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科学鱼类教案

初中科学鱼类教案

初中科学鱼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水中生活的适应性。

2. 能够识别常见的水生动物是否属于鱼类。

3. 掌握鱼类的主要分类及其特点。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鱼类的主要特征。

2. 鱼类的主要分类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 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2. 鱼类的分类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1. 课件:鱼类图片、视频等。

2. 实物:鱼模型、鱼标本等。

3. 实验材料:鱼缸、水草、鱼食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鱼缸,提问:你们看到的这些都是什么动物?2. 学生回答:鱼。

3. 提问:你们知道鱼有哪些特点吗?4. 学生回答:鱼生活在水中,有鳍,能游泳等。

二、探究鱼类的主要特征(15分钟)1. 展示鱼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鱼的外形特点。

2. 提问:鱼的外形有哪些特点?3. 学生回答: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鳞片,侧线发达等。

4. 讲解鱼类的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如:鱼的身体覆盖鳞片,能减小游泳时的阻力;鱼用鳃呼吸,能在水中获取氧气;鱼有鳍,能协调游泳等。

三、学习鱼类的分类(15分钟)1. 展示不同种类的鱼标本,引导学生观察鱼的特点。

2. 提问:这些鱼有什么不同?3. 学生回答:鱼的体型、颜色、鳍的形状等不同。

4. 讲解鱼类的分类,如:热带鱼、淡水鱼、海洋鱼等。

四、实践环节:观察鱼类(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观察鱼缸中的鱼,记录鱼的特点。

2. 学生观察并记录鱼的外形、颜色、鳍的形状等。

3. 讨论:你们观察到的鱼有哪些特点?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鱼类有了哪些了解?2. 学生回答:鱼类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其特点。

3. 强调:保护水资源,关爱鱼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鱼类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其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鱼类分类的认识仍较模糊,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初中生物鱼类教案

初中生物鱼类教案

初中生物鱼类教案适用年级:初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掌握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3. 能够区分各种不同类型的鱼类。

教学内容:1. 鱼类的特征和分类:- 鱼类的形态特征:有鳞、有鳃、有鳍、体呈流线型等;- 鱼类的分类:软骨鱼和骨鱼,鱼类的分类依据。

2. 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 鱼类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水中,以各种小生物为食,有些鱼类喜欢洄游,有些鱼类生活在深海等;- 鱼类的生态意义:鱼类在食物链中起到重要作用,也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

3. 各种不同类型的鱼类的区分:- 举例介绍几种常见的鱼类,如金鱼、鲤鱼、鲈鱼等;- 示范如何根据鱼类的特征来进行分类和区分。

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实践操作;2. 多媒体辅助教学;3. 学生讨论和展示。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鱼类的认识。

2. 讲解:介绍鱼类的特征和分类,讲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

3. 操作:让学生观察实物鱼类,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和区分。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展示,展示他们对不同类型鱼类的理解和区分能力。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鱼类的认识和理解。

板书内容:- 鱼类的特征和分类- 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 各种不同类型的鱼类的区分课后练习:1. 根据所学知识,写出鱼类的三种基本特征。

2. 列举一些常见的鱼类,描述它们的生活习性。

3. 怎样根据鱼类的特征来进行分类和区分?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鱼类的基本特征、分类、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对鱼类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讨论来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初中生物生物教案鱼类

初中生物生物教案鱼类

初中生物生物教案鱼类教学目标:1. 了解鱼类的基本生物特征,如身体结构、生殖方式等;2. 掌握鱼类的生活习性,包括栖息地、食物来源、生长发育等;3.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鱼类的生物特征;2. 鱼类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观察鱼类的生物特征来区分不同种类的鱼;2. 如何理解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不同种类的鱼;3. 实验设备和材料,如显微镜、鱼类标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鱼类展开讨论,了解他们对鱼类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鱼类的生物特征,包括鱼类的身体结构、呼吸方式、生殖方式等;2. 讲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包括栖息地、食物来源、行为习性等。

三、实验(20分钟)让学生观察鱼类标本,通过显微镜观察鱼类的细胞结构和特征,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鱼类的生物特征。

四、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保护鱼类的方法。

五、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保护自然生物的重要性。

六、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鱼类的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短文,并自行搜索更多相关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扩展活动:1. 前往水族馆或自然生态园观察不同种类的鱼类;2. 组织学生进行鱼类观察和摄影比赛,以提升学生对鱼类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鱼类的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保护意识。

未来教学中可以加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自然生物的认识和热爱。

初中鱼类教案

初中鱼类教案

初中鱼类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鱼类的特征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鱼类的主要生活习性和适应水生环境的生理特点。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鱼类的特征和分类。

2. 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

教学难点:1. 鱼类的分类。

2. 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生理特点。

教学准备:1. 课件和图片。

2. 实物模型或标本。

3. 水族箱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各种鱼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鱼类。

2. 提问:你们对鱼类有哪些了解?鱼类有什么特点?二、讲解鱼类的特征和分类(15分钟)1. 利用课件,讲解鱼类的特征,如: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等。

2. 讲解鱼类的分类,如:热带鱼、淡水鱼、海洋鱼等。

三、讲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15分钟)1. 利用课件,讲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如:群居、迁徙等。

2. 讲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生理特点,如:鳃的呼吸作用,鳍的游泳作用等。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如果有实物模型或标本,可以让学生触摸、观察,加深对鱼类特征的理解。

2.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观看水族箱中鱼类的实时情况,或播放鱼类生活的视频资料,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鱼类的特征和分类,以及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鱼类特征示意图,或写一篇关于鱼类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讲解、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对鱼类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讲解鱼类分类和生活习性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如鳃的呼吸作用,鳍的游泳作用等。

在实践活动环节,可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他们对鱼类特征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鱼类的特征和分类,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鱼类教案初中生物学

鱼类教案初中生物学

鱼类教案初中生物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鱼类的特点和分类。

2. 掌握鱼类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

3. 了解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1. 鱼类的特点和分类。

2. 鱼类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鱼类的适应能力。

2. 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内容:1. 鱼类的特点和分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的一类,通常属于冷血动物,有鳃呼吸器官,以水中的氧气维持呼吸。

按生活习性可分为淡水鱼和海水鱼,按鳞片形态可分为有骨鱼和软骨鱼。

2. 鱼类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鱼类有很强的生存能力,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水域环境。

一些鱼类具有壮丽的外表和独特的求偶方式,如孔雀鱼的羽毛状胸鳍和鸟嘴鱼的韵笛求偶行为。

另外,一些淡水鱼类可以耐受水质污染和氧气不足的环境。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鱼类的特点和分类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2. 观察法:通过观察鱼类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实验法:通过实验来让学生亲自感受鱼类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方式。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鱼类,让学生感受鱼类的独特魅力。

2. 讲解:介绍鱼类的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认识鱼类的多样性。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鱼类对水质和氧气含量的适应能力。

4. 总结:让学生总结鱼类的适应能力和生态角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七、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种类的鱼类的生活习性。

2. 撰写一篇关于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的文章。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鱼类有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鱼类知识普及教案

鱼类知识普及教案

鱼类知识普及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掌握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3. 了解鱼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对保护水生生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三、教学准备。

1. 教科书、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料;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载玻片、鱼类标本等;3. 实地考察的相关准备工作。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1.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身体呈流线型、有鳞片、有鳃、有鳍等;2. 介绍鱼类的分类,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再细分为辐鳍鱼类和梯鳍鱼类;3. 让学生观察鱼类标本,了解不同种类的鱼类外部特征。

第二课时,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1. 介绍鱼类的生活习性,呼吸、进食、繁殖等;2. 讲解鱼类的生态环境,淡水鱼和海水鱼的生活环境差异;3. 安排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鱼类的生活环境。

第三课时,鱼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1. 介绍鱼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食物、经济价值、文化意义等;2. 分享关于鱼类的故事和传说,让学生了解鱼类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3.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调研和报告,拓展对鱼类的了解。

第四课时,保护水生生物的意识培养。

1. 分享当前水生生物保护的现状和问题;2. 讨论如何保护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3. 安排相关的保护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培养保护水生生物的意识。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实施,学生将对鱼类有更深刻的了解,不仅了解了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还了解了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以及鱼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相关的保护活动,培养了学生对保护水生生物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对鱼类知识的理解和关注,为未来的环境保护事业培养更多的爱护水生生物的人才。

初中鱼的教案

初中鱼的教案

初中鱼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鱼类的特征和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2. 掌握鱼类的分类和常见鱼类。

3. 理解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鱼类的特征和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2. 鱼类的分类和常见鱼类。

教学难点:1. 鱼类的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2. 鱼类的分类和常见鱼类。

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鱼类图片、鱼类的生态环境图片。

2. 视频素材:鱼类的生活习性视频。

3. 实物素材:鱼类标本或模型。

4.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素材,展示不同种类的鱼类,引导学生关注鱼类的外观特征。

2. 提问:你们对鱼类有哪些了解?鱼类有哪些特征?二、探究鱼类的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15分钟)1. 利用图片素材,展示鱼类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理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2. 分组讨论:请学生们自由组成小组,讨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如:鱼鳞、鱼鳍、鱼鳃等。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学习鱼类的分类和常见鱼类(15分钟)1. 利用实物素材,展示鱼类标本或模型,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鱼类。

2. 讲解鱼类的分类依据,如:鱼类的体型、鱼鳍的形态等。

3. 介绍常见鱼类,如:鲤鱼、鲫鱼、鲨鱼等。

4.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鱼类?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四、理解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0分钟)1. 讲解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如:鱼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物链的重要环节等。

2. 提问:鱼类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你们如何保护鱼类资源?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鱼类的特征、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分类和常见鱼类等。

2. 提问:你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教学延伸:1. 开展鱼类观察活动,让学生们亲自观察鱼类的生活习性。

2. 举办鱼类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讲解鱼类的生态习性和保护措施。

高中生物鱼类教案

高中生物鱼类教案

高中生物鱼类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鱼类的特点和分类;2. 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地位;3. 掌握部分重要鱼类的生态习性。

教学重点:1. 鱼类的特点和分类;2. 鱼类的生活习性;3. 部分重要鱼类的生态习性。

教学难点:1. 鱼类的分类特点的理解;2. 鱼类的生活习性的掌握;3. 部分重要鱼类的生态习性的分析。

教学内容:一、鱼类的特点和分类1. 鱼类的特点:冷血动物、具有鳞片、具有鳃、有鳍、呼吸通过鳃、以姑息性方式生活等;2. 鱼类的分类:软骨鱼类、硬骨鱼类的分类特点及典型代表。

二、鱼类的生活习性1. 鱼类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水中、生长发育过程、觅食方式、繁殖方式等;2. 鱼类的生态地位:食物链中的地位、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

三、部分重要鱼类的生态习性1. 鲤鱼的生态习性:食性、繁殖方式等;2. 鲑鱼的生态习性:迁徙习性、水生环境的要求等;3. 鳗鱼的生态习性:栖息地、捕食方式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鱼类的特点和分类,让学生掌握知识点;2. 实验法:利用实验展示鱼类的生活习性,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3. 讨论法:通过讨论部分重要鱼类的生态习性,激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鱼类的图片和视频引入本节课的话题,并向学生提出鱼类的特点和分类。

二、讲授(15分钟)1. 讲解鱼类的特点和分类;2. 介绍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地位。

三、实验(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鱼类的实验,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

四、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部分重要鱼类的生态习性,并展示相关案例。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鱼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在实验环节可能存在时间不够的问题,需要进行合理安排。

同时,对于部分重要鱼类的生态习性的讨论可以进一步深化,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 类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内容
绪论
一、学习目的方法
二、鱼类概念及分类
三、鱼类的演化过程
四、鱼类学的定义及范畴
五、鱼类学的发展史
课程名称(代码)
鱼类学(021705)
课 型
理论讲授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适用专业
水产养殖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鱼类及鱼类的特征及进化。
2、理解:鱼类学的概念、范畴和任务。
3、了解:鱼类的演化。
四、鱼类学的定义及范畴
五、鱼类学的发展史
思考题
鱼类研究的发展方向。
复 习 题
1、什么是鱼类,其分类地位如何,具有什么特征?
教学后记
教学小结:
心得体会:
鱼 类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篇鱼类形态学
第一章鱼类的外部形态
第一节 鱼类的外部分区
第二节 鱼类的体型
第三节 鳍
课程名称(代码)
鱼类学(021705)
教学方法
在市场买鱼时,我们可见不同形态的鱼类;有时我们可在市场、饭馆、食堂见到单卖的鱼头或鱼身;在全国各大星级餐厅,还有一道名菜——鱼翅。由这些引导学生认识鱼体的外部分区,体型和鱼鳍,熟悉鱼类的外部分区及测量方法,掌握鱼类各鳍的结构与鳍式。最后教师进行具体教授和总结,采用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熟悉:(1)鱼体色素细胞和体色的关系。
(2)鱼类的发光器及其生物学意义。
教学重点
骨鳞的结构、侧线鳞与鳞式。
教学难点
骨鳞的结构、侧线鳞与鳞式。
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教授的教学方式。我们在小河或小溪里抓鱼的时候会发现,我们明明抓住了鱼儿,为什么又轻易的从指尖溜走呢?由此引导学生了解,鱼类的皮肤和腺体。再从鱼类体表,如鲤鱼手触光滑,而沙塘鳢则手触有粗糙感;由此引导学生了解鳞片的外形、构造及特点。由市售观赏鱼五彩斑斓,引导学生思考其原因,并介绍鱼类的色素细胞及体色形成的原因。由科普教育片中深海海洋鱼类的发光、发电等引导学生思考鱼类的发光器,进而介绍鱼类的发光器。由餐桌上的鱼,谈到鱼骨,引导学生考虑鱼类的骨骼,进一步介绍鱼类骨骼的分类。
课程名称(代码)
鱼类学(021705)
课 型
理论讲授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适用专业
水产养殖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1)脑颅和咽颅的分区结构与特点。
(2)脊柱骨的结构与特点。
(3)韦伯氏器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2、熟悉:各鳍的构造特征。
教学重点
1、头骨的概念、组成及结构。
2、韦伯氏器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鱼类及鱼类的特征及进化。
教学难点
鱼类的演化。
教学方法
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由我们小时候在村中小河或小溪中逮鱼,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鱼类,鱼类具有什么特征?再结合《动物学》中鱼类的分类地位以及鱼类的演化情况,接着进一步介绍鱼类学的定义、范畴和鱼类学的发展史。由于本课程采用板书形式授课,因此,教师申请在课后借用多媒体教室,给学生播发各种鱼类的图片。一方面巩固理论课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形象直观的了解鱼类特征,为今后鱼类学的学习打基础。
第二节 鱼类的体型
一、体轴 二、鱼类的基本体型 三、鱼类的特殊体型
第三节 鳍
一、鳍的功能和组成 二、鳍的种类 三、鳍式
思考题
鱼类形态学发展前沿动态。
复 习 题
1、鱼体可划分为哪几个部分?
2、鱼类头部器官有哪些,各器官构造与鱼类生活习性有何适应性?
3、鱼类有哪几种基本体型,每种体型各举一例说明?
4、什么是鳍式?鲤鱼的鳍式D.Ⅱ-18~19;P.Ⅰ-16~18;V.Ⅱ-8~9;A.Ⅳ-5~6;C.20~22的含义。
课 型
理论讲授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适用专业
水产养殖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1)鱼体型的几种形式及各自的特点、区别。
(2)鱼头部各器官的名称、位置。
(3)鱼各鳍的位置、结构特征及各纲的区别。
2、熟悉:鱼体的外部分区,描述鱼的形态特征。
教学重点
1、鱼体的外部分区和测量。
2、鳍的结构与鳍式。
教学难点
鳍的结构与鳍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40分钟
10分钟
5分钟
2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
第一节 鱼类的皮肤和腺体
第二节 鳞
第三节 色素细胞和体色
第四节 鱼类的发光器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一节 骨骼的分类
本章小结(5分钟)
1、鳞片的外形、构造、特点及鳞片的特化。
2、鱼类的色素细胞和体色。
3、鱼类的内骨骼和外骨骼。
课时安排
45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二节 主轴骨骼
第三节 附肢骨骼
第四章 肌肉系统
一、鱼体肌肉命名法
二、肌肉的机能与结构
本章小结(5分钟)
1、主轴骨骼。
2、附肢骨骼。
3、肌肉的机能与分类。
板书提要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二节 主轴骨骼
一、头骨 二、脊柱 三、肋骨与肌间骨
第三节 附肢骨骼
课时安排
45分钟
15分钟
2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
第一篇 鱼类形态学
第一章 鱼类的外部形态
第一节 鱼类的外部分区
第二节 鱼类的体型
第三节 鳍
本章小结(5分钟)
1、鱼类的外部分区。
2、鱼类的体型。
3、鱼类的鳍。
板书提要
第一篇 鱼类形态学
第一章 鱼类的外部形态
第一节 鱼类的外部分区
一、鱼体的分区 二、鱼体长度的测量 三、鱼类的头部器官
课时安排
30分钟
15分钟
4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
第五章 消化系统
第二节 消化管
三、胃 四、肠
第三节 消化腺
第六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鳃
本章小结(5分钟)
1、消化系统与鱼类食性的关系。
2、鳃的结构与功能。
板书提要
第五章 消化系统
第二节 消化管
三、胃四、肠
第三节 消化腺
一、胃腺 二、肠腺 三、肝脏 四、胰脏
鱼类学(021705)
课 型
理论讲授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适用专业
水产养殖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1)消化管的组成与功能。
(2)鳃的结构与功能。
2、熟悉:肝脏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重点
1、消化管的组成与功能。
2、鳃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难点
1、各类鱼类消化管的特点。
2、鳃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板书教授的教学方式。由《动物学》中鱼类解剖以及日常食用鱼类时,要取出内脏、鳃等,引导学生了解鱼类的消化系统以及呼吸系统,进而在生活常识的基础上,学习消化系统的具体组成与功能;鱼类的呼吸系统的鳃的结构与功能。
一、鳔的构造 二、鳔的功能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血液
一、血浆 二、血球
思 考 题
声控法在捕鱼业中的应用。
复 习 题
1、简述鱼类的呼吸运动。
2、鱼类辅助呼吸器官中的气呼吸有哪些,各举一例说明?
教学后记
教学小结:
心得体会:
鱼 类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二节 血管系统
第八章 尿殖系统
第一节泌尿器官
一、体腔
二、系膜
第二节 消化管
一、口咽腔
二、食道
复 习 题
1、鱼类肌肉分哪3类,各受什么神经支配,各具什么类别与功能?
2、鱼类口咽腔、食道与食性有何关系?
教学后记
教学小结:
心得体会:
鱼 类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五章 消化系统
第二节 消化管
三、胃
四、肠
第三节 消化腺
第六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鳃
课程名称(代码)
板书提要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
第一节 鱼类的皮肤和腺体一、皮肤 二、腺体
第二节 鳞一、盾鳞 二、硬鳞 三、骨鳞 四、侧线鳞及鳞式
第三节 色素细胞和体色一、色素细胞 二、鱼类的体色
第四节 鱼类的发光器一、发光器原理 二、发光器结构及生物学意义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一节 骨骼的分类一、骨骼分类 二、内骨骼形成 三、内骨骼功能
一、奇鳍支鳍骨 二、偶鳍支鳍骨与带骨
第四章 肌肉系统
一、鱼体肌肉命名法
二、肌肉的机能与结构
思考题
骨骼系统在研究鱼类物种间亲缘关系及其起源、演化中的应用。
复 习 题
1、头骨的组成?
2、韦伯氏器组成及功能?
教学后记
教学小结:
心得体会:
鱼 类 学理论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四章 肌肉系统
二、肌肉的机能与结构
第五章 消化系统
课时安排
10分钟
15分钟
45分钟
1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
绪论
一、学习目的方法
二、鱼类概念及分类
三、鱼类的演化过程
四、鱼类学的定义及范畴
五、鱼类学的发展史
本章小结(5分钟)
1、鱼类的定义及特征。
2、鱼类学的概念、范畴和任务。
3、鱼类的演化。
板书提要
绪论
一、学习目的方法
二、鱼类概念及分类
三、鱼类的演化过程
教学后记
教学小结:
心得体会:
鱼 类 学理论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
第一节 鱼类的皮肤和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