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物理初中八年级下册教案-8.3 浮力的利用5
浮力的利用-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浮力的利用-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浮力概念,掌握浮力大小与水的位移体积的关系。
2.掌握浮力的利用方法,了解浮标的工作原理。
3.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浮力基本概念(1)概念在液体或气体介质中,物体受到上升的力称为浮力。
(2)物理模型在液体中,浮力的物理模型是阿基米德原理,即任何被浸渍于液体中的物体上受到的浮力是等于其所排移的液体的重量的。
2. 浮力与液体的位移体积(1)实验目的1.理解浮力与液体位移体积的关系。
2.学习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实验仪器托盘天平、弹簧测量器、烧杯、水。
(3)实验步骤1.准备好烧杯,将装有一定质量的物体缓缓放入烧杯内,记录烧杯中水的高度。
2.用上述物体占据的空间去细心地倒入一定体积的水,记录烧杯装满水时的水位。
3.将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读数。
用弹簧测量器与天平上的质量计进行对比检验。
4.重复实验3~4次,平均结果。
3. 浮力的利用(1)浮力与密度在同一介质中,不同密度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
(2)浮标的工作原理浮标常用于水下测量器的显示、水事灾情、渔网定位和气象灾情观测等领域,是一种利用密度和浮力原理的装置。
三、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讲解 + 学生实验”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来验证浮力与液体位移体积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浮力的基本概念、液体位移体积与浮力的关系。
2. 教学难点介绍浮标的工作原理,剖析其资料来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教师讲解 + 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浮力的基本概念和液体位移体积与浮力的关系。
同时,教师也剖析了浮标的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掌握浮标的使用方法和资料来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浮力 第三节 浮力的利用》优质课教学设计

《浮力的利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等知识,理解了浮力、知道了阿基米德原理等基础知识之后,指导学生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学习浮力的利用的相关知识。
本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为一个课时。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刚学过浮力产生的原因和阿基米德原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愿望,知识面广,自学水平较强,动手水平也较强。
经历了一些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对科学探究的方法也了解一些。
【设计理念】从生活中浮力现象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轮船能够浮在液面的道理2、知道潜水艇能够浮沉的原理3、知道热气球和飞艇能够飞上天的道理过程与方法:1、学习归纳物理学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水平2、了解浮力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感: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师生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优良作用2、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浮力在生活中的利用2、教学难点:轮船、潜水艇、热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协助学生回忆物体浮沉条件,为学习新课打下坚实基础。
二、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三、新课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片,让学生讲述该小故事。
1、由独木舟到木船出示图片讲述船的进化历史,采用“空心”的办法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从而能够承载更多的人和物。
教师询问: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为什么轮船能浮在水面上?2、轮船的发明⑴轮船的工作原理⑵轮船漂浮在水面上的条件介绍轮船的排水量,并讲解轮船有多条排水的原因习题:①轮船从河里驶向大海,是浮起一些还是下沉一些?利用flash形象地讲解其原理②一艘轮船从大海驶回河里,它受到的重力________,它受到的浮力________,它排开水的体积________,所以轮船要________一些。
鲁教版(五四制)物理八年级下册- 8.3 浮力的利用-学案设计(无答案)

浮力的利用【学习目标】1.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
2.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难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
【学习过程】一、由独木舟到木船木船原理: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浮力。
二、轮船的发明(1)工作原理:将钢铁制作成空心的轮船,可以排开更多的水,漂浮在水面上。
):(2)排水量(m排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F浮=m排g,而F浮=G。
=m排。
∴m船+m货(3)载重线。
三、潜水艇的浮沉工作原理:靠改变自身_____________上浮和下潜。
四、气球与飞艇的应用工作原理:靠空气浮力升空。
五、合作探究1.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为什么轮船还可以浮在水面上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潜水艇是怎样实现上浮与下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气球、飞艇是如何升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1.潜水员由水面下2m深处潜入水面下20m深处的过程中,他受到的压强、浮力变化情况是()A.压强增大,浮力增大B.压强增大,浮力不变C.压强不变,浮力增大D.压强减小,浮力不变2.湖底的一个水泡上浮时(不计温度影响)()A.体积变大B.体积变小C.体积不变D.不好判断3.一只小船上装有一块大石头,浮在水池的水面上,如将石头从小船中取出投入池水中,待池水面静止时,池中的水面高度将()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判断4.一只小船上装有大木头,浮在水池的水面上,如将木头从小船中取出投入池水中,待池水面静止时,池中的水面高度将()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判断5.船从海里开到河里,它将()A.上浮一些B.下沉一些C.不变D.无法判定6.浸没在水中的铜制空心球,将它释放后,它将会()A.上浮B.下沉C.悬浮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7.悬浮在水中的铁球()A.一定空心B.可能空心C.一定实心D.无法判定8.将一边长是10cm的实心立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内。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3 浮力的利用2-鲁教版(五四学制)

第二阶段:
2、轮船的工作原理
(1)原因:出示材料:学生分组研究性学习、讨论原因。
(2)条件:学生看书归纳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主动寻找证据,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友善用脑”提出小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面。
第三阶段:
《浮力的应用》教学设计(友善用脑)
学科
物理
课题
浮力的应用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浮沉条件
2、知道浮力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物体浮沉条件及浮力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得到增大可利用的浮力,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策略
设计要因
原理
课前两分钟
走进教室,随着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铃声与学生交谈。
学生已经上了一节课,大脑很疲劳。
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拉进师生距离。
第一阶段:
1、鸡蛋实验
学生动手实验。
让学生展开想象, 为进一步学习扫除外围障碍。
3、潜水艇工作原理
教师教学生制作潜水艇模型。
学生动手实验,锻炼动手能力。
“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第四阶段:
4、气球和飞艇
阅读教材,学生分组讨论气球和飞
艇的工作原理。
通过材料分析问题;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浮力 第三节 浮力的利用》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浮力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确认水及其他液体对浸在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
②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数学表达式。
2.水平目标:①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相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②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
③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④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并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相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⑤培养和逐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水平。
包括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记录并处理数据、合作和交流的水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玻璃瓶、水槽、弹簧秤、烧杯、水、溢水杯、量筒、盐水、细棉线。
【教学过程】1、提问:密度概念和公式,ρ=m/v2、创设问题一:现在老师手头有一个玻璃瓶把它瓶口朝上轻放到水里能够浮在水面。
现在,我想测出玻璃的密度,但身边只有一支弹簧秤、水槽、烧杯、水、溢水杯、细棉线。
请你替老师设计一个测量玻璃瓶密度的实验过程并叙述实验原理。
创设问题二:如果老师身边只有量筒、水槽、烧杯、水、溢水杯、细棉线。
请你替老师设计一个测量玻璃瓶密度的实验过程并叙述实验原理3、一二两组研究问题一,三四两组研究问题二,同学之间能够自由组合展开讨论,老师加以点拨4、学生将思考得到设计方案及实验原理向大家叙述,同学能够加以补充5、创设问题三:将漂浮于水面上的玻璃瓶放入盐水中时,不小心下沉到烧杯底部,请比较这两次玻璃瓶所受浮力的大小;如果这个玻璃瓶还是浮在水面上,那么这个玻璃瓶瓶口露出水面部分是增大还是减少6、浮力基础知识(1)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方向: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3)浮力大小:A、弹簧测力计二次称重求浮力浮力 = 物体重—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1 浮力5-鲁教版(五四学制)

《浮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2.知道浮力的方向。
3.会用称重法求解物体受到的浮力。
4.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及物体的浮沉条件过程与方法:重点:浮力的概念和方向。
难点:用称量法求浮力。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及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生活中有关浮力的事例:漂浮在水面的轮船、水鸭子、人,在空中的飞艇、气球等。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事例中的轮船、人、气球等是什么力量将它们浮在水面上或在空气中上升?引出浮力的概念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现象:木块放入水中会漂浮,石块放入水中会下沉沉底。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好理解,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如何测量浮力的大小?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演示,并提出问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问什么减小了?如何来测量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与浸入的体积、浸入的深度是否有关?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得出结论:称重法测浮力,浮力的大小与浸入的体积有关,与浸入的深度无关。
受力分析浮力的方向并通过实验得出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引导学生总结给浮力下定义,在学生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浸在”的含义包括部分浸入和完全浸没。
提示浮力的施力物体除了液体还有气体。
进一步提出引导性问题:问什么浸没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呢?演示实验小组讨论受力分析得出结论:浮力的产生是由于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为什么有的物体上浮有的物体下沉呢?演示浮沉子激发学生兴趣。
组织学生实验,实现小球漂浮、悬浮、下沉,组织学生讨论分析。
得出结论: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三、总结总结本节所学,让学生更系统的了解本节知识。
四、评测练习五、作业:制作浮沉子,并把制作的过程拍成视频上传群中。
鲁科五四制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浮力 教案

8.1 浮力教学目标1、知道浮力的概念、方向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式以及变形公式,计算浮力大小教学难点重点: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认识浮力讨论分析:1、气球为什么能浮在空气中?2、人,军舰,鸭子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吗?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再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2、用手托一下石块能否达到与实验(2)中相同的效果?3、以上实验说明什么?4、你能否利用上述器材测出石块所受的浮力?知识小结: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就叫浮力。
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作用。
2、浮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3、浮力的施力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重力G,再将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差,就等于物体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即F浮=G-F,这种求浮力的方法称为称重法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实验:利用一只可乐瓶与一只乒乓球做“研究浮力产生原因”的实验,如图所示,将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把一只乒乓球放在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如图17甲所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若用手堵住瓶口如图17乙所示,可观察到乒乓球浮起,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完成以下活动并展开讨论(1)将一个上下、前后、左右都蒙上橡皮膜的正立方体浸没在水中,使其上下两个面与液面相平,观察橡皮膜的形状有无变化。
(2)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归纳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知识小结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浮力的利用教学设计

第八章第三节浮力的利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初三物理第八章《浮力》第三节的内容。
本章主要学习浮力的知识,这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用途,本节是在已经认识浮力和浮力大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介绍浮力应用的实例,是上一节课知识的深化与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采用空心的方法可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去分析问题。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基础知识较扎实,已经学习了系统的力学基础知识,刚学过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知识面广,自学能力较强。
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浮力的应用。
3、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难点:知道轮船、潜水艇的原理。
四、教法学法:分析讨论法、分组实验法、分析归纳法等五、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通过观察,体会浮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新课教学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认定目标(三)导学达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拟将本节课分为两部分:1、物体的沉条件首先做演示实验,空塑料瓶子在水中上浮,而给其中装入铁块后在水中下沉,引出物体的浮沉条件,结合课本上的插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放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结合二力平衡的知识,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下沉、上浮、悬浮或漂浮;2、浮力的应用(1)对于轮船的原理的学习(2)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潜水艇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名称,对照多媒体进行观察,再在水槽中操作潜水艇模型,使其在水中上浮、悬浮、下沉,先获得感性认识,再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归纳出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3《浮力的利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科五•四学制2011课标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浮力第三节浮力的利用,是第八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紧接《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是对浮力知识的巩固及延伸。
它把学到的浮力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
《物理课程标准》认为: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与学习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所以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采用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愉悦,促进能力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虽然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学习过程需要以感受体验作为依托,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所以更应当引导学生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在锻炼能力的同时更好的掌握知识与技能。
本节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过程,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以学生的感受为前提开始科学探究。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交流合作的能力,实现生生、师生互动使学生在体验、质疑、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轮船、潜水艇、热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四、教学难点物体的沉浮条件五、教具多媒体课件、水槽、烧杯、鸡蛋、小玻璃瓶、铝箔、气球包裹的铁块、制氢气装置、盐、沉船模型、潜水艇模型等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
2).知道轮船、潜水艇、热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2).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求知欲,关注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七、教学过程设计(等待背景音乐)(一)、引入老师现在有一个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在广东汕头发现了一艘明代的古沉船,一个罕见的海底宝库,我们要打捞古沉船,你有什么办法呢?学生讨论对,浮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浮力的利用。
(二)、新课教学1、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个奇妙的实验,同学们,请看老师这里有一个乒乓球。
现在我将它浸没在水中松手,同学们猜猜,乒乓球将会怎么样呢?实际情况会和你想的一样吗?(演示实验)乒乓球悬浮我们把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只受重力和浮力作用时,处于静止的状态的情形称为悬浮。
近段时间的抖音,带动了魔术热,老师也在上边学了一招,现在我把乒乓球从水中取出,用毛巾擦干,再一次将它浸没在水中,乒乓球的会怎么样呢?(演示实验)乒乓球下沉—沉底对,我们把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向下运动的过程叫做下沉。
接下来老师再把乒乓球从水中拿出来,用毛巾擦干,再一次浸没在水中,乒乓球又会怎么样呢?(演示实验)乒乓球上浮---漂浮我们把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叫做上浮,而把物体静止在液面上的状态叫做漂浮。
细心的同学已经揭秘了老师的魔术了吗?太聪明了。
老师在三次过程中分别使用了三个不同的小球。
(将三个乒乓球同时放入水中)现在我们一起来对处于不同浮沉状态的乒乓球,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吧。
哪位同学能来分析一下,悬浮在水中的乒乓球会受到哪些力呢?那么这两个力要满足什么关系才能使它处于静止状态?分析的有理有据,颇具科学头脑。
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说说,乒乓球下沉过程中的受到哪些力呢?我们再来看一下乒乓球为什么会上浮?乒乓球漂浮时也和上浮时的受力情况一样吗?分析到这里,同学们知道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之所以会呈现出不同的浮沉状态,取决于什么了吗?学生回答:取决于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不错,我们把这样一组关系,叫做物体的浮沉条件。
现在老师手里有一个实心铁块和木块,我把它们放进同样的液体里,铁块沉底,木块漂浮,这说明物体的密度影响物体的浮沉状态。
再来看液体里悬浮的乒乓球,老师将它拿出来放进水里,静止时它漂浮,这说明液体的密度也影响物体的浮沉状态。
其实物体的浮沉状态还由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决定。
为什么会这样呢?老师先带领大家推导一下悬浮时的情景。
(理论推导)现在,请大家动手在导学单上完成剩下几种情况的推导。
(学生推导,老师巡查)(交流展示)2、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我们已经从受力和密度的角度找到的物体的浮沉条件,那你现在能不能学以致用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呢?非常棒,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我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马上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前,老师先强调几点。
1)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
2)将所有物体放进一个烧杯中,再将漂浮的物体放到另一个烧杯中。
3)实验过程中不要乱动其他器材。
现在同学们就利用桌上的物体,探究一下,改变物体浮沉条件的方法。
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分享实验结果)现在,大家能不能展示一下你们的才能,让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浮起来的物体沉下去。
同学们分工合作,都试一试吧。
请同学们把你们的实验情况填写在导学单上。
3、浮力的利用(学生实验,老师分组指导)学生展示铝箔和用气球包裹的铁块————增大V排————轮船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了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可利用的浮力轮船的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小玻璃瓶————改变自身重力————潜水艇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潜水艇模型,放入水槽中的水中,动手试一试,通过注射器的吸气和排气来控制潜水艇模型的上浮和下潜,注意观察,潜水艇在上浮和下潜过程中,艇内水量的变化。
潜水艇通过向水仓充水或排水的来改变自身的重力从而实现上浮和下沉。
鸡蛋——改变液体密度实现上浮——同理,在大气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变冲入气体的密度,实现浮沉——热气球和飞艇(吹气泡,老师利用制造氢气的装置吹气泡往上飞)非常好,气球和飞艇升空的秘诀是,充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现在我们来解决上课前的问题,打捞古沉船。
老师这里有一个沉船模型,重物代表沉船,将输液袋绑在沉船上,沉入水底,再向输液袋充气,这时输液袋和重物的浮力增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沉船就被打捞出水面了。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四)、课后探究作业1、物理小论文:请你查阅资料,了解几种打捞沉船的方式并撰写一篇物理小论文;2、科技小制作:请你查阅资料,自制一个测液体密度的密度计!(结尾)同学们,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即物理,物理即生活。
希望大家真正的动手动脑去学习物理,去体验生活,在探索学习的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五)、板书设计一、物体的浮沉条件:1. 悬浮,F浮= G物;ρ物= ρ液2. 下沉,F浮< G物;ρ物> ρ液3. 上浮,F浮> G物;ρ物< ρ液4. 漂浮,F浮= G物;ρ物< ρ液二、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三、浮力的利用1、轮船采用“空心法”增大V排来增大浮力2、潜水艇通过改变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3、气球和飞艇是利用冲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升空的4、八、课后总结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