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蒲松龄作品(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蒲松龄作品(含解析)

文言文专题训练--------蒲松龄作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骥,字龙媒,贾人子。

美丰姿,少倜傥,喜歌舞。

辄从梨园子弟以锦帕缠头,美如好女,因复有“俊人”之号。

十四岁,入郡庠,即知名。

后从人浮海①,为飓风引去,数昼夜,至一都会。

其人皆奇丑,见马至,以为妖,群哗而走。

入山村,其间形貌亦有似人者,然褴褛如丐。

马问其相骇之故,答曰:“尝闻祖父言,西去二万六千里,有中国,其人民形象率诡异。

但耳食之,今始信。

”问其何贫,曰:“我国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

其美之极者,为上卿;次,任民社;若我辈出生时,父母皆以为不祥,往往弃置之。

”问:“此名何国?”曰:“大罗刹国,都城在北去三十里。

”天明,始达都。

时值朝退,朝中有冠盖出,村人指曰:“此相国也。

”视之,双耳皆背生,鼻三孔,睫毛覆目如帘。

又数骑出,曰:“此大夫也。

”以次各指其官职,率狰狞怪异。

然位渐卑,丑亦渐杀。

此间有执戟郎为先王出使异国所阅人多揖为上宾。

居久之,与主人饮而醉,以煤涂面作张飞。

主人以为美,设筵,邀当路者饮,令马绘面以待。

马婆娑歌“弋阳曲”,一座无不倾倒。

明日,交章荐马。

王喜,召以旌节。

既见,酒酣,王曰:“闻卿善雅乐,可使寡人得而闻之乎?”马即起舞,亦效白锦缠头,作靡靡之音。

王大悦,即日拜下大夫。

时与私宴,恩宠殊异。

久而,官僚百执事颇觉其面目之假,所至辄见人耳语,不甚与款洽。

马至是孤立,惆然不自安。

遂上疏乞休致,不许。

又告休沐,乃给三月假。

于是乘传②赴海市,见龙君。

龙君乃言:“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

欲烦椽笔赋‘海市’,幸无吝珠玉。

”生稽首受命,立成千余言,献殿上。

龙君击节曰:“先生雄才,有光水国多矣!”酒炙数行,龙君执爵而向客曰:“寡人所怜女,未有良匹,愿累先生。

”于是拜为驸马都尉。

以其赋驰传诸海。

诸海龙君,皆专员来贺,争折简招驸马饮。

由是“龙媒”之名,噪于四海。

异史氏曰:“花面逄迎,世情如鬼。

嗜痂之癖,举世一辙。

小惭小好,大惭大好。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期末复习专题 文学作品赏读 二(含答案解析)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期末复习专题 文学作品赏读 二(含答案解析)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期末复习专题文学作品赏读二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摘自《鸿门宴》)(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令张良留谢.谢:辞别。

B.会.其怒,不敢献会:适逢。

C.大王来何操.操:携带。

D.竖子不足.与谋足:足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B.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C.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D.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叙述的事情属于刘邦、项羽为争夺霸主地位而在鸿门宴上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语文人教版七下《口技》导学案之四

语文人教版七下《口技》导学案之四

口技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会”“凑”“乳”“舒”“名”等文言实词的意思。

2、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区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yì语()惊觉欠伸()倾侧()夫叱()未几()中间()意少舒()夫hōu声起()几欲先走() yè屋许许声()()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会宾客大宴()()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京中有善口技者()施八尺屏障()满座寂然()妇抚儿乳()儿含乳啼()众妙毕备()以为妙绝()两股战战()()3、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①表示突然发生②表示同时发生③表示相继发生④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⑤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4、翻译句子:(出示问题卡)①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②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5、文中还有那些词句的意思不清楚的,请做上记号,并摘抄下来。

二、学习研讨1、导入。

2、交流预习。

3、阅读研讨。

(1)口技艺人表演了哪几个场面?画出文中描摹声响的语句,并说说声响的特点。

(2)找出文章描写听众反应的语句,思考这些描述有什么作用?(3)文章为何在开头、结尾皆清楚地交代了道具?三、巩固延伸(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文言文《成衣》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成衣》阅读答案(附翻译)

成衣成衣匠①各省俱有,而宁波尤多。

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

昔有人持匹帛②命成衣者裁剪。

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

其人怪之。

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③,背必伛④,需前短而后长。

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

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⑤宜衣长。

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⑥之心。

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

(选自清·钱泳《履园丛话》)【注释】①成衣匠:裁缝。

②帛:丝绸。

③慵:慵困,精神不振。

④伛:弯曲(曲背)。

⑤缓者:指性子慢的人。

⑥蓄觊(jì)觎(yú)之心:靠平时细心体察来积蓄。

【译文】裁缝这行当各地都有,而宁波人尤其多。

现在京城内外做衣服的,都是宁波人。

从前有个佣人拿一匹丝绸让裁缝裁剪。

这个裁缝于是问主人的性情、年纪、长相,而且问哪年参加科举考试以及等级等,却单单不提衣服的尺寸。

佣人感到很奇怪。

这个裁缝说:“青年科考中举的人,他的性情傲慢,一定挺着胸,衣服需前身长而后身短;老年科考中举的人,他的心情一定疲懒,背一定弯曲,衣服需前身短而后身长;胖人他的腰宽,瘦人他的身子窄;性子急的人适合穿短衣服,性子慢的人适合穿长衣服。

至于尺寸,自有一套程式,何必问呢!”依我看,可与这个裁缝谈论做衣服的道理了。

现在一般的裁缝,总是比照旧衣服定尺寸,拿新样式当时髦,不懂得衣服长短的道理,倒先存着贪污布料的非分之想。

不论男女衣服,要都做到像杜甫诗里所说的“稳称身”那么妥贴合身,实在太难为现在的裁缝了。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成衣匠各省俱有(2)并何年得科第(3)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4)所谓“隐称身”者2.下列句中与“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2023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解析)

2023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解析)

2023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
一.试题(共20小题)
1.(2022•江北区)
成衣匠
今京城内外成衣者①,皆宁波人也。

昔有人持匹帛②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③,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

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履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④,背必伛⑤,需前短而后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注释:
①成衣者:裁缝。

②匹帛:一匹丝绸。

③得科第:在科举考试中考中。

④慵(yōng):困倦,精神不振。

⑤伛(yù):曲背,驼背。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①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

②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

(2)解释句子的意思。

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

(3)这段文言文主要说明。

①做事情一定要问清楚。

②做事要善于观察,把握特点。

③学本领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④请别人做事要有礼貌。

2.(2022•浉河区)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
..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
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
..之矣。

为是其智
第1页(共5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_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_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文言文阅读。

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②以为轮,其曲中规③。

虽有④槁⑤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⑥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①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③规:圆规。

④有,通“又”。

⑤槁,枯。

⑥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1.请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1)学不可以已:________ (2)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____ (3)虽有槁暴:________ (4)使之然也:________2.《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中“知”的意思是“智慧”,所以文中“知明而行无过”的意思可能是________。

3.请根据节选内容,填写作者表达的观点和运用的事例。

文言文阅读。

怀素练字怀素居零陵①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②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零陵:今湖南零陵。

②庵:住所。

4.联系上下文,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乃种芭蕉万余株_______ 盘板皆穿_______名其庵曰“绿天”_______贫无纸可书_______5.“乃漆一盘书之”中“之”的用法和下面相同的一项是()A.通国之善弈者也B.书之再三,盘板皆穿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6.小学阶段我们欣赏了怀素的草书作品《_____》,还认识了很多有名的书法家,如:_______和_______。

7.请写出一个与“盘板皆穿”意思相近的成语,再写下你最想对怀素说的话。

______ ________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春日寻芳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①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

小姊②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④。

寻芳水滨③,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马说》《上令封德彝举贤》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

《马说》《上令封德彝举贤》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

《马说》《上令封德彝举贤》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二〕【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出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说明]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②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B.正患已不能知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而伯乐不常有德彝惭而退D.虽有千里之能上诘之10.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但于/今未有奇/才耳D.安可/诬一世之人11.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甲文多次提到“千里马”,方式多样,直称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称如“名马”,表述委婉,意在其中,代称如“其”“之”,表意简洁含蓄。

B.乙文通过环节描写刻面人物,“上令封德彝举贷”“上诘之”“岂借才于异代乎”表达唐太宗的着急与不满,塑造出唐太宗求贤假设渴的人物形象。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偏重谈论,乙文偏重记叙;甲文采纳托物寓意手法,行文中洋溢不平与悲愤,乙文直述其事。

D.甲乙两文都讲有关人才的问题,但着眼点不同,甲文主要阐述了“天下无马”的观点,乙文则把关注点放在如何选拔任用人才上。

王安石《钟山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王安石《钟山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王安石《钟山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第一篇:《钟山即事阅读答案》钟山即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18.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2分)19.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参考答案:18.无声(涧水无声)、不鸣(一鸟不鸣)19.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二篇:《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年级语文周练(含答案)》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年级语文周练(9)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在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一名学生因与父母赌气,竟离家出走了,最后qīqiāo地失踪了。

专家说,青春期的孩子有着pànnì的性格,父母一定要多与孩子沟通。

2.(2009·江西)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C.闲聊之中,我问她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D.通过别人反复实践和思考,他终于明白了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更有价值。

3. (2013·泰州)下列句子中投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了解,千岛菜花风景区旅游高峰的提前到来,是因为今年的菜花提前绽放的原因。

B.我市近两成国土是湿地,能否合理利用好这一资源,必将有利于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C.教育都门只有多创造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就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D.泰州举全市之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原则,大力推进中国医药城的建设。

4.按要求完成默写⑴,大渡桥横铁索寒。

⑵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现其爱国思想情怀的诗句是“,。

”⑶《过零丁洋》一词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

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

其人怪之。

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

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

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

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

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实难其人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
⑴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匹帛:)
⑵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慵:)(伛:)
⑶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仄:)
⑷性之缓者宜衣长(缓者:)
⑸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蓄:)(觊觎:)
2、翻译句子:
⑴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一匹绸缎;
⑵懒;曲背,驼背;
⑶狭窄,窄;
⑷温和的人,慢性的人;
⑸心里藏着;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2、⑴以前有个人拿着一匹绸缎要裁缝裁剪做衣服。

⑵我以为这个裁缝师傅可以和他谈论做衣服方面的事情了。

⑶现在的裁缝,总是用旧衣服定下尺寸,把新样子作为当时的风尚,不知道哪儿该短哪儿该长这些道理,先存着贪污布料的心思。

3、说明办事须从具体情况出发,做到胸有成竹,没有不成之理。

4、对比、引用,例子“略”。

(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