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专业考研复习讲义10—新祥旭考研辅导

合集下载

2017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工作硕士考研复习讲义1—新祥旭考研辅导

2017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工作硕士考研复习讲义1—新祥旭考研辅导

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含义(重点,简答)狭义与广义的社会化研究综上所述,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二、社会化的主要类型(重点简答或论述)从研究的角度出发,现实社会中的社会化可以被区分为几种主要的类型:(07简答)(10简答)初级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

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初始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预期社会化: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

预期社会化大量发生在青年时期。

发展社会化:是相对初始社会化而言的,并且是在初始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

它指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逆向社会化: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即逆向社会化。

(08简答)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再社会化与发展社会化有本质的不同:第一,发展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而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第二,再社会化的形式一般比发展社会化要剧烈。

三、社会化与社会运行(重点简答论述)第一,社会化是社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塑造自己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就没有社会,没有那些具备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人,社会就不可能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第二,文化具有完善个体人格、维系社会共同体、推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功能,文化的统一和延续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而文化的统一和延续是通过社会化来实现的,离开社会化,就谈不上社会团结和社会进步。

2016-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专业考研复习讲义18—新祥旭考研辅导

2016-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专业考研复习讲义18—新祥旭考研辅导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简答)分层(stratification)最初是个地质学概念,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

社会学家借用这一概念来分析社会的纵向结构。

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我们先从几个概念入手,对社会分层研究的内涵做进一步揭示。

一、社会地位及其差别(一)自然差别与社会差别社会成员间的差别主要体现为两大类型:自然差别与社会差别。

自然差别是指根据某种自然属性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类别,各类别成员在生理或遗传机制方面存在的各种差异。

像性别、肤色、血型、容貌等方面的差别都属于自然差别。

社会差别则指根据某种社会属性划分的各类社会成员在社会境况方面的差异,像职业类别、收入多寡都属于社会差别。

社会差别是影响人们态度行为、制约人们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因素。

强调自然差别与社会差别的不同,并不意味着社会学只研究社会差别而根本不研究自然差别,也不意味着自然差别与社会差别间的界线截然分明,二者互不相关。

(二)社会地位社会差别是社会成员之间基于社会属性的差别。

在这里,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属性就叫做社会地位,指的是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通俗地说,社会地位就是社会关系之网中的各个纽结。

社会成员通过有关途径(继承、制度分配、社会化、创造性活动等)而获得、占据了各种社会地位,这些社会地位不仅能使他同其他人相互区别开来,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相关的权利、义务而规范、制约着他所参与的社会交往过程。

换句话说,在现实的社会交往过程中,社会地位既是人们相互识别、相互对待的重要标志,又是人们互动影响力的主要源泉和基础。

社会地位可以分为正式的社会地位和非正式的社会地位在确定和比较人们正式社会地位的差异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简称SES)。

2016-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考研招生专业目录+考试科目—新祥旭考研辅导

2016-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考研招生专业目录+考试科目—新祥旭考研辅导

招生院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招生专业社会学
拟招生计划17(含拟接收推免生和提前面试生12人,其中拟接收推免生不超过9人)
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城乡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3日语或202俄语或201英语一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18社会学研究方法招生院系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
招生专业社会学
拟招生计

4(含拟接收推免生和提前面试生3人,其中拟接收推免生不超过2人)
研究方向国外社会研究
考试科目01国外社会研究: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3日语或202俄语或201英语一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18社会学研究方法。

2016-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考研专业课政治学概论讲义4—新祥旭考研辅导

2016-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考研专业课政治学概论讲义4—新祥旭考研辅导

2016-2017年中央民族⼤学管理学院考研专业课政治学概论讲义4—新祥旭考研辅导20世纪初的⼼理学派别,强调通过对⼈们⾏为的科学的、实验性的研究来研究⼈的⼼理,否定传统的⽅式如内省、如⼼理类别分类、如深层⼼理学等。

即⽤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说得清的⽅式研究,从⽽使⼼理学成为⼀门真正的科学。

⾏为主义⾰命的理论来源:⼼理学特别是社会⼼理学、社会学、⼈类学、经济学等。

简单地讲,是将⾏为主义的⽅法运⽤到政治学的研究之中,与传统的⽅式、与制度研究的⽅式决裂,将政治学科学化,使它成为⼀门对可以观察的政治⾏为进⾏研究的科学。

这场⾰命在美国从20年代、特别是30年代开始,著名政治学家Charles Merriam(1876-1953)是当时的代表。

他提出要从两个⽅⾯进⾏⾰命:1)⽅法论:认为政治科学应建⽴在对科学的技术⼿段的运⽤的基础上,与过去的政治思想史研究告别。

2)进⾏交叉学科的研究,将政治学与⼼理学、医学结合起来。

他对⼼理学研究尤其情有独钟。

他的得意门⽣Lasswell坚持并实践了他的主张,认为政治学应是⼀门真正的科学,要应⽤严格的、科学的研究⼿段、⽅法论。

30年代中,欧洲的许多政治学家到美国避难,加强了美国的研究阵容,也带来了新的观点和⽅法,特别是社会学和⼼理学的⽅法。

⼆战结束后,⾏为主义⾰命得到了进⼀步发展。

我们可以将⾏为主义⾰命的主要⼝号概括为:在研究的指导思想⽅⾯,要扬弃价值判断,提倡客观中⽴的研究。

⽅法论⽅⾯,要实现科学化,定量化,模式化;⾮制度化即动态化。

后⾏为主义第⼀阶段是对⾏为主义的批评。

这种批评可分三个层次:1、⽅法论2、研究不3、能完全⽆视价值。

4、结果:不5、尽⼈意。

第⼆个阶段是理论的重新被肯定及对建⽴模式的尝试。

⼏种理论或模式的说法:Easton的系统论,系统论的理论来源之⼀:Benthen的社会有机体论。

新颖之处:不再提政府、国家或民族等传统概念,认为这过分强调了法律和机构。

⽽是应⽤了系统这个说法。

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考验资料之三:历年真题

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考验资料之三:历年真题

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考验资料之三:历年真题05年概论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1孔德;2斯宾塞;3马克思;4费孝通;5社会化;6参与观察;7社区;8社会流动;9自杀论;10家庭。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社会学冲突论基本观点代表人物;2互动论观点及代表人物;3社会学基本研究方法评述。

三、论述题:(30分)建立和谐社会的思考05年社会研究方法一、名次解释(每题6分,共66分)1.假设2.趋势研究,3.分析单位,4.准则效度,5.测量,6.抽样误差,7.非概率抽样,8.开放封闭问题(开放式与封闭式问题),9.内容分析,10.深度访谈,11.离散量数分析。

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36分)1.简述实地研究中观察者的不同角色。

2.实验研究的分析逻辑(简述实验研究最基本的分析逻辑)。

3.理论建构与检验的过程(简述理论建构和理论检验的过程)。

三、论述题(24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区别,如何理解没有好坏之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存在哪些主要的差别?如何理解二者之间不存在好坏优劣之分?请说明理由。

)四、应用题1. 判断正误回答为什么(在下列研究案例中,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9分)案例1: 再两个规模相当的小城镇发现,甲镇高收入居民超过50%,大大高于乙,同时甲居民有摩托比例大于乙,得出收入高的更可能应有摩托的结论(有研究者在两个规模相当的小城镇做研究时发现,甲城镇中高收入的居民的比例超过50%,大大高于乙城镇的比例。

同时还发现,甲城镇中居民拥有摩托车的比例也大大高于乙城镇中的比例。

研究者得出结论:“收入高的居民更有可能拥有摩托车”。

)案例2:某心理学家研究了某个发展中国家部分国民的个性,发现他们普遍成就动机比较弱。

于是他宣称发现了第三世界国家贫穷的原因是其国民成就动机不强。

案例3:某位同学结识了一位只具有初中学历的富有的商人,于是他得出结论:“低学历的人更易于获得高收入”。

2.设计抽样(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请首先加入三种不同的新的已知条件,然后根据这三种不同的条件设计出你认为可行的三种抽样方案,并简要说明理由。

2017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工作硕士考研复习讲义12—新祥旭考研辅导

2017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工作硕士考研复习讲义12—新祥旭考研辅导

第二节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在本节中,我们所讨论的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即群体及其结构是如何形成的,群体怎样发挥其作用。

一、群体凝聚力(重点简答)群体凝聚力也称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群体凝聚力的发展一般表现为三个层次。

第一是人际吸引,群体中尚未形成规范压力,或者,成员尚未了解、接受规范;第二是成员对规范的遵从,把个人的目标与群体的目标相结合,自觉接受群体规范的约束,并在此基础上与其他成员建立更深的关系;第三是成员把群体的目标自觉地看成自己的目标,并将群体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各成员因此对群体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产生高度整合的一致行动,这是群体凝聚力的最高层次。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包括成员个人、群体自身以及环境等方面。

(1)从个人和群体的心理互动上看,群体自身是否对其成员具有吸引力和成员个人是否感受到这种吸引力,都对群体凝聚力发生重要影响。

(2)从个人和群体间的利益关系看,这两种利益能否保持一致,也影响着群体凝聚力的状况。

(3)从成员在群体中的关系结构看,这一结构是否遵循一致性原则和互补性原则,也直接影响着群体凝聚力的高低。

(4)从群体成员与其领导的关系看,群体成员是否了解和信任其领导的才能,以及领导资格的取得是否具有合法性,甚至领导个人是否具有魅力,这些都对群体凝聚力有很大影响。

具有权威的领导和成员对此权威的认同、拥护,是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必要条件。

(5)从群体与其环境的关系看,如果一个群体内部尚不存在分裂性因素,当其面临环境的巨大压力与威胁时,其凝聚力也会大大增强。

群体凝聚力对群体形成及维持的作用表现为:保持群体的整体性、协调性,控制群体成员,保证成员的自信心与安全感。

群体凝聚力对社会的作用则视群体意识及其价值规范的内容而有正面、负面及中性之分。

与群体凝聚相反的过程就是群体的离散,表现为群体凝聚力的消解。

而群体内部冲突往往是导致群体离散的重要原因。

2016-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考研参考书—新祥旭考研辅导

2016-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考研参考书—新祥旭考研辅导

【初试】
参考书目:
1、《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2、《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3、《外国社会学史》(第三版)贾春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4、《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侯钧生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
5、《社会学教程》王思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6、《社会研究方法》(上册)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2000年
【复试】
参考书目: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侯钧生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中国社会学史新编》郑杭生、李迎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新祥旭考研)16年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拟录取名单--管理学院录取名单

(新祥旭考研)16年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拟录取名单--管理学院录取名单

序号姓名考生编号报考专业初试总分复试成绩最终成绩录取意见1 张平100526000000284 工商管理硕士226 88.7 80.68 拟录取2 刘文100526000000308 工商管理硕士216 89.7 79.08 拟录取3 李新晟100526000000421 工商管理硕士211 90.2 78.28 拟录取4 解迎春100526011104104 工商管理硕士213 88.1 77.84 拟录取5 范秀钟100526000000349 工商管理硕士206 90.2 77.28 拟录取6 苏晨曦100526000000131 工商管理硕士208 87.6 76.64 拟录取7 李莹100526011104144 工商管理硕士216 82.1 76.04 拟录取8 史跃100526000000018 工商管理硕士199 88.5 75.2 拟录取9 王慧娟100526000000453 工商管理硕士188 92 74.4 拟录取10 陈家赋100526011104103 工商管理硕士193 87.9 73.76 拟录取11 曹恒100526000000037 工商管理硕士190 89.2 73.68 拟录取12 刘宏锦100526011104087 工商管理硕士190 89.1 73.64 拟录取13 张瑜100526000000063 工商管理硕士201 82.1 73.04 拟录取14 迟世明100526000000351 工商管理硕士203 80 72.6 拟录取15 于晓晖100526000000073 工商管理硕士193 84.8 72.52 拟录取16 刘强100526000000428 工商管理硕士196 82.2 72.08 拟录取17 铁雯100526000000317 工商管理硕士183 88.6 72.04 拟录取18 姜文录100526000000135 工商管理硕士185 87.3 71.92 拟录取19 孔文淼100526000000475 工商管理硕士203 77.6 71.64 拟录取20 罗湘100526000000406 工商管理硕士186 85.9 71.56 拟录取21 安真真100526011104106 工商管理硕士185 86.3 71.52 拟录取22 李璐璐100526011104136 工商管理硕士186 85.5 71.4 拟录取23 李秀芳100526000000368 工商管理硕士187 84.2 71.08 拟录取24 胡大志100526000000056 工商管理硕士188 83.3 70.92 拟录取25 杨光100526000000476 工商管理硕士178 88.2 70.88 拟录取26 龙雪100526000000399 工商管理硕士180 86.5 70.6 拟录取27 林萌100526011104127 工商管理硕士202 75.3 70.52 拟录取28 李雪曼100526000000366 工商管理硕士184 84.2 70.48 拟录取29 金肖凌100526000000152 工商管理硕士173 89.6 70.44 拟录取30 陆平100526000000412 工商管理硕士180 85.9 70.36 拟录取31 高渊100526000000268 工商管理硕士181 85.3 70.32 拟录取32 王珂珂100526011104112 工商管理硕士178 86.8 70.32 拟录取33 陈再超100526000000103 工商管理硕士176 87.7 70.28 拟录取34 康静100526000000449 工商管理硕士183 83.7 70.08 拟录取35 李蓉100526011104110 工商管理硕士186 82.2 70.08 拟录取36 王浩怡100526000000143 工商管理硕士182 84 70 拟录取37 高焕新100526000000123 工商管理硕士177 86.1 69.84 拟录取38 张颖100526000000481 工商管理硕士175 86.7 69.68 拟录取39 何媛媛100526000000374 工商管理硕士170 89 69.6 拟录取40 王珺琇100526000000323 工商管理硕士177 85 69.4 拟录取41 于航100526000000237 工商管理硕士172 87.3 69.32 拟录取42 王婧媛100526000000048 工商管理硕士174 86 69.2 拟录取43 魏春林100526011104141 工商管理硕士172 86.8 69.12 拟录取44 赵永刚100526000000204 工商管理硕士174 85.4 68.96 拟录取45 董博100526000000325 工商管理硕士170 87.3 68.92 拟录取46 刘畅100526000000464 工商管理硕士177 83.7 68.88 拟录取47 姜昆100526000000059 工商管理硕士171 86.6 68.84 拟录取48 李奇男100526000000166 工商管理硕士174 83.5 68.2 拟录取49 王珏100526000000418 工商管理硕士187 76.3 67.92 拟录取50 段世彪100526000000126 工商管理硕士175 82.2 67.88 拟录取51 郝钦犁100526000000227 工商管理硕士170 84.6 67.84 拟录取52 胡文亚100526000000408 工商管理硕士179 80.1 67.84 拟录取53 苏尝根100526011104090 工商管理硕士173 82.8 67.72 拟录取54 孙通100526011104117 工商管理硕士169 84.3 67.52 拟录取55 张诚韦100526000000287 工商管理硕士170 83.6 67.44 拟录取56 杜建刚100526000000335 工商管理硕士165 86.1 67.44 拟录取57 田雪雪100526000000104 工商管理硕士180 78.2 67.28 拟录取58 白莹100526000000375 工商管理硕士165 85.1 67.04 拟录取59 陈香润100526000000134 工商管理硕士177 78.6 66.84 拟录取60 王一如100526000000020 工商管理硕士171 81.2 66.68 拟录取61 康禹100526000000091 工商管理硕士168 82.7 66.68 拟录取62 杜杰100526000000096 工商管理硕士171 81.1 66.64 拟录取63 颜鸼瑶100526011101700 技术经济及管理399 88 83.08 拟录取64 弋生辉100566034915439 技术经济及管理357 87.55 87.55 拟录取65 赵耀荣100196061155749 技术经济及管理389 84.55 84.55 拟录取66 胡玲100566000103045 技术经济及管理367 81.7 81.7 拟录取67 徐景芳100526011101694 旅游管理374 91.2 83.00 拟录取68 马越萱100526011101685 旅游管理337 81.8 74.60 拟录取69 陈鲁闽103846213706148 旅游管理371 83 83.00 拟录取70 梁书慧100526011103137 中外政治制度410 91 84.70 拟录取71 贾媛芳100526011103141 中外政治制度375 85.4 78.12 拟录取72 李春磊100526000000945 中外政治制度340 85.6 73.28 拟录取73 李佳鹏100526011103136 中外政治制度330 88.6 72.78 拟录取74 马天羽100366111101635 中外政治制度354 87 87.00 拟录取75 姚威100526011103154 国际关系374 87.2 78.52 拟录取76 米雪100526011103142 国际关系358 87 76.22 拟录取77 杜君君100526000000943 国际关系351 86 74.94 拟录取78 洪东东100526000000527 会计学410 81.90 81.97 拟录取79 郑潇潇100526000000532 会计学402 81.30 80.67 拟录取80 宋璞御100526011101695 会计学378 82.60 77.70 拟录取81 王燕婉100526000000533 会计学344 80.30 72.25 拟录取82 李莹100526011101690 会计学337 73.00 69.08 拟录取83 胡德畅100526011103044 行政管理397 90.00 82.58 拟录取84 周宇100526000000921 行政管理394 90.60 82.34 拟录取85 王晶100526011102982 行政管理379 86.20 78.92 拟录取86 和慧英100526011103100 行政管理372 88.30 78.57 拟录取87 张婷100526000000928 行政管理371 84.60 77.32 拟录取88 张璐100526011103004 行政管理371 83.20 76.90 拟录取89 韩莹钰100526011103057 行政管理359 84.80 76.50 拟录取90 傅开100526000000917 行政管理357 87.80 76.26 拟录取91 杨真一100526011103071 行政管理344 91.60 75.64 拟录取92 王志睿100526000000915 行政管理356 83.60 74.92 拟录取93 马一丹100526011103077 行政管理354 84.20 74.82 拟录取94 张熙莉100526000000916 行政管理348 86.90 74.79 拟录取95 肖青娣100526011103024 行政管理345 87.70 74.61 拟录取96 董洁100526011103005 行政管理343 78.50 71.57 拟录取97 胡月100526011103009 社会保障364 86.00 79.40 拟录取98 李晓云100526000000936 社会保障361 89.00 80.60 拟录取99 刘亚江100526011103058 社会保障343 78.00 73.30 拟录取100 杨保云100526011101692 企业管理381 83.70 79.95 拟录取101 王如如100526011101697 企业管理357 81.00 76.20 拟录取102 董昌娟106986611101242 企业管理379 81.50 81.50 拟录取103 陕思婕100066210501163 企业管理371 87.10 87.10 拟录取104 刘宁100046131104088 企业管理346 85.60 85.60 拟录取105 寇志斌103846214406339 企业管理353 83.50 83.50 拟录取106 马晓莉100526011103065 教育经济与管理339 86.9 75.44 拟录取107 双瑞100526011103021 教育经济与管理335 89.3 89.3 拟录取108 李姝洁104226510094843 教育经济与管理335 91.7 91.7 拟录取109 宫泽101456000001365 公共管理(MPA) 179 80.7 80.7 拟录取110 赵翊牟100706778892335 公共管理(MPA) 169 77.8 77.8 拟录取111 柳博元100566037794240 公共管理(MPA) 169 82.9 82.9 拟录取112 陈政100016000320817 公共管理(MPA) 203 83.8 83.8 拟录取113 丁倩100566000191001 公共管理(MPA) 218 84.7 84.7 拟录取114 田潇钰100536250050466 公共管理(MPA) 178 86.6 86.6 拟录取115 胡晓旭104226510010685 公共管理(MPA) 170 84.4 84.4 拟录取116 秦亭亭100536250050481 公共管理(MPA) 176 83.1 83.1 拟录取117 李智民100016000321001 公共管理(MPA) 174 83.4 83.4 拟录取118 侯嘉琪100036059108362 公共管理(MPA) 173 85.3 85.3 拟录取119 韩峰100026516907059 公共管理(MPA) 219 82.6 82.6 拟录取120 邓凯文100276999060432 公共管理(MPA) 173 75.8 75.8 拟录取121 王羿舒100566000191331 公共管理(MPA) 178 70.7 70.7 拟录取122 李兴萌100036059005324 公共管理(MPA) 184 82 82 拟录取123 刘文远104566750000726 公共管理(MPA) 189 84.3 84.3 拟录取124 杜宜迟100366999911162 公共管理(MPA) 165 73.2 73.2 拟录取125 王青宸100526011104140 公共管理(MPA) 207 86.00 75.80 拟录取126 孙莹100526000000013 公共管理(MPA) 205 76.50 71.60 拟录取127 周钰100526011104113 公共管理(MPA) 200 76.50 70.60 拟录取128 张晶晶100526000000262 公共管理(MPA) 194 81.30 71.32 拟录取129 郦文婷100526000000456 公共管理(MPA) 194 86.70 73.48 拟录取130 成钰100526000000413 公共管理(MPA) 192 85.70 72.68 拟录取131 韩冰100526000000247 公共管理(MPA) 190 84.20 71.68 拟录取132 李婧100526000000467 公共管理(MPA) 189 82.30 70.72 拟录取133 邢效齐100526011104134 公共管理(MPA) 189 84.60 71.64 拟录取134 曹洁100526000000036 公共管理(MPA) 188 80.10 69.64 拟录取135 韩天祥100526011104109 公共管理(MPA) 188 77.70 68.68 拟录取136 朱佳100526000000461 公共管理(MPA) 186 85.50 71.40 拟录取137 刘飞100526000000411 公共管理(MPA) 183 83.50 70.00 拟录取138 李锦秋100526011104139 公共管理(MPA) 183 81.20 69.08 拟录取139 杨国苹100526000000132 公共管理(MPA) 181 88.20 71.48 拟录取140 徐兵100526000000058 公共管理(MPA) 180 81.90 68.76 拟录取141 李博100526000000327 公共管理(MPA) 178 77.60 66.64 拟录取142 卿三吉100526000000142 公共管理(MPA) 175 85.90 69.36 拟录取143 王杭100526011104142 公共管理(MPA) 175 86.10 69.44 拟录取144 云占凯100526000000471 公共管理(MPA) 174 80.10 66.84 拟录取145 郝芸婕100526000000044 公共管理(MPA) 173 87.00 69.40 拟录取146 悦书玮100526000000162 公共管理(MPA) 173 86.30 69.12 拟录取147 林永贺100526011104149 公共管理(MPA) 171 78.10 65.44 拟录取148 陈雅静100526000000221 公共管理(MPA) 170 83.10 67.24 拟录取149 袁媛100526000000372 公共管理(MPA) 170 79.00 65.60 拟录取150 郭文瑜100526011104150 公共管理(MPA) 170 84.90 67.96 拟录取151 高然100526000000003 公共管理(MPA) 168 85.00 67.60 拟录取152 王婷婷100526011104159 公共管理(MPA) 168 76.70 64.28 拟录取153 张剑雄100526000000068 公共管理(MPA) 166 88.80 68.72 拟录取154 倪晓平100526000000025 公共管理(MPA) 165 85.70 67.28 拟录取155 林明泉100526000000066 公共管理(MPA) 170 85.00 68.00 拟录取156 刘婷婷100526000000194 公共管理(MPA) 201 86.30 74.72 拟录取157 陈洁100526000000362 公共管理(MPA) 193 82.10 71.44 拟录取158 宋佳月100526011104098 公共管理(MPA) 187 80.60 69.64 拟录取159 王士武100526000000393 公共管理(MPA) 198 82.10 72.44 拟录取160 李强100526011104154 公共管理(MPA) 158 86.90 66.36 拟录取161 刁小萌102906250301070 公共管理(MPA) 174 88.40 88.40 拟录取162 冯淑娟103206250100229 公共管理(MPA) 170 88.20 88.20 拟录取163 薛菲103206250100411 公共管理(MPA) 163 86.30 86.30 拟录取164 汤争先103206250100351 公共管理(MPA) 165 86.20 86.20 拟录取165 田静103206250100354 公共管理(MPA) 188 85.30 85.30 拟录取166 刘岩103206250100294 公共管理(MPA) 169 85.30 85.30 拟录取167 兰珠美100036059005134 公共管理(MPA) 183 85.10 85.10 拟录取168 耿青103206250100236 公共管理(MPA) 170 85.10 85.10 拟录取169 陈翔102906250901660 公共管理(MPA) 171 84.90 84.90 拟录取170 贾红玫100036016003646 公共管理(MPA) 168 84.40 84.40 拟录取171 莫鑫100276999060526 公共管理(MPA) 177 84.00 84.00 拟录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集合行为
一、集合行为的概念、一般特征及其与组织行为的区别(简答)
1、概念:集合行为一般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一般特征:第一,人数众多;第二,无组织性;第三,行为者相互依赖。

2、集合行为与组织行为的区别
(1)产生的原因不同:集合行为应付或处理突发性事件;组织行为处理日常的程序性事件。

(2)行为方式上不同:组织行为遵循正常的社会规范和角色关系;集合行为往往偏离正常的行为规范,去角色化。

(3)互动的特点不同:组织行为是一种制度化行为;集合行为是由个人情感相互刺激而产生的。

(4)持续时间不同:组织行为是长期的重复行为;集合行为一般持续时间很短。

二、有关集合行为的几种理论
(一)斯梅尔塞的基本条件说:斯梅尔塞认为,集合行为的实质是人们在受到威胁、紧张等压力情况下,为改变自身处境而进行的尝试集合行为的发生有六个“必要且充分”的条件,它们是:环境条件、结构性压力、诱发因素、行为动员、普遍情绪的产生或共同信念的形成、社会控制能力。

为了避免破坏性集合行为的发生,一些社会学家提出了“社会减压阀理论”,认为社会应该有自己的减缓结构性压力的机制,以疏导社会成员中的一些不满情绪,避免不满情绪向现实行为的转化。

A如何预防集合行为?
(1)控制集合行为的环境;(2)调整社会结构,缓解结构性紧张;(3)建立预警系统;(4)完善社会控制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二)控制转让理论
该理论认为,集合行为中的个人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理性行为。

在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控制着自己的行动,而在集合行为中,人们已经把对自身行动的控制权转让给他人。

但是这种转让实际上是理性权衡的结果,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收益。

转让行动的控制权,并不必然导致混乱,但如果接受转让者控制不了形势,就可能会发生集合行为。

三、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
(一)恐慌
(二)谣言;从不知名的来源发生、通过非正式的途径传播的信息。

它往往是人们在对于某一广泛关心的事件情况不明,没有确切的事实根据的情况下,利用集体想象构造出来的。

谣言加工的过程:(1)简略化;(2)片面化;(3)同化(4)逻辑化。

谣言传播速度非常快,且参与传播的人数一般是呈几何级数增长。

(三)流行
(1)定义:流行是指一个时期内在社会上流传很广的某种外表和行为风格,是一段时间内为人们广为崇尚的生活模式。

它所涉及的对象非常广泛,如服饰、音乐、语言、用品等等。

(2)特点:反传统性与入时性的统一(有限度地出格);立异性与求同性的统一(表达个性与追求认同);奢侈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中产阶级品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