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 7行为主义的发展参考课件
心理学史课件7行为主义的发展

06
CATALOGUE
行为主义学派为心理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强调可观察的行为改变,使得心理学研究更加客观和可验证。行为主义方法在治疗诸如儿童行为障碍、成瘾行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行为主义学派过于强调环境刺激和行为结果之间的直接关系,忽视了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这种机械论的倾向限制了心理学的全面发展。
总结词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是由斯金纳提出,它描述了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会影响该行为在将来的发生频率。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在完成家务后得到奖励,那么他将来更有可能主动做家务。奖励(正强化)会增加该行为的发生频率,而惩罚(负强化)会减少该行为的发生频率。
总结词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
详细描述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观察者会模仿榜样的行为,并尝试复制其结果。这种模仿学习对于儿童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至关重要。
VS
认知行为主义理论强调思维、知觉和认知过程在行为产生中的作用。
详细描述
认知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不仅由外部环境刺激决定,还受到个体内部认知过程的影响。例如,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这是因为他们的认知过程不同。该理论强调对个体思维和决策过程的了解,以及对这些过程如何影响行为的探索。
建立实验基础
强调可观察性
发展行为疗法
行为主义强调对行为的观察和测量,使得心理学研究更加客观和可验证。
行为主义对心理障碍的治疗有重要贡献,如系统脱敏感疗法、厌恶疗法等。
03
02
01
行为主义对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如应用行为分析方法改善特殊教育。
心理学史课件 第7章 行为主义的发展

第四节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一、“心理学界发明家”的多彩人生
伯尔赫斯·弗莱德里克·斯金纳于1904年3月20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 州的萨斯奎汉纳城的一个温暖、稳定的中产阶级家庭。 1922年,他进入纽约汉密尔顿学院主修英国文学,并在一个家庭担任家 庭教师。 后来,斯金纳考入哈佛大学,成为波林的学生。在学习期间,斯金纳发 现波林所讲授的心理学枯燥、乏味,但是波林的《意识的物理维度》 (1933)一书给了他深刻的印象,1936—1945年,斯金纳到明尼苏达 大学任教,他在实验室研究和课堂教学中都非常具有创造性。斯金纳一 生著述颇丰,发表文章122篇,出版著作18部。
第二节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二、目的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三) 符号学习理论
1. 期待 2. 认知地图 3. 潜伏学习
第二节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三、托尔曼的贡献与局限
托尔曼对心理学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突破了早期行为主义的限制,在坚持行为主义的基 本原则、立场的基础上吸收、借鉴格式塔心理学的概念,通过对整体行为的分析,提 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改变了行为主义忽视人的内部因素的错误倾向,推动了行为主 义的发展。 托尔曼强调行为具有目的性和认知性等特征,从而使其理论具有了认知心理学和现象 学的特征,其观点被后人所吸收,托尔曼也因此被称为认知心理学的开山鼻祖。 托尔曼提出了符号学习理论,丰富了学习心理学的内容和研究手段。
第一节 早期行为主义的困境与新行为主义的产生
一、早期行为主义的困境
早期行为主义使心理学的科学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开创了心理学发展的新时代。 为了突出心理学的自然科学特征,华生坚持以可直接观察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他将行为分析为刺激产生的反应,将反应归结为具有物理、化学性质的肌肉运动或腺体 分泌,抛弃对意识和心理过程的探讨,使心理学变成了无“心理”或无“头脑”的心理 科学。这些作法,不仅遭到行为主义心理学阵营之外的学者们的批评,而且在行为主义 内部也有不少学者对此表示不满。 托尔曼、赫尔、斯金纳就是其中著名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坚持早期行为主义基本立场的 同时,对早期行为主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将行为主 义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行为主义理论ppt课件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条,它们分别是:学 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 试与错误”,直到最后成功的过程;强化是学习成功 的关键。
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理 论认为,教学过程只涉及教学操纵和结果操作两个因 素;结果操作由教学操纵直接决定,学习的结果(或 行为的持久变化)是由强化的历程所控制的。教师以 及相应的教学手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的外部刺激,它 直接主导和控制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且有效地预测 学生的学习结果。为此,研究者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 具体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如探讨了教师的提问 与反馈方式、讲解的清晰性、课堂管理行为、提问后 的停顿时间长短等各种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 的影响。
新行为主义
古典行为主
(1930-1960)
义心理学
(1913-1930)
行为主义的发展史
代表人物
赫尔(C.l.Hull,1884-1952)是美 国第一代新行为主义的重要人物。 他从逻辑实证主义出发,把人类的 行为看成是能够还原为物理学术语 的东西。他依据数学模型来建立行 为体系,形成一种逻辑行为主义的 心理学方法论。
行为主义案例
五年级数学吴老师给全班学生布置了一个数学家庭作业,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编 应用题并解题。上课的时候,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编的题目。她第一个叫小东上讲台说, 小东大胆地上讲台介绍自己编的数学题,并向全班同学演示他解题的过程。当小东在台 上讲的时候,另一名学生小王一直在和其他同学讲话,破坏班级秩序。吴老师已经警告 过他了,这次小王又不听话。吴老师不允许他打扰小东的讲话,让他到楼道里站着反思 一下自己的行为。小东介绍完数学题,给其他同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吴老师问还有没 有其他同学愿意上台介绍时,很多学生都举手了。
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义_OK

36
综述性论文写作方法:
前言 问题提出
正文 目前的研究现状
结论
评价与展望
37
从以下5题中任选一题: 1.请阐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并进行评论。 2.请阐述冯特的心理学体系,然后评论其对现代心理学
的影响。 3.行为主义有哪些代表人物?各有什么主要观点? 4.一元论、二元论是什么?各有哪些主要观点和看法?
你赞成哪种看法?为什么?请详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5.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主要观点是什么?对心理学有
环境进行顺应的潜在因素。 人格是一切动作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后产物。 其中有一些占优势的习惯系统。 根据占优势的习惯系统判断一个人的人格特征。 通过改变环境,人格是可以改变的。
2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对华生行为主义的评价
1.对传统的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反抗 对构造主义 对机能主义
2.对华生行为主义的批评: 否认意识; 贬低脑和神经中枢的地位; 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只要能用更低级的心灵作用来解释的活动, 就绝对不用较高级的心灵作用来解释。 桑代克:贯彻吝啬律和效果律。 华生:贯彻吝啬律和频因、近因律。 彻底消除一切主观解释
14
(四)巴甫洛夫的客观心理学 对华生的影响
条件反射 华生的S-R的行为主义公式
15
第二节 华生的行为主义体系
华生(1878—1958) 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20年,因桃色事件引起家庭纠纷与妻子
复杂程度的差异,而不能发生性质的差 异。
33
4.大脑皮层功能的整体活动原 则和等功原则
整体活动原则: 即切除大脑皮层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大小随切除
心理学史课件7行为主义的发展

进一步整合内在因素
行为主义逐渐开始关注内在因 素,将其纳入研究范畴,形成 了更全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的, 行为主义只是其中的一个流派, 未来将涌现更多新的研究方向。
小结
行为主义是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通过强调外界刺激对行为的影响,推动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3 行为主义的哲学根源
行为主义受到了逻辑实证主义和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强调外界刺激对行为的塑造。
行为主义的核心观点
环境决定行为
行为主义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外部环境刺激所决定的,反对内在因素的解释。
学习与行为的关系
行为主义强调学习对于行为的塑造作用,将行为视为学习过程的产物。
可观察行为的研究
行为主义主张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可被观察到的行为,以建立科学理论。
心理学史课件 7 - 行为主义的发展
心理学史概述 学派介绍 行为主义兴起 行为主义创始人 行为主义基本假设 经典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
行为主义的背景
1 正统心理学的批评
行为主义崛起是对正统心理学的一种回应,它强调研究可观察行为,而非内在心理过程。
2 实验心理学的兴起
行为主义利用实验方法研究,将心理学置于严格的科学框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经典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和狗实验
巴甫洛夫的狗实验是经典条件作 用研究的重要里程碑,揭示了刺 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
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的转移
经典条件作用通过将条件刺激与 无条件刺激关联,形成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作用还表明,刺激的作 用可以转移到其他相关刺激上, 引发相同的反应。
操作性条件作用
1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定义
2 教育和训练领域
3 动物行为研究
第四章行为主义PPT课件

华生的思维的外周理论既缺乏足够的证据,又存 在着内在的模糊性,他过分强调外周事件,以至 于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在思维中所起的作 用
2021/3/12
13
(四)人格理论
在华生看来,人格是个体整个行为模式的 总体,即一个人在反应方面全部(包括现有 的和潜在的)的资产和债务。
第四章 行为主义
第一节
第二节
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3 第三节 其他早期行为主义者
第四节
对行为主义的评价
2021/3/12
1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重 要流派之一,它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 一势力〔第二势力为精神分析,第三势 力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著名心理 学家华生于1913年开创的行为主义心理 学,很快席卷美国,而且几乎遍及全球, 在心理学史上称为“行为主义革命”。 自1913年至1930年,以华生为代表的行 为主义心理学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第一 代,即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经典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与生理学的区别仅仅在于对问题的归 类不同,而不是基本原理或特定观点的不同
2021/3/12
4
㈡、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
行为就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有机体反应,其 本质是人和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刺激-反 应是有机体所有行为的共同要素
行为包括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就是要确定刺激 和反应之间联结的规律,以便人们在已知刺 激时就能预知机体的相应反应,或者已知反 应来反推其有效刺激,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 有机体行为的目的。
小阿尔伯特实验
2021/3/12
8
㈢、言语报告法:
心理学史第7章.人本主义心理学[精]
![心理学史第7章.人本主义心理学[精]](https://img.taocdn.com/s3/m/2c8beb2b964bcf84b9d57bfc.png)
用动物来进行研究一开始就注定要忽视只有人类才有的那些能力, 如殉道、自我牺牲、羞辱、爱情、幽默、艺术、美、良心、负疚、 爱国、理想、诗情、哲学、音乐、科学。要认识灵人类与灵长类 动物所共有的特征,动物心理学是十分必要的。可是,要研究人 类所独具的或使人类大大优于其他动物的特性,那么动物心理学 就用不上了
大部分哲学和心理学是通过观察人类中的渣滓而不是精英得出其结论的科学家对诸如幸福欢乐满意宁静满足风趣健康欣喜入迷仁慈慷慨友谊等所知甚少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症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的人那么他对人类的信息势必越来越小他会变得越来越现实尺度越来越低对人的指望也越来越小
第7章 人本主义
海德的归因理论
有意义地生活着 Living meaningfully
生活着
Living
活着: 物质生存 + 社会生存 Surviving(people are just surviving)
三个层次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划分 生存着(surviving)。包括物质、社会、心理三个方面。 物质匮乏、社会处境不利,对将来充满忧虑,对生活环
这些同学包括Theodore Newcomb 和 Ernest Hilgard, 后来都成为了著名的心理学家。
受当时盛行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杜威的进步运动的 影响,逐步摆脱了自己对宗教工作的迷恋。1926年秋天 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全日制主修临床心理学和 教育心理学,从此永远与正规的宗教分手,转向新的方 向——心理学和教育。
9.社会关切感 10.深厚的人际关系 11.民主的性格结构 12.善于区分手段和目的 13.富有哲理性的幽默感 14.具有创造性 15.抵制现存的社会文化类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PPT讲义课件

自考辅导《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第01讲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目录一、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二、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三、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四、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五、朱智贤的心理发展理论PART01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1913年,华生发表了著名的论文《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改论文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一)否认遗传的作用①行为的产生是由刺激决定的,刺激来源于客观,而不决定于遗传;②生理结构上的差异并不导致技能上的差异;③研究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行为的可控性,而遗传是不可控的。
(二)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华生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①人出生后,生理特点是不同的,但此时每个人都只有一些简单的行为;②教育对人的心理发展具有决定作用;③后天学习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华生的儿童教育观(一)教育标准要多样再教育儿童诗,方法应该多样,且要根据不同文化背景有所变化。
(二)不体罚儿童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不应有“体罚”一词。
(三)培养儿童各种习惯儿童的习惯有情绪习惯、发音习惯和身体动作习惯。
(四)幼儿培养目标幼儿的培养目标是:让他们成为快乐、自由、独立、有毅力、诚恳、有创造力、勇敢和自信的人。
(五)科学的性教育①儿童出生后,家长要注意不让孩子的生殖器接受不良的刺激;②要让儿童及青少年懂得性器官及其功能;③克服儿童及青少年的手淫习惯,要用语言进行开导和矫正;④指导男女儿童及青少年直接正常交往;⑤要在学校里,特别是大学里,开设性教育课程。
三、华生论儿童情绪发展华生认为,出生的婴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即怕、怒、爱。
后来由于环境的作用,经过条件反射,促使怕、怒和爱的情绪不断发展。
(一)关于儿童的怕、怒和爱的研究1.怕,出生婴儿就有惧怕的表现;2.怒,最初的愤怒是一种对自己身体运动受到限制的天生的反应;3.爱,最初的对儿童皮肤的抚摸、抓痒、轻拍,就会使儿童发出微笑,产生愉快地表情和行为,这就是天生的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哲学背景
新行为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一是逻辑实证主义。逻 辑实证主义的间接证实原则影响了新行为主义观 点的形成。早期行为主义受到实证主义观点的影 响,强调直接的经验证实,即强调可观察行为的 研究,这种观点导致行为主义忽视有机体的内部 因素。
逻辑实证主义提出,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 逻辑推理而间接证实的命题也是可以接受的。新 行为主义受到这种观点的启示,以间接证实的方 式探讨有机体的内部因素,提出了“中介变量” 的概念。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加入了有机体 (O)。S-R变成了S-O-R。
第七章 行为主义 的发展
1
到1924年,也就是华生正式建立行为主义11年的 时候,即使华生最大的敌人铁钦纳也承认行为主 义已经吞噬了整个美国心理学。几乎所有的心理 学家都成为行为主义者,或者至少说在方法论上, 大部分心理学家都接受了行为主义。到1930年的 时候,行为主义已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2
11
操作主义的倡导者是哈佛
大学物理学家布里奇曼。
他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布里奇曼1927年出版了
《现代物理学的逻辑》一
书,阐述了操作主义思想,
引起了许多心理学家的注
意。布里奇曼坚持认为,
概念应该得到精确的界定,
任何缺乏物理参照的概念
都应该被抛弃。
Percy W. Bridgman
12
布里奇曼指出:
14
基于这种推理,意识对于科学心理学来说也是一 个虚假问题。因为意识的特征和存在不能使用客 观的方法进行测定,甚至无法使用客观方法进行 研究。那么根据操作主义的观点,科学的心理学 中没有意识的位置。
自从冯特时代以来,物理学一直是新心理学追求 的科学典范。当物理学家宣称他们接受操作主义 为指导思想时,许多心理学家感觉不得不接受这 种理论模型。最终,心理学家比物理学家更广泛 地使用了操作主义。其结果是,新行为主义把操 作主义纳入了他们的研究方法不能进行任 何客观测试的问题。这一点对行为心理学家具有 很强的吸引力。那些不能进行实验测试的命题, 如灵魂的存在和灵魂的性质等,对于科学是没有 意义的。什么是灵魂?怎样才能在实验室里观察 它?它能在控制条件下进行测量和操纵,以便于 测定它对行为的影响吗?如果不能,那么灵魂的 概念对于科学来说没有意义或用处,也没有任何 关系。
大约从1930年开始,早期的行为主义逐渐为新行 为主义所取代。早期的行为主义本身已包含不同 的理论体系,新行为主义则更是一个复杂的派别。 较为知名的代表人物就有三个:托尔曼、赫尔和 斯金纳。这三个人物的理论体系之间存在着很大 差异。但是无论如何,它们的产生都为共同的因 素所制约,在理论特色上也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
7
机制是联结的结构,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刺激 和反应的关系如S--R,它是回答“怎么样”,但在 机制之外,还有推动机制的原动力,这就是内驱 力。它回答的是“为什么”。所以行为的研究应 兼顾内在的条件,S--R应改为
S--O—R
这里的O指的是有机体。吴伟士提醒行为主义者 考虑有机体内部条件。这一修改的行为公式启发 了那些不满早期行为主义的简单化倾向,而又试 图坚持行为主义立场的心理学家。许多新行为主 义者受到这一公式的启发,从而提出“中介变量” 的概念。
3
一、行为主义的演变
自华生1913年发表《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 一文以来,行为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早期的行为主义,其特征是:
(1)客观主义 (2)以刺激反应的术语解释心理与行为 (3)强调联结学习 (4)外周论 (5)环境决定论
4
2.新行为主义,时间大约从1930-1960,其
特征是: (1)以学习理论的研究为核心 (2)以操作主义作为哲学基础 (3)接纳间接证实原则,即允许在可观察事 实的基础上,构建理论和假设 (4)强调中介变量的研究
5
3.新的新行为主义。它是在认知革命的影响下,
在坚持行为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以认知过程 解释人的行为,时间大约从1960年至今,其代表人 物是班图拉(Bandura,A),其特征是: (1)大胆的使用被传统行为主义所拒绝的概念,如 认知、思维、表像、意识等等 (2)认为认知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对行为 具有调节作用 (3)坚持可观察性原则,以行为的研究为根本点
10
在哲学方面,新行为主义的兴起受到操作主义 的影响。操作主义的目标是使科学语言和科学 术语更客观、更精确,使科学摆脱那些“虚假 问题”,即那些不能进行实际观察和物理验证 的问题。操作主义认为,任何科学发现和理论 概念的效度依赖于达到那个发现的操作的效度。 任何概念都只是一组操作,概念与相应的那一 组操作是同义语。
我们可以通过考察长度概念来解释这一点。当 我们谈到某个物体的长度时,我们的含义是什么 呢?如果我们能辨别所有物体的长度,那么我们 显然就知道我们所说的长度是什么含义。对于一 个物理学家来说,这就足够了。为了确定一个物 体的长度,我们必须执行某种物理操作。因此, 当测量长度的操作被规定了的时候,长度的概念 也就固定下来了。这就是说,长度的概念只不过 是测量长度的操作; 概念与相应的一组操作是同义 语。
8
对于学习过程的重视是导致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又 一原因。美国心理学深受进化论的影响。依据进 化论,每一个物种都是适应环境的产物,所以适 应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而环境的适应 乃是一种学习过程,学习能力是环境适应的标志。 因此,许多心理学家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把研究 的重点放在学习的问题上。新行为主义者大都以 学习为研究的首要课题,提出了各色各样的学习 理论。这也是区别于早期行为主义的特点之一。
6
二、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心理学的背景
早期的行为主义无视有机体的内部因素,把意 识和心理还原为行为,又把行为分析为刺激和反 应,刺激和反应最终又被归结为物理和化学的变 化,这种简单化和机械化的倾向受到大部分心理 学家的批评。一位著名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吴伟 士提出S--R公式过于简单化,认为人的活动有两 个方面:一是内驱力,二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