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县小麦宽幅精播技术探讨
景泰县小麦宽幅精播技术探讨

景 泰县 位 于 甘肃 中部 , 小 麦 是景 泰 县 最 主 要 的粮 食 作 物之一, 常 年播 种面 积 达 1万 h m , 占全 县保 灌 耕 地 的 4 0 % 以上 。 自2 0 0 8年景 泰 县被农 业部 列 为小 麦高 产 创建 活动 示 范县, 为加 快技 术 集成 与创 新步 伐 , 不断 提 高创 建活 动 的层 次和水平 , 取 得 更 大 的 创建 成 效 , 景泰县农技中心于 2 0 1 2 年 引进 了 小 麦 宽 幅 精 播 高 产 栽 培 新 技 术 , 购 置 了 郓 农 牌 2 B J K 一 6型小 麦宽 幅精 量播 种机 , 开 展了 小麦 宽 幅精 播技 术
断 垄 现 象 。 1 . 4 自带镇压 。 保 墒 壮 苗
播 种 方式 对 比试 验 和 多 户大 田示范 , 面积 1 . 3 5 h m 。 研 究结 果表明: 小麦 宽幅 精播 技 术在 景泰 县气 候 、 土壤 及 栽培 条件 下, 具 有增 产 潜 力大 、 增 收 明显 的技 术 效 果由于增 加 了单 株 小麦 的 生长 空 间 , 改 善
单 株小 麦 的生 长环境 ,既利 于群 体通 风透 光和 根 系 良好 发育, 又利 于边 际 优 势 的发 挥 , 利于 壮 苗增 蘖 、 增强 抗 逆 性 等, 可使 小 麦 以健 壮 个体 和 改 善群 体 结 构夺 取 高产 闭 。 可 解 决传 统 条播 由于 拥挤 ( 一条线 或 疙瘩 苗 ) 而 导致 争肥 、 争水 、 遮 光等 不 良生长 的弊 端 。
1 主 要 技 术 优 点 1 . 1 行 距较 宽 。 播 幅 较 宽
宽 幅 精播 机 有一 对 一镇 压轮 配 置 , 即 每 个 开沟 器 后边
配套 1个镇 压轮 , 使开沟、 播种 、 镇 压一 次作 业 完成 。 可 起 到 较好 的镇 压保墒 效 果 , 较传 统播 种出 苗 早 、 齐、 全, 利于 培 育
小麦宽幅精量播种综合配套技术

小麦宽幅精量播种综合配套技术当前,临颍县小麦单产已进入450公斤/亩以上的高产阶段,地力水平和技术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小麦种植制度和种植方式与小麦单产提高和生产发展不相适应,小麦播种技术滞后已成为小麦持续高产的限制因素。
目前,小麦播种环节广泛采用小麦播种机,无论是外槽轮式条播机,还是圆盘式单孔条播机,其共同点是籽粒入土出苗为一条线,无论播种量大小,籽粒都拥挤在一条线上,造成争肥、争水、争营养、根少、苗弱的生长状况。
大家都知道,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同样一种机械也能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种植制度。
小麦宽幅精播机的示范与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播种方式,对籽粒分散、播种均匀、根系发育,麦苗健壮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解决了缺苗断垄,疙瘩苗的问题。
2010年以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将小麦宽幅精播机及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作为提升小麦产量的一项新技术措施在全国冬麦区进行示范推广,这对完善和提高小麦宽幅精播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服务小麦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一、小麦宽幅精播机的创新小麦宽幅精播机是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与郓城工力公司合作研制而成,目前广泛使用的是第四代产品,可一次完成施肥、播种、镇压等全部工序。
小麦行距、畦宽可自行调整。
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的研制与推广,推动了传统小麦种植制度和种植方式的变革,是小麦生产中一次新的革新和小麦生产水平的又一次新的提高,对小麦生产前期促根苗,中期壮秆促成穗,后期抗倒攻籽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效果。
(一)小麦宽幅精播机的使用与调整11、培训播种机手。
首先要认真学习宽幅精播机使用说明书,熟悉播种机性能,可调节的部位,运行中的规律等,只有播种机手熟悉掌握了宽幅精播机机械性能和作业技能,才能有效地掌握播种量,播种深浅度,下种均匀度,才能提高播种质量,实现一播全苗的要求。
去年某实验点因更换机手,造成播量不准,出苗很差的情况。
2、调整行距。
行距大小与地力水平,品种类型有直接关系,小麦宽幅精播机应根据当地生产条件自行调整。
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宝贝啊!你知道吗,就像给小麦安上了翅膀,能让它们在田野里欢快地飞翔,茁壮成长!
传统的播种方式有时候就像是走在老路上,虽然也能到达目的地,但总是缺了那么点惊喜和突破。
而小麦宽幅精播就不一样啦,它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高产的新大门!宽幅播种,让小麦种子们不再拥挤,它们有了更宽敞的空间去生根发芽,去吸收养分,这不就跟咱们人住大房子更舒服一个道理嘛!
这种技术能让小麦的根系更发达,那扎根在土地里,就像牢牢抓住了大地母亲的手,稳稳当当的。
而且呀,麦穗也会更饱满,那一颗颗麦粒就像是闪闪发光的金子!想想看,一大片麦田里,都是这样饱满的麦穗,那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再说了,这宽幅精播还能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呢!就好像给小麦穿上了坚固的铠甲,任凭风吹雨打,它们依然能挺直腰杆。
这可不是一般的厉害呀!这意味着咱们不用担心一场风雨就把辛苦种的小麦给毁了,多让人安心啊!
而且哦,采用这种技术,还能更好地利用肥料和水分呢!肥料就像是小麦的美食,水分就像是它们的饮料,有了宽幅精播,它们就能尽情地享受这些“美味”啦,那能不长得好吗?这难道不比以前那种方式强多了吗?
还有啊,这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起来也不难呀!只要咱农民朋友们认真去学,去实践,肯定能掌握得很好。
这就像是学一门新手艺,学会了就能让咱们的小麦产量蹭蹭往上涨,那多带劲啊!难道咱还不想去试试?
总之,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就是咱农民的好帮手,是小麦丰收的保障!咱们一定要好好利用起来,让咱们的麦田变得更加生机勃勃,让咱们的生活因为小麦的高产而更加美好!。
小麦宽幅精播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宽幅精播特点
通过小麦宽幅播种试验调查,每穗粒数增加0.6~1.3粒,千粒重增加0.3~1.1g,小麦平均增产8.9%。
一是扩大行距,改传统小行距(15~20cm)密集条播为等行距(22~26cm)宽幅播种。
由于宽幅播种籽粒分散均匀,扩大了小麦单株营养面积,有利于植株根系发达,苗蘖健壮,个体素质高,群体质量好,提高了植株的抗寒性、抗逆性。
二是扩大播幅,改传统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一条线为宽播幅(8cm)种子分散式粒播,有利于种子分布均匀,无缺苗断垄、无疙瘩苗,克服了传统播种机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争肥、争水、争营养、根少苗弱的缺点。
三是当前小麦生产多数以旋耕地为主,造成土壤耕层浅,表层疏松,容易造成小麦深播苗弱、失墒缺苗等现象。
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后带镇压轮,能较好地压实土壤,防止透风失墒,确保出苗均匀,生长整齐。
四是目前小麦生产使用的传统小麦播种机播种后需要耙平,人工压实保墒,费工费时,随着有机土杂肥的减少,秸秆还田量增多,传统小麦播种机行窄拥土,造成播种不匀,缺苗断垄。
使用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播种能一次性完成,质量好,省工省时,宽幅行距宽,解决了因秸秆还田造成的播种不匀等问题。
播种后形成波浪型沟垄,有利于集雨蓄水,墒足根多苗壮,安全越冬。
五是降低了播量,有利于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合理,无效分蘖少,两极分化快,植株生长干净利索,也有利于增强根系生长活力,充实茎秆坚韧度,改善群体冠层小气候条件,田间荫蔽时间短,通风透光,降低了田间温度,提高了营养物质向籽粒运输能力曰更有利单株成穗,分蘖成穗率高,绿叶面积大,功能时间长,延缓了小麦后期整株衰老时间,不早衰,落黄好;由于小麦宽幅精播健壮个体,有利于大穗型品种多成穗,多穗型品种成大穗,增加穗数。
小麦宽幅精播特点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宽幅精播特点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作者:史良锁,宋巧珍来源:《种子科技》 2017年第2期史良锁,宋巧珍(闻喜县种子管理站,山西运城 043800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7)02-0048-01中图分类号: S512.1文献标志码: B摘要:介绍了小麦宽幅精播技术的特点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宽幅精播技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小麦宽幅精播技术是将小麦的播种行幅宽由传统的2~3 cm增加到7~8 cm,使种子在田间分布更均匀、个体发育更健壮,避免个体间相互争夺水分和养分,提高了光合利用率,促进小麦根系发达,提高粒重,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实践证明,采用该技术每667 m2增产幅度在8%以上。
1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特点①扩大播种行距,改为等行距(20~25 cm)宽幅播种。
由于宽幅播种籽粒分布均匀,小麦单株营养面积扩大,植株根系发达、蘖多而壮,提高了植株的综合抗性,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②改变播幅,改为宽播幅(8 cm)种子分散式粒播,克服了传统播种机密集条播的缺点,有利于个体良好发育,个体与群体更加协调。
③当前麦田有机肥普遍减少,秸秆还田数量增多,小麦播种机容易造成小麦播种用种量大、播种不均匀、缺苗断垄等现象。
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后带镇压轮,能压实土壤,确保出苗均匀、整齐。
播种后形成的波浪型沟垄,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
④降低用种量,有利于个体发育健壮以及群体生长合理。
2 小麦宽幅精播优质高产栽培技术2.1 测土配方、培肥地力以配方施肥为主,坚持无机肥与有机肥同时进行,掌握稳氮、增磷、补钾、配微肥的原则,产量水平在500 kg/667 m2以上的高产田,要求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3 000~4 000 kg或精制有机肥100~150 kg,及纯氮(N)14~16 kg、纯磷(P)7~8 kg、纯钾(K)6~8 kg。
氮肥50%底施、50%春季追施,磷、钾肥全部底施。
浅谈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2015年第8期(上)
多也应适当疏掉一部分,以平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这对提高产量也有一定效果。
六、水肥平衡,减少浪费
(一)施肥不平衡
氮肥用量过高造成的徒长现象明显,不得不采取整枝掐蔓的方法控制其非营养体徒长过快。
同时,农民误认为整枝后可以提高座果率,提早成熟,这是认识上的一大误区,氮肥过多一旦遇到雨水过多就会造成秧苗徒长,易感染病虫草害等,反而不易坐果。
面喷施磷肥、钾肥。
不过量施用氮肥,可以改善西瓜的品质,口感好,甜度高。
(三)追肥原则
慎施提苗肥,巧施伸蔓肥,重施膨瓜肥。
提苗肥在定植后5~7d 缓苗后进行,一般用尿素、复合肥1:2配成0.3%溶液施1次即可;伸蔓肥一般在提苗后20d 左右,每株用尿素10~15g ,钾肥15g 在定植点外35cm 处两侧开深25cm 条沟,将肥施于沟中盖土;膨瓜肥在幼果鸡蛋大小时进行,每株用尿素30~40g 、过磷酸钙15g 、钾肥30~40g ,在定植点外50cm
(二)采取引诱方法进行害虫防治
如利用诱蚜板诱杀蚜虫,利用灯光诱杀害虫,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等。
(三)采用高温闷棚防治 如黄瓜的霜霉病。
八、总论
据试验,嫁接西瓜比自根西瓜增产一倍以上,嫁接黄瓜增长30%~50%,嫁接西红柿增长50%以上。
日光温室冬季栽培黄瓜嫁接栽培,可以增强黄瓜抗低温能力,预防黄瓜枯萎病和疫病,克服黄瓜连作障害,促进植株生长及增加产量。
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

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一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重点研究对象。
传统的小麦栽培方法大多采用行距窄、密植的方式栽种,但这种栽培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如湿害、病虫害易发、高产难保等。
这时,采用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既能提高产量,又有助于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应用。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该技术。
一、技术特点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是指在保持一定行距和株行距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粒子播种,使种子分布均匀,避免了几乎相邻的植株互相竞争的情况。
该技术特点如下:1、较高的产量。
采用该技术栽种小麦,能够保达到每亩增产300公斤以上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小麦的产量。
2、减少小麦病虫害的发生。
由于种植密度适当,叶子之间的空气流通良好,避免了许多病虫害的滋生和蔓延。
3、提高了光照和空间的利用率。
该技术下的小麦每株株距较大,便于叶面吸光,同时也可以更好地释放和利用土壤养分。
4、均匀增产效果优秀。
小麦幅宽匀播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小麦的密植状况,避免植株之间竞争产生,导致一些部位的瘦弱情况,达到均匀增产的目的。
二、技术方法1、施肥。
在栽培开始前,要做好充分的施肥措施,可以适量放置底肥或基肥,促进种子的生长发育。
还可以在施肥时加用生物有机肥,增强土壤肥力,改善植株生长环境。
2、选择适宜的品种和数量。
广泛采用适合该栽培技术的小麦品种,数量上和平时不同,每亩播种量大概为225-240公斤,能够达到相对较好的效果。
3、密度调控。
根据种植区域、土地属性等,合理控制植物的密度,最适合的密度大概是每平方米2-3株,过低增产效果不佳,高密度影响了植株的生长前景。
4、一定的植株间距离。
小麦宽幅匀播的栽种也有自己合理的植株间距离,具体可以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密度适当调整。
5、适宜的机械拖拉板。
要采用适合的机器设备进行整个过程的作业,以确保种子分布均匀,避免了联播机和旋挖机的问题。
三、结果分析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不但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增加,而且对生态环境、土壤增效等方面都有着很好的改良作用,因此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小麦宽幅播种

(一)小麦宽幅精播机的研制与推广应用
1996年由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与郓城工力公司合作研制而 成,我们先后经过试验、示范、改进、提高四个阶段,已生 产了六代产品:第一代为一垄双行无后轮镇压;第二代前二 后四楼腿安装后带镇压轮;第三代单楼腿双管式,6行机质量 稳定,操作简单。8行、9行多功能中大型小麦宽幅精播机。 牵引动力90马力可一次完成深松、施肥、播种、镇压等全部 工序。 小麦宽幅精播机的研制来源于实践,运用到生产,并 随着小麦生产的发展和用户对机械要求在不断的改进、完善 和提升。小麦宽幅精播机的研制和小麦宽幅精播高产高效栽 培技术的创建,是培育小麦壮苗,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 延缓小麦整株衰老的重要措施;是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提高 播种质量,实行规模化种植,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减轻劳动强度,改变种植制度、种植方式,提高小麦生产水 平,实现小麦单产新突破,有着积极作用和良好的经济效果。
8017-2
924402
90-6
8017-2 烟农15 烟农15 鲁麦21 鲁麦21 鲁麦7 鲁麦23 莱州817 莱州0253-4 鲁麦22 鲁麦22 泰山915021
17.44 1.97 2.0 2.17 2.21 2.20 1.65 1.045 1.83 2.0 2.507 2.177 1.07 1.02 2.20
常见小麦播种机种类
人畜两用小麦播种机
2BMB型小麦半精量播种机
2BJM型锥盘式小麦精密播种机
河南宽楼脚播种机
1
2
1、河北农哈哈圆盘式开沟器播种机 2、河南新乡联丰播种机 3、宽幅精量播种机
33
当前小麦生产又存在分散经营,规模小,种植模式多, 品种更换频繁,种植机械种类多、机械老化等现象,造成小 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应用面积降低,小麦播种量快速升高 (平均每亩播量在20斤以上,个别地方少数农户每亩仍播30 斤左右),造成群体差,个体弱,产量徘徊不前的局面。重 品种,轻技术,管理粗放,已构成栽培与品种,农艺与农机, 推广与生产形成两张皮,互相不统一,直接影响小麦产量、 品质和效益的提高。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的研制将会推进传 统小麦种植制度,种植方式的变革和小麦生产水平又一次新 的提高,为小麦生产增添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泰县小麦宽幅精播技术探讨
摘要通过引进小麦宽幅精播新技术试验示范研究,探讨总结小麦宽幅精播栽培的主要技术优点、技术成效及主要配套技术措施,为优化提升景泰县小麦丰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
关键词小麦;宽幅精播技术;技术优点;技术成效;甘肃景泰
景泰县位于甘肃中部,小麦是景泰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达1万hm2,占全县保灌耕地的40%以上。
自2008年景泰县被农业部列为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县,为加快技术集成与创新步伐,不断提高创建活动的层次和水平,取得更大的创建成效,景泰县农技中心于2012年引进了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新技术,购置了郓农牌2BJK-6型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开展了小麦宽幅精播技术播种方式对比试验和多户大田示范,面积1.35 hm2。
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宽幅精播技术在景泰县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下,具有增产潜力大、增收明显的技术效果,较常规条播技术增产834.0~895.5 kg/hm2,增幅9.9%~11.9%,增效2 001.6~2 149.2元/hm2;证实了该技术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创新性和前瞻性,为一项农机农艺综合配套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技术的引进应用,对优化景泰县小麦丰产栽培技术、增强小麦综合生产能力,注入了新的科技活力,提升了小麦创建活动的科技含量,对促进粮食稳产高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现实意义[1]。
现将景泰县小麦宽幅精播技术总结如下。
1 主要技术优点
1.1 行距较宽,播幅较宽
常规条播一般行距15~17 cm、播幅3~5 cm,宽幅精播行距22~26 cm、播幅8~10 cm。
可见较常规条播行距增宽7~9 cm,播幅增宽5 cm。
由于增加了单株小麦的生长空间,改善了单株小麦的生长环境,既利于群体通风透光和根系良好发育,又利于边际优势的发挥,利于壮苗增蘖、增强抗逆性等,可使小麦以健壮个体和改善群体结构夺取高产[2]。
可解决传统条播由于拥挤(一条线或疙瘩苗)而导致争肥、争水、遮光等不良生长的弊端。
1.2 精量播种,节省种子
宽幅精播机有革新的排种器拨轮(单粒窝眼式)配置,即拨轮上的每个排种穴(窝眼)只可盛1粒种子,多余的种子被排种器内的毛刷刷掉,通过内置分粒器,使种子箱内的种子定量、可控、精确地拨排出来,可做到精准下籽,精量播种[3]。
据2012年示范表明,宽幅精播播量为330 kg/hm2,品种为大粒型的宁春39号,较百亩核心攻关方条播区播量(375.0~412.5 kg/hm2)节省种子45.0~82.5 kg/hm2,可解决传统超大量播种及盲目下籽的问题。
1.3 双管下籽,摆籽均匀
精播机(2BJK-6型)有6对下籽波纹管,每对下籽波纹管最下端连接1个特别的开沟器(单腿宽边双管),使种子可按照设定的播幅宽度(8 cm),形成连续不断等时距、等粒数、均匀的种子流,可改善传统播种易出现的疙瘩苗或缺苗断垄现象[4]。
1.4 自带镇压,保墒壮苗
宽幅精播机有一对一镇压轮配置,即每个开沟器后边配套1个镇压轮,使开沟、播种、镇压一次作业完成。
可起到较好的镇压保墒效果,较传统播种出苗早、齐、全,利于培育壮苗。
1.5 自成垄沟,集雨培土
宽幅机播后自然形成垄沟状条带,面对景泰县春季气候多变、多风又多沙尘的气象现状,苗期可挡风御寒;同时若有降雨,可集雨蓄水,使小雨的水量成为中雨的墒情;头苗水灌溉后垄被水冲平,又起到了麦田培土的作用。
因此较传统一次性播种、耱平方式,更利于促幼苗早发,利于根系良好发育和防倒抗旱。
2 技术成效
2.1 增产增效
通过小麦宽幅精播(行距26 cm)与常规条播(行距15 cm)播种方式对比试验研究表明:小麦宽幅精播折合产量为9 294 kg/hm2,较常规条播增产834 kg/hm2,增幅9.9%,增效达2 001.6元/hm2。
宽幅精播小麦的主要经济性状表现均优于常规条播。
其中:穗粒数为26.8粒,较常规条播高出1粒;成穗数为716.7万穗/hm2,较常规的高出20.25万穗/hm2;单株分蘖为0.03个,较常规条播高出0.01个;经济系数为51.9%,较常规条播高出2.8个百分点;千粒重为49 g,较常规条播高出2.9 g。
大田示范结果:小麦宽幅精播平均产量为8 428.5 kg/hm2,较常规条播增产895.5 kg/hm2,增幅11.9%,增效2 149.2元/hm2。
可见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为景泰县改进传统种植制度,选择更优、更丰产的栽培技术模式提供了依据。
2.2 农机农艺结合
通过播种机单粒窝眼式排种器拨轮、种子分粒器、单腿宽边(8 cm)双管开沟器、镇压轮等关键革新配置的成功研发,使小麦农艺增产技术设计理念得以实现。
可见该技术真正成为农机与农艺综合组装配套的结合体。
2.3 小麦高产栽培新技术措施
宽幅精播技术是小麦精量、半精量高产栽培技术的延续和发展,其技术核心在于通过农机农艺的结合,使增宽播幅、增宽行距、播种均匀、分散籽粒、镇压
保墒等一体化技术得以实现,使小麦生长前期发根多、中期多成穗成大穗、后期籽粒饱满,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增加穗密度、穗粒数、千粒重的几率[5],为一项小麦高产栽培的新技术措施。
3 主要配套技术措施
3.1 选用良种,复方拌种
根据景泰县的气候特点、栽培条件及种植习惯,以中筋类春性偏早熟品种为主。
选用丰产、稳产、优质、多抗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以永良15号、宁春39号等为主,为提高单产奠定基础。
为有效预防小麦散、腥黑穗病,减轻根腐病和全蚀病,解决小麦缺素症,促进壮苗增产,应大力推广复方拌种技术,即每100 kg种子用3 %敌委丹悬浮种衣剂100~200 mL、钾宝100 g、硫酸锰100 g、硫酸锌50 g,对水2~3 kg拌种,以每粒种子均匀包裹上红色的药液为好。
3.2 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
播前整地必须达到“平、松、碎、净、足墒”的质量标准,这是提高播种质量的重要技术环节,也是其他栽培措施发挥增产潜力的基础。
近年来,旋耕机的作业面积不断扩大,往往使土壤过于疏松,造成深播弱苗或缺苗断垄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无论是何种机械的作业务必要求使所整地块表面平整,耕层土壤上虚下实,墒情充足,为苗全、齐、壮打好基础[6]。
3.3 坚持测土配方施肥,重视秸秆还田
示范区平均施纯N 180~225 kg/hm2、P2O5 90~120 kg/hm2、锰肥15.0~22.5 kg/hm2,氮磷比例为1∶0.52,其中全部的磷肥和60%~70%的氮肥作基(种)肥,剩余的30%~40%氮肥结合头苗水灌溉作追肥,微肥通过作基肥、拌种和叶面肥施入。
建议施硝铵磷(30-10-0)75~90 kg/hm2作种肥,以利于多发根、壮苗及分蘖。
目前,景泰县有机肥投入不足已成问题,为优化麦田土壤结构,增强小麦生产后劲,必须重视秸秆还田,以弥补有机肥的亏缺。
对此,应该抓好秸秆还田操作技术,即小麦收获后将秸秆粉碎,茎段长以3~5 cm为宜,撒开铺匀,均匀撒施尿素150 kg/hm2左右,以加速秸秆的腐解,伏秋深耕25~30 cm,打破犁底层,犁透压实,或旋耕2遍,灌足冬水造墒,等土壤完全封冻后进行镇压保墒,以培肥地力,确保土壤养分充足供应。
3.4 确定适宜的播期、播量、行距
提倡顶凌播种,可于3月中旬抢时播种,有利于根系发育,易于形成大穗。
依据试验示范结果,采用2BJK-6型小麦宽幅机播种,较高肥力地块以行距24 cm、播量375 kg/hm2左右为宜,大粒型品种的排种孔排数调成6和7,小粒品种的排数调成5和6;中低肥力的以行距22 cm、播量420 kg/hm2为宜,大粒品种的排
数调成6和7,小粒品种的排数调成6和6。
3.5 加强田间管理
一是推广早浇浅灌头苗水技术。
在小麦三至四叶期(4月20—25日)灌头苗水,灌溉量1 200 m3/hm2左右,随水撒施尿素112.5~150.0 kg/hm2,利于促幼苗早发,壮苗增蘖,抗倒增产。
二是推广“一喷三防”技术。
即在抽穗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200~1 500 g/hm2、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50 mL/hm2对水450 kg/hm2喷雾2次,以预防锈病、白粉病、蚜虫、干热风。
三是推广机械化集,高茬收割、脱粒、机械化秸秆粉碎等技术于一体,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机与农艺的衔接配套。
4 参考文献
[1] 刘金权.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技术[J].河南农业,2011(15):44.
[2] 邵科岐,杨雪琴.宝鸡市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技术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12(1):121-122.
[3] 刘树念.小麦宽幅精播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51.
[4] 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1(28):27.
[5] 姚勇.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2(11):23-24.
[6] 郭永芳.小麦宽幅超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