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警宝音》观后感

合集下载

《片警宝音》观后感 3篇

《片警宝音》观后感 3篇

《片警宝音》观后感 3篇《片警宝音》观后感一1月25日,一起观看了《片警宝音》。

宝音的故事感人肺腑,发人深省,是新一代人民警察的榜样,使大家受益良多。

片警宝音,一个号称管着中国最大片区片警。

他骑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贯穿了整个影片。

起初得知要观看这部影片时,我以为宝音是拿着真刀真枪和歹徒搏斗的警察,可当我走进电影院,看到的第一眼就是茫茫大漠,贫瘠的草原,一位浑身尘土、双手皲裂、面庞黝黑的警察骑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在奔波。

有人会觉得整片电影故事太过于琐碎,可事实上,每一位片警都是这样,导演很完整的还原了片警的生活,影片镜头一直跟随着他骑着破旧的摩托车从事着琐屑平凡的日常工作,管理户籍、人口普查、拍登记照片、解决邻里纠纷,可作为中国最北部跟蒙古接壤的乌拉特草原的片警,宝音分管的是中国最大的一个片区,这块对普通观众来说充满绮丽风景与独特人情的土地,对于他来说却意味着责任和使命。

“宝音是我们这里出了名的好人”,人们这样评价他。

小孩子喜欢他,牧民敬佩他,连大老远来乌拉特寻亲的女孩子卓拉都愿意信任他。

他不抱怨,不代表他真的不觉得辛苦。

其实这个道理我逐渐才明白。

很多时候做好事并不是一定要让别人知道。

影片中有一个非常打动人的情节:修车铺的小伙子将一块疑似有玛瑙的石头交给宝音,拜托他去镇上看看品质,顺便问价钱。

当宝音得知这块玛瑙不值太多钱后,却从自己奖金中抽出几百给小伙子,自己收下玛瑙。

因为影片中宝音做过的好事太多,这件小事反而让人十分感动。

片警宝音平凡,就像所有基层派出所民警一样,即使他管着全国最大的“警务社区”,他可能一辈子不会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无论他做什么,却保持着一份人民警察应有的情怀。

作为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影片宣传推荐的电影,这部《片警宝音》历经四年的拍摄,塑造了不畏艰辛、坚守职责、“平凡得让人落泪”的戈壁警察形象。

片警宝音是一名人民警察,更是这广袤土地的卫士,他平凡更伟大。

《片警宝音》观后感二2019年8月2日,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片警宝音》,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主题党日。

观看《片警宝音》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关于《片警宝音》电影观后感5篇

观看《片警宝音》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关于《片警宝音》电影观后感5篇

观看《片警宝音》的心得体会怎么写关于《片警宝音》电影观后感5篇片警宝音是一名人民警察,更是这广袤土地的卫士,他平凡更伟大。

《片警宝音》更是一部将警察形象拉下神坛,跌入人心的电影。

那么,其电影观后感如何写?下面是橙子精心整理的关于《片警宝音》观后感,仅供大家参阅!《片警宝音》:小人物的英雄主义蓝天,烈日,戈壁,红驼……这样的开头让人对这片贫瘠的土地产生了无限的好奇和幻想。

即使在下一个镜头里,一位行人被发情的红驼吓到躲进地洞,也没有太突兀地打破这片土地的宁静,红驼依然人畜无害地蹲在地上,大眼睛扑闪扑闪着看向远方。

除了结尾部分,整部影片的节奏正如开头铺垫的那样平缓。

我们的男主宝音穿着民警制服,骑着破旧的小摩托驰骋在辽阔的戈壁上,就这样简单地完成了出场。

他是最普通的片警,那里的人们生活平静,并没有许多大事发生,他的日常工作不过是管理当地居民户籍和登记流动人口,处理牧民生活中的一些纠纷,有时候还要扮演快递员和邮差的角色。

但他也是最特别的一类片警,因为戈壁地广人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他需要骑着小摩托每天赶上很远的路,是中国“辖区范围最大的片警”。

“宝音是我们这里出了名的好人”,人们这样评价他。

小孩子喜欢他,牧民们敬佩他,连大老远来到乌拉特寻亲的女孩子卓拉都愿意信任他。

可很少有人去思考宝音成为好人的代价是什么。

他每天四处奔波,全部心思都在工作上,只留母亲一人在家里照顾家畜。

工资微薄到连水井都打不起,还得靠自己和母亲走上很远的路去打水。

而当身边的朋友纷纷成家,他却孑然一身,假装不去在意母亲探寻的目光……他不抱怨,不代表他真的不觉得辛苦。

其实这个道理我在逐渐长大后才明白。

很多时候做好事并不是一定要让别人知道。

影片中有一个非常打动我的情节:修车铺的小伙子将一块疑似有玛瑙的石头交给宝音,拜托他去镇上看看品质,顺便问价钱。

当宝音得知这块玛瑙并不值太多钱后,却从自己的奖金中抽出几百给小伙子,自己收下了玛瑙。

因为影片中宝音做过的好事实在是太多,这件小事反而令我十分感动。

片警宝音观后感精选5篇

片警宝音观后感精选5篇

片警宝音观后感精选5篇《片警宝音》是一部于今年的12月19日上映的电影,由杨瑾导演,影片根据温都尔镇派出所副所长宝音德力格尔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主人公基层民警宝音的故事,表达了新时代人民警察的崇高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

小编这里整理了一些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01看完这部电影很受感动。

这部片子呼应了我们对于时代的呼唤,对于英雄的呼唤,对于崇高精神的呼唤,它给观众提供了一次丰富的精神食粮。

作为电影来讲,英模片始终是我们电影创作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以前也出现过很多优秀的作品,《片警宝音》这部作品出现我觉得是这样一个传统的延续,一次发扬,所以我也很高兴为这部影片叫一声好。

从艺术创作来讲,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在于刻画人物,这部作品把宝音这个英模人物写好了,演员也演好了,看完整部作品以后你就很难想象,甚至不感觉到这是由专业演员演的,就像生活在我们面前的宝音。

表演界有这样一句话,演员要活在角色中,这部作品的演员真的是让我们感到宝音就是他,他就是宝音。

这个专业演员不简单,他肯定下了很大工夫。

另外,这部作品既写出了规定性,作为一名警察的宝音,他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展现出了他的职业精神;同时又写出了它的丰富性,作为草原儿女的宝音,他热爱自己的乡土,热爱的自己民族,热爱自己地域的传统,这样一个少数民族的干警,他能够做出很多平凡中不平凡的事情来,都是顺理成章的,他对待母亲的感情,对待小孩的感情,甚至他对待羊的感情,对待骆驼的感情,我觉得展现的非常丰富多彩。

包括他对他的这些朋友,那种感情一下就把他当做自己的朋友,当做老人,当做自己的孩子,他是真正的草原之子,是这个地域的群众守卫者,同时又是里面的亲人,很纯朴的一个分子,所以我觉得人物刻画来讲对这个写作非常好,这两者的结合就构成了我们这个宝音在这部影片中他的形象,不但可信,而且可亲,而且可敬,我觉得英模人物如果这三个方面都写到,意味着这个人物的刻画是成功的。

这部影片风格样式的把握也非常好,很朴实的风格,很纪实的风格,实际上影片有一定的虚构的成分,整个影片基调都是棕黄色。

2021年《片警宝音》优秀观后感

2021年《片警宝音》优秀观后感

《片警宝音》优秀观后感《片警宝音》优秀观后感1公安题材是影视创作的一座宝矿,这些年出品的公安题材电影作品很多,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偏向于喜剧风格,另外一类则偏写实风格。

影片塑造了一个朴实无华的民警形象,一个活雷锋。

这个人物从造型到行为方式,包括他的台词,都尽量让他能够更贴近生活,更贴近老百姓贴近观众。

在和平年代,公安民警一直是联结政府和人民的一条重要纽带,在整个政务系统当中,公安民警的粉丝量永远是最高的,就是因为他们跟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小到家里丢一条狗,进不了门,大到一些案件,我们都会找他们帮忙。

基于这样的认知,我觉得宝音这个人物形象在塑造上还是比较成功的,将其塑造成一个看似朴素、朴实、平凡的人,但仔细想想一个普通人是很难做到他的那些事迹,达到他的那种情操的,影片把这两个反差做的非常充分,这是其一。

其二,我觉得这部影片在题材处理上也比较特别,它实际上有点类似于一个新闻报道体电影,中间穿插了一些采访的场景,还有一些采访现场的互动,当然更多是通过几个人物把这些事迹串联起来,涉及几个家庭,包括宝音自己的家庭,他跟母亲的关系,跟孤寡人的关系,跟几个家庭之间的关系。

过去有的新闻报道题材影片,采用虚构方式,有意去构建一些戏剧性比较强的故事,增加一下它的强度。

还有的影片像《民警故事》那样偏纪实,更日常,选取特殊时间空间用纪实的方式完成。

《片警宝音》这种题材处理方式是非常特别的,在电影里面非常少,它是把不同事件事迹串联在一起,用虚构的方式进行叙述,所以它相对来讲事件还比较丰富,差异性也比较大。

其三,影片中采用了纪实片的一些拍摄手法,最突出一点的就是使用了很多非职业演员,李红是职业演员演的,但也是里边最不和谐的。

大量的非职业演员,为整部电影带来一种生活本身的质感,非常有感染力。

除了宝音的扮演者之外,饰演宝音母亲的演员一看就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但是她把自己表演克制的非常好。

针对怎样让这个故事更加电影化,将来推向市场还要让观众更好的去接受它,我想提几点建议。

公安题材影片《片警宝音》观后感10篇观看《片警宝音》的心得体会范文

公安题材影片《片警宝音》观后感10篇观看《片警宝音》的心得体会范文

公安题材影片《片警宝音》观后感10篇观看《片警宝音》的心得体会范文《片警宝音》这是一部公安题材的影片,一部难得的讴歌基层民警、打动人心的佳作。

关于《片警宝音》观后感如何写?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片警宝音》观后感写作素材,仅供大家参阅。

《片警宝音》影评:戈壁上那一抹藏青蓝这是一部公安题材的影片,一部难得的讴歌基层民警、打动人心的佳作。

它没有人民的名义那种高大上,却非常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扎根基层的民警,实实在在接地气。

这是一部平淡无奇的影片,平淡得连一个像样的高潮部分都没有出现。

然而,这部影片却总让人有一种想流泪的压抑。

这种压抑,或许来自于对戈壁和广漠沙丘的一种敬畏,或许来自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坚守的苦叹,又或许来自于艰苦的环境中那份执着与追求的感慨。

影片根据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派出所副所长宝音德力格尔先进事迹创作。

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牧民的儿子,他又是一个如果脱下那身藏青蓝制服后走进人群中几乎无法找出的毫不起眼的蒙古汉子,一个生活和工作在最基层却又让无数内地基层民警无法想象艰难困苦的片儿警。

作为从警20多年来,默默守护着居住在辖区1672平方公里内的900多户居民。

一部摩托车,一片沙土扬。

只身沙中行,只为那份不变的初心。

影片以这种平铺直叙的最直白的手法,叙述了一个基层民警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工作,影片中他的生活与工作也早已交融在一起,而他穿梭于草原、戈壁的那一身藏青蓝,也正是对公安事业忠诚担当百万基层民警最真实的体现。

和大多数内地同行不一样,牧民们的牛羊马骆驼,是他生活的主轴,和大多数同行一样,外来人口登记、牧民纠纷调解成为他工作的重心,当然还有劝访、案件线索收集、大要案件的查办以及抓捕嫌犯,他的生活看起来机械而又艰辛,他的工作看上去细微又琐碎,然而,就在这无数的平淡无奇的背后,他却肩负着维护边疆稳定的重任。

形单影只的他,内心刻就的是忠诚履行的警察誓言,他刚毅坚韧的外表下,写满了追求人民警察价值的崇高品质。

《片警宝音》观后感四篇

《片警宝音》观后感四篇

《片警宝音》观后感四篇【篇一】这是一部以派出所民警为题材的电影,全篇采用朴实平淡的叙事手法记录了一个扎根基层的蒙古汉子热心为民,履职尽责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宝音德力格尔,是**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派出所副所长,曾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在从警的20多年中,他每月深入辖区20多天,每年平均行驶6万多公里,总里程相当于绕地球25圈,一直默默守护着居住在辖区1672平方公里内的900多户居民,被人们称作是中国管理面积最大的片儿警。

宝音对于这片广袤的戈壁草原的情况了如指掌,下牧区入户就像是回家一样,辖区内的每一片草场、每一座山峰都留下了他骑着摩托、身穿青蓝色警察制服的孤独身影。

电影中,他亲切的和每一位路过的农牧民打招呼,尽可能的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就连牧民家的小黑狗也知道他的热情和辛苦,看到他后友善的冲他摇尾撒娇。

在他得知自己一直照顾的独居老人去世后,独自坐在老人家门前的小丘上缅怀时,我的心里为之震撼,我深知他当时的难过和孤独,更是明白他将辖区内老人当成自己亲人的伟大情怀。

电影中出现最多的道具恐怕莫过于那辆红色摩托车和那块拍照的红布。

摩托车是他穿越戈壁,下乡入户的鉴证,而那块红布则是他不怕辛苦,跑遍各个厂矿企业登记流动人口的最好证明。

也正是因为他注重细节,严格掌握辖区内的每一位流动人口,才能及时发现那个身背两条人命、逃到乌拉特后旗的不法之徒。

虽然他在独身追捕逃犯时,我的心里不忘初心,但对于电影的结局我的内心却是笃定的,因为我知道邪不压正,知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这部电影虽平淡无奇,甚至连一个像样的高潮部分都没有,但却总有一种让人想流泪的压抑。

在电影散场途中,我耳边久久萦绕着我的主任的一句话:做工作,难的不是做好每一件事,而是始终如一的做好每一件小事,这就是积累与重复的力量。

我会将宝音德力格尔带给我的这份感动与启示紧紧记在心里,鼓舞自己在今后的从警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篇二】片警宝音是代表了新时代的人民警察的光辉形象。

片警宝音心得体会_观后感七篇(可供参考)

片警宝音心得体会_观后感七篇(可供参考)

《片警宝音》心得体会_观后感七篇电影《片警宝音》观后感电影《片警宝音》以是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中国“管得最宽”的片警宝音德力格尔为原型的纪实电影。

整片没有厮杀,没有枪战,没有惊心动魄。

只有家长里短,只有平常琐碎,只有一个又一个温暖与感动。

片中茫茫戈壁的荒凉肃杀与主人公宝音身上坚毅隐忍交相呼应,真实、客观地反映内蒙古边防地区的自然生态和风土人情。

以及广大基层民警守望相助、维护民族团结、践行民意民生警务的工作生活状态和良好精神风貌。

片警是指派出所的警员分片负责某一个具体社区的工作,其主要职责是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

片警是公安战线的最基础单位,是离人民群众最近的警察,是群众对派出所的警员的一种昵称。

宝音是片警,他这样的普通片警之所以成为英模,是因为他身上体现出了警察的职业精神。

他的主要工作是为农牧民服务,他所做的都是平凡小事。

从警21年来,宝音默默守护着居住在辖区1672平方公里的900多户居民,被称为中国“管得最宽”的片警。

他骑坏了8辆摩托车,每月深入辖区20多天,每年平均行程6万多公里,走访牧民15余万人次,累计行程120万公里,相当于沿赤道绕地球30圈。

真实是纪实电影的生命,所以,电影《片警宝音》在描述主人公时,只有点点滴滴琐琐碎碎的事情,只有平时质朴的镜头语言:宝音送报纸时猎户家的狗与他的亲昵,修理工因为宝音把他的普通玛瑙卖出了好价钱,又给宝音端来的那盆玛瑙石。

寻亲女孩坐在摩托车后面那个信任的表情。

还有孤寡老人去世时宝音为他擦洗全身,老人那经历过千辛万苦的双腿,以及宝音妈妈把哭得像个孩子似得宝音搂在怀里瞬间和告状专业户身上的蒙古袍……这些镜头从客观角度把当地牧民和身边亲人对宝音的信任和热爱体现出来,让宝音的形象在平凡中见伟大。

《片警宝音》是一部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影片,是一部思想、艺术、教育性极强的影片,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

警察《片警宝音》观后感当有人喜欢多管事帮助别人的时候,总有人会说“你管的真宽”。

《片警宝音》观后感精选

《片警宝音》观后感精选

《片警宝音》观后感精选
《片警宝音》是一部根据朝格温都尔镇派出所副所长宝音德力格尔的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讲述了主人公基层民警宝音的故事。

说起宝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影片讲述的故事起源地发生在离我们相隔不远的乌拉特后旗朝格温都尔镇,除了结尾部分,整部影片的节奏正如开头铺垫的那样平缓。

从警21年,一直坚守在边境地区潮格温都尔镇派出所工作,他先后被旗、市、自治区评为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一等功1次。

2012年,被中组部命名为"全国争先创优优秀共产党员、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

2013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成绩突出个人"2013年内蒙古十佳法治人物。

2014年10月被公安部评为第五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2015年被中宣部、公安部授予"最美基层公安民警荣誉称号。

同年12月又被新华网评为"中国网事感动2015人物。

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被自治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警察的宝音,他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展现了他的职业精神;作为草原儿女的宝音,他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的自己民族,在平凡的共组岗位上,宝音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片警宝音》观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片警宝音》观后感
--守护广袤荒漠的卫士
1月8日,分局组织300名民警一起观看了电影《片警宝音》。

宝音的故事感人肺腑,发人深省,是新一代人民警察的榜样,使我受益良多。

片警宝音,一个号称管着中国最大的片区片警。

他骑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贯穿了整个影片。

起初得知要观看这部影片时,我以为的片警宝音是拿着真刀真枪和歹徒搏斗的警察,可当我走进电影院,看到的第一眼就是茫茫大漠,贫瘠的草原,一位浑身尘土、双手皲裂、面庞黝黑的警察骑着一个破旧的摩托车在奔波。

有人会觉得整片电影故事太过于琐碎,可事实上,每一位片警的工作就是这样,导演很完整的还原了片警的生活,影片中镜头一直跟随着他骑着破旧的摩托车从
事着琐屑平凡的日常工作,管理户籍、人口普查、拍登记照片、解决邻里纠纷,可作为中国最北部跟蒙古接壤的乌拉特草原的片警,宝音分管的是中国最大的一个片区,这块对普通观众来说充满绮丽风景与独特人情的土地,对于他来说却意味着责任和使命。

“宝音是我们这里出了名的好人”,人们这样评价他。

小孩子喜欢他,牧民们敬佩他,连大老远来到乌拉特寻亲的女孩子卓拉都愿意信任他。

他不抱怨,不代表他真的不觉得辛苦。

其实这个道理我在逐渐长大后才明白。

很多时候做好事并不是一定要让别人知道。

影片中有一个非常打动我的情节:修车铺的小伙子将一块疑似有玛瑙的石头交给宝音,拜托他去镇上看看品质,顺便问价钱。

当宝音得知这块玛瑙并不值太多钱后,却从自己的奖金中抽出几百给小伙子,自己收下了玛瑙。

因为影片中宝音做过的好事实在是太多,这件小事反而令我十分感动。

片警宝音很平凡,就像
所有的基层派出所社区民警一样,即使他掌管着全国最大的“警务社区”,也可能一辈子不会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无论他做什么,却都保持着一份人民警察应有的情怀。

作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影片宣传推荐的电影,这部《片警宝音》历经四年的拍摄,塑造了不畏艰辛、坚守职责、“平凡得让人落泪”的戈壁警察形象。

片警宝音是一名人民警察,更是这广袤土地的卫士,他平凡更伟大。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