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10)
河南省扶沟县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河南省扶沟县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19·杨浦模拟) 按要求选择。
(1)老张旅居海外三十年,他想写句话来打发自己的思归之情,以下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A .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B .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C .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D .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无论是面对大自然的灾难,还是日常生活的挫折,抑或是异性的拒绝,诗人都保有一颗赤子心,__________________,满怀欣喜地去摄取其中的养料,甚至能够在否定的现象中挖掘肯定的因素。
A . 因此总是被激发出无尽的想象力B . 因此总是能够激发无尽的想象力C . 并且总是被激发出无尽的想象力D . 并且总是能够激发无尽的想象力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叶朗现在全世界都普遍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国际上出现了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
其核心思想,就是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西方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新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和当今世界的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观念是相通的。
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
《易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
”又说:“生生之谓易”。
生,就是草木生长,就是创造生命。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因此,“生”就是“仁”,“生”就是善。
儒家主张的“仁”,不仅亲亲、爱人,而且要从亲亲、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
因为人与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
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世界上的民众都是我的亲兄弟,天地间的万物都是我的同伴)程颐说:“人与天地一物也。
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语文模拟模拟考试题题11

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语文模拟模拟考试题题11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第1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书法这一概念,尽管目前没有最为权威的概括,但是,书法以汉字书写为表现形式的属性还是为人们所承认的。
那么,书法创作也应该遵循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则。
比如说,每一个笔画都需要经历从起笔到收笔的过程,多呈现由左向右、从上到下、由左上到右下、从右上到左下的走向;单个汉字的书写多遵循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至于章法,则多是将单个字从上到下组成一行,行与行之间从右到左排列等等。
这些规则为书法创作提供了一个可以并且必须遵循的创作程序,以至于无论是高明的书家,还是一般的习字者,只要参与其中,便必须遵循而不是违背它。
从表面看来,这个创作程序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如果仔细追究,则大有不同。
我们看到,书写的过程并不仅仅包括毛笔在纸面上写出笔画的环节,因为我们写完一个笔画之后,假使右手操控毛笔的运动就此停止了,留在纸面上的将是“ー” “丨”“丿”“丶”等某些单个的笔道。
为了完成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毛笔离开纸面之后还需要向下一个笔画过渡,以求得顺利书写下一个笔画,在这个环节中,毛笔无法在纸上留下痕迹,也不容易被人们观察到。
当我们将这两个环节链接起来的时候,书写过程就表现为连续的、回环往复的、不可逆转的曲线。
因而,书法创作看起来无论如何纷繁复杂,甚至好像一团麻线,但只要揪住一个合适的线头,就可以从头一直顺到尾;或者好像走迷宫,只要找到一条正确的路线,就能到达目的地。
从这个意义上说,书法创作更表现为线性的特征。
在书法欣赏时,我们的目光有时也会不自觉地伴随着回环往复的线条再现一遍创作的过程。
至于其他的造型艺术,比如美术,先画这片云,后画那只小船,抑或再补几棵小树,大概主要在于画家的创作习惯和临事从宜,并没有像书法这样的严格的创作程序;再如篆刻,尽管也是以汉字为表现形式的,艺术家在创作时甚至可以先刻完某一个相同趋向的线条,再刻另一趋向的线条。
河南省扶沟县2024年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扶沟县2024年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我国的网络直播兴起于2005年,到2016年出现井喷式发展。
截至2018年,我国直播行业的规模已经超过4.5亿人,即超过一半的中国网民都玩过直播。
庞大的市场规模,导致主播群体良莠不齐。
为了吸引眼球,一些主播无所不用其极,出格的直播行为一再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线,这说明网络直播活动和网络主播的行为亟须规范。
为此,2018年,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部门联合推出《关于加强网络直播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加强网络直播行业的基础管理。
无论是从维护网络空间风清气朗的角度,还是从维护网络主播长远利益的角度,对网络主播进行教育培训都十分必要。
黄轩婷呼吁更多直播平台加入对主播的培训中,通过人才教育培养的方式为行业孵化赋能,早日把网络主播变成能出状元的“第361行”。
(摘编自韩业庭《网络主播能否成为“第361行”》)材料二:网络直播要有基本的道德底线,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拿来直播。
为何网络直播乱象屡禁不止?新时代如何利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来弘扬网络直播正能量,是当前亟须正视和解决的新问题。
网络直播为广大网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了普通大众的创造力。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直播的这些优势,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
近年来,“直播+教育”“直播+公益”“直播+扶贫”“直播+非遗”等模式也日臻成熟,网络直播的社会价值日益凸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善用“四力”,引导网络直播健康发展,已在学界业界达成共识。
做好了前三力的建设,公信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使网络直播不仅有流量,还有受众的信任。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2023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来说,早期诗歌对山水的描绘在视角上笼统而散乱。
与之相反,谢灵运笔下的山水,是由一个非常具体的汲汲行进中的旅行者所观察到的山水;谢灵运描写的是一个人非常实际的身体的旅行,而这种身体旅行被具体实现在仔细观察到的大自然的细节之中。
而且,他的诗作往往在题目中就明确清晰地交代了观景的时间和地点。
我们可以想象当代读者在阅读谢灵运的诗作时必然有“如临其境....”的感受。
....、如在目前谢灵运创作了一种高度个人化与私人化、感情强烈而复杂的山水诗,并用诗作表现了在山水中行进的生命个体,在传统上被视为一个把装点着少许山水意象的玄言诗转化为完全成熟的山水诗的功臣。
五世纪的读者对谢灵运山水诗的迷恋激励了谢灵运的诗歌创作,并对其诗歌的广泛流行产生了促进作用。
对个人身体旅行所经历的过程的强调,也为当时佛教倡导的开悟之前必先经过长期艰苦的修行过程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世俗化的版本。
谢灵运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自然探索者,以不惜蹈艰履险来欣赏山水之美而著称。
当然了,他有足够的物质条件完成这些旅行,因为他有大批僮役供其派遣。
但是,尽管他随从众多,谢灵运的诗中却充满着随处可感的寂寞.......。
这当然反映了早期中古社会严格的社会等级区分:虽然被仆从所围绕,这些仆从却无法与他分享山水之美,因而这位大贵族诗人难免哀叹他的孤独。
(选自《剑桥文学史》,有删改)1.简述谢灵运的山水诗作让人有“如临其境、如在目前”之感的依据。
2.从文中看,谢灵运的诗中充满“随处可感的寂寞”的原因有哪些?3.请结合材料,概括谢灵运创作的山水诗带来的影响。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河南扶沟县高级中学2016年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的答案解析

2014 -2015学年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命题人:刘艳红做题:薛驰审核:史延龙2015年5月12日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社会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秩序井然的、是礼教森严的,乃至使人们认为,缺乏自由,似乎就是中国社会的传统,而在个性解放的今天,每一个人对自由的渴望都显得尤为迫切,于是对中国这一古老传统心便怀不满。
国学中的自由,是儒家责任里的闲情,是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是法家理性下的游弋,是士人重压时的释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提出的第一个价值取向,就是“自由”。
自由,在国学里也是随处可见的。
道家的生命理想最接近自由的状态,老子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要“道法自然”,意思是说:大道之行,既是要仿照大自然的规律法则,又是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状态,顺其自然,这就是道之所在。
而把道家思想与个人生命形态结合得更为紧密、更为艺术的庄子,对自由的感受也更为强烈。
一篇著名的《逍遥游》,其实描写的正是庄子心灵的驰骋和思想的放飞。
《逍遥游》中描述的那个叫做“鹏”的大鸟,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能够背负青天激越云间,上能飞天,下能入水,自由往来于天地间。
其实,庄子哪是以如此瑰丽的笔墨来仅仅描写一只鸟的行为呢?那“鹏”正是庄子自己的心,正是一颗开阔六合、含纳古今、超越世俗、纵横时空的心。
心的自由,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由。
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然而,心的开阔可以超越现实局限,助你自由翱翔在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
儒家学派里,孔子曾称赞得意门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人人都不堪忧苦,只有颜回不改其乐——他不改其乐的,也许是身在陋巷、心在书香的精神享受,也许是身在平凡、志在高远的修身过程,也许是身虽未动、心已远行的超越眼前的卓越见识。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扶沟高级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扶沟高级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边珝,字待价,华州郑人也。
珝,晋天福六年,举进士,解褐...,..秘书省校书郎、直洪文馆。
汉乾祐初,为右拾遗加朝散大夫。
泽州饥,奉诏视民田。
周广顺元年,迁右补阙。
三年,转起居舍人。
显德二年,改库部员外郎。
丁外艰,服阕,授职方员外郎,知通州。
珝课鬻盐于狼山,岁增万余石。
宋初,诣卫州视秋稼及掌京仓。
建隆二年,兄玕自河南令入为吏部员外郎,复以珝为洛阳令。
兄弟迭尹赤邑,时人荣之。
乾德初,召为仓部郎中。
蜀平,命珝知三泉县。
开宝初,迁职方郎中,监京兆曲务,又掌永安军榷货,奏徙务扬州。
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诏珝案鞫,尽得其实。
乃富民以私憾诬告尉,即反坐之。
就命权知州事,仍兼榷货务。
罢郡,又兼掌酒税盐矾务。
未几,丁母忧,起复,知州事。
会征江表..,兼领淮南转运使。
金陵平,知江北诸州转运事。
太宗即位,迁吏部郎中。
召还,赐金紫..,充广南转运使。
初至,桂州守张颂卒。
颂,濰州人,藁葬城外。
旧制不许以族行,仆人乃分匿其家财,珝召官吏悉追取之,部送其柩归濰州。
又属郡守与护军有忿隙者,但奏令易地,不致之于罪衅。
太平兴国五年,代归。
拜右谏议大夫,领吏部选事。
七年,移知开封府。
明年夏,卒,年六十三。
珝精力有吏材,帝方欲倚用,及闻其卒,叹息数四,赙其家绢四百匹,钱二十万。
珝一子早卒,以其从子俊为尉氏主簿。
兄玕至金部郎中,从子仿至殿中丞,倚为比部员外郎。
(节选自《宋史·边理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B.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C.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D.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褐,指入仕为官,《世说新语》中“绍惧不自容,将解褐”的“解褐”就是此意。
河南省扶沟县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河南省扶沟县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6高二上·清远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当今时代,新事物、新知识不断涌现,没有“增量”,只吃“存货”,谁都难免会有江郎才尽的时候。
B . 这是一架电子分析天平,它能精确地称量微量物质,其准确性可以说是毫厘不爽。
C . 逸兴遄飞的文化情怀,波澜壮阔的文化创造,是我们古老祖国永葆活力的源泉。
D . 金风阵阵,菊香遍野,梁子湖的螃蟹个儿大,只只都脑满肠肥,吃起来鲜美无比。
2. (2分) (2018高一上·兰州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工信部官网称,随着全球5G试验与商用步伐的加快,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将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的力度,探索开展5G试验的国际合作。
B .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一个唱歌的美国诗人----鲍勃•迪伦,诺奖评委会虽然已经给出了颁奖的理由,可很多人还是有所质疑。
C . 在网络社交中,一个笑中带泪的表情符,表意既是清晰的又是暧昧的,因为在不同语境中,它能被解读成苦笑、笑哭了或者是无可奈何等等都可以。
D .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政策,提高天然林保护工程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标准。
3. (2分)下面是长沙岳麓书院的一副对联,为上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 .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B . 学宗邹鲁,礼义廉耻圣贤心C . 天通荆楚,华章盛世帝王业D . 天通荆楚,繁华太平帝王业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4. (6分) (2017高一下·张家口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酷”字口语流行之我见读了《对语言污染不能太宽容——从“ku”说起》(本文认为“酷”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冷酷,冷峻”与“顶刮刮”“棒”“帅气”不沾边。
河南省扶沟高中2022届高三语文模拟模拟押题6新人教版

河南省扶沟高中2022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6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美国细菌学家卡梅隆·柯里在《科学》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声称从5000万年前开始,以真菌为生的蚂蚁就有了自己的抗生素。
研究者对一种名叫“真菌蚂蚁”的蚂蚁身上的白色斑点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真菌蚂蚁”依靠种植不同的真菌类蘑菇来作为惟一的食物着许多细小的腺窝,里面寄生着一种能产生抗生素的细菌。
这些腺窝有一些细小的孔通向蚂蚁身体外部,这样它们就可以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
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从而确保它们主人的食物殊结构使得蚂蚁与作物的这种共生关系非常和谐。
研究者发现,一些近缘的不种植真菌的蚂蚁身上则没有腺窝,也没有寄生菌。
科学家们研究了中美洲热带丛林中的切叶蚁的生活习性。
切叶蚁只种一种蘑菇,这相当于人类的单一作物制,虽然开始时产量高,但重复种几季以后很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人类是采用轮作不同作物来解决问题的。
生物学家们采用基因分析法,确定了切叶蚁所种的菌种是源于2300万年前的单一菌株,从未换过品种,却能延续至今。
这个谜由多伦多大学的C·R·居里解开了。
居里对包括切叶蚁在内的22种蚂蚁进行了仔细观察。
他首先发现蚂蚁的蘑菇农场偶尔也会受到一种名为E-covo II 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此刻,还是请你欣赏一下在这瓷器上蓝蓝的夏季别墅里这位娉娉婷婷、弱不禁风....的娇小的夫人,以及这个样子滑稽的中国听差——他将一把足有床罩那么大的伞盖打在这位太太的头顶上。
B.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红歌会从舞台布景、乐队伴奏到电视表现手法等等,都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使得新时代的红歌会能够做到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C.目前,随着荷花大量盛开,济南大明湖进入“四面荷花三面柳”的美景时节,前来观赏的游客不绝如缕....。
D.不能把凡是印在书本上的东西当作金科玉律....,那样会束缚我们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10)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前,中国诗歌进入了缺乏创新激情的贫乏状态,摆脱不了平庸的纠缠,那些曾经让读者心动不已的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精品似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中国诗歌正难以避免地进入了缺乏艺术杰作的窘境。
造成当前中国诗歌创作难尽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导致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歌?好诗歌是对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和对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洞察,是从诗人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真诚关爱。
诗人的把握现实生活既不是对当下生活时尚的浮光掠影式的涉猎,也不是对自我生活趣味的低吟浅唱式的回味,而是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的具体生活中,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潜流.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原点,诗人绝不是为了创作的目的才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里去,而是要以普通民众的生活作为出发点,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
如同秘鲁作家马里奥·略萨所说,作家的责任就是“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结构生活现实”。
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形态是复杂多样而又千差万别的,诗人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把握绝不是在诗歌中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而是要在涌动的生活潮流中追寻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走向,探求一个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内在情绪。
好诗歌是对超越国界的人类精神的合理张扬和对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价值的诗意追问,是从诗人的精神底层逐渐升华出来的人性思索。
文学是一个民族特定时代里的精神产物,理所当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打上了无法替代的特定民族的烙印。
然而,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超越国界和跨越时空,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对人类共同追寻的普遍精神的表达。
因此,好诗歌就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一个时代的民族现实生活状况的展现上,而是要以此为出发点,善于发现隐藏在自己民族精神底层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共同价值,诸如对真的肯定,对善的弘扬,对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寻,对自我的超越,对个人自由的肯定,对人格尊严的尊重等等。
诗人的责任就在于融入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中,在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中去追寻人类的终极价值。
好诗歌是对日常生活语言的审美升华。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工具,口语化成为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诗歌创作的口语化并不意味着语言的平庸化。
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语言,但是它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诗歌语言的口语化不仅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且更是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审美化。
(节选自郭国吕《诗歌价值如何认定》1.下列各项中,对诗歌的分析不符合本文所论“好诗歌”标准的一项是()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金黄的稻束》)诗人表现了一个民族的“坚韧”和“静默”的精神内涵。
B.“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告诉你吧/世界/我一不一相一一信!。
"(《回答》)诗人以清醒的眼光审视十年浩劫,愤怒而又不失理性,强烈渴望重新确立人类的基本价值。
C.“我是空心菜爱好者/所有的土地都种上空心菜/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没有为什么/我就是个空心菜爱好者。
”(《空心菜》)诗歌自然地流露出诗人对自我生活趣味的欣赏,形式自由,不落窠臼。
D.“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诗人通过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组合,表达了常人司空见惯却又难以言说的人生体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当前中国诗歌创新激情缺乏,出现了平庸化的状态,艺术精品越来越少,缺乏真正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艺术杰作。
B.造成中国诗歌现状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而造成这一标准缺失的原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
C.好的诗歌应该能够跨越国界、跨越时空,合理张扬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诗意追问人类永恒的价值取向,是诗人对整个人类的人性的思索。
D.好的诗歌不应该有诗人自己的影子,而应深度把握现实生活,作者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表现隐藏在民众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把握现实生活,不是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也不是轻描淡写的反映当下生活的新时尚,而是应该把握涌动的生活潮流中的内在民族精神神。
B.文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世界的首先是民族的,如果诗人在创作时抓住了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就能反映人类共同的价值。
C.好的诗歌绝对不是离开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状况而去反映人类共有的普遍价值,人类共有的普遍价值体现在各个民族具体的现实生活中。
D.白话诗歌是现当代诗歌的主流,但白话不等同日常口语,好的白话诗,其语言必经诗人的审美加工,是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
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比较务实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
好读书,善击剑。
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
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
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绶,皆距不受。
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
畴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
建安十二年,太祖北征乌丸,未至,先遣使辟畴,又命田豫喻指。
畴戒其门下趣治严。
门人谓曰:“昔袁公慕君,礼命五至,君义不屈;今曹公使一来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畴笑而应之曰:“此非君所识也。
”遂随使者到军,署司空户曹掾,引见谘议。
明日出令曰:“田子泰非吾所宜吏者。
”即举茂才,拜为蓨令,不之官,随军次无终。
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
太祖患之,以问畴。
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
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
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
若默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①之首可不战而禽也。
”太祖曰:“善。
”乃引军还,虏候骑见之,诚以为大军去也。
太祖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平冈,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余里,虏乃惊觉。
单子身自临阵,太祖与交战,遂大斩获,追奔逐北,至柳城。
军还入塞,论功行封,封畴亭侯,邑五百户。
畴固让。
太祖知其至心,许而不夺。
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
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
太祖亦不问。
畴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邺。
太祖赐畴车马谷帛,皆散之宗族知旧。
从征荆州还,太祖追念畴功殊美,恨前听畴之让,曰:“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也。
”于是乃复以前爵封畴。
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
太祖知不可屈,乃拜为议郎。
年四十六卒。
(节选自《三国志·田畴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A.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营:驻扎B.畴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贼:残忍C.不战而禽禽:捉住D.太祖知其至心,许而不夺夺:使改变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田畴“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3分)①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绶,皆距不受②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③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④畴戒其门下趣治严⑤太祖赐畴车马谷帛,皆散之宗族知旧⑥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畴率领整个家族以及归附他的人员共几百人进入徐无山,亲自耕种来养活自己的父母。
因为百姓归附他,所以几年间就达到了五千多户。
B.太祖北征乌丸的时候,自己还未到,就先派遣使者征召田畴,又命令田豫委婉说明意图。
田畴欣然从命,告诉他的门客赶快整治行装。
C.田畴欲借曹军之力消灭乌丸,当时盛夏霪雨不停,道路泥泞,敌扼守险要。
他于是献妙策,做向导,出其不意擒蹋顿、胜乌丸。
D.为报答袁尚征召赏识之恩,田畴冒着生命危险,吊祭袁尚,太祖并未责难。
太祖所赐之物,田畴都分发给宗族知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明日出令曰:“田子泰非吾所宜吏者。
”即举茂才,拜为蓨令,不之官,随军次无终。
(2)太祖追念畴功殊美,恨前听畴之让,曰:“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千秋岁①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①千秋岁:词牌名。
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
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
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8.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
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9“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作者背负重物,行走深山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反比来说男子的变心是应当有限度。
(3)《送东阳马生序》中写明作者虽然穿着破衣服但对那些锦衣玉食之人毫无羡慕之色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99块金币刘志刚皮克很快乐,皮克是地球上最快乐的叫花子。
“我为什么不快乐呢?我每天都能讨到填饱肚子的食物,甚至有时还能讨到一截香肠;我每天还有这座破庙可以挡风遮雨;我不为其他的人做工,我是自己的上帝。
我为什么不快乐呢?”皮克这样回答那些羡慕他的人。
这样回答问题的皮克总是快乐得像个天使。
可是有一天,皮克脸上的快乐突然丢失了。
那是因为,在一天下午,皮克在回破庙的路上捡到一袋金币,准确地说是99块金币。
其实,拾到金币的那个晚上,皮克是最最快乐的了。
“我可以不做叫花子了,我有了99块金币!这够我吃一辈子啊!99块,哈!我得再数数。
”皮克怕这是一个梦,皮克不敢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