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位难产83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80例头位难产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分析

80例头位难产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分析

80例头位难产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分析李涛;安洪宾【摘要】目的研究头位难产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80例头位难产孕产妇作为研究组,并选择40例头位顺产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为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9600,P<0.05);研究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产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位难产孕产妇的剖宫产率较高,妊娠结局较差,临床中需要给予孕产妇有效的处理措施,可确保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7(011)006【总页数】2页(P182-183)【关键词】头位难产;孕产妇;妊娠结局;剖宫产【作者】李涛;安洪宾【作者单位】110499 沈阳市法库县中心医院妇产科;110499 沈阳市法库县中心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头位难产在妇产科中较为常见,胎儿处于非枕前位的胎头盆腔内的回转受阻,导致胎儿处于持久性的枕横位或者枕后位[1]。

胎儿在宫内仰伸受限,会出现不同程度仰伸,进而产生胎儿面先露、顶先露或者额先露。

头位难产的胎儿的最大径线不适应,进而导致难产[2]。

头位难产在分娩的前期无明显的临床指征,难以做出早期诊断,在分娩过程中,会导致孕产妇发生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健康[3]。

因此,对于头位难产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进行把握是改善妊娠结局的重要措施。

为进一步明确头位难产孕产妇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等状况,本研究中对80例头位难产孕产妇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接诊的80例头位难产孕产妇作为研究组,并选择40例头位顺产的孕产妇作为对照组。

产程中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

产程中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
得推广应用 。
[ 2 ] Br a u n wa l d E , An t ma n E M, Be a s l e y J W, e t a 1 . ACC/ AHA 2 0 0 2
gui d e l i ne u pd a t e f or t he ma na g e me n t of pa t i e n t s wi t h uns t a b l e an gi n a a nd non ・ - S  ̄s e gm e n t e l e va t i on m yo c a r di a l i nf a r c t i on— - s u mma r y a r t i c l e :a r e po r t o f t he A me r i c a n Co l l e g e o f Ca r d i o l o g y /
产程 中头位难产 的临床分析
李 滢
( 河南省商 丘市 睢县 中医院妇产科 ,河南 商丘 4 7 6 9 0 0 )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产程 中头位 难 产 的 临床 处理 方 式 及其 临床 效果 。方 法 选取 2 0 1 0 年 9月至 2 0 1 3 年 3月在 我 院进 行 分娩 的产 妇 2 0 0例 ,
将产 妇 随机 分 为观 察组 与对照 组 ,每 组 1 0 0例产 妇 。对照 组 产妇 均给 予顺 其 自然 分娩 ;观 察组产 妇给 予人 工破 膜 、产妇 体位 、徒 手 扩 张宫
颈和 徒 手旋 转胎 头处理 。对 于 两组 宫 缩乏 力 的产妇 均 给 予催产 素加 强产 力 ,行 胎 心监 护 。结果 观 察 组产 妇 的活跃 期和 第二 产程 均 显著 低 于 对照 组产 妇 , ‘ 比较 差 异具 有统 计 学意 义 ( P< 0 . O 1 ) 。 观察 组产 妇活 跃期 的 先露 下 降平均 速度 和 宫 口扩 张 平均 速度 显著 大于对 照 组产 妇 ,

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

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

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原因及分娩方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9例头位难产的临床资料,对其结果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

结果189例头位难产中持续性枕后位49例,持续性枕横位81例,共占头位难产的68.8%,而产道异常17例,产力异常30例,巨大儿6例,严重胎头位置异常6例。

造成难产的最主要原因是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

结论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和胎头下降,是早期发现头位难产的重要手段,决定分娩方式。

标签:难产;原因;分娩头位难产指非枕前位之胎头,因在盆腔内回转受阻,成为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或因胎头俯屈不良,胎头呈不同程度的仰伸,遂成面先露、额先露、顶先露等,其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分娩三大因素往往均参与其中,很少是由单一因素所引起[1]。

胎头位置异常是引起难产的首要原因,本研究分析我院189例头位难产的临床资料,探讨头位难产的原因及分娩方式,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2年7月~2003年5月,我院孕妇分娩总数941例,其中头位903例、臀位37例、横位1例;发生头位难产189例,占分娩总数的20.1%,占头位分娩总数的20.9%,189例头位难产孕妇年龄平均25.5(18~32)岁,孕周38+4~41周,其中初产妇172例,经产妇17例。

1.2 头位难产的诊断[2]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即凡因难产以手术(剖宫产,陰道助产)结束分娩者为头位难产,阴道助产包括产钳术及胎头吸引术及徒手旋转胎头。

2 结果2.1 分娩方式及头位难产的发生原因(表1)2.2 分娩方式与产时胎方位的关系189例头位难产中胎头位置异常136例,其中分娩方式见表2。

3 讨论本资料显示我院2002年7月~2003年5月发生的头位难产189例占头位分娩的20.9%,其中持续性枕后位49例、持续性枕横位81例,共占头位难产的68.8%,而产道异常17例、产力异常30例、巨大儿6例、严重胎头位置异常6例。

浅析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和处理

浅析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和处理

浅析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和处理摘要:目的:讨论和分析头位难产的原因和具体应对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215例头位难产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难产发生的原因、特点以及具体处理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胎头位置异常而头位难产又很容易直接引发胎膜早破。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难产的早期主要信号之一是胎膜早破,如何处理胎头位置和产力是应对头位难产的关键。

关键词:头位难产;应对方法;分娩方式结合临床来看,头位难产指的是非枕前位胎头,在盆腔内回转受阻继而成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或者是由于胎头俯屈不良,所以形成了头先露、额先露或者面先露的情况,这也是导致难产比较常见的原因;基于此,我院将以头位难产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具体护理办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215例头位难产患者,产妇年龄为23~37岁,平均年龄为27.6岁,孕周为38~44w;本组215例产妇中经产妇35例,初产妇180例。

1.2头位难产发生的原因以分娩产力、产道和胎儿三个主要因素合并我院研究结果来看,胎儿异常是导致头位难产发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产力异常和产道异常。

1.3头位难产的临床特点(1)产程延长:我院研究患者中潜伏期延长24例,占11.16;活跃期延长110例,占51.16%;第二产程延长39例,占18.14%。

(2)胎膜早破:头位难产早期的信号便是胎膜早破,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胎位异常所引起,以枕后位、枕横位和高直位最为常见。

2.结果我院研究的215例患者中,自然分娩患者35例(16.28%),胎吸术45例(20.93%),,剖宫产135例(62.79%)。

在215例患者中,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且出血量≥500ml的患者共8例(3.72%),其中 1例是由于产钳助产时,软产道撕裂引起;另外7例是由于生产后宫缩乏力引起;尿潴留患者3例;先兆破裂4例。

头位难产临床分析

头位难产临床分析

头位难产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头位难产发生率,常见原因、处理方法及预后。

方法通过对312例头位难产进行分析,找出头位难产常见因素,分析其发生率、处理方法及预后。

结果头位难产的发生率为17.2%,其中胎方位异常,占头位难产总数的70%,其中发生难产的主要原因以枕横位及枕后位所占比例最大。

结论头位难产的发生率高,原因错综复杂,处理不当,会严重危害母儿健康,正确认识和处理头位难产,慎重选择分娩方式,可明显降低头位难产对母儿的危害,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标签:头位难产;形成原因;防治;分娩方式头位性难产是由于产道、胎儿、产力异常相互作用所致,发生于头位分娩中的难产,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也可影响产程的顺利进展。

头位性难产发病率高,而在临床工作中,顺产与难产的界限多难以截然分开,常常不易做出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处理,以致危害母婴健康。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9~12月,我院分娩总数为1618例,头位分娩1586例,臀位32例,发生头位难产312例,占分娩数的19.67%,发生头位性难产的胎儿异常为首位(包括胎方位异常和巨大儿),其次为产力异常、产道异常。

1.2 头位难产的诊断头位难产为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即发生于头位分娩过程中,凡因难产的手术(剖宫产、阴道助产)结束分娩者为头位难产。

阴道助娩,包括胎头吸引术,手转胎头。

2 结果2.1 头位难产的原因头位难产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单一因素引起。

其原因主要有:①头盆不称;②胎头位置异常、胎方位异常,经过试产,以不能转为正常位置者多为难产,自然分娩机会较少;③骨盆畸形或胎儿畸形;④骨盆倾斜过大,影响胎头入盆方向,造成假骑跨;⑤软产道异常,形成梗阻性难产。

2.2 头位难产分娩方式与新生儿情况,见表1。

表1头位难产分娩方式与新生儿情况发生原因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Apgar评分)胎头吸引剖宫产0~3分4~7分8~10分胎方位异常107119226198宫缩乏力234011151不协调宫缩0826骨产道异常716软产道异常26114合计1321804442643 讨论3.1 如何判断头位难产产程中如出现如下情况,均应考虑头位难产的可能。

头位难产98例临床分析

头位难产98例临床分析

头位难产9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发生率、常见原因、处理方法及预后。

方法通过对在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分娩的98例头位难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找出头位难产的常见原因,分析其发生率、处理方法及预后。

结果头位难产发生率为16.4%,其中胎方位异常80例,占头位难产总数的81.6%,是发生难产最常见的原因。

结论头位难产发生率高,及早识别异常情况,进行恰当的处理,对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称头位难产,原因错综复杂,处理不当,会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如能及早识别、正确判断、恰当处理,是保障分娩顺利和母儿安全的关键。

现将我们的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分娩总数598例。

发生头位难产98例,占分娩总数的16.4%。

患者年龄为20-45岁,平均25岁,孕周37-42;初产妇72例,经产妇26例。

1.2 头位难产的原因:持续性枕横位48例(48.9%),持续性枕后位32例(32.6%),额位及前不均倾位各1例;巨大儿11例(11.2%),脐带过短或绕颈引起胎头不衔接及产程延长3例;产道异常7例(7.1%),其中骨盆异常6例,宫颈瘢痕1例;产力异常35例(43.7%),其中原发性宫缩乏力11例,继发性宫缩乏力24例;相对头盆不称21例(24.4%)。

1.3 分娩方式:98例头位难产病例中行剖宫产术60例(61.2%),胎头吸引术22例(22.4%),徒手旋转胎头后经阴道分娩16例(16.3%),阴道助产指征为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或胎儿宫内窘迫。

1.4 结果:发生胎儿宫内窘迫12例,新生儿娩出后apgar评分8分以上57例(95.0%),4-7分3例(5.0%),产妇产后出血4例,其中3例经注射缩宫素和按摩子宫后出血减少,1例因迟缓性宫缩乏力持续失血而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无产褥感染发生,无新生儿及孕产妇死亡病例。

2. 讨论决定分娩是否顺利的主要因素有产力、产道和胎儿。

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例的临床分析

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例的临床分析

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例的临床分析胎位难产是指胎儿头颅在宫颈口或骨盆入口不能顺利通过而产程延长的情况。

它是妇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威胁母婴生命安全。

治疗难产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例是一种高效的方法,本文将对其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

一、临床背景某产妇入院分娩时,羊水破裂24小时,宫口开全,子宫收缩强度和频率良好,胎儿头位下降至骨盆入口水平,但始终不能坠入骨盆内。

因此,考虑到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例进行处理。

二、方法及过程1. 患者仰卧,双腿屈曲。

2. 无菌操作,产妇女医生单手握住患者颈部,另一只手握住患者股骨大转子。

3. 首先,将胎儿头部向左侧或右侧旋转45度。

4. 接着,将胎儿头部向下压,同时轻轻将胎儿身体向左侧或右侧旋转,直到胎儿坠入骨盆内。

5. 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胎儿进入骨盆后,胎心率和母亲无明显异常反应,同时宫缩加强,子宫口逐渐扩张,患者很快分娩婴儿。

6. 处理完全后,产妇进行清洁及检查伤口,母婴均无不适。

三、总结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它可通过手法对胎儿头位进行旋转和调整,最终让胎儿安全顺产。

此外,在操作过程中,医生还应注意其他一些方面,例如菌落计数、肢体翻转、胎心监护等,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从临床角度来看,医生应当充分了解和学习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例,熟练掌握该操作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既要有耐心,又要有技能,必须非常小心谨慎,用安全、快速的方式处理本病例。

总之,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例具有安全、快速的优点。

合理操作和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保障母婴安全。

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

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
起l 其 中首 要 的 原 因 是胎 头 位 置 异 常 。 研 究 对 我 院 1 9例 头 位 1 1 , 本 6 难 产 患 者 的 的 临 床 资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道 如下 报 1临床 资 料
11一般 资 料 .
21分 娩 方 式 及 头 位 难 产 的发 生 原 因 ( 1 . 表 )
头位分娩 中, 由于 产 道 、 力 、 头 异 常 所 致 的难 产 , 为 头 产 胎 称
1 . 位 难 产 的 诊 断 参 见 参 考 文 献1 2头
位 难 产 。处 理 不 及 时 或 不 当 , 严 重 影 响 新 生 儿 的 预 后 并 对 母 体 2 结 果 将 造 成 损 伤 。 成 头 位 难 产 的原 因较 为 复 杂 . 少是 由 单 一 因 素 引 形 很

产 程 晚 期 或 第 二 产 程早 期 徒 手 旋 转 胎 头 为枕 前 位 。 中 , 续 其 持
表 1 1 9例 分娩方式及头位难产 的发 生原 因【( 】 6 n %)
表 2 产时胎方位与分娩 方式的关系【( ) n% 】
性 枕 横 ( ) 发 生 的原 因 除 骨 产 道 异 常 外 , 胎 头 通 过 产 道 的径 后 位 使
【 要 】目的 探 讨 头 位 难 产 产 生 的原 因及 分 娩 方 式 的 选 择 。 方 法 对 我 院 19例 头 位 难 产 患 者 的 临床 资 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摘 6
对 其 结 果 和 产 生 原 因 进 行 分 析 探 讨 , 复 习 相 关 文 献 资 料 。 结 果 19例 头 位 难 产 中 持 续 性 枕 后 位 、 横 位 共 l6例 并 6 枕 1 (8 %) 而 产 道 异 常 1 6. 6 , 4例 , 力 异 常 2 产 8例 , 大 儿 7例 , 重 胎 头 位 置 异 常 5例 , 成 难 产 的 最 主 要 原 因 是 持 续 性 枕 横 巨 严 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位难产83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头位难产的临床资料。

结果:头位难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胎头位置异常(68.67%)、宫缩乏力(19.28%)、巨大儿(4.81%)、软产道及骨产道异常(3.61%)。

分娩方式:剖宫产(62.65%),胎吸术(24.09%),产钳术(2.41%),徒手旋转自然分娩(10.84%)。

结论:及早识别头位难产、及时处理是改善妊娠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头先露;难产
我们对2006年7月~2007年7月期间收治的83例头位难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6年7月~2007年7月共分娩425例,发生头位难产83例,占19.53%;83例中初产妇57例,经产妇26例;孕周为(39.80±4.30)周;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25.10±
2.65)岁。

头位难产的标准:胎先露为头,骨盆测量正常,胎儿大小预计能阴道分娩,内诊检查胎头位置异常,继发宫缩乏力。

1.2 导致头位难产的原因:主要为胎儿因素,其次为产力异常、产道异常。

胎儿异常包括胎头位置异常和巨大儿,本组胎头位置异常57例,占68.67%,其中持续性枕横位29例,占34.94%;持续性枕后位24例,占28.91%;4例为额位、颏后位及高直位,占4.81%;巨大儿4例,占4.81%。

产力异常主要是宫缩乏力16例,占19.28%;软产道及骨产道异常3例,占3.61%;脐带绕颈至胎头不衔接2例,占
2.41%。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83例头位难产中,剖宫产52例,占62.65%;胎吸术20例,占24.09%;产钳术2例,占2.41%;徒手旋转自然分娩9例,占10.84%。

其中29例持续性枕横位中,剖宫产15例,胎吸9例,产钳1例,自然分娩4例;24例持续性枕后位中,剖宫产18例,胎吸5例,自然分娩1例;16例宫缩乏力中,
剖宫产5例,胎吸6例,产钳1例,自然产4例,5例严重严重胎头位置异常,3例骨产道异常,2例脐带过短、脐绕颈及4例巨大儿均以剖宫产结束分娩。

2.2 头位难产对母儿的影响:83例头位难产中出现产后大出血7例,其中剖宫产术中发生大出血6例,阴道助产1例;剖宫产术中切口裂伤4例,阴道分娩中会阴伤口延伸裂伤3例。

产程中出现胎儿宫内窘迫22例,新生儿Apgar评分8分以上51例,4~7分29例,1~3分3例。

3 讨论
头位难产是指在分娩过程中胎先露为头,并由胎儿、产道、产力异常而导致的难产[1]。

其中相对头盆不称是头位难产的重要因素,以胎头位置异常为主,而且以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多见,本组中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各占34.94%及28.91%,与国内徐烨等[2,3]报道基本一致。

其原因为头盆不称、胎头位置异常可使胎头下降受阻,导致产力异常而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宫缩乏力;产力异常可使胎头内旋转受阻,而致胎头位置异常,从而更难克服胎头下降的阻力等。

另外胎儿异常还包括巨大胎儿,本组巨大胎儿4例,占4.81%,产力异常主要是宫缩乏力16例,占19.28%,产道异常3例,占3.61%。

根据临床表现正确地判断是否头位难产是保障孕妇顺利分娩的关键因素。

有报道应用产程曲线图观察产程可以早期发现头位难产的可能,指导正确处理异常产程[4]。

我们认为产程中如出现以下情况均应考虑头位难产的可能:(1)胎膜早破:提示胎先露可能在骨盆入口受阻,胎儿经阴道分娩可能性减少[5],故凡对胎膜早破产妇应予充分重视;(2)产程延长:主要是由于胎头位置异常引起,是头位难产的重要表现,轻度的胎头位置异常如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在胎头在到达中骨盆平面才受到阻力,表现为活跃期延长、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及第二产程延长,严重的胎头位置异常往往在骨盆入口即被阻而不能衔接,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或活跃早期宫中扩张延缓甚至停滞;(3)宫缩乏力:头盆不称、胎头位置异常或产妇过度精神紧张,可导致原发性宫缩乏力、甚至继发性宫缩乏力;(4)宫颈水肿:产妇过早出现排便感、胎儿窘迫、胎头颅骨过度重叠或严重胎头水肿[6];(5)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第二产程延长及滞产均是头位难产较晚期表现。

头位难产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只有正确地进行处理方能保证母婴的安全。

从临床工作中我们认识头先露不一定是正常分娩。

头位难产是因产力、产道、胎头定位异常所致难产,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需动态观察,既不过早干预也不要失去时机进行相应处理,综合分析才能确定选择最佳方式结束分娩。

我们的经验是:(1)临产后潜伏期内维持有效规律宫缩,并给予地西泮静脉注射,观察宫口扩张和胎头下降情况先行试产,如试产失败考虑行剖宫产。

(2)进入活跃期,如出现停滞或延长,立即检查确定胎头位置,及时发现头盆不称,适时人工破膜促胎头下降,调整宫缩情况,为经会阴分娩创造条件;如产程无进展,应行剖宫
产。

(3)试产既充分又要适度,尽量减少剖宫产;对充分试产后再进行剖宫产并且胎头较低者,应将子宫切口呈弧形或锯齿状,以减少切口撕裂,防止出血。

(4)尽量减少产科并发症,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在头位分娩中,顺产与难产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化[7],避免头位难产我们认为关键做到如下4个方面:(1)妊娠期间定期做产前检查,及早发现难产因素和及早确定分娩方式。

(2)纠正胎头位置应是预防头位难产最主要的措施,可在孕期或分娩早期利用体势或手法将胎头位置转正,也可在临产后宫口开达7~8 cm以后,经阴道徒手转胎头,可降低头位难产发生率。

(3)产程中,产妇要注意休息和饮食,心理上不要过分紧张和恐惧。

(4)医护人员要仔细观察产程,尽早发现难产信号,及时处理,以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及围生期母儿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张开娥.头位性难产在产程中及时处理对母婴预后的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507.
[2] 徐烨.头位性难产60例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6):796.
[3] 顾纪华.头位难产62例临床分析[J].中国厂矿医学,2006,19(6):499.
[4] 朱燕红,李惠霞,朱斌.头位性难产162例临床分析[J].深圳基层医学论坛,2006,10(7):621.
[5] 赵晓星.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及处理[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1):57.
[6] 李永华.头位难产204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06,6(3):37.
[7] 上官雪鸿海. 头位难产312例临床分析[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6):5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