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武术教育价值探析

合集下载

高校校园内弘扬武术价值的思考

高校校园内弘扬武术价值的思考
高校校园内弘扬武术的思 考与建议
完善武术教材与教学体系
精选武术教材
选择具有代表性、系统性的武 术教材,确保教材内容涵盖武 术文化的精髓,有助于学生全
面了解和掌握武术知识。
多样化教学内容
除了基本的武术技能,引入武 术文化、武术理论、武术历史 等相关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深 入理解武术的内涵与价值。
建立教学体系
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建立完善 的武术教学体系,包括教学目 标、教学计划、考核方式等, 确保武术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
性。
加强武术师资队伍建设
招聘专业武术教师
积极招聘具有专业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武术教 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教师培训与进修
定期组织武术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进修,提高教 师的武术技能和教学水平。
举办武术比赛与活动
定期举办校内武术比赛、表演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 武术技能和水平。
05
高校校园内弘扬武术的未 来展望
拓展武术在高校校园的影响力
丰富武术课程内容
01
在高校开设更多的武术课程,如太极拳、散打、武术套路等,
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推广武术文化活动
02
组织高校间的武术比赛、文化节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增强
厚的文化底蕴。
武术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现在其 融合了哲学、伦理、医学、兵 法、诗词等多元文化,具有独
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在高校校园内弘扬武术的传统 文化价值,有助于增强大学生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

武术的现代社会价值
武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种全民健身活动。
武术的现代社会价值体现在其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心理健康、预防疾病等方 面。
武术注重武德修养,强调“以德为先”、“以德服人”, 通过习武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当代大学生武术教育价值

当代大学生武术教育价值

当代大学生武术教育的价值探析摘要:武术教育具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然而,武术教育方面的问题依然严峻。

武术文化是否能够通过学校教育传承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法阐述了大学教育传播的历史、文化传承以及文化定位,对当代大学教育及武术的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

研究认为:武术文化内涵具有多元性,当代武术的价值功能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形成了防身、健身、修身、娱乐等多种表现,通过大学的武术教育,可以启迪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武术武术教育价值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029-01一、引言武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武术教育又具有民族文化传承的功能。

尽管现在,武术在学校教育中仍然被纳入体育教育的范畴,但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逐渐认知,使文化教育越来越担负其弘扬名族精神的作用。

武术从民间传承进入教育领域是武术界的一件大事,尤其在2004年,国家教育部要求在高校和中小学增加武术课等规定,更加提升了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

作为大学的武术教育也应承担起历史责任。

由于武术是“属于体育又高于体育”的传统文化项目,因此,武术教育具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然而,武术教育方面的问题依然严峻。

武术文化是否能够通过学校教育传承也是值得研究的。

因为,武术进入学校后一直以体育项目存在,其文化价值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认识。

大家对待武术一如对待西方体育项目一样,偏重于记忆和器具层次上承认其体育文化价值,而在深层价值观上面却没有更好的办法,仍然以西方体育价值观认识武术,致使武术看似在教育领域拥有一席之地,但只是体育项目中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而且发展模式并未突破西方体育的局限,自身的文化特色并未显现。

因此,研究大学武术教育传播的历史、文化传承以及文化定位,对武术的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

新视角下中国武术教育价值探析

新视角下中国武术教育价值探析

新视角下中国武术教育价值探析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7-032-03摘要在中国五千的历史发展中,传统武术汇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时刻彰显着一种不可磨灭的文化精神,武术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能够让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施行,教育方式也在逐?u发生变化,除主课外的其他学科相继重视起来,人们对于武术教学的意义和教育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尤其在新视角下,武术教育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认可。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地点,在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同时,应该在武术思想和武术精神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校生,应该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价值感和人生观上正视传承的使命。

当前来看,我国的武术教育显得非常薄弱,尤其是西方竞技性体育课程的冲击,使传统武术在学生的学习当中逐渐受到冲击,这种情况无疑是我国传统武术发展的一大障碍。

在新视角下,校方应该结合十九大的思想,借助相关科学和理论知识,冲破武术教育的屏障,制定出一系列的策略和办法,为促进武术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关键词武术教育传承精神一、前言在全球化的时代中,除政治经济的发展,学校的教育也在多样化的发展着,尤其是武术教育,现如今的学校武术教育已经逐渐泯灭与西方竞技类的教育之中,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而言,当下正面临这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

学校教育以文化课程为主,在教学中,大部分学校甚至还没有开设武术课程。

学生了解武术的渠道只有学校和课余时间,课余时间大部分被报名一些补习班,并且为了强身健体一般选择了跆拳道或者乒乓球等竞技类项目,对于传统的中国武术,只有少部分人选择,所以,学校的武术教育近乎名存实亡。

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中,武术教育一直处在尴尬的位置,和传统文话的发展相比,武术教育工作不成正比,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口号非常响亮,却没有人重视武术教育这项传统的体育项目。

民间武术馆校开展价值思考

民间武术馆校开展价值思考

民间武术馆校开展价值思考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武术的价值,民间武术馆校在中国的许多城市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这些馆校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环境,让人们学习和发展他们的武术技巧。

然而,除了提供武术技能培训外,这些馆校还有其他价值和意义吗?下面将探讨它们的价值思考。

1. 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武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源远流长,具有数百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许多民间武术馆校致力于传承和保护这一传统文化,以确保它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馆校的教练和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了解和欣赏中国武术的美学、哲学和价值观念。

2. 培养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民间武术馆校的教练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素质培养。

通过繁重的体能训练和技术指导,学生们能够增强自己的耐力、柔韧性和力量。

这些技能和素质不仅仅可以帮助他们在武术比赛中获得优胜,也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 培养品格教育和自我修养武术不仅仅是技能的展示,它还涵盖了一系列的品格教育和自我修养。

如武术的入门门诀,“德、体、技、势、意”中的“德”就是指武术人必须有高尚的道德观念。

武术还要求武术人具有忍耐、自律、坚持不懈和尊重他人等品质。

民间武术馆校在培养学生技术的同时,也注重他们的品格和自我修养的培养,这些品质都是在未来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4. 加强社交和分散压力人们的生活中常常感到沉闷、有压力和孤独。

入门民间武术馆校学习武术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与其他学生的互动,增加生活上的多样性,并分散压力。

在馆校学习武术也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对对方的信任和团队合作的机会。

对于那些想要获得聪明和压力释放的学生,这是绝佳的选择。

综上所述,民间武术馆校的意义和价值远远不止于技术培训。

它们传承和保护了传统文化;为学生们提供了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通过培养品格教育和自我修养,提高了学生成年人的道德素养;而且在社交和压力释放过程中带来了很多积极的体验。

在未来,民间武术馆校将继续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全面和丰富的环境,让他们学习、练习和发展他们的技能和品质。

武术教学中的德育价值探析

武术教学中的德育价值探析

2017年(第7卷)第11期民族传统体育孕育在中华传统文化怀抱中的传统武术在几千年的变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系统的武术伦理体系,为所有的习武之人所共同认可和尊崇,这就是武德。

虽然在不同的时代,武德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但总体而言仍有清晰可见的道德脉络,即武德与中国传统道德始终保持着内在的一致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复杂多元,道德滑坡的现象客观存在,这为大、中、小学中青少年的道德培养带来了挑战。

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武术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传承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伦理道德精髓,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武术与武德武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原石社会时期,由于原始社会时代的自然条件对人类来说十分恶劣,人们为了生存和繁衍下去,就必须充分发挥身体的运动功能,与野兽搏斗,并产生了一定的格斗技巧,这就是武术的雏形。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但与此同时基于财富掠夺的部落战争又频繁地爆发,人们依旧需要学习和改进格斗技术。

时代在发展,人类对于格斗的需要却一直客观存在,于是逐渐发展出了专门研究战斗技术的武术。

在早期,武术虽然是基于实践需要而产生的,并没有太多伦理内涵和思想底蕴,但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赋予了武术以新的意义和价值,遂产生了武德。

就从字面意思来看,“武”字属于会意字,由“止”和“戈”字构成,“止”古代通“趾”,其字意为站稳拿着武器,有展示暴力的意思。

《说文解字》中解释“武”字时写道:“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兵。

故止戈为武。

’”《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楚庄王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

’”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时期,“武”就已经具有了止息干戈,维护正义与和平的道德意义。

由于古代的习武之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古代并未流传下系统的关于武德方面的理论著述,武德大都通过师门训诫、师徒口授的方式传承下来。

论当代学校武术教育的精神价值

论当代学校武术教育的精神价值

s ol sueuao ,hc sdc e yt i ’ sita ar ueepcayi ho i h r n ca tnio , evs m j t 0 uet c o Wuh dct w i ei db h nf s ru ti t,seil ns olnt c r toi r s n t at a .y fsdns h i n hi d e l p i l tb n l c eue s la t h i o t
tdt ed eo me t fsiih at o hytefud t frtec e t f et gtepa t a e d fs d nsrlaigW uh d ct fn t n n e t e l n p rt e l oh v p 0 ht h o n ai o h t n mc i h rci lne sa u e t。eesn n o mt o n c t sue u ai u c osad n o i
Lucii i 日 n pg
( ea D p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I 礴 吐: s U mgleau e h i rtr ,  ̄ t
0 Wuh , ia st eo Py l uai , ia ,10 8 SaniC ia f su X nI tu f h ̄ cto X ’n 706 ,hax, hn) n it d E i n
a d s ca es n l e n o i p ro ai d. l z
Ke r ¥ sh o uh E uain lvle; ii a au p ei a i t ywo d -c o l . W su, d ctoa au s rt lv e;o t hbt i p u l c ao n
教育界在当下我 国教育 改革 的大背 景下 围绕教 育价值

浅析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与应用

浅析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与应用

浅析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与应用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有的体育项目之一。

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与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发展现状和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和道德修养。

武术是一种综合性的体育项目,通过练习武术可以全面锻炼学生的力量、速度、柔韧性、协调性和耐力等身体素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性、毅力和勇气,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将武术纳入学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重视,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武术列入体育课程,并且设置了专门的武术班、武术专项等,开设了武术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练习武术的机会。

一些学校还开展了武术表演、比赛、交流和培训等活动,使学生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和挑战。

举例来说,北京市某中学开设了武术专项班,学生们每周都有专门的武术课程,学校还邀请了一些武术名师进行指导,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传统武术技能,还可以参加各种武术比赛和表演,为学校赢得了不少荣誉。

这些实践表明,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

1.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武术是一种高强度的体育项目,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他们的体魄和抗压能力。

2.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了自身安全防护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武术是一种需要团队合作的体育项目,通过练习武术,学生可以培养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

浅析武术在校园发展的价值及发展策略

浅析武术在校园发展的价值及发展策略
1 . 引 言
加快学校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 武术 运动 的传播与教育的实施 , 重 点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 推动学生 的团结协作 、 以学生亲 身参 与体验为手段 , 鼓励学生主动参 与、 实践创新 、 自强 自立 ,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 扩大交流合作 、 展示 自我 , 从而 提升学生 的社会交 际能力 。 2 . 4武术运动的人文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 1 ) 武术运动 的人 文性能有效 培养 学生懂得社 会的道 德规范 ; ( 2 ) 武术运动的人文性有利 于学生健康 的社会价值观
社会 的快速发展 ,要求培养 出更 高质量 的体 育人才 , 显现 出体育 的地位和作用。武术的继 承和发扬有利 于促进社 会的快速发展 , 丰富社会文化 的内涵 , 满 足社会 物质文化 与精 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武术人才质量的高低 也显 现出体育的地 位和作用 , 使体育真正成 为必不可少的运动项 目。 在这样 的背 景下 , 对我 国体育运动项 目中的武术人才培养进行研究 , 具有 极其重要 的意义。 武术作 为中华 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 目, 深 受人民喜爱和推崇 。 但是 , 我 国的武术人才培养并没有形成有 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 目前 , 我 国我有熟人 喜爱培养 主要还是 依托高校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模式对学生实施武 术教育 、 教学 、 训练等方式 的培养 , 缺 乏统一和规范 的专业化 培养原则和方案。我国武术专业人才培养也凸显 了自身 的特 点: 民族传统性 、 科 学性 、 社会适应性 、 一专多能性 、 竞技性等。 2 . 发展武术 的意义及价值 武术是 中国的国粹 , 也是 国内一项 特殊的体 育运动 , 具有 浓郁 的传统文化特色 , 成为提与社会化的重要载体 , 使社会人 对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化的深人 了解 ,并积极 的去 接受 和传 播这种文化精神 。有利于培养青 少年 了解 和深刻认识祖 国文 化 的内涵 , 树立爱国与 自信 , 有助于改 变青 少年拜金 主义的倾 向以及人身观 、 价值 观的迷茫和人文教育的缺失 、 民族精神的 淡 薄等方面能起到重要的意义 ,更能为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 扬, 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让学生对 武术的文化 、 理论 、 技能 、 战术等恩认识与理解 , 使更多的学生 接受武术 ,喜欢上武术,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 到真正的武 术, 推动 中华武术真正的发扬光大 。 2 . 1 武术文化在校园的传播 , 具有 良好 的教育功能 武术的教育价值不 同于其它体育项 目,它集文化教育和 身体教育于一体 。武术文化是 中国传统文化 中哲学 、 伦理 、 美 学、 医学 、 兵法等 思想 与内容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积淀而逐渐形 成 的。 武术运动 自身所包含的人文价值 、 竞技价值 、 社交价值 、 健身价值及社会 经济价值在武术文化 的传播与教育过程 中得 到 了充分的体现。 2 . 2 武术运动在学校教育 中的健身价值 武术最早作为军事训 练手段 , 主要突出技击 的特性 。 不管 是格斗运动 、 还是套路运动 , 都体现 了武术攻 防格 斗的性质 特 点; 武术所包 含的文化 内涵 不仅是注重技击 , 更注重 养身 ; 强 调通过 “ 调心 、 调息 、 调身” 等功法来 达到修养 身心的 目的。因 此, 无数 的健身价值 主要体 现在 , 通过长期 的武术锻 炼 , 利关 节、 强筋骨 、 壮体魄 ; 理脏腑 、 通经脉 、 调精神等 以此全 面改善 人体机能 、 健体强身。武术运 动讲究 内外兼修 , 意在意志与行 为 的平衡 与统一 , 促进 人与人 、 人与 自然 、 人与社会 的和谐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武术教育价值探析
作者:敬惠园
来源:《武术研究》2017年第04期
摘要:在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和推进健康中国的新背景下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全民健身的重要构成部分,学校武术具有悠久的人文价值。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文化交流、健身、社会交往和审美方面对学校武术教育的价值进行探讨,传播武术文化,探索武术教育的功能,运用于实践教学中,提高学校武术的质量,进一步弘扬武术文化。

关键词:学校武术教育文化价值功能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4—0084—02
1 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历程
《礼记》中记载着,夏朝就有“痒”“序”“校”开展教育的地方。

当时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射”“御”就是和军事有关的学习内容。

[1]之后就有文武分家,并有重文轻武现象,对于当时来说,文和武都是不可缺少的。

[2] 唐代武则天重视武举,武术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3]武举制为习武之人开辟了道路,使技术得以规范化,提高了武术爱好者的积极性。

因此,学校教育考试内容也根据武举制考试内容为标准。

在那个时期,也有很多的文人重视学校武术。

明清时期的颜元,提倡实践,自学武术,喜欢拳术,在当时的漳南书院的课程中添加有武备课,学生们在学习其他内容的外,对举重、跑、跳等技术还要习练,这说明武术在学校中是很重要的。

[2]
民国以来,许多有识之士把武术作为强国的一种教育手段推向学校。

1918年后,要求全国中小学添加武术课。

[4]学校添加武术课程使武术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体育中武术课程得到发展。

2004年颁布一些列政策,其中就要求中小学各科中要添加有关民族传统的内容,体育课教学中增加一些武术技术,由此可见政府对武术的重视。

[5]
2010年武术操要求在中小学普通职中推广;在武术事业面临的新形势下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为在青少年中传播武术,推出武术进校园的措施。

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在十个省区市开展学校武术段位制推广工作。

2 当代武术教育价值观的理解
在教育价值观念上,人们觉得教育价值是作为载体的客体的属性和作为主体的人的需求之间的一定关系。

[6]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学校教育包含着学校武术。

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以武术技术为教学内容,通过人的身体动作对其进行教育,促进人的实践活动。

社会文化现象的武术,已经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随着社会的进步武术被赋予了新的价值观念,他是文化、教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活动。

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享受方式上有不同的选择。

武术中包含是深厚中华传统民族文化,悠久的传统价值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习武者意识的形成,世界在不断进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下,增强青少年对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至关重要。

[7]
3 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功能
3.1 文化教育价值功能
3.1.1 武德教育
“文以评心,武以观德”这句话表现出来武德的重要性。

在儒家思想中武德思想逐渐被得到体现和发展,其表现为“任、义、礼、信、勇”等方面。

[8]一直以来,武术的教学中也把道德作为武术教育的中心,强调武德,让武德和技艺结合起来,这已经是现代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但长期以来,武术教学中往往只注重技术的教学,而忽视了武德教育,使学生不了解习武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导致了许多问题的产生并造成了不良影响。

3.1.2 爱国主义教育
古往今来,在历史中出现出来了众多英雄,岳飞、戚继光等等,他们为了祖国,不怕放弃自己的生命,并激励着我们学习他们的品质。

在这个信息化全球化时代那些武术明星李连杰、成龙,在学校武术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人物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品质。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把优秀文化通过这种教育传播给学生,让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与武术技艺相结合,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强。

3.1.3 意志品质的教育
武术中“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充分展现出习武的艰难。

通过对学校武术的习练,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终生体育的目标,对学生进行顽强意志和艰苦品质的培养。

学习武术是一个艰辛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身体和精神上都要受到痛苦的考验,因此武术教学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3.2 强身健体的价值功能
武术练习是一个全身各个器官参与活动的过程。

练习过程中配合呼吸是各个器官参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发展韧带的伸展性,提高平衡能力,使身体素质得到加强。

养成长期练习武术的习惯,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预防感冒和调节身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4]在武术的练习过程中要注重手眼身形步的协调配合,强调神形兼备,在这个过程中都反映这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识。

在武术比赛中,运动员要穿相应的武术服装,上下场行抱拳礼节,展示有特色的套路动作。

在竞技体育背景下,学校武术教育中一些武术动作对学生来说难度大、要求
高,是学生有了畏惧心理,给素质教育要求“健康第一”有一定的影响,一些丰富多彩的中国武术符合学生群体心理和身体的承受力,是实现强身健体目的的有效手段。

[9]
3.3 审美价值功能
武术动作复杂优美观看价值高,有动静结合的节奏美;踢、打、摔、拿等完美的结合,内外兼修、形神合一的和谐之美,让人惊叹。

武术练习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健美运动、具有稳定的形态、和与音乐的节奏美。

都给人们带来了观赏之美。

在学校武术教学中,传授者要根据武术套路的技击和运动形式。

要对受教育者进行美育教育,让学生了解武术的运动美。

3.4 社会交往价值功能
人们学习武术后可以“以武会友”,展示技艺、相互比艺、进行学术交流、传播武术。

武术交流不仅促进武术爱好者之间的友谊还体现了他的交往意义,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与人的往来起到了促进作用。

社会的进步,人的交往频繁,传播武术文化技术,通过比赛、武术表演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交往能力
4 结语
在学校武术教育活动中,技术学练、交流、武术教学中,在规则制约下,在武德的教育中,应该加强传统文化思想教育,重视武术文化教育价值。

以仁爱礼仪为指导,以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人际和谐交往为目标,将中国传统美德教育融于实践之中,把武德融入技术教学中,通过武德教育,让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使武术文化从学校中发扬传播出去。

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实现爱国主义价值观,发展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31-41.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材(上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9-13.
[3]林伯源. 中国武术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364.
[4]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32.
[5]李龙.武术教育研究评论[J].搏击·武术科学,2006(3): 48-51.
[6]王坤庆.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价值论视角的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8.
[7]韩爱芳.当代武术价值观解读[J].搏击·武术科学,2005(6):13-15
[8]艾文.论学校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3):81-83.
[9]马荣.中国传统武术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探索[J].绥化学院学报,2005(3): 173-174.
On the Value of School Wushu Education
Jing Huiyuan(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China)
Abstrac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strategy and the promotion of healthy Chinese new background martial arts as a good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fitness, school Martial arts has a long humanistic value. Throug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analysis,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value of Martial arts education in school from cultural exchanges, fitness, social intercourse and aesthetics, spreading martial arts culture, exploring the function of Martial arts education, and applying in practice teaching,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martial arts and promoting the culture of martial arts.
Keywords: school education culture value and func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