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分子和原子》自我小测
新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1分子和原子同步测试卷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分裂变成了原子
B.经过食堂附近,闻到饭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更旺,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熄灭,说明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4)写出乙图变化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
18.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
A.水分子可以再分B.水分子很小C.水分子间有间隔D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3.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若它们组成的分子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一种新的化合物生成B.反应物为双氧水
C.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D.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4.如图向盛水的烧杯中放入一粒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形成红色溶液,此实验能说明()
【分析讨论】(1)由A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步骤三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
四、解答题
20.为了证明粒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教材中安排了下述实验;取100mL酒精和100mL水,在量程为200mL的量筒中混合.试回答下列问题:
(1)预测结果可能是怎样的实验结果又如何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知识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检测题含答案课题 1 分子和原子一、选择题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解释不合理的是()A.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分子之间有间隔B.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2.常压下,将一只充满氧气的气球缓缓降落到-30 ℃的液氨桶中,气球变瘪。
下列有关气球内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氧分子体积急剧减小B.氧分子间的间隔减小C.氧分子逐渐停止运动D.氧分子被分成氧原子3.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特性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4.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5.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B.分子大、原子小C.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D.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6.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水的化学性质B.水分子间的间隔C.水的物理性质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二、简答题7.试解释现象:少许砂糖放入水中,搅拌后,砂糖“消失”了,而水却有了甜味。
8.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1)该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2)该反应的类型为;(3)从微观的角度看,该变化的实质是。
提高训练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水由水分子构成B.构成物质的粒子间没有间隔C.分子运动,原子不运动D.氧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2.下列微观粒子示意图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能用来表示3个氧分子的是()3.固体碘受热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碘分子质量变大B.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碘分子体积变小D.碘分子运动速率不变4.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②分子大、原子小③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④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⑥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⑤⑥5.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6.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同步测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

3.3 分子和原子一、选择题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C.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B.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原子之间没有间隔C.分子不停的运动,而原子静止不动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4.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表示(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5.关于氧分子和氧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氧分子能再分,氧原子不能B.氧分子大,氧原子小C.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也由氧原子构成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C.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D.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7.气体压强增大,体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A.压强增大,分子的运动速度减小B.压强增大,分子的体积减小C.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隙减小D.压强增大,分子的质量减小8.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的是()A.氨水挥发 B.空气液化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D.石蜡受热融化9.“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10.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该图说明了()A.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可以再分B.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C.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氢、氧原子不能再分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种B.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C.二氧化碳是由氧气和碳混合而成的,所以是混合物D.物质受热膨胀,是受热后分子体积变大的缘故12.下列物质中,前者为纯净物,后者为混合物的是()A.海水、雨水 B.新鲜空气、硫粉C.氧气、优质矿泉水 D.氧化镁、氧气13.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A.分子有质量 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体积小14.对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惟一粒子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性质的是分子C.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的化学性质都相同D.分子的大小会随着物质体积的增大而变大15.下列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的是()A.糖溶于水 B.衣箱中樟脑丸不久不见了C.工业上蒸发液态空气制氧气 D.红磷燃烧16.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A.水分子变大B.水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C.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膨胀D.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17.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C.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18.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氢原子 B.氧分子 C.氢分子 D.水分子19.下列关于物质的构成,叙述错误的是()A.氯酸钾分子由钾原子、氯原子、氧原子构成B.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氧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C.氧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中子和不带电荷的质子构成D.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20.下列物质中,肯定是由一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是()A.水 B.纯净物 C.化合物 D.糖水二、填空题21.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等构成的,分子是由构成的.如汞是由构成的,水是由构成的,而水分子是由构成的.22.分子的特征举例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之间有间隔淀粉遇到固体碘和碘蒸气都会变蓝色23.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从变化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24.比较分子和原子:分子原子不同点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为原子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质量、体积小;彼此有;都在不停的联系分子由构成,分子分裂成原子.注意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要大些,但不能笼统的认为分子比原子大25.下列事实分别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1)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2)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3)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三、简答题26.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7.“原子和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和“原子里有一个很大的空间”这两句话矛盾吗?为什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测试:3.1 分子和原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C.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而原子不可分,是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无法比较大小,只能说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如不能说水分子比铁原子大,故选项错误.B、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错误.C、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仍然可以再分,故选项错误.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这是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可分性,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B.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原子之间没有间隔C.分子不停的运动,而原子静止不动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之间有一定间隔,总是不断运动的.【解答】解:A、如果不知道那种分子和原子,则无法比较质量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微观粒子之间都有间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微观粒子都是不断运动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表示(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考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解答】解:氧化汞受热分解的本质是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汞原子重新组合成汞.故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是不可分.由此还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只分子,还有原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故选D【点评】熟悉化学变化的实质,掌握构成物质的微粒是此题的考查方向.5.关于氧分子和氧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氧分子能再分,氧原子不能B.氧分子大,氧原子小C.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也由氧原子构成【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之间有一定间隔,总是不断运动的.【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氧分子能再分,氧原子不能再分,该选项说法正确;B、每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氧分子大,氧原子小,该选项说法正确;C、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因此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该选项说法正确;D、氧气由大量的氧分子构成,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评】氧气是由大量的氧分子构成的,而氧原子不能构成氧气,要注意区分.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C.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D.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分子、原子的种类很多分析;B、根据分子的定义分析;C、根据分子、原子都是不断运动的分析;D、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种类分析.【解答】解:A、分子、原子的种类很多,有的分子比原子大,有的分子比原子小.故A错误;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B错误;C、分子、原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故C错误;D、构成物质的微粒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7.气体压强增大,体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A.压强增大,分子的运动速度减小B.压强增大,分子的体积减小C.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隙减小D.压强增大,分子的质量减小【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气体压强增大,体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不是分子的运动速度减小,故选项错误.B、气体压强增大,体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不是分子的体积减小,故选项错误.C、气体压强增大,体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正确.D、气体压强增大,体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不是分子的质量减小,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的是()A.氨水挥发 B.空气液化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D.石蜡受热融化【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分析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解答】解:A、氨水挥发是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空气液化是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水,是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故C符合题意;D、石蜡融受热化是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会分析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以及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种的变化.9.“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是因为梅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诗人闻到梅花花香.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该图说明了()A.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可以再分B.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C.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氢、氧原子不能再分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分析水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根据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再分,故A错误;B、由水分子的微观构成可知,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氢分子.故B错误;C、根据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氢、氧原子不能再分.故C正确;D、由图示可知水分子中含有氢氧两种原子,所以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方面的知识,并结合所学的化学常识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构成.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种B.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C.二氧化碳是由氧气和碳混合而成的,所以是混合物D.物质受热膨胀,是受热后分子体积变大的缘故【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解答;B、根据纯净的物质是相对的进行解答;C、根据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解答;D、根据物质受热膨胀,是受热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进行解答.【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种,故A正确;B、纯净的物质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故B正确;C、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C错误;D、物质受热膨胀,是受热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故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分子的基本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下列物质中,前者为纯净物,后者为混合物的是()A.海水、雨水 B.新鲜空气、硫粉C.氧气、优质矿泉水 D.氧化镁、氧气【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B、新鲜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硫粉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C、氧气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优质矿泉水中含有水、可溶性矿物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氧化镁、氧气中都只含有一种物质,都属于纯净物.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13.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A.分子有质量 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体积小【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能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有质量无关,故选项错误.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4.对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惟一粒子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性质的是分子C.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的化学性质都相同D.分子的大小会随着物质体积的增大而变大【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从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去分析;B、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去分析;C、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去分析;D、从物质的体积是由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决定的去分析.【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错误;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故错误;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的化学性质都相同;故正确;D、物质的体积是由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决定的;故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分子的定义及特性的有关知识,是基础,要掌握.15.下列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的是()A.糖溶于水 B.衣箱中樟脑丸不久不见了C.工业上蒸发液态空气制氧气 D.红磷燃烧【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题目中指出: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所以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去分析.【解答】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题目中指出: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所以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A、糖溶于水,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错误;B、衣箱中樟脑丸不久不见了,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错误;C、工业上蒸发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了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错误;D、红磷燃烧时,产生了新的物质五氧化二磷,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从分子的角度去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基础知识要熟记.16.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A.水分子变大B.水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C.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膨胀D.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体积很小,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间隔;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改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一壶水烧开后,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只是分子间隔增大了.【解答】解:A、水的总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变大,分子本身大小不变,故此说法错误.B、水烧开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没有分解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故此说法错误.C、水受热后,水分子间间隔变大引起水的体积膨胀,壶盖被顶开,此说法正确.D、水受热后,分子间隔变大,水分子数目不变,故此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物质受热后,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就会变大,物质的体积就会变大.。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检测题含答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解释不合理的是( )A.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分子之间有间隔B.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答案 D 水结成冰,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但并没有停止运动。
2.(2017福建福州期末)常压下,将一只充满氧气的气球缓缓降落到-30 ℃的液氨桶中,气球变瘪。
下列有关气球内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分子体积急剧减小B.氧分子间的间隔减小C.氧分子逐渐停止运动D.氧分子被分成氧原子答案 B 气球降落到液氨中,温度降低,氧分子间的间隔减小,导致气球变瘪,故选B。
3.(2015甘肃兰州中考)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特性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特性A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隙B 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C 湿衣服晾干分子是运动的D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答案 B 分子间有间隙,所以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A正确;物体的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遇热变大遇冷变小,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B错误;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C正确;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D正确。
4.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答案 C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故C错误。
5.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B.分子大、原子小C.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D.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答案 A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A正确。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检测试卷

2020-2021学年上学期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检测试卷一、单选题1.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对下列现象解释错误的是()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氮气不能——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B.一滴水大约有1.6×10 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C.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会鼓起来——分子变大2.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B.分子的体积一定比原子大C.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D.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3.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A B.B C.C D.D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A.氢原子B.氢氧元素C.水分子D.氢氧原子5.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物体受热体积膨胀﹣﹣﹣﹣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分子很小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6.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吹胀气球,分子间的间隔变大B.水结成冰之后,水分子停止运动C.保持过氧化氢(H2O2)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分子和氧分子D.品红在热水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7.下列变化能说明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A.水受热后汽化B.贮氮气的钢瓶受热爆炸C.氧气溶解于水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B.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C.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原子也改变。
9.下列对有关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A.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B.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C.铁铸成锅——有新分子生成D.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10.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11.一定质量的水降温冷却成冰,该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是A.水分子间的间隔B.水的体积C.水分子的质量D.水的密度12.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13.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时整,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攻顶队员成功登顶珠峰。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检测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检测卷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汞B.干冰C.金刚石D.氯化钠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不断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可分3.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B.过氧化氢溶液能分解出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中含有氧气分子C.氦、氖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D.五月初五,粽叶飘香,你能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1滴水大约有1.67×1023个分子-----分子很小C.将氮气制成液氮,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D.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5.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A.体积增大 B.间隔增大 C.质量增大 D.个数增多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B.吹胀气球,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7.表中所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相符的是()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检验其纯度C.10.0mL酒精与10.0mL蒸馏水混合,溶液的体积为20.0mLD.用高锰酸钾制取O2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气管10.在物质状态的变化中,伴随分子之间的间隔的变化,同时发生变化的是()A.分子数量B.分子大小C.分子种类D.分子能量11.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构成的。
对于两者中的二氧化碳分子的比对结果,正确的是()A.分子运动速率相同 B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相同C.化学性质相同 D.分子之间的间隔相同12.某同学为验证“分子是运动的”设计了甲、乙、丙、丁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A. 甲、乙、丙B. 甲、乙、丁C. 甲、丙、丁D. 乙、丙、丁13.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是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在氧气中接触到氧分子的几率大B.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中和反应都有水生成——H+和OH-结合成水分子14.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16.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夏季气温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停止运动B.分子质量变大C.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减慢D.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18.下列有关微粒的叙述错误的是A.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B.水蒸发,分子间隙增大C.氯化钠晶体由分子构成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一定不变19.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 B. 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C.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改变 D.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20.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总在不停运动B.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D. 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检测卷答案一、选择题1-5 BBDCB 6-10 DBABD 11-15 CBCCB 16-20 ADCDB。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 分子和原子 同步测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 分子和原子同步测试2019-2019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 分子和原子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 分子很小 B. 分子是可分的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在不断运动2.墙内开花,墙外可以嗅到花香的原因是()A. 分子很小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是可分的 D. 分子之间有间隔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 氧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B. 水结冰体积变大﹣分子大小发生改变B 充有氢气的气球受热爆炸受热的情况下,氢分子自身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对气球的压强增强C 石墨导电,佥刚石不导电石墨固体内部含电子,金刚石固体内部不含电子D 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根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分子是不断运动的A. AB.BC. CD. D7.如下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 2H2+O22H2OB.2SO2+O2 2SO3C. H2+Cl22HClD. 2CO+O2 2CO28.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D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B. 反应中A,B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7∶22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9.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再分C. 分子的运动速率比原子快D. 同种原子只能构成一种分子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C. 分子不断运动,原子不能运动D.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二、填空题11.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丙、丁两种物质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1)丁物质的分子是由________ 构成的。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原子的结构》自我小测

自我小测1.自从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模型,在20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图中的哪个图最相似()。
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原子呈电中性B.原子是实心球体C.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3.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4.(2011·天津中考)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行业。
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48 B.26 C.22 D.45.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分子构成的B.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C.原子若失去核外电子,则会变成阳离子D.原子若得到核外电子,则会变成阳离子6.(2011·浙江湖州中考)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对应的是()。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7.(2011·广东揭阳中考)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C.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8.从“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阳离子、阴离子”中,选出适当的粒子名称填写下列空白。
(1)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
(2)显电中性的是________,带正电荷的是____________,带负电荷的是______。
(3)一般来说,同一种原子里,数目一定相等的是____________。
(4)构成原子的微粒有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小测
1.(2011·广东佛山中考)佛山创文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春夏之交的佛山满眼翠绿、花香四溢。
下列能解释“花香四溢”的是()。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是有间隔的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下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
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3.科学家已经可以移走原子“画出”最小的中国地图(如图)。
根据这一事实,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的体积很小B.原子是客观存在的
C.说明我国科学已进入了操作原子的阶段D.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将金块与铅块压在一起,一段时间后发现金中有铅,铅中有金,有关理由:①原子很小;②原子不断运动;③原子间有间隔;④同种原子化学性质相同,其中能说明该现象的正确理由是()。
A.①B.②③C.③④D.①④
5.(2011·山东烟台中考)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6.(2011·辽宁大连中考改编)用微粒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
(2)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维同学按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绑在树形铁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放置盛有浓氨水的微型烧杯,罩上大烧杯。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D
4.解析:金由金原子构成,铅由铅原子构成,能相互渗透,是原子不断运动,运动到了彼此间隔中的缘故。
答案:B
5.解析: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气体受热,分子运动速率加快,间隔变大造成的,并非分子本身受热膨胀。
答案:A
6.解析: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所以保持水分子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湿布擦过的桌面变干是因为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了;水蒸气冷凝成水时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空隙变小。
答案:(1)水分子
(2)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了
(3)水分子间空隙变小
7.答案:(1)棉花团变红
(2)①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②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