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脑的采收及商品化处理

合集下载

一次栽培多次采收,可连续采收三年,多地村民都在种植

一次栽培多次采收,可连续采收三年,多地村民都在种植

一次栽培多次采收,可连续采收三年,多地村民都在种植
菊花脑,野菊花的近亲,主要有小叶菊花脑和大叶菊花脑两种,在全国各地基本都有分布,主要生长在山坡、灌丛、路旁、村舍等地。

菊花脑在民间餐桌上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很常见的一道菜肴,也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野生可食用蔬菜。

在江苏安徽等地区,当地的村民甚至在门前屋后都会栽植上菊花脑,目的就是等其冬季分根,春季摘其嫩苗做菜,其中常见的做法就是与鸡蛋一起煮汤,有防暑清火的良效。

此外,菊花脑易栽培,一次栽培后可多年多次采收,精细管理的可以连续采收三年左右。

每年换地种植可以提高产量与品质。

一般菊花脑栽培可以利用田边隙地进行露地栽培,也可以采用直播或者移栽等方式进行大面积栽培。

营养保健蔬菜菊花脑的栽培技术

营养保健蔬菜菊花脑的栽培技术

营养保健蔬菜菊花脑的栽培技术菊花脑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保健蔬菜,它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润肺止咳等功效,被誉为“天然药食同源”的佳品。

本文将为您介绍菊花脑的栽培技术,从选种、育苗、定植、管理、采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选种菊花脑的种子选择十分重要,要选用优良品种、健康无害、良好成活率的种子。

在选种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品种选择菊花脑的品种繁多,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性状和特点,如颜色、花型、口感等,因此在选种时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市场需求进行选择。

近年来,由于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营养、口感好的品种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种子质量种子质量是影响菊花脑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因此在选种时应选用无病虫害、无霉变、无杂质的种子,同时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检疫和认证,确保种子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适应性选择菊花脑的生长有一定的温度、光照、湿度和土壤要求,在选种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选择,选择适应性强、耐逆性好的品种。

育苗良好的育苗是菊花脑生长的关键,可以提高菊花脑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加快苗期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菊花脑的育苗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准备土壤在进行育苗前,应准备好育苗土壤,选择质地松软、排水良好、富含营养的肥沃土壤。

育苗土壤的pH值应在6.0-7.0之间。

播种和保温将选好的种子均匀撒在育苗盘中,覆盖一层细土,加水保持适宜的湿度,并进行保温,一般在20-25度之间,3-4天左右可以见到幼苗。

移栽当菊花脑幼苗长到3-4叶时,可以进行移栽,将幼苗移植到育苗盆或育苗田中,能够促进生长,增强植株抗逆性。

定植菊花脑的定植是关键的环节之一,影响着菊花脑的生长和发育。

以下几点是关于菊花脑定植的注意事项:土壤条件菊花脑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适宜生长在肥沃的、透水性好、pH值在6.0-7.0的土壤中。

要避免低洼坑田和水涝严重的土壤。

种植季节菊花脑的种植季节一般分为春、夏、秋季,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栽培技术。

营养保健蔬菜菊花脑的栽培技术

营养保健蔬菜菊花脑的栽培技术
花序和果实
菊花脑的花序为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由多个小花组成。 花黄色或淡黄色,花期在夏季。果实为瘦果,褐色,具白色 冠毛。
菊花脑的营养价值
丰富的维生素
膳食纤维
菊花脑富含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 、维生素C、维生素E等。这些维生素 对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有重 要作用。
菊花脑的茎和叶富含膳食纤维,有助 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和肠道疾 病。
营养保健蔬菜菊花脑的栽培 技术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0
目录
• 菊花脑概述 • 栽培技术 • 病虫害防治 • 采收与加工 •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01
菊花脑概述
菊花脑的植物学特征
形态特征
菊花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100厘米,全株被毛 。茎直立,基部木质化,上部多分枝。叶对生,基部叶有短 柄,上部叶无柄、抱茎。叶质多汁,边缘有锯齿。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菊花脑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 素,如钙、铁、锌等。这些矿物质和 微量元素对骨骼健康、血红蛋白合成 及免疫调节等有重要作用。
菊花脑的保健功能
清热解毒
菊花脑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咽喉
肿痛等呼吸道疾病。
健胃消食
菊花脑的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 消化功能缓解腹胀、便秘等 消化系统问题。
抗氧化
菊花脑中的多种抗氧化物质可 以抵抗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 延缓衰老过程。
抗炎作用
菊花脑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炎 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反应,对 于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
治疗作用。
02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选地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 ,避免低洼易涝地。同时,要远 离污染源,确保土壤质量。

菊花脑病虫害防治和治疗和采收、留种

菊花脑病虫害防治和治疗和采收、留种
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喷洒1.8%阿 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20%哒螨灵可湿 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防治。
红蜘蛛
以成螨和若螨在叶背吸食汁液,受害叶片 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
02
菊花脑的治疗
病害治疗
霜霉病治疗
霜霉病是菊花脑常见的病害之一,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色或灰褐色斑点。治疗 时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 喷2-3次。
菊花脑病虫害防治、治疗以 及采收、留种
汇报人:
日期:
• 菊花脑病虫害防治 • 菊花脑的治疗 • 菊花脑的采收 • 菊花脑的留种
01
菊花脑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叶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出现褐色小点,后扩展为圆形或椭圆 形病斑,严重时导致叶片枯死。
根腐病
由真菌引起,受害植株根部腐烂,地上部分萎蔫枯死。
03
菊花脑的采收
采收时机:确定最佳采收时间的方法和建议
观察花朵状态
菊花脑的花朵成熟度是判断最佳 采收时机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 ,当菊花脑的花朵完全开放,色
彩鲜艳时,即可进行采收。
考虑天气因素
选择晴朗、干燥的天气进行采收, 有利于保持菊花脑的品质和口感。 避免在雨天或者潮湿的天气进行采 收,以免影响品质。
根腐病治疗
根腐病会导致菊花脑根部腐烂,叶片枯黄。治疗时可将病株挖出销毁,同时用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灌根,每隔10天灌一次,连续灌2-3次 。
虫害治疗
蚜虫治疗:蚜虫是菊花脑常见的虫害之一,会聚集在叶片、嫩茎等部位吸食汁液,导致叶片 卷曲、变形。治疗时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5-7天喷一 次,连续喷2次。

简介菊花脑的栽培技术

简介菊花脑的栽培技术

简介菊花脑的栽培技术
菊花脑又名菊花叶、路边黄、黄菊仔。

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

其嫩茎、嫩叶可沙食或作汤,具菊花香气,有清凉解暑作用。

(一)生物学特征特性
菊花脑茎直立,高25厘米~100厘米,具地下匍匐茎,分枝性强。

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绿色,光滑或近于无毛。

叶缘有齿或羽状深裂,无端尖,炳具窄翼。

枝顶着生头状花序,各枝花序集成圆锥状。

结瘦果。

菊花脑较耐热、耐寒、耐前、耐干旱、耐瘠,严冬时叶片调萎,地下根茎能越冬。

适宜各种土壤,田头地边都可栽培。

(二)品种
(1)小叶菊花脑:叶较尖,缺刻深裂,品质较差。

(2)板叶菊花脑:由小叶菊花叶中选出,叶稍圆,缺刻细浅,品质好。

(三)栽培要点
1.播种要求土地疏松手整,立春至惊蛰撒播,每亩用种0.5公斤左右。

播后踩板镇压,用粪水盖籽。

2.管理和收获:发芽出土后保持湿润,并饶粪水3~4次。

立夏前后苗高13厘米~16厘米时,用手摘或剪刀剪取嫩梢,供应市场,以后每隔10~15天就能收获一次。

采收时注意保留下部侧芽,留茬高度因时间而异,春秋季留茬3
厘米~4厘米,夏季留茬6厘米~8厘米,每次收获250公斤。

多年生的老桩菊花叶,春季萌发早,上市早。

发芽后要浇轻粪水,以后每采收一次浇轻粪水一次。

夏季高温干旱期间要浇大水。

3.留种留种菊花脑下半年不采收。

10月开花,12月种子成熟,每亩(1亩=667平方米)收种约5公斤。

简介菊花脑的栽培技术

简介菊花脑的栽培技术

菊花脑的分布与生长环境
菊花脑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如江苏、浙江、福建等 省份。
菊花脑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 ,喜欢充足的光照和排水良好的土壤。
菊花脑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菊花脑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黄酮类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 抗炎、降血压等作用。
中医认为,菊花脑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疏风散热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 感冒、高血压、头痛等病症。
储存
菊花脑的储存需要选择干燥、阴凉和通风的 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同时,在储存 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菊花脑的新鲜度和防止 虫害等问题。
烹饪与食用方法
烹饪方法
菊花脑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可以用于制 作多种菜肴。常见的烹饪方法包括炒、煮、 炖、凉拌等。在烹饪过程中需要注意火候的 掌握和调料的搭配,以保持菊花脑的原有风 味和营养价值。
VS
采收方法
菊花脑的采收方法包括割收和拔收两种。 割收时,可以使用镰刀或剪刀将植株割下 或剪断,留下根系以待其自然枯萎后进行 清理。拔收则是将整个植株连根拔起,抖 去土壤后进行清理。在采收过程中,应注 意保持植株的完整性和避免对植株造成过 多的损伤。
初加工与储存
初加工
菊花脑在采收后需要进行初步加工,包括清 洗、整理和包装等环节。清洗主要是将菊花 脑上的杂质和土壤清除干净,整理主要是将 菊花脑整理成适当的形状和大小,包装则是 将整理好的菊花脑进行包装,以方便运输和 储存。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度 不断提高,菊花脑作为一种天然 健康食品,未来市场需求将持续
增长。
国内外对于菊花脑的研究不断深 入,挖掘其更多药用价值和营养 价值,为菊花脑的产业发展带来
新的机遇。
未来研究方向与技术改进方向

绿色保健蔬菜菊花脑基质栽培技术

绿色保健蔬菜菊花脑基质栽培技术

3.5病害防治主要病害为霜霉病和菌核病,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霜霉病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隔7天喷1次。

菌核病用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叶面喷施;或用20%百·腐烟剂烟熏,每667m 2用药250~300g,每10天1次,熏蒸2~3次即可。

3.6采收莴笋成熟后,分批采收,分级打包出售。

4产量与效益春甜玉米,每667m 2产量可达1300kg,产值达7000元;夏毛豆,每667m 2产量可达1000kg,产值达2000元;冬莴笋每667m 2产量可达3000kg,产值达7000元,667m 2年总产值达16000元,扣除农资及人工等成本5000元,全年每667m 2净产值11000元。

导读:菊花脑兼有药用、食用和观赏三重价值,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一种绿色保健蔬菜。

利用基质栽培菊花脑,具有管理方便、节省成本、缩短幼苗培育期等优点。

本文从品种特性、栽培基质选用、繁殖方式、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方面介绍菊花脑基质栽培管理技术。

菊花脑栽培历史悠久,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已成为地方传统特色蔬菜品种[1],是一种新兴药膳同源蔬菜[2],其嫩梢、嫩叶可供食用,既可作餐桌上的佳肴,又可作保健食材,因此深受消费者喜爱。

利用基质栽培菊花脑,具有管理方便、节省成本、缩短幼苗培育期等优点[3]。

1菊花脑的特性菊花脑别名菊花叶、路边黄、黄菊仔,是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性直立草本植物。

茎纤细、半木质化,具地下匍匐茎,分枝性强,无毛或茎上部有细毛。

叶片互生、卵圆形、绿色、无毛或叶脉处有稀疏细毛、羽状缺刻。

头状花序,总苞半球形;舌状花、黄色。

果实为瘦果,11~12月成熟,种子小、灰褐色。

适应性强,耐热、耐寒、耐旱,忌涝,以湿润、疏松肥沃土壤生长健壮。

菊花脑因含有黄酮类和挥发类物质,而具有独特的清香味[4];还含蛋白质、维生素A 和矿物质元素,具有清热凉血、疏风散热、降血压及平肝明目作用[5,6]。

菊花脑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留种

菊花脑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留种

空运
将菊花脑包装好,放入飞机货舱 中空运。
储存与运输注意事项
注意防潮
储存和运输时要注意防潮,避免菊花脑受潮影响 品质。
注意防晒
储存和运输时要注意防晒,避免菊花脑受到阳光 的直接照射。
注意保持通风
储存和运输时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避免 菊花脑受到闷热环境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留种注意事项
留种时需要注意种子的质量和数量,确保种子的纯度和饱满度,以提高种植的成 活率和产量。
留种方法
种子收集
在菊花脑成熟期,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进行采收,采收后晾晒、脱粒、筛选,收集种子。
种子保存
将收集好的种子进行清洗、消毒,晾干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保存,或者交由专业机构进行保存。
04
储存与运输
储存方式
冷冻保存
将菊花脑洗净后切成小段,放入 开水中焯烫后捞出沥干水分,再
放入冷冻室中储存。
冷藏保存
将菊花脑洗净后切成小段,放入密 封袋中,放入冰箱中冷藏。
晒干保存
将菊花脑洗净后切成小段,晒干后 储存于干燥处。
运输方式
快递运输
将菊花脑包装好,放入纸箱中, 封好快递单运送。
物流运输
将菊花脑包装好,放入货车或货 船中运输。
注意工具使用
使用剪刀等工具时,应注 意安全,避免伤到手或植 株。
03
留种
选择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介绍
选择经过培育和筛选的优良品种,如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品种,具有抗 病、抗虫、高产等优良性状。
品种选择原则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品种。
留种时间
留种时间安排
菊花脑留种时间一般在秋季或春季进行,具体时间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特 性来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花脑的采收及商品化处理
作者:王肖音冯金阁李超飞李莉
来源:《现代园艺》2012年第04期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菊花脑的采收及商品化处理。

阐述了菊花脑的采收,包括其采收标准、采收方法及采收时的注意事项;说明了采后会产生的可能损失及其原因分析;阐述菊花脑的采后处理,根据其生物学特性确定采后处理的方法,以及商品化处理中预冷、清洗、分级、包装及运输等过程。

关键词:菊花脑;采收;采后损失;商品化处理
1 菊花脑的采收
蔬菜采收可分为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

人工采收一直是传统的采收方法。

由于蔬菜鲜嫩多汁,易受机械损伤,而且蔬菜个体生长情况存在差异,成熟度也各不相同。

人工采收可以做到轻摘轻放,避免碰坏碰伤,并可分别进行成熟度鉴别。

对成熟度不一致的蔬菜个体可分期分批采收,既可保证质量一致,又不影响产量。

机械采收主要用于加工菜的采收,少量用于保鲜菜的采收。

机械采收与人工采收相比,效率高、成本低。

由于菊花脑食用其嫩梢,所以适用于人工采收。

采收标准以茎梢嫩,用手折即断为度。

当植株高10~17cm时,开始采收。

采收初期用手摘,植株长大后可用剪刀或镰刀割取收获。

采摘时,注意留茬高度,以保持足够的芽数,有利于保持后期高产,早期留茬3~5cm,中后期用刀采收留茬5~8cm,露地栽培的菊花脑可从4~5月份开始采收,采收盛期为5~8月份,每隔半个月采收1次,直到10~11月份现蕾开花为止。

且在此期间采收次数越多,分枝越旺盛,勤采摘还可避免蚜虫危害。

每次每hm2产量可超过3750kg,温室栽培可以全年收获,菊花脑在北方尚属特菜,目前栽培面积不大,用量亦有限,故收获时一定要精细,多用手或刀收取嫩尖,嫩尖长度一般在5~10cm。

采收时应注意的事项:菊花脑采收最好选择在晴天早上露水干后至中午前进行。

中午不宜采收,中午阳光直射到蔬菜上,气温高,蔬菜产品温度也会升高,采收后的蔬菜堆积在一起,热量不易散发,从而加速产品衰老和腐烂。

雨后也不宜立即采收,否则,在贮运中容易腐烂。

2 菊花脑采后损失及主要控制方法
2.1 菊花脑采后损失的原因
2.1.1 动物和昆虫的破坏。

如老鼠的啃食和某些害虫的蛀食。

2.1.2 微生物的侵染。

菊花脑在产前防治病害不力,采后带真菌、细菌性病害,采收后微生物在产品上继续浸染、繁殖,降低品质,或造成腐烂,失去商品价值,是导致蔬菜采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2.1.3 机械损伤。

蔬菜在采收、包装和贮运过程中常发生挤伤、擦伤、破裂和刺伤等机械损伤,影响商品性,严重的甚至不能成为商品。

2.1.4 生理生化反应损失。

菊花脑采收后,仍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产品体内的有机化合物,造成产品重量消耗和品质变劣,抗病能力丧失,产品菊花脑极易被病菌侵染,造成损失。

2.2 减少损失的措施
2.2.1 温度控制。

低温贮运是保存商品蔬菜的好方法。

在低温环境下,蔬菜的呼吸减弱,新陈代谢放慢,病菌的繁衍也受到抑制。

菊花脑在0℃条件下就能得到很好的保存。

目前采取自然降温和机械制冷降温2种方法控制温度。

自然降温,成本低,节约能源,简单易行,但温度的波动大;采取机械制冷降温,投资大,成本高,不受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而能很好地控制温度。

2.2.2 湿度控制。

菊花脑在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贮藏最适宜。

薄膜包装可较好地防止菊花脑产品的水分散失,效果较好。

3 蔬菜的采后商品化处理
3.1 预冷
预冷就是通过人工制冷的方法迅速除去蔬菜采收后带有的大量田间热,以延缓蔬菜的新陈代谢,保持新鲜状态。

菊花脑宜采用水预冷中的浸水法作冷处理。

3.2 整理和清洗
采收后,要进行整理,去掉叶类菜的老黄叶,根菜类的须根等不能食用部分。

主要是洗掉表面的泥土、杂物和农药等。

菊花脑经过清洗后一定要晾一下,去掉表面水分。

3.3 分级
蔬菜分级是发展蔬菜商品流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上市前为了取得更高的经济利润,菊花脑一般根据其品质、色泽、大小、清洁度和损伤程度在产地进行分级。

但由于蔬菜的分级尚未有统一的标准,所以都是根据不同的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来决定。

3.4 包装
菊花脑作为商品,应该有一定的包装,这是蔬菜商品化处理的重要一环,对保证蔬菜商品的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利用合理的包装,可减轻菊花脑贮运过程中的机械损伤,减少病害蔓延和水分蒸发,保证商品质量。

3.5 运输
运输是蔬菜产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我国的蔬菜运输条件还相当落后,低温运输量还相当小,大部分蔬菜仍处于普通卡车和货车运输。

但在像菊花脑这类蔬菜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通风条件,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运输到目的地后要在适宜条件下储存并及时销售。

参考文献
1 武剑. 营养保健蔬菜菊花脑的栽培管理技术[J].湖北植保,2002(5)
2 张翠兰,张光才.菊花脑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的研究[J].南京农专学报,199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