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综合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着.落(zháo) 枯涸.(hé) 吝啬.(sè) 润.湿(rùn)B.酝酿.(niàng) 筋.骨(jīn) 水藻.(zǎo) 应.和(yīng)C.黄晕.(yùn) 蓑.衣(suō) 暖.和(nuǎn) 贮.蓄(zhù)D.淅.沥(xī) 捉迷藏.(cáng) 静谧.(bì) 梦寐.(mèi)2.下列词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婉转卖弄瞭亮偌大B.响晴吝啬粗犷朗润C.安适骄媚掩饰碣石D.化妆凌镜端庄铃铛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俊俏。
B.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玩起了打雪仗。
C.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D.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
4.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A.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B.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C.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D.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5.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春”“济南”“冬天”“雨”“四季”(分析:这几个词语都是名词)B.我国首架大型民用飞机C919第一次首飞成功,国人欢呼雀跃。
(分析:应删去“第一次”)C.能否有效预防校园欺凌,关键在于相关部门主动关心未成年人。
(分析:没有语病)D.《朗读者》栏目精心挑选经典美文,旨在达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
(分析:成分残缺,在“教育人”的后面加上“的目的”)6.默写。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评分_____________一、基础积累(33分)1、古诗默写(10分)(1)曹操《龟虽寿》中表明自己远大志向和抱负的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2、下面的句子你一定很熟悉,你能正确书写出正确的汉字吗?(10分)A、后来发生了fēn qí():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那尽头有一口shuǐ bō lín lín()的鱼塘。
B、母亲qiáo cuì()的脸上现出( )yāng qiú般的神色,我答应去看làn màn()的菊花,母亲xǐ chū wàng wài ()。
C、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妈妈问起时,我的心pēng pēng()直跳,妈妈说这样贵重的东西不能zì zu? zhǔ zhāng()。
3、下列各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 .我的母亲又遨过了一个严冬。
B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忘外了。
C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做主张呢?D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阅读理解(共10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A朋友,生活在山区,和我一样也是个书迷。
他家离学校远,每天要走很长的路。
为了能多看些书,他想了个办法。
早上7点半,他的闹钟就把他叫醒,他马上起床收拾好,带上早饭就出门。
他总是在学校开门前已经到了,一面吃早饭,一面看书。
晚上学校下班后,他一直呆到天黑。
他说:“山里的夜晚是非常漆黑的,可是我爸爸总是帮我打开一盏灯,我才能看书。
”他经常说:一本书是我的朋友,是我的知己。
伴着书的启迪,我可以不断进步。
1.朋友是住在______。
A. 城市 B. 山区 C. 农村 D. 学校2.朋友为了多看书,选择了每天早上______。
A. 7:00 B.7:30 C. 8:00 D. 8:303.为了在学校看书,朋友需要在学校开门前到达,因此他一直在学校等到______。
A. 下午 B. 晚上 C. 午饭时间 D.天黑B李明是一名乐于助人的学生。
他有一段时间每天晚上9点到11点,和同学一起去校园里给迷路的人指路。
当其他人放松休息时,他却没有时间休息。
他说:“只有帮助别人,才能感到自己更幸福。
”他为别人着想,帮助别人,他也就成了真正的朋友。
李明还积极参加学校各种志愿活动,如扶老、助弱、解困等。
他常年为社会做出贡献。
4.李明乐于助人,他每天晚上______去校园给迷路的人指路。
A. 8点到9点 B. 9点到10点 C. 10点到11点 D.11点到12点5.李明为什么认为只有帮助别人,才能感到自己更幸福? A. 帮助别人是他的爱好 B. 帮助别人可以让他成为真正的朋友 C. 帮助别人可以获得奖励 D. 帮助别人可以出名二、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根据句子的意思,用合适的词填空。
1.手机的______功能使得人们可以迅速发送信息。
2.他文化______,知道很多的传统故事。
3.妈妈说:“每天运动后我们需要饮用足够的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8.孔子和屈原对着装的审美观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回 答。(4 分)
孔子的审美观不是单纯讲究美感,也不是单纯讲究实用,而是 强调从内到外的综合修炼(2 分);屈原的审美观强调“志洁”和“物 芳”的和谐统一,更强调视觉美感(2 分)。
9.屈原所好“奇服”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4 分)
(3)【活动三:描绘春天】“诗韵‘仲春’”版块要向大家征集描 写春天景象的诗句,请你写出两句并分析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象。(2 分)
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所描绘的景象: 春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 春风带着清新的杨柳气息,轻轻吹拂着我的脸,并不使我感到寒冷。
(4)【活动四:春在校园】下列关于“春在校园”的两副对联,
(1)请找出画线句中的名词。(1 分) 名著、享受 (2)第③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将关联词语写在下面 的横线上。(1 分) 既……又…… (3)第⑤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 分) 因为大量阅读名著,是提高个人修养的关键。
6.名著阅读。(2 分) 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 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 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 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 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 “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①帽子很高,有巍峨之态;②用红花绿叶来制作衣裳,看上去 清新雅丽;③用香草作为披肩和配饰,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太原市2009~2010学年七年级第一次测评

太原市2009~2010学年七年级第一次测评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其中书写4分,满分l00分。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22分)敲响那文字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音yùn由远及近。
亲近文学,我们随王湾徜徉于北固山下,赞叹①“,风正一帆悬”的壮阔;我们与苏轼漫步兰溪,欣赏②“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的美景;我们与冰心一起吟咏③“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的诗句,品味诗人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秋高气爽的季节中包孕着美好,国庆之中的中秋更有无限寄托。
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描摹④“,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月夜景色;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则满怀深情地写下⑤“,”,祝愿离别的人儿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共享这jiaǒ洁的月光。
在这一刻,从江南水乡到北国边陲,共和国每一平方公里的热土都浸透着安恬与幸福,流淌着甜蜜与歌唱。
请将上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规范、漂亮地书写在下面空格中。
(4分)2.运用积累,为语段中①一⑤的横线处补写诗句。
(6分)①,风正一帆悬。
②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③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④,冷露无声湿桂花。
⑤,。
3.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分)吟咏音yùn jiǎo洁4.解释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安恬: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建国六十周年,举国上下同欢庆。
你所在的小组编辑的一份手抄报中要设计三个栏目以及相应的赞美词,请你把空缺的两处补全。
(3分)栏目赞美词①祖国的文化②巍巍昆仑,浩荡长江,锦绣大地处处莺歌燕舞③祖国的成就神舟航天,伸展腾飞的翅膀;举办奥运,预示未来的辉煌6.小刚把从小强那儿借来的一本《汤姆·索亚历险记》不小心给弄破了。
小刚在还书时该怎么说才显得文明、得体?(2分)小刚说:7.你和小刚、小强在热烈地讨论《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最喜欢的情节,请写出你要说的内容。
2009-2010学年度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全卷五大题34个小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选择题(18分)(本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拼音无误的一项是:()A.酝酿(niàng)厄运(è)磅礴(bàng)头晕目眩(huī)B.枯涸(hé)骸骨(hé)憔悴(qiáo)盘虬卧龙(qiú)C.粼粼(lín)匿名(nì)柳絮(shù)玲珑剔透(tì)D.滑稽(jī)附和(hè)踉跄(liàng)忍俊不禁(jīn)下列书写有错别字的—项是( )A.海枯石烂千姿百态惊慌失措历历在目B.黯然缥缈苦心孤诣恍然大悟水波粼粼C.骇人听闻诲人不倦随声附和莽莽榛榛D.踉踉跄跄塞翁失马爱慕虑荣更胜一畴3.找出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对于老师提出的几条建议,大家都随声附和。
B.他们兄妹的感情好的不得了,简直是形影不离。
C.妈妈对生病的奶奶照顾得很周到,简直是爱护备至。
D.他平时刻苦努力,这次取得好成绩是自以为是的事。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大家努力学习,使大家的成绩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B.侗族的刺秀不仅享誉世界,而且闻名全国。
C.山坡上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和茁壮的树苗。
D.只有认真学习,用心思考,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他长得像他的父亲。
B.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C.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D.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6.下列作家、作品、朝代(国籍)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观沧海》——曹操——东汉 B.《春》——朱自清——现代C.《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唐代 D.《童趣》——沈复——清代二、根据提示默写(任选5个小题,多答以顺序在先的五题计分)(10分,每空2分)7.,谁家新燕啄春泥。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6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要求:拼音、声调全对才能得分)。
(8分) 确凿( ) 蹒( )跚秕( )谷臃( )肿lú( )走震sǒng( ) 积zǎn( ) 戏xuè( )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全对的一项是( )(3分)A、人迹罕至(稀少) 人声鼎沸(水开)B、拗过去(用力弯曲) 雷霆万钧(暴雷)C、无处觅食(寻找) 絮说(絮叨)D、虎视眈眈(眼睛注视) 震悚(害怕)3、读语段,选择最准确的动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3分)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A、撑放系拉B、支撒绑拿C、支撒系牵D、顶放连牵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雪地贺卡》中“我”第二次不回复贺卡是不忍心破坏小李屹童年的梦,使她仍然感到神奇和幸福。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美女蛇的故事是说明百草园中也有丑恶的事物。
C、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为人们塑造了一个善良纯朴的农妇形象,抒发了自己对她的怀念。
D、《拣麦穗》开头写农村姑娘拣麦穗是为了下文写“我”的梦交代背景的。
5、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人生旅程中有无数的月台,生命旅途中有无数的驿站。
所有的台和站,只是供中途小憩,只是供转车再出发。
A、人生是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B、人生途中可稍作休息,但不能长期滞留。
C、人生旅途可以有多种路径到达目的地。
D、人生的目标常常可以发生方向性的逆转。
6、据英国媒体报道,近30名加拿大政府官员、3月l0号在该国渔业部长的带领下,在议会餐厅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海豹肉大餐。
组织这次“海豹宴”的自由党参议员帕耶特说:“捕杀海豹为北极地区的居民提供了收入来源。
”加拿大自由党领袖叶礼庭边嚼着海豹肉边说:“口感很不错。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正版学生字典。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6分)①树木丛生,__________。
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②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③________________。
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④客路青山外,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2)默写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后四句。
(4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xiāng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蚊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髻.()xiāng()上薄.雪()(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2分)(3)“秀气”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
请根据语境,为文中的“秀气”选择恰当的义项()(2分)A.清秀B.文雅C.小巧灵便(4)上述语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分)3.阅读《朝花夕拾》,完成题目。
(4分)《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上发表时,原题为“________”,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________(体裁)集,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________的作品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下列修辞方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3分)A.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B.每上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C.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
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有我的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D.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5.语序整理。
下面这段话的语序被打乱了,调整后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 ②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 ③绝不辜负生命 ④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⑤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 A .①②⑤③④ B .②③⑤①④ C .④③⑤②① D .②①③⑤④ 6.对本单元课文题目蕴含的意义、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山的那边》表达了作者童年时代对全新的外部世界的憧憬和向往。
B.《走一步,再走一步》启发人们“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C.《生命,生命》是作者对生命的痛惜的哀叹。
D.《紫藤萝瀑布》用形象的比喻热情赞美了紫藤萝的勃勃生机。
7.说话较量。
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3分)8.依照例句扩写句子。
(2分)例句:海在渲腾 → 海在远方为我渲腾 → 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渲腾。
扩写:星在眨眼 → → 。
9.名句积累(7分)(注意:要看清题目要求,每空1分,写错字别字或拼音代替不给分。
) (1).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____。
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终为土灰。
《过故人庄》中 , 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
(3).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二、阅读理解(61分)(一)阅读诗歌《在山的那边》的第一节,完成10-12题。
(8分)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妈妈,那个海呢?10.为什么我爬上了山顶,却哭着回来了?(2分)答:1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个诗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3分)答:12.从这节诗中可以读出“山”与“海”的具体含义吗?请简析。
(3分)答:(二)阅读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选段),完成13-16题。
(11分)……“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看见了。
”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3.找出描写“我”下山时心理变化的词语,将其填入下面的方框中。
(4分)14.当我最后爬下了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后,为什么我“先是啜泣了会儿,然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2分)答:15.“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右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为什么?(2分)答:16.对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你赞成还是反对?请说出你的理由。
(3分)答:(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7-21题。
(11分)抬起头来做人梁文福①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
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②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③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
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
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④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⑤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
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
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
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⑥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
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
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⑦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
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
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⑧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
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
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⑨妈妈说的那—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
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
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7.结合第⑤段说说小男孩在班上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学生?(2分)答:18.5肯定比500小,在第⑦段里,小男孩的妈妈为什么说“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
”呢?(4分)答:19.阅读第⑧段回答。
(1)简要说说画线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的深刻含义。
(4分)答:(2)简要说说加点的两处“抬起头来”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4分)答:20.文章说,小男孩学习到了“捐”的意义,这“捐”的意义是什么?(4分)答:21.文题“抬起头来做人”有何深刻含义? 试结合文章内容阐述这一文题中所蕴含的哲理。
(4分)答:(四)阅读下文,完成1—7题。
(21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2.选文的作者是代作家,字三白,苏州人,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明察秋毫..②项为之强.③徐.喷以烟④留蚊于.素帐中23.请在括号内将句子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
(2分)①私拟作群鹤舞()空②徐喷()以烟4.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24.作者“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怡然称快”指的又是什么事情?(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25.文中划线的语句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好处?(3分)26.作者童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请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
(3分)(五)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27-29题。
(10分)破缸救友光生七岁,凛(lĭn)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①。
自是手不释②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wèng)③,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儿得活。
注释:①了:明白,懂得。
指:同“旨”,意思。
②释:放下。
③瓮:水缸。
2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4分)⑴闻.讲“左氏春秋”⑵群儿戏.于庭⑶众皆弃.去⑷破之.28.此文分为两层,请概括层意,并说明此文赞扬了儿时司马光的哪些优秀品质?(4分)29.翻译: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2分)三、综合性学习(8分)你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现在来到了你梦寐以求的康町中学,由于来自不同的学校,老师同学都希望尽快地了解你,你同样也希望尽快地了解同学,于是老师决定组织一个自我介绍的综合性活动,希望你积极参与。
围绕这个活动,老师想好了两种形式,并为之取好了名字:形式:制作档案显个性(1)需要有一句名言来反映你的人生追求,你的名言是什么呢?为什么喜欢这句名言呢?(6分)名言:理由:(2)说说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呢?(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