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绝句》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绝句》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绝句》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绝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绝句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能够鉴赏和朗读简单的绝句。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绝句的定义和特点。

2.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鉴赏简单的绝句。

3.学生能够从课堂中吸取灵感,创造自己的小绝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学生“你们知道绝句是什么吗?”,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详细讲解绝句的定义和特点,例如: - 绝句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种短诗体,由四句组成。

- 绝句每一句字数固定,通常是五七五或七七的字数形式。

- 绝句通常表现出诗人对于事物的感悟和思考。

3. 鉴赏(20分钟)教师挑选一些简单的绝句,让学生逐句鉴赏和朗读,并对每一个绝句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讲解,例如:秋风载酒过中秋,吹散月下广场舞。

红日描画晨光色,绿叶添上三分墨。

晨起开窗看云海,解决工作最生态。

醉卧苏堤草色新,带着江南滋味醒。

指导学生发现和欣赏每个绝句的情感色彩和想象力,感受诗歌的魅力。

4. 创作(20分钟)教师放一些简单明了的图片,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小绝句。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结合学过的绝句形式,尝试创作自己的短诗。

5. 练习(15分钟)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朗读和鉴赏绝句的技能。

例如,课堂支配练习或小组竞赛,让学生通过比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6. 总结(5分钟)教师让学生结合今天的学习,总结绝句的基本特点和要点,充分利用这个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绝句,并激发更多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综合运用鉴赏朗读、创作和课堂练习等方式,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通过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去了解和创造绝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同时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享受诗歌带来的文化魅力。

杜甫《绝句》教案

杜甫《绝句》教案

杜甫《绝句》教案《绝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大意。

2.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典故,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解读诗歌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大意。

难点: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典故,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解读诗歌中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听——谁在吟唱?【师吟诵诗歌,引出课题、作者】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有这样一位才女,她的一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演绎着属于她自己的悲欢离合。

“婉约词宗”“千古第一才女”等美称向我们证明着她的满腹才情。

今天,让我们和她一起驻足乌江河畔,倾听她在乱世里的吟唱。

(PPT出示课题,播放录音,学生聆听)同学们,李清照为何会在乌江河畔有这么深沉的`感慨呢?是谁触发了她心中的情思呢?让我们从诗歌中寻找答案。

二、问——为谁而歌?1.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接下来请用你较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诗歌,了解一下诗歌的大意。

《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歌大意】在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过渡语:诗人为谁而歌?项羽。

较后两句提到了项羽的故事,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乌江自刎。

大家都听过吧?项羽本是西楚霸王,但在楚汉之争中输给了刘邦,了解这个故事的人都知道,他是有机会翻盘的,但是他的自尊和气节不允许他这样做,所以他宁死不降,较后在乌江自刎。

就这一点以及项羽本人来说,世人对他褒贬不一。

有人说他�三、探----为何而歌2.同学们:这首诗中作者对项羽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呢?(高度赞扬?赞扬他什么?请从诗歌中找到答案(前两句)确定:在诗人眼中,项羽乃人中豪杰、顶天立地英雄男儿。

前两句就已经定下感情基调;赞扬/敬佩、思念。

同学们知道前两句诗中的“人杰”和“鬼雄”较初的意思吗?引出典故【请看典故】:汉高祖刘邦曾称赞张良、萧何、韩信等三人为“人杰”,自愧在谋略运筹,政治经济管理,率兵作战等方面不及他们,但同时指出自己能够使用这些人材,因而取得政权。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通用6篇)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通用6篇)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通用6篇〕小学语文《绝句》教案〔通用6篇〕小学语文《绝句》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的: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根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3〕老师范读。

考虑: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X?写了哪些景物?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

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杜甫,唐代诗人。

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

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X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

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答复后,老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X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答复后老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X水鸟。

青天:蓝X的天空。

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X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答复后老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

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

千秋指好多年。

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答复后老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

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X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

这句的意思是:门外X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绝句》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绝句》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绝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什么是绝句。

2.能够朗读、理解《绝句》诗句。

3.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语音练习:焦诗《绝句》。

2.阅读诗歌《绝句》。

3.理解诗句意境。

三、教学过程1.语音练习教师先朗读《绝句》诗句,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各个字的读音、音调、韵律,让学生注意情感的表达。

•学生跟读。

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读音练习,注意各个字、词、句的读音和韵律。

•学生分小组朗读。

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朗读练习,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2.阅读诗歌教师先快速浏览整首诗歌,让学生感受整篇诗歌的整体氛围和主题。

•学生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学生单独阅读。

让学生自己阅读,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理解诗句意境教师通过讲授文化背景、诗人生平、诗歌结构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读的诗句,并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生分小组鉴赏。

让学生分小组鉴赏,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学生单独鉴赏。

让学生自己进行鉴赏,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四、教学评价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检测学生的语音、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检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是通过文化背景、诗人生平、诗歌结构等方面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读的诗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意境和主题,达到教学目标。

从学生的表现来看,该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的细节部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绝句》教案

《绝句》教案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3分钟)
播放春天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说说春天的特点。
引出古诗《绝句》,介绍诗人杜甫。
2.初读古诗(7分钟)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结合图片和诗句,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如“迟日江山丽”中描绘的春日阳光照耀下的江山美景。
讨论: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朗读背诵(10分钟)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春天的美好和诗人的情感。
开展朗读比赛,评选出“朗读小明星”。
尝试背诵古诗,先同桌互相背诵,再指名背诵。
指名朗读古诗,其他学生评价。
全班齐读古诗。
3.识字写字(10分钟)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开火车读生字,巩固读音。
交流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
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绝、迟、江、泥”等字5分钟)
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6.拓展延伸(5分钟)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师推荐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如《春晓》《咏柳》等,让学生课后阅读。
7.课堂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鼓励学生多阅读古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绝句》有了深入的理解,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和写法,提高了朗读和背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诗人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学生在朗读时节奏把握不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绝句教学设计15篇

绝句教学设计15篇

绝句教学设计15篇绝句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1.指导学生熟悉、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把握生字的音、形、义。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古诗的根底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具预备:录音机、小黑板、自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醒课题1、谈话:记得我在读书的时候,有位教师给同学们出了一个谜语,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可是我们一时猜不出来。

你们想不想也来猜一猜?2、在黑板上斜着往上画一行白鹭,让学生用一句诗来说谜底。

3、告知谜底,提醒课题。

(谜底:一行白鹭上青天。

课题:绝句)4、简介: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今湖北人。

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5、回忆学过的杜甫的诗,练习背他的另一首《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6、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呢?抓紧翻开书读一读吧。

二、指导自学(按上节课的方法学习)1、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1)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理解诗句意思。

(3)想象诗句画面,背诵古诗。

2、依据以上方法自学古诗。

三、检查自学状况,合作探究,质疑释惑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认读状况。

2、出示抄有诗歌的小黑板,检查自读状况,相机纠音。

3、采纳多种形式读诗:拍手读、摇头晃脑读、依据自己的理解表演读4、理解字词意思:鸣:叫的意思。

青:(让学生查字典选择)蓝色。

千秋:很多年。

万里:来得很远。

泊:停。

东吴:地名,在现在的江浙一带。

5、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依据学生答复,相机板书。

6、谁来说说诗句意思?(窗外翠绿的柳枝上,有两只黄鹂正在唱着悦耳的歌,一行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蓝蓝的天空。

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远处西边的山岭上,积了多年的雪还没有溶化,门前的江边,停靠着来自遥远的东吴的船只。

)教师小结: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在屋子里向远处远眺,这窗户似乎画框,远处的山,蓝天下的白鹭,柳树上的黄鹂,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简直就是一幅绝妙的画。

三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教案(通用5篇)

三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教案(通用5篇)

三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教案三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教案1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

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

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

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插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

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色水鸟。

青天:蓝色的天空。

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

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

“千秋”指好多年。

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

“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

这句的意思是:门外江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绝句》 教学设计

《绝句》 教学设计

《绝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绝句》。

2、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景。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的意境。

准确地朗诵和背诵古诗。

2、难点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理解古诗中一些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一些春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色。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古人是如何描绘春天的美景的,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绝句》。

2、作者介绍简单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他的诗歌风格。

强调杜甫在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初读古诗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4、理解诗意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解释一些较难理解的字词,如“迟日”“泥融”等。

结合图片和注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5、感受意境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提问学生从诗中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6、诵读古诗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

分组朗读、个人朗读,互相评价。

7、背诵古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背诵,教师可以通过提示关键词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检查背诵情况,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8、拓展延伸展示杜甫的其他描写春天的诗句,让学生对比阅读,感受其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描写春天的小诗。

9、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诗句的意思、诗人的情感、朗诵和背诵等方面。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古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0、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绝句》。

收集更多描写春天的古诗,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说明]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

在教学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清晰,从激趣引题到感知全诗到逐句讲解到学生扮演诗人呤诵诗句,层层展开构成了一个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会诗境的良好教学结构。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听配乐诵读,想象画面,展开画面,贴图丰富画面的五步环节引导学生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并以此作为教学线索,贯穿整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领悟诗的意境,突破透景悟情的教学重点。

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用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融听、思、画、说为一体,使学生领悟到含字的比喻写法,同时对含字作替换比较分析,不仅帮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领悟到拟人这种修辞形式对突出景物描述的生动性以及表现诗意的特定作用,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

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大幅彩贴画、录音带、小黑板、大黑板上板书好全诗。

[教学间时]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景悟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齐读课题]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

这一首诗就是一首几言绝句?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公元12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4年重返成都杜甫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

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quot;安史之乱终于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进姓又过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载名称作了诗题。

下面请同学们各自把诗句读一读,生字要读准。

分页标题#e#
2、学生自读。

3、复习生字。

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我们一齐来复习一下。

4、指名读诗:同学们会读这首诗吗?老师请四位同学一人读一句,开火车,谁愿意?
二,范读创设情境
1学习第一句
听范读录音: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

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诵读,同学们想听听吗?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用语言创设情境:听着这充满感情地诵读,我们仿佛走近了诗人,也来到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此时正是三月天气,日光柔和,微风徐徐。

一日清晨,诗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诗人循声望去,看到了什么?黄鹂有同学知道吗?
介绍黄鹂。

黄鹂是一种很美丽又会唱歌的小鸟,羽毛大部分是黄色的。

学习翠、鸣。

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哪儿鸣叫呢?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是什么意思?可见此时正是什么时节?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
读第一句诗。

让我们一齐用欢快的语调,读一读第一句诗,注意七言绝句的的节奏。

说句意。

第一句诗的意思同学们理解吗,谁能说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