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三要素”与平民作文教学的建构——与潘新和教授商榷

合集下载

对“议论文三要素”弊害的反思与探讨

对“议论文三要素”弊害的反思与探讨

对“议论文三要素”弊害的反思与探讨作者:尹继东来源:《语文建设》2012年第06期潘新和教授在《语文建设》2012年第1期上发表的《试论“议论文三要素”之弊害》,终结了人们对议论文写作教学的传统认识,文中观点振聋发聩,也引发了无数像我一样的中学教师对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反思、热议与再探究。

下面结合潘教授的观点,谈谈我对当下议论文教学的反思与探讨。

一、对议论文“要素”的反思与探讨:理论性、逻辑性、概括性潘教授认为议论文“三要素”提炼不当,那么议论文写作的“要素”究竟是什么呢?议论文的知识体系究竟是什么呢?记得2002年韩雪屏先生在《语文建设》上发表了《审视语文课程的知识基础》一文后,就引出了对语文知识问题的大讨论。

十年过去了,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厘清中小学语文课程需要的知识有哪些,对议论文的知识体系的构建还处于停滞的地步,尽管其中也有许多人作出了探索,出现了议论文的能力训练体系、思维训练体系、目标分类体系、议论文写作范式等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与实验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同时对于议论文写作知识的研究还没有本质上的突破。

那么议论文的“要素”是什么呢?从文体特征和写作的基本要求看,记叙文在于以情动人,使人感动;说明文在于以知启人,使人明白;应用文在于以事告人,使人知晓:而议论文是以理服人,使人信服。

以理服人、使人信服,应该是议论文的基本要素,结合高朝俊教授及相关专家的观点,从文体特征和写作要求看,议论文的“要素”可作如下概括:(一)理论性。

议论文又称说理文,强调文章要说出的是“理”,即要有理论性的观点,也强调文章要竭尽力量说道理,即要以理服人。

议论文要从个别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这样的观点才有高度,道理才具有普遍性,才能令人信服。

正如列宁在《哲学笔记》说:“罗列一般的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把握事实,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都不如。

议论文不可一味追求论点新

议论文不可一味追求论点新

议论文不可一味追求论点新作者:于军民来源:《语文建设》2014年第07期近读潘新和教授《试论“议论文三要素”之弊害》[1]一文(以下简称“潘文”),感觉潘教授指出了我国议论性文体教学的一些积弊,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但据此就全面否定“议论文三要素”,似乎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这里就潘文关于论点弊害的批判提出一些看法。

一、格言警句能否立论在对潘文的一些认识提出疑问之前,我们似乎应该先谈一些共识。

这就是关于真理的问题。

生活世界不存在绝对的真理,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真理。

潘文亦承认:“由于认知是没有尽头的,所以真理往往又是遥不可及的,认知追求的是‘逼真性’。

”既如此,认为中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几乎所有的论点都是“陈旧的”“老态龙钟的”就有些武断。

“有志者事竟成”“知足常乐”“失败是成功之母”一类潘文所认定的陈旧的、老态龙钟的论点,我们知道,大多来自我们民族的格言警句。

这些经历几百上千年历史沉淀的格言警句之所以能够一代代流传下来而生命力不减,绝不是简单的“陈旧”和“老态龙钟”的判断能够否定得了的。

它们也是具有一定“逼真”性的,并不是一些无关紧要的论点。

潘文认为这些格言警句都是“陈陈相因的‘保留论点’,不论是‘全称肯定’还是‘全称否定’的判断,都是以偏概全,说的都是片面之理”。

这话当然是对的,但绝不能够成为可以因此而全盘否定这些格言警句存在的理由。

这些格言警句形式上的“以偏概全”说到底是流传的需要,只提取了最重要的价值内核,而不得已将前提条件后置或隐含了,但并不是说这些前提条件不存在或不需要。

人们在从这些格言警句汲取精神能量的时候,不可能无视这些道理背后隐含的前提条件。

以中学生为例,没有人会傻到因为有“失败乃成功之母”之论,就每次考试都坚决垫底。

因此,以上格言警句是可以立论的,甚至也可以作为文章的标题出现。

文章的标题因为字数的限制,同时也为了能够简洁明了,直奔主题,显示主张,所以往往无法顾及全面,显得有些武断。

批判性思维重审中学议论文教学——兼谈“三要素”的简单化谬误

批判性思维重审中学议论文教学——兼谈“三要素”的简单化谬误

2020·07议论文“三要素”知识体系已经不能时代发展的需求,其简单化的认知不仅肤浅片面,而且存在错误。

以议论文三要素解读文本,不仅不能正确理解文本,反而可能造成文本误读,进而生成错误的教学内容,选择错误的教学方法。

我们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理论重构议论文知识体系,教学中应该运用逻辑思维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并运用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质疑、思辨,真正把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摘要关键词议论文;三要素;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核心素养传统语文教学中,议论文三要素一直是议论文的核心知识体系。

这种知识近年来受到了批判。

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认为,三要素没有正确反映议论文的文体特征。

“三要素”说并不符合议论体式阅读、写作的实际,在认知方法、思想方法、说理方法上存在着诸多问题。

[1]吴格明教授指出,当前议论文的知识还不够完善,因为对于简单的议论文来说,运用议论文三要素确实有助于理解文章;但是对于稍微复杂一点的议论文来说,“三要素”的知识就不够了,仅运用“三要素”解读甚至会出现错误。

[2]议论文“三要素”的问题根本在哪里,还需要进一步挖根溯源。

只有真正弄清楚了问题之所在,才有助于清除“三要素”的影响,真正扭转议论文教学的困境。

批判性思维理论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同时,更有助于我们构建正确的议论文文体知识和思维策略来指导议论文的教学。

一、议论文“三要素”的简单化谬误议论文“三要素”是对议论文知识体系的简单化,这种认知是对思维规律肤浅片面、机械僵化的理解。

运用议论文“三要素”的知识体系不仅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而且有可能产生错误的认知,使我们的思维简单化、狭隘化,培养出错误的思维方式。

(一)议论文“三要素”是“代圣人立言”观念的产物论点、论据、论证作为议论文三要素有其内在的思维逻辑,即先有论点,然后作者运用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正如潘教授所说,“三要素”的思维是“论点”先行,是以“论点”为原点的思维。

议论文三要素和优秀范文

议论文三要素和优秀范文

议论文三要素和优秀范文议论文三要素是什么?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如何把握议论文的三要素才能写好议论文的作文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议论文三要素和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议论文三要素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根据题目写出一个观点,再加以阐述说明,重要的是要有说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可,仔细看看下面的具体介绍,以后就可以多试着写作,这样作文才可以有长进。

此外,还要多记一些名言警句和名人事例,以便在作文中更好的应用。

议论文要素1、论点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

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

绝不可模棱两可。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

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

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议论文要素2、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议论文指导 议论文三要素

议论文指导 议论文三要素

议论文指导议论文三要素第一篇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议论文的写作要点。

议论文是我们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要写的一种文章,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运用。

那么,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呢?首先,议论文的第一要素是论点。

在写议论文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即要表达的观点。

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写作时要将论点清晰地表达出来,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我们要表达的观点。

其次,议论文的第二要素是论据。

论据可以说是我们写作的支撑点,是为了能更好地表达观点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在选择论据时,我们需要多方考虑,用统计数据、事例、引用名人名言等方式进行论证,让读者能够认同我们的观点。

最后,议论文的第三个要素是论证。

在论证过程中,我们需要详细地解释清楚我们所提出的论点,提出更加具体和详细的论据,使得我们的观点更有说服力,这样读者才能够被我们的观点所打动。

以上就是议论文的三个要素,希望大家在写作时能够充分考虑这些要素,使得自己的文章更加优秀。

第二篇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议论文的三要素,以便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种文章的写作要点。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第一要素——论点。

在写作时,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即要表达的观点。

论点要有明确的选题和明确的表达方式。

我们需要用准确的词语,让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我们要表达的内容。

接着,我们来谈谈议论文的第二要素——论据。

在选择论据时,我们需要注重说服力和可信性,用数据、事例、调查和引用名人名言等方式进行论证,使读者更加信服我们的观点。

最后,我们来谈谈第三个要素——论证。

在论证过程中,我们需要详细地解释清楚我们提出的观点,并且透彻地论证我们所选用的论据,使得我们的观点更加深入人心。

综上所述,写好一篇议论文需要清晰的选题,确定明确的观点,选择可靠的论据,并运用恰当的论证方式,使得我们的议论文具有说服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写作中,加强这一三要素,使得自己的文章更加出色!。

也谈议论文三要素

也谈议论文三要素

也谈议论文三要素作者:吴格明来源:《语文建设》2012年第02期潘新和教授的《试论“议论文三要素”之弊害》一文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即议论文应当有什么样的知识的问题,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语文课程的知识系统,既需要宏观的思考,也需要微观的斟酌。

潘教授说:“议论文的教学是语文教育的最重要的部分,承载了世界观与方法论教育的重任。

”这一论断是中肯的,思想是深刻的。

语文教育应当重视文体。

一、逻辑学中的论证三要素议论文三要素的说法源于逻辑学中的论证三要素:论题、论据、论证方式。

论证是推理的应用。

论证的三要素对应于推理的三要素:前提、结论、推理形式。

其中论题对应于推理的结论,论据对应于推理的前提,论证方式对应于推理形式。

论证与推理又有重要区别:第一,两者的思维进程不同,推理的思维方向是由前提到结论,而论证的思维方向是由论题到论据。

第二,两者的逻辑重心不同,推理的逻辑重心在于推理形式的正确性(具体表现为演绎推理的有效性和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合理性),而论证的逻辑重心在于论题的真实性。

推理重在推理形式的有效性,一般不研究前提的真实性,这是由逻辑的本质决定的。

因为逻辑是一种思维工具或理性工具,这种工具的本质意义在于推理的保真性,即保证从真实的前提得到真实的结论。

凡是能够从真实前提得到真实结论的推理形式就是有效的。

至于具体推理中的前提真实与否,逻辑管不了,只能由具体的学科来决定。

例如“金属是导电的,铁是金属,所以铁是导电的”,这是一个有效的三段论推理,而“金属是导电的”和“铁是金属”这两个前提的真实与否,是由物理学决定的。

对逻辑的要求,有些像人们对电脑的要求,一台电脑,如果能够保证在输入真实信息的情况下输出真实信息,就是合格的电脑,至于在操作时输入了错误信息而导致电脑输出错误信息,那是不能怪电脑的。

逻辑推理的保真功能,是非常了不起的。

人类之所以能够获得间接知识,主要是靠了逻辑推理的保真性。

如果没有这种保真性,人们就无法相信间接的知识,而每个人耳闻目睹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

议论文的三要素(原创)

议论文的三要素(原创)

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是如此, 中国于二千年加入世贸组织,这可是中国进 一步发展的一大机遇,中国抓住了它,积极 参与国际事务,努力开展国际贸易,因此近 几年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农业、工业以及教 育科研事业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人民生活水 平有了很大的改善。
中国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就在于能 够把握机遇,利用机遇来发展本国经济。 世博会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呈现于我 们面前,我们一定要世界惊诧和见证中 国的快速发展。[联系现实]
议论文三要素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
作者所持的观点和看法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
2、论据 3、论证
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典范议论文的写作要突出体现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 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 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但可以有多个分论点。论点最好在 文章的开头,用具体的一句话,用 判断句式,将中心论点摆出来。
做真正的自己,是自信的表现。陶潜自称 是飞脱樊笼的倦鸟,在喧嚣的世俗里打滚了 三十年,最后却毅然离开世俗,回到了田园 ,回到了南山。一声“归去来分”让他重拾 自我。 陶潜的自信,寄托在他那率真的性情上; 做真正的自己,让陶潜享受到了“采菊东篱 下”的悠然,享受到了“带月荷锄归”的恬 然自得,享受到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 还”的归隐之乐。他的自信,让他的田园生 活丰富多彩。
机遇是公平的,当机遇摆在人面前时,有 人抓住了,有人却失之交臂。同样是物理学 家,科拉顿却不如牛顿那般的幸运,在研究 磁生电的实验中,他因为“跑”而失去了发 现“磁生电”的机遇。
是的,上面的事例令人深思,其实机遇存 在上的每个角落,所不同的是,有人抓住了 它,而人却遗憾地放走了它。抓住了机遇的 人,也因此抓住了人生;放走机遇的人,也 因此只能平平庸庸地过完一生。[正反对照]

议论文的三要素和论证方法是什么

议论文的三要素和论证方法是什么

议论文的三要素和论证方法是什么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议论文的三要素1.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

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

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2.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3.论证论证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分为立论、驳论。

用论据证明论题的真实性或者根据个人的了解或理解证明。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常见的论证方法1.事实论证:运用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作用: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

2.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作用:突出论证了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3.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4.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轶事、笑话趣闻来论证。

作用: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没 有 观点 ? 潘 教 授 的《 试论“ 议 论文 三 要素 ” 之 弊害 》
发出 了“ 振聋发聩” 的呼喊 , 认 为“ 议 论文三要 素” 的 “ 流弊” 必须肃 清 , 这 难 道 不 是 论 点 吗 ? 议 论 文 没 有 了
论点 , 就 如 人 没 有 了灵 魂 。 众 所周 知 , 论据 是支 撑 论点
少有 两种 : 一种 是 “ 小论 文 ” , 我们 不妨 称 之 为 “ 教 学 议 论文” ; 一种是“ 大论文” , 可 以称 之 为 “ 学术 议 论 文 ” 。
然指“ 没 有 不行 ” ; 就 如 去商 场 买 东 西必 须 要付 钱 , 不 付 钱就拿 不走 东西 ; 但是 , 付 钱不 够也 不 能拿走 东 西 。

“ 教 学议 论文 ” 与“ 学术议 论 文”
线 , 就会 发 现 有些 学 生 即使 到 了高 三 , 竟 然 还 不会 写

当我们讨 论 “ 议论 文 三要 素 ” 的 时候 , 必须 对议 论 文 先作 一番并 不 多余 的分 析 。 议论文 这个 概念 肇 始于 我 们 的 现代 语 文 教 育 之初 , 也 就 是 开 始有 了现 代 “ 文 体” 区分之 时 。 所 谓议 论 文 , 就 是 对 某 个 问题 或 某 件 事
的依 据 , 如果 没有 论据 的支撑 , 论 点如 何能 站得 住 ? 就
如 潘 教 授 所 谓 的 … 三 要 素 ’不 全 未 必 不 是 好 的议 论 文 , 有 的可能 是很 好 的议 论文 ” , 如果 找 不 到可 靠 文章 作 依据 , 此 观 点就不 能 成立 。 众 所周 知 , 论证 是 通过 论 据 证 明论 点 的 过 程 , 在 平 时 的教 学 中 , 我们 见 过 很 多 简单 的 “ 观点 ” 加“ 材料 ” 式 的所 谓 “ 议论文” , 其 症结 就
驳论 文 ” 无关 。
中学议论 文教 学作 “ 学 术议 论 文 ” 的要 求 , 这难 道 不是
咄咄怪 事 吗? 二、 “ 旧三要 素” 与“ 新 三要素 ”
潘 教授认 为
“ ‘ 三 要 素 ’俱 全 未 必 就 是 好 的 议论
文 , 有 的很 可 能 是最 差 的 ‘ 议论文 ’ ; ‘ 三要素 ’ 不 全 未
也 不 一定 能写 “ 学术议论文” , 但就“ 写作 精 英 ” 而言 , 两者 应该 可 以相 提并论 。
对 广 大 中学 生 而 言 , 写 议 论 文 能 写通 句 子 , 能有
确 乎也 很诱 人 。但是 , 这 是 每 一 篇 议 论 文 不 可 或 缺 的 “ 要素” 吗? 这 样 的标 准 , 显然 已经超 过 了高考 作 文 “ 等 级” 的要 求 , 大部 分 中学 生 根本 达 不到 这样 的要求 ; 我
是 没有 论证 的过程 。
认 人 与 人 之 间 的差 别 ; 但绝 大多数为“ 菜食者 ” 是 必
然。 就写 作而 言 , 作 家 之 所 以能 成 为 作 家 , 主要 由他本 身 的 内 外 因 所 决 定 。如 李 白与 杜 甫 , 几 千 年 就 只 能 出
他 们 那 么 两个 ; 韩愈 、 柳 宗元 、 苏轼等 , 几 百 年 就 只 能 出他 们 那 么几 个 ; 鲁迅 、 茅盾 、 巴金等 , 几 十 年 就 只 能
进 行分 析 、 评论 , 表 明 自己 的 观 点 、 立场 、 态度 、 看 法 和 主张 的一种 文体 。用我们 常说 的话来 说 , 议论 文 就是
篇 很 简单 、 很“ 标准” 的教 学议 论 文 ; 如 果 我 们 参 加
过 高 考 阅卷 , 就 会看 到大 量 “ 四不 像 ” 的文章 充斥 于试 卷 中。 身为 高校 写作 教学 专 家 , 显然 , 潘 教授 心 中 、 文 中 的“ 议论文” 是“ 学术议论文” , 然而 , 他 却 针x - , j 中学 议
没 有 培 养 写 作 精 英 的 任 务 ,能 让 中 学 生 比 较 明 白地 表 达 自己的观 点 , 就是 成 功 , 这 就是 平 民作 文教 学 。 事 实证 明 , 从 三 要 素 入 手 学 习议 论 文 , 能 取 得 理 想 的
效 果 。
平 均 水平 , 但并 非 是 写 作学 领 域 的专家 ; 后 者 为高 校 的教 师 或 某 一 领 域 更 高 层 次 的 专 家 , 他们 有 丰 富的某
名 文 中既有 苏洵 《 六 国论 》 这样 典 范 的议论 文 , 也 有如
王 安 石《 游 褒禅 山记 》 和苏 轼 《 石 钟 山记 》 这 样 通 过夹 叙 夹议 表 达观点 的文章 。古 人并 不 以为 病 , 现 代 人 才 这 样 讲 究 文 体 。就 议 论 文 而 言 , 不 得 不 承 认 现 实 中 至
达到 了前 者 的要求 , 才 能进 一步学 会 后者 。 就 如走 路 ,
敏锐 的探 索精 神与 “ 振聋 发聩 ” 的呼 唤 , 一 方 面 也 产 生 了一 些 疑 惑 。故 不 揣 浅 陋 , 也 议 上几 句 , 与潘 教 授 商 榷。

先得 蹒 跚学 步 , 后再 奔驰 如 电 。 我 们并 不 否 认 会有 从 前 者 脱 颖 而 出甚 或超 越 后 者的“ 天才 ” 。 但 如 果 我 们 能 够 深 入 中学 语 文 教 学 的一

学 科 领 域 的 经 验 ,具 有 较 高 的 理 论 素 养 与 写 作 水
从 文 章 要求 层 面 而 言 , 前 者 只要 观点 正确 , 材料
关 键词 :议论 文
文 教 学
三要 素
教 学议 论 文
平 民作
平 。
充分 , 文 通 理 顺 即可 ; 而后者则要观点新颖 , 材 料 鲜
所 以说必 要条 件 就是 必须 付 钱 , 而充 分条 件 就是 钱要 够 数 。明 眼人不 难看 出 , 潘 教 授 将 必 要 条 件 当 成 了 充 分 条件 。
其 实 完 全 还 有 两 者 之 外 的议 论 文 , 如 文 学 性 更 强 一 些
3 0 I语 文戟 掌 通讯 ・ 高中 l 2 0 1 5 . 4
l 论 道I 本 版 编 辑 / 鹿鸣
的杂文 等 。
“ 议 论 文 三要 素 ’ ’ 与平 民作 文 教 学 的建构
— —
“ 教 学议 论 文 ” , 指 的是 中学 生 必 须会 写 的 , 用 来 有 理 有 据 地 表 明 自 己看 法 的 实 用 文 体 。 不 管专 家学 者 们对 其如何 不 屑 , 教会 学 生写 这种 议论 文 定然 是 中学
论文 ( “ 教 学议 论 文” ) 教 学 发 表 自己 的 “ 三要 素 ” 论 , 对
为 了表 达 赞 成 什 么 或 反 对 什 么 的 文 章 , 这 个 赞 成 什 么
或反 对什 么也 就是 议论 文 的核心 和灵 魂—— 论 点 。 议 论文 的基 本表 达方 式就 是说 理 , 也 就是 我们 平 时常 说 的“ 以理 服人 ” 。这 样 就 离 不 开 “ 论据 ” 和 论 证 过 程 。这 就是 “ 议 论文 三要 素 ” 的 由来 。这 与潘 教授 所谓 “ 忽 视
作 文教学 的主要任 务 。 “ 凡是存 在 的就是 合理 的” , 事
与潘新和教授商榷
实 就是 如此 。 “ 学 术议 论 文 ” , 指 的是 某一 领 域 的专家
应 该会 写 的 , 用 来 旗 帜 鲜 明 地 表 明 自 己学 术 观 点 的学 术 论 文 。两 者 之 间 有 着 诸 多 不 同 之 处 。 从 作者 层 面而 言 , 前 者 为参 差不 齐且 大 部分 水平 有 限 的 中学 生 ; 后 者 为某 一 领域 的专 家 , 其 平 均 水 平 应 该 远 远 高 于 中学 生 的 平 均 水 平 。 从写作 教 学层 面而 言 , 前 者 的 施 教 者 为 一 般 的 中 学语 文教 师 , 虽 然 从 理 论 上 说 其 平 均 水 平 高 于 学 生 的
本 版 编 辑 / 鹿鸣 l 论 道 I
至 于 这 句话 的后 半 段 ,其 所 犯 错 误更 是 莫 名其
妙。 众 所周 知 , 论 点 是作 者 在文 中的观点 , “ 议论文” 岂 养 不 出鲁迅 、 茅盾 ” 本 身就 是一 个荒 谬 的观点 。 基 础 教 育 的主要 任务 应 该是 公 民素 质教 育 , 这 是 长 期 不 被 正 确认 识 的事 实 。 广3 v中学 语 文 教 师 不 是 写 作 教 学 的专 家 , 仅 是 因为 长期 执教 于 一线 并对 中学 写作 教学 具备
必 不是 好 的议论 文 , 有 的可能 是很好 的议论 文 ” ] 。这
其 实古 人并 不强 调文 体 的 “ 纯 ”, 如 唐 宋 八 大 家 的
真是你 不说 我还 明 白, 你 越说 我越 糊涂 了。 这 句 话 的前 半 段 犯 了 颇 为 严 重 的 逻 辑 错 误 。 所 谓 的“ 要素” , 应该 指 “ 必 不 可 少 者 ”, 所谓“ 必 不可 少 ” , 当
出 他 们 那 么 几 十 个 。 而 他 们 的那 些 “ 同 学 们 ”, 在 同 样
没 有 了“ 三要素 ” , 连“ 议论文 ” 也称不上 , 岂能称
为“ 很 好 的议 论 文 ” !
为 了肃 清 “ 旧三要 素 ” 的“ 流弊” , 潘 教 授 重 构 了议 论 文 的“ 新 三要 素 ” _ 2 _ , 谓“ 价值性 : 选 题 的机 敏 ” “ 发 现 性 : 立 论 的超越 ” “ 说服 性 : 说 理 的透 彻 ” , “ 三要 素 ” 下 还 各 自细 分 为 几 个 小 点 , 确 实 给 人 耳 目一 新 的感 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