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导学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课件

12 ÷ 4 3
4 × 3 12 厘米 34
返回
填一填。 2 4 6 20
返回
猜猜我有多大。
返回
像笑笑那样说一说。
(说法不唯一)机器人的价钱是魔方的5倍; 小汽车的价钱是皮球的5倍。
返回
连一连。
想(二)三得六, 所以6÷3=2
返回
算一算。
求6个4多少, 用乘法计算。
买6副手套需要多少元?
返回
课外拓展
看谁算的快又对。 想五七三十五
想(三)七二十一
5×7= 35 36÷4= 9 30÷6= 5
21÷7= 3 10÷2= 5 45÷5= 9
12÷3=4 6×3=18 27÷3=9
返回
课外拓展
解决问题。
从总数里去掉6个。
(1)吃了6个,还剩多少个?
30 - 6 = 24 (个) 答:还剩24个。 (2)剩下的鸡蛋个数是吃了的几倍?
蜻蜓的只数是蜜蜂的3倍, 蜜蜂有多少只?
4×5=20(只) 12÷3=4(只)
返回
巩固练习
圈一圈,填一填,并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 么意思。
返回
18指的是18只蚂蚁,3指的是3只蚂蚁顶 一片树叶,6指的是需要6片树叶。
18 ÷ 3 6 片
24 ÷ 4 6 个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24指的是24个包子,4指的是平均放在4个 笼屉里,6指的是每个笼屉里放了6个包子。
6元6 ÷ 2=3 Nhomakorabea返回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怎样求一个数几倍是多少。 我们有4只。
求5个4是多 少,用乘法。
有( )只。
4 × 5 = 20( 只 )
返回
6×4 =24(元) 答:买6副手套需要24元。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练习六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练习六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复习》主要包括了分数的比较、面积的计算、时间的认识、空间的认识以及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都是前几章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比较、面积的计算、时间的认识、空间的认识以及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基本知识。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进一步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和掌握分数的比较、面积的计算、时间的认识、空间的认识以及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比较、面积的计算、时间的认识、空间的认识以及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知识点的运用。
2.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分数的比较、面积的计算、时间的认识、空间的认识以及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知识点,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
2.学生准备:回顾和复习所学知识,准备好笔记本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请问谁的多?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将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呈现出来,包括分数的比较、面积的计算、时间的认识、空间的认识以及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
同时,给出相应的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练习六-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多位数的加减法口算方法;2.求解两数之间的差值,熟练掌握几何图形的计数方法;3.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间的读法和算法;4.发现规律,训练逻辑推理能力;5.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多位数的加减法口算方法;难点:训练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教学环节时间(分钟)师生互动,复习前面内容5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引入4练习六题型的解析和讲解20练习六的情境解决10练习六课堂练习20总结与提高6四、教学方式及方法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教学方法:1.观看视频展示加减法运算过程,了解多位数的口算方法;2.讨论不同情境下如何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通过课堂练习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资源及器材教学资源:教学视频、教材、练习册器材:电脑、投影仪、白板、笔六、教学过程6.1 师生互动,复习前面内容1.老师和学生互动,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点,布置课堂作业的情况。
6.2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引入1.引导学生观看加减法的视频,了解多位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图示和简单实例演示,让学生快速掌握多位数的口算方法。
6.3 练习六题型的解析和讲解1.让学生思考有关数学知识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2.展示参考答案,让学生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6.4 练习六的情境解决1.展示具体情境,让学生尝试通过推理和计算解决问题。
6.5 练习六课堂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实践。
6.6 总结与提高1.师生互动,讨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难点。
2.引导学生结合课后习题深化学习。
七、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六。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的题型涵盖了不同层次的难易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尝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
但是,课堂练习的时间安排仍需再调整,以保证学生练习的充分性。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练习六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练习六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复习》主要包括了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等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巩固已学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等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通过复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角的初步认识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熟练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正确认识货币、长度单位,掌握角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的运用,货币、长度单位的认识,角的初步认识。
2.教学难点:角的初步认识,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角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运用“实例教学+实践活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物模型、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知识点,了解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加减法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又买了一些苹果,现在一共有7个,请问他买了几个苹果?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呈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
对于每个知识点,简要介绍其概念和应用。
3.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新北师大版)

一、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 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威尔逊
二、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林语堂 三、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四、拥有梦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也让人羡慕。当大多数人碌碌而为为现实奔忙的时候,坚持下去,不用害怕与众不同,你该有怎么样的人生,是该你亲自去撰写的。加油!让我们一起捍卫最初的梦想。——柳岩 五、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俞敏洪 六、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汪洙 七、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方志敏 八、当我真心在追寻著我的梦想时,每一天都是缤纷的,因为我知道每一个小时都是在实现梦想的一部分。——佚名 九、很多时候,我们富了口袋,但穷了脑袋;我们有梦想,但缺少了思想。——佚名 十、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十一、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伏尼契 十二、世之初应该立即抓住第一次的战斗机会。——司汤达 十三、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十四、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麽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雨果 十五、对一个有毅力的人来说,无事不可为。——海伍德 十六、有梦者事竟成。——沃特 十七、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十八、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林语堂 十九、要想成就伟业,除了梦想,必须行动。——佚名 二十、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 二十一、梦境总是现实的反面。——伟格利 二十二、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二十三、“梦想”是一个多么“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词啊。在很多人的眼里,梦想只是白日做梦,可是,如果你不曾真切的拥有过梦想,你就不会理解梦想的珍贵。——柳岩 二十四、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 二十五、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杜鲁门· 卡波特 二十六、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二十七、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二十八、青少年是一个美好而又是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加里宁 二十九、梦想家命长,实干家寿短。——约· 奥赖利 三十、青年时准备好材料,想造一座通向月亮的桥,或者在地上造二所宫殿或庙宇。活到中年,终于决定搭一个棚。——佚名 三十一、在这个并非尽善尽美的世界上,勤奋会得到报偿,而游手好闲则要受到惩罚。——毛姆 三十二、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三十三、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陶行知 三十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绛 三十五、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想要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完成。——佚名 三十六、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佚名 三十七、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俞敏洪 三十八、如意算盘,不一定符合事实。——奥地利 三十九、志向不过是记忆的奴隶,生气勃勃地降生,但却很难成长。——莎士比亚 四十、如果失去梦想,人类将会怎样?——热豆腐 四十一、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特点总是怀抱着各种理想和幻想。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佚名 四十二、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古龙 四十三、梦想家的缺点是害怕命运。——斯· 菲利普斯 四十四、从工作里爱了生命,就是通彻了生命最深的秘密。——纪伯伦 四十五、穷人并不是指身无分文的人,而是指没有梦想的人。——佚名 四十六、不要怀有渺小的梦想,它们无法打动人心。——歌德 四十七、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鲁迅 四十八、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列宁 四十九、意志薄弱的人不可能真诚。——拉罗什科 五十、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古龙 五十一、得其志,虽死犹生,不得其志,虽生犹死。——无名氏 五十二、所虑时光疾,常怀紧迫情,蹒跚行步慢,落后最宜鞭。——董必武 五十三、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五十四、很难说什么是办不到的事情,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佚名 五十五、要用你的梦想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诚助人圆梦的心态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执著无惧乐观的态度来引领你的人生。——李开复 五十六、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居里夫人 五十七、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伏尼契 五十八、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阿· 安· 普罗克特 五十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 六十、青春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但这种快乐往往完全是因为它充满着希望,而不是因为得到了什么或逃避了什么。——佚名 六十一、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毅来完成它。——歌德 六十二、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六十三、梦想,是一个目标,是让自己活下去的原动力,是让自己开心的原因。——佚名 六十四、人生太短,要干的事太多,我要争分夺秒。——爱迪生 六十五、一路上我都会发现从未想像过的东西,如果当初我没有勇气去尝试看来几乎不可能的事,如今我就还只是个牧羊人而已。——《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六十六、一个人越敢于担当大任,他的意气就是越风发。——班生 六十七、贫穷是一切艺术职业的母亲。——托里安诺 六十八、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六十九、一切活动家都是梦想家。——詹· 哈尼克 七十、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小塞涅卡 七十一、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佚名 七十二、一个人如果已经把自己完全投入于权力和仇恨中,你怎么能期望他还有梦?——古龙 七十三、一个人有钱没钱不一定,但如果这个人没有了梦想,这个人穷定了。——佚名 七十四、平凡朴实的梦想,我们用那唯一的坚持信念去支撑那梦想。——佚名 七十五、最初所拥有的只是梦想,以及毫无根据的自信而已。但是,所有的一切就从这里出发。——孙正义 七十六、看见一个年轻人丧失了美好的希望和理想,看见那块他透过它来观察人们行为和感情的粉红色轻纱在他面前撕掉,那真是伤心啊!——莱蒙托夫 七十七、努力向上吧,星星就躲藏在你的灵魂深处;做一个悠远的梦吧,每个梦想都会��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9练习六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9练习六北师大版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来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学生能够能够熟练进行口算,快速得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学生能够理解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符号并能够熟练使用它们。
•难点:让学生理解语境中的数学问题,并转化为简单的数学计算。
教学准备•教案PPT。
•打印好的教材与练习册。
•计算器和白板笔。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先向学生询问大家有没有去过动物园,如果有,询问大家都看了哪些动物,在白板上简单地画出几个被学生提及的动物,让学生搜索它们的有关信息,并与同桌交流。
•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告诉他们今天的学习与大小关系有关。
2. 正式学习•告诉学生今天将学习“大于”、“小于”和“等于”等符号,教师首先在白板上画出横杠,写下几个数字,以“大于”和“小于”符号的形式,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数值大小关系。
•针对例子进行讲解,提醒学生关注符号的方向,构建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概念,并有效地进行两个数间的大小比较。
•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练习册的第七页7.9练习六,由学生首先自己计算,然后再在书上勾选正确答案,在老师辅导下完成听写。
•帮助学生分析一些容易错误的问题,并帮助他们理解错误之处。
对于计算错误,请引导他们回头重新计算。
对于符号方向错误,引导学生重新画出对比符号,着重让学生区分符号方向。
•让学生尝试自己创造一些数字进行比较,并标上对应符号,让他们交流和展示他们的创意。
3. 课堂互动•学习小结:总结课堂所学,加深学生的记忆。
•课后任务:布置练习册P7-8。
教学反思•学生们能快速地理解并掌握了“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能熟练运用它们进行口算。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简单的错误,但是通过纠正和引导后基本上都得到了改正。
•教学的互动环节,让学生有了很好的合作和交流氛围,有利于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练习六教案

练习六。
(教材第75~77页)1.巩固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2.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和倍的含义。
3.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重点:正确计算乘除法。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师: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学生可能会说:·我学会了根据乘法口诀计算除法。
·我知道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我知道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这段时间所学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
】师:这些知识究竟掌握得怎么样呢?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第8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想法。
生1:彩笔有12支,毛笔有4支,求彩笔的支数是毛笔的几倍,就是看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所以12÷4=3。
计算的时候我是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算出来的。
生2:笔筒里的铅笔支数是毛笔的5倍,求笔筒里有多少支铅笔,就是计算4的5倍是多少,要算5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所以5×4=20(支)。
从这道题中我们可以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生3:求这三种笔一共有多少支,就是把这三种笔的支数相加,其实是三个数的连加计算,4+12+20=36(支)。
师:说得很有条理,而且还归纳出了某一类题目的解答思路,真棒!我们应该像这样,随时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不断地积累才能不断进步。
【设计意图:在综合性的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解题技巧,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师: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呢?觉得自己有提高吗?练习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倍数关系{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1.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体会“倍”的意义,并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一步辨别什么样的倍数关系问题用乘法解决,什么样的倍数关系问题用除法计算。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练习六复习》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练习六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复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本册书前面的知识点的复习,如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长度单位、人民币的认识等。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对于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各有不同,需要老师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游戏活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已学的数学知识,通过练习题进行自我检测。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答疑问,共同提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
5.游戏活动:设计一个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提高运算速度。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用关键词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如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等,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课班级二(1)(2)班课题练习六第1课时
主备教师副备教师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
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过程与
方法
2进一步体会乘除法,倍的含义和联系。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帮学生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表内乘除法的计算,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运用表内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法运用讲解法分析法复习导入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法独立思考练习法归纳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前几节课,我们参观了小熊的商店,学会了怎样
用2到5的乘法口诀来商,还学习了快乐的动物,从中学
习了如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如何求一个数的
几倍是多少?.....那今天我就考考大家吧.
1.思考回顾
2.自由讨论交流.
3.指名归纳总结.
温故旧知,为
巩固新知做
铺垫.
初
学
新
课
(初步探究)二新课讲授
(一)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
1.出示课件教材75页练一练第1题
教师提出要求: (1)仔细观察图,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
息?
(2)请你用算式表示出来.
(3)计算时运用哪句乘法口诀?
(二)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出示教材75页练一练第1题右图
教师提出要求: (1)仔细观察图,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
息?
(2)请你用算式表示出来.
(3)计算时运用哪句乘法口诀?
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1让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说
说从中获得了的数学信息。
2.学生根据信息列出相对
应的算式。
3.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
用了哪句口诀?
4.并让生思考每个数字表
示什么意思,并把想法告诉
同桌。
通过练习使
学生熟练掌
握表内乘除
法。
会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引
导
释
疑
(合作学习)( 三 )出示练一练第2题
提出要求: (1)提出要求
1仔细观察图弄懂题意.
2.根据要求列出算式.
3.计算想一想,在计算时你运用了那句口诀.
4.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1让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说
说从中获得了的数学信息。
2学生根据信息列出相对应
的算式。
3.计算想一想,在计算时你
运用了那句口诀.
4.小组讨论这两道题有什
么联系。
5.小组汇报。
通过练习使
学生熟练掌
握表内乘除
法,会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拓
展
学
习
(深入探究)(四)出示教材75页练一练第3题.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说一说哪一种动物的只数比较难求?你是怎么求出来的?
(五)出示教材75页练一练第4题.
1.引导学生看懂题意,独立完成,说说每个问题应该怎样列
式解答?
2.在小组内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运用了那句口诀.
1.学生仔细观察,从中获得
了哪些数学信息?
2.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4.在小组内说一说在计算
过程中运用了那句口诀。
进一步体会
乘除法,倍的
含义和联系。
当
堂
检
测
(学习诊断)(六)出示教材75页练一练第5题.
引导学生看题弄懂题意提出要求:
1.观察思考,想一想哪件物品的价格是别的物品价格的几
倍?
2.在小组里说一说,
3.全班交流.
4.教师总结。
1.观察思考,想一想哪件物
品的价格是别的物品价格
的几倍?
2.在小组里说一说,
3.全班交流.
进一步体会
乘除法,倍的
含义和联系。
课堂
小
结
(梳理归纳)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全班讨论交流。
2指名学生进行总结
通过总结,让
学生自己学
会对知识进
行梳理归纳,
进一步巩固
所学知识,培
养了学生的
归纳能力。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完成练习六的6,7,8,9题.
练习六
于倍数相关的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求一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倍?
3.用口诀求商。
教学反思
上课班级二(1)(2)班课题练习六第2课时
主备教师副备教师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
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过程与
方法
2进一步体会乘除法,倍的含义和联系。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帮学生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表内乘除法的计算,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运用表内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法运用讲解法分析法复习导入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法独立思考练习法归纳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了练习六1,2,3,4,5题怎样用2
到5的乘法口诀来商,还从中学习了如何“求一个数是另
一个数的几倍?如何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那今
天我就考考大家吧.
1.思考回顾
2.自由讨论交流.
3.指名归纳总结.
复习导入法
让学生通过
回顾,进一步
为新知做铺
垫。
初
学
新
课
(初步探究)二新课讲授。
(一)出示教材练习六第6题。
提出要求:1.独立算一算,连一连。
2.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连法,选派代表全班汇报。
1让学生读懂题意。
2让生独立算一算,连一连。
3.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连法,
选派代表全班汇报。
通过练习使
学生熟练掌
握表内乘除
法。
引
导
释
疑
(合作学习)(二)课件出示教材75页第7题.
引导学生看图,弄懂题意,提出要求:
1.认真观察图片,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需要解
决哪些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小组交流各自的解法。
4.各小组选派代表在班上汇报。
(三)出示教材75页第8题.
按解决第7题的步骤解决第8题的问题。
1.认真观察图片,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需要解
决哪些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小组交流各自的解法。
4.各小组选派代表在班上汇报
(四)提出要求:找一找,生活中于倍数有关系的实际问
题。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
弄懂题意。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小组交流各自的解法。
4各小组选派代表在班上汇
报。
4同桌互相说一说生活中于
倍数有关系的实例。
进一步体会
乘除法,倍的
含义和联系。
拓
展
学
习
(深入探究)(五)游戏。
77页的小游戏。
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一定很累吧。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玩
游戏轻松一下吧。
1提出游戏要求。
2.巡视指导。
1让生熟悉游戏规则。
2同桌互相玩掷骰子。
3看谁先到终点。
以玩游戏的
形式增加趣
味性,调动积
极性。
当
堂
检
测
(学习诊断)三巩固练习。
计算
25 ÷ 5= 4 × 7= 28 ÷ 4=
27 ÷ 3= 3 × 6= 20 ÷ 4=
36 ÷ 4= 4 × 8= 35 ÷ 5=
1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
行回答。
2比一比哪组又快又对。
通过练习使
学生熟练掌
握表内乘除
法。
课堂
小
结
(梳理归纳)四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进步了吗?
1.先小组交流。
2.同桌互评。
3.全班交流评价。
通过互评让
学生能及时
了解自己的
学习情况,并
从中获得成
就感。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完成新概念单元检测六1,2,3题
练习六
于倍数相关的问题
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5.求一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倍?
6.用口诀求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对乘除法计算准确率不高,从中可看出来对乘法口诀不熟,也说明了平常对计算的训练太少了,因此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学生计算方面的训练。
此外在倍数方面是个难点,对学生比较难于理解,也是我今后教学中要注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