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图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合集下载

智慧课堂工程制图教学与实践

智慧课堂工程制图教学与实践

智慧课堂工程制图教学与实践摘要:针对“新工科”、“互联网+”建设背景下如何构建智慧课堂,提出一些设想和措施,并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

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相融合,通过智能、高效的信息化平台进行互动教学,构建《工程制图》“云、网、端”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MOOC网络教学平台,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多元化教学与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工程制图;智慧课堂;开放式教学;拓展学习“新工科”的提出与建设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而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则尤为重要[1-2]随着“互联网+”和“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学习和教学模式被颠覆,随之教学新模式“智慧课堂”快速发展[3-5]。

也为《工程制图》教学提供了优质有效的资源和途径。

《工程制图》课程作为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技术必修课,受众面广,是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笔者以所在学院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工程制图教学为试点,对智慧课堂背景下《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体系优化等进行研究,进行《工程制图》新教学模式———“智慧课堂”的实践与探索,也为同类院校的《工程制图》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基于《工程制图》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其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对后续课程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工程素质的高低。

因此就如何解决一线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是《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1-3]。

目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工程制图》课程教学要求,主要表现出以下问题:(1)学生只局限于课堂上课学习,学习资源匮乏,基本无自主学习;(2)教学方式与手段过于传统。

教学中主要使用黑板或PPT,在培养学生作为创造性思维、空间想象力等方面存在有一定不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3)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学生的工程素质的教育,更没有创新能力的培养;(4)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太过传统,主要是试卷考试,忽视了工程制图的工程实践性。

工程图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与实践

工程图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与实践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10), 3187-3193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ceshttps:///10.12677/ces.2023.1110468工程图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与实践王雪飞,高菲,王丹虹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辽宁大连收稿日期:2023年9月7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0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9日摘要基于“现代工程制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平台,进行了工程图学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

通过覆盖完整学期工程图学课程“线上+ 线下”混合式教学分享,探索了课程教学研究的新模式。

通过“每周一图”、“讨论区”研讨、课程“知识图谱”构建,实现跨校协作共建国家精品教学资源库。

启动轮值主席工作制度、设立虚拟教研室分支机构,探索“智能+”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新形式。

旨在打造教学学术研究共同体,引导教师研究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虚拟教研室,工程图学,教学研讨,知识图谱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Virtual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Engineering Graphics CourseXuefei Wang, Fei Gao, Danhong Wang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Received: Sep. 7th, 2023; accepted: Oct. 10th, 2023; published: Oct. 19th, 2023Abstract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a national first-class course, Modern Engineering Drawing,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engineering graphics course is con-structed. A novel mode of course teaching research is explored by sharing the manner of online plus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throughout the whole semester. With sections of Weekly Drawing, Seminar, and Knowledge Map, A national high-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is co-builded by cross-school cooperation. The new form of building the grass-roots teaching organization in the Intelligent Plus era is sought by launching a rotating presidency system and establishing branches王雪飞等of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s. It aims to make a teaching and academic research com-munity where teachers can study teaching and improve ability themselves, so as to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Keywords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Engineering Graphics, Teaching Seminar, Knowledge Map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成立虚拟教研室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的相关部署,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

工程制图与工程类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初探

工程制图与工程类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初探

2022年第10期总第562期No.10,2022SumNo.562 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工程制图课程是工科类学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图样画法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相关国家标准,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1]。

工程图是工程师交流的语言,设计者通过工程图表达设计思想,制造者要在看懂图的基础上完成加工制造。

因此,工程制图和加工制造类工程实践课程密切相关。

工程制图课程一般在大一开设,以工程应用和实践为支撑的工程制图课程是大学新生接触专业学习的首道大门。

工程制图课程打开专业之门,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应是一幅丰富多彩的工程世界[2-3]。

本文将初步探讨工程制图与工程类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工程制图教学现状及问题1.1工程制图教学偏重理论工程制图课程大多在大一进行教学,学生接触工程项目较少,因而对工程制图在工程中的实际用途了解不多[4-5]。

目前,工程制图的教学注重对制图规则、零部件表达方法等理论性讲解,较少涉及各零部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尤其对于零件中的工艺结构,仅仅讲解规定画法,而脱离零部件本身的实际应用,学生很难做到正确绘制。

工程制图作业偏重于图形本身的画法,学生要力求制图的精确度、准确性与熟练度。

工程制图课程的讲课及习题作业均侧重于理论教学,因此,学生在绘图时往往机械地记忆作图规范,忽略其实际应用,导致在后续课程乃至毕业设计阶段,学生不知道如何表达零部件,绘图时无从下手。

1.2工程制图课程与实践类课程脱节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并让学生接触工程项目,不少学校开设了一些基础性的实践类课程[6],如工程学导论、机械工程概论、金工实习等,这些课程的内容多以机床的使用和简单加工工艺介绍为主,与工程制图中所学的零件加工等知识有较强的联系。

但由于场地安排或培养计划等原因,工程制图课程与这些基础实践类课程并未同时开设,因此,教学上无法做到将所学制图方法的理论知识与相应的实践内容相结合,造成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脱节。

工程图学技能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工程图学技能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工程图学技能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用全新的培养理念,从教学体系、精品课程、实验教学、教学平台等方面,对工程图学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工程图学技能培养教学模式工程图学是用图形来表达设计思维的学科,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图学技能,以及现代制造行业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高职工程图学的教学既不同于本科,也不同于中专,应该形成自己的课程教学模式,办出高职的鲜明特色。

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点,我们对工程图学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在教学模式、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研究背景和技能培养理念的建立(一)研究背景传统的工程图样多采用以三视图为主,附以剖视剖面等表达方法,对零件的形状、结构、大小进行描述,即把三维问题二维化。

随着三维cad系统的应用,现代工程设计可直接进行产品的三维设计,即实现从图样(二维)向产品模型(三维)的过渡。

为了使工程图学教育与现代工程设计技术及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必须对工程图学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计算机三维设计能力为主线,将现代设计思想和现代设计方法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技能培养理念的建立工程图学技能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工程图形表达能力、图形形象思维能力和工程图样绘制能力。

由此,图学技能的培养不是一门课程的任务,需通过机械制图、计算机平面绘图、三维设计软件等课程的综合培养。

我们进行了以培养工程图学技能为主的“工程图学系列课程”课程群建设,重新构建工程图学教学体系,按系列化、模块化的思想进行整体规划,以先进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为依托,将工程图学技能的培养贯穿于学生大学学习的全过程。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达到培养目标。

二、工程图学技能培养教学模式的实践(一)转变思想,改革课程内容,建立新的教学体系我们用全新的培养理念对图学课程内容和体系进行整合优化。

现代工程制图课程建设及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工程制图课程建设及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 现 代 工 程 制 图课 程 的新 思 想 、 目标 新
11 培养 学生 “ 详至悉 。 . 至 毫发不 爽” 图学精 神 的 严谨、 细致 、 学 的思 维 习惯是 工 程技术 人 员应 科
具备的基本素质 , 工程技术人员如果缺乏这种精神 , 会对 工 程制造 会带 来严 重 的损 失 。近年 来在 学 院历 届的招聘会上企业对模具 、 材料成型、 机械制造等专 业的学生制图能力和专业素质要求极高 。为了培养
关键词 : 工程制 图; 课程 建设 ; 构形设计 ; 图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 : 7 ; H1 G 1T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4 2 0 8 3 一0 6 9 9 —2 0 () 0 7—0 3
F u i w d a a w o e n he Eng n e i g Gr p c o nd ng Ne I e nd Ne M d li t i e r n a hi s
cmpsme t f td t i nier rp c, e up s smpoi teqa t f uue n  ̄r o lh n ue s negne n ga h st roeii rv i os n i g i hp g n h ulyo ftr #ne. i e
Ke yW o d :n i e rn g a h c ;c riu u u l i ;c n e t n d s n;s i t f a n r s e gn ei r p s g i u rc l b i n o c p i e i m dg o g pr o  ̄ w g i i
作 为一 门学 科 , 程 图学 经 历 了一个 较 长 的发 工
展阶段 , 陕工职院的工程 图学教育经过不懈努力 和 探 索 , 程 改革 、 课 课程 内涵 、 内容 、 教学 方法 和教 学手 段等方面均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 , 画法几何及机械 由《 制图》 发展到《 工程制图》 《 、 第三角 画法》 计算机 和《 绘图》 等课程 , 从单一课程发展到系列课程 , 形成 了 独具特色的现代工程 图学教学体系。

建筑制图课程建设与实践论文

建筑制图课程建设与实践论文

建筑制图课程建设思考与实践摘要:根据社会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分析了“建筑制图”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制定了“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提出了“建筑制图”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建筑制图计算机绘图教学改革0 引言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的标志。

“建筑制图”是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管理等土建类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

目前的“建筑制图”课程教学体系中普遍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应用的现象。

同时由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学生专业识图、绘图能力较差,进入单位后不能马上进入工作状态,适应期长。

为此,对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改革是当务之急。

1、合理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建筑制图”课程应注重体现以下特点:一是按照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二是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为主线,研究构建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的教学体系。

“建筑制图”课程应在掌握必需的投影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解决图形表达、绘制、阅读为主,并进行必要的徒手绘图、尺规作图、计算机绘图的实践操作训练,使之有机结合起来,着重培养三种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看图能力、绘图能力。

因此,“建筑制图”要遵循“按需施教”、“讲究实效”的原则,教学内容力求精简,重点突出,体现优化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从以下方面展开教学:(1)投影理论基础知识,这是绘图和看图的基础;(2)掌握最新的有关建筑制图标准以及相应行业常用习惯表达方式;(3)适当拓宽工程图样的知识面,如给水排水工程图、采矿巷道图等,以适应不同专业的职业需要;(4)计算机绘图已成为广大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必备技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必须保证必要学时使学生掌握。

2、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践应用结合社会需求以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构建“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分成理论传授和技能实训两大模块。

理论模块包括画法几何、建筑工程图和 cad应用三部分,主要教授学生画法几何、建筑工程图的基础知识以及 auto-cad 软件的基本操作;实践模块主要包括学生的动手制图能力,读图能力的技能培训,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

论析《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论析《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论析《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几年来我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为指导,对《建筑工程制图》课程建设常抓不懈,坚持在教、学、管三方面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1《工程制图》课程建设《建筑工程制图》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充分考虑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优质的教学服务为前提,通过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培养学生空间形体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技术型人才培养为教学的出发点进一步完善与充实《土木工程制图》教学网站的内容,力求做到课程建设内容能反映更新的教学科研成果,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同时,以国家级教研项目和自治区教研项目为突破口,促进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实现《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的优化,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使本课程建设处于区内领先水平。

2《工程制图》课程改革自从我院升格为高职教育以来,我们不断探索高职高专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固绕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对工程制图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整合。

按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要求,将工程制图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传统的工程制图内容主要包括:制图基础、画法几何、专业制图等三大部分内容,改革后主要包括投影原理、专业制图、CAD三大部分。

2.2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采用“教与学互动”,强调师生交流。

在教学中通过实例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以小组讨论或抢答等形式寻找答案。

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教学,如把学生带到实际土建工程进行现场教学,增强学生对建筑物的感性认识,结合读图问答,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识读专业图的能力。

用模型构建形体贯穿在制图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中,如在学生学习制图基础内容时,引导学生制作简单实物模型,学习专业图内容时,引导学生制作较复杂的专业结构模型,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对培养学生学习制图的兴趣、提高理解能力、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就业技能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地图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讨

《地图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讨
教 学 改 革 , 学 生 更 好 的 掌握 这 门 课 程 的 手 能 力 与 实 践 能 力 欠 缺 ; 三 , 图 学 与 学 》 一 门具 有 承 上 启 下 作 用 的 专 业 基 础 让 第 地 是 内容 , 为切 实 培 养 学 生 的 实 践 动 手 能 力 与 GI 关 系密 切 , 教 学 中两 者 却 脱节 , 得 课 程 , 不 仅 与 低 年 级 开 设 的地 学 基 础 类 S 但 使 它 课 程 相 衔 接 , 且 还 与后 继 课 程 , 遥 感 、 而 如 地 理 信 息 系统 、 星 定 位 系 统 、 源环 境 调 卫 资 查 与 评价 等课 程密 切 联 系 , 此 , 生 如果 因 学 能 够 很 好 地 掌 握 这 门 课 程 , 为 各相 关 专 将
这 地 图学 》 是 一 门具 有 悠 久 历 史 的 传 创 新 思 维 能 力 奠 定 坚 实 的 基 础 , 些 问题 与 地 图学 教 学 有 关 的 地 图 实 践 , 然 停 留 既 仍 统科学 , 又是 一 门 随 现 代 信 息 科 学 技 术 发

直 是 地 图学 教学 过 程 中所 关 注 的 重 点 问 在 传 统 纸 质 地 图的 低 层 次 水 平 上 , 生 缺 学
的应 用性 学 科 , 高 等 教 育 教 学 中 占 据 着 2 地图学课程建 设与教学方法改革探 在 重 要 的 位 置 , 别 是 随 着 全 球 定 位 系 统 讨 特 ( l eP s i ig S s m, Go oio n yt 简称G S、 b tn e P )遥感 课 程 建 设 是 高 等 学 校 教 学 改 革 和 基本 ( e t S nig 简称 R )地理 信 息 系统 建 设 中 最 具 基 础 的 核 心 工 作 , 程 是 实 现 R moe esn , S、 课 即“ s 技 术 与 计算 机 技 术 的快 速 发 展 与 广 载 体 。 3” 高等 学 校 关 于 人 才 培 养 的 一 切 措施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图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作者:鲁善文王兰美殷昌贵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07期摘要:在分析工程图学课程在学生培养体系中的功能基础上,以保证课程对学生“两种能力、一种素质”的培养强化为目的,从构建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入手,针对课程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升级教学手段,探索实践了课程实验内容体系,构建了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案。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

关键词:工程图学;课程群;教学研究;实践中图分类号:TB 23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120-02工程图学是高等工科院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被称为工程技术界的语言,其教学是以图形为主,研究由空间抽象到平面,再由平面想象到空间的复杂转化过程,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三维空间几何形体的想象和二维工程图样的绘制与阅读能力,为空间构思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乃至毕业后的职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教学计划的修订和调整,新开课程的不断增加,本课程学时数减少很多,因此,建立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势在必行[1]。

一、工程图学课程在学生培养体系中的功能分析工程图学课程教学的核心功能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

工程图样的成图方式有徒手成图、仪器成图、计算机成图[2],其核心课程是“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它是学生接受工科高等教育以来接触的第一门与工程有关的课程。

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工程设计表达能力,即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工程界表达、交流技术思想的语言。

用图形语言描述工程设计,该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图学教育和工程界普遍认可和重视的,姑且称其为显性功能;它还具备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综合素质等功能,这些常常被忽略的,被称为隐性功能[3]。

其中空间思维能力培养是本课程特有的,它极大地影响着设计创新能力。

我们把课程功能归纳为“两种能力、一种素质”的课程培养功能,即“工程设计表达能力(显性功能)、工程思维创新实践能力(隐性功能)和工程综合素质(隐性功能)”。

隐性功能不但影响着显性功能的发挥,而且影响着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思维水平的提升,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和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工程图学课程群改革与实践以保证课程对学生“两种能力、一种素质”培养强化为目的,对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实践项目及课程考核评价进行了研究、建设与实践。

(一)内容体系改革以强化机械类人才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重理论、强基础,创建了“三基”(基本投影理论知识、基本图示方法、基本绘图技术)为主线、兼顾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及工程综合素质提高的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课程内容体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优化课程传统内容,适当降低画法几何部分的知识深度,加强图样表达方案的教学与训练;为了启迪学生的设计思维,培养综合素质,课程中增设构型设计的内容。

对于重视严谨训练的工科学生来讲,注入思维结果为多解式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在“零件图”前增加“机械工程图概述”内容,介绍零件、机器、机械工程图样以及机械工程图样在机械产品中的作用,使得学生在学习零件图、装配图时从整体上有一个了解,更容易学习和掌握工程图样;为强化徒手绘图技术,分别在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轴测投影、零件测绘、部件测绘多处设有徒手草图内容。

(二)教学方法研究1.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以强化“两种能力、一种素质”培养为目的,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创新活动,重点在于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增强学生对创新活动的兴趣。

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依据个人兴趣,发挥和挖掘他们的潜能。

如开展模型设计制作、三维设计大赛等活动。

2.思维训练方法研究:例如画法几何综合问题,都是综合约束或多条件约束题目,分别可采取分解约束或逐个满足约束的分析方法、轨迹法、逆推法,分析找出最多量解题思路,再比较分析优选解题方法,培养梳理解决纷乱复杂问题的能力、优选习惯与思维方法;利用组合体形体分析,培养学生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思维方法——“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分析解决问题方法;构型设计给出“单面视图”约束或多形体约束并重视答案的多量和特异,以激发想象,培养多向思维,启发功能联想,训练培养工程创新思维等。

再引申反证工程图表达形体必须唯一确定,使学生高度认识工程图样100%绝对正确的重要性以培养工程素质。

3.实验实践方法研究:以强化“两种能力、一种素质”培养为目的,针对中学时为应试而学习的学生,在大学第一门与技术相关的课程中设计并设置实验项目,可起到循序渐进地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在原来的测绘基础上,设计了以“模?圹图”多重循环为标志的实验项目,包括模型速画、模型制作、创新构型设计与模型制作、机械拆装、零件测绘、实战CAD等。

(三)教学手段建设以强化“两种能力、一种素质”培养为目的,结合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运用到教学中,实现教学手段的提升。

1.CAI课件系统研发:以体现教育思想,使“空间?圹平面”思维过程可视化,实现教学经验的广义积累与叠加为设计要求,设计了助教型、助学型、创新与工程能力培养型、测评型课件构成的CAI辅助教学系统,并进行了研发。

2.网络资源建设:作为信息交换巨大宝库的互联网,正日益成为人们学习新知识、获取新技术和了解新情况的途径。

网络具有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操作敏捷、资源共享等特点。

目前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全部上传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国家精品网站,已经实现学生网上访问电子教案,重现教学过程,按个人需要灵活选学教学内容。

学生可以跟着教师在网上边学边进行同步操作,也可实现网上答疑和提供教学信息。

网络化教学将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四)实验实践教学研究1.实验实践项目设计: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是学生真正通过自己的体验、思索获得的,它具有更好的效果和持久性。

但是,目前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解决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由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规律,新增加了如下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及产品认知”实验、组合体徒手速画训练、“立体模型制作”实验等。

(2)把计算机绘图的理论讲授与上机实践结合在一起进行。

教师讲完一部分内容,学生接着进行练习,遇到问题及时解决,见效很快。

最后进行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综合上机实验。

(3)一周的集中测绘是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

此过程分小组进行,每位教师指导10~15名学生,教师经常检查学生的测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讨论解决。

学生们可以互相讨论,培养了协同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这个环节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是一个让学生收获很大的教学环节。

2.实验实践教学实施手段建设: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形成一套针对各实践性教学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法。

实验实践手段建设采用自建和共享。

(1)自建有计算机房、手工模型制作室(陶泥、泡沫)、机制模型实验室(微型机床)。

根据课程自身条件实施实验项目:自备小型工具、微型机床完成手工模型制作;自备模型完成测绘实践;专用机房完成计算机二维绘图、三维建模。

(2)共享有机械原理零件实验室、学校实训中心(机械厂)。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通过参观零件实验室、实习工厂完成机械认知实验;借助实训中心完成机制模型实验和三维数字建模输出。

(五)考核评价方法改革课程传统考核方式沿用初高中的考核方式,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的评价。

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为考试方式的单一和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4]。

本着以正确的导向来指导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思想,对考试方式、方法进行了改革研究,设计实践了课程考核评价方案。

该方案改多年一贯的“一次性”考试评价为“过程性、结果性、能力性”三合一的评价。

(1)过程性评价:针对专业图部分的机械工程图样绘图,采用开卷方式,随学习过程进行,侧重于对零件、机器或部件工作图的全面认识、对国家标准的贯彻执行及二维表达能力和绘图技能的提高。

(2)结果性学习评价:针对画法几何部分、专业图部分的国家标准、绘图和看图基本方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尽量让每题包含综合、分析、比较、理解的过程,侧重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让学生明白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内化为能力。

(3)能力性评价:针对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采用开卷考试方式,侧重于包含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意识与能力在内的工程图学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

设计开放式的、灵活的实践评价软试题,如一面视图构型设计、变位设计、仿型构型设计、形体设想归谬、模型创新设计、三维建模与实体造型设计等,以竞赛形式组织,侧重于图学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评价,成绩优秀者可给予加分。

三、教学应用情况与效果在开展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在教学中运用这些研究成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训练,通过对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细节的研究,最终达到了提高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目的。

据后继课程的调查显示,学生的读图能力、设计能力较往届生大有提高;获全国创新设计大赛等奖项较往届生增多;求职面试中绘图能力强,用人单位喜欢接收;四届学生已获得UG—CAD认证工程师3000多人,直接授聘UG—CAD认证培训师3人。

在每年一次的教学评价中,学生评价教师的优秀率达100%,尤其对青年教师来说,这个比例在以前是不可能达到的。

参考文献:[1]马亚丽.机械类本科专业“工程图学”课程内容体系与教学方法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66-67.[2]郭幼丹.机械创新能力培养的工程图学培养模式构建[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4,12(3):302-306.[3]殷昌贵,王兰美.工程图学课程群建设研究及教学改革实践[J].图学学报,2013增刊:74-78.[4]丁颂.现代工程图学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5):154-1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