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绪论
合集下载
鱼类介绍

5
三、鱼类学的发展简史
亚里士多德:《动物史》。描述了鱼类的构造、洄 游、繁殖,记录了115种鱼类。
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林奈的《自然系统》,记录了鱼类2600种。并提出
“双名法”。
6
我国鱼类学的发展成就
1、古代:公元前460年左右范蠡《养鱼经》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2、近代:朱元鼎、方炳文、伍献文、张春霖等。
纲。
4
二、鱼类学的研究内容
1、什么是鱼类学(Ichthyology)? 是生物科学的一门学科,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内部构
造、生活习性、种类区分和分布特点等。 2、鱼类学有哪些分支学科? (1)鱼类形态学(系统解剖学) (2)鱼类分类学(系统鱼类学) (3)鱼类生态学(环境生物学) (4)经济鱼类学 (5)鱼类生理学、鱼类发生学。
3、建国以后的成就:
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的研究成就
在鱼类分类方面的研究成就
鱼类形态学的研究
鱼类生态学和资源调查方面
7
(一)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
各海区: 《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南海鱼类志》、《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 《东海鱼类志》、 《东海深海鱼类》
各江河: 《长江鱼类》、 《珠江鱼类志》 《图们江鱼类》、《黑龙江鱼类》
硬骨鱼纲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
辐鳍亚纲包括软骨硬鳞类、硬骨硬鳞类(全骨类)和真骨鱼 类。真骨鱼类可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
20
各省区: 《新疆鱼类志》、《广西淡水鱼类志》、《福建鱼类 志》、《云南鱼类志》、《广东淡水鱼类志》等。
8
(二 )鱼类分类方面
朱元鼎《中国软骨鱼类志》(1960) 朱元鼎《中国石首鱼类分类系统的研究和新属新种的叙
三、鱼类学的发展简史
亚里士多德:《动物史》。描述了鱼类的构造、洄 游、繁殖,记录了115种鱼类。
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林奈的《自然系统》,记录了鱼类2600种。并提出
“双名法”。
6
我国鱼类学的发展成就
1、古代:公元前460年左右范蠡《养鱼经》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2、近代:朱元鼎、方炳文、伍献文、张春霖等。
纲。
4
二、鱼类学的研究内容
1、什么是鱼类学(Ichthyology)? 是生物科学的一门学科,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内部构
造、生活习性、种类区分和分布特点等。 2、鱼类学有哪些分支学科? (1)鱼类形态学(系统解剖学) (2)鱼类分类学(系统鱼类学) (3)鱼类生态学(环境生物学) (4)经济鱼类学 (5)鱼类生理学、鱼类发生学。
3、建国以后的成就:
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的研究成就
在鱼类分类方面的研究成就
鱼类形态学的研究
鱼类生态学和资源调查方面
7
(一)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
各海区: 《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南海鱼类志》、《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 《东海鱼类志》、 《东海深海鱼类》
各江河: 《长江鱼类》、 《珠江鱼类志》 《图们江鱼类》、《黑龙江鱼类》
硬骨鱼纲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
辐鳍亚纲包括软骨硬鳞类、硬骨硬鳞类(全骨类)和真骨鱼 类。真骨鱼类可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
20
各省区: 《新疆鱼类志》、《广西淡水鱼类志》、《福建鱼类 志》、《云南鱼类志》、《广东淡水鱼类志》等。
8
(二 )鱼类分类方面
朱元鼎《中国软骨鱼类志》(1960) 朱元鼎《中国石首鱼类分类系统的研究和新属新种的叙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 记述了鱼苗捕捞和饲养方法,记载了投饲‘四定’(定时、定位、 定质、定量)和‘轮捕轮放’等先进养鱼技术。
➢ 胡世安《异鱼赞闰集》归纳了群众谚语“正乌二鲈”,即正月出 鲻鱼苗,2月出鲈鱼苗。鲈鱼是肉食性,养殖者称为“鱼虎”。
➢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转载了前人有关的养鱼资料,总结了江 西的养鱼法,包括鱼池建造、鱼种搭配、放养密度、投饲与施肥、 鱼病治疗。草、青、鲢、鳙混养,到明朝已经发展到更完整。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二、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发展简史
➢ 公元前1世纪,殷墟甲骨卜辞:“贞其雨,在圃鱼”,“在圃鱼, 十一月”。
➢ 公元前460年,越国范蠡«养鱼经»,鲤鱼养殖和繁殖,指出“治 生之有五,水畜第一”。
➢ 公元前206-后220年(汉),养鲤。《史记》中载有“水居千石 鱼陂” 。
➢ 葛洪《西京杂记》说,汉武帝在长安筑昆明池,用于训练水师 和养鱼;所养之鱼除供宗庙、陵墓祭祖用外,多余的在长安市 上出售。
2
➢ 第九章 鱼类越冬2
➢ 教学实习:养殖场参观学习8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绪论
➢ 海淡水水域幅员辽阔,池塘、湖泊、水库,海湾、浅滩 涂星罗棋步。
➢ 海岸线3.2万km ,水深15m以内的浅海、滩涂1333万 hm2 .
➢ 内陆水域1760万hm2,其中: ➢ 河流:666.7万hm2 ;湖泊:666.7万hm2 ➢ 水库:200万hm2 ;池塘:200万hm2 ➢ 地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 鱼类资源丰富,淡水鱼800种,海水鱼2200种。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内容1
➢ 绪论6
➢ 第一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18
➢ 第二章 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调控4
➢ 胡世安《异鱼赞闰集》归纳了群众谚语“正乌二鲈”,即正月出 鲻鱼苗,2月出鲈鱼苗。鲈鱼是肉食性,养殖者称为“鱼虎”。
➢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转载了前人有关的养鱼资料,总结了江 西的养鱼法,包括鱼池建造、鱼种搭配、放养密度、投饲与施肥、 鱼病治疗。草、青、鲢、鳙混养,到明朝已经发展到更完整。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二、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发展简史
➢ 公元前1世纪,殷墟甲骨卜辞:“贞其雨,在圃鱼”,“在圃鱼, 十一月”。
➢ 公元前460年,越国范蠡«养鱼经»,鲤鱼养殖和繁殖,指出“治 生之有五,水畜第一”。
➢ 公元前206-后220年(汉),养鲤。《史记》中载有“水居千石 鱼陂” 。
➢ 葛洪《西京杂记》说,汉武帝在长安筑昆明池,用于训练水师 和养鱼;所养之鱼除供宗庙、陵墓祭祖用外,多余的在长安市 上出售。
2
➢ 第九章 鱼类越冬2
➢ 教学实习:养殖场参观学习8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绪论
➢ 海淡水水域幅员辽阔,池塘、湖泊、水库,海湾、浅滩 涂星罗棋步。
➢ 海岸线3.2万km ,水深15m以内的浅海、滩涂1333万 hm2 .
➢ 内陆水域1760万hm2,其中: ➢ 河流:666.7万hm2 ;湖泊:666.7万hm2 ➢ 水库:200万hm2 ;池塘:200万hm2 ➢ 地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 鱼类资源丰富,淡水鱼800种,海水鱼2200种。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内容1
➢ 绪论6
➢ 第一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18
➢ 第二章 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调控4
第一部分鱼类学绪论-PPT文档资料

水产品人均占有量34.6千克,水产品在
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经济利用 A. 食用:鱼肉是滋味鲜美、营养丰富的食品。含丰富
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类和矿物质.维生素的含量
也很高,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B. 工业用:鱼肝油、鱼胶、鱼粉等作为工业原科、饲 料和药品。
C.药用:海马、海龙等是名贵的药材。
据FAO统计,2019年世界捕捞产量为 8629.9万t。
其中鱼类约占87%
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鱼类有10种
我国年产超10万吨的海洋鱼类约有10种
主要淡水经济鱼类约有140种,其中长江约44
种,黄河约22种,珠江30种,黑龙江40种。
2019年全国水产品4382.09万吨 其中,海洋捕捞1440.61万吨;海水养殖 1131.5万吨;内陆捕捞214.09万吨;内 陆养殖1594.95万吨。
态等(全形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种和种下
分类及其系统发育探讨
3)分类理论的深化和改进
4)进化机理和物种形成的探讨 5)进化过程与分布格局的探讨
2.形态学(morphology)
阐述形态结构
分析生物结构与功能
就是要阐述包括从有机体、器官、组织、
细胞、直到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功 能.
形态学发展趋势
1.分类学(taxonomy)或系统学(systematics )
以物种的鉴定、分类和系统发育为研究内容
分类学有3大任务 一是 识别、描记和命名物种
二是
三是
建立分类系统
研究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及其起源和演化
鱼类学 绪论

二十世纪----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向宏观和微观发展。 宏观:从大陆版块的漂移、气候的变迁来研
究某一区系鱼类类群的演变。
微观:向分子生物学方向发展,研究DNA的
结构来分析各类群的亲缘关系、分类地位,其结
果可能与传统方法分析的结果存在分歧,但结果 更令人可信。
2、我国鱼类研究
• 我国拥有辽阔的海洋,有18000km漫长曲折的海
究成果,成为了我国鱼类分类史上第二块里程碑。
• 在鱼类资源调查方面取得的成果,如《黄渤海鱼类
调查报告》(1955年)、《南海鱼类志》(1962年
)、《东海鱼类志》(1963年)、《南海诸岛海域 鱼类志》(1979年)等专著,基本上掌握了我国沿
海鱼类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鱼类研究内容。
(3)鱼类生态学
鱼类学与我们专业的关系
1. 是养殖、捕捞专业的基础, 2. 是食品加工、饲料专业服务的对象,
3. 是水生生物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目前我国养殖的主要鱼类
• 我国的鱼类资源丰富,目前我国进行一定规模商 业性养殖的主要鱼类有以下几种。 • 鲟形目:欧洲鲟、俄罗斯鲟、施氏鲟、中华鲟、 长江鲟、匙吻鲟(美国引进)、白鲟 • 鲱形目:遮目鱼 • 鲑形目:大马哈鱼、虹鳞(北美引进)、香鱼、 日本公鱼、大银鱼等 • 鳗鲡目: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银鲫鱼 、鳊鱼、泥鳅、翘嘴红鲌等
鱼类学
养鱼八字经
水、种、饵、管, 密、混、轮、防。 勤劳、技术、资金、市场 先决 关键 保证 根本
一、课程介绍
• 总学时:44;其中理论讲授34;实践10
总体教学内容 绪论 鱼类形态学 (34学时) 鱼类生物学基础 鱼类的分类 内容组织 绪论 第一章 鱼体的外部形态 第二章 鱼类的内部结构 第三章 鱼类生物学基础 第四章 鱼类的分类系统 学时安排 2 6 26 6 4
实用鱼类学.ppt绪论

谢谢
鲵鱼 鳄鱼 鲸鱼
鱼类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是 脊椎动物亚门中最原始、最低等、种类最 多、数量最庞大的一个群体。
分为原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原口纲:是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 无上下颌,故又称无颌类,可分为盲鳗目 和七鳃鳗目2 和七鳃鳗目2个目。
软骨鱼纲
是一群内骨骼全为软骨的鱼类,具有上下 颌,头侧有鳃裂5 颌,头侧有鳃裂5—7个,分为板鳃亚纲和 全头亚纲。
硬骨鱼纲
是一群适应于各种水环境中生活的鱼类, 他们的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分为内鼻孔 亚纲和辐鳍亚纲。
鱼类的主要特征
大多数具有能咬合的上下颌,具有鳃裂,用腮呼吸 用腮帮助运动和维持身体的平衡 大多数鱼体被磷 骨骼为软骨或硬骨 身体分为头、躯干部、尾部,缺少颈部 体表富粘液 具侧线 具脊索 神经管背位 出现了能跳动的心脏,分为一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鱼类学的定义
动物学的一个分支科学,它以鱼类为研究 对象,着重研究鱼类的形态构造、生长发 育、生活习性、生理机能、地理分布,以 及化石鱼类和现生鱼类系统分类的科学。
鱼类的分支学科
鱼类形态学(鱼类系统解剖学) 鱼类分类学(系统鱼类学) 鱼类生态学 鱼类生理学 鱼类发生学 经济鱼类学 鱼类行为学
鱼是始终生活在水中,通常用腮呼吸、用 鳍游泳和维持身体的平衡,大多数鱼体批 鳞片的低等的脊椎动物。
实用鱼类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绪论
鱼类科学是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在生产实践的斗争 中逐渐形成的,由于人们需要不断的获取食物以 维持生命,对鱼类的接触越来越多,因此获得了 许多有关鱼类的知识,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知 识越积越多,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研究提 高,和系统的观察实验,最后形成一门有理论有 实践的科学,即鱼类学。
绪论

(7)古化石鱼类和遗传变异方面的学科。 )古化石鱼类和遗传变异方面的学科。 二.鱼类学发展简况 1. 鱼类学形成历史 : 近一 、 二百年形成鱼类学 。 . 鱼类学形成历史: 近一、 二百年形成鱼类学。 3000年前有研究记载;公元前 年前有研究记载; 年 年前有研究记载 公元前300年,亚里士多 开始科学地系统研究。《动物史》记录了115 。《动物史 德开始科学地系统研究。《动物史》记录了 种爱琴海的鱼类,奠定了鱼类学研究的基础。 种爱琴海的鱼类,奠定了鱼类学研究的基础。 (1) 从分类角度分为两个阶段: ) 从分类角度分为两个阶段: a. 人为分类法:将鲸等海中哺乳动物划归为鱼类。 人为分类法:将鲸等海中哺乳动物划归为鱼类。 b. 自然分类法: 自然分类法: 17世纪,英国的雷约翰和韦利比(J.Ray and 世纪, 世纪 英国的雷约翰和韦利比( 鱼类学》 建立新的分类系统 新的分类系统。 Willughby)著《鱼类学》,建立新的分类系统。 )
1957 311.6 1987 955.3 1996 2012.9( s)
1965 298.4 1989 1151.7 1997 2176.4( s)
1976 447.6 1990 1237.1 1998 2356.7( s)
2004.3
3.鱼类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鱼类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1)近些年来,许多鱼类学家已经从单纯的分类区 近些年来,许多鱼类学家已经从单纯的分类区 研究转向鱼类系统化的研究。 鱼类系统化的研究 系研究转向鱼类系统化的研究。采用形态特征分 析和生物化学、同位素扫描、数学分析等手段来 析和生物化学、同位素扫描、 辨别和分析祖征及离征, 辨别和分析祖征及离征,以探求鱼类的系谱及彼 此的亲缘关系。 此的亲缘关系。 2)研究方向:远洋渔业、栽培渔业、深海渔业及 研究方向:远洋渔业、栽培渔业、 海水增养殖业。 海水增养殖业。 三.鱼类在动物界的地位 鱼类:终生生活于水中的变温动物,绝大多数用 鱼类:终生生活于水中的变温动物, 鳃呼吸,鳍由鳍条组成, 鳃呼吸,鳍由鳍条组成,是运动和维持平衡的器 官。大多数身体被有鳞,并大多数有鳔。 大多数身体被有鳞,并大多数有鳔。
鱼类学绪论

生态学Ecology
研究鱼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按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
----个体生态学或生理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发展中的分子生态学
生理学(physio1ogy)
•研究鱼类从细胞到整体的各个生物结构层 次的正常功能及其调节的科学。 •重点是以器官和细胞的功能为出发点,研
有颌类(泥早、盾皮鱼类)
有头类
古软骨鱼类
现代软骨鱼类
(裂口鲨) 盾皮鱼(泥盆,灭绝) 多数灭绝 少数残存至今(即圆口纲)
原始无颌类(泥早,甲胄鱼类)
四、现生鱼类分为三个纲: ----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1 圆口纲Cyclosyomata • 无活动的上下颌(也称无颌类),无偶鳍, • 无鳞,软骨。种类少。包括盲鳗目和七鳃鳗目。
孟庆闻等
殷名称 叶副良 林浩然 成庆泰等
科学出版社
1987年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年
参考书
鱼类生态学 鱼类生理学 中国鱼类系统检索
广东高等教育出 2002年 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1年 科学出版社 1987年
绪
论
◆鱼类学定义和研究范畴 ◆鱼类学发展简史 ◆鱼类的演化
第一节 鱼类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
第二种适应生存的证据: 总鳍鱼类和肺鱼类鳔(肺)具气呼吸功能, 由此演化成两栖类。
3 鱼类的演化 仅鳞片等支离破碎的材料:为最早的鱼类化 石证据,奥陶纪初(约4.3亿年)。
鱼类的初生时代:志留纪(3.6亿年前)至泥 盆纪(3.2亿年前),许多古生鱼类完整的化石材 料及各种古今鱼类出现。无颌类、有颌类中的盾 皮鱼类、软骨鱼类、硬骨鱼类出现。 中兴时代: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è 纪(1.31.6亿年),现代鱼类的各个类群多数已出现。 新生代:第三、第四纪(100-7000万年), 各类群十分繁茂,脊椎动物第一大纲,全盛时期。
1.鱼类学绪论2017

1)形态与功能多样性 2)应用形态学 3)发育与进化形态学 4)生态形态学 5)神经生物学中的形态学 6)结构形态学等 将成为鱼类形态学发展的前沿课题
2.分类学(taxonomy)或系统学(systematics )
以物种的鉴定、分类和系统发育为研究内容
分类学有3大任务 一是 二是 三是 识别、描记和命名物种 建立分类系统 研究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及其起源和演化 分类学的发展趋势 1)继续重视物种的调查和鉴定 2)应用形态、分子、古生物、地理、生理和生态等 (全形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种和种下分类及其系 统发育探讨
以鱼类为研究对象,包括 鱼类形态、分 类和生态等。 形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分类:鱼类分类、亲缘及进化关系 生态:鱼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
二、鱼类学研究历史
•
•
•
亚里斯多德(388-322 B.C.) 记录了117种鱼类 Petrus Artedi (1705-1735) “Father of Ichthyology” Built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fishes Linneaus(1707-1778) Systema Naturae, is the basis for all classification system。提 出模式物种概念
一、鱼类学的研究内容
鱼类学是研究鱼类的分类、形态、 生活习性、地 理分布、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和生理机能等的科 学.
鱼类学的研究范围 1、鱼类形态学(即系统解剖学) 2、鱼类分类学(即系统分类学) 3、鱼类生态学 4、动物地理学 5、鱼类生理学 6、鱼类发育生物学 7、古鱼类学 8、保护生物学 9、应用鱼类学
1.形态学(morphology) 阐述形态结构 分析生物结构与功能 阐述包括从有机体、器官、组织、细 胞、直到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胚胎学研究包括受精和胚胎的形态变化、 发育机制以及影响胚胎发育的因素,从 而研究其发生规律的生物科学。
中世纪以来最早的研究仅是观察和记载 胚胎的外部或内部的形态变化,称为叙 述胚胎学。
后来各种动物胚胎研究逐渐展开并加以 比较,建立了比较胚胎学。
从19世纪以来逐渐发展为实验胚胎学和 分子胚胎学。
水产品人均占有量34.6千克,水产品在
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经济利用 A.食用:鱼肉是滋味鲜美、营养丰富的食品。含丰富
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类和矿物质.维生素的含量
也很高,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B.工业用:鱼肝油、鱼胶、鱼粉等作为工业原科、饲 料和药品。
C.药用:海马、海龙等是名贵的药材。
保护生物学的学科特点
1)危机学科 保护生物学是在生态出现诸多危机 的背景下产生的,具有使命性、行 动性和社会性的特点,甚至可以说 保护生物学家也应该是社会活动家。
2)多学科的综合(交叉)学科 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主要是分类学、种群 生物学、种群遗传学、生殖生物 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学和 进化生物学等。 社会科学:主要环境经济学、环 境保护法、动植物保护法、生物 多样性公约等。
第一章
鱼类学绪论
Instant Notes in Ichthyology
任课老师:唐文乔 65710211,wqtang@
一.什么是鱼类(fishes)
Fishes:
终生在水中生活、用
鳃呼吸、用鳍辅助运动与维持身
体平衡,大多体被鳞片的变温脊
椎动物。
鱼类的主要特征器官
几 种有趣的鱼类
五、课程讲授的主要模块
1、鱼类的结构与功能(组织形态学) 2、鱼类的系统演化(分类学) 3、鱼类生活史(生态学) 4、鱼类的物种多样性与保护(保护生物学)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鱼类与鱼类学 第二篇 鱼类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 外部形态与环境适应 第三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 第四章 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五章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六章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七章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八章 尿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十章 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6.鱼类保护生物学 fish conservation biology
上世纪80年代才创立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主要有两个目标: 一是为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供 科学的保护原理,并确认保护所面临的问题;
二是发展一些实用的方法,以阻止物种的绝灭,
恢复濒危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正常功能。
58% of modern fish species are marine
1 % of modern fish species are diadromy
生活在海拔最高的鱼
深海鱼类
4。经济地位
最近的FAO“渔业统计年鉴”中,有鱼类、 软体类、甲壳类、藻类、鲸类等,共 2121种;
其中鱼类约占70%
4)生态形态学
5)神经生物学中的形态学 6)结构形态学等 将成为动物形态学发展的前沿课题 就类群:特有、濒危、经济、系统进化重要的种类
3.动物地理学(zoogeography)
分布资料的编录 地理区的划分 分布的成因和规律的探讨
历史生物地理学:研究物种以上单元的时空分 布规律及其与地质历史的关系
六。主要参考书
鱼类比较解剖(孟庆闻、苏锦祥编著) 鲤鱼组织(秉志) 鱼类生态学(殷名称)
An Intruduction to Ichthyology(3th
edition)(Peter B. Moyle,Joseph J.Cech,Jr
生态生物地理学:研究种群或个体的分布机制
4.生态学(ecology)
研究鱼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按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
个体生态学或生理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发展中的分子生态学
–生态学发展的特点
–一是由中观水平向宏观与微观两个方向、两个深
度发展。
–二是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产生一些新的分支学
墨鱼cuttlefish
鲎(hou)
章鱼
鲍鱼abalone
娃娃鱼(大鲵 )
扬子鳄crocodile鲨和鲸二.鱼类在脊椎 Nhomakorabea物中的地位
1.分类地位
2。种类
鱼类: 24618种《世界鱼类》(Nelson,1994) 23250种(Eschmeyer,1998) 28000种《Fish Base》 约30000种 两栖动物:约4000种 爬行动物:近8000种 鸟类:近9000种 哺乳动物纲:约3500种
1.分类学(taxonomy)或系统学(systematics )
以物种的鉴定、分类和系统发育为研究内容
分类学有3大任务 一是 识别、描记和命名物种
二是
三是
建立分类系统
研究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及其起源和演化
分类学的发展趋势
1)继续重视物种的调查和鉴定
2)应用形态、分子、古生物、地理、生理和生
保护生物学本身学科:濒危物种
保护、保护区设计与管理、生态 经济学、恢复生态学、保护伦理 学等。
3)整体性学科
整体性意味着两方面的涵义: 一是研究对象的宏观性。如群落—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空间范围及 其过程等; 其次是科学集群。由于生物多样性 灭绝过程特别复杂和深奥,只有集 中科学群体协作攻关,才能对付这 种空前浩大的危机。
主要参考书(References):
《保护生物学》(中文版),Andrew S. Pullin,贾竞波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英国Keele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Birmingham 的教科书 《保护生物学》(中文版),Richard Primack、 季维智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保护生物学》,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主 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生物多样性科学,陈灵芝、马克平主编,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8。应用鱼类学 A.绪论 B.人类健康——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贡献、 有毒、药用鱼类 C.文化价值——文字(鱼来源、鱼名的由 来)、饮食文化(吃鱼的习俗)、渔业 节日、信仰(西藏)、文化习俗(送礼、 婚礼日本吃真鲷、福鼎吃香鱼)、 D.美学价值——观赏鱼、游钓 E.环境指示——指示生物 F.基础生物研究用——实验生物
7、发育生物学或胚胎学
(Embryo1ogy)
胚胎学研究动物自卵受精起到在卵内或 在母体内的个体发育过程。
胚胎发育过程分为胚前、胚胎和胚后发 育三个时期。
胚前期是指胚胎发育前的准备时期,主 要是生殖细胞的发生和形成阶段;
胚胎期是指受精到分娩前; 胚后期是指动物孵化或出生后的性成熟 前期、性成熟期和衰老期三个阶段。
强调栖息地保护,即强调整个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和区域 的保护。明确提出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物种灭绝过 程和生存条件。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最终是要保护生物的进 化潜能与生态系统。 保护生物学已逐步从一门纯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与国家的经济、 法律、伦理、教育、文化、政治乃至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密 切结合的自然与人文科学相互交叉的科学。
第三篇 鱼类的系统演化 第十二章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十三章 主要类群及其演化关系 第十四章 主要的代表性类群 第十五章 鱼类的分布
第四篇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鱼类生活史 胚胎发育 仔稚鱼发育 成熟与繁殖
第五篇 鱼类的物种多样性与保护 第十九章 河流鱼类 第二十章 湖泊鱼类 第二十一章 水库鱼类 第二十二章 河口鱼类 第二十三章 滨海湿地 第二十四章 近海鱼类 第二十五章 珊瑚礁鱼类 第二十六章 远洋鱼类 第二十七章 深海鱼类
以宏观解剖为主的动物形态学已进行了近200 年的发展,已达到了相当系统深入的境地
由于缺乏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突破,以至到50 年代开始日益衰落
近年来,由于认识上的深化以及学科间的广泛 渗透,使古老的形态学又出现了蓬勃的生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1997)认为: 1)形态与功能多样性 2)应用形态学 3)发育与进化形态学
鱼类学是研究鱼类的分类、形态、
生活习性、地理分布、个体发育与 系统发育和生理机能等的科学。
鱼类学的研究范围 1、鱼类形态学(即系统解剖学) 2、鱼类分类学(即系统分类学) 3、鱼类生态学 4、动物地理学 5、鱼类生理学 6、鱼类发育生物学 7、古鱼类学 8、保护生物学
9、应用鱼类学
241.55km2,候鸟“驿 站”
实例 中华鲟保护 赤水河鱼类自然保护区
中华鲟研究所
中华鲟人工繁殖
中华鲟人工放流
赤水河鱼类自然 保护区
保护生物学的近期趋势
对自然保护概念理解的不断深化,由过去理解的单纯保护发 展为把持续发展作为自然保护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自然保护
区的保护与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D.观赏:金鱼、热带鱼等体态多姿,色泽鲜艳.只有
较高的观赏价值
2001年渔业劳动力已达1257万人,渔民
劳均纯收人7668元
水产业已成为农业中的一个大产业 2001年,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总量426.7 万吨,对外贸易总额达到60.7亿美元, 第一创汇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