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合集下载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 地理解析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 地理解析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二)地理命题人:向超审题人:杨帆、祝航得分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Ι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无跨区电力输送”指区域发电量只满足本区域消费;“有跨区电力输送”指区域发电量以输出为主,满足其他区域的消费。

预计到2020年,由于高强度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我国跨区域输电量将占到发电总量的6%。

下图为我国2020年分区域发电装机容量模拟构成图。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预计到2020年A.风电将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电力来源B.东北地区水电比重较大,占比将仅小于华中地区C.电力能源结构地区差异较大,但仍以火电为主C.华中地区电力消费将比华北地区多2.据图可知,预计2020年,我国电力跨区域调配的主要输入区是A.华北、华东、华中B.西北、东北、南方C.东北、华北、南方D.华北、华东、南方【答案】1.C 2.D【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能源发展趋势。

从整体发电装机容量构成看,预计到2020年,电力能源结构地区差异较大,但仍将以火电为主,故A错,C正确;东北地区以火电为主,水电占比不大,B错;华北地区电力装机容量大于华中地区,故华北地区电力消费将更多,D错,故选C。

第2题,比较有跨区电力输送和无跨区电力输送的装机容量数据可知,当有跨区电力输送装机容量大于无跨区电力输送装机容量时,该地区是电力输出区。

反之,为电力的输入区。

据此可知,华北、华东、南方是主要电力输入区,而西北、东北和华中是主要电力输出区,故选D。

珊瑚生长于水深小于40米的热带浅海,水深超过40米后就不能生长。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绵延2011千米,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有的礁岩厚度达数百米。

据此完成3~4题。

3.大堡礁数百米厚的礁岩形成过程中,其海底在地质历史上总体A.不断下沉,下沉速度快于珊瑚生长速度B.不断下沉,下沉速度慢于珊瑚生长速度C.不断上升,上升速度快于珊瑚生长速度D.不断上升,上升速度慢于珊瑚生长速度4.若某游客在悉尼(150°E)于当地时间2018年1月1日5时乘坐飞机回国,飞机12小时后到达目的地发现当地仍为2017年。

2020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2020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2020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图,完成1~2题。

1.造成等温线在D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影响B.季风环流C.太阳辐射D.人为活动2.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可能为①山峰②高原③湖泊④城市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015年初,群岛国家汤加附近洋面形成了一个新岛屿。

读汤加位置与新岛形成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汤加附近洋面新岛的成因可能是A.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海底火山喷发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海底火山喷发C.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海底火山喷发D.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张裂,海底火山喷发4.紧邻汤加东侧的海底地形名称为A.大陆架B.海沟C.洋盆D.海岭5.从塔斯马尼亚岛(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经汤加到南极大陆边缘一线,洋底地壳年龄的大致变化趋势是A.年轻→年老B.年老→年轻C.年轻→年老→年轻D.年老→年轻→年老加拿大落基山南段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到加拿大旅行考察。

2020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地理试题

2020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地理试题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一)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在我国湖南、湖北、上海、广东等多省市都有喜食槟榔的习惯。

海南盛产槟榔,但95%的槟榔运往湖南加工,海南吃到的槟榔制品基本来自于湖南,“海南槟榔湖南加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结合海南槟榔产地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推测槟榔树的生活习性是()A. 喜阴坡,怕低温B. 喜缓坡,忌积水C. 分布在高海拔地区D. 喜高温干燥2. 导致海南槟榔大量运往湖南加工的主导因素是()A. 市场B. 交通C. 原料D. 劳动力【答案】1. B 2. A图中湖泊面积随季节而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湖泊面积最大的季节及原因正确的是A. 春季冰雪融水多B. 夏季冰川融水多C. 秋季降水多D. 冬季蒸发小4.图中湖泊面积由小变大期间,河流入湖口位置①靠近湖心②远离湖心③向南移动④向北移动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3. B 4. C土林是一种特殊的流水侵蚀地貌。

西藏阿里地区的扎达盆地是我国土林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

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黏土等组成。

下图示意扎达土林景观。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 形成扎达土林物质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 岩石风化B. 风力沉积C. 流水侵蚀D. 河湖沉积6. 扎达土林得以保存完整的气候条件为A. 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B. 天气寒冷,暴雨多C. 空气干燥,降水少D. 大气稀簿,光照少【答案】5. D 6. C科罗拉多大峡谷匍伏于凯巴布高原之上。

它的宽度在6公里至25公里之间,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宽度762米。

由于人们从谷壁可以观察到从古生代至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地层,被誉为“活的地质教科书”。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 关于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成因,最可能的是()A. 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B. 流水沉积——地壳抬升——风力侵蚀C. 地壳抬升——板块张裂——风力侵蚀D. 泥沙堆积——板块张裂——冰川侵蚀8. 大峡谷地区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A. 属于地中海气候B. 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 位于谷地产生焚风效应D. 接近副热带,东西两侧高山阻挡海洋水汽【答案】7. A 8. D下图黑点分别为甲、乙、丙、丁所处的地理位置。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二)地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无跨区电力输送”指区域发电量只满足本区域消费;“有跨区电力输送”指区域发电量以输出为主,满足其他区域的消费。

预计到2020年,由于高强度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我国跨区域输电量将占到发电总量的6%。

下图为我国2020年分区域发电装机容量模拟构成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据图可知,预计到2020年A. 风电将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电力来源B. 东北地区水电比重较大,占比将仅小于华中地区C. 电力能源结构地区差异较大,但仍以火电为主D. 华中地区电力消费将比华北地区多2. 据图可知,预计2020年,我国电力跨区域调配的主要输入区是A. 华北、华东、华中B. 西北、东北、南方C. 东北、华北、南方D. 华北、华东、南方【答案】1. C 2. D【解析】【1题详解】从整体发电装机容量构成看,预计到2020年,电力能源结构地区差异较大,水电、火电、风电差异较大,但仍将以火电为主,故A错,C正确;东北地区以火电为主,水电占比不大,B 错;华北地区电力装机容量大于华中地区,故华北地区电力消费将更多,D错,故选C。

【2题详解】比较有跨区电力输送和无跨区电力输送的装机容量数据可知,当有跨区电力输送装机容量大于无跨区电力输送装机容量时,该地区是电力输出区。

反之,为电力的输入区。

据此可知,华北、华东、南方是主要电力输入区,而西北、东北和华中是主要电力输出区,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珊瑚生长于水深小于40米的热带浅海,水深超过40米后就不能生长。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绵延2011千米,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有的醮岩厚度达数百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大堡礁数百米厚的礁岩形成过程中,其海底在地质历史上总体A. 不断下沉,下沉速度快于珊瑚生长速度B. 不断下沉,下沉速度慢于珊瑚生长速度C. 不断上升,上升速度快于珊瑚生长速度D. 不断上升,上升速度慢于珊瑚生长速度4. 若某游客在悉尼(150°E)于当地时间2018年1月1日5时乘坐飞机回国,飞机12小时后到达目的地发现当地仍为2017年。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得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标准差椭圆法是分析空间分布方向性特征的经典方法之一。

椭圆的大小反映空间格局总体要素的集中程度,偏角(长半轴)反映格局的主导方向。

右图为.1991一 2015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格局变化。

读图完成1〜3题。

1.对于该时间段北京市不透水地表时空分布描述,正确的是A.标准差椭圆范围逐渐扩大且向南移动B.不透水地表范围不断缩小C.总体上以东北一西南方向为主导D.不透水地表区域分布越来越零散2.1991—2015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降水C.植被D.城市规划3.1991—2015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时空变化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A.城市热岛效应增强B.城市空气湿度增加C.城市内涝现象得到缓解D.近郊区农业用地增多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A.③④B.①②C.⑤⑥5.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下图反映了陕北黄土丘陵区某流域1998年和2014年农户土地结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6-7题。

6.有关该地农户土地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坡度小于10°的耕地面积上升B.果园面积增加比例最多C.耕地总面积所占比例基本不变D.林草地面积变化不大7.据图推测,该流域农户土地结构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当地A.实施了生态退耕B.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C.耕地质量彻底好转D.水土流失状况已被遏制古湖泊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而现在已经消亡的湖泊。

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000年左右的黄骅海侵时期,最初是由处于滨海法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壮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潟湖,此后随着全球环境变化,瀉湖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并经河流水体的不断注入演变成淡水湖。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200216031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200216031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重庆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某日在操场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右图是当天手机截屏的天气图,手机具有定位功能。

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中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信息,推断出当地的经度大致为(A)A.107°EB.105°EC.117°ED.120°E【解析】当地正午为北京时间12:50左右,与东经120°的正午相差约50分钟,故答案为A。

2.当天地理兴趣小组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79°,请推测当地的纬度为(B)A.25.5°NB.30.5°NC.35.5°ND.40.5°N【解析】根据太阳移动规律,6月5日太阳直射点在北纬18~19度附近,由此可以计算出当地的纬度。

读北美洲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图,回答3~4题。

3.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图中的(B)A.Ⅰ B.ⅡC.Ⅲ D.Ⅳ【解析】读图,图中为北美洲西部,Ⅰ分布在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Ⅱ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

Ⅲ位于北美洲西部山区,是高山高原气候。

Ⅳ位于东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下,是热带沙漠气候。

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Ⅱ,地中海气候,B对。

A、C、D错。

4.有关图示四类气候特征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C)A.Ⅰ—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B.Ⅱ—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C.Ⅲ—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D.Ⅳ—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解析】结合上题分析,Ⅰ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A错。

炎德 英才大联考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地理试卷(二) Word版含解析

炎德 英才大联考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地理试卷(二)  Word版含解析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二)地理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 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宁夏西海固是国家重点扶贫区域,该区域生态环境差,贫困人口多,扶贫措施以生态移民为主,北部闽宁镇成为移民首选地。

通过生态移民,西海固成功实现脱贫,闽宁产业也实现了多元化,主要以菌类、葡萄酒、光伏、电子装配等为主。

下图是西海固、闽宁镇区位略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生态移民对西海固的积极意义是( )A. 优化居住条件B. 改善人口结构C. 减轻生态压力D. 增加劳务收入2. 闽宁成为移民首选地的自然因素是( )A 地形和水源 B. 地形和降水 C. 气温和水源 D. 气温和降水3. 闽宁实现产业多元化的有利条件是( )①自然环境优美②劳动力数量多③产业协作基础好④银川辐射作用强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1. C2. A3. D 【解析】【1题详解】生态移民是将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的部分人口迁出,从而减轻生态压力,C 项正确;生态移民可以改善迁移者的居住条件,但不是能改善西海固的居住条件,A错误;生态移民为整体搬迁,对人口结构影响较.小,B错误;不会增加西海固的劳务收入,D错误。

所以选C。

【2题详解】闽宁地形平坦,有黄河经过,因此闽宁成为移民首选地的自然因素是地形和水源,A正确;该地降水较少,B错误;区域气温差异较小,气温不是影响移民的主要因素,CD错误。

所以选A。

【3题详解】自然环境不是影响产业多元化的主要因素,①错误;闽宁接收生态移民,获得大量劳动力,②正确;闽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协作基础较差,③错误;距离银川较近,受银川的辐射作用较强,④正确。

所以选D。

【点睛】生态移民亦称环境移民系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搬离原来的居住地,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无跨区电力输送”指区域发电量只满足本区域消费;“有跨区电力输送”指区域发电量以输出为主,满足其他区域的消费。

预计到2020年,由于高强度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我国跨区域输电量将占到发电总量的6%。

下图为我国2020年分区域发电装机容量模拟构成图。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预计到2020年(C)A.风电将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电力来源B.东北地区水电比重较大,占比将仅小于华中地区C.电力能源结构地区差异较大,但仍将以火电为主D.华中地区电力消费将比华北地区多【解析】读图可看出,各地区能源结构差异大,但仍将以火电为主。

2.据图可知,预计2020年,我国电力跨区域调配的主要输入区是(D)A.华北、华东、华中 B.西北、东北、南方C.东北、华北、南方 D.华北、华东、南方【解析】对比两幅图数据,无跨区电力输送比有跨区电力输送数值大,且差值较大者为电力跨区域调配的主要输入区。

珊瑚生长于水深小于40米的热带浅海,水深超过40米后就不能生长。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绵延2011千米,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有的礁岩厚度达数百米。

据此完成3~4题。

3.大堡礁数百米厚的礁岩形成过程中,其海底在地质历史上总体(B)A.不断下沉,下沉速度快于珊瑚生长速度B.不断下沉,下沉速度慢于珊瑚生长速度C.不断上升,上升速度快于珊瑚生长速度D.不断上升,上升速度慢于珊瑚生长速度【解析】大堡礁是珊瑚遗体堆积形成的,按照形成类型为沉积岩,所以在礁石形成过程中,海底是在不断下沉的,才使得沉积岩形成,而由于礁岩厚度较厚,在水深超过40米以后不能生长,说明下沉速度慢于生长速度,故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无跨区电力输送”指区域发电量只满足本区域消费;“有跨区电力输送”指区域发电量以输出为主,满足其他区域的消费。

预计到2020年,由于高强度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我国跨区域输电量将占到发电总量的6%。

下图为我国2020年分区域发电装机容量模拟构成图。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预计到2020年(C)A.风电将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电力来源B.东北地区水电比重较大,占比将仅小于华中地区C.电力能源结构地区差异较大,但仍将以火电为主D.华中地区电力消费将比华北地区多【解析】读图可看出,各地区能源结构差异大,但仍将以火电为主。

2.据图可知,预计2020年,我国电力跨区域调配的主要输入区是(D)A.华北、华东、华中B.西北、东北、南方C.东北、华北、南方D.华北、华东、南方【解析】对比两幅图数据,无跨区电力输送比有跨区电力输送数值大,且差值较大者为电力跨区域调配的主要输入区。

珊瑚生长于水深小于40米的热带浅海,水深超过40米后就不能生长。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绵延2011千米,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有的礁岩厚度达数百米。

据此完成3~4题。

3.大堡礁数百米厚的礁岩形成过程中,其海底在地质历史上总体(B)A.不断下沉,下沉速度快于珊瑚生长速度B.不断下沉,下沉速度慢于珊瑚生长速度C.不断上升,上升速度快于珊瑚生长速度D.不断上升,上升速度慢于珊瑚生长速度【解析】大堡礁是珊瑚遗体堆积形成的,按照形成类型为沉积岩,所以在礁石形成过程中,海底是在不断下沉的,才使得沉积岩形成,而由于礁岩厚度较厚,在水深超过40米以后不能生长,说明下沉速度慢于生长速度,故选B。

4.若某游客在悉尼(150°E)于当地时间2018年1月1日5时乘坐飞机回国,飞机12小时后到达目的地发现当地仍为2017年。

该游客可能来自(D)A.中国B.印度C.智利D.美国【解析】若某游客在悉尼(150°E)于当地时间2018年1月1日5时乘坐飞机回国,飞机12小时后到达目的地发现当地仍为2017年,说明该国的时区应当在西时区,且时区数应当大于7,而中国和印度位于东时区,智利位于西五区,只有美国部分地区可能位于西七区以西,故选D。

帕图斯湖(下图)为一潟湖,与大西洋之间有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泊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

据此完成5~6题。

5.形成沙坝的外力作用是(B)A.流水堆积B.海水堆积C.风力堆积D.风化作用【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的帕图斯湖为潟湖,原为大西洋的一部分,由于海潮上涨时速度慢,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或封闭式的潟湖,所以沙坝形成的外力作用为海水堆积,流水堆积一般在中游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为三角洲,A错。

风力堆积地貌一般为沙垄、沙丘,C错。

风化作用是在外力作用下,将物质破碎为碎屑物的过程,不会形成沙坝,D错。

故选B。

6.导致沙坝海岸线平直的原因主要是(A)A.洋流的作用B.地处断层面C.人工修整D.东北信风的影响【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坝外侧有巴西暖流流经,在洋流作用下,使得海岸线平直,A对。

沙坝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断层属于内力作用,B错。

沙坝海岸线形态是自然形成的,C错。

该处位于南半球,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D错。

故选A。

黄土高原河流的径流和泥沙主要来源于几次大的暴雨过程。

延河流域分别在1977年7月和2013年7月发生了两次极端降水事件,而洪水过程及水沙特征表现差异较大。

读下面图表,完成7~8题。

7.关于延河流域泥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B)A.1977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大,泥沙颗粒越大数量越多B.2013年小粒径泥沙比重明显增加,泥沙颗粒明显变细C.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0.01 mm以下粒径泥沙最多D.2013年较1977年,各粒径泥沙数量均有明显增加【解析】读图分析可知,1977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泥沙颗粒越大所占的比重越大,数量越多,A错误;2013年小粒径泥沙比重明显增加,说明泥沙颗粒明显变细,B正确;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但是0.01 mm以下粒径泥沙比重较小,C错误;2013较1977年,粒径在1左右的泥沙数量没有明显增加,D错误。

故答案选B项。

8.导致延河流域泥沙粒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C)A.降雨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侵蚀作用减弱B.流域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沉积作用强C.大量修筑淤地坝起到显著的拦沙效果D.修建梯田,破坏坡面,水土流失加剧【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延河流域泥沙粒径逐渐变小,主要是由于上游大量修筑淤地坝起到显著的拦沙效果,从而导致粒径较大的颗粒在上游沉积,从而导致下游颗粒减小,C 正确;从材料分析可知,2013年7月的降水量比1977年7月的更大,侵蚀作用更强,A错误;沿河位于黄土高原,以高原为主,地形崎岖,B错误;修建梯田,会改变坡面方向,会减少水土流失,D错误。

故答案选C项。

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下图为祁连山北麓冲(洪)积扇的局部示意图,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农业生产很少利用。

据此完成9~11题。

9.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B)A.祁连山后退B.河流搬运作用减弱C.祁连山上升D.河流堆积作用减弱【解析】据材料可知,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说明洪积扇的形成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

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河流搬运作用减弱,碎屑物质堆积提前,所以新洪积扇后退。

故选B。

10.新洪积扇上部利用很少的主要原因是(B)A.海拔较高B.缺乏土层C.光照不足D.降水稀少【解析】据上题分析可知,洪积扇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据材料可知,新洪积扇上部以砾石为主,缺乏土层,不适合农业发展。

故选B。

11.在古冲积扇上,酒泉成为聚落的有利条件主要是(C)A.气候凉爽B.降水丰富C.水源充足D.地形平坦【解析】祁连山北麓降水少,据图可知,酒泉地处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是形成聚落的最主要条件。

故选C。

图1为世界局部区域示意图,图2中①②③表示图1中三个地区多年平均日降水和潜在蒸散量的年内变化。

读图完成12~14题。

注:潜在蒸散表示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一固定下垫面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蒸腾量。

当一个地区某时期P<0.5PET(P为降水量,PET为潜在蒸散量)时为其气象干旱期,P>0.5PET时为湿润期(其中P>PET为潮湿期)。

12.图2中①代表的区域(C)A.4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干旱期B.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湿润期C.9月上旬至10月中旬为潮湿期D.11月底至次年4月底为湿润期【解析】根据图2中①区域信息,该区域4月中旬至7月上旬降水量大于0.5潜在蒸散量,为湿润期,A错误;该区域7月中旬降水量小于或等于0.5潜在蒸散量,为干旱期,B 错误;9月上旬到10月中旬该区域降水量大于潜在蒸散量,为潮湿期,C正确;11月底至次年4月底降水量小于0.5潜在蒸散量,为干旱期,D错误。

选C。

13.图2中①②③与图1所示地区对应正确的是(A)A.①—甲B.②—丙C.③—乙D.①—丙【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图2中①区域11月底至次年4月为干旱期,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潜在蒸散量较大,应该是甲地的热带草原气候,对应图1甲地,A正确;②区域潜在蒸散量大,降水少,全年干旱,对应图1中乙地热带沙漠气候,B、C错误;③区域全年湿润,对应图1中丙地亚热带季风气候,D错误。

故选A。

14.导致乙、丙两地区潜在蒸散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B)A.海陆位置B.大气环流C.地面状况D.洋流分布【解析】乙地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全年炎热干燥,潜在蒸散量大;丙地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受偏北季风影响,气温较低,潜在蒸散量小于乙地。

故导致乙、丙两地区潜在蒸散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选B。

下图为美国西部内华达山脉37°N西坡1~12月降水垂直递增率分布图。

降水垂直递增率是指海拔每上升100米降水的增加量(单位:毫米/100米)。

据此完成15~17题。

15.下列各月中,海拔300米处降水垂直递增率最小的是(C)A.2月B.4月C.10月D.12月【解析】在纵坐标轴中找到300米刻度,做出横轴的平行线,与图中降水垂直递增率曲线相交。

读图可知,2月对应数值约为15,4月对应数值约为10,10月对应数值约为5,12月对应数值约为15。

故C正确。

16.7月降水垂直变化小的原因主要是(B)A.位于背风坡,各海拔降水均少B.受高压控制,各海拔降水均少C.受低压影响,各海拔降水均多D.受海风影响,各海拔降水均多【解析】内华达山脉37°N西坡属地中海气候,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故B正确。

17.3月,最大降水高度约在海拔(C)A.900米B.1400米处C.1800米处D.2300米处【解析】在横轴中找到3月,做出横轴的垂线,与图中降水垂直递增率曲线相交,在1800米处约为0,1800米以下大于0,1800米以上小于0,说明地面至1800米处降水一直增加,1800米以上降水开始减少,因此1800米处降水量最大,故C正确。

1828年,居住在“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雅库茨克(62°N)的舍尔金在自家后院尝试钻井取水,当年挖掘12米,之后挖掘工作多在冬季进行,夏季因工人在井底呼吸困难而无法挖掘。

1831年挖至32米深处时,舍尔金准备停止工作计划,但因俄美公司的资助而得以继续。

1837年,井深达到了116.5米,但仍未取到井水。

下图为舍尔金井地质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18~20 题。

18.在雅库茨克难以获得井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C)A.气候干旱B.岩石致密C.冻土层深厚D.技术水平低【解析】雅库茨克位于北纬62°,在西伯利亚大陆腹部,被称为“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难以获得井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冻土层深厚。

故选C。

19.夏季工人在井底呼吸困难的原因是(B)A.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过高B.井内CO2无法通过对流排出C.大陆升温快,近地面气压低D.大量冰雪融化导致井内潮湿【解析】读材料可知,挖掘工作多在冬季进行,冬季气温低,井外冷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容易下沉到井底,使井底CO2被迫抬升出井内;夏季温度较高,井外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减小,作上升运动,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井外空气不能沉入井底,而比重大的二氧化碳在井内低洼处聚集,浓度较高,井内CO2又无法通过对流排出,使人在井底缺氧,导致呼吸困难,造成井底的人员窒息等危害而无法挖掘,B正确;雅库茨克位于北纬62°,纬度高,夏季气温不会过高,A错误;近地面气压的高低不是井底呼吸困难的原因,C错误;读材料可知,“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冻土层深厚,夏季气温不会很高,不会有大量冰雪融化导致井内潮湿,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