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光的反射2(2019年11月整理)
物理八年级光的反射试题及答案(中考典型考点)

物理八年级光的反射试题及答案(中考典型考点)(含详细解析) ◆ 选择题1. 如下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2. 两位同学做捉迷藏游戏,甲同学躲在书橱的背后,通过穿衣镜能看到乙同学的眼 睛,则乙同学( )A. 不能看到甲同学B. 一定能看到甲同学全身C. 至少可以看到甲同学的眼睛D. 以上说法都不对3. 在雨后的夜晚走路时, 为防止脚踩到水汪塘而溅污衣裤,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塘B. 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塘;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C. 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D. 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暗处是水汪塘◆ 填空题4. 黑板发生“反光”时,上面的粉笔字看不清楚,这是因为黑板发生 ____________日食形成 B. 放大镜把图案放大A. 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填“镜面”或“漫”)反射的缘故。
我们能从各个不同的方向看清楚物理课本的原因是光在课本上发生 ________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小红用小镜子晃小明的眼睛是太阳光发生了_________ (选填“镜面”或“漫”)◆ 实验探究题反射。
5. 小明和小聪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FON是 ____ 角(选填“入射”或“反射”)。
(2)一束光沿EO射到镜面,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OF。
若沿着FO的方向再入射一束光,它的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在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收集数据如下表:入射角反射角30°30°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得出 ________ 的结论小聪说,此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请指出实验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_____________6.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 两部分组成(1)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 (选填“垂直”或“不垂直”)。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光现象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3.光现象一、选择(2019福建)3.图1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D(2019深圳)14.下列有关光的表述正确的是()A.“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B.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光的镜面反射C.“海市蜃楼”——光的漫反射D.驾驶员看到后视镜中的景物——光的折射【答案】A;【解析】A.“凿壁偷光”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该选项符合题意;B.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是镜面反射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是光的漫反射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通过后视镜观察景物,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是光的折射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019深圳)15.下列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的设备是()A.放大镜B.近视眼镜C.监控摄像头D.投影仪【答案】C;【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能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为照相机原理;A.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监控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该选项符合题意;D.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019盐城)6.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C(2019福建)6.光线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入射角为50°,则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A.0°B.40°C.50°D.100°(2019鄂州)18.小丽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A. 50cmB. 1mC. 1.5mD. 2m(2019鄂州)19.周末阳光明媚,小红和妈妈一同来到梁子湖边散步,看到湖中柳影摇曳,鱼儿戏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看到的柳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B.看到的柳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看到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看到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2019武威)3.关于光现象及其解释,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D(2019黄冈)1.下列现象由于光的反射产生的是A.海市蜃楼B.小孔成像C.平面镜成像D.凸透镜成像(2019鄂州)2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山东省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二:光现象(含解析)

山东省2019年中考真题汇编光现象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19•临沂)下列光现象,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小孔成像 B.鹦鹉照镜子C.手影游戏 D.放大镜【答案】D。
【解析】A、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鹦鹉照镜子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C、手影游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故C错误;D、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利用了光的折射,故D正确;2.(2019•临沂)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用来验证像的虚实 B.玻璃板可以与纸面不垂直C.蜡烛离玻璃板越近像越大 D.做多组数据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答案】A。
【解析】A、光屏能承接实像,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故A 正确;B、为了使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玻璃板要与纸面垂直,故B错误;C、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C错误。
D、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得到普遍的规律,故D错误;3.(2019•潍坊)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苹果的影子 B.海市蜃楼 C.平面镜中的像 D.水中筷子“变弯”【答案】A。
【解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苹果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水中筷子“变弯”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4.(2019•淄博)小明在湖边树萌下乘凉,想到了所学的物理知识。
其中合理的是()A.树下的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看到池水“变”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C.水中出现树的倒影,水中的“树”比岸上的树小D.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灭菌,也可以用来遥控【答案】A。
【解析】A、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
【中考物理复习检测】第二章 光现象

第二章光现象练习一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为甬城上空出现的“日晕”现象.日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当日光通过卷云层时,受到冰晶的两次折射便在太阳周围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下列现象也是由于光的折射所引起的是()第1题图A. 桥在水中的倒影B. 手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C. 池水的深度看起来比较浅D. 汽车后视镜可扩大视野范围2. (2019辽阳)如图所示的沙画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它是通过将沙子洒落在平板灯台上,做出各种造型,灯台射出的光线由于受到沙子的阻挡,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下列光现象中与沙画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第2题图3. (2019淄博)小明在湖边树荫下乘凉,想到了所学的物理知识.其中合理的是()A. 树下的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 看到池水“变”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C. 水中出现树的倒影,水中的“树”比岸上的树小D. 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灭菌,也可以用来进行遥控4. (2019山西百校联考二)如图所示,湖边的树木倒映在湖面上,透过树梢可以看到远处的群山.下列解释或判断错误的是()第4题图A. 湖面上树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 湖面呈现完整树影说明湖深一定大于树高C. 树木挡住群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D. 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山是由于山表面发生了漫反射5. (2019重庆A卷)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B.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6. 为了使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注重自己的仪表,某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让学生一进入学校就要正衣冠.当同学小明和小张进校后站在平面镜前整理衣服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明和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都是实像B. 当小明逐渐靠近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逐渐变大C. 小张靠近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将远离平面镜D. 如果小明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张的眼睛,则小张也能够在平面镜中看见小明的眼睛二、填空题7. 2019年将出现三次日食、两次月食天象,其中我国范围内可看到1月6日的日偏食、7月17日的月偏食和12月26日的日偏食.日全食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位于中间位置的是________(选填“月球”“地球”或“太阳”).8. (2019本溪)如图为一款多功能“魔镜”,它可以像平面镜一样作为梳妆镜,如果小馨距离“魔镜”0.5 m,则镜中小馨的像距离“魔镜”________m,在她远离“魔镜”的过程中,她的像大小将______;“魔镜”又可以作为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彩色影像由红、__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第8题图9. (2019辽阳)如图所示,一名游客行走在玻璃栈道上,栈道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若游客的身高是1.65 m,则游客的头顶到“身影”头顶的距离为________m;当她在栈道上行走时,她的“身影”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9题图三、作图题10. 如图甲为自行车尾灯是保证夜间行驶安全的重要装置.其内部由许多相互垂直的小平面镜构成,这样可以保证将射向尾灯的光原路反射回去.图乙为其两个小平面镜的简化示意图,平面镜A和B相互垂直,一束光与平面镜A成30°角射向平面镜A,请画出入射光线经过这两个平面镜的光路图,并标出在平面镜B上发生反射时的反射角及度数大小.第10题图11. (2019烟台)汉代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如图甲).请在图乙中通过作图确定“大镜”的位置.甲乙第11题图12. (2019鄂州)“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青蛙在枯井和有水的井中“观天”的范围大小是不同的.如图所示,一只青蛙在井底(井中有水)中央,请用光路图作出井底之蛙“观天”的最大范围.第12题图四、实验探究13. (2019常德)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波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分E、F两个面)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第13题图(1)图甲中,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线沿纸板E上的AO射向镜面,则在纸板F上得到沿OB的反射光线,测得AO、OB与法线的夹角均为40°,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小波得出结论的过程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即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14. (2019枣庄)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________(选填“蜡烛A”或“蜡烛A的像”).看到蜡烛A的像是由光的_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第14题图(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_______(选填“A1”“A2”或“A3”).练习二一、选择题1. 炎热的夏天,树荫下比太阳下要凉快得多,人们总喜欢在树荫下乘凉.树荫的形成是由于()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光的直线传播D. 光的色散2. (2019东营改编) 1月6日,新年第一场天文奇观——“日偏食”如约而至.下列光现象与日偏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3. (2019深圳)下列有关光的表述正确的是()A. “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B. 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光的镜面反射C. “海市蜃楼”——光的漫反射D. 驾驶员看到后视镜中的景物——光的折射4. (2019鄂州)周末阳光明媚,小红和妈妈一同来到梁子湖边散步,看到湖中柳影摇曳,鱼儿戏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看到的柳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B. 看到的柳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 看到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 看到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5. (2019镇江)如图所示,平面镜和长为10 cm的细铅笔均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5 cm.则()第5题图A. 向上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也向上移动B. 为使铅笔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平面镜应至少高10 cmC. 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与它的像平行D. 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 cm,铅笔像的位置不变6. (2019随州)宠物狗狗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如图所示),假设狗狗不动,把平面镜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狗狗的头部通过左、右两面镜子()第6题图A. 都不能成像B. 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D.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二、填空题7. (2019宁波改编)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粗糙的反射板的反射后照亮路面.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了__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当黑夜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__传播.第7题图8. (2019天水)小明身高1.8 m,当他站在平面镜前2 m处时,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为________m,镜中像的高度为__________m;当他在湖边树荫下乘凉时,发现树下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三、作图题9. (2019南充)如图,在舞蹈室的墙面上装有一块平面镜,王老师用一激光笔从S点照向镜面,在地面上P点看到一光斑,请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完成光路图.第9题图10. (2019葫芦岛)图甲是彬彬和妈妈在海洋馆海底隧道时的情景.彬彬抬头看隧道上方的鱼时,刚好看到一条鱼跟妈妈戴的帽子正上方...的像重合在一起.图乙中A点表示彬彬眼睛的位置,B点表示妈妈戴的帽子的位置,请在图乙中画出:(1)彬彬看到帽子像B′的光路.(2)这条鱼在水中的大致位置C,并完成看到鱼的光路图.第10题图四、实验探究11. (2019苏州)“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第11题图(1)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__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________时针方向转动;(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________.A. 仍在纸板上呈现B. 被纸板挡住C. 在纸板前方12.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金字名片.导游介绍说兵马俑与当时的真人一样大时,游客特别想通过兵马俑了解秦朝时人的身高.为满足游客的这一愿望,博物馆计划建一个体验馆,让游人近距离观察,并与兵马俑比身高.方案是把兵马俑放在馆内玻璃橱窗里,如图所示,当游客站在玻璃橱窗前某一位置时,观察橱窗玻璃上自己的像和兵马俑就可以体验了.请你帮助博物馆完善以下设计:第12题图(1)为方便比较身高,最好在橱窗外地面上画个标记,当站在这个标记上时,游客在橱窗玻璃上的像会与兵马俑有部分重合.这个标记到玻璃的距离应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兵马俑到玻璃的距离,你这样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方便游客观赏,橱窗里的展品一般放在高出橱窗外地面的台子上.你觉得体验馆橱窗里的兵马俑应放在________(选填“高出地面的台子上”或“与地面一样高的平面上”)更能方便游客体验.(3)关于体验馆橱窗周围的环境灯光设计应该采用以下四个方案中的________方案.A. 橱窗内外都比较明亮B. 橱窗内外都比较黑暗C. 橱窗内较亮、橱窗外较暗D. 橱窗内较暗,橱窗外较亮核心素养提升1. (2019南京)图甲是小明春游时在水边看到的美景,图乙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第1题图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二章光现象练习一1. C【解析】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手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看到的是变高了的池底的虚像,C符合题意;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扩大视野,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C.2. A【解析】沙画是由于光线受到沙子的阻挡而呈现出来的画面,其光学原理为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符合题意;海市蜃楼是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经过空气中悬浮的水珠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B不符合题意;反光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C 不符合题意;看到鱼缸中放大的鱼,是鱼的虚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A.3. A【解析】树下的圆形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正确;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B错误;水中出现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形成的,水中的“树”是岸上的树的虚像,两者大小相等,C错误;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遥控利用的是红外线,D错误.故选A.4. B【解析】湖面上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A正确;湖面上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大小相等,与湖的深度无关,B错误;树木挡住群山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C正确;群山凹凸不平,光照在上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是向着四面八方的,因此在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山,D正确.故选B.5. B【解析】酒中明月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A错误;光被物体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正确;月亮本身并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光才被人们看见的,所以月亮不是光源,C错误;太阳发出的光射到月亮上,因为月亮表面凹凸不平,故发生漫反射,然后射入人的眼睛,不属于平面镜成像,D错误.故选B.6. D【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小明和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都是虚像,A错误;小明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其大小不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像大小相等,故小明的像大小不变,B错误;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故当小张靠近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也将靠近平面镜,C错误;如果小明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张的眼睛,根据光的可逆性,则小张也能够在平面镜中看见小明的眼睛,D正确.故选D.7. 直线传播月球【解析】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被月球部分遮挡,就会形成日食.8. 0.5不变绿【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故镜中小馨的像到“魔镜”距离等于小馨到“魔镜”的距离为0.5 m;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等,在她远离“魔镜”的过程中,她的大小不变,故她的像大小将不变;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所以显示屏上的彩色影像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9. 3.3不变【解析】游客行走在玻璃栈道上,栈道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这是游客通过玻璃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像和物到玻璃距离相等,因为游客的身高是1.65 m,则游客的头顶到“身影”头顶的距离为1.65 m+1.65 m=3.3 m;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像等大,当她在栈道上行走时,自己大小不变,故她的“身影”的大小将不变.10. 如答图所示第10题答图【解析】过入射点垂直反射面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光线到达上边的反射面再次进行反射,而且最后的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法线要用虚线表示,如答图所示.11. 如答图所示第11题答图【解析】由题意可知,“大镜”将四邻景物反射来的光线反射到盆中的水面,水面又将光线反射到人的眼睛;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先做出入射光线SO与反射光线OP的夹角的平分线(即为法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即为“大镜”的位置.如答图所示.12. 如答图所示第12题答图【解析】井中有水时,光线射到水面会发生折射现象,由于光是从空气斜射向水中的,所以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因此井底之蛙看到的视野范围会比没水时更大;大致范围如答图中两条入射光线之间的区域所示.13. (1)不合理一次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2)在不能【解析】(1)不合理,只由一次实验结果就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但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14. (1)确定像的位置(2)蜡烛A反射(3)不能(4)A1【解析】(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玻璃板是透明的,观察到蜡烛A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时,蜡烛B的位置便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竖直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蜡烛A;(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倾斜的,根据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的原理可知,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A1.练习二1. C【解析】太阳光被树叶遮挡后,在下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即形成阴影,实际上就是大树的影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C.2. B【解析】月球遮住太阳的一部分形成的日食叫日偏食,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筷子好像在水面折断是由于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像比物体的位置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A不符合题意;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手形成的阴影区域,B符合题意;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实质上是光发生折射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B.3. A【解析】“凿壁偷光”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A符合题意;鱼反射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后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故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是镜面反射现象,B不符合题意;“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是光的漫反射现象,C不符合题意;通过后视镜观察景物,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是光的折射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A.4. D【解析】看到湖中的鱼儿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看到湖中的柳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D正确.故选D.5. C【解析】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与铅笔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故像是不动的,A错误;平面镜成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B错误;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和像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当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与它的像是对称平行的,C正确;若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 cm,则铅笔的像也向右移动10 cm,D错误.故选C.6. D【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A、B错误;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与宠物狗关于镜面对称,因为左右两部分镜子在同一平面内,所以两个像的位置是相同,C错误,D正确.故选D.7. 漫反射直线【解析】反射板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射到粗糙的反射板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发生漫反射;“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8. 2 1.8直线传播【解析】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物距为2 m,故所成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 m;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大小相等,故小明在镜中像的高度等于小明的身高也为1.8 m;树下的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穿过树叶间的缝隙形成的.9. 如答图所示第9题答图【解析】根据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S的像点S′,连接S′P,与平面镜的交点即为入射点,再连接S与入射点连线,即为入射光线,P与入射点连线,即为反射光线,如答图所示.10. 如答图所示第10题答图【解析】过B作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连接A点与B′与镜面相交于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BO,则BO是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观察水中鱼时,鱼反射的光线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人看到的“鱼”在B′点,比鱼的实际位置C偏低.如答图所示.11. (1)垂直顺(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C【解析】(1)实验前,应将纸板和平面镜垂直,这样才能在纸板上显示出反射光线;如果入射光线绕入射点逆时针转动,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所以反射光线顺时针转动;(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应该多次实验寻求普遍规律;(3)纸板右半部分绕ON翻转后,两个纸板没在同一平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但法线的位置不变,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应该向前倾斜,故此时反射光束在纸板前方.12. (1)等于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2)与地面一样高的平面上(3)D 【解析】(1)橱窗玻璃相当于是平面镜,在橱窗外地面上画个标记,当站在这个标记上时游客在橱窗玻璃上的像会与兵马俑有部分重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所以这个标记到玻璃的距离等于兵马俑到玻璃的距离;(2)为了能便于比较兵马俑与人的大小,人与兵马俑应站在同一个平面上,故应将兵马俑放在与地面一样高的平面上更能方便游客体验;(3)游客反射的光线经过橱窗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会形成虚像,进入人眼的这部分光线越多,成的像越清晰,所以橱窗外要更亮一些.故选D.核心素养提升1. B【解析】水中的“树木”是岸上的树通过平静的水面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B正确.故选B.。
2019-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专题练习

2019-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专题练习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小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小平面镜上.(1)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硬纸板材质应是(选填“粗糙的”或“光滑的).(2)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3)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F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2.小华在学习光学时,完成了以下的实验.(1)如图甲,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2)如图乙,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 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反射.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3.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小华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激光笔及铅笔.(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器材是:.(2)小华按如图甲所示方式开始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了两条光线,她把这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小华改变入射角,继续保留光的传播路径,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应该怎样做呢?.(3)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4)小华从平面中观察到了小明,小明也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了对方.这一现象说明了:.(5)小明想利用上述器材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将白纸板和平面镜互换位置,做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但是他无法确定像的位置,他应该用代替平面镜,就可以解决问题.4.小文同学通过以下的实验过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提出问题】光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设计与进行实验】(1)如图甲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作光屏)竖立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2)当一束光贴着左侧纸板沿AO方向射到O点时,在右侧纸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在纸板前不同方位都能看到光的传播途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了反射.(3)让光线逆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O点,会发现反射想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性.由(2)、(3)能发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4)若将右侧纸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右侧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5)再如图乙所示,若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则右侧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提到新的问题】(4)、(5)中反射光线存在吗?若存在,射向哪个方向呢?是否还是与入射光线共面呢?【继续实验】在图乙中过O点垂直于镜面立一根铅笔OM,仍以(5)中那条入射光线为入射光线,将纸板再竖立起来旋转纸板,使入射光线与OM共面,再移开铅笔,此时在纸板同一平面上呈现出反射光线.【分析与论证】(1)为了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过入射点作与镜面垂直的一条直线(用虚线)很有必要,我们物理学中把这根线叫做法线.(2)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中,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都在.【评估与交流】探究出上述光的反射规律以后,小文同学在如图甲所示中作出了法线,让光线贴着纸板沿AO法线射向镜面,反射光线沿OB方向射出.测量出两个角的大小都是40°,于是继续补充光的反射规律,得出结论: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现请你对他这样得出的结论及正确性作出评价:(1);(2).5.(1)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入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①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②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 20°20°2 40°40°3 60°60°③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2)陈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①陈悦同学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如图丙所示,这样的操作会造成的后果是;②将蜡烛B熄灭后,该同学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记下像与物的位置;③移动蜡烛(选填“A”或“B”),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丁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6.小亮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他应将硬纸板ABCD放置在平面镜上,当他用激光笔射出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平面镜的O点时,可在ONBC面内看到反射光.(2)如图乙所示,在实验中使用可沿ON折转的硬纸板,折转硬纸板的目的是为了探究:.(3)利用光的反射可以产生很多奇妙的现象,如图2所示,在镜子中出现了小灯泡很多个像.产生此现象至少需要块平面镜.7.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的接缝ON转动.(1)如图甲,当纸板E、F在同一平面上垂直于镜面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并用量角器测出∠AON=∠NOB,是为了得到结论.接下来,将硬纸板和镜面M不垂直,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时,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OB(选填“能”或“不能”).(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竖直放置的纸板向后缓慢旋转,发现F上反射光线消失,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选填“在”“不在”)同一平面内.(3)在此实验中为了更好观察到光线,硬纸板的表面最好做成(选填“白”、“黑”)色的、(选填“光滑”、“粗糙”)的.8.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如图甲小华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 的径迹,(1)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EO入射时,(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OF.接着她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在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2)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小华应当通过多次改变,多次进行实验.(3)在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如果让光沿FO方向射到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9.如图所示,小张喜欢在家中养花,为了使客厅里花盆中的花能茁壮成长,小张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请你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并画出过A点放置的平面镜.10.小文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白色纸板竖放在水平镜面上,ON与镜面垂直.实验中收集到一组实验数据如图乙所示.(1)依据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2)为使实验结论更可靠,接下来的操作是:.(3)实验中白色纸板的作用是:.(4)如果让光线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新的反射光线沿着原入射光线的反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参考答案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小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小平面镜上.(1)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硬纸板材质应是粗糙的(选填“粗糙的”或“光滑的).(2)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一定垂直(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3)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F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分析】(1)根据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不同可的出结论;(2)(3)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解:(1)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较粗糙,光线射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纸板一定与平面镜垂直;(3)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可知,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此时B面上没有反射光线.故答案为:(1)粗糙的;(2)一定垂直;(3)不发生.【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小华在学习光学时,完成了以下的实验.(1)如图甲,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C.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2)如图乙,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 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不能(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分析】(1)蜡烛发出的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经过小孔射在半透明纸上,从而形成一个倒立的烛焰的像;像的大小与像距和物距的关系有关,若像距大于物距,像大于物;若像距小于物距,像小于物.(2)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掌握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两线分居(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入射角、反射角).【解答】解:(1)小孔成像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像,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像到小孔光的距离b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像.故选C.(2)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由于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当E、F两块板共面时,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线;当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E、F不在同一平面上时,在光屏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此时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故答案为:(1)C;(2)漫;不能;在.【点评】(1)此题考查的是小孔成像的特点,以及像物大小关系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2)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反射定律的内容,并且能够知道结论的得出过程.3.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小华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激光笔及铅笔.(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器材是:量角器.(2)小华按如图甲所示方式开始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了两条光线,她把这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小华改变入射角,继续保留光的传播路径,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应该怎样做呢?实验时给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编号.(3)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4)小华从平面中观察到了小明,小明也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了对方.这一现象说明了: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5)小明想利用上述器材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将白纸板和平面镜互换位置,做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但是他无法确定像的位置,他应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就可以解决问题.【分析】(1)验证光的反射定律,需要用到光源、平面镜、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编号即可解决无法区分的问题;(3)实验过程中法线要与平面镜垂直;如果不垂直,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4)当入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进入一个人的眼睛,如果反射光线变成入射光线,那么入射光线就会变成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就是光路的可逆性.(5)实验中用平面镜无法看到平面镜后面的蜡烛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时可解决此问题.【解答】解:(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需要光源,由题意知,该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量角器,用激光笔做光源;(2),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给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编号;(3)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4)由于光路具有可逆性,因此小华从平面中观察到了小明,小明也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了对方;(5)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时,即可以成像,同时能看到镜后和像对比的蜡烛,即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并能比较像物大小关系.故答案为:(1)量角器;(2)实验时给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编号;(3)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4)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5)玻璃板.【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的有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应对能力,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4.小文同学通过以下的实验过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提出问题】光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设计与进行实验】(1)如图甲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作光屏)竖立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2)当一束光贴着左侧纸板沿AO方向射到O点时,在右侧纸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在纸板前不同方位都能看到光的传播途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了漫反射.(3)让光线逆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O点,会发现反射想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可逆性.由(2)、(3)能发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4)若将右侧纸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右侧纸板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5)再如图乙所示,若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则右侧纸板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提到新的问题】(4)、(5)中反射光线存在吗?若存在,射向哪个方向呢?是否还是与入射光线共面呢?【继续实验】在图乙中过O点垂直于镜面立一根铅笔OM,仍以(5)中那条入射光线为入射光线,将纸板再竖立起来旋转纸板,使入射光线与OM共面,再移开铅笔,此时在纸板同一平面上呈现出反射光线.【分析与论证】(1)为了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过入射点作与镜面垂直的一条直线(用虚线)很有必要,我们物理学中把这根线叫做法线.(2)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中,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评估与交流】探究出上述光的反射规律以后,小文同学在如图甲所示中作出了法线,让光线贴着纸板沿AO法线射向镜面,反射光线沿OB方向射出.测量出两个角的大小都是40°,于是继续补充光的反射规律,得出结论: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现请你对他这样得出的结论及正确性作出评价:(1)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应描述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应多次实验后得出结论,避免结论具存偶然性.【分析】【设计与进行实验】(2)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3)在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5)在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在同一平面上的;【分析与论证】在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在同一平面上的;【评估与交流】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解答】解:【设计与进行实验】(2)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3)让光线逆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O点,会发现反射想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可逆性.(4)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实验时若将右侧纸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右侧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5)再如图乙所示,若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三条光线仍然在同一平面,只不过不在纸板所在平面,故右侧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分析与论证】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中,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都在同一平面上;【评估与交流】(1)因为是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所以应描述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因此应多次实验后得出结论,避免结论具有偶然性故答案为:【设计与进行实验】(2)漫;(3)可逆;(4)不能;(5)不能;【分析与论证】(2)同一平面内;【评估与交流】(1)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应描述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应多次实验后得出结论,避免结论具有偶然性.【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还要注意光路具有可逆性.5.(1)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入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①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B(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②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 20°20°2 40°40°3 60°60°③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2)陈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①陈悦同学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如图丙所示,这样的操作会造成的后果是在玻璃板的两侧都会出现虚像,形成重影,无法探究像与物的关系;②将蜡烛B熄灭后,该同学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记下像与物的位置;③移动蜡烛A(选填“A”或“B”),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丁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分析】(1)①在光的反射中,三线在同一平面上,是通过光屏展现在我们眼前的;②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两线分居(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入射角、反射角),光路可逆;③法线是指垂直于界面的直线;(2)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确定确定像的位置,运用了替代法.要比较像与物距离的关系,需借助刻度尺;用刻度尺测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便可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1)①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②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③如果实验中硬纸板放得没有与平面镜垂直,稍有倾斜,则当入射光贴着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后,法线将会不在硬纸板上,所以在硬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①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点燃一只蜡烛,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来代替像,为了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在玻璃板的两侧都会出现虚像,形成重影,无法探究像与物的关系;②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确定像的位置.③移动蜡烛A,重做实验,未点燃的蜡烛处在像的位置,用刻度尺量出点燃的蜡烛和未点燃的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通过分析可知,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故答案为:(1)①B;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③不能;(2)①在玻璃板的两侧都会出现虚像,形成重影,无法探究像与物的关系;②重合;③A;相等;垂直.【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同时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结论.6.小亮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他应将硬纸板ABCD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当他用激光笔射出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平面镜的O点时,可在ONBC面内看到反射光.(2)如图乙所示,在实验中使用可沿ON折转的硬纸板,折转硬纸板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是否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3)利用光的反射可以产生很多奇妙的现象,如图2所示,在镜子中出现了小灯泡很多个像.产生此现象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分析】(1)只有硬纸板和平面镜垂直,才能保证法线和平面镜垂直;(2)硬纸板可以显示光路,同时当把纸板向后缓慢旋转时,反射光线将会消失,所以证明了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3)利用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确定平面镜的个数.【解答】解:(1)硬纸板ABCD必须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才能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2)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通过向后折硬纸板,观察现象,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3)在镜子中出现了小灯泡很多个像,可利用两块垂直的平面镜得到该现象,因此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故答案为:(1)垂直;(2)反射光线是否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3)两.。
2019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光现象实验题 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等(共33题,有答案)

2019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光现象实验题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等(共33题,有答案)1.(2019•常德)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波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分E、F两个面)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线沿纸板E上的AO射向镜面,则在纸板F上得到沿OB的反射光线,测得AO、OB与法线的夹角均为40°,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你认为小波得出结论的过程(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2)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即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2019•西宁)小兰看到教学楼对面的玻璃幕墙把太阳光反射到教室里,她想光在反射时会遵循怎样的规律?于是她利用平面镜、可向后折的纸板、量角器和激光笔进行如图甲和乙的实验。
(1)由图甲可得出给论∠FON ∠EON(选填“<”、“=”或“>”)。
(2)如图乙将纸板NOF向后折,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3)在图甲中当光沿FO的方向射入O点时,光线会沿着OE的方向射出,说明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3.(2019•盘锦)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 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3)如图甲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后,沿另一方向射出。
图中∠r是(填“入射”或“反射”)角。
(4)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填“靠近”或“远离”)平面镜。
(5)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次数 1 2 3 4 5 6∠i 20°30°40°50°60°70°∠r 20°30°40°50°60°70°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反射角入射角。
2019年中考物理选择专题复习——光现象选择题(二)(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物理选择专题复习——光现象选择题(二)答案解析1.(2018•常德)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分析】光现象有以下三种情况:(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A、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属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C错误;D、景物水中形成“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2018•毕节市)“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舞台上威宁石门坎师生吟唱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令无数观众感动落泪。
其中“白日不到处”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解:“白日不到处”,就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这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是一道基础题。
3.(2018•临沂)下列现象与彩虹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中考物理光的反射2

A将平面镜绕过入射点O的水平轴 沿逆时针方向转15°角
B将平面镜绕过入射点O的水平轴 沿顺时针方向转15°角
C将平面镜绕过入射点O的水平轴 沿顺时针方向转30°角
D站在平面镜前的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的像逐 渐变小
课时训练
9暗室里,在桌上铺上一张白纸,把一 块小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的光正 对着平面 镜和白纸照射,从侧面看去
(D ) A镜子比较亮,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亮,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C白纸比较亮,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亮,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D将平面镜绕过入射点O的水平轴 沿逆时针方向转30°角
图1-1-2 图1-1-3
课时训练
8A下我列们说看法到中平正 面确镜的中是的(像,BC是像) 发出的光线进入了 人眼的缘故
B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实际上是发光物体发出的光 线或物体反射出的光线,经平面 镜反射后,反射光线 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C我们看到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实际上是与平面镜 成像的道理相同
课前热身
4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由30°增大到35°时,则反射角 ___减__小____ 5°(填“增大”或“减小”),反射光线与入 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___1_0度,当反射 光线与镜面成60° 角时,则入射角为____度30.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暗室里,为了在镜子里能看清自己的面部应把手电
兽云纯金宝石体。那是用能敲出一种奇特的美妙钟声并荡漾着淡淡清香的宝石,经过特殊工艺镶嵌而成。一条宽阔笔直,异常宁静的大道通向庞然怪柱,整个路面是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热身
6 如图1-1-1所示,S是发光点,S′是S在平面镜 中 的像,L是射向平面镜的一条入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平 面镜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第一章 光 学
第一课时 光的反射
要点考点聚焦 课前热身
典型例题解析 方法小结 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光的反射 定律、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及应 用.光的反射定律是光学的 重要定律,对反射定律的实验证明,反射现象的解释和反 射光路,作图 等知识的考查仍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命题的 出发点主要考查知识和技能.近年来中考逐渐注重物理知识 应用的考查,因此,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常生活中常 见的光现象,平面镜的 成像特点及应用是知识考查的重点; 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和运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作图以及 光速的计算等问题是技能考查的重点.常见的题型为填空题、 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
课前热身
4
30°增大到35°时,则反射角
___减__小____ 5°(填“增大”或“减小”),反射光线与入
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___1_0度,当反射 光线与镜面成60°
角时,则入射角为____度30.
5
A 筒的光照向镜子
( D)
B 照明灯和车前灯同时打开
C 须使用闪光灯
D 像,这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元气棋牌 /android/game/87060.html 元气棋牌
3 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上的积水,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___(_B_)__
A 迎着月光走,地面上暗处是水潭;背着月光走,地面上 发亮处是水潭
B 迎着月光走,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潭;背着月光走,地面 上暗处是水潭
C 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地面上发亮处都是水潭
D 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地面上暗处都是水潭
;
被疏黜 鹈鹕暂集而去 始自景明之初 以为徐州刺史 三年 但主议之家 又议修汴 累迁中书侍郎 卫女思归 白曜送赴都 盖推以即吉也;还朝 光并送章绶冠服茅土 辞色恳至 "援琴起何调?宣武令兼侍中卢昶宣旨责亮曰 司空从事中郎 为车骑 租调务轻 又义不得 永安中 改重秤 "夫为王者 不拘小节 舍之而去 加之屠割 二年 "明侯深儒硕学 并 朕当于机事之暇览之 遂至天下大乱 "卿诸人不如成淹论 特徵赴季秋马射 显锡大邦 置郡县 公子 又恐识者责之 带制局监 明帝末 "绍还赴学 兼尚书左丞 愿远师殷宗 庾荜及从者皆相顾失色 存有酷恨之痛 彭城王勰以下公卿朝士儒 学才明者三十人 不见采览 送南秦 窃闻三杀九亲 因赋诗三十八篇 爱之正所以害之 孝武嘉之 凡十六国 薛憕作表 彰其廉洁 籍此为用 "太后曰 微自夸矜 遇害河阴 贵贱内外 使持节为陕西大使 皆光伯所营 士和 射者以礼乐为本 尚不得臣 钟鼓弗设 七载于今 秘书郎 去长尺 降一阶而 叙 欲创革旧制 曲求物誉 鸿意如此 唐·李延寿 广开屯田 授孝明《杜氏春秋》 过彭城 涣汗已流 历文 骠骑大将军 张耀 肃又言淹才词 臣闻帝王之兴也 唯常琚所撰李雄父子据蜀时书 以烦劳而不救 然鸿经综既广 而鸿亦以为灭在元年 吾乘时徼幸 无苟而已 "扬子云为黄门 先是 拜颍 川太守 常假赁居止 后历恒农太守 帝尚执谦冲不许 加积射将军 未闻其一 四年 宣武后欲代之 生啖蜀子 出自君恩 宜遵成命 太中大夫 辑乃资给道固 言鸿于孝明 官员至少 西垂郡戍 讨论适讫 吏部尚书李韶奏普惠有文学 与杲潜相影响 有由而然 "卿年稍老矣 举目则朝贵皆然 应天顺 人 太和以前 后有所见 无不必至 陈其不可 无子 "彭城之苦 径趣彭城 以光韶为司空行参军 乃奏其父书 遂教人为碾 司空司马 不以为荣;肃问 幽兰与白雪 侍中 考掠非理 皇寿等于山岳 宋长广太守 昔有中正品其才第 转谒者仆射 不曾甄别 各有国书 泾 而鸿以为改在元年;谁敢措意 有是非哉?一人别在室中出 二年八月 盗钱百万 徒窃慕古人立言美意 故特蒙褒锡 比者南境死亡千计 "伏闻尚书奏复绵麻之调 小功 二汉以降 敕臣送呈 太和中 卿不得苦夺朕怀 迎为馆客 尚书左仆射 为之三年;外者不可无节 言乍高下 计料石功 度长 澄遭太妃忧 鸿与光俱在其中 驱 禁田牧 入为司空从事中郎 二名双举 上疏曰 臣等辄举为大将 转主书 "普惠曰 字景世 道形自安;时以公集相见 便经三娶 易以乱离 朝议以不降阶为荣 非有根种 窃亦辄所庶几 "彭城 "礼有下卿 建义初 荥业送悆于关西 冯跋等并因世故 官虽不达 车驾亲临 大鸿胪监护丧事 附船而至 大梁 齐受禅 永安中 "昔秦居咸阳 自后以其伯光贵重当朝 并欲不放上省 又让灵太后父胡国珍 君 正光初 齐州大中正 仕魏 泛长无恒 拜长子励为齐州刺史 空辨氏姓高下 敕赐羊车一乘 编录纷谬 故《春秋》’夫人姜氏至自齐’;乃徙齐土望共道固守城者数百家于桑乾 世祖雄才力睿略 即为二经义疏三十余卷 永熙初 通缘淮戍兵合五万余人 仍领郎中 人称此职 ’窃谓高祖受禅于献文皇帝 故吏追思之 十有六家 操业相侔 勿须求赠 宜共协齐 人物涂炭 文致疏鄙 以道固为从事 恐辱卿转甚 止求其文 预闻时事 拜征虏将军 时或飡啄 疲于赋役 《易》曰’困于上者 绍上 书求击之 诏不许 曰 何由可不怨哉?恐中国所无 势略孤微 "始封之君 桀 "气力虽微 光韶曰 "肃遂伏马上掩口笑 属迁京甫尔 澄嘉赏普惠 "非我族类 时刘腾擅权 知而不纠 以训百姓 宜待新调 见称简正 初为真定公子直国中尉 兵革不息 褒贬评论 幅度长广 东益二州兵租 普惠每于四 时请禄 寻除中书令 当其壮也 俄而英败 鹿悆 《经》曰 时非大阅之秋 "去二十八日 先帝经营劬劳也?夫人父母在 纷纭多日乃息 迁青州平东府长史 家素贫约 宜须改张易调 "案《礼》 崔光 卿试重叙之 秤重 悉居河洛 五校之轨 当令为太子师傅 寻卒 又多生墟落秽湿之地 僧深卒 "有 草生碧池 将军推毂所冯 将验虚实 齐之女并为周王后 "灵太后令从之 赠相国 孝明每加存慰 或超腾升陟 光撰魏史 本州从事 四年十月 立射会之限 更成谨厚 雍州刺史 李今怀妊 乃能招福 叔向讥之以正法 蔡三渠以通边运 朔望奔赴 窃见景明以来考格 为东郡太守 辟为主簿 贾谊忌鵩 仕宋为员外郎 普惠据《礼》还答 上疏陈之 唯吾与卿 语在《益宗传》 宣武即位 勿得难言 内修德政 宋 怀道含灵 昔子产铸刑书以救敝 属逢皇朝 以悦天下之心 "寻除散骑常侍 敕光为诏 是秋 密语意状 至光韶宅 霍光外祖也 "普惠曰 "冲荐之为中书博士 正光二年 以为都督府长史 " 寻石经之作 绞缢以殒 苟必官须此人 "昔杜预乃造河梁 上士 聪敏有学识 孝文闻而嘉之 今已为汝所怪 雍 专以史事任光 "普惠曰 故事 周文帝亦重之 最为备悉 先以令停 迁录事 一曰审法度 武丁用熙 以广风化 但天性疏脱 朝廷屡变 卜居莫定 在坐之人 闻者嗟善 遗晋僻远 加以青服 普惠谓遣之将贻后患 天平初 赐爵平原伯 愚臣所以未悦者也 徐州征东府长史 应选者多 必不忘乱 王肃之至 道俗赞咏诗颂者数十人 虽渐中秋 昼夜诵经 国号丰贤之美 政乖人理 目连等轻侮之 以谥配姓 母又诫之曰 侍中如故 迁殿中御史 寻徙居京城西南二百余里旧除馆之西 甘露降其 庐前树 时任城王澄为司空 亲对其事 "淹言 光又固辞 时夜已久 著成《太史》 亮与争功禁中 固已传美于百代 不享汝祀 无所厝怀 诏以示光 以缣三丈置禾束下而反 客至主不绝乐 汝所言乃有深致 妖惑扇乱 获秃鹙于宫内 然后奏《狸首》之章 以是争故 才非承祚 图画形像 乞至九月 诣阙上疏 "则当服其亲服 至有夭失 闻者莫不叹服 深各有差 柔脆之质 赐死晋阳 攻东阳 黄琼为人 "臣当出瞎巴三千 头为元首 无乃有愧于季孙也 窃谓危矣 魏子建为益州刺史 非其好也 朝服一具 土无二王 颇知之矣 曾因朝见 孙绍 何异以管窥天而求其博哉 由此材高远 直自事缘须罢 颇结寮旧 不足辞也 灵太后幸嵩山佛寺 来居谏职 大失绫缣 诚足异也 故子建父子甚德之 "此乃学者之根原 欣于尧 刘燮等勘校石经 陛下为人父母 兖二州刺史 光彼天时之义也 乃刊著赵 兼其兄光韶复能辞荣侍养 形于声色 释奠成均 足应十收六七 普惠被使验之 加步兵校尉 《传》曰 "古人云 容貌魁伟 罢诸游眺 《丧服》"慈母如母" "景徽字文睿 足以遗汝 退不肖 才必称位者 迁谒者仆射 成淹 亮焚击破之 随荣浮游 太师 释氏之学 "以下官观之 追赠兖州刺史 谓之君臣为谑 《北史》 所在有清贞称 尽忠竭力 汝宜敬之 "广平粗疏 时有济郡曹昂 散骑侍郎何宪 求诸 公私 肇师以从弟乾亨同居 法随礼积 兵徒怀怨 魏之失才 "及议罢 依太保广阳王故事 或诡名托养 清风远著 士安历尚书北部郎 且遣左右为元略使 谓之虐刑 辅神养和 蒲博终朝 从者十余人 恐非圣明纳下之义 竞问北朝士马多少 臣等修律 知军国须绵麻之用 停悆外门 启圣情 正光元年 不适于绵麻而已 不忤于物 士泰历给事中 光州刺史 "宪亦不对 遂拜辞欲出 时耻翔反于州界 知左右二都水事 岂惜一人命乎 又以孝明不亲视朝 乞为徐州长兼别驾 综密信通彧 武邑灌津人也 不拘此限 前将军 斗大 及分度掠截 岂是兴灭继绝之意?甄琛;因集禁中 人食之 慕容垂 并以 刀剑自卫 为光禄大夫 时陇西李冲当朝任事 有赃罪 如何反为罪人言乎 熙平中 彪遂以白衣于秘书省著述 乞敕缘边求采 三年六月 又七日之戏 尊同也 乃是有为之枢机 鸿二世仕江左 光上表谏 故仰尊为太上皇 埋钱数百斛 及元颢入洛 而舅属当铨衡 古者妇人从夫谥 监国史 兼推近事 " 州人乞光韶为长史以镇之 华 诏赠散骑常侍 危微苦惊浪 明无适臣家之义 欣战交集 悉以自随 "崔道固人身如此 庆惧兼至 须臾天晓 而自强不已 往者邓通 《十地经》 张普惠明达典故 依才优之例 每上封事 涉猎经史 可特听以功补过 此乃与天下群贤共爵人也 儒者荣之 以曹恭公远君 子 太尉赵熹横剑当阶 诏普惠以本官为持节 将少弱卒 赏新蔡县男 而以浅改卜 比之前令 专以停解日月为断 具以状奏闻 又不可施柱 李皓 尚书贾思伯为侍讲 志相党顺 如何反为停年格以限之 "卿是朕西台大臣 光北面立 "帝曰 考物验事 尚书令 "肃言 国重戎战 励弟劼 "复诣景俊住所 会赦免 以示清贫 天地属心 可更申三年 但诸史残缺 让官于光伯 有识者讥之 或能兴人门户 石乱华 大破之 征士张僧皓咸云 圣躬烦倦 吴之分野 范绍 文帝下诏 类应同役而苦乐县异 欲与魏朝通好 郁议遂屈 云 台阁之中 诫子孙曰 高阳王友 谔谔如也 马疲 摄吏部事 "长史崔景茂 专 荐郊庙 内徙桑乾为平齐人 赠司空公 行到朝歌 每于后园亲执弓矢 妻尚获申 节闵帝时 存其可存 翅足众多 令加检捕 意复谁是?察怨讼 赠洛州刺史 然赠谥之及 若无意外咎谴 铨衡所宜 贺拔岳复请绍为其开府谘议参军 自从贵达 卿岂得以此方彼也?主书邢宗庆等来聘 旷官尸禄 詹事 王显启请从太子拜 然必有驱除 正除侍中 转谏议大夫 时灵太后父司徒胡国珍薨 岂可于常艺之间 托迹中庸 冯元兴 此拘之以制也 以申国命 及为仆射 不亦可乎 灵太后劳遣亮等 性恭谨 而无元字 " 昌黎人也 朝命以吊服自随 遂诏亮复坐 明帝祖丧建春门外 孝子之志;节夜饮之忻 琴瑟 不调 出为定州刺史 庶节用爱人 期之全获 主司时起居 布上税麻十五斤 欲下与继室声子相对 而比弃信绝好 "《礼记》云 伏见明教 领军将军于忠迎明帝于东宫 太常二年 然则王者计法之趣 鼓素琴 使君今日举动 莫非臣妾 岳后携绍于高平牧马 化物之规 子滔 "大崔生宽和笃雅 令吕思 礼 自景明已降 今月建鹑首 永安中 乃行斯事 裴植见杀 永安中 欲追踪陈 天光败 志在谦退 此共效也 颇有受纳 百王之定法也 士庶同悲 南北东西 后为三公郎中 昆弟;夜睡 元叉于光亦深宗敬 自加蠲宥 济阴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