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4几个平衡常数优秀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导学案(绝对精品)

人教A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导学案目录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 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6 第三章电离平衡.................................................................13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13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值 .................................. 14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课时1、2).................................19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课时3、4) ................................. 22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课时5、6).................................26 第四节溶解平衡(第1、2课时) ................................ 34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38 第一节原电池 ..................................................................38 第二节化学电源..............................................................40 第三节电解池 (44)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49)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要点:一、焓变(△H)反应热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差值即焓变(△H)决定。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导学案:2.3.4等效平衡

目标:(简短、明确、观点、重点、规律)1.认识等效均衡的含义。
2.掌握等效均衡的运用。
重点:等效均衡的运用难点:等效均衡的运用教课方案(知识系统化、问题化)2-3-4 等效均衡1.定义化学均衡状态与条件息息有关,而与成立均衡的门路没关。
关于同一可逆反响,在必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以不一样投料方式 (即从正反响、逆反响或正、逆反响同时开始)进行反响,只需达到均衡时各组分在混淆物中的百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或质量分数) 相等,这样的化学均衡即互称为等效均衡。
2.理解3.分类(1)恒温、恒容条件下,关于反响前后气体分子数可变的反响:假如按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关系转变为方程式同一边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与对应组分的开端加入量同样,那么成立的化学均衡状态是等效的。
(2)恒温、恒容条件下,关于反响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响:按不一样的投料方式,假如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比换算到同一边时,只需反响物 (或生成物 )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的比率同样,即互为等效均衡。
教师寄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堂练习(5~10分钟)1.已知 t℃, p kPa 时,在容积为V L 密闭容器内充有 1 mol A 和 1 mol B 。
保持恒温..恒压,使反响A(g)+ B(g)C(g) 达到均衡时, C 的体积分数为40% 。
试回答有关问题:..(1) 欲使温度和压强在上述条件下恒定不变,在密闭容器内充入反响达到均衡时,容器的容积为和 2molB,则。
(2) 若另选一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仍控制温度为t℃,使达到均衡状态时, C 的体积分数仍为40% ,则该密闭容器的容积为和1 molB。
反响课后作业(限 60 分钟内达成)作业 1: ---必做题(占 80%,难度系数易0.5,中0.3)1.同样温度下,容积同样的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均发生以下反响:2SO2 (g)+ O2(g) 2SO3(g)△ H= -197 kJ/mol,实验测得有关数据以下:容器编号开端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达到均衡时系统能量SO2 O 2 SO 3 的变化 /kJ 甲 2 1 0 放出热量: Q1乙 1.8 0.9 0.2 放出热量: Q2以下判断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 197>Q1>Q2 B.达到均衡时 SO2的体积分数:甲 >乙C.两容器中反响的均衡常数相等D.生成 1 mol SO3(l) 时放出的热量大于 98.5 kJ2.将 2.0 mol SO 2气体和 2.0 mol SO 3气体混淆于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必定条件下发生反响: 2SO(g)2 + O2(g) 2SO3(g) ,达到均衡时SO3为 n mol 。
2.3.4化学平衡常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导学案

第3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学习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计算有关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
一、知识记忆与理解[自主预习]1、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对于可逆反应:aA(g)+bB(g)⇋cC(g)+dD(g),达到平衡后,化学平衡常数如何表示?[预习检测]写出下列平衡常数的表达式:(1)CaCO 3(s )⇋CaO(s) + CO 2(g) K =(2)2NO 2(g )⇋N 2O 4 (g ) K 1=N 2O 4(g )⇋2NO 2 (g ) K 2= NO 2(g )⇋1/2N 2O 4 (g ) K 3=二、思维探究与创新[问题探究]1、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若不平衡时则向哪边移动。
对于化学反应:aA(g)+bB(g) cC(g)+dD(g)的任意状态(特别提醒:Q 表示该反应的浓度商) (1)判别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若K >Q 时, 的浓度较大,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若K <Q 时, 的浓度较大,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若K= Q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利用K 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温度升高,K 值增大,则正反应为 反应;若温度升高,K 值减小,则正反应为 反应。
2、化学平衡常数与转化率的区别和联系:由化学平衡常数K 可以推断反应进行的 ,K 越大,说明反应进行的越 ,反应物的转化率也越 ,但K 只与 有关;转化率也可以表示某一可逆反应进行的 ,α越大,反应进行的越 ,但是α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等因素有关,转化率变化,K 变化。
c a (A)c b (B)Q =c c (C)cd (D)三、技能应用与拓展[当堂检测]1、在某温度下,将H2和I2各0.10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H2)=0.0080mol/L。
(1)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在上述温度下,该容器中若通入H2和I2蒸气各0.20 mol,试求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
高中化学选修四 2-3-3 化学平衡常数导学案 精品

2-3-3 化学平衡常数【学习目标】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根据化学反应书写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2.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化学平衡常数学习难点:化学平衡常数【自主预习】1.化学平衡常数定义在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状态时,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表示。
(以为幂)2. 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在一定温度下,K=3.意义(1)K值越大,说明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反应物的转化率;反之反应物转化越,转化率就。
一般的说K>105时,该反应进行的就基本完全。
(2)K只受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无关。
只要温度不变,对于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的来说,它的平衡常数就是一个具体的常数值。
a.如果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将;b.如果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将。
(3)使用化学平衡常数应注意的问题⑴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⑵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做“l”而不代入公式,如:C(s)+H2O(g)CO(g)+H2(g),K=c(CO)·c(H2)/c(H2O)Fe(s)+CO(g)Fe(s)+CO2(g),K=c(CO2)/c(CO)⑶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
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
例如: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为K1,1/2N2(g)+3/2H2(g)NH3(g)的平衡常数为K2,NH3(g)1/2N2(g)+3/2H2(g)的平衡常数为K3;写出K1和K2的关系式:K1=K22。
写出K2和K3的关系式:K2·K3=1 。
写出K1和K3的关系式:K1·K32=1 。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四高中化学2.3.3化学平衡(3)导学案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四高中化学2.3.3化学平衡(3)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4a69accc22bcd126ff0cc6.png)
第二章第三节平衡(案)第三课时【习目标】 1、了解平衡常的涵义。
2、能利用平衡常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难点】平衡常的表示方法和应用【复习】:勒夏特列原:。
【习过程】三、平衡常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具有定量关系。
的内容以及浓度关系据表,根据教材P28--29分析并验算表中所给的据,可以得到结论: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是一个常。
这个常就是该反应的平衡常(简称平衡常)。
2、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A(g)+ B(g)p(g)+ q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3、平衡常的意义:(1)平衡常的大小反映了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反应物转率;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反应物转率。
一般的说,当>105时,该反应进行的就基本完全了。
(2)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是否平衡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对于可逆反应:A(g)+ B(g)p(g)+ qD(g),在一定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Q=p()·q(D)/(A)·(B),叫该反应的浓度商。
c<,反应向进行;Qc=,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c>,反应向进行。
Qc(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用平衡常可分析改变某一物质的浓度后平衡移动的方向。
4、使用平衡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平衡常只与 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在平衡常表达式中:水(液态)的浓度、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写; (3)、平衡常表达式与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①将计量扩大或缩小,值可能会相应改变。
②可逆反应的(正)与(逆)互为倒。
③若干方程式相加(减),则总反应的平衡常等于分步平衡常之乘积(商)。
【练习一】 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的表达式 ①FO ()+O(g)F()+O 2(g), =②2O(g) + O 2(g) 2O 2(g) , = ③O 3() O() +O 2(g) , = 【练习二】:N 2(g)+3H 2(g)2NH 3(g)的平衡常为1,1/2N 2(g)+3/2H 2(g)NH 3(g)的平衡常为2,NH 3(g)1/2N 2(g)+3/2H 2(g)的平衡常为3;则1和2的关系式为: ;2和3的关系式: 。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4化学平衡优秀导学案

导学案: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地实质以及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平衡有影响;2、掌握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地影响;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地涵义,并能结合实际情况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浓度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地原理及其探究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实验方法;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地方法,培养学生地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地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地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地影响。
教学难点:平衡移动地原理分析及其应用。
课前思考: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某一可逆反应,一定条件下达到了平衡,若气体颜色加深,平衡一定移动吗?2.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原平衡怎样移动?3.对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平衡状态:(1)若改变物质的浓度,化学平衡是否一定发生移动?(2)若改变体系的温度呢?4.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时,生成物浓度一定增大吗?平衡规律:(1)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化学平衡状态:增大压强,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化学平衡状态:升高温度,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
【典题例证】对可逆反应2A(s)+3B(g)C(g)+2D(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增加A的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④增大B的浓度,v(正)>v(逆) ⑤加入催化剂,B的转化率提高A.①② B.④ C.③ D.④⑤勒夏特列原理1.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则平衡将向着能够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注意事项:(1)研究对象一定是处于平衡状态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2-3-3化学平衡常数(教案).doc

2-2-1化学平衡常数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对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逻辑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积极实践的科学作风。
JL: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攵习提问]什么叫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特征有哪些?M[回答]化学平衡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溶液中表现为浓度)可以保持恒定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特征:(1)反应物和所有产物均处于同一反应体系屮,反应条件(温度、压强)保持不变。
(2)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屮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由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仍在进行,故其是一种动态平衡。
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过渡]尽管就这么几句话,但真正在学习中能否准确把握和处理好关于化学平衡的问题,还需大家对该概念及相关特征进行深入的理解。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不仅包括上边大家冋答的那些,还有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今天咱们学习和讨论的主题一一化学平衡常数。
[板书]三、化学平衡常数[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8标题三下面的内容以及浓度关系数据表,分析并验算表中所给的数据,最后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探究活动]阅读教材和P29表2—1,对表中数据进行观察并归纳。
[总结]一定温度下:_ c(HI )2^=C(H2)C(I2)[小结]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又无论反应物起始浓度为多少,最后都能达到化学平衡。
这时生成物的浓度幕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幕之积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板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幕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幕之积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导学案初稿(选修四第三章第三节三课时)

2.3 化学平衡第3课时化学平衡常数(人教版选修4)【高效学习指导案】【分层学习目标】A级:.了解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的涵义B级:能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C级:通过对“化学平衡常数”等问题的研讨,培养分析问题、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
自我确定目标:(级别),理由:,学习方式。
【重点学习内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应用【难点问题预设】利用平衡常数进行计算【高效预习探究案】1什么叫化学平衡?2化学平衡的特征有哪些?3、对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来说,在保持温度不变时,把容器的体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时,气体的压强将变成原来的多少倍?如果把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两倍呢?4、假设反应N2(g) + O2(g)2NO(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或增加到原来的两倍时,试分析化学平衡将如何移动。
5.对于一个给定的可逆反应,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化学平衡常数有统一的固定单位吗?【预习思考选题】1.化学平衡常数(1)定义:在________________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______________时,生成物________________与反应物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____表示。
(2)表示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 p C(g)+q D(g),在一定温度下,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点:K 只受________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________________无关。
(4)意义K 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________,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________,即该反应进行得越________,反应物转化率________;反之,就越__________,转化率就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个平衡常数
一、概念
1、化学平衡常数(K)
表达式K = 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
2、电离平衡常数(Ka 、 Kb)
常见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CH
3COOH K= 1.75×10-5 HClO K=2.98×10-8 C
6
H
5
OH K=1.3×10-10
H 2CO
3
K1= 4.4×10-7 K2= 4.7×10-11
H 2SO
3
K1=1.3×10-2 K2= 6.3×10-8
H
2
S K1=1.3×10-7 K2=7.1×10-15
H 2C
2
O
4
K1=5.4×10-2 K2=5.4 ×10-5
H 3PO
4
K1=7.1×10-3 K2=6.3×10-8 K3=4.2×10-13
3、水解常数(Kh)
MA +H
2O MOH + HA Kh=K×c(H
2
O)= c(MOH) ×c(HA)/c(MA)
CH
3COO-的Kh = ; NH
4
+的Kh= ;
CO
32-的K
h1
= ;K
h2
= 。
4、水的离子积常数(Kw)
Kw = K×c(H
2
O) = c(H+) ×c(OH-)
5、溶度积常数(Ksp)
AgCl(s) Ag+(aq) + Cl-(aq),Ksp(AgCl)=K×c(AgCl)= c(Ag+) ×c(Cl-)
6、(1)所有的常数都只与温度有关,而与平衡浓度无关
(2)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浓度商 Q K,平衡向正方向移动,离子积Qc K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 Q K,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Qc K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Q K,平衡不移动, Qc Ksp,溶液恰好饱和,一般,K > 时,认为反应彻底。
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
时,沉淀完全。
练习1 、写出下列常数的表达式
C(s)+ H 2O(g) CO(g) + H 2 (g) K= ; H 2CO 3的电离常数 K1= ; K2= ;
CH 3COO -的Kh= ; 羟基磷灰石的Ksp= 。
2、25 ℃时,部分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1)CH 3COOH 、H 2CO 3、HClO 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2)同浓度的CH 3COO -
、HCO -
3、CO 2-
3、ClO -
结合H +
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3、已知25 ℃,NH 3·H 2O 的K b =1.8×10-
5,若氨水的浓度为 2.0 mol·L -
1,溶液中的c (OH -
)=________ mol·L -
1。
4、已知25 ℃时,NH 3·H 2O 的电离平衡常数K b =1.8×10-
5,该温度下1 mol·L -
1的NH 4Cl 溶液中 c (H +
)=________ mol·L -
1。
(已知 5.56≈2.36)
5、常温下,用NaOH 溶液吸收SO 2得到pH =9的Na 2SO 3溶液,试计算溶液中c (SO 2-
3)c (HSO -3)=________。
(常温下H 2SO 3的电离平衡常数K a1=1.0×10-
2,K a2=6.0×10-
8)
6、(1)加水稀释醋酸溶液,在稀释过程中,c (CH 3COO -
)
c (CH 3COOH )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下同),c (H +
)c (CH 3COO -)________,c (H +
)·c (CH 3COO -
)c (CH 3COOH )________,c (CH 3COO -
)
c (CH 3COOH )·c (OH -)________,
c (CH 3COOH)+c (CH 3COO -
)____________,n (CH 3COOH)+n (CH 3COO -
)________________ 。
(2)向NH 4Cl 溶液中加水,其稀释过程中c (NH 3·H 2O )
c (NH +
4)
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c (H +
)c (NH 3·H 2O )________,c (H +
)·c (NH 3·H 2O )c (NH +4)________,c (NH 3·H 2O )
c (NH +4)·c (OH -)________,
c (NH +
4)+c (NH 3·H 2O)________。
7、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该浓缩液中主要含有I -
、Cl -
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AgNO 3溶液,当AgCl 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 (I -)
c (Cl -)为________________。
已知
K sp (AgCl)=1.8×10-10
,K sp (AgI)=8.5×10
-17。
8、某温度时,可用K2S沉淀Cu2+、Mn2+、Zn2+三种离子(M2+),所需S2-最低浓度的对数值
lg c(S2-)与lg c(M2+)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离子对应的硫化物中K sp(CuS)最小,约为1×10-20
B.向MnS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c(S2-)增大
C.可用MnS除去Mn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杂质ZnCl2
D.向浓度均为1×10-5mol·L-1的Cu2+、Zn2+、Mn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10-4mol·L-1的Na2S溶液,Zn2+先沉淀
9、向含有BaSO4固体的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当有BaCO3沉淀生成时溶液中c(CO2-3)
c(SO2-4)
=
____________。
已知K sp(BaCO3)=2.6×10-9,K sp(BaSO4)=1.1×10-10。
10、浓缩液含有I-、Cl-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当AgCl开始沉淀
时,溶液中c(I-)
c(Cl-)
为________________,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I)=8.5×10-17。
11、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2CrO4为指示剂,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利用Ag+与
CrO2-4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
当溶液中Cl-恰好完全沉淀(浓度等于1.0×10-5 mol·L-1)时,溶液中c(Ag+)为________mol·L-1,此时溶液中c(CrO2-4)等于________mol·L-1(已知Ag2CrO4、AgCl的K sp分别为2.0×10-12和2.0×10-10)。
12、常温下,测得CaSO3悬浊液的pH=9,已知K a1(H2SO3)=1.3×10-2,K a2(H2SO3)=6.3×10-8,
忽略第二步水解,则CaSO3的第一步水解常数K h约为________,K sp(CaSO3)约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