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开疆拓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对外交流的形式、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基本情况,认识到这些活动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具体内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和深化。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历史的因果关系和影响有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开疆拓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对外交流的形式、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因果关系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于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基本情况。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分析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因果关系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地图、文字等资料。

3.参考资料:教师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和解释。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对外交流。

然后引入本课的标题《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6年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优秀版)

2016年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优秀版)
一、汉匈和战 二、张骞通西域
1.西域 2.张骞通西域 3.西域都护的设置 三、丝绸之路
洁心与大熊在进入高中的第一天相识,两人都是大个子,分座位的时候,老师让男女生各排一队,一队一个次第走到座位上,最后一排有六张桌子,洁心谦虚地站到一个比自己矮一点 点的女生前面,与大熊成了同桌
他们一个15岁,一个16岁,花开的季节。初学立体几何,大熊用小纸壳手工助洁心理解立体与平面的迥异,地理考试这对同桌囊括了班里两个第一,大熊94分,第一名,洁心47分, 倒数第一。大熊不知怎么就让无论如何都搞不懂季风洋流方向的洁心尤如神助,醍醐灌顶。洁心盼着上作文课,老师会朗读几篇上榜佳作,每每读到洁心的作文,大熊会看洁心一眼, 好像在说我知道这一篇是你写的,洁心也会漫不经心瞥一眼,故作平淡地回复嗯,是我。不知从何时起,他们走进彼此的心。大学毕业的第二年,他们结了婚,第三年,有了一个可爱 的孩子。洁心的日常开始以大熊小熊为中心,辞去优渥工作,成为家庭主妇,曾经的诗情画意干练要强变成琐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窈窕淑女变成自带三层救生圈的黄脸婆,大熊成为 业内认可的职业经理人,小熊也取得全国乃至世界各大数学竞赛计算机竞赛的各色奖牌。被大熊小熊的光环映着,洁心日复一日忙忙活活庸庸碌碌地快乐着。人和人之间的比较,是丢 失快乐最简单的方式。昔日的同学大多事业有成,成为各自领域的精英,而洁心日渐落伍,好像被抛弃在另一个时代。比较也是客观认识自己最直接的方式。失落带来思考,洁心终于 意识到这十几二十年的岁月她把自己搞丢了。洁心想重回轨道却无力又无助,知识陈旧,书生意气,与社会严重脱节,抱怨,她偏执地认为大熊消耗了她的青春改写了她的命运,而人 到中年的大熊再不会像过去只要听到洁心呼唤,马上放下全世界飞奔而来,事业有成的他也不再对洁心的发号施令全盘言听计从,洁心觉得自己失去了整个世界。洁心没有意识到很多 时候大熊只是在迁就她,不和她计较,也没有意识到一个企业高管若凡事对一个家庭主妇唯命是从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她越来越暴躁,越来越容易愤怒,家庭气氛像一只随时会被引 爆的火药桶,说不定什么琐事就会成为导火索。大熊忙碌粗心,洁心心灰意冷,俩人之间有了罅隙,有了不满,洁心不止一次发怒时大喊分手。洁心最脆弱的时候,大熊没有及时给予 支持和关注,洁心撕心裂肺的难过,大熊忙于工作,浑然不觉,洁心认为大熊不再爱自己,痴心错付,悔不当初,对自己的婚姻感到绝望,她给自己7天的时间思考,要不要走出这曾 欣欣然冲进来的围城。一位生性爱冒险的作家本杰明,无法走出半年前的丧妻之痛,带着一个青春期一个幼儿期的两个孩子,生活一团糟。本杰明放弃了专栏写作,拒绝开始新感情, 欲带着儿女换一个崭新环境开始新生活,于是他买了新房子,未曾想这房子却是一个经济窘迫、难以维系正常运转的动物园……本杰明走投无路之时,发现妻子给留下的“冒险基金”, 妻子自知无法常相陪伴,竭尽所能给丈夫最后的成全,这份爱让人唏嘘汗颜。本杰明给一双儿女讲述他和妻子初次见面,一见钟情,自惭形秽,踌躇不前时,自己骨子里天生的冒险精 神推着自己抓住了这份非你莫属的爱情。看着本杰明和一双儿女对着阴阳相隔的妻子、妈妈,互诉衷肠,洁心百感交集,泣不成声,她想世人听过见过无数美丽的爱情故事,但都是别 人的,现实的生活总会有种种难言的苦楚不如意,“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接受人和事的缺憾不完美,才是真实的生活。发起冷战的第三天,洁心不再继续臆想徒生 闷气,她决定给彼此一个机会,和大熊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长谈,长谈的结果是洁心庆幸失而复得的婚姻和爱情,大熊说洁心没失去过,自己一直都在,从未离开,只是不该忽视了洁 心的内心需求。洁心开始找回自己的人生旅程,列清单,定目标,开始学习、锻炼、尝试,由内而外改变自己,每晚洁心大熊两人瑜伽对望,相伴练习腹肌撕裂。假期里,大熊更多地 陪伴洁心,两人相濡以沫走遍千山万水,洁心开始一展所长,用文字记录下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人到中年,两人相互珍惜,共同成长,生命和爱情焕发出绚丽光彩,照亮了彼 此的人生,很多小伙伴说因为他们,自己又开始相信并渴望爱情了。一日,,麦克是校园篮球明星,他本可以因篮球特长被全额奖学金保送进大学,但因女友怀孕他放弃了关键的冠军 赛而向女友求婚。20年后,麦克穷困潦倒,事业家庭均失意,戏剧性地他重返了17岁,仍是青春闪耀,17岁的他遇到现实中的一对儿女,中年的妻子,一切重来,当他又站在可以延 续辉煌改变人生命运的关键时刻,他意识到妻子和一双儿女才是他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依旧做出了和20年前相同的选择。当麦克和妻子紧紧相拥时,麦克又恢复了中年的模样,妻子说,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3课【教学设计】《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3课【教学设计】《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促进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的发展。

汉武帝两次拍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友好往来,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

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形成论从史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 指导学生观察“张骞通西域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了解张骞通西域的过程和丝绸之路的路线。

2.播放视频,感知张骞通西域的艰辛。

播放图片、设计货物清单结合地图,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习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的内容,养成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意志。

2.学习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张骞通西域的影响,丝绸之路的作用。

问题探究法,史料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解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教师搜集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蔬菜导入新课。

学生观察实物及图片,感受身边的历史。

(设计意图:利用实物导入,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

)学习新课:一、开拓丝路——张骞通西域1、展示“张骞通西域图”,引导学生找出西域的地理位置。

学生观察地图,找出西域的位置,明确一些重要的地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2、呈现“招贤令”,提问学生使者要完成什么任务。

学生阅读材料,找出关键信息,归纳总结答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展示“张骞通西域图”和表格。

介绍汉匈和战关系。

理解汉匈和战的影响。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教案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教案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秦汉时期对匈奴的政策;了解X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以与丝绸之路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本以与课外补充史料帮助分析秦汉对匈奴政策;通过对课本历史地图的使用掌握历史读图基本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汉对匈奴政策,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对X骞出使西域的事迹的了解,体验学习他的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爱国精神;了解丝绸之路开辟的艰辛,明白丝绸之路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重点难点:重点: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难点:X骞出使西域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将中国的历史推向一个崭新阶段,并且为了保持和巩固国家政权,在北方修筑万里长城〔P53〕,派遣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守卫疆土安全,汉朝则出现一代名将卫青、霍去病抵御匈奴的侵扰,并且有昭君出塞的美传。

那么,什么是匈奴?秦汉时期对待匈奴都有哪些措施呢?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学习。

〔二〕授课1.汉匈和战师:什么是匈奴?〔展示PPT并引导学生看书回答〕生:匈奴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在战国时期逐渐兴起,经常南下到黄河流域袭扰。

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河套地区的安定和发展。

师:既然与匈奴的和战关系影响这么大,那么我们的中原王朝统治者们是怎么处理与匈奴的关系呢?我们先看看秦朝对匈奴的态度〔引导学生看书第二段小字部分〕〔播放PPT到秦与匈奴,依次展示长城、相关史料〕师:通过我们的观察和相关史料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秦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紧X,为了抵御匈奴,修长城,并且派军队镇守边疆,防卫匈奴,也就是说,秦朝对待匈奴的态度——战。

秦朝虽然对匈奴态度强硬,以战为主,但是由于秦朝的暴政,致使秦二世而亡,中原王朝对匈奴的关系优会随着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依次展示PPT汉与匈奴〕观看汉初、汉武帝时期不同对待匈奴的不同态度,提问:1、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国力强盛、个人品质、卫、霍的领导才能〕2卫、霍战胜匈奴对汉和匈奴各自的影响?〔汉:边境安定,经济发展匈:匈奴分裂,失去抗衡能力,西迁〕展示昭君出塞相关图片,归纳汉武帝后汉匈关系——和亲,并分析其原因师:归纳总结汉朝不同时期对匈奴的政策〔PPT表格〕总结汉匈友好交往的方式与其影响。

最新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导学案

最新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导学案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秦朝时,秦始皇派蒙恬北伐匈奴。

西汉初年,汉高祖采取和亲政策。

汉武帝时,开始对匈奴采取攻势,先后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此后双方和睦安宁,昭君出塞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二、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三、丝绸之路1.开辟的条件:西域开通以后,汉朝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等以确保道路畅通。

2.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因丝绸是运输最多的商品,故称丝绸之路。

3.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问题1】张骞两次通西域有什么意义?探究:(1)为汉朝平定匈奴奠定了基础;(2)促进了汉与西域的友好往来;(3)公元前60年,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从此新疆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开辟了丝绸之路。

【问题2】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探究: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当堂练习1.现今发现的匈奴文物,上面镌刻的文字全是汉字,此现象说明了()。

A.汉匈文化交流的密切B.匈奴经常到中原地区抢掠C.匈奴是古老游牧民族D.汉匈之间的战争绵延不断2.在一堂历史公开课上,教室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以下内容,请你判断该句话出自于()。

AC.班超之口D.呼韩邪单于之口3.有人说:“2 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 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B.商鞅变法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D.百家争鸣4.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

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执教教师:遵义市第五十五中学杨浩一、课程标准分析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中的重点课。

课本内容包括三个子目:“中原王朝同匈奴的和战关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本课的主题是中原地区与祖国西北边疆地区不可分割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这一主题集中地体现在张骞通西域这一重点问题上。

张骞在西域的活动明显带有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的政治经济交往和联系的目的(从出使的规模即可看出)。

此后,汉朝和西域的联系日趋密切,终于形成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政治管辖。

三、学情分析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能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

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

四、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2)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3)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2)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五、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2、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归纳法七、课时计划课时1课时。

一、新课导入请同学们看这两张图片,这是秦朝时的疆域和汉朝时的疆域图。

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两幅图片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第13课 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说课稿

第13课 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说课稿

材料二:虽然铁的种类很多,但没有一种
能和中国来的刚相比美。 ——《自然史》 材料三:丝绸之路出土的萨珊王朝的银币 思考:丝绸之路上东西方除 了上面提到的还有哪些交流? 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
谢 谢
学 情 分 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 有很大的好奇心 地理名词较多、书写复杂 距离学生生活较远 多利用图表、视频资料和材料 直观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 间、目的和意义。 2、了解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3、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正确 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 作用。
过程与方法
教 学 目 标
1、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 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技能; 2、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 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 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1、通过对张骞不辱使命的 学习,培养不畏艰难、勇于 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2、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 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 实,产生对西部地区的热爱 之情,关注西部开发。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用具
重点: 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 交流中的作用 难点: 张骞出使西域
综合运用图片、视频、 材料的启发式教学
多媒体课件
导入:下图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实际 上都不是中国本土最先种植的,它们从哪里来的 呢?
葡萄
核桃
石榴
胡萝卜
黄瓜
蚕豆
一、汉匈和战
历史时期
战国时期
汉代以前西域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导学案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在古代,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些活动,一个国家可以扩大自己的领土,增加资源,提高国家实力,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增进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观点及其意义。

2. 掌握中国古代在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方面的重要事件和成就。

3. 能够分析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对一个国家的影响。

三、进修重点1. 开疆拓土的含义和意义。

2. 对外交流的重要性。

3. 中国古代在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方面的成就。

四、进修内容1. 开疆拓土的含义和意义开疆拓土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战争或其他手段,扩大自己的领土范围,增加资源,提高国家实力的行为。

在古代,开疆拓土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疆拓土,一个国家可以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资源,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从而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繁荣。

2. 对外交流的重要性对外交流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和合作的行为。

通过对外交流,一个国家可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制度,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增进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同时,对外交流也可以带来经济和技术上的合作,增进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3. 中国古代在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方面的成就中国古代在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的统一局面,将中国的领土范围扩大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汉武帝开拓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唐玄宗时期,中国的疆土达到了一个极致,对外交流也达到了一个高峰,中国的文化和制度影响了周边国家,成为东亚文明的中心。

五、进修方法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观点和意义。

2. 分析中国古代在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方面的重要事件和成就。

3. 讨论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对一个国家的影响。

六、进修评判1. 请同砚们用自己的话简单诠释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
流教案
第13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张骞通西域
案例说明
《义务教育历史程标准(2016年版)》要求:“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在教材所设的三个目中,“张骞通西域”起了关联上下的作用。

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环境和各国的风土人情,沟通了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了基础。

张骞通西域是本学习的难点,这个难点即体现在事过程本身,又体现在学生理解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开通的关系方面,还体现在体会张骞持节西去、不辱使命的精神方面。

教学过程
1.自然过渡
教师讲述:早在对匈奴大举用兵之前,汉朝已经开始前期准备。

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张骞通西域。

2.张骞通西域
教师结合地图讲解西域的概念,也可让学生指图介绍。

设计意图:强化空间概念,为下一步学习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打基础。

教师讲述: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小学时已经学过了,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可让学生前做些预习,如重温小学教材、上网查找资料等)如果没人想讲,教师可自己结合“张骞通西域图”讲解。

介绍张骞和张骞通西域的事迹。

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博望镇)人。

曾为汉武帝伴读,洞悉朝野和天下大事,胸有大志且性格坚毅,办事沉稳敏捷。

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坚韧不拔、心胸开阔,能以信义待人事友。

为了联络西域的大月氏共击匈奴,汉朝颁发招贤令,招募出使大月氏的使者。

他看到朝廷的招贤令,意识到这是为国家效力、也是施展自己抱负的机会,于是毅然揭榜应募,出使西域,时年29岁。

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100多人,从陇西(今甘肃临洮南)出发,艰难西行。

中途被匈奴人扣留,十年后才找机会逃出,辗转到达大月氏。

但大月氏已西迁到阿姆河一带定居,并习惯了那里的生活,无心再攻打匈奴了,张骞联络大月氏共击匈奴的使命因此而落空。

一年多后,张骞取南道返回,又被匈奴扣留一年多,直到单于病死,匈奴发生内乱,他才带着堂邑父一起逃回长安,这时已是公元前126年了。

教师指导学生在“张骞通西域图”中,找到西域的大致地理范围,张骞出使西域的出发点、最远点、所经主要国家、主要脉,然后用红笔把点连成线,并在图中标出沿途主要的自然风貌(、沙漠等)。

学生在地图上完成上述要求。

设计意图:让学生讲述张骞通西域的故事,意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在地图上行走张骞通西域的线路,加深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印象,帮助学生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想象张骞在当时的交通条下,西行之路的艰难,体会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辱使命的精神。

教师提问:张骞没有达到联络大月氏攻击匈奴的目的,他出使西域还有没有意义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意在通过思考和回答,为学生理解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开通的关系打基础。

教师出示“张骞出使西域图”,讲述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简单经过。

教师提问:此画出自唐人之手,说明什么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师讲述:张骞通西域被司马迁赞之为“凿空”。

对此,后人也多用评价。

出示材料:
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

——翦伯赞
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

——梁启超
汉张骞,了不起。

我汉人,织丝绸。

越险阻,出西域。

冶铁术,传西去。

谋远略,有大智。

战匈奴,九州一。

做使者,联友谊。

博望
侯,勋功立。

带了草木种子和技艺。

东西方,播明,学养马,习乐器。

垂青史,功盖宇。

——民谣
教师提问:张骞以凿空西域道路彪炳史册,他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呢?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体悟张骞的精神和意志。

教师提问:让我们归纳一下张骞通西域的作用。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归纳,并过渡到下一子目。

3.西域都护的设置
教师结合“西汉疆域图”讲解西域都护的设置。

公元前60年,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商旅往,治所在乌垒城(今x疆轮台东),辖区包括今x疆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乌孙、帕米尔地区。

西域都护以下设有副都尉、司马等属官,汉朝对西域实施了有效的管辖。

从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辖。

教师提问:“张骞通西域”同“汉朝与西域关系”“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三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第一,开启了西域各国和汉朝频繁交往的时代,沟通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

第二,汉朝设置了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商旅往。


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辖。

第三,开拓了“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开通,中国同西亚、欧洲的通商关系发展起,丝绸之路成为亚欧经济化交流的桥梁,互相传递着明的信息。

促进了汉朝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化交流。

4.小结过渡
教师讲述:张骞通西域直接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