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化习题集答案

合集下载

管理会计习题集(带答案)

管理会计习题集(带答案)

《管理会计学》习题第一章总论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2、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论述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成本特性与变动成本法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固定成本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单位固定成本随业务量变动成正比例变动B.固定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动成正比例变动C.单位固定成本随业务量变动成反比例变动D.固定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动成反比例变动2、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 B )。

A、在不同产量水平下各不相同B、在各种产量水平下保持不变C、随产量增加而增加D、随产量增加而减少3、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应( A )处理。

A、作为期间成本B、作为产品成本C、递延到下期D、按在产品与产成品分摊4、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分期营业净利润出现差额的根本原因在于( D )。

A、变动生产成本水平出现了差异B、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C、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计入损益表的位置和补偿途径不同D、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水平出现了差异5、当期初无存货,期末有存货时,全部成本法确定营业净利润( B )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

A、小于B、大于C、等于D、或大或小6、在单价和成本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前、后期产量不变时,按全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 C )。

A、增加B、减少C、不变D、或多或少或不变7、贡献边际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 A )之间的差额。

A、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C、总成本D、单位售价二、多项选择题1、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可以分为(CD )。

A、直接成本 B 、间接成本C、生产成本D、非生产成本2、成本按性态可以分为(ADE )。

A、固定成本B、直接成本C、间接成本D、变动成本E、混合成本3、常用的成本性态分析方法有(ABD )。

A、技术估算法B、合同检查法C、因果法D、历史成本分析法4、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损益确定上存在以下区别(BCD )。

A、营业收入的计算公式不同B、营业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不同C、所编制的损益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有所不同D、损益确定程序不同5、边际贡献可以以(ABD )表示。

c语言习题集及答案

c语言习题集及答案

计算机系统概述一、简答题1.什么是计算机系统?包括哪几部分?答:计算机系统是一种动态实体,用于解决问题以及与它所处的环境进行交互;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和它们管理的数据。

3.简述计算机软件各个时代的主要特征。

答:第一代机器语言编写,第二代高级语言编写,第三代出现操作系统,第四代出现结构程序设计,第五代出现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4.计算机是如何分类的?答:按工作原理和运算方式分为数字电子计算机(Digital Computer)、模拟电子计算机(Analog Computer)和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Hybrid Computer);按设计目的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按用途科学计算、工程计算机用的计算机、工业控制用的计算机和数据处理用的计算机;按规模和性能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网络计算机和嵌入式计算机等。

5.计算机具有哪些特点?答: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具有逻辑判断功能;具有记忆功能;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

6.衡量计算机性能的指标有哪些?答:从几个方面衡量,衡量cpu的指标有字长、时钟周期和主频,衡量内存的指标有内存容量、存取周期,衡量外设的指标有输入输出最高频率。

7.简述计算机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答:科学计算、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辅助功能(设计/制造/教学)、艺术和娱乐。

8.简述计算机系统抽象分层,及每一层的功能。

答:主要分为七层,信息表示层反映了在计算机上表示信息的方式,它是一个纯概念层;硬件层探讨计算机系统的物理硬件组成;程序设计层负责解决人们的一些问题、用于实现计算的指令以及管理数据;操作系统层用来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提供人与计算机交互的接口;网络通信层是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基础,计算机连接到网络上共享信息和资源;应用软件层的重点则是将计算机与一个实际应用领域相结合。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一. 判断题1.二进制数在计算中很重要,因为二进制数可以被转换成以任何数为基数的数。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集合论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集合论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作业答案:集合论部分P90:习题六5、确定下列命题是否为真。

(2)ÆÎÆ(4){}ÆÎÆ(6){,}{,,,{,}}a b a b c a b Î解答:(2)假(4)真(6)真8、求下列集合的幂集。

(5){{1,2},{2,1,1},{2,1,1,2}}(6){{,2},{2}}Æ解答:(5)集合的元素彼此互不相同,所以{2,1,1,2}{1,2}=,所以该题的结论应该为{,{{1,2}},{{2,1,2}},{{2,1,1,1}},{{1,2},{2,1,2},{2,1,1,1}}}Æ(6){,{{,2}},2,{{,2},{2}}}ÆÆÆ9、设{1,2,3,4,5,6}E =,{1,4}A =,{1,2,5}B =,{2,4}C =,求下列集合。

(1)A B(2)()A B 解答:(1){1,4}{3,4,6}{4}A B ==(2)(){1}{2,3,4,5,6}A B ==31、设A,B,C 为任意集合,证明()()()()A B B A A B A B --=-证明:()(){|}{|()()}{|()()()()}{|()()}{|()()}{|()()}{|()()}{|()(A B B A x x A B x B A x x A x B x B x A x x A x B x B x B x A x A x B x A x x A x B x B x A x x A B x A x B x x A B x A x B x x A B x A B x x AB x A--=Î-ÚÎ-=ÎÙÏÚÎÙÏ=ÎÚÎÙÏÚÎÙÎÚÏÙÏÚÏ=ÎÚÎÙÏÚÏ=ÎÙÏÚÏ=ÎÙÎÚÎ=ÎÙÎ=ÎÙÎ)}B A B AB=-34、设A,B 为集合,证明:如果()()A B B A AB --=,则AB =Æ。

结构力学习题集(下)_结构的动力计算习题与答案

结构力学习题集(下)_结构的动力计算习题与答案

结构⼒学习题集(下)_结构的动⼒计算习题与答案第九章结构的动⼒计算⼀、判断题:1、结构计算中,⼤⼩、⽅向随时间变化的荷载必须按动荷载考虑。

2、仅在恢复⼒作⽤下的振动称为⾃由振动。

3、单⾃由度体系其它参数不变,只有刚度EI 增⼤到原来的2倍,则周期⽐原来的周期减⼩1/2。

4、结构在动⼒荷载作⽤下,其动内⼒与动位移仅与动⼒荷载的变化规律有关。

5、图⽰刚架不计分布质量和直杆轴向变形,图a 刚架的振动⾃由度为2,图b 刚架的振动⾃由度也为2。

6、图⽰组合结构,不计杆件的质量,其动⼒⾃由度为5个。

7、忽略直杆的轴向变形,图⽰结构的动⼒⾃由度为4个。

8、由于阻尼的存在,任何振动都不会长期继续下去。

9、设ωω,D 分别为同⼀体系在不考虑阻尼和考虑阻尼时的⾃振频率,ω与ωD 的关系为ωω=D 。

⼆、计算题:10、图⽰梁⾃重不计,求⾃振频率ω。

l l /411、图⽰梁⾃重不计,杆件⽆弯曲变形,弹性⽀座刚度为k ,求⾃振频率ω。

12、求图⽰体系的⾃振频率ω。

l l0.5l 0.513、求图⽰体系的⾃振频率ω。

EI = 常数。

ll 0.514、求图⽰结构的⾃振频率ω。

l l15、求图⽰体系的⾃振频率ω。

EI =常数,杆长均为l 。

16、求图⽰体系的⾃振频率ω。

杆长均为l 。

17、求图⽰结构的⾃振频率和振型。

l /218、图⽰梁⾃重不计,W EI ==??2002104kN kN m 2,,求⾃振圆频率ω。

B2m2m19、图⽰排架重量W 集中于横梁上,横梁EA =∞,求⾃振周期ω。

EIEIW20、图⽰刚架横梁∞=EI 且重量W 集中于横梁上。

求⾃振周期T 。

EIEIWEI 221、求图⽰体系的⾃振频率ω。

各杆EI = 常数。

a aa22、图⽰两种⽀承情况的梁,不计梁的⾃重。

求图a 与图b的⾃振频率之⽐。

l /2/2(a)l /2l /2(b)23、图⽰桁架在结点C 中有集中重量W ,各杆EA 相同,杆重不计。

求⽔平⾃振周期T 。

钢结构基本原理课后习题集答案解析(第二版)

钢结构基本原理课后习题集答案解析(第二版)

第二章2.1 如图2-34所示钢材在单向拉伸状态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请写出弹性阶段和非弹性阶段的σε-关系式。

tgα'=E'f y 0f y 0tgα=E 图2-34 σε-图(a )理想弹性-塑性 (b )理想弹性强化解:(1)弹性阶段:tan E σεαε==⋅非弹性阶段:y f σ=(应力不随应变的增大而变化) (2)弹性阶段:tan E σεαε==⋅非弹性阶段:'()tan '()tan y y y y f f f E f Eσεαεα=+-=+-2.2如图2-35所示的钢材在单向拉伸状态下的σε-曲线,试验时分别在A 、B 、C 卸载至零,则在三种情况下,卸载前应变ε、卸载后残余应变c ε及可恢复的弹性应变y ε各是多少?2235/y f N mm =2270/c N mm σ=0.025F ε=522.0610/E N mm =⨯2'1000/E N mm =f yσF图2-35 理想化的σε-图解:(1)A 点:卸载前应变:52350.001142.0610y f E ε===⨯卸载后残余应变:0c ε=可恢复弹性应变:0.00114y c εεε=-= (2)B 点:卸载前应变:0.025F εε==卸载后残余应变:0.02386y c f Eεε=-=可恢复弹性应变:0.00114y c εεε=-= (3)C 点:卸载前应变:0.0250.0350.06'c yF f E σεε-=-=+=卸载后残余应变:0.05869cc Eσεε=-=可恢复弹性应变:0.00131y c εεε=-=2.3试述钢材在单轴反复应力作用下,钢材的σε-曲线、钢材疲劳强度与反复应力大小和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

答:钢材σε-曲线与反复应力大小和作用时间关系:当构件反复力y f σ≤时,即材料处于弹性阶段时,反复应力作用下钢材材性无变化,不存在残余变形,钢材σε-曲线基本无变化;当y f σ>时,即材料处于弹塑性阶段,反复应力会引起残余变形,但若加载-卸载连续进行,钢材σε-曲线也基本无变化;若加载-卸载具有一定时间间隔,会使钢材屈服点、极限强度提高,而塑性韧性降低(时效现象)。

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集

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集

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集第二章糖类1、判断对错,如果认为错误,请说明原因。

(1)所有单糖都具有旋光性。

答:错。

二羟酮糖没有手性中心。

(2)凡具有旋光性的物质一定具有变旋性,而具有变旋性的物质也一定具有旋光性。

答:凡具有旋光性的物质一定具有变旋性:错。

手性碳原子的构型在溶液中发生了改变。

大多数的具有旋光性的物质的溶液不会发生变旋现象。

具有变旋性的物质也一定具有旋光性:对。

(3)所有的单糖和寡糖都是还原糖。

答:错。

有些寡糖的两个半缩醛羟基同时脱水缩合成苷。

如:果糖。

(4)自然界中存在的单糖主要为D-型。

答:对。

(5)如果用化学法测出某种来源的支链淀粉有57个非还原端,则这种分子有56个分支。

答:对2、。

戊醛糖和戊酮糖各有多少个旋光异构体(包括α-异构体、β-异构体)?请写出戊醛糖的开链结构式(注明构型和名称)。

答:戊醛糖:有3个不对称碳原子,故有2 3 =8种开链的旋光异构体。

如果包括α-异构体、β-异构体,则又要乘以2=16种。

戊酮糖:有2个不对称碳原子,故有2 2 =4种开链的旋光异构体。

没有环状所以没有α-异构体、β-异构体。

CHOHHHCCCOHOHOHHOHOHOCHOCCCHHHHOHHCHOCCCHOHOHHHOHOCHOCCCOHHHCH2OHD-核糖CH2OHL-核糖CH2OHD-阿拉伯糖CH2OHL-阿拉伯糖CHOHHOHCCCOHHOHHOHHOCHOCCCHOHHHOHOHCHOCCCHHOHHHHOCHOCCCOHOHHCH2OHD-木糖3、CH2OHL-木糖CH2OHD-来苏糖CH2OHL-来苏糖乳糖是葡萄糖苷还是半乳糖苷,是α-苷还是β-苷?蔗糖是什么糖苷,是α-苷还是β-苷?两分子的D-吡喃葡萄糖可以形成多少种不同的二糖?答:乳糖的结构是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吡喃葡萄糖[β-1,4]或者半乳糖β(1→4)葡萄糖苷,为β-D-吡喃半乳糖基的半缩醛羟基形成的苷因此是β-苷。

卫校有机化学习题集 -习题及答案

卫校有机化学习题集 -习题及答案

《有机化学》习题集(供“业余专科”药学、中药学专业学生使用)专业:学号:姓名: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下列为无机化合物的是()。

A .CH3CH2OH B.(NH4)2CO3C.CH3COOH D.2.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CH4B.NaHCO3C.CO2D.HCl3.是有机物特性的为()。

A.易燃B.熔点高C.易溶于水D.反应较快4.不属于共价键参数的是()。

A .键长B.键能C.键角D.电子云5.共价键异裂能产生()。

A .自由基B.游离基C.原子团D.阴、阳离子6.分子式为C4H8和C6H12的两种烃属于()。

A .同系列B.不一定是同系列C.同分异构体D.既不是同系列也不是同分异构体7.有机化学是研究()的化学A .碳氢化合物B.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C .碳 D .有机器官8.下列与有机物特点不符合的是()A.熔点较低B.易溶于有机溶剂C.产物较简单D.反应速度较慢二、名词解释同分异构体官能团三、填空题1.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有机化合物的特性是、、、、、、。

3.自由基反应中,反应物的共价键发生裂;离子型反应中,反应物的共价键发生裂。

4.有机化合物中,原子间一般通过____键和____键结合。

其中____键易受外界影响,性质活泼。

四、简答题π键是怎样构成的?它有哪些特点?σ键是怎样构成的?它有哪些特点?五、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含-OH的化合物是醇。

()2.σ键可绕键轴旋转,π键不可绕键轴旋转。

()3.NaCN是无机化合物,CH3CH2CN是有机化合物。

()4.非极性共价键分子的偶极矩为零,极性共价键分子的偶极矩不为零。

()5.H 2CO 3分子中既含有碳又含有氢,所以碳酸是碳氢化合物。

( )第二章 烷烃和环烷烃、第三章不饱和链烃一、选择题1.分子组成相同,结构不同的物质互为( )A .同素异形体B . 同分异构体C . 同分异构现象D . 同位素2.甲烷分子的构型为( )A . 三角形B . 三角锥形C . 四边形D . 正四面体3.乙烷和溴能发生( )A .取代反应B . 加成反应C . 聚合反应D . 氧化反应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戊烷有同分异构体4种B .戊烷与环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C .戊烷的同分异构体中有一种是2,2-二甲基丙烷D .戊烷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中都含有仲碳原子5.下列烷烃中沸点最高的是( )。

有机化学_习题集(含答案)

有机化学_习题集(含答案)

《有机化学》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所有习题【说明】:本课程《有机化学》(编号为10002)共有单选题, 填空题,命名或写构造式,鉴别化合物,合成化合物,推测化合物的结构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 填空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1.某纯(-)-化合物M的[α]D25=-25°,若将M的(+)-化合物与M的(-)-化合物以物质的量比3﹕1混合后,所得混合物的比旋光度为()A、0°B、+50°C、+25°D、-25°2.化合物CH3CH=CHCH2CH(NH2)CH2CH3的手性碳为S构型,该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数目为:( )A、2个B、4个C、6个D、8个3. 2个苯环共用2个碳原子而形成的双环化合物属于()A、多苯代脂肪烃B、桥环烃C、稠环芳烃D、联苯类化合物4.下列化合物中无顺反异构体的是()A、2-丁烯B、2-氯-2-丁烯C、2-戊烯D、3-乙基-2-戊烯5.环丙烷具有下列哪种性质?()A、有力,难发生开环加成B、无力,易发生开环加成C、有力,易发生开环加成D、无力,难发生开环加成6.邻氯苯胺发生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新基团主要进入()A、氯原子的邻或对位B、氯原子的邻或间位C、氨基的邻或对位D、氨基的间或对位7.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为()A、CH2OHB、CH3CH2OHC、OHD、OHNO28.蒸馏乙醚前应检验是否含有()A、过氧化物B、碘化钾C、硫酸亚铁D、亚硫酸钠9.能被斐林试剂氧化的化合物为()A 、CH 3COCH 3B 、OC 、CHOD 、CH 3COCH 2CH 3 10. 下列化合物最易发生水解的为( )A 、(CH 3CO)2OB 、CH 3COClC 、CH 3COOC 2H 5D 、CH 3CONH 2 11. 醛、酮分子中羰基碳、氧原子的杂化状态是( )A. spB. sp 2C. sp 3D. sp 2和sp 3 12. (CH 3)2CHCH 2CH(CH 3)2的一氯代产物有( )A. 1种B. 2种C. 3种D. 4种13. 氯乙烯分子中存在的共轭体系是( )A. p-π共轭B. π-π共轭C. σ-π超共轭D. σ-p 超共轭14. 下列分子中有sp 2杂化碳原子的是( )A. CH 3CH 2CH 3B. (CH 3)2C =CH 2C. (CH 3)3CCH 2OCH 2CH 3D. CH≡CH 15. 关于化合物具有芳香性的正确叙述是( )A. 易加成难取代B. 易取代难加成C. 具有芳香味D. π电子数要满 16. 化合物CH 3CH =CHCH 2CHOHCHOHCH 3的构型异构体的数目是( )A. 4种B. 8种C. 16种D. 32种17. 下列化合物能被氧化生成正丁酸的是( )A. CH 3COCH 2CH 3B. CH 3CH 2CH 2CHOC. CH 3CH 2CHOHCH 3D. CH 3CH 2CH=CH 2 18. 在下列化合物中,与金属钠反应最快的是( )A. 2-丁醇B. 2-甲基乙醇C. 乙醇D. 叔丁醇19. 下列化合物中最易发生脱羧反应的是( )A. 环己烷羧酸B. 2,2-二甲基丙酸C. 3-丁酮酸D. 3-羟基丁酸20. 室温下与HNO 2反应放出N 2的是( )A. HOCH 2CH 2NHCH 3B. CH 3NHCH 2CH 2NHCH 3C. N,N-二甲基苯胺D. 叔丁基胺 21. 下列化合物能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的是( )A. 叔戊醛B. 甲醛C. 苯甲醛D. 1-丙醛22.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与饱和NaHSO 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A. CH 3CH 2COCH 2CH 3B. CH 3COCH 2CH 3C. C 6H 5CHOD. CH 3CH 2CH 2CH 2CHO 23. 下列碳正离子中最稳定的是( )A. CH 2CH 2+(CH 3)2B. CHCH 3+CH (CH 3)2C. C 2H 5+C (CH 3)2D. CH +C 6H 5C 6H 5 24. 下列化合物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A. CH 3CH 2COCH 3B. O (CH 3CH 2)2CC. CHOD. (CH 3)3COH 25. 下列羰基化合物对NaHSO 3加成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1.苯乙酮2.苯甲醛3.2-氯乙醛4.乙醛A. 1234B. 1243C. 4321D. 342126. 下列化合物不可形成分子氢键是( )A..NO 2OH b.NO 2OH CH 3COCH 2CHCH 3OH c. d.OH OB. a.NO 2OH b.NO 2OH CH 3COCH 2CHCH 3OH c. d.OH OC.a.NO 2OHb.NO 2OH CH 3COCH 2CHCH 3OHc.d.OH OD. NO 2OH b.NO 2OH CH 3COCH 2CHCH 3OH c. d.OH O 27. 下列各对化合物属于官能团异构的是( )A.CH 3CH 2CH 2CH 3与(CH 3)2CH 2CH 3B. CH 3CH 2CH 2OH 与CH 3CHOHCH 3C.CH 3CH 2CHO 与CH 3CH =CHOHD. CH 3CH 2CH 2OH 与CH 3CH 2OCH 3 28. 下列烷烃中沸点最低的是( )A. 新戊烷B. 异戊烷C. 正己烷D. 正辛烷29. 下列化合物具有旋光性的是( )A. COOH COOHBr Br HO HO B. C CH 3H 3C H H C C C. D. Cl H 3C H 3C F 30. 分子具有手性的一般判据是分子中不具有( )A. 对称轴B. 对称面C. 对称中心D. 对称面和对称中心 31. 叔丁基正碳离子比异丙基正碳离子稳定,可用于解释的理论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波尔磁子是哪一种物理量的单位(C ) (A )磁场强度 (B )电子在磁场中的能量 (C )电子磁矩 (D )核磁矩波尔磁子:原子的磁偶极矩μm=eLm/(2m),Lm 为原子的轨道角动量,轨道角动量通常是普朗克常数h 的倍数,其绝对值的最小值为h 。

轨道角动量的绝对值有一最小单位,这就是波尔磁子(Bohr magneton ),μB=eh/(2m)。

波尔磁子的势能的量级大约是10-22J ,或者约为6×10-4eV 。

波尔磁子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其物理意义是单个自由电子在旋转时所产生的磁矩。

μB=eh/4πm=9.2732x10^-24Am2 其中m 为电子量,e 为电子电荷,h 为普朗克常数另外,μB=5.78883817555(79)x10^-5eV·T^-1 更加常用。

2. 用来表示核外某电子运动状态的下列各组量子数(n ,l ,m ,m s )中,合理的是( D ) (A )(2 ,1 ,0 ,0 ) (B )(0 ,0,0 ,21)(C )(3 ,1 ,-1 ,21) (D )(2,1 ,-1 ,-21)见书P30 2.2量子数的物理意义主量子数n=1,2,3,4,5,6,7……代表的就是能层,7个数分别代表K ,L ,M ,N ,O ,P ,Q角量子数l=0,1,2,3,4,……,(n-1),这里n 是对应的主量子数,即如果n=3,则,角量子数l=0,1,2的0,1,2代表能级,分别代表s ,p ,d3个能级,也就是说,N 电子层中(第3层)有3个能级。

磁量子数m=0,+-1,+-2,+-3……+-l ,l 代表的是相对应的角量子数。

我们依然设n=3。

当l=0时,只有m=0,代表s 能级只有一个轨道 当l=1时,m=0,+-1,p 能级有3个轨道当l=2时,m=0,+-1,+-2,所以d 能级有5个轨道,依此类推。

最后还有一个叫做自旋量子数ms=+-1/2,代表的是电子的自旋方向3. 就氢原子波函数 ψ2p x 和 ψ2p y 两状态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相同(B)电子云相同(C)径向分布图不同(D)界面图不同Px 与 Py 的轨道角度是不同的4.下列各组分子中,哪些有极性但无旋光性(A)(1)I3-(2)O3(3)N3-分子组:(A)2(B)1,3(C)2,3(D)1,2凡是具有反轴对称性的分子一定无旋光性,而不具有反轴对称性的分子则可能出现旋光性。

“可能”二字的含义是:在理论上,单个分子肯定具有旋光性,但有时由于某种原因(如消旋或仪器灵敏度太低等)在实验上测不出来。

反轴的对称操作是一联合的对称操作。

一重反轴等于对称中心,二重反轴等于镜面,只有4m次反轴是独立的。

因此,判断分子是否有旋光性,可归结为分子中是否有对称中心,镜面和4m次反轴的对称性。

具有这三种对称性的分子(只要存在三种对称元素中的一种)皆无旋光性,而不具有这三种对称性的分子都可能有旋光性。

看不懂的话就不要看啦因为我也不知上面说的是神马.5. F e的原子序数为26,化合物K3[F e F6]的磁矩为5.9波尔磁子,而K3[F e(CN)6]的磁矩为1.7波尔磁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A)铁在这两种化合物中有不同的氧化数(B )CN —离子F – 离子引起的配位长分裂能更大 (D )氟比碳或氮具有更大的电负性 (C )K3[F e F 6 ]不是络合物6.Be 2+的3s 和3p 轨道的能量是(C ) (A )E (3p )>E (3s ) (B )E (3p )<E (3s ) (C )E (3p )=E (3s ) (D )无法判定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八面体的络合物一定属于O h 点群 (B )反是四面体构型的分子一定属于T d 点群 (D )异核双原子分子一定没有对称中心(C )在分子点群中对称性最低的是C 1点群,对称性最高的是O h 群 8.H 2—的H=212-R1rb 1-ra 1 ,此种形式已采用了下列哪几种方法( C ) (A )波恩-奥本海默近似 (B )单电子近似 (C )原子单位制 (D )中心力场近似9.下面说法正确的( )(A )分子中各类对称元素的完全集合构成分子的对称群(B )同一种分子必然同属于一个点群,不同种分子必然属于不同的点群 (C )分子中有Sn 轴,则此 分子必然同时存在Cn 轴和σh 面(D )镜面σd 一定也是镜面σv10.杂化轨道是(D )(A )两个原子的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一组新的原子轨道 (B )两个分子的分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一组新的分子轨道 (C )两个原子的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一组新的分子轨道(D )一个原子的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的一组新的原子轨道 答案来自/view/107206.htm一个原子中的几个原子轨道经过再分配而组成的互相等同的轨道。

原子在化合成分子的过程中,根据原子的成键要求,在周围原子影响下,将原有的原子轨道进一步线性组合成新的原子轨道。

这种在一个原子中不同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称为原子轨道的杂化。

杂化后的原子轨道称为杂化轨道。

杂化时,轨道的数目不变,轨道在空间的分布方向和分布情况发生改变。

组合所得的杂化轨道一般均和其他原子形成较强的σ键或安排孤对电子,而不会以空的杂化轨道的形式存在。

在某个原子的几个杂化轨道中,全部由成单电子的轨道参与的杂化,称为等性杂化轨道;有孤对电子参与的杂化,称为不等性杂化轨道。

11.写出下列原子的基态光谱支相的符号(1)Si (2)Ni (3)Ti (4)C (5)Mn (6)Br【2.19】写出下列原子能量最低的光谱支项的符号:(a)Si; (b)Mn; (c)Br; (d)Nb; (e)Ni解:写出各原子的基组态和最外层电子排布(对全充满的电子层,电子的自旋互相抵消,各电子的轨道角动量矢量也相互抵消,不必考虑),根据 Hund 规则推出原子最低能态的自旋量子数S ,角量子数L 和总量子数J ,进而写出最稳定的光谱支项。

(a )Si :[]2233Ne s p 11↑↑- 301,1;1,1;0;SL m S m L L S P ====-= (b ) Mn :[]2543Ar s d21012↑↑↑↑↑--65/2555,;0,0;;222S L m S m L L S S ====-=(c )Br :[]2105434Ar s d p 101↑↑↓↑↓-23/2113,;1,1;;222S L m S m L L S P ====+=(d ) Nb :[]1454Kr s d 21012↑↑↑↑--61/2551,;2,2;;222S L m S m L L S D ====-=(e ) Ni :[]2843Ar s d21012↑↓↑↓↑↓↑↑--341,1;3,3;4,S L m S m L L S F ====+=12.写出(1)H 2C=C= CH 2 , (2)HFC=C=CH 2 , (3)F 2C=C= CH 2 , (4)FHC=C=CHF 分子的点群13. 5.19 用前线轨道理论分析乙烯环加成变为环丁烷的反应条件及轨道叠加情况。

解:在加热条件下,乙烯分子处在基态,其HOMO 和LUMO 分别为2p π和#2p π。

当一个分子的HOMO 与另一个分子的LUMO 接近时,对称性不匹配,不能发生环加成反应,如图5.19(a )。

2HOMO()p π*2LUMO()pπ*2()LUMOp π*2()HOMOp π图5.19(a) 图5.19(b)但在光照条件下,部分乙烯分子被激发,电子由2p π轨道跃迁到#2p π轨道,此时#2p π轨道变为HOMO ,与另一乙烯分子的LUMO 对称性匹配,可发生环加成反应生成环丁烷,如图5.19(b )。

14. NO 2--, NO 2 ,NO 2+中N--O 键的相对长度,并说明它们的不成对电子数5.29 指出2NO +,2NO ,2NO -中N O -键的相对长度,并说明理由。

解:三个“分子”中N -O 键的相对长度次序为: 222NO NO NO +-<<理由简述如下: 在2NO +离子中,N 原子除采用sp 杂化轨道成σ键外,还与2个O 原子共同形成2个43π离域π键,键级较大,从而使N -O 键大大缩短。

有人认为,由于N 原子采用的杂化轨道中s 成分较高而导致了N -O 键键长缩短,这似乎不妥。

而在2NO 分子和2NO -离子中,N 原子采用2sp 杂化轨道与O 原子形成σ键,此外还形成1个43π离域π键,键级较小,因而N-O 键相对长些。

在2NO 分子中,N 原子的一个2sp 杂化轨道上只有一个孤电子,它对键对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小,使得键角相对较大而键长相对较小。

而在2NO -中,N 原子的一个2sp 杂化轨道上有一对孤对电子,它们对键对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大,使得键角相对较小而键长相对较大。

有人从此比较2NO 分子和2NO -离子π键键级的相对大小出发来说明两者N -O 键长的差别,但论据不是很有力。

从分析成键情况出发,对3个“分子”的键参数相对大小的预测与列于下表的实验结果一致。

分子或离子 键角值 键长/pm2NO +180 115.4 2NO132120.1 2NO -115.4123.615. 按分子轨道理论写出NF , NF -- , NF +基态是的电子组态,说明它们的不成对电子数。

16. 【5.17】用前线轨道理论分析CO 加2H 反应,说明只有使用催化剂该反应才能顺利进行。

解:基态CO 分子的HOMO 和LUMO 分别为3σ和2π,基态H 2分子的HOMO 和LUMO 分别为1s σ和*1s σ。

它们的轮廓图示于图5.17(a )。

COH 22(3)σ*01()sσ0(2)π21()s σCO 和H 2的前线轨道轮廓图由图可见,当CO 分子的HOMO 和H 2分子的LUMO 接近时,彼此对称性不匹配;当CO 分子的LUMO 和H 2分子的HOMO 接近时,彼此对称性也不匹配。

因此,尽管在热力学上CO 加H 2(生成烃或含氧化合物)反应能够进行,但实际上,在非催化条件下,该反应难于发生。

COH 2Ni图5.17(b ) C O 和H 2在N i 催化剂上轨道叠加和电子转移情况若使用某种过度金属催化剂,则该反应在不太高的温度下即可进行。

以金属Ni 为例,Ni原子的d 电子转移到H 2分子的LUMO 上,使之成为有电子的分子轨道,该轨道可与CO 分子的LUMO 叠加,电子转移到CO 分子的LUMO 上。

这样,CO 加H 2反应就可顺利进行。

轨道叠加及电子转移情况示于图5.17(b )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