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营养支持患者的护理

合集下载

护理工作中的营养支持原则

护理工作中的营养支持原则

护理工作中的营养支持原则在护理工作中,营养支持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在给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营养支持原则,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和健康。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探讨护理工作中的营养支持原则。

1. 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在进行护理工作时,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

通过观察患者的体重、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等方面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支持。

2. 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

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所需的营养素种类和摄入量,以达到最佳的营养支持效果。

3. 合理搭配膳食在患者的饮食安排中,要合理搭配各种营养素。

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以确保患者获得均衡的营养供给。

4. 注意给予充足的水分在进行营养支持时,不可忽视给予患者充足的水分。

水是人体最基本的需求,对于患者来说,保持水分平衡对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5. 根据病情调整营养方案在患者病情变化时,要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例如,对于胃肠功能不良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饮食的种类和摄入量,以适应身体的需要。

6.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运动在进行营养支持时,适量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改善食欲、增加体力等,对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7. 留意药物对营养的影响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营养吸收和代谢。

在进行护理工作时,要留意患者所服用的药物,及时调整营养方案,以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8. 提供营养知识的宣教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营养知识的宣教。

让他们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营养意识。

9. 定期评估营养状况在进行营养支持时,要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通过监测体重、血液指标等来了解营养的吸收情况,及时调整营养方案,确保患者获得良好的营养支持。

10. 建立多学科团队合作在进行护理工作中,建立多学科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与营养师、医生、康复师等专业人员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并实施营养支持方案,提高护理效果。

护理工作中的营养支持原则

护理工作中的营养支持原则

护理工作中的营养支持原则在护理工作中,营养支持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促进患者康复,缓解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护理工作中的营养支持原则。

1、了解患者病情在进行营养支持前,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不同的疾病和症状需要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案。

因此,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营养支持计划。

2、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护士需要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包括体重、身高、BMI指数、营养摄入情况等。

通过科学的评估,可以确定患者的营养支持需求,为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计划提供依据。

3、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态,护士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计划。

这包括确定合适的饮食种类、饮食量和饮食频次,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4、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在营养支持过程中,护士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

通过测量体重、观察精神状态、评估皮肤状况等方式,及时发现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等问题,并调整营养支持计划。

5、遵循“先口服,后非口服”的原则在进行营养支持时,护士应该遵循“先口服,后非口服”的原则。

尽量鼓励患者通过口服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只有在无法口服的情况下才考虑其他途径。

6、注意患者的饮食偏好和禁忌护士在制定营养支持计划时,需要考虑患者的饮食偏好和禁忌。

合理安排饮食,既要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又要尊重患者的个人喜好,提高患者的饮食欲望。

7、提供专业的营养咨询和指导护士在进行营养支持时,需要提供专业的营养咨询和指导。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营养教育,帮助他们了解营养知识,掌握正确的饮食原则,提高营养意识。

8、合理利用营养辅助产品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额外的营养支持。

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合理利用营养辅助产品,如口服营养补充剂、静脉营养制剂等,帮助患者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

9、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在进行营养支持时,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注意是否有过敏反应、消化不良、呼吸困难等情况发生,及时处理并调整营养支持计划,确保患者安全。

护理中的营养支持维持患者的营养平衡

护理中的营养支持维持患者的营养平衡

护理中的营养支持维持患者的营养平衡营养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护理工作中,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可以维持患者的营养平衡,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护理中的营养支持在维持患者的营养平衡方面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护理技巧和措施。

一、营养支持的重要性营养支持在患者的康复和恢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疾病或创伤的情况下,患者的营养需求可能会增加,而身体的吸收能力却可能下降。

因此,及时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可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二、护理中的营养支持技巧1. 营养评估在开始营养支持之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

这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营养摄入情况、消化吸收功能、体重变化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计划,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2. 膳食指导护士在提供护理过程中,可以向患者提供膳食指导,帮助患者摄入均衡的营养。

根据患者的特殊需求和限制(如特殊饮食、需求高的营养素等),制定膳食计划,并向患者解释其中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通过合理的膳食指导,患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营养知识,改善饮食结构,提高对营养的认识和需求。

3. 营养补充在某些情况下,患者无法通过正常饮食来满足其营养需求。

这时,护士可以采取营养补充的方式,提供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

营养补充可以通过口服液体饮食、肠内或静脉途径进行。

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营养摄入量和身体反应,在必要时调整补充方案,确保患者获得足够且适当的营养。

4. 心理支持护理中的营养支持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营养,也包括心理上的支持。

护士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营养需求和意愿,给予患者积极的情感支持。

充分的沟通和关怀可以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进一步促进患者的营养摄入和吸收。

三、结语营养支持是护理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维持患者的营养平衡和促进康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护士如何正确处理病患营养支持

护士如何正确处理病患营养支持

护士如何正确处理病患营养支持病患营养支持是护士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正确处理病患的营养支持既可以帮助恢复健康,提高治疗效果,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护士在病患营养支持中的角色及如何正确处理病患营养支持。

第一节:护士在病患营养支持中的角色病患营养支持是多学科合作的工作,护士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护士需要负责进行病患的营养评估,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其次,护士需监测患者的营养摄入和代谢情况,及时调整方案。

同时,护士还需要培训患者及其家属,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执行营养支持方案。

第二节:病患营养支持的原则1.个体化:护士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病情及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饮食调整、营养补充等。

2.定量化:护士需要计算和跟踪患者的能量摄入及其他营养素的摄入量,确保达到患者的营养需求。

3.适宜性: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肠道功能状况选择合适的途径进行营养补充,包括口服、肠内营养、静脉营养等。

4.监测与调整: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及时调整方案,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营养支持。

第三节:病患营养支持的具体操作1.病患营养评估:护士需通过询问患者、观察和检查等方式收集营养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体重变化、病史等,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2.制定个性化方案:根据营养评估结果,护士需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明确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供应量和途径,并记录方案内容。

3.监测摄入量和效果:护士需记录患者的饮食摄入、肠内营养注射液的投与摄入、静脉营养的配制和输注量等。

同时,护士还需定期测量患者的体重、血液指标等,以监测营养支持效果。

4.及时调整方案:根据监测结果,护士需进行营养方案的调整,包括调整饮食种类和量、改变肠内营养注射液的成分、调整静脉营养的方案等,以达到适宜的营养支持效果。

5.培训患者及家属:护士需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营养教育,包括饮食指导、营养支持的目的和操作步骤等,以提高他们的营养知识水平和执行方案的能力。

护理学基础知识: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护理学基础知识: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护理学基础知识: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各位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外科病人的代谢变化;二是病人营养状态的评定。

这两方面的内容对于帮助大家了解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以及掌握病人病情的动态变化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同学们好好学习,特别是对重点知识做到认真把握。

一、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之外科病人的代谢变化对于咱们正常人来说(也就是未患病状态),当饥饿或者禁食状态时,机体就会通过减少活动,降低基础代谢率等方式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维持生存。

但是对于患病的人群,像一些消耗性的疾病如甲亢等,还有外科手术、感染、创伤等的患者就会使机体呈现分解代谢增强而合成代谢降低的状态。

具体的代谢状态如下:1、高血糖伴胰岛素抵抗。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创伤之后糖异生活跃,导致出现高血糖;而胰岛素分泌受到抑制,出现胰岛素抵抗的状态。

2、蛋白质分解加速。

当我们平时摄入的蛋白质,除用以补充分解了的组织蛋白外,还有新的合成组织蛋白出现,并被保留在机体中,也就是说摄入的氮量多于排出的氮量时的氮平衡状态,我们叫正氮平衡。

当氮排出的多与摄入的时候,我们就叫负氮平衡。

而外科病人就是处于负氮平衡。

3、脂肪分解明显增加4、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5、微量元素、维生素代谢紊乱二、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之病人营养状态的评定1、健康史:包括病人有无手术史、有无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注意观察患者的进食状态,定期进行测量体重,并加强巡视,观察患者有无呕吐、腹泻等状态的发生。

2、测量:关于测量主要跟大家分享体质指数(BMI)的计算方法,BMI=体重(Kg)/身高(m)2。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中国成人BMI正常参考值为18.5kg/m2 BMI 24kg/m2,18.5kg/m2为消瘦,24kg/m2为肥胖。

3、其他:三头肌皮褶厚度是测量体脂储备的指标,上臂肌围用于判断骨骼肌或体内瘦体组织(其代谢可影响体重)群的量。

护理工作中的营养支持原则

护理工作中的营养支持原则

护理工作中的营养支持原则在护理工作中,营养支持是一项关键工作,它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还直接影响到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

因此,了解和掌握营养支持的原则是每一位护士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下面将就护理工作中的营养支持原则做一些探讨。

1. 营养支持的重要性营养支持在护理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维持患者生命的基本保障。

患者如果在疾病状态下出现营养不良,不仅会影响免疫功能,延缓康复进程,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进行干预和支持。

2. 营养评估在进行营养支持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

通过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BMI指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手段,来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需求。

只有了解了患者当前的营养状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营养支持方案。

3. 营养支持的目标在进行营养支持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设定目标。

例如,对于手术后患者,应该注重维持体内蛋白质和能量平衡,促进伤口愈合;对于严重脓毒症患者,应该控制炎症反应,保障器官功能。

4. 膳食管理膳食管理是营养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膳食管理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口味偏好、食欲情况、消化吸收功能等方面的因素。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膳食方案,并根据反馈及时进行调整。

5. 营养补充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患者无法通过口服摄入足够营养,或者存在吸收障碍等问题时,需要考虑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营养补充。

这就需要医护人员熟悉各种营养支持方式,如静脉内营养、胃肠外营养等,并合理选择适合患者的方式。

6. 营养监测营养支持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进行营养支持时,需要定期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干预措施。

只有通过持续的监测,才能保证患者获得持续有效的营养支持。

7. 营养教育为了提高患者对营养支持的重视和合作度,医护人员还应该进行相关的营养教育。

在进行营养教育时,需要根据患者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内容进行宣传。

护理中的营养支持如何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

护理中的营养支持如何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

护理中的营养支持如何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在进行医疗护理的过程中,营养支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营养支持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还可以提高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护理中的营养支持如何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

一、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在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之前,护士需要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食欲、摄食习惯、体重变化等情况。

根据对患者的评估结果,护士可以制定出针对性的营养方案,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二、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可以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例如,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可以提供高热量、高蛋白、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对于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可以限制盐和糖的摄入。

此外,护士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口味,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选择,以增加患者的摄食兴趣。

三、监测患者的营养摄入量和体重变化在提供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摄入量和体重变化。

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护士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或鼻胃管等方式给予有必要的营养支持。

同时,护士还要及时记录患者的体重变化,以评估营养支持的效果,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四、提供营养教育和指导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营养教育和指导。

通过向患者介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均衡的营养搭配,可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此外,护士还可以提供关于特殊膳食或饮食限制的知识,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饮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五、与其他专业人员密切配合为了提供更好的营养支持,护士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密切配合。

与营养师、医生等专业人员合作,共同制定营养方案,并对患者的营养支持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多学科的合作,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营养支持,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护理中的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监测营养摄入量和体重变化、提供营养教育和指导,以及与其他专业人员密切配合,护士可以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营养液输注的监测与评估
总结词
对病人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营养液输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详细描述
在输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状况、体重变化等情况,并记录下来。同时,需 要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和生化指标。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输注方案和剂量,以 确保病人获得最佳的营养支持效果。
06
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研究进展
新型营养液的研究与应用
总结词
新型营养液是针对传统营养液的不足而研发的,具有更全面的营养配比和更易吸收的特点。
详细描述
新型营养液在成分上进行了优化,增加了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更符合人体 的生理需求。同时,新型营养液采用了特殊的制备工艺,使其更易消化和吸收,减轻了病人的胃肠负 担。
营养支持的分类
肠内营养
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包括 口服和管饲。
肠外营养
通过静脉途径提供营养物质,包 括中心静脉和周围静脉。
02
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要点
营养液的选择与配置
总结词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营养液,确保营养成分的均衡和充足 。
详细描述
在选择营养液时,需要考虑病人的年龄、体重、身高、性别、病情和营养状况 等因素,以确保所提供的营养液能够满足病人的需求。同时,需要遵循医生或 营养师的建议,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配置。
家庭营养支持的指导与建议
家庭饮食调整
根据病人的营养需求和病情,指导病人在家中如 何调整饮食结构,以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家庭肠内营养支持
针对需要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病人,提供家庭肠 内营养支持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营养制剂的分类
1.匀浆膳 2、要素膳食 3、特殊型肠内营养制剂
(三)胃肠内营养途径和方法
1、途径:
(1)经鼻胃管、胃造瘘管: 适用于胃肠功能良好者。 (2)肠瘘口插管或空肠造 瘘:适用于胃功能不良、 误吸危险大、消化道术 后需较长时间肠内营养 者。
肠内输注装置
2、胃肠内营养的方法
(1)分次给予:适用于胃功能好者;100~
400ml/次,4~8次 /日;
(2)连续输注:适用于胃功能欠佳者;缓慢、匀
速。( 100ml/h 2000ml/24h)。
(3)间歇滴注法:4~6次/日,400~500ml/次
(四)胃肠内营养患者的护理

不适感 与不能口腔进食、长期置管、输注营养液 时间过长有关 有误吸的危险 与胃肠内营养时胃排空延迟、体 位不当等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 有机体抵抗力低下、营养制剂污染 等有关
三、胃肠外营养输注的途径
(1)周围静脉:<2w,部分补充营养或中 心静脉置管和护理有困难时用。 (2)中心静脉:长期,全量补充时。
输注方式
(1)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ent admixture,TNA)
(2)单瓶输注
四、胃肠外营养的护理
1.有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抵抗力低下、静 脉置管有关 2、潜在并发症 气胸、空气栓塞、导管移 位等。



胃肠功能紊乱 与营养液选择不当、输液速度不当、 营养液污染有关
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妥善固定喂养管并去合适体位 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



营养液输入时应保持合适温度
保持管道清洁、通畅 观察和预防并发症 健康指导
第三节 胃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第七章 营养支持患者的护理
概述 胃肠内营养 胃肠外营养
第一节 概述
营养支持(nutritional support,NS)是指 在饮食摄入不足或不能进食时,通过肠内或肠 外途径补充或完全提供维持人体所需营养的一 种技术。可分为胃肠内营养和胃肠外营养
(一)外科患者机体代谢特点
体内能量来源:糖原、脂肪、蛋白质 饥饿时:糖原能提供12h,蛋白质消耗会 影响脏器功能,脂肪是主要的能量来源 手术、创伤应激后的神经——内分泌变化 使体内三大营养素代谢的特点:分解代谢 增强,合成代谢减弱。 对较大的手术、创伤、有营养不良风险的 病人,提供及时、合理的营养支持将有助 其康复。
案例
患者,女性70岁,左半结肠切除术后,常 规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每天补液1500ml, 体检:T38.5℃,P:24次/分,BP:90/60mmHg, 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实验室检查: 血清白蛋白25g/L,Hb:术后第1天100g/L,术后第 3天97g/L,术后第4天95g/L,粪便隐血试验(+++)
3.消化道功能障碍:长期腹泻、结肠炎
4.特殊病情:坏死性胰腺炎、肝肾功衰竭
禁忌证
1、胃肠道功能正常者 2、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失调或休克未纠正 者。 3、出凝血功能紊乱。 4、肝肾功能不全 5、出凝血功能障碍
二、肠外营养成分及作用
(1)葡萄糖 肠外营养主要能源物质 (2)脂肪:安全、无毒,提供热量大, 10%为等渗液,可从周围静脉输入。速度 要慢 (3)氨基酸: 20种氨基酸 (4)电解质 (5)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二)机体营养需要量
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和蛋白质
(三)外科患者营养状况评价指标
1、营养不良的分类 (1)消瘦型营养不良(能量缺乏型)
2.低蛋白质型营养不良(蛋白缺乏型)
3.蛋白质能量缺乏(PEM) (混合型营养不良)
2、营养状态评估内容
病史 体重 肱三头肌皮皱厚度 上臂周径 内脏蛋白测定 淋巴细胞总数 氮平衡 体质指数(BMI):18.5~23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做好静脉导管护理 加强巡视 配合实验室检查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健康指导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感染 机械性并发症:动作粗暴引起,如空气栓
塞、气胸、血胸 代谢性并发症:血糖紊乱、高渗性非酮性 昏迷

指经胃肠道途径供给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 素的一种方法,包括口服或管饲。
(一)适应证和禁忌症
凡有营养支持指征、胃肠道功能允许包括: 自然营养摄入不足 胃肠道外疾病:口咽部食管手术、肿瘤炎 症损伤、大面积烧伤、脑血管意外 其他:肝肾衰竭,术前后营养补充
禁忌证
1.肠梗阻 2.活动性消化道出血 3.严重腹泻或极度吸收不良 4.休克 5.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期
肠外营养系指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代 谢所需的营养素。 所有营养均从静脉途径提供的,称全胃 肠外营养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
一、适应症和禁忌症

当外科病人出现下列病症且胃肠道不能充 分应用时,可用TPN
1.不能从胃肠道正常进食:高位肠瘘
2.高分解代谢状态:严重感染
(四)外科营养支持的适应症
病人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应提供营养支持: 1.体重下降>10% 2.白蛋白<30g/L 3.>7d不能进食 4.已确诊营养不良 5.可能产生营养不良的高危病人
第二节 胃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EN)
胃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