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理学史之第八章 行为主义心理学【课件】幻灯片课件
合集下载
心理学史课件7行为主义的发展

结论
06
CATALOGUE
行为主义学派为心理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强调可观察的行为改变,使得心理学研究更加客观和可验证。行为主义方法在治疗诸如儿童行为障碍、成瘾行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行为主义学派过于强调环境刺激和行为结果之间的直接关系,忽视了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这种机械论的倾向限制了心理学的全面发展。
总结词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是由斯金纳提出,它描述了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会影响该行为在将来的发生频率。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在完成家务后得到奖励,那么他将来更有可能主动做家务。奖励(正强化)会增加该行为的发生频率,而惩罚(负强化)会减少该行为的发生频率。
总结词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
详细描述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观察者会模仿榜样的行为,并尝试复制其结果。这种模仿学习对于儿童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至关重要。
VS
认知行为主义理论强调思维、知觉和认知过程在行为产生中的作用。
详细描述
认知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不仅由外部环境刺激决定,还受到个体内部认知过程的影响。例如,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这是因为他们的认知过程不同。该理论强调对个体思维和决策过程的了解,以及对这些过程如何影响行为的探索。
建立实验基础
强调可观察性
发展行为疗法
行为主义强调对行为的观察和测量,使得心理学研究更加客观和可验证。
行为主义对心理障碍的治疗有重要贡献,如系统脱敏感疗法、厌恶疗法等。
03
02
01
行为主义对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如应用行为分析方法改善特殊教育。
06
CATALOGUE
行为主义学派为心理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强调可观察的行为改变,使得心理学研究更加客观和可验证。行为主义方法在治疗诸如儿童行为障碍、成瘾行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行为主义学派过于强调环境刺激和行为结果之间的直接关系,忽视了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这种机械论的倾向限制了心理学的全面发展。
总结词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是由斯金纳提出,它描述了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会影响该行为在将来的发生频率。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在完成家务后得到奖励,那么他将来更有可能主动做家务。奖励(正强化)会增加该行为的发生频率,而惩罚(负强化)会减少该行为的发生频率。
总结词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
详细描述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观察者会模仿榜样的行为,并尝试复制其结果。这种模仿学习对于儿童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至关重要。
VS
认知行为主义理论强调思维、知觉和认知过程在行为产生中的作用。
详细描述
认知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不仅由外部环境刺激决定,还受到个体内部认知过程的影响。例如,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这是因为他们的认知过程不同。该理论强调对个体思维和决策过程的了解,以及对这些过程如何影响行为的探索。
建立实验基础
强调可观察性
发展行为疗法
行为主义强调对行为的观察和测量,使得心理学研究更加客观和可验证。
行为主义对心理障碍的治疗有重要贡献,如系统脱敏感疗法、厌恶疗法等。
03
02
01
行为主义对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如应用行为分析方法改善特殊教育。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PPT课件

1920年华生和其实验助手雷纳(Rayner )进行了小艾尔伯特与小白鼠的经典实验 :
恐惧的泛化
四、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
1、条件性情绪反应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对大多数人都不怕的事物产生极 度的恐惧,例如有人可能一看到老鼠就全身发抖、满 脸苍白、手足出汗,而有人则可能对菜青虫有类似的 恐惧反应。其实这些恐惧反应很可能是经典条件作用 的结果。
基本观点
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伴随 满意结果的反应将最终从众多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留 ,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 形成联结 。
学习的实质就是经过尝试错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 联结。
其中,桑代克将结果影响反应的原则称为效果律(law of effect):在一种刺激情境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 ,其重复出现的概率将会增加,而伴随不满意结果的 反应,其重复出现的概率将会降低。
与行为相伴的任何能够增加行为出现概率的刺 激,都是强化物(reinforcer)
惩罚(punishment),它是指伴随行为出现的 任何能够降低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
两种条件反射的区别
(1)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式条件反射。可以狗对铃声形成唾液分泌的条
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 :通过学习, 中性刺激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反 应
条件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CR) :由条件刺激 单独引发的反应
2、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基本过程
•条件作用之前
食物
唾液分泌
(无条件刺激,UCS) (无条件反应,UCR)
用满灌疗法(flooding)和系统脱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治疗恐怖症(phobia) – 学校恐怖症 or 教室恐怖症 – 社交恐怖症
【精品】心理学专业课件行为主义教学课件

Purposive Behavior in Animals and Men (1932) – Mental states inferred from behavior – Behavior—purposive, goal directed
《心理学史》范庭卫
17
Edward Chace Tolman (1886–1959)
–本身并不具备降低内驱力的能量的中性刺激, 经常与初级强化物紧密相连,也获得了强化 的效用,这就是次级强化。
《心理学史》范庭卫
23
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
(三)行为的动力:内驱力
内驱力是一种有机体组织需要状态引起的刺激, 是有机体一切行为反应的动力,它的力量可以 由生物需要被剥夺时间的长短或所激起的行为 的强度、力量等客观指标来加以确定。
存在的。
6.“新行为主义者就是操作主义者。”
7.行为主义从早期行为主义发展到新行为主义, 是逻辑实证主义和操作主义影响的结果,与早期
行为主义无关。
《心理学史》范庭卫
7
1. 华生把心理学变成没有“心理”或无“头脑” 的心理学。
2. 桑代克就提出S—O—R公式,以纠正华生的S—R 公式。
3. 新行为主义者贯彻早期行为主义者的严格决定 论和客观方法论的根本观点。
境的认知。 13. 托尔曼提出期待、位置学习、潜伏学习的概念,并设计了实验
来证明机体习得的是动作反应模式。
《心理学史》范庭卫
20
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
克拉克·赫尔(1884—1952) Clark Leonard Hull
一、赫尔的假设—演绎系统
赫尔以客观性为原则,以假设—演绎系统为方 法论,构建一个关于人类和动物行为的普遍的、 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使心理学客观、精确具有 可操作性。
《心理学史》范庭卫
17
Edward Chace Tolman (1886–1959)
–本身并不具备降低内驱力的能量的中性刺激, 经常与初级强化物紧密相连,也获得了强化 的效用,这就是次级强化。
《心理学史》范庭卫
23
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
(三)行为的动力:内驱力
内驱力是一种有机体组织需要状态引起的刺激, 是有机体一切行为反应的动力,它的力量可以 由生物需要被剥夺时间的长短或所激起的行为 的强度、力量等客观指标来加以确定。
存在的。
6.“新行为主义者就是操作主义者。”
7.行为主义从早期行为主义发展到新行为主义, 是逻辑实证主义和操作主义影响的结果,与早期
行为主义无关。
《心理学史》范庭卫
7
1. 华生把心理学变成没有“心理”或无“头脑” 的心理学。
2. 桑代克就提出S—O—R公式,以纠正华生的S—R 公式。
3. 新行为主义者贯彻早期行为主义者的严格决定 论和客观方法论的根本观点。
境的认知。 13. 托尔曼提出期待、位置学习、潜伏学习的概念,并设计了实验
来证明机体习得的是动作反应模式。
《心理学史》范庭卫
20
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
克拉克·赫尔(1884—1952) Clark Leonard Hull
一、赫尔的假设—演绎系统
赫尔以客观性为原则,以假设—演绎系统为方 法论,构建一个关于人类和动物行为的普遍的、 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使心理学客观、精确具有 可操作性。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

斯金纳的动物实验
斯金纳在实验中,将老鼠放入一个被称为“斯金纳箱”的装置中,通过操纵食物的给予 和某种刺激(如光或声音),训练老鼠进行特定的操作(如按压杠杆)以获得食物。
经典条件反射在教育中的应用
情绪调节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可以应用于情绪调节,例如,通过将特 定的情绪状态与某些环境或活动关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另一个实例是孩子在学习拼写时,如果孩子 正确地拼写出一个单词,他们会得到赞扬或 奖励。这会强化孩子正确拼写单词的行为, 使他们更有可能在未来正确地拼写单词。
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育中的应用
奖励制度
教师可以使用奖励制度来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和学术成就。例如, 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或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获得奖励。
原理
经典条件反射基于一种刺激-反应机制,通过将无条件刺激(UCS)与中性刺激(CS)关联,使得中性刺激引发 与无条件刺激相同的反应(CR)。
经典条件反射的实验与实例
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巴甫洛夫通过定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和铃声(中性刺激),使狗 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应。
原理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和模仿在行为习得中 的作用,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 后果,可以学会新的行为和改变已有的行为
。
社会学习的实验与实例
要点一
实验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波波玩偶实验”是 社会学习理论的经典实验之一。在这个实验中,儿童通过观 察成人对玩偶的行为,学会了对玩偶施加暴力或友善的行为。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断发展,与其他心理学理论融合,形成了新的流派和观点。例 如,社会学习理论就是行为主义与认知学派的结合。
斯金纳在实验中,将老鼠放入一个被称为“斯金纳箱”的装置中,通过操纵食物的给予 和某种刺激(如光或声音),训练老鼠进行特定的操作(如按压杠杆)以获得食物。
经典条件反射在教育中的应用
情绪调节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可以应用于情绪调节,例如,通过将特 定的情绪状态与某些环境或活动关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另一个实例是孩子在学习拼写时,如果孩子 正确地拼写出一个单词,他们会得到赞扬或 奖励。这会强化孩子正确拼写单词的行为, 使他们更有可能在未来正确地拼写单词。
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育中的应用
奖励制度
教师可以使用奖励制度来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和学术成就。例如, 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或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获得奖励。
原理
经典条件反射基于一种刺激-反应机制,通过将无条件刺激(UCS)与中性刺激(CS)关联,使得中性刺激引发 与无条件刺激相同的反应(CR)。
经典条件反射的实验与实例
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巴甫洛夫通过定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和铃声(中性刺激),使狗 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应。
原理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和模仿在行为习得中 的作用,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 后果,可以学会新的行为和改变已有的行为
。
社会学习的实验与实例
要点一
实验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波波玩偶实验”是 社会学习理论的经典实验之一。在这个实验中,儿童通过观 察成人对玩偶的行为,学会了对玩偶施加暴力或友善的行为。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断发展,与其他心理学理论融合,形成了新的流派和观点。例 如,社会学习理论就是行为主义与认知学派的结合。
西方心理学史《格式塔心理学》课件

第三种解释是认为似动现象是由于推理的作用而 产生的,也就是说被试先看到一条线,又看到一 条线,于是产生了无意识的想象,导致了动的错 觉。但是惠特海默认为,为什么仅在60豪秒的间 隔时间条件下,被试才有这种想象呢?
上述解释的错误在于: ⑴以感觉元素的组合来解释 似动这个整体的心理现象; ⑵以物理现象解释心理 现象。
经典的例子是“磁力”。例如,当铁屑随着一张 纸下面的磁石移动的方向移动时,铁屑排成了一 种独特的模式。铁屑并不接触磁石,但是它们显 然是受到磁石周围的力场影响的。光和电的活动 方式也被认为是同样的。这些力场被认为是新的 结构实体,而不是个别元素或粒子效应的总和。
因此,这种在科学心理 学建立时期如此具有影 响力的元素主义在物理 学中已经受到了质疑。 物理学家描述场和有机 整体,给格式塔心理学 家提供了启示。格式塔 心理学反映了新物理学 的观点,因此,我们再 次看到心理学家努力模 仿成熟的自然科学。
惠特海默的回答与他的实验一样巧妙: 似动现象不 需要解释,它就象你知觉到它那样存在着,不能 被还原为任何更简单的东西。
似动现象是一个整体,不是以孤立的二线可以解 释的。换句话说,它是一个格式塔。格式塔所具 有的性质不存在于它的部分之中,而存在于整体 中。
格式塔心理学家指出:
“从元素开始,意味着从错误开始; 因为这些元素 是反省和抽象的产物,是从直接经验辗转推衍出 来的。它们还需要加以解释。格式塔心理学尝试 返回朴素的经验,返回到直接经验……它坚持认 为,它发现的不是元素的集合,而是统一的整体; 不是感觉的群集,而是树木、天空、云彩。对于 这种主张,任何人只要张开眼睛,以日常生活的 方式看看这个世界就可以得到验证。”
3.苛勒(W. Kohler, 1887—1967)
苛勒1909年在柏林大 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大学毕业以后他到了 法兰克福大学工作, 与惠特海默、考夫卡 共同从事研究工作, 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创 始人之一。
上述解释的错误在于: ⑴以感觉元素的组合来解释 似动这个整体的心理现象; ⑵以物理现象解释心理 现象。
经典的例子是“磁力”。例如,当铁屑随着一张 纸下面的磁石移动的方向移动时,铁屑排成了一 种独特的模式。铁屑并不接触磁石,但是它们显 然是受到磁石周围的力场影响的。光和电的活动 方式也被认为是同样的。这些力场被认为是新的 结构实体,而不是个别元素或粒子效应的总和。
因此,这种在科学心理 学建立时期如此具有影 响力的元素主义在物理 学中已经受到了质疑。 物理学家描述场和有机 整体,给格式塔心理学 家提供了启示。格式塔 心理学反映了新物理学 的观点,因此,我们再 次看到心理学家努力模 仿成熟的自然科学。
惠特海默的回答与他的实验一样巧妙: 似动现象不 需要解释,它就象你知觉到它那样存在着,不能 被还原为任何更简单的东西。
似动现象是一个整体,不是以孤立的二线可以解 释的。换句话说,它是一个格式塔。格式塔所具 有的性质不存在于它的部分之中,而存在于整体 中。
格式塔心理学家指出:
“从元素开始,意味着从错误开始; 因为这些元素 是反省和抽象的产物,是从直接经验辗转推衍出 来的。它们还需要加以解释。格式塔心理学尝试 返回朴素的经验,返回到直接经验……它坚持认 为,它发现的不是元素的集合,而是统一的整体; 不是感觉的群集,而是树木、天空、云彩。对于 这种主张,任何人只要张开眼睛,以日常生活的 方式看看这个世界就可以得到验证。”
3.苛勒(W. Kohler, 1887—1967)
苛勒1909年在柏林大 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大学毕业以后他到了 法兰克福大学工作, 与惠特海默、考夫卡 共同从事研究工作, 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创 始人之一。
心理学史8章格式塔心理学

三、格式塔组织法则 格式塔组织法则是格式 塔学派提出的一系列有实验 佐证的知觉组织(或结构) 法则。它说明知觉主体是按 怎样的形式指导经验材料组 织成有意义的整体。
格式塔(知觉)组织法则 1、图形—背景(或形象—背景)
在一个视野内,有些形象比较鲜 明构成了轮廓,使形象突现出来被明 显地感知到,从而形成了图形,而另 一些形象则退居其后,对图形起了烘 托作用,形成了背景。军事上的伪装 就是利用了图形与背景的关系理论。
在勒温的心理学中矢量指人与 一定对象间所产生的有方向的吸引 力或排斥力,吸引力会使人趋向目 标,排斥力使人背离目标,当两个 矢量之间力量相等时,它们之间的 作用即为冲突。勒温认为,这些冲 突主要有三类: 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双避冲突:左右为难 趋避冲突:又爱又恨
⑤障碍:勒温认为凡是阻碍 个体去达到预定目标的事物如 人、社会制度、法律等都称为 障碍 。 ⑥平衡:勒温动机体系中的 一个重要概念,平衡是相对于 不平衡而言的,而人的不平衡 是唤起人需要的一个前提条件。
马赫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把感觉经验看 四、科学背景 作是认识的界限和世界的基础,作为世 界的第一性的东西既不是物质也不是 格式塔心理学家接受和利用19 精神,而是感觉经验。马赫否定科学研 形质学派倡导研究事物的形、 世纪末20世纪初已被科学界普遍接 究的对象是人以外的物质世界,认为 形质。 “形质”是知觉中存在 受的物理学中“场论”的思想对心 无论是心理学或物理学,都只有与人 的由感觉成分派生但又不是感 理现象及其机制作出全新的阐释, 的意识(表象、感觉)相关。 觉简单复合的新成分,它最终
2、 团体动力学
30年代末,勒温把个体行 为的心理场或生活空间学说应 用于研究社会问题,提出了 “团体动力学”的社会心理学 理论。团体动力学是研究团体 生活动力的学说,它主要研究 团体的气氛、团体成员之间的 关系、团体领导作风等。
行为主义发展理论ppt课件

31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体系 4.操作行为主义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这种程序教学体现了斯金纳的三个原则:
第一是小步子前进原则。 第二是主动参加原则。学生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根 据自己的学习速度进行学习。 第三是及时反馈原则。在程序教学中,如果学生作 出了错误的反映,他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因为正确 答案随即可在程序呈现框里看到。学习的进步也能 得到及时的通知。p59
斯金纳主张采用程序教学法来替代传统的教学。程 序教学法是通过教学机器应用小步子渐进和及时强 化原理,把复杂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小的、易懂的问 题一步—步地呈现给学生,如果学生的回答与机器 后来呈现的正确答案相符,机器接着呈现下一问题。 依次回答所有问题之后,再回过头来重新解决这个 程序中的问题,并改正他先前回答中的错误,经过 多次重复,直到学生完全掌握程序中的所有材料为 止 。p59
7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一)经典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2.如何研究人类行为
在S—R公式中,刺激和反应都是可以替代的。 当一个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被一个替代刺 激所引起,就形成条件反射。引起条件反射的 那个替代刺激就是条件刺激。反应的替代就是 条件化。 举例说明什么是替代刺激、替代反应?p50
29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体系 3.儿童行为的变化
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不仅适用于儿童新 行为的塑造,也同样适用于对不良行为的矫正。 p58-59
模仿疗法 随机强化法 代币法 厌恶刺激法
30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体系 4.操作行为主义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体系 4.操作行为主义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这种程序教学体现了斯金纳的三个原则:
第一是小步子前进原则。 第二是主动参加原则。学生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根 据自己的学习速度进行学习。 第三是及时反馈原则。在程序教学中,如果学生作 出了错误的反映,他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因为正确 答案随即可在程序呈现框里看到。学习的进步也能 得到及时的通知。p59
斯金纳主张采用程序教学法来替代传统的教学。程 序教学法是通过教学机器应用小步子渐进和及时强 化原理,把复杂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小的、易懂的问 题一步—步地呈现给学生,如果学生的回答与机器 后来呈现的正确答案相符,机器接着呈现下一问题。 依次回答所有问题之后,再回过头来重新解决这个 程序中的问题,并改正他先前回答中的错误,经过 多次重复,直到学生完全掌握程序中的所有材料为 止 。p59
7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一)经典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2.如何研究人类行为
在S—R公式中,刺激和反应都是可以替代的。 当一个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被一个替代刺 激所引起,就形成条件反射。引起条件反射的 那个替代刺激就是条件刺激。反应的替代就是 条件化。 举例说明什么是替代刺激、替代反应?p50
29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体系 3.儿童行为的变化
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不仅适用于儿童新 行为的塑造,也同样适用于对不良行为的矫正。 p58-59
模仿疗法 随机强化法 代币法 厌恶刺激法
30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体系 4.操作行为主义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心理学史第8章.认知心理学之格式塔心理学

动机学说
勒温是以需求和需求引起紧张的心理系统来解 释行为的动力。 四种趋避冲突 认知动机——蔡加尼克效应
蔡加尼克是勒温的俄国学生,他在1927年在勒温的 指导下研究关于紧张心理系统的假设。
他做了一个试验,让被测试者连续去完成22种小任 务,其中一半任务完成了,还有随机的一半任务没 有完成时被中途停止。接着他让被测试者回忆做过 哪些事情。结果他发现,绝大多数被测试这首先回 忆到的是那些没有完成的任务。这种记忆现象后来 就被称“蔡加尼克效应”。
1921年出版的《心之成长:儿童心理学导论》。该书 1924年刊印英文版之后,法文、西班牙文、俄文、中 文、日文等翻译版本相继问世,对以后发展心理学的发 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书中他特别指出儿童心理发展的两大完形心理法则:
1.其一是儿童的身体动作发展顺序遵循由整体到特殊法 则,先从全身性粗略活动开始,而后再发展到局部性精 细动作。
简单原则
人们对一个复杂对象进行 知觉时,如没有特殊要求, 常常倾向于把对象看作是 有组织的简单的规则图形
连续性原则
我们倾向于把一个图形中连接在一起 的平滑部分看作一个整体
顿悟
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失误,同时有助于迁移。 韦特海默一开始就特别关注学习在学校里的学习,认为
一些教师过于注重机械记忆,不惜牺牲学生的理解能力。 韦特海默反对机械地、不适当地应用既定规则的方式,
心理学史第8章.认知心理学之格式塔心理学
冯特、铁钦纳以及机能主义心理学都属于最早形态的认 知心理学,格式塔学派属于一个能够与铁钦纳构造主义、 行为主义相抗衡的认知主义学派。
稍后,瑞士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也构成了认知主义的 一部分。
在1950’s,现代认知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诞生, 信息加工心理学与神经认知心理学构成了认知主义的当 前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体系
解读国际养生旅游圣地
初步考虑案例
华欣,泰国
科莫香巴拉,泰国
依云,法国
静港中心,瑞士
达沃斯,瑞士
圣授会,日本
太阳城,美国
洛伊克巴德,瑞士
…
33
案例启示一:世界著名养生旅游目的地主要包括预防体检、疾
病治疗、亚健康恢复和健康养老四大类型
预防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是早期 预防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 通过体检“早发现,早预 防,早诊断,早治疗”,控 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 高健康水平
健康养老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 强,,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 安静的健康养老场所成为全社 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
三、赫尔的假设演绎行为主义心理学
▪ Clark L.Hull,1884-1952 ▪ 内驱力降低说 ▪ 行为公式:SER=D×sHR
➢ SER:反应势能 ➢ D:内驱力 ➢ sHR :习惯强度
四、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心理学
▪ 传略 ▪ 操作性条件反射 ▪ 激进行为主义 ▪ 操作强化原理的应用
▪ B.F.Skinner (1904-1990)
疾病治疗
疾病是导致人体形态和功能发生一定变 化,正常生命活动受到限制或破坏,或 早或迟地表现出可觉察的症状,这种状 态的结局可以是康复(恢复正常)或长 期残存,甚至导致死亡。
亚健康恢复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 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 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 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 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 容易引起身心疾病。
心理学理论
▪ 条件反射理论 ▪ 情绪理论:小阿尔伯特实验 ▪ 思维理论:语言是出声的思维 ▪ 人格理论:环境决定论 ▪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用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
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 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人,或者 乞丐、窃贼,不论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
人或有机体 ▪ 只讨论那些能够用具体的操作进行测验和检验的
命题
科学背景
▪ 生理学 ➢ 巴甫洛夫(1829-1905)的条件反射学说
▪ 心理学 ➢ 动物心理学 ➢ 机能心理学 ➢ 符茨堡学派和精神分析学派
第二节 华生的行为主义
▪ 传略 ▪ 华生行为主义的体系 ▪ 心理学理论
传略
▪ John B Watson,1878-1958
心理学史之第八章 行为主义心 理学【课件】
第一节、历史背景
▪ 社会背景 ▪ 哲学背景 ▪ 科学背景
操作主义的基本原理
▪ 基本的操作是识别(辨别),所有观察归根结底 就是识别
▪ 用大家同意的简单术语来描述各种经验 ▪ 只研究公开的或可以公之于众的事件,私有的经
验是被排除的 ▪ 只研究“另一个人”,也就是实验者自己以外的
认知地图与中介变量
▪ 认知地图 ▪ 不能被直接观察到的、但可以由行为的先行条件
及行为结果本身推断出来的,它们是行为的实际 决定因素
符号学习理论与潜伏学习
▪ 符号-格式塔-期待 ➢ 符号:对情境的认知 ➢ 格式塔:情境与目的的整体关系 ➢ 期待:对目标的信念
▪ “学习可以规定为这些期待即假设的形成”
二、托尔曼
▪ EC Tolman,1886-1959,目的行为主义的创始 人
▪ 《动物与人的目的性行为》,1932
整体行为及其目的性
▪ 分子行为(molecular Behavior)与整体行为 (molar Behavior)
▪ 整体行为的特征 ➢ 目的性 ➢ 认知性 ➢ 选择性 ➢ 可变性/可塑性
➢ 研究工作的中断
➢ 重大的决定
➢ 告别心理学界
➢ 出色的小学教师
➢ 广告业中耀眼的新星
➢ 行为主义思想初步萌发 ▪ 安乐的晚年
二、华生行为主义的体系
▪ 1913年,《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 心理学的性质:自然科学 ▪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机体的行为(反应) ▪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客观的研究法 ▪ 心理学的任务:确定S-R之间的关系 ▪ 心理学的目标:预测和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主 要著作有《行为:比较 心理学导论》、《行为 主义心理学》、《行为 主义》、《婴幼儿心理 教养》。
▪ 童年
▪ 崭露头角
➢ 快乐的童年和矛盾中的 成长
➢ 来之不易的婚姻 ➢ 小有名气
➢ 家庭的破裂和短暂的失 ➢ 行为主义革命的旗手
落
▪ 积极的探索者
▪ 伟大的奋斗历程
传略
▪ 小小发明家 ▪ 爱捣蛋的文学青年 ▪ 投身心理学 ▪ 发现行为的奥秘:强化原理 ▪ 光辉的一生
传略
▪ 1904年3月20日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汉纳镇上,父亲是当地的律 师。他从小就爱制作各种小玩艺,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后,又发明并改造 了很多动物实验的装置。 像许多心理学先驱者一样,斯金纳在1922年进汉密 尔顿学院读书时,并未打算成为一名心理学家,而是专修英文,打算成为一 名作家。在毕业后的两年内,从事 于写作,结果感到没有什么可写的,于是 攻读生物学。在这个过程中,他读了华生和巴甫洛夫的著作,从而开始对人 类和动物的行为感兴趣,就进了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
种族。”
小阿尔伯特实验
第三节、新行为主义心理学
▪ 一、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 二、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 三、赫尔的假设演绎行为主义心理学 ▪ 四、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心理学
一、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和特点
▪ 历史背景 ▪ 特点
➢ 不排除意识经验 ➢ 主张整体行为观 ➢ 重视操作分析的客观方法
▪ 1930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接着留校从事研究工作。 ▪ 1936年至1944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任讲师和副教授,1945年任印第安纳大学心
理系教授和系主任,1948年返回哈佛大学任心理学教授,直到1974年退休。 ▪ 在这期间,他于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奖;1968年获美国政
府颁发的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基金会颁发的金 质奖章。
斯金纳箱
强化與惩罚
鼓勵行為的發生 壓抑行為的發生
給予刺激
正强化(獎勵) 例:給獎品
施予式懲罰 例:罰寫作業
拿掉刺激
負强化 例:免除勞役
剝奪式懲罰 例:一週不准看電視
五、新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
▪ (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兴起 ▪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的社会学习
解读国际养生旅游圣地
初步考虑案例
华欣,泰国
科莫香巴拉,泰国
依云,法国
静港中心,瑞士
达沃斯,瑞士
圣授会,日本
太阳城,美国
洛伊克巴德,瑞士
…
33
案例启示一:世界著名养生旅游目的地主要包括预防体检、疾
病治疗、亚健康恢复和健康养老四大类型
预防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是早期 预防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 通过体检“早发现,早预 防,早诊断,早治疗”,控 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 高健康水平
健康养老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 强,,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 安静的健康养老场所成为全社 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
三、赫尔的假设演绎行为主义心理学
▪ Clark L.Hull,1884-1952 ▪ 内驱力降低说 ▪ 行为公式:SER=D×sHR
➢ SER:反应势能 ➢ D:内驱力 ➢ sHR :习惯强度
四、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心理学
▪ 传略 ▪ 操作性条件反射 ▪ 激进行为主义 ▪ 操作强化原理的应用
▪ B.F.Skinner (1904-1990)
疾病治疗
疾病是导致人体形态和功能发生一定变 化,正常生命活动受到限制或破坏,或 早或迟地表现出可觉察的症状,这种状 态的结局可以是康复(恢复正常)或长 期残存,甚至导致死亡。
亚健康恢复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 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 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 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 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 容易引起身心疾病。
心理学理论
▪ 条件反射理论 ▪ 情绪理论:小阿尔伯特实验 ▪ 思维理论:语言是出声的思维 ▪ 人格理论:环境决定论 ▪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用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
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 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人,或者 乞丐、窃贼,不论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
人或有机体 ▪ 只讨论那些能够用具体的操作进行测验和检验的
命题
科学背景
▪ 生理学 ➢ 巴甫洛夫(1829-1905)的条件反射学说
▪ 心理学 ➢ 动物心理学 ➢ 机能心理学 ➢ 符茨堡学派和精神分析学派
第二节 华生的行为主义
▪ 传略 ▪ 华生行为主义的体系 ▪ 心理学理论
传略
▪ John B Watson,1878-1958
心理学史之第八章 行为主义心 理学【课件】
第一节、历史背景
▪ 社会背景 ▪ 哲学背景 ▪ 科学背景
操作主义的基本原理
▪ 基本的操作是识别(辨别),所有观察归根结底 就是识别
▪ 用大家同意的简单术语来描述各种经验 ▪ 只研究公开的或可以公之于众的事件,私有的经
验是被排除的 ▪ 只研究“另一个人”,也就是实验者自己以外的
认知地图与中介变量
▪ 认知地图 ▪ 不能被直接观察到的、但可以由行为的先行条件
及行为结果本身推断出来的,它们是行为的实际 决定因素
符号学习理论与潜伏学习
▪ 符号-格式塔-期待 ➢ 符号:对情境的认知 ➢ 格式塔:情境与目的的整体关系 ➢ 期待:对目标的信念
▪ “学习可以规定为这些期待即假设的形成”
二、托尔曼
▪ EC Tolman,1886-1959,目的行为主义的创始 人
▪ 《动物与人的目的性行为》,1932
整体行为及其目的性
▪ 分子行为(molecular Behavior)与整体行为 (molar Behavior)
▪ 整体行为的特征 ➢ 目的性 ➢ 认知性 ➢ 选择性 ➢ 可变性/可塑性
➢ 研究工作的中断
➢ 重大的决定
➢ 告别心理学界
➢ 出色的小学教师
➢ 广告业中耀眼的新星
➢ 行为主义思想初步萌发 ▪ 安乐的晚年
二、华生行为主义的体系
▪ 1913年,《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 心理学的性质:自然科学 ▪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机体的行为(反应) ▪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客观的研究法 ▪ 心理学的任务:确定S-R之间的关系 ▪ 心理学的目标:预测和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主 要著作有《行为:比较 心理学导论》、《行为 主义心理学》、《行为 主义》、《婴幼儿心理 教养》。
▪ 童年
▪ 崭露头角
➢ 快乐的童年和矛盾中的 成长
➢ 来之不易的婚姻 ➢ 小有名气
➢ 家庭的破裂和短暂的失 ➢ 行为主义革命的旗手
落
▪ 积极的探索者
▪ 伟大的奋斗历程
传略
▪ 小小发明家 ▪ 爱捣蛋的文学青年 ▪ 投身心理学 ▪ 发现行为的奥秘:强化原理 ▪ 光辉的一生
传略
▪ 1904年3月20日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汉纳镇上,父亲是当地的律 师。他从小就爱制作各种小玩艺,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后,又发明并改造 了很多动物实验的装置。 像许多心理学先驱者一样,斯金纳在1922年进汉密 尔顿学院读书时,并未打算成为一名心理学家,而是专修英文,打算成为一 名作家。在毕业后的两年内,从事 于写作,结果感到没有什么可写的,于是 攻读生物学。在这个过程中,他读了华生和巴甫洛夫的著作,从而开始对人 类和动物的行为感兴趣,就进了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
种族。”
小阿尔伯特实验
第三节、新行为主义心理学
▪ 一、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 二、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 三、赫尔的假设演绎行为主义心理学 ▪ 四、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心理学
一、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和特点
▪ 历史背景 ▪ 特点
➢ 不排除意识经验 ➢ 主张整体行为观 ➢ 重视操作分析的客观方法
▪ 1930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接着留校从事研究工作。 ▪ 1936年至1944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任讲师和副教授,1945年任印第安纳大学心
理系教授和系主任,1948年返回哈佛大学任心理学教授,直到1974年退休。 ▪ 在这期间,他于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奖;1968年获美国政
府颁发的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基金会颁发的金 质奖章。
斯金纳箱
强化與惩罚
鼓勵行為的發生 壓抑行為的發生
給予刺激
正强化(獎勵) 例:給獎品
施予式懲罰 例:罰寫作業
拿掉刺激
負强化 例:免除勞役
剝奪式懲罰 例:一週不准看電視
五、新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
▪ (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兴起 ▪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的社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