用与根部焊道相同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
1.2.3.2定位焊缝的长度、厚度和间距,应能保证焊缝在正式焊接过程中不致开裂。
1.1.5.3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
1.1.5不锈钢焊件焊接部位两侧各l00 mm范围内,在施焊前应采取防止焊接飞溅物沾污焊件表面的措施:可将石棉置于焊接部位两侧等。
1.1.6焊条、焊丝在使用前应按规定进行烘干、保温,并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干燥。焊丝使用前应清除其表面的油污、锈蚀等。常用焊材烘干温度及保持时间见表4。
1.1.3焊件组焊前应将坡口及其两侧表面不小于30 mm范围内的油、漆、垢、锈、毛刺及镀锌层等清除干净,不得有裂纹、夹层、加工损伤、毛刺及火焰切割熔渣等缺陷。油污清理方法如下,首先用丙酮或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擦洗,然后用不锈钢丝刷清理至露出金属光泽,使用的钢丝刷应定期进行脱脂处理。
1.1.4管子或管件、筒体对接焊缝组对时,内壁应齐平,内壁错边量不宜超过管壁厚度的10%,且不应大于2mm;
1.1.3.3在焊接根部焊道前,应对定位焊缝进行检查,如发现有夹渣、气孔和裂纹等缺陷,应将缺陷部分除尽后方可施焊。
1.2. 4与母材焊接的工卡具其材质宜与母材相同或同一类别号,应在整个焊缝焊接及热处理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拆除。拆除工卡具时不应损伤母材,拆除后应将残留焊疤打磨修整至与母材表面齐平。
1.2.5严禁在坡口之外的母材表面引弧和试验电流,并应防止电弧擦伤母材。
300—350
l
A002,A022,A212,A242
150
1
铬不锈钢焊条
G202
150
l
G207
250
1
G302
150
1
G307
200—300
1
1.2
1.1.1碳素钢及合金钢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符合本规范附录B第B.0.1条及第B.0.2条的规定。
1.2.2异种钢材焊接时的焊条选用。
1.2.10多层焊每层焊完后,应立即对层间进行清理,并进行外观检查,发现缺陷消除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焊接。
1.2.11低温钢、奥氏体不锈钢、耐热耐蚀高合金钢以及奥氏体与非奥氏体异种钢接头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在焊接作业指导书规定的范围内,在保证焊透和熔合良好的条件下,采用小电流、短电弧、快焊速和多层多道焊工艺,并应控制层间温度。
表4常用焊材烘干温度及保持时间
类别
牌号
碳钢和低合
金钢焊条
J422
150
l
J426
300
1
J427
350
1
J502
150
1
J506,J507
350
1
J506RH,J507RH
350—430
l
铬镍不锈钢焊条
A102
150
1
A107
250
1
A132
150
1
A137
250
1
A202
150
1
A207
250
1
A302
1.1.5焊缝的设置应避开应力集中区,便于焊接和热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1.5.1钢板卷筒或设备、容器的筒节与பைடு நூலகம்节、筒节与封头组对时,相邻两纵向焊缝间的距离应大于壁厚的3倍,且不应小于100 mm,同一筒节上两相邻纵缝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0 mm;
1.1.5.2除焊接及成型管件外的其他管子对接焊缝的中心到管子弯曲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管子外径,且不应小于l00 mm;管子对接焊缝与支、吊架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 mm。同一直管段上两对接焊缝中心面间的距离:当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50mm时不应小于150mm;公称直径小于150mm时不应小于管子外径;
1.2.6对含铬量大于或等于3%或合金元素总含量大于5%的焊件,氩弧焊打底焊接时,焊缝内侧应充氩气或其他保护气体,或采取其他防止内侧焊缝金属被氧化的措施。
1.2.7焊接时应采取合理的施焊方法和施焊顺序。
1.2.8施焊过程中应保证起弧和收弧处的质量,收弧时应将弧坑填满。多层焊的层间接头应错开。
1.2.9除工艺或检验要求需分次焊接外,每条焊缝宜一次连续焊完,当因故中断焊接,再次焊接前应检查焊层表面,确认无裂纹后,方可按原工艺要求继续施焊。
1.2.12对抗腐蚀性能要求高的双面焊焊缝,与腐蚀介质接触的焊层应最后施焊。
1.2.13焊接完毕后,应及时将焊缝表面的熔渣及表面飞溅物清理干净。对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及其附近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
2一般铝及铝合金的焊接(不适用铝合金结构)
2.1焊前准备
2.1.1焊缝的坡口形式和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符合本规范附录A.0.2的规定.切割后的坡口表面应进行清理,并应达到平整光滑、无毛刺和飞边。
2.2.5引弧宜在引弧板上进行,纵向焊缝宜在熄弧板上熄弧。引弧板和熄弧板的材料应与母材相同。
2..1.1焊前清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2.1.1.1施焊前应对焊件坡口、垫板及焊丝进行清理。清理方法如下,首先用丙酮或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除去表面油污,两侧坡口的清理范围不应小于50 mm。清除油污后,坡口及其附近的表面用不锈钢丝刷清理至露出金属光泽,使用的钢丝刷应定期进行脱脂处理。
2.1.1.2焊丝去除油污后,应采用化学方法去除氧化膜。可用5%一10%的NaOH溶液,在温度为70℃下浸泡30~60 s,然后水洗,再用15%左右的HN03在常温下浸泡2min,然后用温水洗净,并使其干燥。
通用焊接工艺规程
2006-05-25发布2006-06-01日实施
1
1.1
1.1.1焊缝的坡口形式和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符合本规范附录A.0.1的规定.
1.1.2焊件的坡口加工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等离子弧、氧乙炔焰等热加工方法,在采用热加工方法加工坡口后,必须除去坡口表面的氧化皮、熔渣及影响接头质量的表面层,并应将凹凸不平处打磨平整。
2.1.1.3清理好的焊件和焊丝不得有水迹、碱迹,或被沾污。
2.2
2.2.1手工钨极氩弧焊应采用交流电源,熔化极氩弧焊应采用直流电源,焊丝接正极。
2.2.2焊接前焊件表面应保持干燥,无特殊要求时可不预热。
2.2.3焊接前应在试板上试焊,当确认无气孔后再进行正式焊接。
2.2.4宜采用大电流快速施焊法,焊丝的横向摆动不宜超过其直径的3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