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衡地理发展的多维透视与空间政治再赋权——以哈维的“统一场

合集下载

大卫·哈维的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探析

大卫·哈维的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探析

摘要:“空间及其生产”始终是大卫·哈维关注的核心问题,作为当代西方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哈维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空间探索传统,将空间问题作为理解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方面,并尝试将空间作为一个积极的因素纳入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和阐述框架之中,这个逻辑主线贯穿于哈唯关于“空间与资本积累”、“不平衡地理发展”、“时空压缩与弹性积累”的理论分析中。

哈维的分析视角是多维的,其研究领域涉及当代社会的各种空间形态,从“全球化”到“日常生活”、从“资本积累的全球经济空间”到“后现代的文化空间”,而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哈维空间分析的方法论基础。

在各种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的话语强势中,哈维开辟了一条新的空间批评话语,提供了一条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化有益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大卫·哈维;空间;空间生产;马克思主义中图分类号:B71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10)01-0055-06大卫·哈维是当代西方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者。

作为一个地理学家,哈维曾醉心于实证主义地理学研究,他早年出版的《地理学中解释》长期被誉为地理学界的经典著作。

使哈维的理论研究发生重要转向的契机是20世纪60年代末与70年代初美国和欧洲社会各种社会问题的凸显,使城市成为一个各种社会矛盾聚集的空间,而传统的实证主义地理学研究显然无法为其提供理论支撑,于是哈维开始尝试寻求一种辩证的、综合的、人文的视野,为传统地理学注入人文底蕴。

在游学法国期间,哈维接受了法国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这种选择诚如哈维自己所言,是因为“发现马克思主义是现有的全部理论体系中最具有说服力的”[1](P3),从1971年开始,哈维每年(只有一年除外)都组织阅读马克思《资本论》的小组,他在这种阅读中受益非浅,此后,哈维不断尝试将“空间”作为一个积极因素整合到历史唯物主义中,哈维与列斐伏尔(HenriLefebvre )、卡斯泰尔斯(Mamuel Castells )共同被誉为马克思城市空间理论的三剑客,而他是三者中明确表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人,也是坚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空间研究、注重进行马克思主义文本解读的一位。

新政治经济学与解放政治学———大卫·哈维新自由主义批判之启示

新政治经济学与解放政治学———大卫·哈维新自由主义批判之启示

2016年第2期(总第145期)/三月号现代哲学MODERNPHILOSOPHYNo 22016/GeneralNo 145/March新政治经济学与解放政治学———大卫·哈维新自由主义批判之启示刘 丽 胡大平【摘要】通过不平衡的地理发展和剥夺性积累两个重要维度,哈维揭示了新自由主义实践的机制和灾难性后果。

在理论上,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拓展。

哈维的新自由主义批判表明,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才能够揭示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从而为替代资本主义的解放政治学提供理论支撑。

反之,替代资本主义实践的当代迫切性也要求适用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的政治经济学突破。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不平衡的地理发展;剥夺性积累;解放政治学中图分类号:B561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6)02-0020-05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和替代,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议题,亦是它所面临的基本难题。

困难源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复杂变化,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新自由主义实践,其运行机制与后果在现象上都大大地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初估计。

在此背景中,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主流以“新变化”的名义告别了政治经济学分析,转向文化研究和意识形态批判,这虽然产生了丰富成果,但其意义也明显有限。

与之相对照,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地理学家大卫·哈维从空间或地理角度揭示资本积累的变化动态、机制及其后果的研究却十分突出。

可以这么说,其不平衡地理发展和剥夺性积累理论是基于马克思基本立场发展出来的关于当代资本积累机制及其后果的科学分析。

这些成果可以说是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表明新政治经济学不仅能够而且必须成为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以及替代它的政治实践之基础。

本文以哈维的新自由主义批判为中心简单地阐明其特色和意义。

在哈维看来,新自由主义实质是“一项乌托邦计划———旨在实现国际资本主义重组的理论规划,或将其解释为一项政治计划———旨在重建资本积累的条件并恢复经济精英的权力”①。

《2024年大卫·哈维的生态正义观研究》范文

《2024年大卫·哈维的生态正义观研究》范文

《大卫·哈维的生态正义观研究》篇一一、引言大卫·哈维是一位知名的社会理论家和地理学家,他的学术领域广泛涉及到社会正义、空间理论以及生态学等方面。

哈维的生态正义观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为当代社会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卫·哈维的生态正义观,分析其理论内涵、研究方法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二、哈维生态正义观的理论内涵哈维的生态正义观主要包括以下理论内涵:1. 空间正义:哈维强调空间在实现社会正义和生态正义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空间分配的不公正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源之一。

因此,实现空间正义是解决生态问题的关键。

2. 生态系统性思维:哈维认为,生态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

他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生态系统内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3. 历史性视角:哈维在研究生态问题时,注重历史性视角的运用。

他认为,生态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过程中的产物,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

三、哈维生态正义观的研究方法哈维的生态正义观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证研究:哈维通过对具体地区的生态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深入了解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状况,从而为生态正义的实践提供支持。

2. 批判性分析:哈维运用批判性分析的方法,对现有社会制度和政策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背后的不公和矛盾,为生态正义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3. 跨学科研究:哈维的生态正义观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社会学、地理学、政治学等。

他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生态正义的实践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四、哈维生态正义观在现实中的应用哈维的生态正义观在现实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实现空间正义,可以有效地解决环境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从而减少环境问题的产生。

其次,它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

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运用哈维的生态正义观,制定更加公正和有效的环保政策,促进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时空构造-不平衡发展-差异与正义——哈维基于过程辩证法的生态社会主义政治学图绘

时空构造-不平衡发展-差异与正义——哈维基于过程辩证法的生态社会主义政治学图绘
地视 为不 可还 原 的 物 和 系统 实际 充 满 内在 矛盾 。
型秩序的生成原理 。 ” 不过 ,他主要依据对 《 资 本论 》 的深度 阅读 来 理解 过程 ,而且 为说 明其 辩 证法的广阔参照系,他综合了马克思的整体性方 法和从 抽 象上 升 到具体 的方 法 、奥 尔曼 的 内在关
哈维由此批评说既有的生态主义运动假设法兰克福学派则要证明人从对自然的支配自反性生物区域是历史或自然形成的而不是在不平衡地走向对人自身的统治但这条逻辑是成问题的时空规模上交叉的社会一生态过程生产出来的因为两者没有必然联系归根结底自然的的局限于地方或社群主义这种强烈的特殊主生产是社会问题人对自然的态度如何取决于生义姿态忽视了制造生态后果的更广泛的物质再生产方式
式” 。
4 .物在 每 一 水 平上 都 是 内在 地 异 质 的 ,理 解 物
的质 和 量 的唯 一 方式就是 理 解 内在 于它们 的过 程 和 关 系。5 . 空 间和 时 间 既 非 绝 对 的也 非 外 在 于
过程 ,而是 偶 然 地 含 在 过 程 中。6 . 部 分 和 整 体


关 于过 程 的 辩 证 法 和 认 知 图式
性 的充 分理解 ,就不可 能理 解 社会 空 间 的所有 复 杂性。 ” 经过 2 0多 年 的积 累 ,他 在 《 正义 、自 然 和差 异地理 学 》 中集 中阐发 了以过 程 为 中轴 的 “ 辩 证法 原理 ” ,即十一 条基 本命题 :
相 互构 造 对 方 。7 .部 分 和整 体 的 交 叉导 致 主 体 与客 体及 原 因与 结果 的互 换 性 。8 .改造行动 源
自矛盾和 系统 内部 的异 质 性 。9 . 变化 是 系统 及 其 所有 方 面的特 点 ,物或 系统 的稳 定性 外观 必须

大卫·哈维空间视域下的资本批判理论

大卫·哈维空间视域下的资本批判理论

大卫·哈维空间视域下的资本批判理论大卫·哈维在对“空间问题”的研究中发现,“空间问题”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运行的必然结果,因此对“空间问题”的研究必须深入资本主义的资本逻辑之中。

大卫·哈维发现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社会问题已经由阶级对立问题转变为资本的“过度累积”问题。

面对资本的“过度累积”,资本主义通过“时空修复”的方式缓解了危机的爆发,但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反而在修复的过程中引发了“不平衡地理发展”“新帝国主义”实践等消极的后果,掀起了世界范围内反对资本主义的浪潮,完美地诠释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论断。

标签:资本批判理论;时空修复;不平衡地理发展;新帝国主义大卫·哈维是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地理学家和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家。

在布里斯托尔大学任教时,大卫·哈维从事的是地理学研究。

在地理学的研究当中,他发现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由经济发展而带来的像城乡对立、城市交通拥堵等等的地理问题愈演愈烈,这些地理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与“空间”密切相关,大卫·哈维由此转向了对“空间哲学”的研究。

在空间哲学的研究中,他发现“空间问题”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运行的必然结果,因此对“空间问题”的研究必须深入到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的研究当中去。

一、“弹性生产”的生产方式与资本的“过度积累”问题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基础展开的,哈维继承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方式,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改变为切入点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哈维发现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已经由“福特主义”的生产方式转向了“弹性生产”的生产方式。

福特主义的生产方式以集中化的大规模生产为主要特征,坚持以生产为导向,但由于福特主义自身固有的缺陷,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失去了原有的高生产效率,导致资本的利润率大幅度的下降,已经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要求,这时就需要一种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弹性生产的生产方式就应运而生。

大卫哈维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研究

大卫哈维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研究

INTERPRETA TION区域治理大卫哈维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研究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周钰良摘要:大卫哈维以独特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视角审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并尖锐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实质,提出了新的空间理论研究维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渊源;思想;价值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5-0070-0001一、不平衡发展理论的思想渊源(一)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不平衡发展理论是哈维空间政治学的核心思想,亨利·列斐伏尔是20世纪70年代城市空间理论研究的佼佼者。

哈维正是在翻译其作品《空间的生产》后开始转向空间维度的研究。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创造性价值在于他认识到空间的社会属性,指出空间经济学将是当代政治经济学的未来走向,与哈维此后的研究方向相契合。

在列斐伏尔“有关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指导下,哈维开始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不平衡地理发展。

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列斐伏尔最后没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的方法,哈维则是在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研究空间维度,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地理唯物主义辩证法,进一步发展了空间政治学。

(二)福柯空间与权力思想米歇尔·福柯在恢复空间概念在当代理论地位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福柯的空间权力论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哈维有关空间理论的启迪。

哈维在其许多作品中都涉及并应用了福柯的微观权力论,作为他批判资本主义空间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与权力运作的有力理论工具。

福柯认为:“重要的是在权力的极限,在它的最后一条线上抓住权力,那里它变成毛细血管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权力最地区性的、最局部的形式和制度中,抓住它并对它进行研究。

”因此福柯微观权力论的关注对象不在于国家政府这类中心机构,而是更多地关注如医院、监狱这类往往被边缘化的机构,他反对权力中心化的固有论调,而是将这些边缘性存在体视为微观权力论的伸展性空间。

福柯弥补了以往人们所忽视的微观空间内部关于社会权利控制的问题这一缺漏,引发了哈维对于空间权力的进一步思考,在其有关解放政治学与不平衡发展理论中都有着深刻体现。

外国现代地理学家:大卫·哈维人物简介

外国现代地理学家:大卫·哈维人物简介

• 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
• 教授城市地理学和政治地理

和遥感研究

• 成为牛津大学地理学院的院
• 促进人文地理学和地球科学
• 成立地理与发展研究中心

的交叉研究
大卫·哈维的荣誉与影响
• 2000年获得皇家地理学会(RGS)的维多利亚奖章
• 表彰其在地理领域的杰出贡献
• 成为该奖章最年轻的获得者
政治权力与地理空间
• 分析政治权力在地理空间中的分配和运作
• 探讨政治权力对地理空间结构的影响
地缘政治
• 研究国家之间的地理关系和政治互动
• 分析地缘政治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政治地理学的方法论
•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GIS技术和案例研究方法
• 强调政治地理学的跨学科和实证研究
大卫·哈维的政治地理学观点与分析
• 2009年获得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Prince of Asturias
Award)
• 表彰其在社会科学领域的贡献
• 与斯蒂格·德拉赫(Stig Haggard)和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Margaret Atwood)等人一同获奖 -他的作品对地理学
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 他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研究、政治分析和GIS实践
空间权力与空间正义
• 分析空间权力如何影响社会资源分配
• 倡导空间正义,追求公平和包容的空间
大卫·哈维的空间地理学方法与应用
01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地理空间的生产和变化
• 强调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在地理空间中的重要作用
02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 将GIS技术应用于空间地理学研究

教育地理学视角的教育地域系统多维研究

教育地理学视角的教育地域系统多维研究
显区别于 政 治、经 济、文 化 等 人 文 地 理 领 域 的 地 域系统,本质上是系统论或系统科学在教育地理 研究中的运用,意在破解“教育—地理”交互关系 问题。具体而 言,教 育 作 为 “人 类 社 会 一 种 特 殊 的实践活动 ”,其 本 身 是 由 多 类 型、多 层 次、多 组 分构成的 社 会 子 系 统,必 然 与 周 围 自 然 环 境、政 治、经济、文 化、人 口 等 要 素 进 行 物 质、能 量 和 信 息的交互。而地域系统中的地域通常指一定的 “地域空间”,其在本义上既有自然地理要素的指 代又有人文地理要素的表征,[23]故在普遍意义上 可把地域系统归结为地表范围内自然地理要素 与人文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结成的特 定功能体。[24]
(二)受教育者地域系统 从教育实践行为看,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的 对象,也就 是 一 定 区 域 内 接 受 教 育 的 人,包 括 各 级各类学校(诸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中、高 中、中专、高校、特 殊 教 育 学 校 )学 生 和 其 他 受 教 育者(如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社会培训机构 的学习者)。进一步看,我们可以根据年龄段、性 别、族别把受 教 者 划 分 为 不 同 的 受 教 育 群 体 (如 按年龄段 划 分 为 幼 儿 生、小 学 生、中 学 生、中 职 生、大学生、在 职 学 习 者、老 年 学 习 者,按 性 别 划 分为男生、女生,按族别划分为少数民族生、直过 民族或少小民 族 生 等 )。 由 这 些 不 同 类 型、不 同 层次的受教育者有机组合而成的受教育者系统 与特定区域 的 地 理 要 素 (自 然 环 境、社 会 经 济 环 144
就客观而言,作为人类各级各类教育活动及 其要素的凝结体,教育地域系统既承载和维系了 人类教育活动的整体运行,也直接或间接影响着 人类教育活动的效能输出。要素耦合良好、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遍现象 , 更 是 资本 主义 的标 志性 特 征 , 在 2 0 世纪7 O年代 资 本 主 义 新 一 轮 深 刻 的 地 理 和 空 间 重组 中 , 它 作 为 最 显 著 的 景 观 之 再 度 引 起
批判理论 的强 烈关 注 , 成为“ 最 值 得 大 力 研 究 和关 注 的 概 念 ” 。今 天 , 我 们 更 迫 切地 “ 思
L 一 - … … … … …
工程” 青年 学术带头人培育人选 资助项 目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3 — 1 0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一 一 … … … … —— 一 一 … … … … … … —— 一 一 — — 一 一 … … … … … - - - 一
n i t y ) , 历 史 学 内部 要 竭 力 克 服 的便 是 各 种 地 域
和 种 族 中心 主 义 。
得 到 整体 史 观 滋 养 的 人 类 学 , 不 论 是 泰 勒 ( E .B .T y l o r ) 奠基 的文化人 类学传 统 , 还 是 博
厄斯 ( F .B o a s ) 以 历 史 特 殊 论 和 文 化 相 对 论 为 支点开创的博厄斯 学 派 , 都 具 有 穿 透 中 心 主 义 观 念 障 碍 的 旨趣 。对 广 义 历 史 发 展 不 平 衡 的强 大 兴 趣 绝 非仅 限 于 上 述 领 域 , 哲 学 也 一 直 在 历
在 资 本 主义 生 产 方 式 作 用 下 , 不 平 衡 地 理 发 展 实 现 了一 次 本 质 转 移 , 它 诉 说 的不 再 是 自 然 禀赋 的先 在 差 异 和 人 类 文 明 的 初 始 多 样 性 ,
民族 平 等 的 尊 重 , 更 是 伏 尔 泰 开 创 的 理 性 主 义
中图分类号 : B 0 8 9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1 - 7 0 2 3 ( 2 0 1 5 ) 0 5 - 0 0 0 6 - 0 6 :
不 平 衡 地 理 发 展 既 是 贯 穿 人 类 历史 进 程 的
塔 夫 里 阿诺 斯 ( L .S .S t a v r i a n o s ) 的 全 球 史 观 到 德里克 ( A.D i r l i k ) 的 全球 现代 性 ( g l o b a l mo d e r —

史认 识 论 和辩 证 法 等多 重 线 索 上 追 逐 着 它 的奥
秘, 比如 当代 著 名 历 史 哲 学 家 海 登 ・怀 特 ( H. Wh i t e ) 就从“ 历史叙事 的 ‘ 虚构性 ’ 出发 在 元 理

不 平 衡 地 理 发 展 的
双 重 视 域 及 思 考 模 式
照构建 自己的不平衡发展理论 , 以同 当前 更加 复杂的历史地理 状况相称 的方式重新 思考 中国的不平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问题, 更加重视其政治内涵, 将由经济和资本主导的不平衡发展转化为社会主导的有益差异的增殖。
; 关键词 : 不平衡地理发展 ;统一场论 ; 空 间生产
: 作者简 介:付清松 , 哲学博士, 江苏大学马克 思主义学 院讲 师, 研究方 向为 国外马克思主义 空间理论。 : 基金项 目:国家社科基金 重大项 目“ 城 市哲学和城 市批评史研究” ( 1 1 & Z D 0 8 9 ) ; 江苏大学“ 青年 骨干教 师培养 i
人” 这 一 问题 , 因为它是 离我们 最切近 、 最 直 接 的 时空 条 件 , 在 极 大 地影 响 我们 生 活 的 同 时 , 也 为 我 们 的活 动 所 改 变 , 深 化 对 它 的 认 识 将 有 助 于公平 、 正 义 乃 至人 的 自由 、 平 等 和解 放 等 一 系 列 现 实 和 未 来 政 治 问题 的解 决 。
在一般层 次上 , 作 为 内嵌 于 人 类 社 会 的 基
本经验 , 不 平 衡 征 兆 着 历 史 发 展 的偶 然 性 、 异 质
论 层 面提 出对 中 心 主 义 的 质 疑 ” , “ 萨 义 德 有 关
东 方 主 义 的研 究 也 从 具 体 的个 案 审 理 欧 洲 中心
主 义 的政 治 后 果 ”, 并“ 倾 向 于 为 历 史 多 样 性 打
; 摘要: 广 义上的不平衡地理发展表达着历史 的多样性特征 , 在 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作用下 , 不平衡地理发展 实现
了一次本质转移, 对 它的认 知形 成 了播 化论 、 建 构 主义 、 环境 决定 论和 地 缘政 治学 四种模 式。哈 维 的
i !

“ 统 一场论” 通过关 系、 过程和总体辩证法重 构 了既有认知 成果 , 描绘 出资本 主义 不平衡 的 一幅多维 图 景。 中国的空间生产实践在语境上不 同于西方资本主义替代性政治取 向, 但 我们可 以以“ 统 一论 ” 为参
1 ; } 褂技大 学 枢

壁垒量鲎 ………………………………. . . . ………一
不 平 衡 地 理 发 展 的 多 维 透 视 与 空 间政 治 再 赋 权
— —
以哈 维 的“ 统一场论 ” 为参 照
付 清松 , 江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镇 江 2 1 2 0 1 3
开 空间” 。 。阿尔 都塞 的多元 决定 论 ( o v e r —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 则 力 图从 结 构 视 角 对 偶 然 性 和 不
平衡发展做元哲学论证 。
性、 多样性 、 非 齐 一性 和不 确 定 性 等 特 征 , 因此 ,
关于不平衡 地理 发 展 的 “ 历史 之 问” 长 期 占据 着历史叙事的焦 点 , 特 别 是 在 资 本 主 义 推 动 的 世界史进程加速之后 , 对 文 明多 样 性 、 差 异 性 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