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1
2022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1讲基因工程教案3

第1讲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的诞生(Ⅰ)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技术)(Ⅱ)3。
基因工程的应用(Ⅱ)4.蛋白质工程(Ⅰ)1。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生命观念)2。
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图及蛋白质的流程图等(科学思维)3。
基因工程的应用和蛋白质工程(科学探究)4.正确看待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问题(社会责任)考点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及基本程序1.基因工程的概念(1)概念: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2)优点①与杂交育种相比: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②与诱变育种相比: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①来源:主要来自原核生物。
②特点:具有专一性,表现在两个方面: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核苷酸序列中的特定位点。
③作用:断裂特定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④作用结果错误!—错误!(2)DNA连接酶(3)载体①种类: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②质粒的特点错误!③运载体的作用:携带外源DNA片段进入受体细胞。
3.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1)目的基因的获取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②人工合成错误!③利用PCR技术扩增(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①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②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①转化含义: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遗传和表达的过程.②转化方法生物类型植物动物微生物受体细胞体细胞受精卵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等(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4。
PCR技术(1)原理:DNA复制。
(2)前提:已知目的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
(3)条件:DNA模板、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和4种脱氧核苷酸.(4)扩增过程变性温度上升到90~95 ℃左右,双链DNA解链为单链复性温度下降到55~60 ℃左右,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延伸温度上升到70~75 ℃左右,Taq 酶从引物起始合成互补链,可使新链由5′端向3′端延伸(5)结果:上述三步反应完成后,一个DNA分子就变成了两个DNA分子,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多,DNA分子就以2n的形式增加.PCR的反应过程都是在PCR扩增仪中完成的。
高中生物 专题1 基因工程 1

专题1 基因工程 1。
5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一、选择题1.蛋白质工程的实质是()A.改造蛋白质B.改造mRNAC.改造基因D.改变氨基酸解析:蛋白质工程的目标是根据人们对蛋白质功能的特殊要求,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子设计,由于基因决定蛋白质,因此要对蛋白质结构进行设计改造,必须从基因入手。
答案:C2.葡萄糖异构酶(GⅠ)在工业上应用广泛,为提高其热稳定性,科学家对GⅠ基因进行体外定点诱变,以脯氨酸(Prol38)替代Gly138,含突变体的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结果最适反应温度提高10~12 ℃。
这属于生物工程中的()A.基因工程B.蛋白质工程C.发酵工程D.酶工程解析:酶工程的重点在于对已存在的酶合理充分利用(如:加酶洗衣粉、嫩肉粉等),而蛋白质工程的重点则在于对已存在的蛋白质分子的改造。
通常所说的酶工程是用工程菌生产酶制剂,而没有经过由酶的功能来设计酶的分子结构,然后由酶的分子结构来确定相应基因的碱基序列等步骤。
答案:B3.下列哪项不是蛋白质工程中的蛋白质分子设计()A.对已知结构的蛋白质进行少数氨基酸的替换B.对不同来源的蛋白质分子进行拼接组装C.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开始设计全新蛋白质D.设计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的核苷酸序列解析:蛋白质工程的重要方面是蛋白质的分子设计,它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对已知蛋白质进行少数氨基酸的替换,二是对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进行拼接组装,三是设计制造自然界中全新的蛋白质。
D项中的内容是合成基因,属于基因工程.答案:D4.下列不属于蛋白质工程成果的是()A.改造酶的结构,提高酶的热稳定性B.生产出鼠—人嵌合抗体C.将t。
PA分子中的天冬酰胺替换为谷氨酰胺D.蛋白酶洗衣粉容易洗掉奶渍、血渍解析:A、B、C三项所述都是对现存的蛋白质分子进行改造,属于蛋白质工程的成果。
而加酶洗衣粉属于酶制剂的应用,属于酶工程的成果.答案:D5.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工程可以改造酶的结构,提高酶的热稳定性B.通过蛋白质工程可以改变蛋白质的活性C.利用蛋白质工程可以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得到人的胰岛素D.蛋白质工程可以对胰岛素进行改造和修饰,合成速效型胰岛素制剂解析:蛋白质工程是依据人们设计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来改造基因,进而控制合成或改变自然界中的蛋白质,而在大肠杆菌中生产人胰岛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便可达到。
生物:专题1《基因工程》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3)

区分下列DNA末端是黏性末端还是平 末端,并回答哪些能用DNA连接酶连 接起来?
(3)运载体
①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为什么 要具备 这些条件
②具备的条件: 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 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与外源基因连接。 具有某些标记基因, 便于进行筛选 对受体细胞无害
③举例:质粒(常用)、噬菌体 和动植物病毒。
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1.从基因中获取目的基因。2.利用PCR技术合成DNA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以DNA变性、复制的某
些特性为原理设计的. 前提条件是必须对目的基因有一定的了解,需 要设计引物。
3. mRNA差异显示法获得目的基因 (反转录)
4. 根据已知的氨基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 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 菌因可以
2.利用PCR技术合成DNA
(1)以DNA 片段作模板,在 90℃ 高温下,分开成 为单链DNA。
高温的作用是?
(2)以DNA 小段寡聚核苷酸做引物,在 50℃ 的温度 下,找到可以配对的正链和负链,形成互补结合。 (3)在 70℃ 高温下,合成一条与模板 DNA 单链(正 链或负链)互补结合的DNA新链。
质粒是独立于细菌拟核之外的双链 环状DNA分子,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能自我复制并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 2、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点 3、有特殊的遗传标记基因 注意:真正用作运载体的质粒都 是人工改造过的。
大肠杆菌及质粒载体结构模式图
有标记基因的存 在,将来可用含 青霉素的培养基 鉴别。
有切割位点
1、原核细胞的基因与真核细胞的基因相比, 主要的区别有 ①所含核苷酸的数目 ②基本组成单位 ③基本功能 ④非编码区的结构 ⑤编码 区的结构 A.①⑤ B.②③ C.④⑤ D.①③ 2、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细胞内各有一种蛋白质 都是由10个氨基酸组成,那么控制蛋白质白 质合成的基因,其组成的脱氧核苷酸数是 A.大肠杆菌的多 B.酵母菌的多 C.两者一样多 D.无法确定
基因工程-1绪论

克隆(clone):
作名词时,指含有某目的 DNA 片段的重组 DNA 分子或含 有该重组分子的无性繁殖系. 作动词时,是指基因的分离与重组过程。
1 基因工程的特点
◆基因工程的对象是基因,所以如果是获得商品的话, 就是基因的产品,或是改变了遗传性的细胞和个体。 如果要获得效益的话,除了经济效益之外,还有巨 大的社会效益。
体外 操作 与细 胞内 表达
中 心 法 则
基因是可以切割的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存在形式是直线排
列。大多数基因彼此之间存在间隔,
少数基因是重叠排列的。
基因是可以转移的
生物体内有的基因是可以在染色体上 移动的,甚至可以在不同的染色体上跳 跃,插入到靶DNA分子中。基因在转 移的过程中就完成了基因间的重组。 (转座子、反转座子)
基因工程
内容广泛、综合性的生物技术学科 在60年代科学发展的水平下真正实施 基因工程,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 在技术方面。
三、基因工程诞生的技术基础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限制性内切酶和 DNA连接酶等的发现,使DNA分子进行体外 切割和连接成为可能。 70年代中期,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分析技 术问世。 这两项技术,使DNA的结构分析问题得到了根 本的解决。
五、基因工程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已经在医学、工业、 农业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因工程的特点
◆基因工程有两个基本的特点∶分子水平上的操作和细胞 水平上的表达。 ◆人们能够在试管里进行分子水平上的操作,象一项工程
那样,进行按图施工的操作,构建在生物体内难以进行
的重组体,然后将重组的遗传物质引入相应的宿主细胞, 让其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工作。
蛋白质-肽类药物。
高中生物高考考点79 基因工程(一)-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

考点79 基因工程(一)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1.基因工程的概念(1)供体:提供目的基因。
(2)操作环境:体外。
(3)操作水平:分子水平。
(4)原理:基因重组。
(5)受体:表达目的基因。
(6)本质:性状在受体体内的表达。
(7)优点: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①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②作用: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切开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③结果: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2)DNA 连接酶①种类:按来源可分为E ·coli DNA 连接酶和T 4DNA 连接酶。
②作用:将双链DNA 片段“缝合”起来,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③DNA 连接酶和限制酶的关系(3)载体①种类: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②质粒的特点⎩⎪⎨⎪⎧能自我复制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有特殊的标记基因考向一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 连接酶等酶的作用1.如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限制酶可在特定位点对DNA分子进行切割;DNA聚合酶在DNA分子复制时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DNA连接酶可将限制酶切开的磷酸二酯键连接在一起;解旋酶的作用是将DNA 双链解开螺旋,为复制或转录提供模板。
解题技巧确定限制酶的种类(1)根据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切点确定限制酶的种类①应选择切点位于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如图甲可选择PstⅠ。
②不能选择切点位于目的基因内部的限制酶,如图甲不能选择SmaⅠ。
③为避免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身环化和随意连接,也可使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如图甲也可选择用PstⅠ和Eco RⅠ两种限制酶(但要确保质粒上也有这两种酶的切点)。
基因工程知识点1

基因工程知识点基因工程1、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目的:定向改变遗传物质或获得基因产物。
理论基础:1)物质基础一一脱氧核甘酸2)结构基础一一规则的双螺旋结构3)中心法则,共用一套遗传密码2、基因工程(geneticengineering):指重组DNA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
上游技术指的是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建(即重组DNA技术),而下游技术则涉及到基因工程菌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基因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基因操作、遗传工程、重组DNA技术)。
1973年诞生的基本用途:分离、扩增、鉴定、研究、整理生物信息资源;大规模生产生物活性物质;设计、构建生物的新性状甚至新物种。
3、重组DNA技术:是指将一种生物体(供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受体)内,使之按照人们的意愿稳定遗传并表达出新产物或新性状的DNA体外操作程序,也称为分子克隆技术其核心步骤是DNA片段之间的体外连接。
4、基因工程的基本形式:第一代基因工程蛋白多肽基因的高效表达经典基因工程第二代蛋白编码基因的定向诱变蛋白质工程第三代基因工程代谢信息途径的修饰重构途径工程第四代基因组或染色体的转移基因组工程5、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理论上的三大发现1】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2】揭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半保留复制机理;3]遗传密码的破译和遗传信息传递方式的确定。
6、DNA双螺旋:带负电的糖一磷酸骨架在外侧,碱基在螺旋中间相互堆叠,以5'-3'方向反向平行关系。
第二章用于核酸操作的工具酶1、寄主的限制和修饰现象:[1]作用:保护自身DNA不受限制;破坏入侵的外源DNA,使之降解。
【2】入侵噬菌体的子代便能高频感染同一宿主菌,但却丧失了在其原来宿主细胞中的存活九因为它们在接受新宿主甲基化酶修饰的同时,也丧失了原宿主菌甲基化修饰的标记。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如:HindI属名(H)+种名(in)+株名(d)+类型(I)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基本特性:识别双链DNA分子中4-8对碱基的特定序列,大部分酶的切割位点在识别序列内部或两侧,识别切割序列呈典型的旋转对称型回文结构。
第三章大肠杆菌基因工程-1

Plac -lacI 调控模式的问题与策略
问题1: 葡萄糖是宿主最适碳源,而启动子受葡萄糖阻遏, 不便于发酵培养基设计 对策: 采用突变型Plac UV5(不受葡萄糖阻遏)
突变型乳糖启动子Plac UV5
CAP正调控
野生型的Plac上游附近拥有
代谢激活蛋白(CAP)结合 区,cAMP激活CAP,CAP 结合启动子控制区,进而促 Plac O cAMP 高效转录
目的基因
cI857 PL B
吲哚丙烯酸,IAA)。
T7启动子 ——来自T7噬菌体的异源启动子
T7启动子——最成功的启动子
*只有T7 RNA 聚合酶才能识别 T7 启动子 * T7 RNA 聚合酶合成 mRNA 的速度比大肠杆菌RNA 聚合
酶的快 5 倍
*由于大肠杆菌本身不含 T7 RNA 聚合酶 ,需要将外源的 T7 RNA 聚 合酶引入宿主菌。 *通过调控T7 RNA 聚合酶 的表达间接调控外源基因的表达 *以 Novagen 公司的 pET 系统为杰出代表。
P
O
乳糖启动子Plac
转录受 CAP 正调控和 lacI 负调控 lacI 负调控
野生型的Plac与其控制区Olac 偶联在一起,在没有诱导物 存在时,整个操纵子处于基 底水平表达;诱导物可以使 启动子Plac介导的转录大幅 提高 高效转录 P 乳糖 异丙基-b-D-硫 代半乳糖苷(IPTG) 诱导 O 基底水平转录 阻遏蛋白
Ptac = 3 Ptrp = 11 Plac
启动子的筛选
采用鸟枪法策略,将合适大小的DNA片段 克隆到启动子探针质粒pKO1上 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上的galE、galT与质
Apr pKO1 galK
粒上报告基因galk的表达产物联合作用,
基因工程1

第四章酶同尾酶:有一类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他们来源各异,识别的靶序列也不同,但切割后能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称为同尾酶。
同裂酶:是一类来源于不同的微生物,能识别相同的靶序列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首次发现的酶叫原型酶,而后发现的与原型酶识别序列相同的酶叫做原型酶的同裂酶。
其中,识别序列相同、而切割位点与原型酶不同的酶叫做新裂酶。
Klenow酶:枯草杆菌蛋白酶可以将DNA聚合酶Ⅰ水解为N端的小片段和C端的大片段。
其中的大片段被称为Klenow片段。
它保留了DNA聚合酶Ⅰ的5'→3'聚合酶活性和3'→5'外切酶活性,但缺少完整的Klenow酶的5'→3'外切酶活性。
Klenow酶的3'→5'外切酶活性保证了其合成DNA时的准确性。
反转录酶:即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具有5′→3′DNA合成活性和很强的RNAaseH活性,但是无3′→5′外切活性。
反转录酶能以RNA为模板指导三磷酸脱氧核苷酸合成互补DNA(cDN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切割DNA双链结构的内切核酸酶。
DNA连接酶:是能催化双链DNA片段靠在一起的3‘-OH末端与5’-P末端之间通过生成磷酸二酯键,使两末端连接的一种核酸酶黏性末端:指DNA分子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互补碱基的单链延伸形成的末端结构,他们能够通过互补碱基间的配对而重新连接起来。
平末端:平末端指DNA分子两条链在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下断裂的位置是处在一个对称结构的中心,形成的一种平齐的末端结构类型。
星号活性(staractivity):也称星活性,同一类限制性内切酶在某些反应条件变化时酶的专一性发生改变,许多酶的识别位点会改变,导致识别与切割序列的非特异性,最值这种现象称为星号活性。
限制与修饰现象:限制作用:即在一种宿主细胞生长良好的入噬菌体,但在另一种宿主细胞中生长很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A G G A PuPuUUUPuPu…AUG mRNA
AGGA后的的7个Pu是核糖体小亚基的辨认部位
30S
lF1、3
mRNA met-GTP-lF2
50S
fmet
GTP lF2, GDP+Pi
lF1、3
30S 50S fmet
基因克隆时的定向插入
插入序列两边的酶切口不同,插入的组件不会 倒装,保证了在其下游目的基因插入后,沿5’→3’ 方向正确转录,这种构建方式称为定向插入。
DNA本身
生殖细胞、
体细胞、个体
基因工程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能高效表达。 基因表达受DNA结构、蛋白质因子与核酸相互辨 认、结合等组成的表达体系的调控。 基因表达调控可在转录、转录后修饰、翻译、翻 译后修饰等水平进行 基因工程载体的构建必需应用表达调控的基本理 论知识,应用已知的调控序列进行重组、改造。
周俊宜 fzyxzjy@
基因工程的表达体系
操纵子理论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目的基因翻译表达及其准确性 常用基因载体
基因载体是一类能自我复制的DNA分子,其中 的一段DNA被切除而不影响其复制,可用以置换或 插入外源(目的) DNA而将目的DNA带入宿主细胞。 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病毒
TTGATA
CTGACG TTGACA
共有序列
顺式作用元件 结构基因
-GCGC---CAAT---TATA
转录起始 增强子
TATA盒 CAAT盒 GC盒
真核生物启动子保守序列
RNA聚合酶全酶在转录起始区的结合
Ptac启动子
Ptrp与 Plac的杂化产物 Ptac比原来各自的活性强 -35区 -10区
位点构成。 其MCS区与M13mp噬菌体载体的相同,可使pUC上克 隆的目的基因直接转移到M13mp载体,进行DNA测序和 体外突变等研究。
pKO系列
组成:以半乳糖激酶(Galk)基因取代pBR322的 EcoRI-PvuII位点包括terr,.
表达产物催化 Gal + ATP Gal-1-P+ADP
酵母结构基因的上游还有上游活化序列(upstream activation sequence,UAS)。
核糖体结合位点(S-D序列)
mRNA有与核糖体DNA结合的位点S-D 序列 (Shine-Dalgarno),又称为核糖体结合点。
3’… A CACUAGG…5’ U C U-C-C-U
16sRNA
Apr
lacZ之内是M13的多 功能连接器。
( 2 . 6 8 k b)
Ori
三个显著特点: (1)分子量更小,仅为2.7KB,容纳外源DNA量增大; 具有更高的拷贝数(每个细胞含500-700个拷贝)。 可利用-互补原理进行蓝白筛选。
(2)含易于检测是否有外源DNA插入的标记基因LacZα, (3)多克隆位点区(MCS)由人工合成的多个单一酶切
缺点: 原核生物载体构建的重组体是无法进入 动物细胞进行表达;
没有加工所需的酶系统;
热源、内毒素不易除去 ; 常会形成包涵体。
表达体系的发展
表达体 第一代 原核生物表达体系 第二代 酵母表达体系 载体 质粒、噬菌体 穿梭质粒 宿主 细菌 酵母 培养细胞
第三代 哺乳类细胞表达体系 病毒、脂质体
第四代 基因直接导入
的优越条件。
此外,pBR322DNA,被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产生 的片段大小均已知道,可以作为核酸电泳的分
子质量标准。
普通型载体pBR322的结构图
H in d II I B am H I
P st I S al I S ca I A mp
r
pBR322
(4.36 kb)
o ri
Amp
Tet
插入片段
Plasmid 独立于细菌染色体外的双链环DNA分子。
Plasmid
chromosome
基因载体应具备的条件:
(2)有选择标记,例如抗药性标记,蓝白斑试验;
(1)有多种限制性内切酶切点,但每种切口最好只有1个;
(3)有一定容量;
(4)有相当的抄本数,即每个宿主菌可能容纳的最多数。
多克隆位点
polylinker
476bp片段含有E.coli 的lacZ基因的 5’-序列,E c o R I 表达半乳糖苷酶的α 片段。
S a cI
K p nI
S m aI B a m H I X b aI
S a lI
P st I
S p hI
H in d I II
pU C19
LacZ
LacZ的上游包括乳 糖操纵子上的启动子 Plac和操纵基因O。
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1977年前):天然质粒和重组质粒的 利用,如pSC101, colE1, pCR, pBR313和pBR322。
第二阶段:增大载体容量(降低载体长度),建立
多克隆位点区和新的遗传标记基因。如pUC系列载
体。
第三阶段:完善载体功能以满足基因工程克隆中的 不同要求,如M13mp系列载体,含T3,T7,sp6启动 子载体,表达型载体及各种探针型载体。
pBR322
Tet平板
Amp平板
抗药性标志的选择
Amp
r
Tc
1)限 制 酶 切 2)DNA重 组 有 DNA插 入
无 DNA插 入
Amp Tc
r
r
转化
Amp Tc
r
外 源 DNA
s
Amp Tcr
筛选重组子
r
Amp Tc s
r
无菌落
阳性菌落
提 取 DNA 电泳
Amp Tc s
r
重 组 DNA
pUC质粒系列
原核生物表达体系: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农杆菌
大肠杆菌表达体系的优点: 积累了充足经验,有数不清的载体可供应用;
可因不同载体而选择不同菌种作宿主;
操作安全,致病能力低 ; 成本相对低得多 ; 真核生物的基因先在原核体系上构建克隆,称 为亚克隆(subclone),然后采用其它方式转移 至真核细胞上表达。
EcoRI
HindIII
LacZ
pUC19
Ori复制起 点 APR
能正确读出三联体密码的起始序列
如果插入序列自身不含ATG起始密码,或限制酶切 点不能把读码框准确置于ATG之后,或插入片段编码未 清楚,可在目的基因之前设保险序列:
5’…ATGNATGNATG
5’…ATGNATGN ATG 123 456
5’…ATGN ATG NAT GXY 123 456
5’…ATG NAT GNA TGZ 123 456
ATG I II III IV
成熟蛋白质 CS
TAA V
转录终止区
转录起始 翻译起始 信号肽
I II
I
I
CS
V
II ATG
CS
V
III
CS--cloning site
I
II
III
V
Ori
质粒(plasmid )
能在原核和真核细胞中均可复制的穿梭质粒,并在真核细
胞中表达,因此这类载体在基因工程中应用广泛。
5、根据每个寄主细胞中质粒拷贝数的多少,把质粒分为
严紧型复制质粒(拷贝数少,为1-5个)与松弛型复制质
粒(拷贝数多,可达10-200个拷贝)。因此,作为载体的 质粒应该是松弛型的。 6、质粒的不亲和性:两种亲缘关系密切的不同质粒,不 能够在同一个寄主细胞系中稳定地共存的现象。
一、启动子与转录调控 原核生物的转录单位是操纵子,操纵子包括 相关结构基因及其上游的调控序列。
调控序列
结构基因
以乳糖操纵子(lac operon)为例: 操纵子
I
CAP P O
Z
调控区 P:启动序列 O:操纵序列
Y 结构基因
X
I:调节序列
I
诱导物
CAP
P
O
Z
Y
X
I
CAP
P
O
Z
Y
X
二、强启动子的构建
片段
片段
lacZ
标志补救(ß -半乳糖苷酶法)
Lac Z
X-gal
蓝色化合物
X-gal
(LacZ基因 N端序列) LacZ基因 N端序列
插入片段 (LacZ基因失活)
LacZ酶
四、转录终止结构的插入
转录终止:非依赖ρ因子的转录终止需要茎环 结构,以t(termination)代表。
U A A C C G C C G 5’…AUACCA U
pUC质粒系列也是在pBR322基础上改建成的。
它含有pBR322的大部分,包括完整的ampr基因和 复制起始点。去除了pBR322的tetr区段,换用了 M13噬菌体的476bp片段,含LacZ不得基因及其启动 子的操纵基因、M13的多聚接头polylinker.
pU C18
H in d II I S ph I P stI S a lI X b aI B a m H I S m aI K p n I S a cI E co R I
噬菌体是比细菌还小得多的微生物,和病毒侵犯真核 细胞一样,噬菌体侵犯细菌,也可以认为它是细菌里的 “寄生虫”。它本身是一种核蛋白,核心是一段DNA,结 构上有一个蛋白质外壳和尾巴,尾巴上的微丝可以把噬菌 体的DNA注入细菌内。
侵犯细菌时,只是DNA侵入,然后利用细菌的酶来复 制、转录、翻译。 入侵E.coli后,可以按裂解或建立溶原两种生活方 式生存和繁殖(图1-5)。 图左示λ噬菌体在宿主内进行独立复制,在1个菌体 内生长出100个左右的新噬菌体,并冲破(杀死)细菌 释放出来,再度感染其它活菌,称为裂解。 λ噬 菌 体 侵入 菌 体后 , 把自 身 DNA 加 进 细菌 DNA 里 (整合),作为细菌基因的一部分,随菌的细胞分裂 而增殖,这种生活状态称为溶原(lyso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