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1)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我院ICU 2006年共收治病人1 022例,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97例,感染率为9.5%,现分析如下。
1 ICU感染的原因分析(1)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病情程度、患病种类及年龄有关:患者病情越重,抵抗力越低;患病种类越多,感染危险因素越多;年龄越大,合并症越多,机体免疫功能越来越低,抵抗力也逐渐下降。
以上因素都易发生医院感染。
(2)易感人群密集:进入ICU的患者大多病情复杂多变,创伤严重,且集中一室,极易使抵抗力低下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
(3)介入性诊疗多:我院已广泛开展介入性检查和治疗,包括心血管介入、脑血管介入、肿瘤介入、妇产科介入等,介入性手术后全部要进入ICU观察和治疗,异物进入体内,外加手术创伤,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
(4)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在ICU抗生素的多联使用屡见不鲜,这是人为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
(5)完全胃肠外营养:ICU内的患者病情重,往往需要进行完全胃肠外给药与营养物质,但也往往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6)由于历史原因,造成ICU通道流程不合要求,进出只有一个通道,加上探视人员管理难度大,有些医护人员院内感染意识淡薄,如进入ICU不戴帽子、口罩,不换鞋子等,这都是造成院内感染的因素。
2 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2.1 加强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除感染管理科每年定期组织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外,ICU主任、护士长每月对ICU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人人都能对院内感染引起高度重视,人人都严格执行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如此,才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2.2 严格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1)进入ICU内的所有人员需更换衣服、鞋子,戴帽子、口罩。
加强探视人员的管理,控制入室人数,门口设立醒目的探视制度。
通过“ICU告之书”向家属宣教控制感染的重要性,入室时穿隔离衣、换鞋等,要求家属遵守探视制度。
(2)ICU内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

神经 内科 重 症监 护 室病 房 患者 由于病 情重 ,意识 障
碍及 神 经系 统 功能 障碍 多见 ,肺 部感 染 发 生率 高 。下 面
3 护 理对 策 31避 免 误 吸 ,充 分排 痰 ,保 持 呼 吸 道通 畅 . 对 昏
对我 科 重症 监 护室 发 生肺 部 感染 的 患者 分 析高 危 因素 及 护理 对策 。
医学信息 2 1 0 0年 1 月 第2 卷 第 1 期 1 V l 3 o 1 dc lnomai v 2 0 o N .1 I o 2
神经 内科重症 监护室患者并发肺 部感染 的 高 危因素及护理对策
高 倩
( 解放 军 第2 2 5 医院神 经 内科 ,河 北 保 定 0 1 0 7 0 0)
菌操 作 ,年老 体 弱 , 昏迷 患 者 ,营养不 良 ,合并肺 部 感 染 及气 管 切开 患 者应 加 强保 护性 隔离 ,严 格 控制 陪护 和
探 视人 员 ,减 少人 员 进 出 ,探视 人 员戴 帽子 ,口罩 ,对
患者 易产 生 菌群 失 调 ,重症 监 护 病房 中危重 症 患者 抗 生
控制 持续 气道 湿化4 6 l 。如 出现 呼 吸次数增 多 ,有痰 ~ m/ h 鸣音等 呼吸困难症状 时 ,应加强 吸痰和湿化 。
21排痰不畅及误 吸 由于意识 障碍或不 同程度偏 .
瘫 ,吞 咽 或 咳嗽 反射 减 弱或 消 失 ,呼 吸道 分 泌物 不 易排
出。 呕吐 物易 误 吸人 呼 吸道 ,引起 呼 吸道 梗 阻或 吸人 性
净 。气 管切开 患者 ,给予充分 的气 道湿化 。可采用微 量泵
患者表 现 为 呼吸 急促 、痰多 、体温 和 白细 胞升 高 , 肺 部 哕 音 ,x 线胸 片 见 点 、片状 阴影 ,诊 断主 要 依 据 临 床症状 、体征 、实验 室 、影 像学 检查 及 细菌 学检查 。
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发布时间:2022-04-19T01:31:17.285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期作者:季华[导读] 目的:分析导致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季华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上海浦东 201399摘要目的:分析导致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且实施气管切开的患者80例,将所有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分别实施不通的护理方法,探讨导致此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效果。
结果:导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为:医护人员卫生医意识不强、无菌观念不强以及环境因素;研究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中出现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患者需要积极对其相应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其进行正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的有效概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气管切开是切开径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1].气管切开后为开放性伤口,且由于重症监护室的特殊环境,容易引起肺部感染[2].本文选取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且实施气管切开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其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法。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共有80名患者,然后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和病情进行分组,40名患者分为研究组,另外的4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患者年龄为65~92岁,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
这些患者都进行了此项手术,并且在手术后,对所有患者的肺部感染的所有可能性进行了观察,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引发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索防止院内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1CU住院治疗行气管切开治疗的危重患者66例。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33例患者。
由临科室护士长及护理人员组成风险评估小组,通过临床观察等综合手段对引发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病房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气管切开切口护理等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8.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4.5%。
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深入分析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高危因素的基础上,实施病房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气管切开切口护理等护理干预,可有效规避肺部感染风险,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护理措施气管切开术指切开患者颈段气管,将一次性高容量低压气囊套管放入气管中,再辅以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的一种常见的手术。
它适用于呼吸机能失常喉源性呼吸困难分泌物潴留下呼吸道等所致的呼吸困难患者。
气管切开术是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最为常见的急救技术之一,在抢救危重症患者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
但其也较易导致继发性肺部感染,不仅加重危重患者的病情,还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本研究旨在明确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总结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及要点,以期能降低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6例研究对象选自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行气管切开治疗的危重患者,将入选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3例患者。
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1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5.6±5.2)岁。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精选5篇)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精选5篇)第一篇: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感染的影响因素与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并总结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为建立预防和控制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86 例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临床诊治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ICU医院感染以中老年患者居多,住院患者86 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26 例(30.2%),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
原因分析:1、患者因其特殊的自身因素,如年龄、患有各种基础疾病,长期卧床。
2、侵入性诊疗护理操作、医疗仪器、物品的消毒等均成为ICU感染的原因。
我们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加强ICU管理2、各种侵入性操作已导致污染和感染环节3、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与护理4、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5、提高手卫生依从性6、提高认识注重医务人员培训。
结论 ICU 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G-菌与真菌为主,耐药程度一般较高。
应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降低与控制ICU监护过程中的医院感染并积极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流行。
进行重点监测,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正确使用护理程序,加强基础护理和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管理,重视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等措施可减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ICU;医院感染;院内感染率;影响因素;护理医院感染对于患者的健康与预后有着负面影响,一些细菌因此还会产生耐药性。
因此,医院感染已经得到了临床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
ICU 的创建对于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患者病情严重,抵抗力较差,一般患者具有潜在性疾病或长期抗菌药物使用史,使得其中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要比普通患者很多。
因此,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十分必要[1]。
我院对86例ICU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对象共计 86例,均为2012 年11 月至2013年1 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的患者。
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发表时间:2013-05-17T16:36:45.7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佘克蓉[导读] 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收治和观察危重患者病情,集中有效的维持患者生命并进行强大生命支持的治疗单位。
佘克蓉(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ICU 221400)【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1-0252-02【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有效地护理对策。
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患者查找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
结果对于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明显的减轻了肺部感染症状。
结论通过加强重症监护室的病房管理和感染控制,严格实施临床护理对策是降低和控制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缩短患者的病程,减轻济负担,并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相关因素护理对策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收治和观察危重患者病情,集中有效的维持患者生命并进行强大生命支持的治疗单位。
肺部感染在重症监护室中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疾病,重症监护病房内的患者由于病情较重意识障碍以及神经系统出现功能障碍,神志不清,各项侵入性操作相对较多,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普通病房的发生率,患者肺部感染占重症监护室其他感染的机率的50%。
[1]现进行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感染有关因素进行讨论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2011年1月自2012年1月,ICU科室共收治74例患者其中发生肺感染的患者有34例,针对34例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12岁至9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8.4岁。
住院时间为5天至28天。
其中昏迷的患者有22例,气管插管的患者有6例,气管切开的患者25例,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13例,有吸烟病史的患者15例,留置胃管进行鼻饲的患者26例。
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摘要: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较高,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治疗困难,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方法对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重症监护室内发生感染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导致院内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
结果本组感染患者中包括有消化系统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4例,呼吸系统感染4例,其他感染5例。
导致感染的因素较为复杂,广谱抗生素使用、侵入性操作以及病房环境均是导致院内感染的相关性因素。
关键词:重症监护;患者;感染;原因;护理1导言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大多有较为严重的疾病,导致身体机能不完善,免疫力较低,且重症监护室是一个细菌聚集之地,因此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极易发生院内感染,护理人员针对重症患者这一特点,应该加强院内感染的监护,多方采集记录,探究引发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2资料与方法2.1一般资料。
对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重症监护室内发生感染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本组患者中存在有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在21-76岁,均值在(45.74±1.66)。
2例患者来自神经外科、5例患者来自呼吸内科,3例患者来自急症科室,2例患者来自普外科,其他3例。
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时间在2-7d,均值为(4.01±1.05)d。
2.2方法。
对本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各项临床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涉及到有关临床诊断资料、各类检测情况以及侵入性治疗情况等。
各项资料统计工作由具备多年临床护理经验人员共同进行,确保各项数据统计的准确性。
3结果本组感染患者中包括有消化系统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4例,呼吸系统感染4例,其他感染5例。
导致感染的因素较为复杂,广谱抗生素使用、侵入性操作以及病房环境均是导致院内感染的相关性因素。
4重症监护室容易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4.1内在原因4.1.1自身易感性重症监护室病患者一般是病情比较严重,病情较为复杂,或者经过其他科室治疗,病情加重后转入的,他们的免疫力较低,抵御外界病原体的能力较差,这样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就较高。
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34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 2 1 人 工气 道与机械通气 ..
气 管插 管 、 管切开 为 I U患 气 C
者最 常用的辅助治疗 手段 , 也 为细菌 进入 呼吸 道黏 膜 提供 但
呼吸的患者 , 能经 口进食 , 液分 泌减少 , 不 唾 口腔 自净 能力 下 降, 细菌繁殖能 力增强 , 过对 牙齿 、 通 口腔 的彻底 清洁 可减 少
G一 杆菌定植者肺炎发病率 为 2 % _ 。 昏睡 、 3 4 昏迷状态 的患者
20 0 7年 1 ~7月 , 们 对 3 月 我 4例 重 症 监 护 室 (C 患 者 IU)
发生肺部感染 的相关因素进行分 析 , 提出针 对性护 理对 策。 并
现报告如 下。 1 临 床 资 料
等患者 比较多 , 患者在各种严重疾病 和创伤 影响下 , 体 防御 机
机制严重 损 害 , 抗 力 差 , 原 体 很 容 易 侵 入 机 体 引起 感 抵 病
染 。
3 12 营养状况差 ..
I U是危重 患者 的集 中地 , C 而危 重患 者
又以创伤性 手术 和外科 大手术患者 多见 。术后 患者 处于 应激 状态和高代谢 状态 , 更容易发 生营养不 良 , 机体处 于负 氮平 使 衡状态 , 导致肺部感染 的机率增加 。
易 带 入 下 呼 吸道 。
3 2 2 口咽部细菌 定植 和误 吸 住 院患者 口咽部 细菌 群常 . . 发生改 变 , G一 以 杆菌 定植 比例最 高。据报 道 ,C 中 口咽部 IU
下 隐患 。
3 2 6 广谱 抗生素 的应用 ..
IU患者 由于病情需 要 , C 抗生 素
的应 用剂 量大 , 程 长 , 结果 干 扰 了正 常 的菌 群 而导 致 真 疗 其 菌、 耐药菌 的感染机率 增加 。据 报道 , 医院 内呼吸机相关性 肺 炎的前 5位病原菌对 常用 的 1 5种抗 生素耐 药率 达 5 % 以 0 上, 铜绿假单胞 菌 、 沙雷菌 、 阴沟杆 菌几 乎对 临床 上常 用抗 生 素全部耐药。此外 , 细菌 在 胃 内定 植后 可 以通过 胃逆 蠕动 的 作用而增加 口咽部 的定植 , 进而进入下 呼吸道 引起感染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作者:李华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1期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且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139例,随机分成两组,护理组75例,对照组64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采用综合性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结果对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重症监护时间进行比较,护理组较对照组时间短。
结论并发肺部感染的重症监护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综合性护理模式临床效果良好。
关键词:肺部感染;重症监护;综合护理模式
医院内,感染现象可发生于多个科室,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重症监护室[1]。
机体内最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是肺部,可直接降低患者治愈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2]。
本次研究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且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139例,对综合性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3年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且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135例,139例,随机分成两组,护理组75例,对照组64例。
护理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33~80岁,年龄平均(44.4±7.7)岁;对照组男36例,女28例,年龄34~78岁,年龄平均(41.5±8.9)岁。
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患者,做好气管湿化处理, 0.5%的生理盐水2~6ml/h对气道进行持续湿化,导管口生理盐水纱布覆盖。
对切口进行妥善管理,若出现感染或湿疹,需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无特殊禁忌,床头抬高30~45°,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手卫生。
②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时的护理[3]: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完成吸痰操作,应在负压状态下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内,确定吸痰管到达气管插管的末端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暂停吸痰管的负压状态,将吸痰管沿气管继续向下插入,直至由于气管受到刺激导致患者出现咳嗽症状时,再次开启吸痰管负压功能,将吸痰管左右旋转后向上缓慢提升,吸取痰液,切忌上下提升吸收痰液。
③对口腔的护理:患者发生昏迷或进行人工呼吸治疗情况下,无法经口进食,造成患者唾液的分泌量大幅度减少,进而导致口腔自我洁净能力下降较为明显[4],口腔内细菌繁殖数量不断增加,需彻底清洁患者口腔和牙齿,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④消毒。
保持病房空气清
新,定期病房进行消毒,确保床铺及被服等物品在交给患者前已进行消毒处理[5]。
将病房内温湿度分别控制在22℃及65%左右。
护理人员应注意自身消毒处理工作,尤其是手部消毒。
⑤对镇痛镇静的患者,实施每日唤醒计划。
⑥尽早实施肠内营养。
⑦加强翻身拍背,做好基础护理。
对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症状改善情况及重症监护时间进行比较。
1.3肺部感染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标准临床控制:肺部感染症状完全消失,对患者复查相关检查,结果显示正常。
有效:肺部感染症状明显缓解或表现轻微,对患者复查相关检查,结果改善非常明显。
无效:肺部感染症状变化不明显,或不断加重,对患者复查相关检查,结果变化同前。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计算,计量资料应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对组间数据进行比较时应用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控制肺部感染症状比较对照组控制肺部感染症状:21例达到临床控制标准,25例达到有效标准,18例达到无效标准,总有效率71.88%;护理组控制肺部感染症状:32例达到临床控制标准,37例达到有效标准,6例达到无效标准,总有效率92.00%。
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比较明显,P
2.2两组重症监护时间比较对两组重症监护时间进行详细记录:对照组为(74.35±11.21)h,护理组为(38.47±9.11)h,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比较明显,P
3讨论
重症监护室患者诱发肺部感染[6]的主要致病因素为:①患者身体状况:由于重症监护患者体内处于持续性负氮状态,营养需求比较强烈,若长期无法及时补充热量及营养元素,则造成患者免疫力逐渐下降,机体抵抗力较差,容易引发感染;②呼吸道屏障功能是否遭到破坏[7]:重症监护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生理反射减弱,或胃肠内容物出现反流、误吸、手术切口、气管切开等因素导致呼吸道屏障功能发生破坏,容易引发感染;③抗生素及激素药物的合理使用。
严格按照抗生素合理使用规则应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避免出现抗生素滥用。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8],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对已表现出肺部发生感染症状的患者进行及时且有效的针对性治疗,以保障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马丽萍,贺燕.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16):107-108.
[2]赵士静,董立婷,张秀云.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9-11.
[3]谭丽萍,朱文昱,赵建琴,等.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真菌高位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25-26.
[4]沈永红.重症监护室患者侵袭性导管相关感染分析与护理[J].上海护理,2008,8(2):21-23.
[5]刘光维,霍康,王学峰.神经科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病原体调查及对护理工作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3):473-475.
[6]陶秀英.重症监护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患者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5):123-124.
[7]马翠华,于小江.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34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7):119-120.
[8]张宝云.ICU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3):1108.
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