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生物发酵马铃薯淀粉渣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马铃薯淀粉加工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

马铃薯淀粉加工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

马铃薯淀粉加工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项目背景及意义马铃薯淀粉是我国传统的淀粉基地之一,淀粉加工行业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食品废弃物、生产工艺水、滤渣、过去和劣质淀粉等。

由于废弃物含水率高、容易腐烂、难以保存,且污染环境,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造成环境问题。

因此,开展马铃薯淀粉加工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不仅有利于解决废弃物的处置问题,还能够节约资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并且对于环境保护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项目内容该项目主要包括食品废弃物、生产工艺水、滤渣、过去和劣质淀粉等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包括以下内容:生产饲料将产生的食品废弃物加工成饲料,通过合理的混合配方转化为高质量饲料,提高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废弃物的形成和污染,实现资源化综合利用。

生产生物肥料将部分食品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肥料,用于种植蔬菜、花卉等植物,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同时减少废弃物的处置问题,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产工艺水处理通过对生产工艺水进行处理,还可以得到高值化的有机物质和废水。

有机物质可以用于生产有机肥料、发酵产生乙醇等,废水则可再次利用,节约水资源。

生产淀粉代用品将废弃的过去和劣质淀粉、滤渣等加工成淀粉代用品,如玉米粉、豌豆淀粉等,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日用化工、纺织印染等领域,实现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

项目预期效益马铃薯淀粉加工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的预期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污染:将废弃物利用起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节约资源: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可以再利用部分资源,降低能源消耗,避免浪费。

3.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综合利用马铃薯淀粉加工废弃物,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创造就业机会:开展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同时也会为相关行业创造就业机会。

市场前景随着国家对环保政策的日益重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基于马铃薯淀粉废水微生物菌剂的研制与应用研究

基于马铃薯淀粉废水微生物菌剂的研制与应用研究

基于马铃薯淀粉废水微生物菌剂的研制与应用研究基于马铃薯淀粉废水微生物菌剂的研制与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废水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作物,马铃薯产生的淀粉废水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因此,研发一种有效的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方法,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在这种情况下,微生物技术作为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生物技术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微生物菌剂的研制与应用中,与淀粉液体废水有关的微生物菌剂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向。

马铃薯淀粉废水中富含的有机物和微量元素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利用这些特性开发出适用于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微生物菌剂具有很大的潜力。

首先,研制马铃薯淀粉废水微生物菌剂需要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出合适的微生物。

通过采集淀粉废水样本,利用平板培养技术和液体培养技术,筛选出具有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潜力的微生物种类。

然后,通过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等方法,对这些微生物进行深入研究和鉴定。

最终,获得能够高度适应马铃薯淀粉废水环境的微生物菌株。

接下来,需要对获得的微生物菌株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和筛选。

通过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进行优化培养,提高微生物菌株的生长速率和代谢能力,增加其处理淀粉废水的效果。

利用细菌、真菌、酵母等多种菌株的联合培养也是提高微生物菌剂处理效果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需要考虑微生物菌剂本身的存活率和稳定性等因素,选择耐受性强、寿命长的优良菌株。

在微生物菌剂的研发完成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应用实验。

首先,通过人工模拟试验设备,模拟真实的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过程,对微生物菌剂的处理效果进行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能够显著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其次,需要对微生物菌剂在实际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验证。

通过在实际生产场地设置试验设备,将微生物菌剂应用于真实的处理环境中,验证其处理效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科学家提出用土豆制造可以降解的生物塑料

科学家提出用土豆制造可以降解的生物塑料
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用土豆制造可降解的生物塑料,有助于解决传统塑料带来的环境问题 ,推动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土豆淀粉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合成可降解的生物塑料 ,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
研究方法
首先,将土豆淀粉进行微生物发酵处理,得到聚合物;其次,对得到的生物塑料 进行结构表征、性能测试和评估;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生物塑料的可降解性和其 他性能。
该研究团队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验证了这种生物塑料的制备工艺和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生物塑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和力学性能 ,可满足包装、餐具等应用领域的要求。
参考文献3
该研究团队还对这种生物塑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提高了制备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他们还研究了这种生物塑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降解行为和降解 产物对环境的影响。
降解性能
将土豆生物塑料置于模拟自然环境的 条件下进行降解实验,评估其降解性 能。
环保性能
对比传统塑料制品和土豆生物塑料在 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评估其环保性能。
04
土豆生物塑料的应用领域 和市场前景
土豆生物塑料在包装领域的应用
• 替代传统塑料:土豆生物塑料可应用于包装领域,替代传统 的石油基塑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环保优势:土豆生物 塑料可自然降解,与传统的石油基塑料相比,减少了塑料垃 圾对环境的破坏。
土豆生物塑料的市场前景和挑战
• 市场前景广阔: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传统塑料的限制,土 豆生物塑料市场前景广阔,未来需求量将不断增长。- 生产成 本高:目前土豆生物塑料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限制了其在 某些领域的应用。- 技术成熟度:尽管土豆生物塑料的生产技 术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大规模生产和应用方面仍需进 一步提高技术成熟度。

马铃薯淀粉深加工薯渣废料厌氧发酵产物品质分析

马铃薯淀粉深加工薯渣废料厌氧发酵产物品质分析

马铃薯 是 凉 山州 重要 的特色 优 势作 物 , 植 面 种
铃薯 鲜渣 置 入 塑料袋 中 , 加任 何 物料 , 封处 理 , 不 密
积大 , 单产高 ,09 20 年全州种植马铃薯 1. 万 h 3 3 m , 厌 氧 发 酵 3d 处理 2 不 发 酵处 理 , 20 g 3 0; : 将 50 马铃 薯 总产 30 0 万吨, 商品薯 15 6 万吨, 加工量约9 ~0 万 鲜渣 , 糠 35 g尿 素 10 , 磷 酸 钙 25 ,0 复 0 10 米 70, 5 g过 3g 1g 吨 。全 州 有 规模 大 小 不 同 的马 铃 薯 淀粉 加 工 企 业 合 菌 干粉拌 匀 , 直接 取样测 定 ; 处理 3将 20 g : 50 马铃 10 0 余家 , 由于配套技术 、 设备落后 , 在马铃薯 淀粉 薯鲜 渣 , 糠 35g 尿 素 10 , 磷 酸 钙 25 ,0 米 70 , 5g 过 3g 1g 生 产过 程 中 , 大量 的马铃 薯薯 渣废 料 堆 积在 厂 区周 复合 菌 干 粉 拌 匀 , 人 塑 料 袋 密封 处 理 , 氧发 酵 置 厌 0d。 围 , 重影 响 了企 业 正 常 生产 , 成 限制 全 州 马铃 3 严 形 薯加 工业发 展 的一大 问题 。 13厌氧发 酵产 物成 分测定 . 以马铃 薯 淀 粉 深加 T 薯渣 废 料 为 原 料 进 行 厌 取 样测 定 发酵 产 物 的总 氮 、 粗蛋 白 、 白氮 、 蛋 总 氧发酵生产粗饲料 , 不但 町以解决马铃薯薯渣 的污 糖 、 可溶 糖 、 总酸 、 酸 、H值 、 素 、 中处 理 2 乳 P 尿 其 于 染问题 , 而且 能 实 现 马 铃 薯 淀 粉 薯 渣 废 料 循 环 利 拌 料 后立 即 测定 总 氮 、 蛋 白 、 白氮 、 粗 蛋 总糖 、 溶 可 用, 实现 马铃 薯 深加 工企 业 低碳 产 业经 济发 展 。现 糖 、 酸 、 酸 、 H、 素 。总 氮 采 用 国 家标 准 C / 总 乳 P 尿 B 将 马铃薯薯渣废料厌氧发酵产物 品质分析做如下 T 52 20 87- 0 1测 定 1, 蛋 白 采 用 行 业 标 准 G / 3粗 1 B 报告。 T 4 2 19 6 3- 94测 定 [ 蛋 白 氮 采 用 国 家 标 准 G / 4 1 , B T 0 95 2)3测 定 , 糖 采 用 行 业 标 准 S / 5 0. ( — 0 总 B 1 材料 与方 法 T 0 1 -9 测定 , 溶 糖 采 用 张积 霞 等 《— 10 f - 2 可 o T比色 11试 验材 料 . 中的蒽酮 马 铃 薯 薯 渣 由西 昌月华 马铃 薯 淀 粉 加 工 有 限 法测 定无 花 果 中糖 类化 合 物 的实验 研究 》 法 测 定 , 酸 采用 国家 标 准 G /5 1— 8 测 定 , 总 BT 5 7 5 责 任 公 司提 供 ; 米糠 、 素 , 磷 酸 钙 均 为 市 售 ; 尿 过 试 Y8. 2 98 , 验用 复合菌为课题组 采集厌氧发酵薯 渣提取 、 纯 乳 酸 采 用 农 牧 渔 业 部 标 准 N 21— 18 测 定 I p H值 采 用 p 一 5 度 计 测 定 , 素 采 用 武 金 凤 等 H 2酸 尿 化、 扩繁菌 株复合 。 《 饲料 中尿素测 定方 法 的研究 》 中的方 法测 定I。 … I 12试 验设计 .

马铃薯渣产气实验报告(1)

马铃薯渣产气实验报告(1)

定西富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中试实验室(报告第一期)马铃薯渣产气潜力试验报告负责人胡云斐参加人姓名孙文武胡云斐车俊起阎鸿梅委托单位甘肃富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部试验地点定西富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中试实验室报告日期2012年5月25日目录1实验目的 (3)2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实验原料 (3)2.2实验装置 (3)2.3中试工艺流程图 (4)2.4实验原理 (4)3 实验设计 (5)3.1原料物料特性的测定 (5)3.2厌氧发酵实验方案及试验数据整理 (5)3.3测定项目及方法 (6)4实验结果 (8)马铃薯渣产气潜力试验报告1实验目的以马铃薯渣为主要原料,通过厌氧发酵实验,研究马铃薯渣厌氧发酵产沼气潜力,本次实验阶段主要研究单位马铃薯渣原料的产气量,以及最佳的反应周期(也可以反应进料量)和进料浓度。

因实验条件和大项目投产运行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实验数据和项目投产数据会存在差异,仅供大项目参考使用。

2实验材料与设备2.1实验原料发酵原料为定西项目提供的鲜马铃薯渣,接种物为取自定西市临洮牛场大型沼气站的沼液。

2.2实验装置主体结构是钢制总容积为1m³CSTR厌氧发酵装置三个,罐体设有搅拌,进、出料口、溢流口,出气口,测温孔、pH计孔和采样孔,罐体底部用水泥和砖砌成基柱,外部用橡塑板和彩钢板构成的保温层。

三个反应罐配套恒温加热系统一套,调配及进料系统、电控系统、自控系统各一套。

采用原料有人工按比例投入,料液罐内自动溢流的投料和出料模式。

乙酸原料中不溶态大分子有机物 蛋白质 多糖 脂类发酵菌 氨基酸C 6H 12O 6甘油 脂肪酸Ⅱ类产物Ⅰ类产物 甲酸 甲醇 甲胺 丙酸 丁酸 乳酸乙醇等通过不同途径转化为CH 4、CO 2等水解阶段 酸化阶段 气化阶段酸化Ⅰ酸化Ⅱ不完全厌氧消化(酸发酵)2.3中试工艺流程图2.4实验原理马铃薯渣的主要有机成分是淀粉、纤维素,两者都是大分子多糖,在厌氧消化过程中通过水解作用最终转化为葡萄糖,进而通过微生物作用最终转化为沼气,反应流程如上图。

处理马铃薯残渣的社会价值

处理马铃薯残渣的社会价值

处理马铃薯残渣的社会价值(1)生产马铃薯渣高蛋白饲料马铃薯鲜渣或干渣均可直接作饲料,但蛋白质含量低,粗纤维含量高,适口性差,饲料品质低。

研究表明,通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可大幅度提高薯渣的蛋白含量,从发酵前干重的4.62%增加到57.49%。

另外,微生物发酵可改善粗纤维结构,并产生淡淡的香味,增加适口度。

用含30%的马铃薯渣发酵蛋白饲料部分替代肉兔饲料可提高肉兔的日增重,且不影响兔肉品质和兔的免疫功能。

30%的马铃薯渣发酵蛋白饲料与沙棘嫩枝叶配合使用,可提高兔肉蛋白质及脂肪含量,改善兔肉品质。

采用不同的微生物,其生产的工艺也就不同。

目前用于处理土豆渣,通过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所使用的微生物主要是真菌和酵母菌。

(2)提取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食物中不被人类胃肠道消化酶所消化的植物性成分的总称。

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甲壳素、果胶、海藻多糖等,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

一般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两大类。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誉为第七大营养素。

大量研究表明,许多常见病如便秘、结肠癌、胆石症、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等都与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不足有关。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誉为第七大营养素。

目前国内对麦麸、甜菜渣、蔗渣、豆渣膳食纤维的研究较多,对马铃薯渣膳食纤维的开发研究较少。

薯渣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占干重的19.65%是一种安全、廉价的膳食纤维资源。

用薯渣制成的膳食纤维产品外观白色,持水力、膨胀力高,有良好的生理活性。

目前提取膳食纤维的工艺方法主要有酒精沉淀法、酸碱法、挤压法、酶法等。

国内王宏勋等利用微生物发酵土豆渣生产膳食纤维。

吕金顺等采用酶法制备膳食纤维,工艺如下:马铃薯渣—除杂—淀粉酶解叶酸解—碱解—功能化—漂白一冷冻干燥超温粉碎一成品包装。

(3)提取果胶果胶属于多糖类物质,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尽管可以从大量植物中获得,但是商品果胶的来源仍非常有限。

马铃薯渣的综合利用研究

马铃薯渣的综合利用研究
2008 年第 7 期
第 7 期(总第 142 期)
农产品加工·学刊
No.7
2008 年 7 月
Academic Periodical of Farm Products Processing
Jul.
文章编号: 1671- 9646 ( 2008 ) 07- 0103- 03
马铃薯渣的综合利用研究
王拓一 1, 2, 张 杰3, 吴耘红 1, 2, 江成英 1, 2
邵淑丽等人用多菌种固态发酵的马铃薯渣代替饲 料中相同比例的小麦麸皮 ( 一般饲料中麸皮为 5% ̄15%) 饲喂家兔。同传统饲喂条件相比, 家兔的 体质量, 兔肉的品质、免疫系统、血液生化指标以及 病 理 特 征 均 无 显 著 差 异[22]。 其 他 的 动 物 饲 养 研 究 主 要 以经济动物的养殖为主, 其前提是已经承认了发酵马 铃薯渣的食用安全性, 不能作为毒理学研究的依 据[23, 24]。
大问题之一。
1 马铃薯渣转化的主要途径
马铃薯渣主要含水、果胶、粗纤维等多糖物质, 其 中 蛋 白 质 含 量 仅 为 1% ̄4% , 淀 粉 含 量 小 于 1% , 营养价值较低。薯渣的利用大多局限于以鲜薯渣或晒 干后薯渣直接作为禽畜饲料, 仅有少数薯渣烘干制成 干饲料。然而烘干能耗较大[1], 使得薯渣干饲料成本 较高, 生产难以长期维持, 而且这种饲料的营养价值 低, 不能满足家畜对营养的均衡需求。鲜薯渣水分含 量 高 达 80%以 上 , 不 便 于 干 燥 和 运 输 , 生 产 季 节 若 不及时处理, 占用场地且易腐败变质, 造成环境污 染。因此, 如何采用最经济的方法解决薯渣水分含量 高、蛋白质含量低、烘干成本高、运输不方便等问 题, 使之转化为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 品, 对于万吨级淀粉厂来说, 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 题。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结合生产实际, 目前马 铃薯渣的转化途径有: ①对有益物质的提取制备; ②发酵产品的生产。 1.1 有益物质的提取和制备途径

马铃薯淀粉加工副产物——薯渣的综合利用

马铃薯淀粉加工副产物——薯渣的综合利用

1 马铃薯淀粉加工及副产物的形成马铃薯淀粉的加工过程是先将马铃薯清洗干净随后用锉磨机锉磨成浆,再经过旋转筛,将淀粉乳和纤维(薯渣)进行分离。

淀粉乳除了含有淀粉,还含有可溶性的物质(糖、蛋白、有机酸和盐)及细纤维。

这些物质可以通过进一步连续离心分离(水力旋流分离器)和细筛进行分离。

分离出来的淀粉可直接用于生产变性淀粉,或者进行脱水干燥。

马铃薯淀粉加工的副产物主要是马铃薯淀粉加工分离汁水和薯渣。

工业化生产马铃薯淀粉的过程及副产物的形成[1]见图1。

2 薯渣的化学组成薯渣作为马铃薯淀粉加工形成的副产物,含水量特别高,达到80%左右,国产淀粉加工设备产生的薯渣含水量更高(>90%)。

除了水分以外,薯渣其他化学成分以干基计算,主要包括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矿物质和脂肪等。

国产马铃薯淀粉生产线和荷兰进口的马铃薯淀粉生产线上出来的薯渣主要是淀粉含量不一样,其他组马铃薯淀粉加工副产物——薯渣的综合利用曾凡逵 周添红 刘 刚(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 甘肃兰州 730000)摘 要:薯渣是马铃薯淀粉加工的主要副产物之一,主要由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矿物质和脂肪等组成。

目前,国内外主要还是将薯渣作为动物饲料。

最新研究进展表明,薯渣可用于发酵生产高品质饲料、生产酒精,提取果胶以及制备膳食纤维、活性炭等。

关键词:马铃薯 淀粉加工 副产物 薯渣 综合利用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nycytx-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1301532),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科发人字[2013]165号)。

通讯作者:曾凡逵(1980-),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马铃薯加工研究,Email:***************.cn。

图1 马铃薯淀粉加工过程及副产物的形成过程分含量差不多,说明国产生产线淀粉提取不太完全,残留多一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营养学报 2 1 ,3 1 ) 19 —8 7 0 1 2 ( 1 :8 119
C i s o ra n l ur i hn eJ u n l fA i t t .0 62 7 .0 1 1 .0 o : . 9 9 ji n 1 0 -6 x2 1 . 10 7 1 s

薯 淀粉 渣 生 产 各 种 高 附加 值 的 生 物 制 品 , 马 铃 为 薯 淀粉 渣 的应用 开 辟 了道路 。
质 。发 酵技 术 用 于 马铃 薯 淀粉 渣 的生 物 转化 备 受人 们 的 关 注 , 生 物 预 处 理过 程 不仅 改进 了底 微
物的利用 , 而且 能解 决废 弃物 带来 的环 境 污染 问题 。本 文综 述 了近 期 通 过 生 物技 术 手段 开发 马
铃 薯 淀粉 渣 的 高 附加 值 产 品及 其 工 艺的研 究进展 。 关键 词 :马铃 薯 淀粉 渣 ; 生物 ; 酵 微 发 中图 分类 号 :8 6 9 ¥ 1 .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62 7 2 1 ) l1 9 -7 1 0 —6 X( 0 1 1 一8 10
年代 , 亚非 拉 三 大 洲 的 马 铃 薯 产 量 不 足 3×1 t 0 ,
然而到 20 0 7年 , 量 已经 超 过 1 6 0 。2 0 产 . 5X1 t 0 7
年, 世界 马铃 薯 总产 量 突 破 3 2 t主产 国有 . 5X1 , 0
中国、 罗斯 、 俄 印度 、 国 、 克 兰 、 兰 以 及 德 国 , 美 乌 波 其 中 中 国是 最 大 的 马 铃 薯 生 产 国 , 0 7年 种 植 面 20 积 突 破 5×1 。 m 产 量 达 到 7 2 X1 t 超 过 世 0h , . 0 ,
界 总 产 量 的 2 % , 而 单产 只有 l . h , 于 0 然 4 4t m 低 /
世 界 平 均水 平 ( 6 8 th ) J 1 . m ¨ 。 / 全 世 界 用 于鲜 食 的 马铃 薯 不 到 总 产 量 的 1 2 /,
其 余 除 了 留种 之 外 , 要 用 于 畜 禽 的饲 料 , 加 工 主 或
手段 。 马铃 薯 淀粉 渣是 马铃 薯 淀粉 生产 过 程 中产 生 的主 要 副 产 物 , 因其 蛋 白质 含 量较 低 , 维 纤
素 、 纤 维素 和 果胶 等 含 量 高 , 以作 为 动 物 饲 料 利 用 时 营养 价 值 较 低 。 马铃 薯 淀 粉 渣 来 源 丰 半 所 富, 可作 为微 生物 发 酵 生产 诸 如 酶 、 白质饲 料 、 蛋 有机 酸 以及 膳 食 纤 维等 高 附加 值 产 品 的理 想基
薯淀 粉 加 工 厂 , 价 格 低 廉 的 马 铃 薯 转 变 成 具 有 使 较 高 经 济 价 值 的 淀 粉 。然 而 , 铃 薯 加 工 生 产 淀 马 粉 的 同时 , 产 生大 量 马 铃 薯 淀 粉 渣 , 些 淀 粉 渣 会 这
不仅 含 有 淀 粉 、 维 素 、 纤 维 素 、 胶 、 白质 、 纤 半 果 蛋
成 淀 粉 广 泛 用 于 医 药 、 织 以及 木 材 等 行 业 J 纺 。
我 国马铃 薯 大 部 分 用 于 鲜 食 ( 均 每 人 每 年 大 约 平
直 接食 用 4 g马 铃 薯 ) 0k 以及 用 作 畜 禽 的饲 料 , 而 用 于 马铃 薯 淀 粉 及 其 他 深 加 工 的 较 少 。 近 年 来 ,
铃 薯 淀 粉 渣 用 于 生 产 有 机 肥 , 些 则 消 耗 大 量 的 有 热 能将 马 铃 薯 淀 粉 渣 烘 干 后 作 为 动 物 饲 料 J 也 , 有学者 利 用 马铃 薯 淀 粉 渣 提取 制 备 果 胶 。 、 食 纤 。膳 j 维 , 利用其 中的纤维 制备食 品等 J 。但从 马铃薯 淀粉渣 中提取制备有 益物质 同样 面临着 成本高 、 效率 低 、 生废渣 、 产 污染环 境 、 以实现工业化 的问题 。 难
无 机 盐 等成 分 ( 1 , 有 典 型 胶 体 的 物 理 、 学 表 )具 化 性 质 , 且 水 分 含 量 高 , 易 运 输 和 储 存 , 易 受 而 不 极
微 生 物 污 染 导 致 腐 败 变 质 , 成 资 源 的 浪 费 和 环 造 境 的污 染 。 为 解 决 这 一 难 题 , 些 地 方 将 这 些 马 有
在过 去 的几 十 年 里 , 界 正 1 重 视 自然 资 世 3益 源 的有 效 利 用 , 来 越 多 的研 究 者 通 过 生 物 技 术 越 将 农 、 业 副产 品等 生 物 质 资 源 转 化 成 各 种 生 物 工 制 品 。 目前 , 多 学 者 通 过 微 生 物 发 酵 马 铃 很
利 用 微 生 物 发 酵 马 铃 薯 淀 粉 渣 的 研 究 进 展
雷 恒 曹兵 海 杨 富裕 徐春城 h
(. 1 中国农 业大学工 学院 , 北京 10 8 ; . 0 0 3 2 中国农业 大学动物 科技学 院 , 北京 10 9 ) 0 13
摘 要 :生物技 术 的进 步 为 马铃 薯 淀粉 渣 等食 品 工 业 加 工 副 产 品 的有 效 利 用提 供 了新 的技 术
马铃 薯 ( oau ueou 是 重 要 的 粮 食 、 S lnm tbrsm) 蔬 菜 兼 用 作 物 , 量 在 农 作 物 中位 居 第 4, 次 于 产 仅 小 麦 、 稻 和 玉 米 。2 水 0世 纪 9 0年 代 以前 , 铃 薯 马
主要 产 地 在 欧洲 、 美 和 前 苏联 , 后 , 洲 、 洲 北 此 亚 非 和拉 丁 美 洲 的 马 铃 薯 产 量 急 剧 上 升 。2 0世 纪 6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