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教案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教案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梅兰芳生平简介1.1 让学生了解梅兰芳的生平背景,包括他的出生地、家庭情况以及他进入梨园的经历。
1.2 引导学生了解梅兰芳在京剧领域的成就,包括他在生、旦、净、末、丑各个行当的表演艺术。
第二章:梅兰芳蓄须的原因2.1 让学生了解梅兰芳蓄须的背景,即日本侵华战争时期。
2.2 引导学生思考梅兰芳蓄须的原因,即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表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第三章:梅兰芳蓄须的过程3.1 让学生了解梅兰芳蓄须的过程,包括他如何开始蓄须,以及蓄须对他的生活、表演产生的影响。
3.2 引导学生分析梅兰芳蓄须的过程,从中体会他的坚韧和毅力。
第四章:梅兰芳蓄须的意义4.1 让学生了解梅兰芳蓄须的意义,即他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和对敌人的反抗。
4.2 引导学生思考梅兰芳蓄须对当代人的启示,即在面临困难和压力时,我们要保持坚定的信念,捍卫自己的尊严和民族气节。
第五章:梅兰芳蓄须的影响5.1 让学生了解梅兰芳蓄须在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即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抵抗侵略者的决心。
5.2 引导学生思考梅兰芳蓄须对后世的影响,即他的行为成为了民族英雄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
第六章:教学目标与方法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梅兰芳的生平及其蓄须事件的背景与意义。
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行为的能力。
6.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梅兰芳的生平及其蓄须事件。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蓄须行为背后的道德和民族精神。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梅兰芳的行为,理解其历史意义。
第七章:教学内容与步骤7.1 教学内容梅兰芳的生平介绍。
梅兰芳蓄须的原因与过程。
梅兰芳蓄须的意义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7.2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梅兰芳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步:详细讲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步:分析梅兰芳蓄须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第四步:讨论梅兰芳蓄须对当代人的启示。
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习课文《梅兰芳学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兰芳勤奋刻苦、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梅兰芳勤奋刻苦、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1.体会梅兰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克服困难的过程。
2.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梅兰芳吗?谁知道他是什么艺术家?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语速。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讲解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边听边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四、讨论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梅兰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梅兰芳学艺的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二、深入学习课文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梅兰芳勤奋刻苦、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三、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表演课文故事,体验梅兰芳学艺的过程。
2.各组展示表演,全班同学一起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课下作业:观察周围的人,了解他们是如何勤奋刻苦地学习的,写成一篇小作文。
六、课后反思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梅兰芳勤奋刻苦、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同时,学生在朗读、讨论、表演等活动中,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教师:“请大家注意,梅兰芳在学艺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特别的挑战?”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那么,他是如何面对这些挑战的呢?”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梅兰芳repeated地练习有什么意义?”教学难点补充:教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学习时遇到困难,我们会怎么做?”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后,教师引导:“梅兰芳也是这样,他不仅没有放弃,还更加努力。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梅兰芳蓄须》教案 ( (3)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梅兰芳蓄须》教案 (3)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梅兰芳对戏剧的热爱和坚持。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梅兰芳的坚韧和执着。
3.学会运用合适的语音语调朗读文中人物对话。
4.学会欣赏戏剧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基本情节。
2.学会正确朗读生字生词。
3.理解人物内心情感,感受故事中的情节发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梅兰芳的内心世界和对戏剧的理解。
2.正确理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掌握戏剧术语。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启动 (10分钟)•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对于戏剧和表演的了解。
•引导学生思考:戏剧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喜欢表演?2. 导入课文 (15分钟)•讲解梅兰芳的基本情节,介绍梅兰芳是一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逐段解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文中人物对话和情节发展。
3. 听读课文 (10分钟)•播放录音或老师朗读整篇文章,让学生跟读。
•分组学生同桌互相朗读,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4. 词语解析 (10分钟)•解释生字生词的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练习使用课文中的生词句子,巩固词语掌握。
5. 体验戏剧表演 (20分钟)•分组让学生模仿文章中梅兰芳的表演情节,进行小剧场表演。
•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体验梅兰芳的表演风格。
6. 思考讨论 (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梅兰芳是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的?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五、课堂总结 (5分钟)•回顾今天课堂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梅兰芳的坚持和努力精神。
•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六、课后作业•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流畅地朗读出文章。
•思考并写一篇作文:“我的梦想与努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更好地理解梅兰芳的故事,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于戏剧文学的兴趣和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坚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第1篇】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崔峦先生说过:“略读课更需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本课设计力求突出学生自主性阅读,采取“问题导读”式的思路,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深入了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以此感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家国情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整理梅兰芳的相关资料、京剧中角色分类的相关知识、图片及微视频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搜集资料,阅读有关梅兰芳的其他故事或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读文释题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京剧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梅兰芳——这位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
(板书:梅兰芳)2.简介梅兰芳,简单了解京剧中的“旦角”。
可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或微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旦角”。
PPT出示1: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PPT出示2: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大行当。
“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梳古装头(如古代仕女画中的头型),穿花盆底鞋。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内容: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两个唱段,学习相关京剧知识。
学情分析:高二(7)班是个文科班,虽然比较活跃,但整体音乐基础不是很好,对于京剧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兴趣,因此调动学生的兴趣应该从课堂的一开始就要入手。
接这个班的音乐课已经有一个多学期了,了解到他们比较喜欢老师带着唱歌,所以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他们学唱京剧唱腔,拉近学生与京剧艺术的距离。
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2、初步认识京剧艺术,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学习相关知识。
3、通过聆听和学唱京剧,感受、体验作品的艺术特点。
体会“梅派”京剧艺术唱腔的魅力。
通过学习,认识到京剧不仅是国粹,更是属于世界的,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重点:1、聆听京剧唱段,体验作品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
学习京剧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文化的艺术魅力,培养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体验梅派唱腔的美。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讨论京剧艺术特点,学唱京剧唱腔。
教学方法:利用视、听结合,教师精准讲解,鼓励学生学唱京剧唱段,加深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培养喜爱此国粹艺术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李玉刚《新贵妃醉酒》提问:视频中演员是谁?他借用了哪种戏曲艺术形式?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
二、新课1、京剧的起源提问:同学们了解京剧吗?知道京剧的起源吗?出示课件,结合教材54面的导言和59面的知识进行讲解。
备注: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
它是通过汉剧、徽剧、昆曲、秦腔相互影响,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而成的。
1790年徽班“三庆班”入京为乾隆的八旬“万寿”祝寿。
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
“四大徽班”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
在不断的同台演出中,逐步以徽调的“二簧”和汉调的“西皮”为基调,又吸收昆曲、秦腔以及梆子等戏曲的曲调、演技,揉和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戏种——京剧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希腊的悲剧与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对后世的戏剧发展都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梅兰芳蓄须》教案

《梅兰芳蓄须》精品教案第一章:梅兰芳生平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梅兰芳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理解梅兰芳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1.2 教学内容梅兰芳的家庭背景和童年经历梅兰芳的艺术生涯和舞台形象梅兰芳对戏曲艺术的贡献和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梅兰芳的舞台形象和艺术成就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的生平事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的理解和感悟第二章:梅兰芳的舞台艺术2.1 教学目标了解梅兰芳在京剧表演中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点分析梅兰芳的舞台表演技巧和艺术成就2.2 教学内容梅兰芳的表演风格和舞台形象梅兰芳的代表剧目和经典角色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创新和发展2.3 教学方法观看梅兰芳的舞台表演视频,分析其表演技巧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的代表剧目和经典角色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舞台艺术的欣赏和感悟第三章:梅兰芳与新中国3.1 教学目标了解梅兰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活动和贡献理解梅兰芳对中国文化事业的影響和贡献3.2 教学内容梅兰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舞台表演和文化活动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扬梅兰芳对中国文化事业的贡献和影响3.3 教学方法观看梅兰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舞台表演视频,了解其在新时代的贡献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在新中国的文化活动和传承发扬京剧艺术的事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与新中国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感悟第四章:梅兰芳的艺术思想4.1 教学目标了解梅兰芳的艺术思想和舞台理念分析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理解和追求4.2 教学内容梅兰芳的舞台理念和表演思想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理解和追求梅兰芳对后辈艺术家的影响和启发4.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的艺术思想和舞台理念观看梅兰芳的舞台表演视频,分析其对京剧艺术的理解和追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艺术思想的认同和感悟第五章:梅兰芳的影响和legacy5.1 教学目标理解梅兰芳对京剧艺术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和贡献探讨梅兰芳legacy 的意义和价值5.2 教学内容梅兰芳对京剧艺术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和贡献梅兰芳legacy 的意义和价值梅兰芳对后辈艺术家的影响和启发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对京剧艺术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和贡献观看梅兰芳的舞台表演视频,探讨梅兰芳legacy 的意义和价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影响和legacy 的理解和感悟第六章:梅兰芳的舞台美学6.1 教学目标理解梅兰芳的舞台美学理念分析梅兰芳在舞台表现中的审美追求6.2 教学内容梅兰芳的舞台美学理念及其形成背景梅兰芳在舞台表现中的审美追求及其表现梅兰芳的舞台美学对后世的影响6.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的舞台美学理念观看梅兰芳的舞台表演视频,分析其舞台美学表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舞台美学的理解和感悟第七章:梅兰芳与文化交流7.1 教学目标了解梅兰芳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贡献理解梅兰芳如何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2 教学内容梅兰芳在国际舞台上的表演及其影响梅兰芳如何通过表演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梅兰芳对国际友人的文化交流及其意义7.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贡献观看梅兰芳的国际舞台表演视频,理解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感悟第八章:梅兰芳的艺术精神8.1 教学目标理解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内涵分析梅兰芳如何体现艺术精神8.2 教学内容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内涵及其形成背景梅兰芳在艺术实践中如何体现艺术精神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对后世的影响8.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内涵观看梅兰芳的舞台表演视频,分析其艺术精神体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艺术精神的理解和感悟第九章:梅兰芳的艺术价值9.1 教学目标理解梅兰芳的艺术价值分析梅兰芳在艺术领域的贡献9.2 教学内容梅兰芳的艺术价值及其体现梅兰芳在艺术领域的贡献及其影响梅兰芳的艺术价值对后世的意义9.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的艺术价值观看梅兰芳的舞台表演视频,分析其在艺术领域的贡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艺术价值的理解和感悟10.1 教学目标反思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对当代的意义10.2 教学内容回顾学习梅兰芳的过程和成果分析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对当代的启示和影响10.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讨论等方式,反思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对当代的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梅兰芳生平简介重点和难点解析:理解梅兰芳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是教学的重点,而如何通过资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梅兰芳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教学的难点。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4 梅兰芳|语文S版

梅兰芳单元教学目标: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求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的任务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1、通过抓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书题启课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二十四课梅兰芳。
2、师:请和老师一齐书写课题。
梅是傲雪的梅,兰是君子兰的兰,芳是芬芳的芳。
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由此可见梅兰芳这个名字是有一个有深意,有气节的名字。
二、引出话题1、师: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还记得课文讲述了梅兰芳的什么事情呢?为了写梅兰芳这个人,作者写了哪几件典型的事例呢?(具体记叙了梅兰芳不为日本侵略者效命的几件事,分别是:拒绝播音、拒绝登台、拒绝诱惑、蓄须拒演、注射拒演板书)2、师:梅兰芳在拒绝谁?为什么拒绝?生:打着中日亲善的幌子,为侵略者粉饰太平出示图片: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残害了无数的生命,使神州大地生灵涂炭,而日本人邀请梅兰芳恰恰是为了掩盖他们的滔天罪行。
3、师:面对日伪三番五次的骚扰和邀请,梅兰芳宁可避居香港,宁可连生命都不要,也绝不妥协,所以丰子恺发出深深的慨叹——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4、师:拒绝说起来简单,拒绝就意味着失去,在梅兰芳一再拒绝的过程中,他到底失去了什么呢?请孩子们潜心默读,在字里行间去穿行,勾画出相关的的句子在旁边作上批注,用心体会他到底失去了什么?三、感受失去1、失去了奢华的生活2、失去了整洁的外表3、失去了舞台和艺术4、失去了健康师:刚才孩子们在一个个故事中感受到了梅兰芳失去了很多很多,孩子们看看这五个故事的排列,再想想这些失去有什么发现?(失去一次比一次失去的更多)说明作者在安排这些典型事例的时候是层层深入,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2、师:从演出的拒绝到失去健康、甚至差点失去生命,面对每一种失去他都那么坚定,因为在他心中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生齐读,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梅兰芳练功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梅兰芳练功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梅兰芳练功1一、启发谈话,导入学习1、师: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上的瑰宝,作为中国的国粹扬名海内外。
2、师:舞台上这位唱功了得的表演艺术家就是著名的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梅兰芳是如何获得成功,成为京剧表演大师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3、出示课题:17 梅兰芳练功4、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1、出示要求,预习课文(四人一组自主学习,老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1)自学生字新词。
(2)动脑又动手:给下面的字加部首成为另一个字,再组词。
看谁找得多,组得对。
例:每——海(海水)悔(后悔)梅(梅花)莓(草莓)尧—采—(3)读通课文,在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在交流中解决,并想一想自己初读课文后有怎样的感受?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砖头跷功红肿长进拜师顽强毅力扎实蜚声①注意“拜”读“bài”而“湃”读“pài”,声母不同:“肿、凭”是后鼻音;“砖”是前鼻音;② 媒体分析“蜚”的字形:书写时上下均等,“蜚声”的意思读课后注释;(2)加部首组词:尧——浇(浇水)绕(围绕)饶(富饶)跷(跷功)采——彩(彩色)菜(白菜)踩(踩高跷)睬(理睬)(3)接龙读课文,检查字词读音。
质疑解疑(对于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放到研读课文中解决,尽量让学生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3、梅兰芳曾经先后向两位先生学艺,他们分别是怎样评价梅兰芳的,你对此有什么疑问?(1)两位先生对梅兰芳的评价:(2)学生质疑①“他不是学戏的料子”、“ 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是什么意思?②“料子”原意是指“材料”,“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说明梅兰芳不具备学戏的天分,因此很难在学戏方面有所成就。
“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意思是梅兰芳不能靠唱戏维持生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梅兰芳练功2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10个生字“曾、拜、跷、砖、踩、肿、设、跤、凭、蜚”,在阅读过程忠积累9个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梅兰芳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认识课文中的二会字,会写四会字以及理解部分重要的四字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欣赏《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
师述:这套邮票的主角不是别人,正是“京剧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
为了缅怀他卓越的艺术成就,邮电部发行了这套邮票。
2、课件出示句子“茫茫青史,为了爱国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师述:梅兰芳不仅技艺精湛,更有高尚的情操。
著名画家丰子恺就曾经这样评价过他——(出示句子)
(1)指名读。
(2)齐读。
3、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中有哪些事例可以看出他“为了爱国摔破饭碗”?
(拒绝播音拒绝演出)
4、揭示本节课学习任务:继续学习5—13自然段,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二、品读感悟,个性解读。
(一)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自学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5—13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梅兰芳“为了爱国摔破饭碗”的事例。
(3)、从讲述事例的自然段中找出体现爱国情怀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4)、有感情读读找出来的句子。
2、学生根据要求勾画圈点,加深自己的感悟。
(二)汇报交流。
1、指名汇报:从哪件事可以感受到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2、结合具体的句子,谈理解,带着体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A、学习梅兰芳在“避港拒演“中爱国情怀的体现。
1、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
提问: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梅兰芳选择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哪些词很好的说明了这点?
2、梅兰芳原本可以过一种怎样的生活?(课件出示句子“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唾手可得。
”)
(1)、理解“唾手可得”。
(2)、想象:“奢华的生活”是怎样的生活?(出示课件口头填空)
(3)、体会日本侵略者“粉饰”的是什么?
3、师生根据幻灯片的提示合作读句子。
(小结:对比写法更显强烈的爱国情怀)
4、理解句子: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课件出示)
a、体会出梅兰芳爱戏曲艺术,更爱中华民族,更爱自己的祖国,他视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b、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
5、教师小结:这是一个正直的中国人,这是一名真正的艺术家,他的良知和高风亮节令人敬仰。
B、学习梅兰芳在蓄须拒演中爱国情怀的体现。
1、图文结合,深入理解。
a、学生汇报:“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
”
b、教师出示蓄须前后的图片,进行对比理解为什么蓄须之后梅兰芳就不能登台了?。
(2)读句理解,深刻感悟。
a、“梅兰芳还是一副得意的样子”,“幽默地答道”可以看出什么?
b、从哪些句子还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极度痛苦呢?(11自然段)
c、教师引导学生读文11自然段深入理解。
(分析出为了国家作出了巨大牺牲。
)
e、小结:是啊!对于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创作不能演出,这是何等的痛苦!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有关的句子,理解体会。
(3)再读文本,体会人物。
学生自然体会出一个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祖国的尊严,民族气节比事业,比理想更重要。
教师引读课文11自然段,达到师生共鸣。
C、学习梅兰芳在自伤身体中爱国情怀的表现。
1、学生默读13自然段
2、a、“他一方面……差点失去性命”让你有怎样的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b、“面对这些劝诱甚至威胁……斩钉截铁……”这让你想到什么?
抓住重点词语“斩钉截铁”进行理解。
C、“梅兰芳的良苦用心,终于击碎了日伪的痴心妄想”
教师抓住“良苦用心”提出:他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
3、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师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斩钉截铁,读出人物的良苦用心)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名朗读。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节。
1、齐读14自然段
2、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理解:“年复一年”指的是哪些年?梅兰芳“始终坚持”的又是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八年?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小结:整整八年,……人的一生有几个青春的八年,然而,梅兰芳却这么坚决,这么毫不犹豫,这么义无反顾地在这八年里与侵略者进行精神与肉体的殊死搏斗。
这是何等伟大的爱国之情!
板书:浓浓爱国情
四、升华情感,直抒胸臆
1、同学们,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也难怪著名画家丰子恺曾慨叹:“茫茫青史,为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让我们齐诵一首小诗来表达我们的敬意。
2、课件出示小诗: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表衷肠。
拒演举债八年整,梅兰芬芳四
海扬。
2、茫茫青史写春秋,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中华的尊严,挺直了脊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他高尚的情操令人钦佩与敬仰。
同学们,最后,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观看一段电影视频,再一次真切的感受他浓浓的爱国情怀。
五、布置作业。
为了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建议学生课后结合学习链接和资料做一份以梅兰芳为主题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