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下第一次联考4月试题
高中高二生物下学期4月月考试卷高二全册生物试题

时遁市安宁阳光实验学校西湖高中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4月份)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1.下列物质中不起遗传物质作用的物质是( )A.脱氧核苷酸B.核糖核酸C.脱氧核糖核酸D.基因考点: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分析: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其中脱氧核糖核酸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核糖核酸是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据此答题.解答:解:A、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属于小分子物质,不能作为遗传物质,A错误;B、核糖核酸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B正确;C、脱氧核糖核酸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C正确;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及功能,掌握遗传信息与核酸的关系,明确核酸能储存遗传信息,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2.下列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的紫花与白花B.人的身高与体重C.南瓜的盘状与番茄的球状D.猪的黑毛与羊的白毛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解答:解:A、豌豆的紫花与白花属于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B、人的身高和体重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南瓜的盘状与番茄的球状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猪的黑毛与羊的白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却无甜玉米籽粒.原因是( )A.甜是显性性状B.非甜是显性性状C.相互混杂D.相互选择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分析:玉米是单性花,且雌雄同株,纯种甜玉米和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既有同株间的异花传粉,也有不同种间的异花传粉,甜玉米上的非甜玉米,是非甜玉米授粉的结果,而非甜玉米上的没有甜玉米,说明甜是隐性性状,非甜是显性性状.据此答题.解答:解:在纯种甜玉米中,产生的配子都含控制甜这种性状的基因,但结的子粒中有非甜的,说明接受了非甜的花粉后,子粒中含有的非甜基因被表达出来,所以既含甜基因,又含非甜基因,而表现为非甜性状,则说明非甜是显性.同理,在纯种非甜玉米中,也有接受了甜玉米花粉的个体,它们的子粒中既含甜基因,又含非甜基因,也表现出非甜性状,说明非甜是显性性状.故选:B.点评:本题以玉米为素材,考查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首先要求考生明确玉米是单性花,可以进行杂交,也可以进行自交;掌握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能根据题中信息准确判断显隐性关系.4.猪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0对同源染色体,它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有( )A.10条B.20条C.40条D.60条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 2n 2n n n n 2n n解答:解:(1)猪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猪的体细胞中也含有20对同源染色体,即40条染色体;(2)精子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其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猪产生的精子中有20条染色体.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5.下列基因型中哪一项是纯合体( )A.BbDD B.DdCc C.EERr D.AAbb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分析:纯合体是指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所结合而成的合子,亦指由此种合子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纯合体的同源染色体,在其对应的一对或几对基因座位上,存在着完全相同的等位基因,如AA、aa、AABB、AAbb、aaBB、AABBcc、aaBBcc等等,具有这些基因型的生物,就这些成对的基因来说,都是纯合体.在它们的自交后代中,这几对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不会发生分离.解答:解:A、BbDD中的Bb是一对等基因,所以是杂合体,A错误;B、DdCc是由两等位基因组成的,属于双杂合体,B错误;C、EERr中的Rr是一对等基因,所以是杂合体,C错误;D、AAbb中的两对基因都是相同的,所以是纯合体,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纯合子概念及判断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6.有关染色体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同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形态大小各不相同B.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形态、大小以及数目各不相同C.一个染色体组中无等位基因D.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分析:1、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2、染色体组的特点是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含等位基因.解答:解:A、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内,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互称为同源染色体,A正确;B、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形态、大小以及数目一般不相同,B正确;C、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也不含等位基因,C正确;D、配子中存在体细胞一半的染色体组,不一定是一个,如四倍体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染色体组的概念,明确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7.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与双隐性个体类型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有( ) A.一种B.二种C.三种D.四种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1、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2、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解答:解:对基因型为DdTT(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个体进行测交,即DdTT×ddtt,采用逐对分析法计算可知,其后代的基因组种类有2×1=2种.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测交方法检测子一代的基因型,要求考生识记测交的概念,明确与待测个体杂交的个体为隐性个体;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运用逐对分析法解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8.正常女性体细胞内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A.XO B.XYY C.XY D.XX考点:伴性遗传.分析:人类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同型的XX为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异型的XY为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解答:解:A、XO为性腺发育不全的女性,其细胞中少了一条X染色体,不是正常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A错误;B、XYY个体的细胞中多了一条Y染色体,是异常的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B错误;C、XY是正常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C错误;D、XX是正常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9.如图为一色盲家系谱图,若其中1号与2号个体婚配,则后代患病概率是( )A .B .C .D .考点:伴性遗传.分析: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1号的父亲为患者,其基因型可以表示为为X b Y,1号与2号均正常,所以都含有一个X B基因,据此答题.解答:解:已知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因为1号的父亲是色盲,则1号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基因型为X B X b,2号正常基因型为X B Y,所以他们的后代色盲的概率为.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能够根据系谱图的分析判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等,难度不大.10.将抗虫基因转入到普通棉花的体细胞中,培养出了抗虫棉.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A.单倍体育种B.转基因技术C.多倍体育种 D.杂交育种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转基因技术将基因片段转入特定生物中,并最终获取具有特定遗传性状个体的技术.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解答:解:A、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先培养出单倍体,后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为多倍体(纯合体),显著缩短育种年限,A错误;B、转基因技术是将目的基因移植到受体细胞,利用相关技术培养出具有目的性状的个体,B正确;B、多倍体育种是利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植株,使之成为染色体组加倍个体,其各种器官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C错误;D、杂交育种利用基因重组,获得具有优良性状个体,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育种方法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几种育种方法的识记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11.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形成了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原料来自于( )A.亲代噬菌体外壳B.子代噬菌体外壳C.噬菌体的化学成分D.细菌的化学成分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为:吸附、注入(DNA进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组装和释放.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解答: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内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酶等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合成T2噬菌体外壳蛋白质所需的原料来自细菌的化学成分.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来自细菌,再作出准确的判断.1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下碱基配对正确的是( )A.G与T B.A与A C.U与T D.G与C考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在DNA或某些双链R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在RNA中与U (尿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碱基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答:解:A、G与C配对,T与A配对,A错误;B、A与T配对或A与U配对,B错误;C、U与A配对,T与A配对,C错误;D、G与C配对,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应用,只要考生识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具体内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3.番茄果皮的红色基因(R)可以突变为黄色基因(r),r也可突变成R.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A.可逆性B.稀有性C.普遍性D.有害性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不定向性,随机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解答:解:由题意知,番茄果皮的红色基因(R)可以突变为黄色基因(r),r也可突变成R,这说明基因突变是可逆的.故选:A.点评:对于基因突变的特征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4.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交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 )A .B .C .D .考点:烟草花叶病毒.分析:阅读题干获取知识点,本题考查RNA病毒的遗传物质,然后梳理查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根据题图及选项内容作出判断.解答:解:分析题图可知“杂交病毒”丙的组成是甲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乙病毒的RNA,又知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外壳,因此“杂交病毒”丙的遗传物质是乙病毒的RNA,丙病毒的子代的蛋白质外壳是由乙病毒的RNA控制合成的,应与乙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相同,丙病毒的子代的RNA由乙病毒的RNA复制而来,与乙病毒的RNA相同.所以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与乙病毒相同.故选:D.点评:此题知识点的核心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外壳.丙病毒的子代的蛋白质外壳由乙病毒的RNA控制合成的.此题往往选成B选项.15.纯合红果番茄RR与纯合黄果番茄rr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F2中有30株红果,则F2基因型为Rr的植株有几株( )A.10 B.20 C.30 D.40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纯合红果番茄RR与纯合黄果番茄rr杂交,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纯合红果番茄RR与纯合黄果番茄rr杂交,得到F1,则F1的基因型为Rr.F1自交得F2,F2的基因型为RR、Rr和rr,比例为1:2:1,红果:黄果=3:1.解答:解:根据RR×rr→Rr,Rr个体自交得F2,F2中RR:Rr:rr=1:2:1.由于F2中有30株红果,而红果的基因型为RR和Rr,比例为1:2,所以Rr的植株为20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6.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繁殖两代后,理论上推测子代噬菌体中的放射性情况是( )A.25%的子代噬菌体外壳带有放射性B.25%的子代噬菌体DNA带有放射性C.50%的子代噬菌体外壳带有放射性D.50%的子代噬菌体DNA带有放射性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的复制.分析: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基中生存.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解答:解:由于DNA分子是双链结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繁殖两代后,产生4个噬菌体,其中有2个噬菌体含有32P标记,因此,50%的子代噬菌体DNA带有放射性.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特点;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现象及结论.17.正常雄性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染色体组数分别有( )A.4种和2组B.5种和2组C.8种和4组D.16种和4组考点:伴性遗传;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分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性染色体为XX时是雌性个体;为XY时是雄性个体.解答:解:正常雄性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根据图示分析可知:雄性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有5种,染色体组数有2组.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组概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8.已知一段信使RNA有100个碱基,其中A和G有24个,那么转录成信使RNA的DNA分子中应有C和T共( )A.24个B.60个C.100个D.200个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而互补配对的碱基两两相等,所以A=T,C=G,则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据此答题.解答:解: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若mRNA有100个碱基,则转录该mRNA的DNA含有碱基数为100×2=20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双链中不配对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所以C和T共有100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转录的概念,能根据mRNA中碱基数目推断DNA中碱基数目;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出该DNA分子中C和T的总数.19.下列碱基DNA中一般没有( )A.A B.U C.G D.T考点:DNA分子的基本单位.分析:DNA和RNA的比较:英文缩写基本组成单位五碳糖含氮碱基存在场所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 A、C、G、T 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RNA 核糖核苷酸核糖A、C、G、U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解答:解:A、DNA和RNA都含有碱基A,A错误;B、U是RNA特有的碱基,DNA中不含,B正确;C、DNA和RNA都含有碱基G,C错误;D、T是DNA特有的碱基,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比较基础,考查DNA和RNA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DNA和RNA的化学组成,并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0.小麦有芒对无芒为显性,现有纯合有芒小麦与无芒小麦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F2中有芒小麦随机交配,产生的F3中纯合子占总数的比例为( )A .B .C .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由题意可知;F1是杂合子,杂合子自交得F2,F2的有芒小麦随机交配,即显性个体之间随机交配,即AA 和Aa随机交配,我们可以用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进行展开即可.解答:解:A、F1代自交得F2,F2中纯合子比例是=AA+aa=,与题意不符,A错误;B、F2的有芒小麦随机交配,即AA 和Aa 随机交配,是F3亲本杂合子的比例,B错误;C、F2的有芒小麦随机交配,即AA 和Aa随机交配产生的配子根据分离规律则是A:a=2:1则有♀♂配子2A a2A 4AA 2Aaa 2Aa aa可以看出杂合子Aa 占,C错误;D、上个选项可知,纯合子AA+aa=+=,D正确.故选;D.点评:考察分离规律的后代连续自交以及自由交配的等的展开.21.如图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④所示的结构中贮存了遗传信息B.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④的种类无特异性C.该片段的两条链都可作为转录的模板链D.四种碱基可以任意配对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其中①是含氮碱基、②是脱氧核糖、③是磷酸,①、②和③共同构成的④是脱氧核糖核苷酸、⑤是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的化学键.解答:解:A、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而④是脱氧核糖核苷酸,不能贮存遗传信息,A错误;B、不同生物的DNA分子都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B正确;C、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C错误;D、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C与G配对,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DNA分子结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DNA分子结构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2.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艾弗里等人将下列各项物质分别加入了培养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其中转化出S型细菌的培养基所加入的物质是( ) A.S型细菌的DNA B.S型细菌的多糖荚膜C.S型细菌的蛋白质D.S型细菌的DNA+DNA酶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将S型细菌的各种成分分离,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解答:解:艾弗里的设计思路是将S型菌的物质一一提纯,分别与R型菌混合,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因此需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只有加入S型菌DNA的培养基中出现S型菌落,由此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明确其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3.某DNA分子片段含有100个碱基对,其中有4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若连续复制n次,则在第n次复制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多少个( ) A.60n﹣1B.60n C.60×2n﹣1D.60×(2n﹣1)考点: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 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在DNA分子双链中,由于碱基互补配对,所以A=T,G=C.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该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200个碱基,其中C=44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G=C=40个,则A=T=60个.该DNA连续复制n次,得到2n个子代DNA,在第n次复制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60×2n﹣1,在n次复制过程中,共需游离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目为60×(2n﹣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DNA半保留复制相关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DNA半保留复制的相关计算(m代表一个DNA分子中某脱氧核苷酸的数目):(1)第n次复制时需某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m×2n﹣1,(2)n次复制共需某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m×(2n﹣1).24.父母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个体之间总会有一些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变异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解答:解:A、父母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因此后代可能是由不同配子结合而成,从而使个体之间总会有一些差异,A正确;B、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后代个体之间不可能总会有一些差异,B错误;。
高二生物下期第一次四校联考

高二生物下期第一次四校联考本试卷分第Ι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Ι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用TMV型的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HRV型的车前草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的类似杂种新品系侵染烟草后,烟草患病的症状是()A.TMV型症状B.无症状C.HRV型症状D.两种综合症状2.T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合成自己的蛋白质需要()A.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DNA和氨基酸D.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3.甲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比例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以下分别表示甲、乙生物正确的是()A.蓝藻、变形虫B.T2噬菌体、豌豆C.硝化细菌、绵羊D.肺炎双球菌、烟草花叶病毒4.在向溶解有DNA的2mol/LNaCl溶液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A.加快溶解DNA的速度B.加快溶解杂质的速度C.降低DNA的溶解度,加快DNA析出D.降低杂质的溶解度,加快杂质的析出5.下列关于DNA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所有DNA都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B.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都是RNAC.在DNA分子的双链结构中,碱基的比率总是(A+G)/(T+C)=1D.在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是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的,所以DNA 的复制也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6.某病毒的遗传物质中,A∶U∶C∶G=1∶2∶3∶4,通过逆转录形成的DNA分子中(A+T)/(C+G)的比例为()A.1∶1 B.1∶2C.2∶3 D.3∶77.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 的培养液中连续复制4次。
其结果不.可能是()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C.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8.1条染色单体含有1个双链DNA分子, 那么,四分体时期的一个四分体含有()A.4个双链DNA分子B.2个双链DNA分子C.2个单链DNA分子D.4个单链DNA分子9.某mRNA分子中U占25%,A占15%,则转录出该mRNA的基因中C占()A.20% B.30% C.35% D.40%10.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是指()A.位于DNA上的3个相邻碱基B.位于转移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C.位于信使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D.基因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11.在酶合成过程中,决定酶种类的是()A.核苷酸B.核酸C.核糖体D.tRNA12.一般情况下,同一生物个体不同功能的细胞中,转录出的mRNA ()A.种类和数量无差异B.种类相同,数量不同C.种类和数量均有差异D.种类不同,数量相同13.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以下有关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D.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14.人类ABO血型系统的四种血型是由3个基因控制的。
2020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统测4月段考试题-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统测4月段考试题-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统测4月段考试题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工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构建基因文库和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都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B. DNA连接酶对所连接的DNA两端碱基序列有专一性要求C.载体能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使其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D.在基因工程操作中,被用作载体的质粒,都是经过人工改造的2.下列有关获取目的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获取目的基因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一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B.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的基因均可在物种间进行交流C.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时需要耐热性的解旋酶D.如果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又已知,可以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3.20xx年10月8日,日本下村修、美国沙尔菲和钱永健因在发现绿色荧光蛋白(GFP)等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获得20xx年度诺贝尔化学奖.GFP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会发出绿色荧光.依据GFP的特性,你认为该蛋白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价值是:A.作为标记基因,研究基因的表达B.作为标签蛋白,研究细胞的转移C.注入肌肉细胞,繁殖发光小白鼠D.标记噬菌体外壳,示踪DNA路径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基因工程操作中为了获得重组质粒,必须用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剪切目的基因和质粒,最后在细胞内形成重组质粒B.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牛合成并分泌人类抗体,该技术将导致定向的变异C.若要生产转基因抗病水稻,可将目的基因先导入到大肠杆菌中,再转入水稻细胞中D.基因治疗主要是对具有缺陷的身体细胞进行基因修复5.科学家培养出一种转基因小鼠,其膀胱上皮细胞可以合成人的生长激素并分泌到尿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体细胞,可以用花粉管通道法B.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只存在于小鼠的膀胱上皮细胞中C.进行基因转移时,通常要将外源基因转入受精卵中D.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外源基因是否插入了小鼠的基因组6.科研人员以抗四环素基因为标记基因,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让大肠杆菌生产鼠的β-珠蛋白,治疗鼠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下列相关实验设计中,不合理的是A.用编码序列加启动子、抗四环素基因等元件来构建表达载体B.利用小鼠DNA分子通过PCR克隆出β-珠蛋白基因的编码序列C.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筛选出已经导入β-珠蛋白编码序列的大肠杆菌D.用Ca2+处理大肠杆菌后,将表达载体导入具有四环素抗性的大肠杆菌中7.下列有关蛋白质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工程可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B.蛋白质工程可对酶的催化活性、抗氧化性、热变性等加以改变C.蛋白质工程是通过对基因的修饰和合成来实现对蛋白质的改造D.蛋白质工程成功率低的原因主要是蛋白质种类太少,原料不足8.猪的胰岛素与人的胰岛素中有一个氨基酸不同,可将其中一个氨基酸进行替换从而用于治疗人类糖尿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是A.可用射线去诱变处理猪胰岛素基因B.可将人胰岛素基因直接导入猪胰岛B细胞中表达C.可对猪胰岛素基因进行改造,再利用基因工程合成新的胰岛素D.猪和人胰岛素只有一个氨基酸的差异,则二者基因只有三个碱基对不同9.生物学研究中,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A. 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B. 用叶绿体作为标志物观察胞质环流(细胞质流动)C. 用标记基因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D. 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研究基因的表达过程10.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萌发的种子可作为诱变育种的材料B.植物分生区细胞可用于培育脱毒苗C.带芽的枝条可提高扦插的成活率D.乳腺细胞可作为转基因动物的受体细胞11.蛋白质工程中,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子设计的根据是A. 人们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需求B. 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C. 信使RNA中的核糖核苷酸序列D. 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12.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人白蛋白基因的转基因牛.他们还研究出一种可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药物蛋白含量提高了30多倍,这标志着我国转基因研究向产业化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以下与此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所谓“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指设法使牛的乳腺细胞中含有更多的人白蛋白基因B. 可将白蛋白基因导入牛的卵细胞中,通过组织培养形成转基因牛C. 人们只在转基因牛的乳汁中才能获取人白蛋白,是因为只在转基因牛的乳腺细胞中才有人白蛋白基因D. 如果人白蛋白基因的序列是已知的,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该目的基因13.下列关于转基因植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科学家可以利用一些调节细胞渗透压的基因来提高作物的抗病和抗干旱能力B. 由于抗虫棉可以抵抗所有危害棉花植株的害虫,所以得到推广C. 科学家往往将必需氨基酸含量多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植物中,以提高农作物的营养价值D. 引起植物生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病毒14.下图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A→B过程中用到的原材料有4种,加入的引物有2种B. A→B过程利用了DNA复制原理,需要使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C. B→C为转基因绵羊的培育过程,常选用的受体细胞是卵母细胞D. B→D为转基因植物的培育过程,其中④过程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15.建立基因文库是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基因文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包含了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B. cDNA文库的建立过程需要使用逆转录酶、R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C. 可以通过检测性状的方法,从基因文库中筛选目的基因D. 利用同种生物不同组织细胞建立的cDNA文库所包含的基因是不完全相同的16.下图是某质粒示意图,其中ori为质粒复制所必需的核苷酸序列,am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为四环素抗性基因,箭头表示目的基因插入位点.受体大肠杆菌细胞内原来不含有这两种抗生素抗性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amp和tet是一对等位基因,常作为基因工程的标记基因B. ori是重组质粒得以顺利导入受体细胞所必需的C. 将重组质粒2、4导入不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都不能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分裂生长D. 将重组质粒1、3导入不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都不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分裂生长17.下列科学实验中,采用的核心技术最相似的是①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②赫尔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③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特定物质分子与基因结合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④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可以发光的转基因鼠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18.在下列选项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①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②获取大量的脱毒苗③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抗棉铃虫的植株④单倍体育种⑤无子西瓜的快速大量繁殖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19.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太空育种获得的植株也存在与转基因植物一样的安全性问题②只要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就能产生单克隆抗体③蛋白质工程的目标是通过基因重组,合成生物体本来没有的蛋白质④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的新品种一定是单倍体⑤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⑥诱导细胞融合之前,需将抗原反复注射给实验小鼠,目的是获得产生单一抗体的效应B细胞A.③⑥B.②③⑥C.③④D.⑥20.如图是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紫杉醇的途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途径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①过程中需控制好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比例C.②过程需用一定浓度的胰蛋白酶处理愈伤组织D.③过程需使用固体培养基,有利于细胞增殖21.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利用两种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要将组织块剪碎并用胃蛋白酶处理B.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为防止培养过程中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造成的伤害,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D.甲、乙细胞培养到一定的时候,都会出现细胞的接触抑制22.细胞工程中,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是成功的关键.下列选择不合理的是A.选择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进行培养有利于获得大量细胞B.选择病人的核移植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后可形成免疫匹配的移植器官C.选择既能产生专一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培养可制备单克隆抗体D.选择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可筛选出有用的突变体23.如图表示抗人体胃癌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实验小鼠注射的甲是能与抗人体胃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原B.利用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和电激等方法可诱导细胞融合获得乙C.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乙筛选,融合细胞均能生长,未融合细胞均不能生长D.丙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后可获得大量能分泌所需抗体的丁24.某实验室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过程①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低B.过程②是诱导干细胞的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C.每个Y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故过程③不需要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D.过程④产生的单抗,不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就能释放到细胞外25.下列属于动物细胞工程应用的有几项①大规模生产干扰素,用于抵抗病毒引起的感染②为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提供移植的皮肤细胞③大规模生产食品添加剂、香料等④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加快优良种畜的繁殖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26.关于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获能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后,释放顶体酶先穿过放射冠再进入透明带B.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C.精子外膜与卵细胞膜相互融合,精子入卵D.雄原核形成的之前,卵子已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27.胚胎工程中各种胚胎操作技术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小牛”的性别为雄性 B.胚胎体外培养需利用饲养层细胞来抑制其分化C.d可直接移植给受体 D.a的滋养层细胞核中遗传物质一定与e相同28.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在黑毛鼠、白毛鼠、黄毛鼠的受精卵分裂成8个细胞时把胚吸出输卵管,再把这三种鼠的8细胞胚放在同一溶液中组装成一个24个细胞的“组装胚”,继续分裂、发育一段时间后,把“组装胚”移植到一只老鼠的子宫内.不久,一只全身披着黄、白、黑三种不同颜色皮毛的奇怪组装鼠问世了.上述研究过程中没有利用到的生物技术是:A.动物胚胎移植B.动物细胞培养C.基因工程D.早期胚胎培养29.胚胎干细胞介导法(转基因动物培育的途径之一)的主要操作过程是:将外源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ES细胞),然后将转基因的胚胎干细胞注射于受体动物胚胎后可参与宿主的胚胎构成,形成嵌合体,直至达到种系嵌合.下图是实验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的培养基中需加入动物血浆,并保持无菌、温度适宜、营养充足B.与②相比,③的培养基中应加入有筛选作用物质C.外源DNA导入的ES细胞产生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D.产出的嵌合体小鼠通过杂交育种就能获得纯合体转基因小鼠30.下列有关胚胎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研究为胚胎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B.胚胎移植技术可在畜牧业生产中加速育种进程C.进行胚胎分割时,可以选择桑椹胚或囊胚D.促进动物超数排卵的激素主要是垂体产生的促性腺激素31.下列各项不属于无性繁殖的是A.以茎尖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兰花 B.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转基因克隆猪C.通过早期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犊奶牛 D.通过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获得试管羊32.既可进行胚胎性别鉴定,又能进行胚胎移植的最佳示意图是33.右下图为哺乳动物受精卵发育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图为桑椹胚期,可作为胚胎移植的材料B.此图中细胞还没有分化,图中①②③依次为透明带、滋养层、内细胞团C.胚胎从①中伸展出来的过程叫做孵化D.进行胚胎分割时,取③中的细胞做性别鉴定34.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是在常规试管婴儿技术的基础上,将受精后3天分裂为6~8个细胞的早期胚胎,用显微操作法取1~2个卵裂球进行单细胞诊断后,筛选出正常、无遗传疾病的胚胎植入宫腔.使这些夫妇获得正常健康的孩子.针对上述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植入前,可以通过诊断筛选出无遗传疾病的胚胎植入母体子宫B.针对某些有特殊疾病的夫妇,可以筛选出无遗传疾病的男胎植入母体子宫C.针对某些有特殊疾病的夫妇,可以筛选出无遗传疾病的女胎植入母体子宫D.该技术是为了不生出患病孩子,因此无需考虑性别35.英国科学家日前发明了一种培育成人干细胞(ES)的新方法,可能会带来治疗某些疾病的革命性新疗法.通过移植ES细胞可能治疗下列哪一组疾病①糖尿病②败血症③21三体综合征④老年痴呆症⑤血友病⑥肝衰竭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36.对下列两个生物概念模型的理解或者分析错误的是A.若图1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则A、B在融合前必须经过特殊处理——制备原生质体,形成的C称为杂种细胞,从C到D需要的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B.若图1表示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图,则C表示重组表达载体,D 表示受体细胞C.若图2中B表示下丘脑,C表示垂体,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对甲状腺的影响比对胰岛的影响更大D.若图2中B是核移植技术,C是胚胎移植技术,则形成d的过程体现了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37.基因工程产物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但不必担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与正常鲤鱼杂交,进而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B. 运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C. 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D. 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从而可能打破生态平衡38.关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安全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应明确而坚定,即坚决禁止生物武器B. 中国对于克隆人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以有限制的进行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C. 对转基因植物外源DNA要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或过敏的蛋白质D. 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39.右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我国北方农区的一种“四位一体”的生态家园示意图,其中沼气池、猪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保持了合理的结构和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农村发展沼气有利于保护林草植被B.该工程充分体现了系统整体性原理C.保持生物比例合理等同遵循整体性原理D.能量可随着沼气的使用而流入生物体内40.珊瑚虫与藻类生活在一起,提高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其原理是:A.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整体性原理 D.协调与平衡原理二、填空题(5道大题,共40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41.(10分) 下图1为某种常用质粒的序列图,LacZ基因编码的酶能使无色的X—gal变为蓝色,Ampr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图2为目的基因的序列及其相关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请回答下列问题:(1)要筛选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培养基中应加入的物质有和 .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对获取的目的基因可用技术对其扩增.(2)实验小组用BamHⅠ和BglⅡ两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构建重组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中,在筛选重组质粒的培养基上,若大肠杆菌菌落显蓝色,说明导入了;若大肠杆菌菌落显白色,说明导入了 .没有导入任何外源DNA的大肠杆菌(填“能”或“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存.(3)将若干个质粒和目的基因用BamHⅠ和BglⅡ两种限制酶切割后,用DNA连接酶相连,若仅考虑质粒与目的基因相连接,会有种连接方式.然后再用BamHⅠ和EcoRⅠ切割成功连接后的产物,获得了长度为0.8kb、3.8kb、1.1kb和3.5kb四种长度的DNA片段,则目的基因的长度为_________kb(已知目的基因的长度大于2kb,1kb=1000个碱基对).(2分)42.(7分)无乳糖奶是乳糖不耐症患者的重要食品,可将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体内生产无乳糖牛奶.流程如图所示.图中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BamHⅠ、SmaⅠ、HindⅢ直线所示为三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过程中需用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酶同时酶切载体和人乳糖酶基因.(2)过程①表示将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为使胚胎移植成功,需对供体牛和代孕牛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早期胚胎进行分割移植,则获得的个体遗传物质_______(填“是”或“否”)相同,性状________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相同.(3)检测乳糖酶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技术.43.(6分)野生马铃薯品种的植株具有较强的抗病、抗虫、抗盐碱、抗寒能力,但块茎不能食用.俄、德、芬兰专家共同做实验研究,用野生马铃薯与马铃薯的体细胞进行杂交,培育出了生活能力强的杂交系马铃薯.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①过程需经过酶解,所用的酶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般在培养基上培养24~48小时后,大部分原生质体已再生出细胞壁.可以取样,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可鉴别细胞壁是否已经再生.(2分)(3)植物体细胞杂交法的最大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人工种子应在阶段________来制作(填数字),这属于_________繁殖.44.(10分)Ⅰ.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现在己经广泛应用于多种学科的研究:新发展起来的杂交瘤技术,为制备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研究表明DNA合成有两条途径:“S途径”和“D途径”,淋巴细胞(浆细胞)有“S途径”和“D途径”;骨髓瘤细胞只有“D途径”;HAT培养液中氨基喋呤可以阻断DNA合成的“D途径”.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技术和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2)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 .(3)图示过程,有两次的筛选.第一次是用HAT培养液筛选出杂交瘤细胞,那么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液中不生长的原因是 .Ⅱ.人的HPRT基因缺陷(HPRT-)细胞和小鼠的TK基因缺陷(TK-)细胞在HAT培养基中都不能存活.杂种细胞在分裂中随机丢失人的染色体,但保留所有的鼠染色体.因此,利用人-鼠细胞融合技术可以将人类基因定位于特定的染色体上.(1)将人的HPRT-细胞与小鼠的TK-细胞用________________促进融合,然后培养在HAT培养基中,最终筛选出人-鼠杂种细胞.(2)将存活下来的杂种细胞进行单克隆培养,获得不同的细胞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后镜检,观察结果如右上方表格:由此可推测________基因在________染色体上.(3)如果要确定人鸟苷酸(UMP)激酶基因所在染色体,应选择UMP 激酶缺陷的________(填“人”或“鼠”)细胞与相应细胞杂交,这样的方法________(填“能”或“不能”)对小鼠的基因进行定位.45.(7分)下图是“万能细胞”的诞生过程:图中OCT4、SOX2、NANOG和LIN28是在胚胎干细胞中能高度表达并决定其“全能性”的四个基因,将改造后的“万能细胞”植入小鼠身体上,植入的细胞长成了“肿瘤”,“肿瘤”中出现了神经、骨骼、肌肉等多类型的细胞.据图回答:(1)胚胎干细胞又称ES细胞,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如果胚胎发育到了囊胚期,这时的_____________细胞就是ES细胞.(2)胚胎干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___________、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____________.(3)图中逆转录病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③利用了逆转录病毒的_________特性.(4)“万能细胞”经体外诱导分化,可以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这样培育的特殊细胞或器官移植回病人体内与异体器官移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5 BDBBC 6-10DDCDD 11-15 ADCCB 16-20 DBDDB21-25BACDC 26-30 DCCDA 31-35 DACDC 36-40 DABAC二、填空题(5道大题,共40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41.(10分)(1)X—gal 氨苄青霉素启动子 PCR(多聚酶链式反应)(2)不含目的基因的空质粒重组质粒不能(3)两 2.7(2分)42. (7分)(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HindⅢ和 BamHⅠ(2)显微注射法同期发情处理是不一定(3)抗原-抗体杂交43. (6分)(1)纤维素酶、果胶酶(2)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或观察细胞吸水胀破(答观察形状的酌情给分)(2分)(3)一定程度上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或克服远缘杂交障碍)(4)⑤无性44. (10分)Ⅰ.(1)细胞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2)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3)其DNA合成途径被氨基喋呤阻断而不能进行DNA复制Ⅱ. (1)PEG(或灭活病毒)(2)碱性染料(或龙胆紫或醋酸洋红)TK 17(3)鼠不能45.(7分)(1)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答出其中之一即得1分) 内细胞团(2)细胞核大全能性(3)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感染(宿主细胞)(4)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生物科(试卷)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1.绿藻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健康食品,螺旋藻(属蓝细菌)特有的藻蓝蛋白能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力。
下列关于绿藻和螺旋藻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绿藻有核膜、核仁,而螺旋藻没有C.绿藻和螺旋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D.绿藻和螺旋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2.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聚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水蚤等多种生物,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
下列各项中,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结构层次”水平相当的是()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C.一片松林里的全部生物D.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3.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标本从下图中的A转为B,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向左下方移动玻片②调节光圈使视野明亮③转动转换器④调节粗准焦螺旋⑤调节细准焦螺旋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A.①③②⑤B.①③④⑥C.⑥③②④D.⑥③⑤④4.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具有染色质,真核细胞具有染色体B.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原核细胞中没有核糖体,真核细胞中含有核糖体D.原核细胞的DNA只分布于拟核,真核细胞的DNA只分布于细胞核5.关于下图所示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磷酸,在不同的核苷酸中种类相同B.乙是五碳糖,在DNA中是脱氧核糖,在RNA中是核糖C.丙是含氮碱基,在人体细胞遗传物质中有4种D.丁是核苷酸,在一个病毒中有8种6.结合下列曲线,分析有关无机物在生物体内含量的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①可表示人一生中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年龄变化的曲线B.曲线②可表示细胞新陈代谢速率随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的变化C.曲线③可以表示一粒新鲜的种子在烘箱中被烘干的过程中,其内无机盐的相对含量变化D.曲线①可以表示人从幼年到成年体内含水量的变化7.对下表的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可能是麦芽糖溶液B.①是斐林试剂,使用时需水浴加热C.乙液可能是一种酶溶液D.②是紫色,③是核苷酸8.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⑤和⑥9.下列有关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某口服液中含有丰富的N,P,Zn等微量元素,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B.自由水能参与许多化学反应中,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DNA和RNA的水解反应C.用32P作标记可以检测出人细胞膜中的胆固醇成分D.染色体、噬菌体和核糖体的成分都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10.下列对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因肽键解开而变性失活B.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C.碳是最基本元素,细胞中的化合物都含碳D.利用甲基绿可以鉴定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11.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乙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B.与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C.乙图中d、e、f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D.35S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12.英国医生塞达尼•任格在对离体蛙心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用不含钙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钙和钾的钠盐溶液灌流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
高二生物下学期4月月考试卷高二全册生物试题_06

标夺市安祺阳光实验学校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选题(共40小题)1.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装置的温度维持在18℃至25℃左右最好B.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冲洗C.充气口要不断通入空气D.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不需对所用的装置进行消毒处理2.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制作过程中要一直打开发酵瓶B.在制作葡萄醋的过程中,发酵液中只有醋酸菌C.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醋酸菌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D.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酒精转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C.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D.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4.将酵母菌的培养液由富氧状态变为缺氧状态,不会增加的一项是()A.ATP 的生成B.葡萄糖的消耗C.丙酮酸的还原D.酵母菌数量5.腐乳制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杂菌污染。
下列措施中不能起抑制杂菌污染作用的是()A.加入 12%的料酒B.用含水量约为 70%的豆腐C.逐层增加盐的用量D.装瓶时让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6.下列有关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把果酒制成后的发酵瓶置于较高温度下就能产生果醋B.参与果酒、果醋发酵和腐乳发酵的微生物都是异养型C.参与果酒、果醋发酵和腐乳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D.在腐乳制作中是先加香辛料后加盐进行腌制7.某同学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发现豆腐腐败变质,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是()A.用盐腌制时,加盐量太少B.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没有用沸水消毒C.制作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较多D.装瓶后,没有将瓶口密封8.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B.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C.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D.腐乳制作时加酒和盐偏少需要延长发酵时间9.下列关于发酵产物检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B.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C.泡菜制作产生的亚硝酸盐是用对氨基苯磺酸检验D.分解尿素的细菌可用酚红指示剂检测10.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下列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A.熔化琼脂时,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糊底B.新配置的培养基可以用干热灭菌的方法灭菌C.倒平板操作时,待平板凝固后,需要将其倒过来放置D.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大肠杆菌时,需要多次灼烧接种环11.关于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技术,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溶化时将称好的牛肉膏从称量纸上取下倒入烧杯B.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灼烧、煮沸、紫外线和喷洒化学试剂等C.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加入琼脂,其目的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D.用移液管稀释菌液时,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12.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的培养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 pH、温度和渗透压等条件B.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消毒C.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大肠杆菌活菌数,要想使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证待测样品稀释的稀释度D.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13.在涂布平板操作时错误的是()A.将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到烧红B.取少量菌液滴加在培养基表面C.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 8 s~10 s 再用D.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14.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纯化微生物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都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B.平板划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C.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倒入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D.都会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15.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活菌进行计数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B.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内进行计数C.土壤中的细菌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尿素酶D.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6.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和碳源B.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置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C.平板划线接种法中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D.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倒入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17.下列关于几种培养基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A.允许某特定种类微生物生长,抑制和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是鉴别培养基B.制备 MS 培养基制备母液时,不同营养成分配制比例有所不同C.植物无土栽培和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不论是化学成分,还是物理状态都不相同D.感染杂菌的培养基和使用过的培养基都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18.为研究培养基成分对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原生质体为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培养的影响,科学家完成下表所示的实验,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原生质体存活,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纤维二糖有助于愈伤组织形成B.纤维二糖降低了细胞分化能力C.实验中所用的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需要严格灭菌D.培养基还需要添加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19.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的目的是()A.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大量菌体B.纤维素分解菌适宜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C.用液体培养基可以充分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D.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分解菌20.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不会用到的方法是()A.平板划线法B.稀释涂布平板法C.单细胞挑取法D.选择培养分离21.下列关于纤维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纤维素是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B.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是因为这些微生物能产生纤维素酶C.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D.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均能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从而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22.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是()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B.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C.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D.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23.下列有关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B.刚果红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C.刚果红在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加入的刚果红不需要灭菌D.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不需要灭菌24.在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实验中,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A.对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D.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25.下列有关“菊花的组织培养”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B.培养基中可以不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C.外植体的消毒既要考虑效果,又要考虑植物的耐受能力D.培育出的试管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应直接移栽到大田中26.MS 培养基与微生物的培养基相比,需要提供大量的()A.无机营养B.蔗糖C.甘氨酸和微生素D.激素27.菊花的组织培养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培养基连同其他器械一起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幼苗要先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者珍珠岩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C.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同样适合于某些微生物的生长,一旦感染杂菌则前功尽弃D.将菊花茎段插入时应注意方向,不应倒插,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28.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因素。
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月)试题高二全册生物试题

标夺市安祺阳光实验学校泉港区第一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50分,1-20每题1分,21-35每题2分)1.消费者的同化量是指()A.摄入的食物中的所有能量B.被消化吸收的所有能量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所有能量D.呼吸消耗的所有能量2.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也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 通过秸秆还田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 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循环顺利进行D. 斑马与其捕食者猎豹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3.在一些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引起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也相继死亡,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导致沉水植物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B. 该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C. 更多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反馈调节D. 浮游动物及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消化了食物4.在草原上,具有“清道夫”之称的蜣螂能以牛羊粪便为食,能将粪球掩埋在土中,对草原生态具有保护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蜣螂属于第三营养级,对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B. 牛与羊属于初级消费者,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 通过摄食粪便,蜣螂可获得牛羊同化量的10%〜20%D. 草原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5.自然界中,虎、狮、豹等大型肉食性动物的数量远远少于其他动物,其原因可解释为( )A.个体大,不容易找到栖息场所B.繁殖力比小型动物低C.个体大,食量大,食物不足D.营养级别高,可利用能量少6.无花果的隐头花序内壁着生有雄花、雌花和一种专供榕小蜂繁殖的中性花,榕小蜂必须在这种中性花上产卵繁殖后代,无花果依靠榕树小蜂的活动为其传粉.无花果和榕小蜂之间的这种关系属于()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互利共生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A.人体内某细胞和周围细胞进行信息交流B.肾上腺素又称应急激素,人在紧急状态下分泌较多以应变紧急的环境C.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化学物质),引诱同种异性昆虫前来交尾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8.下图为利用某植物(基因型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通过过程②得到的植株B一定是四倍体B. 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C. 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基因型为aaBB的可能性为1/4D. 过程①属于植物的组织培养,在此过程中要使用一定量的植物激素9.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工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构建基因文库和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都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B.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对所连接的DNA两端碱基序列有专一性要求C. 载体能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使其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并表达D. 在基因工程操作中,被用作载体的质粒,一般都是经过人工改造的10.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B. 若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C.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关键是演替速度的快慢D. 细菌不全属于分解者,某些细菌是生产者或消费者11.下列措施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A.少吃肉食,多吃素食B.纸张先用铅笔写,后用钢笔写C.利用太阳能热水器为居民提供生活用热水D.水利资源不丰富的地方大力发展焚烧垃圾发电技术12.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D.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等1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B. 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C. 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D.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14.如图表示某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④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 图中a、b、c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C. 物质循环是指碳元素在a、b、c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 图中a、b、c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15.下列关于种群和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昆虫种群的性成熟推迟,对该种群的出生率无影响B. 一般情况下,病原体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随天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C. 减少生态系统中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 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16.在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中,如能量的输入长期低于能量的输出,该生态系统将会发生的变化是()A.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B. 不发生大的变化C. 营养结构越来越简单D. 通过自我调节,功能越来越完善17.下列物质或过程不影响磷酸二酯键数目变化的是()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 DNA聚合酶C. 遗传信息的翻译D. 染色体的结构变异18.有关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基因工程产生的蛋白质都能符合人类需要B. 蛋白质工程通常是对蛋白质结构进行直接改造C. 基因工程是蛋白质工程的基础D. 基因工程可以创造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19.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工程经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B. 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C. 显微注射技术是最为有效的一种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D. 为育成抗除草剂的农作物新品种导入的抗除草剂的基因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20.培育草莓脱毒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A.组织培养B.细胞杂交C.显微注射D.核移植21.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崭新技术,涉及生命科学、信息学、微电子学、材料学等众多的学科,固定在芯片上的各个探针是已知的单链DNA 分子,而待测DNA分子用同位素或能发光的物质标记。
2021-2022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卷(4月份)(含解析)

2021-2022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卷(4月份)(含解析)一、选择题(共50小题,1-40小题每题1分,40-50每题2分,共60分).1.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B.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导致基因重组C.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易位可导致基因重组D.无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2.某种群中发现一突变性状,连续培养到第三代才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类型,该突变为()A.显性突变(d→D) B.隐性突变(D→d )C.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 D.人工诱变3.如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生物的几种变异类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图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乙图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C.丙图表示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D.丁图表示的是染色体的数量变异4.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C.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一定是单倍体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5.如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B.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D.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6.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作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由③到④过程一定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由⑤和⑥杂交得到⑧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畸变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D.由③到⑦过程可能发生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7.关于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八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才是单倍体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C.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得个体是三倍体D.八倍体小黑麦的单倍体有四个染色体组8.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3对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A. B. C. D. 09.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ter综合征(XXY型)患者,那么其病因()A.母亲减Ⅰ异常 B.母亲减Ⅱ异常 C.父亲减Ⅰ异常 D.父亲减Ⅱ异常10.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如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个别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D.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11.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人工诱变育种 D.细胞工程育种12.当某种新药问世时,可有效治疗病毒性感冒.几年后疗效逐渐降低,因为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性,其根本原因可能是()A.病毒接触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选择使抗药性个体增多D.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13.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占4%、Aa占72%、aa占24%.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较能正确表示A 基因和a基因之间比例变化的图是()A. B. C. D.14.下面是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积累15.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面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16.对一株玉米白化苗研究发现,控制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导致该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功能丧失,无法合成叶绿素,该白化苗发生的变异类型属于()A.染色体数目变异 B.基因突变C.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重组17.下列情况可引起基因重组的是()①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②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染色体上;③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④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⑤正常夫妇生出白化病儿子.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③⑤18.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B. F1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其染色体组成为2N+2n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D.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二倍体19.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A.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B.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C.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20.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现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是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的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男孩中,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A. B. C. D.21.以下关于物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理隔离是形成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B.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一定能够自由交配C.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小麦可看作一个新物种D.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四倍体西瓜可看作一个新物种22.将燕麦胚芽鞘作如图所示处理,经过几天后的变化情况是()A.向左弯曲 B.向右弯曲 C.直立生长 D.停止生长23.如图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最佳实验组合是()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24.如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的A点(为10﹣10mol•L﹣1),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B. A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C. 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D.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将不同于图中的弯曲生长,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25.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即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A. B. C.D.26.向日葵和番茄都能产生果实和种子,向日葵的果实是平时我们吃的“瓜子”.在上述两种植物的开花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影响了植物的传粉,管理人员及时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下列关于采取这一措施产生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籽果实,产量未受影响B.番茄形成无籽果实产量未受影响;向日葵形成无籽果实产量下降C.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籽果实,产量下降D.番茄形成有籽果实,产量上升;向日葵不能形成无籽果实27.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影响了脂质的运输,使淋巴管肿大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血浆中脂肪成分过多,血浆渗透压升高D.血浆内葡萄糖浓度升高28.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29.如图为一突触的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已知ab=bd,若分别刺激b、c两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A. b点2次,c点1次 B. b点1次,c点1次C. b点1次,c点2次 D. b点2次,c点0次30.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1.下列能向光弯曲生长的是(箭头代表光照的方向)()A. B. C. D.32.燕麦胚芽鞘经如下图一所示处理,一段时间后,取其甲、乙两块琼脂,置于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A、B上,A以单侧光照处理如图二所示.则弯曲程度()A. A=B B. A>B C. A<B D.不一定33.具有相反作用的两种激素是()①赤霉素②细胞分裂素③脱落酸④乙烯.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④34.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A. a B. b C. c D. d35.如图是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a点是促进根生长的浓度②b点是促进根生长的最佳浓度③c点是抑制根生长的浓度④d点是抑制根生长的浓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36.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A. B. C. D.37.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38.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以电刺激,在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A.不动 B.向左摆C.向右摆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39.下列关于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中含有mRNA、tRNA和rRNAB.在翻译时,mRNA上有多少个密码子就有多少个转运RNA与之对应C.化学本质为RNA的核酶只能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D.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经加工后部分形成tRNA和rRNA40.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41.为获得优良性状的纯合体,将基因型为Aa的小麦逐代自交,且逐代淘汰a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育种方式与单倍体育种相比所需育种年限长B.此过程中F1出现aa个体的基础是等位基因分离C.育种过程中若不发生突变,则该种群没有进化D.可通过单倍体育种方式得到显性纯合品种42.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某一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及其上的部分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细胞含同源染色体,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该细胞在染色体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2号染色体上的A突变为a或是a突变为AC.该细胞如果是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有3种基因型D.该细胞如果是胚胎时期的细胞,发育成的个体其体细胞的基因型有3种43.实验人员用脱落酸(ABA)和脱落酸抑制剂(ABAI)处理“百丽”桃,分析其果实成熟过程中硬度、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结果.据图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由图可推测ABA处理能够使果实细胞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性降低B.由图可知长距离运输水果可用ABA处理,短距离运输可用ABAI处理C. ABA能够促进呼吸速率的原因是ABA在促进细胞分裂时需要更多能量D.乙烯释放量和细胞呼吸速率呈正相关,且ABA可使两者峰值提前出现44.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45.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46.将某植物的胚芽鞘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如图为该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横切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来促进植物的生长B.单侧光来自b侧C. a侧细胞的细胞周期短D.其向光侧相当于将茎横放的远地侧4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都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共同调节植物体的生命活动B.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果实发育,赤霉素还具有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C.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D.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48.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B.②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②内pH的剧烈变化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49.乙酰胆碱是一类常见的神经递质,它通过突触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线粒体的活动加强B.乙酰胆碱穿过磷脂双分子层C.乙酰胆碱在组织液中扩散D.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50.下列反射弧局部结构示意图中,将电流表①、②的电极均放置在神经纤维表面,a、b 点处在电流表接线的中点,刺激b点后会发生的现象或正确的叙述是()A.电流表②偏转,电流表①不偏转B.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C.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D. c点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只能由b→c二、非选择题:(共40分)51.如图为小麦籽粒形成和成熟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6月29日是小麦籽粒形成初期,进行旺盛的,此时相对值最高.(2)GA3在小麦籽粒形成早期和中期含量较高,说明GA3可以在中合成;小麦籽粒鲜重增加主要是的增加.(3)尽管小麦籽粒鲜重增加的趋势与IAA最相似,(能/不能)说明IAA比另外两种激素更重要;原因是.52.如图表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1)通过途径2、3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2)要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3)品种A与途径3中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品种C的基因型是.(4)品种C与B是否为同一个物种?,原因是.(5)途径4依据的原理是,此途径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53.图1为突触结构示意图,数字表示结构,字母表示物质;图2为箭毒对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发挥作用的影响.(1)神经纤维接受刺激引起兴奋后,细胞膜内的电位变化为,图1显示的是个细胞的部分结构.(2)图1中,神经递质a是通过方式进入②.③一般是神经元的部分的细胞膜.与b物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包括.(3)分析图2可知,人体中箭毒后,箭毒与Ach受体结合,使Na+通道,导致突触后膜不能产生电位变化.中毒后的症状是肌肉(填“松弛”或“僵直”).54.动物通过嗅觉感受器探测外界环境的气味分子,图10为嗅觉感受器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气味分子与细胞膜上的结合后,再通过G蛋白激活蛋白X,蛋白X使ATP 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cAMP),由此可知蛋白X具有功能.气味分子所引起的系列反应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2)cAMP分子可开启细胞膜上的,引起大量的Na+,使膜电位变为,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到,形成嗅觉.55.(11分)(xx•硚口区校级模拟)金银花开花颜色先白后黄,所以叫金银花.茎不能直立生长,需要缠绕支柱上升(如图所示),缠绕现象主要是生长素作用的结果.(1)茎缠绕生长的原因最可能是缠绕茎内侧由于支柱接触刺激,生长素浓度(>、<、=)外侧浓度,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相对较(高、低),所以外侧生长速率(快、慢).(2)茎的生长除与生长素有关外,还与赤霉素和相关,在此过程中,后两种激素所起的作用分别是和.(3)白色金银花两三天后才变黄色,为证明是否是乙烯的作用,特设计实验如下:①取色金银花若干,随机均分两组,编号为a、b;②a组施加适量蒸馏水,b组施加,其他条件适宜;③24h后.结果分析:④,则与乙烯的相关性不大;⑤,则白色变黄色与乙烯相关.xx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高二(下)月考生物试卷(4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0小题,1-40小题每题1分,40-50每题2分,共60分).1.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B.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导致基因重组C.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易位可导致基因重组D.无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分析: 1、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类型: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解答:解:A、基因重组是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A正确;B、等位基因的分离属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上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易位,C错误;D、无性生殖的过程中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概念和类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2.某种群中发现一突变性状,连续培养到第三代才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类型,该突变为()A.显性突变(d→D) B.隐性突变(D→d )C.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 D.人工诱变考点:基因突变的原因;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分析: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基因突变的原因:内因:生物内部因素;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解答:解:A、如果是显性突变,则dd→Dd,Dd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但显性性状个体的基因型有DD和Dd两种,其中Dd是杂合体,不能稳定遗传,还需要再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是纯合体.因而需要连续培养到第三代才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类型,A正确;B、如果是隐性突变,则DD→Dd,Dd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但出现隐性个体后,就是纯合体,不需要连续培养,B错误;C、根据A、B分析可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C错误;D、由于是种群中发现一突变性状,不是人为诱发的,所以是自然突变,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如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生物的几种变异类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图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乙图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C.丙图表示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D.丁图表示的是染色体的数量变异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甲图中基因排列由abcdef变为aedcbf,说明基因数目不变,但顺序发生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A错误;B、乙图中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def与另一条染色体上的kl发生了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错误;C、丙图中基因排列由abcdef变为acdef,说明基因b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错误;D、丁图中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没有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说明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属于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C.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一定是单倍体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分析:单倍体是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即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解答:解:A、单倍体通常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如未经受精的卵细胞,A正确;。
4月份生物联考试卷及答案

生物联考试卷1.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B.树林底下好乘凉C.鸟类迁徙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它主要描述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A.阳光B.江水C.温度D.空气3.采几片红色苋菜叶放入盛有少量清水的烧杯中,加热至沸,可见杯中的水变成了红色。
这种红色的色素主要来自苋菜细胞的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液泡4.移栽植物时,最好在阴天或傍晚,必要时还去掉部分枝叶,这是为了降低植物的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殖过程中,女性只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B.从理论上讲,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50﹪C.男性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一般不会传给儿子D.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女方,与男性无关6.啤酒是人们爱喝的一种酒类,其酒味的产生与下列哪种生物有关?A.酵母菌B.乳酸菌C.醋酸菌D.曲霉7.美国科学家培育出的“巨型小鼠”采用了什么生物技术?A.发酵技术B.克隆技术C.转基因技术D.组织培养技术8.蘑菇和霉菌都属于真菌,下面不是它们共同特征的是A.都是多细胞生物B.都是自养生物C.都是异养生物D.靠孢子进行繁殖9.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
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左侧上升。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植物的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分解作用10. 在蚕豆根和叶的细胞中,分别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A. 线粒体;叶绿体和线粒体B. 叶绿体;线粒体和叶绿体C. 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D. 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11.今年4月底,安徽阜阳等地发生了手足口病疫情,EV71病毒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体之一。
下列哪项表明该病毒属于生物A. 由有机物组成B. 具有细胞结构C. 能在人体细胞内繁殖D. 能使人体发病12.今年年初我省遭受了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地区的植物大面积死亡,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13李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视野较暗,这时他应调节A.细准焦螺旋B.反光镜C.目镜D.物镜14.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我们常吃的苹果属于A.细胞B.组织C.器官D.植物体15.玉米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是A.分生区B.伸长区C.根冠D.成熟区16.南瓜是大家熟悉的蔬菜,其南瓜籽是由下列哪个结构发育而成A.子房壁B.胚珠C.花药D.花托17.在人体的胚胎发育过程中,胎儿发育的场所是A.子宫B.输卵管C.卵巢D.阴道18.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女孩的身心变化很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身高、体重迅速增加B.心肺功能增强C.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D.断绝与异性的一切往来19.蚯蚓是常见的环节动物,下列有关蚯蚓的叙述错误的是A.排出的粪便会污染土壤B.依靠湿润的体壁呼吸C.富含蛋白质,可做鱼类的饵料D.疏松土壤,促进植物生长20.大雁能在天空翱翔,与此无关的是A.前肢变为翼B.胸肌发达C.胎生哺乳 D.直肠短21.面包师制作面包时,要使面包膨大松软,需用到下列哪种菌类A.醋酸菌B.酵母菌C.乳酸菌 D.霉菌22.一棵桃树要结出多种不同口味的桃子,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培育A.扦插B.嫁接C.组织培养D.有性生殖23.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的圆粒与皱粒B.番茄的红果与黄果C.人的有耳垂与卷舌D.狗的长毛与短毛24.下列关于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A.肌肉发达、强健有力就是健康B.没病就是健康C.健康包括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D.不吸烟、不酗酒就是健康25.北京奥运会倡导“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和“科技奥运”,以下说法与“绿色奥运”理念不相符的是A.倡导步行、骑自行车上班B.倡导节约用水C.发电子贺卡代替赠纸质贺卡D.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塑料袋二、识图作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26. 右图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据图作答:(1)植物细胞示意图是 图,你的判断依据是该细胞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精选高二生物下第一次联考4月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5小题,其中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第21-3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DNA分子结构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B. 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染色体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 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不属于基因突变D. 小麦植株在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B.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就属于染色体变异C.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D. 染色体变异一定会改变基因的数量3.一对家猫所生的小猫中性状差异甚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于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 基因分离D. 染色体变异4.下列过程中无基因重组发生的是A. 减数分裂时果蝇的红眼基因和长翅基因分配到同一个精子中B. 用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C.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R型菌转化为S型菌D. 同源染色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5.血红蛋白α珠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由ATT变成了GTT,导致α珠蛋白链很容易被破坏,引发慢性溶血,严重时导致机体死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上述材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B. 依据对表现型的影响,该基因突变不属于致死突变C. 引起溶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细胞中α珠蛋白链增多D. 这种基因突变属于碱基对替换引发的序列变化6.如果基因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那么这种变化是A. 遗传性状的变化B. 遗传途径的变化C. 遗传信息的变化D. 遗传规律的变化7.细菌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 染色体变异D. 以上都是8.用射线处理萌发的种子使其发生基因突变,则射线作用的时间一般是有丝分裂的( )A. 间期B. 中期C. 后期D. 任何时期9.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可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B. 仅由染色体某片段位罝颠倒造成的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会引起亲子代性状上的差异C. 基因频率是指种群基因库中,等位基因全部基因数目的比例D. 无性生殖比有性生殖具有更大的变异性10.用一种化学药剂处理二倍体甜菜幼苗,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这样的甜菜含糖量高;向土壤中多施肥料也能提高二倍体甜菜的含糖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化学药剂诱导甜菜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B. 两种含糖量高的甜菜染色体数目相同C. 多倍体植株通常营养物质含量高D. 前者是可遗传变异,后者是不可遗传变异11.下列各项说法错误的是A. 秋水仙素处理正在分化的细胞,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 高产青霉素菌是经诱变育种而产生,其育种原理为基因突变C. 经杂交育种培育的高产矮秆水稻品种,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不变D. 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棉,其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12.关于生物变异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染色单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B. 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C. 基因重组导致生物性状多样性,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 育种可以培育出新品种,也可能得到新物种13.某一对夫妻中的丈夫含有2条结构异常的染色体,妻子含有1条结构异常的染色体,该夫妇生育的男孩同时含有这3条异常染色体,该男孩的精子中都含有异常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正常分离,异常的染色体可以正常地发生联会)。
据此判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丈夫的2条异常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发生联会B. 该男孩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有2条异常染色体发生联会C. 该男孩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1条、2条或4条异常染色体D. 该男孩生育的儿子一定含有异常染色体,孙子可能不含异常染色体14.下列情况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 多一条21号染色体B. 花药离体培养出单倍体C. 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结构D. 第5号染色体短臂的部分基因缺失15.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遗传病是由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引起B. 染色体组型分析可以用于各种遗传病的诊断C. 性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引起的疾病属于性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 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患者的父母不一定都携带致病基因16.人类有红绿色盲和蓝色盲。
某海岛正常居民中约有44%为蓝色盲基因携带者,下图为该岛一家族系谱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15号体内细胞最多有4个红绿色盲基因B. 11号和12号生一个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为1/24C. 减数分裂前期Ⅰ的交叉互换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D. 若16号与该岛某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代患蓝色盲的概率是11%17.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杂交水稻与转基因抗虫棉的育种原理不同B. 三倍体西瓜没有种子,但无籽性状能遗传C. 基因工程育种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定向改造生物性状D. 单倍体育种一般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18.将二倍体玉米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其长成植株后用其花药离体培养得到了新的植株,下列有关新植株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②体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③不能形成可育配子④能形成可育配子⑤体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⑥一定是纯合子A. ①⑤⑥B. ①④⑤C. ②⑤⑥D. ①③⑥19.下列关于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用辐射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后的植株一定比诱变前的植株具备更多优良性状B. 用基因型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育的新品种自交后代中约有1/4为纯合体C. 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往往从F1自交后代中可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性状D. 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多倍体育种,所育新品种和原品种杂交一定能产生可育后代20.现代生物进化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 ②④⑤⑥⑦B. ②③④⑥C. 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21.眼睛的出现是生物进化的一大亮点,在眼睛出现之前,生物是温和、驯服的,眼睛使许多动物成为主动的猎食者,一个充满残酷的世界拉开了序幕。
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的各种变异都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 眼睛的出现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 眼睛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D.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基因型频率一定会发生改变22.作为基因工程中的“分子运输车”——载体,应具备的条件是①必须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以便目的基因可以插入到载体上②载体必须具备自我复制的能力,或整合到受体染色体DNA上随染色体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③必须带有标记基因,以便进行重组后的筛选④必须是安全的,不会对受体细胞有害,或不能进入到除受体细胞外的其他生物细胞中去⑤大小应合适,太大则不易操作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⑤C. 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23.下图是某转基因抗虫水稻培育流程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④过程依据细胞的全能性原理B. 毒蛋白基因的获得需要RNA聚合酶C. ①过程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之一是DNA分子结构的相似性D. 该基因工程成功的标志是毒蛋白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24.有关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B. 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5%,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5.67%C.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D. 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25.果蝇腹部的刚毛数量有个体差异。
某果蝇原来种群的刚毛平均数为9.6根,研究员把占总数1/5的多刚毛个体作为研究进化的初始种群,持续90代繁殖培养,每一子代都由上一代筛选的多刚毛个体繁殖得来,到第90代时,种群的平均刚毛数为39.2根。
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 实验说明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实验中的人工选择决定果蝇进化的方向C. 初始种群与原来种群存在地理隔离D. 实验结果不能说明果蝇发生了进化26.隔离在生物进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关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A.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 马和驴杂交产生了后代骡,但二者仍存在生殖隔离C. 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D. 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地理隔离27.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
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 还可能发生变异B. 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C. 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D. 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28.研究人员想将生长激素基因通过质粒介导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以表达产生生长激素。
已知质粒中存在两个抗性基因:A是抗链霉素基因,B是抗氨苄青霉素基因,且目的基因不插入到基因A、B中,而大肠杆菌不带有任何抗性基因。
则筛选获得“工程菌”的培养基中的抗生素最好应该A. 同时含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B. 仅有抗氨苄青霉素C. 仅有链霉素D. 无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29.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若要生产转基因抗病水稻,可先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中,再转入水稻细胞B. 用氨基酸序列推测合成的目的基因与原基因的编码区中的外显子一致C. 用DNA探针能检测饮用水中重金属物质的含量D. 作为运载体要有多种限制酶的切点,但对一种限制酶而言,最好只有一个切点30.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实践活动。
以下调查方法或结论不太合理的是A. 调查时,最终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B. 调查时应分多个小组、对多个家庭进行调查,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C. 为了更加科学、准确地调查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D. 若调查结果是男女发病率相近,且发病率较高,则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1.对下列示意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①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8②乙图细胞一定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③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④丁表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图,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aXwY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②③32.某致病基因h位于X染色体上,该基因和正常基因H中的某一特定序列经BclI酶切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如图1,bp表示碱基对),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