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复习学案张平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教案、导学案与同步练习

高中数学《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教案、导学案与同步练习

《7.2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教案(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2019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七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本节课主本节课主要学习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概率的一些基础知识,对一些简单的概率模型(如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已经有所了解,也学习了事件关系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本节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随机变量的概念及其分布列,是离散性随机变量的均值和方差的基础,从近几年的高考观察,这部分内容有加强命题的趋势。

一般以实际情景为主,建立合适的分布列,通过均值和方差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重点与难点】重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难点:会写出随机变量的取值以及随机试验的结果.【教学过程】(2).某射击运动员在射击训练中,其中某次射击可能出现命中的环数情况有哪些?实数m(m=0,1,2,3,4,5,6,(0环、1环、2环、···、即通过引入一个取值依赖于样本点的变量系,实现样本点的数量化变量X的取值也具有随机性。

探究3.考察下列随机试验及其引入的变量:试验2:抛掷一枚硬币直到出现正面为止,变量数.用ℎ表示“正面朝上”,t表示“{ℎ,tℎ,ttℎ,tttℎ,⋯},Ω2包含无穷多个样本点问题探究问题:变量X,Y 有哪些共同的特征(1).取值依赖于样本点;(2).所有可能取值是明确的【教学反思】本节课需要学生探究的内容比较多,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耐心的指导,还要努力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为了让每个学生在课上都能有话说,还需要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并且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

进一步发展学生直观想象、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7.2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教案(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2019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七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本节课主本节课主要学习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概率的一些基础知识,对一些简单的概率模型(如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已经有所了解,也学习了事件关系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复习课教案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复习课教案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性质和常用分布律。

2. 提高学生运用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及其性质。

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及其计算方法。

3. 常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均匀分布等)。

4. 离散型随机变量期望和方差的计算方法及其性质。

5.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知识。

2.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3.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及教学素材。

2. 计算器、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练习题及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引导学生回顾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及其性质。

2. 知识回顾:讲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及其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复习常用分布律。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解决这些问题,巩固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离散型随机变量期望和方差的计算方法及其性质。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点评答案。

6. 总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解答:评估学生运用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

高中数学《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复习》导学案

高中数学《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复习》导学案

高二年级数学(选修2-3)导学案
例4 某地数学考试的成绩X 服从正态分布,某密度函数曲线如右图所示,成绩X 位于区间(52,68]的概率为多少?
解 设成绩X ~N (μ,σ2), 则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
()22
()21e
,2πx x μσμσϕσ
--⋅,=由图可知,μ=60,σ=8.
∴P (52<X ≤68)=P (60-8<x ≤60+8)=P (μ-σ<X ≤μ+σ)=0.682 6. 跟踪演练4 已知某地农民工年均收入ξ服从正态分布,其密度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写出此地农民工年均收入的概率密度曲线函数式;
(2)求此地农民工年均收入在8 000~8 500元之间的人数百分比. 解 设农民工年均收入ξ~N (μ,σ2), 结合图象可知μ=8 000,σ=500.
(1)此地农民工年均收入的正态分布密度函数表达式为
()22
()21
e 2πx P x μσσ
--

22
(8000)25001
e
,5002π
x --
⨯=
x ∈(-∞,+∞).
(2)∵P (7 500<ξ≤8 500)=P (8 000-500<ξ≤8 000+500)=0.682 6. ∴P (8 000<ξ≤8 500)=1
2
P (7 500<ξ≤8 500)=0.341 3.
即农民工年均收入在8 000~8 500之间的人数占总体的34.13%.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7.2-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导学案】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7.2-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导学案】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7.2-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学习目标 1.理解随机变量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含义.2.了解随机变量与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表示方法和性质.4.理解两点分布.知识点一随机变量的概念、表示及特征1.概念:一般地,对于随机试验样本空间Ω中的每个样本点ω都有唯一的实数X(ω)与之对应,我们称X为随机变量.2.表示: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随机变量,如X,Y,Z;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随机变量的取值,如x,y,z.3.特征:随机试验中,每个样本点都有唯一的一个实数与之对应,随机变量有如下特征:(1)取值依赖于样本点.(2)所有可能取值是明确的.知识点二离散型随机变量可能取值为有限个或可以一一列举的随机变量,我们称之为离散型随机变量.知识点三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其性质1.定义:一般地,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可能取值为x1,x2,…,x n,我们称X取每一个值x i的概率P(X=x i)=p i,i=1,2,3,…,n为X的概率分布列,简称分布列.2.分布列的性质(1)p i≥0,i=1,2,…,n.(2)p1+p2+…+p n=1.知识点四两点分布如果P(A)=p,则P(A)=1-p,那么X的分布列为X01P1-p p我们称X服从两点分布或0-1分布.思考随机变量X只取两个值,该分布是两点分布吗?答案不一定,如果X只取0和1,则是两点分布,否则不是.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取值是任意的实数.(×)2.随机变量的取值可以是有限个,也可以是无限个.(√)3.离散型随机变量是指某一区间内的任意值.(×)4.手机电池的使用寿命X是离散型随机变量.(×)一、随机变量的概念及分类例1下列变量中,哪些是随机变量,哪些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并说明理由.(1)某机场一年中每天运送乘客的数量;(2)某单位办公室一天中接到电话的次数;(3)明年5月1日到10月1日期间所查酒驾的人数;(4)一瓶果汁的容量为500±2mL.解(1)某机场一年中每天运送乘客的数量可能为0,1,2,3,…,是随机变化的,因此是随机变量,也是离散型随机变量.(2)某单位办公室一天中接到电话的次数可能为0,1,2,3,…,是随机变化的,因此是随机变量,也是离散型随机变量.(3)明年5月1日到10月1日期间,所查酒驾的人数可能为0,1,2,3,…,是随机变化的,因此是随机变量,也是离散型随机变量.(4)由于果汁的容量在498mL~502mL之间波动,是随机变量,但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反思感悟判断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法(1)明确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2)将随机试验的结果数量化;(3)确定试验结果所对应的实数是否可以一一列出,如能一一列出,则该随机变量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否则不是.跟踪训练1指出下列随机变量是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并说明理由.(1)从10张已编好号码的卡片(1号到10号)中任取一张,被取出的卡片的号数;(2)一个袋中装有5个白球和5个黑球,从中任取3个,其中所含白球的个数;(3)某林场的树木最高达30m,则此林场中树木的高度;(4)某加工厂加工的某种铜管的外径与规定的外径尺寸之差.解(1)只要取出一张,便有一个号码,因此被取出的卡片号数可以一一列出,符合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2)从10个球中取3个球,所得的结果有以下几种:3个白球;2个白球和1个黑球;1个白球和2个黑球;3个黑球,即其结果可以一一列出,符合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3)林场树木的高度是一个随机变量,它可以取(0,30]内的一切值,无法一一列举,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4)实际测量值与规定值之间的差值无法一一列出,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二、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例2一个箱子里装有5个大小相同的球,有3个白球,2个红球,从中摸出2个球.(1)求摸出的2个球中有1个白球和1个红球的概率;(2)用X 表示摸出的2个球中的白球个数,求X 的分布列.解一个箱子里装有5个大小相同的球,有3个白球,2个红球,从中摸出2个球,有C 25=10(种)情况.(1)设摸出的2个球中有1个白球和1个红球的事件为A ,P (A )=C 13C 1210=35,即摸出的2个球中有1个白球和1个红球的概率为35.(2)用X 表示摸出的2个球中的白球个数,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P (X =0)=C 2210=110,P (X =1)=C 13C 1210=35,P (X =2)=C 2310=310.故X 的分布列为X 012P11035310反思感悟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关键有三点(1)随机变量的取值.(2)每一个取值所对应的概率.(3)用所有概率之和是否为1来检验.跟踪训练2袋中有1个白球和4个黑球,每次从中任取一个球,每次取出的黑球不再放回,直到取出白球为止,求取球次数X 的分布列.解X 的可能取值为1,2,3,4,5,则第1次取到白球的概率为P (X =1)=15,第2次取到白球的概率为P (X =2)=4×15×4=15,第3次取到白球的概率为P (X =3)=4×3×15×4×3=15,第4次取到白球的概率为P (X =4)=4×3×2×15×4×3×2=15,第5次取到白球的概率为P (X =5)=4×3×2×1×15×4×3×2×1=15,所以X 的分布列为X 12345P1515151515三、分布列的性质及应用例3设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ak (k =1,2,3,4,5).(1)求常数a 的值;(2)求解由题意,所给分布列为X 152535451Pa2a3a4a5a(1)由分布列的性质得a +2a +3a +4a +5a =1,解得a =115.(2)方法一P (X =1)=315+415+515=45.方法二1-1=45.延伸探究本例条件不变,求X 解∵110<X <710,∴X =15,25,35.∴X+=115+215+315=25.反思感悟分布列的性质及其应用(1)利用分布列中各概率之和为1可求参数的值,此时要注意检验,以保证每个概率值均为非负数.(2)求随机变量在某个范围内的概率时,根据分布列,将所求范围内各随机变量对应的概率相加即可,其依据是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跟踪训练3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X 01P9c 2-c3-8c试求出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解由已知可得9c 2-c +3-8c =1,∴9c 2-9c +2=0,∴c =13或23.检验:当c =13时,9c 2-c =9-13=23>0,3-8c =3-83=13>0;当c =23时,9c 2-c =9-23>1,3-8c =3-163<0(不适合,舍去).故c =13.故所求分布列为X 01P23131.下列表格中,不是某个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是()A.X 012P 0.70.150.15B.X -2024P 0.50.20.3C.X123P-131223D.X 123P lg 1lg 2lg 5答案C解析C 项中,P (X =1)<0不符合P (X =x i )≥0的特点,也不符合P (X =1)+P (X =2)+P (X =3)=1的特点.所以C 项不是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多选)下列变量中,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是()A .到2020年5月1日止,我国被确诊的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人数B .一只刚出生的大熊猫,一年以后的身高C .某人在车站等出租车的时间D .某人投篮10次,可能投中的次数答案ABC3.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如下:X 1234P161316p则p 的值为()A.12B.16C.13D.14答案C解析由分布列的性质可知p =1-16-13-16=13.4.已知X ,Y 均为离散型随机变量,且X =2Y ,若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2,4,则Y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________.答案0,1,2解析由题意Y =12X 且X ∈{0,2,4},得Y ∈{0,1,2}.5.若随机变量X 服从两点分布,且P (X =0)=0.8,P (X =1)=0.2.令Y =3X -2,则P (Y =-2)=________.答案0.8解析因为Y =3X -2,所以当Y =-2时,X =0,所以P(Y=-2)=P(X=0)=0.8.1.知识清单:(1)随机变量的概念、特征.(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概念及其性质.(4)两点分布.2.方法归纳:转化化归.3.常见误区:随机变量的取值不明确导致分布列求解错误.1.(多选)下面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是()A.某机场候机室中一天的游客数量XB.某外卖员一天内收到的点餐次数XC.某水文站观察到一天中长江的最高水位XD.某立交桥一天经过的车辆数X答案ABD解析ABD中随机变量X所有可能取的值我们都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因此它们都是离散型随机变量,C中X可以取某一区间内的一切值,无法一一列出,故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2.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X01234P0.20.10.10.3m若随机变量Y=X-2,则P(Y=2)等于()A.0.3B.0.4C.0.6D.0.7答案A解析由0.2+0.1+0.1+0.3+m=1,得m=0.3.所以P(Y=2)=P(X=4)=0.3.3.某人进行射击,共有5发子弹,击中目标或子弹打完就停止射击,射击次数为ξ,则“ξ=5”表示的试验结果是()A.第5次击中目标B.第5次未击中目标C.前4次均未击中目标D .第4次击中目标答案C解析ξ=5表示前4次均未击中目标,故选C.4.设某项试验的成功率是失败率的2倍,用随机变量ξ描述一次试验的成功次数,则P (ξ=0)等于()A .0 B.13C.12D.23答案B解析设P (ξ=1)=p ,则P (ξ=0)=1-p .依题意知,p =2(1-p ),解得p =23.故p (ξ=0)=1-p=13.5.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中部分数据丢失,丢失数据以x ,y (x ,y ∈N )代替,分布列如下:X 123456P0.200.100.x 50.100.1y0.20则P X ()A .0.25B .0.35C .0.45D .0.55答案B解析根据分布列的性质,知随机变量的所有取值的概率之和为1,可解得x =2,y =5,故X P (X =2)+P (X =3)=0.35.6.一用户在打电话时忘记了最后3个号码,只记得最后3个数两两不同,且都大于5.于是他随机拨最后3个数(两两不同),设他拨到正确号码所用的次数为X ,随机变量X 的可能值有________个.答案24解析后3个数是从6,7,8,9四个数中取3个组成的,共有A 34=24(个).7.设随机变量X 等可能取值1,2,3,…,n ,如果P (X <4)=0.3,那么P (X =1)=________,n =________.答案0.110解析由题意知P (X <4)=3P (X =1)=0.3,∴P (X =1)=0.1,又nP (X =1)=1,∴n =10.8.把3个骰子全部掷出,设出现6点的骰子个数是X ,则P (X <2)=________.答案2527解析P (X <2)=P (X =0)+P (X =1)=C 15C 15C 15C 16C 16C 16+C 23C 15C 15C 16C 16C 16=200216=2527.9.一个袋中装有5个白球和5个黑球,从中任取3个,其中所含白球的个数为ξ.(1)列表说明可能出现的结果与对应的ξ的值;(2)若规定抽取3个球中,每抽到一个白球加5分,抽到黑球不加分,且最后不管结果都加上6分.求最终得分η的可能取值,并判定η的随机变量类型.解(1)ξ0123结果取得3个黑球取得1个白球,2个黑球取得2个白球,1个黑球取得3个白球(2)由题意可得η=5ξ+6,而ξ可能的取值为0,1,2,3,所以η对应的各值是5×0+6,5×1+6,5×2+6,5×3+6.故η的可能取值为6,11,16,21,显然η为离散型随机变量.10.从含有2名女生的10名大学毕业生中任选3人进行某项调研活动,记女生入选的人数为ξ,求ξ的分布列.解ξ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ξ=0”表示入选3人全是男生,则P (ξ=0)=C 38C 310=715,“ξ=1”表示入选3人中恰有1名女生,则P (ξ=1)=C 12C 28C 310=715,“ξ=2”表示入选3人中有2名女生,则P (ξ=2)=C 22C 18C310=115.因此ξ的分布列为ξ012P71571511511.已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如下:X 12345678910P23232233234235236237238239m则P (X =10)等于()A.239B.2310C.139D.1310答案C 解析P (X =10)=1-23-…-239=139.12.一木箱中装有8个同样大小的篮球,编号为1,2,3,4,5,6,7,8,现从中随机取出3个篮球,以ξ表示取出的篮球的最大号码,则ξ=8表示的试验结果数为()A .18B .21C .24D .10答案B解析ξ=8表示3个篮球中一个编号是8,另外两个从剩余7个号中选2个,有C 27种方法,即21种.13.(多选)已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如下表所示,其中a ,b ,c 成等差数列,则()X -101Pa bcA.a =13B .b =13C .c =13D .P (|X |=1)=23答案BD解析∵a ,b ,c 成等差数列,∴2b =a +c .由分布列的性质得a +b +c =3b =1,∴b =13.∴P (|X |=1)=P (X =1)+P (X =-1)=1-P (X =0)=1-13=23.14.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如下表所示:X 0123P14a14b则a 2+b 2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18解析由分布列的性质,知a +b =12,而a 2+b 2≥(a +b )22=18(当且仅当a =b =14时等号成立).15.已知随机变量ξ只能取三个值x 1,x 2,x 3,其概率依次成等差数列,则该等差数列公差的取值范围是()A.0,13 B.-13,13C .[-3,3]D .[0,1]答案B 解析设随机变量ξ取x 1,x 2,x 3的概率分别为a -d ,a ,a +d ,则由分布列的性质得(a -d )+a +(a +d )=1,故a =13,13-d ≥0,13+d ≥0,解得-13≤d ≤13.16.设S 是不等式x 2-x -6≤0的解集,整数m ,n ∈S .(1)设“使得m +n =0成立的有序数组(m ,n )”为事件A ,试列举A 包含的基本事件;(2)设ξ=m 2,求ξ的分布列.解(1)由x 2-x -6≤0得-2≤x ≤3,即S ={x |-2≤x ≤3}.由于m ,n ∈Z ,m ,n ∈S 且m +n =0,所以A 包含的基本事件为(-2,2),(2,-2),(-1,1),(1,-1),(0,0).(2)由于m 的所有不同取值为-2,-1,0,1,2,3,所以ξ=m 2的所有不同取值为0,1,4,9,且有P (ξ=0)=16,P (ξ=1)=26=13,P (ξ=4)=26=13,P (ξ=9)=16.故ξ的分布列为ξ0149P 16131316。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复习课 教案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复习课 教案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会求某些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通过实例,理解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以及它们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应用(3)通过实例,理解取有限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具体问题(4)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中,认识分布列对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要掌握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还要进行题后反思,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参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与数学“零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对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的理解【教学难点】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的应用【授课类型】复习课【教学过程】一、知识点回顾(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几个特殊的分布列:两点分布、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二、例题讲解例1、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求2X+1的分布列.例2、某袋中有7个黑球和3个红球1、任取4个球,取到红球的个数X的分布列2、每次取一个(取后不放回)取4次,取到红球个数X的分布列3、每次取一个(取后放回),取4次,则到红球的个数X的分布列4、每次取一个,取后不放回直到取到黑球的次数X的分布列三、课堂练习1、种植某种树苗,成活率为90%,现在种植这种树苗5棵,则(1)全部成活的概率为;(2)全部死亡的概率为;(3)恰好3棵成活的概率为;(4)至少4棵成活的概率为。

2、(2010广东理6)甲、乙两队进行排球决赛,现在的情形是甲队只要在赢一次就获冠军,乙队需要再赢两局才能得冠军,若两队胜每局的概率相同,则甲队获得冠军的概率为A.12B.35C.23D.34四、课后作业:1、某批发市场对某种商品的周销售量(单位:吨)进行统计,最近100周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1)根据上面统计结果,求周销售量分别为2吨,3吨和4吨的频率;(2)已知每吨该商品的销售利润为2千元,ξ表示该种商品两周销售利润的和(单位:千元),若以上述频率作为概率,且各周的销售量相互独立,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2、(2011广东理17)为了解甲、乙两厂的产品质量,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甲、乙两厂生产的产品中分别抽出取14件和5件,测量产品中的微量元素x,y的含量(单位:毫克)。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

失散型随机变量的散布列 (高三复习课教课方案)一、教课目 :1. 理解失散型随机 量的散布列的意 ,会求某些 的失散型随机 量的散布列;2. 掌握失散型随机 量的散布列的两个基天性 ,并会用它来解决一些 的 .3. 会求出某些 的失散型随机 量的散布列 二、教课要点:认识失散型随机 量的意 ,会求出某些 的失散型随机 量的散布列三.教课 点: 几何散布与二 散布的区 .四、教课 :(一)知1.事件与概率:事 件定概率等可能事件① 每次 只有有限个 果m② 每个 果出 的时机相等.P( A)n互斥事件 不行能同 生的几个事件P(A+B)=P(A)+P(B) 立事件在一次 中必有一个 生的两个互斥事件 P(A+B)=P(A)+P(B)=1 互相独立事件事件 A 能否 生 事件B 生的概率无影响P(AB)=P(A)P(B)独立重复 ① 能够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 行.P n (k ) C n kp k(1 p) n k( 努利 ) ②事件 A 在每次 中 生的概率同样.2.随机 量 :假如随机 的 果能够用一个 量来表示,那么 的 量叫做随机 量 随机 量常用希腊字母 ξ 、η 等表示3.失散型随机 量的散布列 : ξ 可能取的 x 1 , x 2 x n 且 P( x i ) p i 称表:ξX 1 x 2 ⋯ x i ⋯ PP 1P 2⋯P i⋯随机 量 ξ 的散布列.4 .失散型随机 量的散布列的性 : ①p i 0(i 1,2,⋯ );② P 1+P 2+⋯ =15 二 散布 : 事件 A 在一次 中 生的概率 p , 在 n 次独立重复 中事件A生的次数 ξ~B(n ,p),并 b ( k ;n ,p )= C n k p k q n k .(( 此中 k = 0,1,2, ⋯ n , q1 p .)ξ1⋯ k⋯ nP C n 0 p 0q nC n 1 p 1 q n 1 ⋯C n k p k q n k ⋯C n n p n q 06 几何散布: 事件 A 在一次 中 生的概率 p , 在独立重复 中事件A 第一次 生 所做 的次数 ξ~ G(p),并 g ( k , p )=P( ξ =k)=P(A 1.A 2A K 1 A K )= q k 1 p ,( 此中 k =0,1,2, ⋯,q1 p . )ξ 123⋯ k⋯Pppqq 2 p⋯q k 1 p⋯(二)例 剖析例 1. ξ 的散布列 P ( k)a k (a 常数 ),k 1,2,( 1)求常数 a 的 ;( 2)求 P(ξ3) .5a(121解:( 1)由散布列的性 :) 1得 a51 即 a =4;551 15(2) P(ξ 3) =1- P( ξ 3) =P(ξ =1 或 ξ=2)=P( ξ=1)+ P( ξ =2)=4(11) = 24525 25点 :( 1)散布列有两条重要的性 :①p i 0(i1,2, ⋯ ) ;② P 1+P 2+⋯ =1 ,常用第二条性 求参数的 及 散布列的正确性.( 2)由互斥事件的概率和公式, 失散型随机 量在某一范 内取 的概率等于它取 个范 内各个 的概率之和( 3)正 反: 当正面求解比 困 , 我 能够借助于 立事件的概率和 1 行 化.例 2. 在 10 件 品中有 2 件次品, 抽 3 次,每次抽1 件,求:( 1)不放回抽 ,抽到次品数 ξ 的散布列;( 2)放回抽 ,抽到次品数 η的散布列剖析:随机 量 ξ 能够取 0,1,2, η能够取 0,1,2,3,放回抽 和不放回抽 随机 量的取 和相 的概率都 生了 化,要详细 详细剖析解:( 1) P ( ξ =0) =C 83 = 7 C 12 C 82= 7 ,P ( ξ =2) =C 81 C 221 ,C 103, P ( ξ=1) ==15C 10315C 10315所以 ξ的散布列ξ 0 12P 7 71151515( 2)放回抽 ,每次抽 独立重复 ,η ~ B(3 ,2) , P( ξ =k)=10C 3k( 1)k(1 1)3 k ( k=0,1,2,3)所以 η 的散布列5 5η 01 2 3P6448 121125125125125点 :求失散型随机 量的散布列 按下述三个步 行:①明确随机 量的全部可能取 ,以及取每个 所表示的意 ;②利用概率的相关知 ,求出随机 量每个取 的概率;③按 范形式写出散布列,并用散布列的性例 3:某人参加射 , 中目 的概率是1 .3① 他第一次 中目 所需要射 的次数,求的散布列;②若他只有 6 子 ,若他 中目 , 不再射 ,否 子 打完,求他射 次数的散布列③若 定在一次射 中命中可 得一元的 励, 若不中 需 付 0.5 元,求这人在六次射 中 得 数的散布列.解:① η ~G ( 1), Pk 1k2 1 k 1,2,3,的散布列3331234⋯k⋯12 121 2 3k 121⋯21⋯P3333 3333 3② k ,表示前 k1次未 中,而第 k 次 中, k1,2,3,4,52k 1P11,2,3,4,5 ;kk3 35而6 表示前 5 次未 中,第6 次能够 中,也能够未 中2P63的散布列 :1 2 3 45612 4 8 16 32P392781243243③ 表示这人在 6 次射 中命中的次数, η 表示在六次射 中 得的 数η=1 - 0.5(6 - ) =1.5 -3, 易知:~B 6,1,3k6k故 Pk C 6k 12 P(1.5k5) k 0,1,2,3,4,5,633所以 η 的散布列 :η-3 -1.50 1.5 3 4.5 664 192 240 160 60 12 1 P729729729729729729729点 :( 1) 住几个常 的散布列 于提升解 速度有很大的帮助.( 2)求失散型随机 量散布列要注意两个 :一是求出随机 量全部可能的 以及取每一个 的事件;二是求出取每一个 的概率 ,特 是 于一些特别的状况. (三) 堂 :1 一袋中有 5 个白球, 3 个 球, 从袋中往外取球,每次任取一个 下 色后放回,直到 球出 10 次 停止, 停止 共取了 ξ 次球, P ( ξ=12)等于 ( B )AC 10( 3 )10·( 5 )2BC 9( 3)9( 5)2· 312881188 8CC 9 ( 5 )9·( 3)2 DC 9(3)9·( 5 )2118 8118 8分析: P ( ξ =12)表示第12 次 球,前 11 次中有9 次 球,进而 P ( ξ=12)=C 9·( 3)9( 5)2×3118 8 82. 一袋中装有 5 只球, 号 1, 2, 3,4,5,在袋中同 取 3 只,以 ξ 表示拿出的三 只球中的最小号 ,写出随机 量 ξ 的散布列解:随机 量 ξ的可能取 1, 2, 3C 42= 6 = 3 ; P (ξ =2) =C 323 ; P ( ξ =3) = C 22= 1P ( ξ =1) ==C 53C 53 10 5C 53 1010所以, ξ 的散布列以下表所示:ξ1233 3 1P10105( 四 ) 小 :1 失散型随机 量的概率散布的两个本 特点: p i ≥ 0( i =1, 2,⋯, n )与 P 1 +P 2+⋯ =1 是确立散布列中参数 的依照2 失散型随机 量在某一范 内取 的概率等于它取 个范 内各个 的概率之 和3 求失散型随机 量的散布列,第一要依据详细状况确立ξ 的取 状况,而后利用摆列、合与概率知求出ξ 取各个的概率即必解决好两个,一是求出ξ 的全部取,二是求出ξ 取每一个的概率按下述三个步行:①明确随机量的全部可能取,以及取每个所表示的意;②利用概率的相关知,求出随机量每个取的概率;③按范形式写出散布列,并用散布列的性(五)作部署:随堂料五.板:1.知2.例剖析例1⋯⋯例2:⋯⋯例3:⋯⋯3.堂:4.小:附:明:1.本是失散型随机量的散布列,考到与前方的概率知系比密,并且散布列自己的型比复,所以将分两个,第一系复事件与概率,散布列的定和性以及一些常的散布列,以期学生明确求散布列的一般步.第二一些典型的例,提升学生剖析和解决的能力.本第一.2.本的要点是学生认识失散型随机量的意,会求出某些的失散型随机量的散布列,所以先复事件的型以及各样事件生的概率算公式,散布列打下的基,同,引学生疏清楚二散布与几何散布,并能正确的写出他的散布列.3.本置三个例:例 1 是对于散布列性的用,目的是学生回互斥事件概率的算方法,散布列的性以及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后的散布列做好.例 2 是对于概率中特别典型的两抽:返回抽和不返回抽,通的解答,学生明确两者的区,稳固二散布,同求散布列的一般步,例 3 做好.例 3 是散布列中典型的射,通的化,学生从例中明确二散布与几何散布的区,同稳固求散布列的一般步,以期学生明确求散布列的一般方法也就是解决两个主要的:( 1)求出散布列全部可能的取以及取每一个所事件.( 2)求出取每一个的概率.通的化,引学生的思抵达堂的热潮.4.本置了两个,主假如通摆列合求出随机量的散布列,是高考观察的要点,也能触学生思的火花,达到及稳固,并新展的目的.。

高中数学《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复习参考题》78PPT课件

高中数学《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复习参考题》78PPT课件

课堂小结: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与方差 2、二项分布概率公式 3、正态分布区间上的概率取值
作业布置:
练习册第71页真题放送
谢谢!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复 习参考题
执教人:张瑞平 八师第二高级中学
教学目标: 1、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及其两个性质 2、会求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均值、方差 3、构:
知识点一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与方差 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有以下三个步骤:(1)明确随机变量 X 取哪些值;(2)计算随机变量 X 取每一个值时的概率;(3)将结果 用表格形式列出.计算概率时要注意结合排列、组合知识.
知识点二 二项分布
在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 A 发生的次数为 X,在每次试验 中事件 A 发生的概率为 p,那么在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 A 恰 好发生 k 次的概率为 P(X=k)=Cnkpk(1-p)n-k,k=0,1,2,…,n.
知识点三 正态分布 关于正态总体在某个区间内取值的概率求法

2023届 高考一轮复习学案第八章 第3课时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1) (PDF版含答案)

2023届 高考一轮复习学案第八章 第3课时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1) (PDF版含答案)

第3课时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1)知识技能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2.理解取有限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的概念,会求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3.理解两点分布(0-1分布).思想方法将随机变量的定义与函数的定义进行类比,理解“样本点的数量化”.核心素养1.在用函数思想研究概率问题及理解相关概念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抽象素养.2.通过对概率模型两点分布(01分布)的理解,发展数学建模素养.重点: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求解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难点:与函数类比理解随机变量.问题导引预习教材P102~105,思考下面的问题:1.随机变量是如何定义的?你能说出随机变量定义与函数定义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吗?解一般地,对于随机试验样本空间Ω中的每个样本点ω,都有唯一的实数X(ω)与之对应,则称X为随机变量.相同点:都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随机变量定义中的样本点ω相当于函数定义中的自变量,而样本空间Ω相当于函数的定义域.不同点:Ω不一定是数集.2.你能各举出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例子吗?3.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如何表示?解P(X=x i)=p i,i=1,2,…,n,或X x1x2…x nP p1p2…p n即时体验1.抛掷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观察朝上一面的点数,若用X表示这个点数,则X的可能取值为__1,2,3,4,5,6__.2.口袋中装有编号分别为1,2,3,4的4只小球,若从中任取1只球,记取到的小球的编号为X,则P(X=1)表示__取到的小球的编号为1的概率__.提示当取到的小球的编号为1时,X=1.3.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随机变量的取值可以是有限个,也可以是无限个;(√)(2)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给出了随机试验所有基本事件对应的概率;(√)(3)某品牌节能灯的寿命X是离散型随机变量.(×)一、问题情境为了督促各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环保部门决定在34个省级行政区中,随机抽取6个进行突击检查,抽取到的省级行政区只要有一个不同就认为是不同的试验结果,记样本空间为Ω.(1)Ω中包含的样本点数目是多少?(2)设抽得的省级行政区中直辖市个数为X,那么对Ω中的每一个样本点,X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吗?X的取值是固定不变的吗?如果不是,X可取的值有哪些?分析:(1)借助组合的知识,可知Ω所包含的样本点数目为C634.(2)我国只有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这4个直辖市,而随机选取的是6个省级行政区,因此对样本空间Ω中的每一个样本点,变量X都有唯一的取值,但对不同的样本点,X的取值可能不同,其值可以是0,1,2,3,4中的任意一个.二、数学建构1.随机变量“问题情境”说明样本点与实数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即样本空间与实数集之间存在某种对应),事实上,很多情况下的样本点容易与实数建立对应关系.有些随机试验的样本点与数值有关系,我们可以直接与实数建立对应关系,例如:(1)在一块地里种下10棵树苗,用实数m(m=0,1,2,…,10)表示“成活树苗的棵数”;(2)抛掷两颗骰子,观察向上的点数,样本空间为Ω={(x,y)|x,y=1,2,…,6},用x+y表示“两颗骰子向上的点数之和”,那么样本点(x,y)就与实数x+y对应;(3)接听一个电话,用t(t∈(0,+∞))表示“通话时长”.有些随机试验的样本点与数值没有直接关系,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为每个样本点指定一个数值,例如:(4)抛掷一枚硬币,将试验结果“正面向上”用1表示,“反面向上”用0表示;(5)抽查学生的某项体育测试成绩,将成绩登记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分别用数值5,4,3,2,1来表示.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任何一个随机试验,总可以把它的每个样本点与一个实数对应,这时我们可通过引入一个取值依赖于样本点的变量X(如“问题情境”中的X),来建立样本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了样本点的数量化.由于随机试验中样本点的出现具有随机性,所以变量X的取值也具有随机性.一般地,对于随机试验样本空间Ω中的每个样本点ω,都有唯一的实数X(ω)与之对应,则称X为随机变量[1].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X,Y,Z(或小写希腊字母ξ,η,ζ)等表示随机变量,而用小写英文字母x,y,z(加上适当下标)等表示随机变量的取值.例如,上面(1)中用变量X表示成活树苗的棵数,则X的可能取值为0,1,2,…,10,共11个.理解概念:(1)随机变量的取值X(ω)随着试验结果(样本点)ω的变化而变化,其取值依赖于样本点,并且所有可能取值是明确的.(2)类比函数理解随机变量:随机变量是建立在Ω到R的对应,这里的样本点ω相当于函数定义中的自变量,而样本空间Ω相当于函数的定义域,不同的是Ω不一定是数集.巩固概念:(教材P103例1)下列变量中哪些是随机变量?如果是随机变量,那么可能的取值有哪些?(1)一个实验箱中装有标号为1,2,3,3,4的5只白鼠,从中任取1只,记取到的白鼠的标号为X;(2)明天的降雨量L(单位:mm);(3)先后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两次,正面向上的次数X.分析:(1)根据条件可知,X是随机变量,可能的取值是1,2,3,4.(2)降雨量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所以L是随机变量,可能的取值有无数多个,可以是(3)用H表示“正面向上”,T表示“反面向上”,则样本空间为{HH,HT,TH,TT}.正面向上(即出现H)的次数X是随机变量,取值是0,1,2.由上例可知,(1)中X的可能取值为1,2,3,4,共有4个值;(3)中X的可能取值为0,1,2,共有3个值.像这种取值为离散的数值的随机变量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而(2)中取值为连续的实数区间(具有这种特点的随机变量称为连续型随机变量.又由上例可知,引入随机变量后,我们可以比较方便地表示随机事件[2]:(1)中随机事件“从装有标号为1,2,3,3,4的5只白鼠的实验箱中任取1只,取到1号白鼠”可以表示为{X=1},而随机事件{X<3}表示“从装有标号为1,2,3,3,4的5只白鼠的实验箱中任取1只,取到1号或2号白鼠”,这样复杂的随机事件也可以用随机变量的取值来表示.2.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既然随机事件可以用随机变量表示,那么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就可以用随机变量的取值的概率表示了.例如,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X表示掷出的点数,X的可能取值为1,2,3,4,5,6,则事件“掷出5点”可以表示为{X=5},事件“掷出的点数不大于3”可以表示为{X≤3},事件“掷出奇数点”可以表示为{X=1}∪{X=3}∪{X=5},等等.由掷出各种点数的等可能性,可得P(X=m)=16,m=1,2,3,4,5,6.这一规律可以用下表来描述.X123456P161616161616一般地,随机变量X有n个不同的取值,它们分别是x1,x2,…,x n,且P(X=x i)=p i,i=1,2,…,n,①则称①为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列,简称为X的分布列.也可以将①用下表的形式来表示:X x1x2…x nP p1p2…p n我们将此表称为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表.它和①都叫作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3].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不仅能清楚地反映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而且能清楚地看到取每一个值的概率的大小,从而反映了随机变量在随机试验中取值的分布情况,是进一步研究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均值、方差)的基础.3.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的性质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给出了随机试验所有基本事件对应的概率,因此,这里的p i(i=1,2,…,n)满足条件:①p i≥0;②p1+p2+…+p n=1.①②即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的两个性质.利用这两个性质可以:(1)检查写出的分布列是否正确;(2)在求分布列中的某些参数时,可以利用其概率和为1这一条件列出方程求出参数.三、数学运用例1写出下列随机变量可能的取值,并说明这些值所表示的随机试验的结果.(1)袋中有大小相同的10个红球和5个白球,从袋中每次任取1个球,取后不放回,直到取出的球是白球为止,所需要的取球次数.(2)从分别标有数字1,2,3,4,5,6的6张卡片中任取2张,所取2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4](见学生用书课堂本P63) [处理建议]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正确写出随机变量可能的取值.[规范板书]解(1)设所需要的取球次数为X,则X=1,2,3,4,…,10,11.X=i表示前(i-1)次取到的均是红球,第i次取到白球,这里i=1,2,3,4, (11)(2)设所取2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X,则X=3,4,5, (11)X=3,表示“取出标有数字1,2的两张卡片”;X=4,表示“取出标有数字1,3的两张卡片”;X=5,表示“取出标有数字2,3或1,4的两张卡片”;X=6,表示“取出标有数字2,4或1,5的两张卡片”;X=7,表示“取出标有数字3,4或2,5或1,6的两张卡片”;X=8,表示“取出标有数字2,6或3,5的两张卡片”;X=9,表示“取出标有数字3,6或4,5的两张卡片”;X=10,表示“取出标有数字4,6的两张卡片”;X=11,表示“取出标有数字5,6的两张卡片”.[题后反思]解答用随机变量表示随机试验的结果问题的关键点和注意点:(1)关键点:明确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以及取每一个值对应的意义,即一个随机变量的取值对应一个或多个随机试验的结果(样本点).(2)注意点:解答过程中不要漏掉某些试验结果.若本例(2)中条件不变,所取2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差的绝对值为随机变量Y,那么Y有哪些取值?其中Y=4表示什么含义?[规范板书]解Y的所有可能取值有:1,2,3,4,5.Y=4表示“取出标有1,5或2,6的两张卡片”.甲、乙两队员进行乒乓球单打比赛,规定采用“七局四胜制”,用X表示需要比赛的局数,写出X所有可能的取值,并说明这些取值所表示的随机试验的结果.[规范板书]解根据题意可知X的可能取值为4,5,6,7.X=4表示共打了4局,甲、乙两人有1人连胜4局.X=5表示在前4局中有1人输了一局,最后一局此人胜出.X=6表示在前5局中有1人输了2局,最后一局此人胜出.X=7表示在前6局中,两人打平,最后一局有1人胜出.例2(教材P104例2)先后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两次,设正面向上的次数为X,求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5](见学生用书课堂本P64)[处理建议]分析X 的所有可能取值及其对应的样本点.[规范板书]解用H 表示“正面向上”,T 表示“反面向上”,可得下图[6]:故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如下表:X012P 141214[题后反思](1)求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基本步骤:①确定X 的可能取值x i (i =1,2,…,n ),以及取每个值表示的意义;②求出相应的概率P (X =x i )=p i (i =1,2,…,n );③列成表格的形式.(2)写好分布列后,注意验证所有概率之和是否为1.抛一枚均匀的硬币3次,设正面朝上的次数为X .(1)说明X =2表示的是什么事件,并求出P (X =2);(2)求X 的分布列.[规范板书]解(1)X =2表示的事件是“恰有2次正面朝上”.因为抛一枚均匀的硬币3次,总共有2×2×2=8种不同的情况,其中恰有两次正面朝上的情况共有C 23=3种,所以P (X =2)=38.(2)根据题意,X 的可能取值为0,1,2,3,由(1)中的方法可知P (X =0)=18,P (X =1)=38,P (X =3)=18.因此X 的分布列如下表所示.X0123P 18383818例3(教材P105例3)从装有6个白球和4个红球的口袋中任取1个球,用X表示“取到的白球个数”,则X的取值为0或1,即X=,取到的球为红球,,取到的球为白球,求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7](见学生用书课堂本P64) [规范板书]解由古典概型的知识,得P(X=0)=46+4=25,P(X=1)=66+4=35.故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如下表所示.X01P253 5[题后反思]本例中,随机变量X只取两个可能值0和1.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在射击中,只考虑“命中”与“不命中”;对产品进行检验时,只关心“合格”与“不合格”;等等.我们把这一类概率分布称为0-1分布或两点分布[8],并记为X~0—1分布或X~两点分布.此处“~”表示“服从”.两点分布是一个重要的概率模型,一般地,两点分布如下表所示:X01P1-p p袋中装有4个白球和3个红球,从中摸出2个球,记X=,两球全红,,两球非全红,求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规范板书]解由题意知X服从两点分布,P(X=0)=C23C27=17,所以P(X=1)=1-17=67.故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如下表所示.X01P1767[题后反思]在两点分布中,只有两个对立的结果,知道一个结果的概率,便可以利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和为1求出另一个结果的概率.四、课堂练习1.下列叙述的量中,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为(C)A.将一枚均匀硬币掷五次,出现正面和反面向上的次数之和B.某人早晨在车站等出租车的时间C.连续不断地射击,首次命中目标所需要的次数D.袋中有2个黑球和6个红球,任取2个,取得一个红球的可能性提示选项A,掷硬币不是正面向上就是反面向上,次数之和为5,是常量;选项B,是随机变量,但不能一一列出,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选项C,是随机变量,其取值为1,2,3,…,所以是离散型随机变量;选项D,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是随机变量.2.袋中有大小相同的6个红球和5个白球,从袋中每次任意取出一个球(取出的球不放回),直到取出的球是白球为止,所需要的取球次数为随机变量X,则X的可能取值为(B)A.1,2,…,6B.1,2,…,7C.1,2,…,11D.1,2,3,…提示可能第一次就取到白球,也可能把6个红球都取完后,才取得白球,故X的可能取值为1,2,3,4,5,6,7.3.盒中放有大小相同的红色、绿色、黄色3种小球,已知红球个数是绿球个数的两倍,黄球个数是绿球个数的一半.现从该盒中随机取出1个球,若取出红球得1分,取出黄球得0分,取出绿球得-1分,试写出从该盒中取出1个球所得分数ξ的分布列.解设黄球的个数为n,则绿球的个数为2n,红球的个数为4n,盒中小球的总个数为7n.所以P(ξ=1)=4n7n=47,P(ξ=0)=n7n=17,P(ξ=-1)=2n7n=27.故从该盒中取出1个球所得分数ξ的分布列为ξ10-1P471727五、课堂小结1.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等概念;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其性质.2.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关键点:(1)确定随机变量的取值;(2)求每一个取值所对应的概率;(3)检验所有概率之和是否为1.3.易错点:随机变量的取值不明确导致分布列求解错误.[1]随机变量的概念是俄国数学家切比雪夫在19世纪中叶建立和提倡使用的.[2]随机变量实质是一个从试验结果的集合(样本空间)到实数集合的映射,一旦给出了随机变量,即把每个结果都用一个数表示后,认识随机现象变成认识这个随机变量所有可能的取值和取每个值的概率.[3]概率分布实际上是建立了一个从随机变量的所有取值的集合到取值的概率的集合的映射.[4]巩固随机变量的概念,为后面解决离散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问题奠定基础.[5]初步体会求简单的概率分布.[6]通过此图,感受用函数思想研究概率问题.[7]进一步巩固求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8]一个所有可能结果只用两种的随机试验,通常称为伯努利试验(见“二项分布”一节).如果将伯努利试验的结果分别看成“成功”与“不成功”,并设“成功”出现的概率为p,一次伯努利试验中“成功”出现的次数为X,则X服从两点分布,因此两点分布也常称为伯努利分布,两点分布中的p也常被称为成功概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复习学案
1、在掷硬币的随机试验中,我们确定了一个对应关系,使得每一个试验结果都用一个 的数字表示,数字随着试验结果的变化而变化。

象这种随着试验结果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 ,常用字母 、 、 、 …表示。

2、随机变量和函数都是一种映射,试验结果的范围相当于函数的 ,随机变量的范围相当于函数的
3、离散型随机变量:
4、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一般地,假定随机变量X 有n 个不同的取值,它们分别是x 1,x 2, …,x n
且P(X=x i )=p i ,(i=1,2, …,n )
i P 的性质:(1)0≥i P (i=1,2,…,n );(2)1321=+⋯+++n P P P P
5、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性质:
(1) (2) 6、求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的步骤:
7、两点分布
8、超几何分布
9、条件概率
设A 、B 为两个事件,且P(A)>0,称P(B/A)= 为事件 发生条件下,事件 发生的 。

10、条件概率的性质
(1) (2) 11、相互独立事件
设A 、B 为两个事件,若P(AB)= 则称事件A,B 为相互独立事件。

则有:P(A B )= ,P(B A ) = ,P(B A )=
12、独立重复实验
13、二项分布
一般地,在n 次独立重复实验中,用X 表示事件A 发生的 ,设每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则P (X=k )= 。

此时称随机变量X 服
从 ,记作 ,并称p 为 。

14、均值与方差
{},,2,1,)(,,,,21n i p x X P x x x X i i n ===且有的取值集合为
一般地,随机变量 则称E(X)= 为随机变量X 的 ;称D(X)= 的 ,)(X D 为 。

(1)、若Y=aX+b 则E(Y)= ,D(Y)= .
(2)、若X 服从两点分布,则E(X)= ,D(X)= . (3)、若X~B(n,p),则E(X)= ,D(X)= . 15、正态分布
(1)、我们称曲线为函数=)(,x σμϕ 的图像的曲线为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简称正态曲线。

(2)、一般地,如果对于任意实数a,b(a<b),随机变量X 满足
P ()=≤<b X a ,
则称随机变量X 服从正态分布,记作 。

(3)、整体曲线的特点:
A.曲线与x 轴的位置关系: ;
B.曲线形状: ;
C.曲线的最值: ;
D.曲线与x 轴之间的面积为 ;
E.当 一定时,曲线位置由 确定,且 越大随机变量X 的 越大,反之越小;
F.当 一定时,曲线的形状由 确定,且 越小曲线越 ,随机变量X 的分布越 ,反之,曲线越 ,随机变量X 的分布越 。

(4)、3σ原则
P ()=+≤<-σμσμX ; P ()=+≤<-σμσμ22X ; p ()=+≤<-σμσμ33X . 【经典例题】
例1 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
例2袋中有4个红球,3个黑球,从袋中随机取球,设取到一个红球得2分,取到一个黑球得1分,从袋中任取4个球
(1)求得分X的概率分布列(2)求得分大于6分的概率
例3 某饮料公司招聘了一名员工,现对其进行一项测试,以便确定工资级别。

公司准备了两种不同的饮料共8杯,其颜色完全相同,并且其中4杯为A饮料,另外4杯为B饮料,公司要求此员工一一品尝后,从8杯饮料中选出4杯A饮料。

若4杯都选对,则月工资定位3500元;若4杯选对3杯,则月工资定为2800元,否则月工资定为2100元,今X表示此人选对A饮料的杯数,假设此人对A和B两种饮料没有鉴别能力
(1)求X的分布列;(2)求此员工月工资的期望
变式:本题条件不变,4.0
X
P,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
(=
)
<x
变式1:某商店试销某种商品20天,获得如下数据:
试销结束后(假设该商品的日销售量的分布规律不变),设某天开始营业时有该商品3件,当天营业结束后检查存货,若发现存货少于2件,则当天进货补充
...,将频率视
..至3件,否则不进货
为概率。

(1)求当天商品不进货
...的概率;
(2)记X为第二天开始营业时该商品的件数,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变式:在10件产品中有3件一等品,4件二等品,3件三等品.从这10件产品中任取3件,求:
(1)取出的3件产品中一等品件数X的分布列
(2)取出的3件产品中一等品件数多于二等品件数的概率.
例4 为了解甲、乙两厂的产品质量,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甲、乙两厂生产的产品中分别抽出取14件和5件,测量产品中的微量元素x,y的含量(单位:毫克).下表是乙厂的5件产品的
测量数据:
(1)已知甲厂生产的产品共有98件,求乙厂生产的产品数量;
(2)当产品中的微量元素x,y满足≥
x175,且≥
y75时,该产品为优等品。

用上述样本数据估计乙厂生产的优等品的数量;
⑶从乙厂抽出的上述5件产品中,随机抽取2件,求抽取的2件产品中优等品数ξ的分布列极其数学期望
【巩固练习】
1.从4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任选3人参加演讲比赛,求所选3人中女生人数不超过1人的概率
2、设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3,2,1,)
1()(=+=
=k k k c
k X P ,c 为常数,则)2521(<<X P 的值为
3、从4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任选3人参加演讲比赛,设随机变量X 表示所选3人中的女生数,(1)求X 的分布列;(2)求“所选3人中女生数X ≤1”的概率。

4、 袋子中装有黑球和白球共7个,从中任取2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为71
,现在甲乙两人从袋
子中轮流摸取一球,甲先取,乙后取,然后甲再取……取后不放回,直到两人中有一人取到白球时即终止,每个球在每一次被取出的机会是等可能的,用X 表示取球终止时所需要的取球次数。

(1)求袋子中原有白球的个数;(2)求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3)求甲取到白球的概率。

5、从一批有13个正品和2个次品的产品中任意取3个,求抽得次品数X 的分布列,并求出P (15
22X ≤≤)的值。

6、某人进行一项试验,若试验成功则停止试验,若试验失败,再重新试验一次;若试验3次均
失败,则放弃试验,若此人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为32
,求此人试验次数的分布列。

7、袋子中有4只红球,3只黑球,今从中随机抽取4只球。

设取到一只红球得2分,取到一只黑球各1分,试求得分 的分布列。

8、一个正方形被平均分成9个部分,向大正方形区域随机地投掷一个点(每次都能投中),设投中最左侧3个小正方形区域的事件记为A ,投中最上面3个小正方形或正中间的1个小正方形区域的事件记为B ,求P (AB ),P (A ︱B )。

9、在一个盒子中有大小一样的20个球,其中10和红球,10个白球。

求第1个人摸出1个红球,紧接着第2个人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

10、在一段线路中并联着3个自动控制的常开开关,只要其中有1个开关能够闭合,线路就能正常工作假定在某段时间内每个开关能够闭合的概率都是0.7,
计算在这段时间内线路正常工作的概率
变式题1:如图添加第四个开关D J 与其它三个开关串联,在某段时间内此开关能够闭合的概率也是0.7,计算在这段时间内线路正常工作的概率
变式题2:如图两个开关串联再与第三个开关并联,在某段时间内每个开关能够闭合的概率都是0.7,计算在这段时间内线路正常工作的概率
11、已知某种高炮在它控制的区域内击中敌机的概率为0.2.
(1)假定有5门这种高炮控制某个区域,求敌机进入这个区域后未被击中的概率; (2)要使敌机一旦进入这个区域后有0.9以上的概率被击中,需至少布置几门高炮?
12、种植某种树苗,成活率为90%,现在种植这种树苗5棵,试求: ⑴全部成活的概率; ⑵全部死亡的概率; ⑶恰好成活3棵的概率; ⑷至少成活4棵的概率
13、(1)设在四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至少发生一次的概率为80
81,试求在一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率
(2)某人向某个目标射击,直至击中目标为止,每次射击击中目标的概率为1
3,求在第n 次才
击中目标的概率 14、(本题满分15分)编号为1,2,3的三位学生随意入坐编号为1,2,3的三个座位,每位
学生坐一个座位,设与座位编号相同的学生的个数是ξ.
求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 (2)求随机变量ξ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15、已知随机变量X ~2(0)N σ,且(20)P X -≤≤0.4=则(2)P X >= 。

16、若随机变量X ~()4,10N ,求)144(≤<X P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