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绝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绝句》(杜甫)教案

《绝句》(杜甫)教案

《绝句》(杜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绝句》这首诗。

(2)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杜甫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学会关注社会,关心民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人杜甫的图片、诗歌全文、字词解释、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杜甫的图片,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绝句》。

2. 诗歌解析(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字词。

(2)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思想。

3.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其他杜甫的诗作,学生选择一首进行欣赏和分析。

(2)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 小结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背诵《绝句》,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交流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诗歌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3. 写作能力评价: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诗歌主题和艺术特色的把握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绝句杜甫幼儿园教案

绝句杜甫幼儿园教案

绝句杜甫幼儿园教案一.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背诵杜甫的绝句诗;2.学生能够理解绝句的特点和意义;3.学生能够仿写自己的绝句诗。

二. 教学重点1.背诵杜甫的绝句诗;2.理解绝句的特点和意义;3.仿写自己的绝句诗。

三. 教学内容1. 杜甫的绝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 绝句的特点和意义绝句是一种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诗歌形式,每首诗只有四句,一般不重复字句。

绝句富于想象、含蓄、有意境,可以表达深厚的思想和感情。

3. 仿写自己的绝句诗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仿写一首自己的绝句诗。

2.鼓励学生多进行交流、分享和展示。

四. 学具准备1.杜甫绝句诗卡片;2.实物山水模型;3.相应仿写绝句诗卡片。

五.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了解山水的基本组成以及山水的各种变化;•利用实物模型介绍山水的特点,如远近、大小、高低等。

2. 学习杜甫的绝句诗•学生跟读杜甫的绝句诗;•分享每个学生对这首诗的不同理解;•教师对诗句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了解绝句的特点和意义。

3. 仿写自己的绝句诗•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独特的绝句诗;•学生展示自己写的绝句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4. 练习背诵杜甫的绝句•教师以每个学生为单位,对其进行练习背诵;•整体练习背诵。

六. 课后作业1.再背诵一遍杜甫的绝句诗;2.写一篇对绝句诗的理解和体验。

七.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绝句的特点和意义。

此外,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写出了自己的绝句诗,通过交流和分享,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也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并进行深入的探索。

《绝句》教学设计15篇

《绝句》教学设计15篇

《绝句》教学设计15篇《绝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绝句》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认识“鹭、含、岭、泊、吴”这几个汉字,会写八个汉字。

2.感情朗读这首古诗,感受春天的明媚色彩,感受诗人杜甫的愉悦心情。

教学过程:一、回忆背诵导入1.背诵《望庐山瀑布》2.揭题:这节课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绝句,指名读3.理解“绝句”:诗歌的一种体裁形式,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五言(七言)绝句。

4.了解诗人杜甫:又称“诗圣”,在成都待过,那儿有“杜甫草堂”,此诗是战争平息后重回成都写下的,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呢?二、自读,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同桌互相帮助纠正2.指名展示读,倾听,纠正3.齐读三、学习诗句,朗读感悟(1)1.默读,想想诗人在这首诗里写了哪些景物?板书: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2.边读边想像:在蓝天的映衬下,黄鹂、白鹭、翠柳、青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想象,描述:两个黄鹂唉翠绿的柳枝上欢快地鸣叫,一行白鹭轻盈地飞上了蓝蓝的天空,这一切显得多美啊!3.看到这样的景色,此时诗人杜甫的心情会是什么样?4.是的,他被这生机勃勃的春景深深地感染了,内心充满了愉悦。

5.朗读体现(2)1.诗人在明媚的春光里还看到了什么?千秋雪、万里船2、为什么会看到千秋雪?(诗人透过自己的窗户望去,正好是著名的西岭雪山,山顶上的积雪长年不化,诗人形象地叫做千秋雪)3、要开往远方的船只,静静地停靠在诗人的家门口,理解:停泊4、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像一幅画一样出现在诗人的窗前,即将远航的船只静静地听在门边,一切是那么美好!理解:没有战争,人们和平地生活,让他快乐而欣慰,经历了战争之苦的杜甫,看到草堂内外一片美好的春光,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5、朗读体现6、试着背诵四、总结延伸: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走进更丰富、更奇妙的大自然呢!五、指导写字六、教学反思:古诗的教学一直是我的一个困惑,不知道从何下手,试着能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悟,似乎又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但教师的引又显得特别束手无策,一讲总是会忍不住将学生该说的也说了。

《绝句》(杜甫)教案

《绝句》(杜甫)教案

《绝句》(杜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绝句》。

(2)理解《绝句》的诗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了解其生平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绝句》。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

3. 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创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的理解。

2.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绝句》的文本和注释。

2. 相关杜甫的生平介绍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绝句》的题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绝句》,理解诗歌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字词,理解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交流感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1)背诵《绝句》。

(2)结合课后注释,深入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杜甫的其他作品,突出《绝句》的艺术特色。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尤其是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体现。

3. 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喜爱程度,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杜甫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古诗《绝句》教案设计

古诗《绝句》教案设计

古诗《绝句》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是一首四行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战乱带来的苦痛和对前途的担忧。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了解唐代社会背景,以及反思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人类对和平的渴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杜甫以及《绝句》的创作背景和特点;b. 理解《绝句》的意义和主题;c. 掌握《绝句》的韵律、节奏和语言特色;d. 学会运用诗歌分析方法解读古诗。

2. 能力目标:a. 发展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文学思维;b. 培养学生的感受、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c. 增强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b.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人性问题,并培养对和平的向往;c.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个人情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绝句》的意义、韵律和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深入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a. 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展现唐代社会背景,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b. 提问:你知道杜甫是谁吗?他有哪些代表作品?2. 导读(10分钟)a. 让学生仔细阅读《绝句》这首古诗,先尝试理解整体意义;b. 提问: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和主题?c. 大声朗读全诗,体会其韵律和节奏。

3. 分析解读(30分钟)a. 让学生分组成小组,共同分析《绝句》的诗句、韵律、表达手法等;b. 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所含有的情感和意象,学习如何从句子结构和语言运用中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c. 给学生一些相关背景知识,如唐朝社会的动荡、诗人的遭遇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4. 创作互动(20分钟)a.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与《绝句》相呼应的短诗;b. 让学生结合现代社会的情境,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或对社会问题的思考;c.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分享和交流,并选取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杜甫《绝句》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绝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

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设计特色】重在学生参与,激发主体情趣。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设计,多种多样的铺垫、延伸的作业设计,变传统古诗教学的单向灌输为学生的自读、自练、自悟,既激发了主体的学习情趣,帮助学生“走近古诗”,又调动了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了语文教学重在实践运用的教学思想。

以趣味练习法为主学习《绝句》1.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一首4句,每行5字或7字。

)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2.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插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3.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

(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4.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村”“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名词前面都加了表示颜色的。

)加上这些词有什么作用?联系诗句说说理由。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

(鸣”与“上”是有动感的;“含”与“泊”是无动感的。

)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

《绝句》(杜甫)教案

《绝句》(杜甫)教案

《绝句》(杜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绝句》这首诗;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并欣赏绝句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绝句》的诗意理解和诗词鉴赏。

2.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意境美和韵律美的鉴赏。

2. 杜甫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绝句》全文、杜甫的生平介绍、诗词鉴赏分析等。

2. 学生准备《绝句》全文,提前阅读并理解诗歌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杜甫及其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诗歌讲解:教师逐句讲解《绝句》的诗意,分析诗句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诗词鉴赏:教师引导学生从韵律、意境等方面欣赏《绝句》,分析其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绝句》的理解和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绝句》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绝句》,并写一篇简短的鉴赏文章,分析诗句中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杜甫的其他绝句作品,如《春望》、《月夜忆舍弟》等,分析其创作特点和风格差异。

2. 文化延伸:教师介绍唐代绝句的发展历程,以及杜甫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帮助学生了解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

七、课堂练习:1. 学生现场背诵《绝句》,教师检查背诵效果。

2. 教师选取几篇学生写的鉴赏文章,进行点评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课后作业:1. 背诵杜甫的其他绝句作品,加深对杜甫诗歌的理解。

2. 深入研究杜甫的生平事迹,了解其诗歌创作的心路历程。

《杜甫·绝句》教案

《杜甫·绝句》教案

《杜甫·绝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杜甫·绝句》。

(2)理解《杜甫·绝句》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

(3)分析《杜甫·绝句》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杜甫·绝句》。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杜甫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杜甫·绝句》。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杜甫·绝句》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僻字词的解释。

(2)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杜甫·绝句》的背景和诗人的生平。

(2)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例子,以便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拓展。

2. 学生准备:(1)预习《杜甫·绝句》,了解诗文内容。

(2)查阅字典,掌握生僻字词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杜甫及其作品《杜甫·绝句》。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杜甫·绝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分享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杜甫·绝句》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拓展(1)介绍杜甫的其他绝句作品,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2)比较《杜甫·绝句》与其他作品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杜甫·绝句》。

2. 分析杜甫的其他绝句作品,思考其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的异同。

3. 写一篇关于《杜甫·绝句》的短文,阐述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掌握课文生字词。

2、能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内容
1、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2、小组讨论及对话交流的基本程序。

教学材料
杜甫《绝句》
教学方法
教师引领法、小组讨论法、课堂展示法
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
教学课程
一、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思念家乡的时候是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诗人杜甫的方法。

(板书课题:《绝句》—杜甫)
二、初读诗歌,梳理词句。

投影1:阅读古诗,完成学习任务:
①根据拼音解决生字。

②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难词、关键词的含义。

③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投影2:检查初步阅读情况:
①规范学生读音,强调难字:
鹂(lí)行(háng)鹭(lù)泊(bó)
②释义: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代吴国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三、多角度阅读并概述古诗,分组讨论并宣布讨论结果。

师:请1—4组的同学按序号对应不同角度,用自己的话来概述古诗。

1、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述。

2、从“主题”的角度来概述。

3、从“思想感情”的角度来概述。

4、从“诗中景色”的角度来概述。

讨论过程(……)
师:同学们都很积极地在讨论,下面请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来宣布讨论结果。

请第1组从“内容”角度概述的同学展示。

投影3:引领: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述(讲清楚时间、地点、环境、事件即可)。

预设: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请第2组从“主题”角度概述的同学展示。

投影4:引领:从“主题”的角度来概述(抓住诗人写这首诗主要想表达的是什么)。

预设:诗人看见美丽的景色,想到了自己的故乡,因而非常思念故乡。

请第3组从“思想感情”角度概述的同学展示。

投影5:引领:从“思想感情”的角度来概述(从这首诗中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感情)。

预设:诗歌前两句还是生机勃勃的春景,后两句诗人就陷入了哀伤的思乡之情当中。

请第4组从“诗中景色”角度概述的同学展示。

投影6:引领:从“诗中景色”的角度来概述(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预设:黄鹂、白鹭、积雪、船只。

体会古诗的优美之处。

课后作业:抄写古诗中的重点生字词,背诵古诗。

寝室设计方案
设计目标:环保、温馨、舒适。

设计内容:美化天花板及墙壁,规范书架摆设、杂物堆放。

设计材料:胶水、胶布、剪刀、泡沫彩纸板、记号笔。

设计方法:成员合作、分工配合。

设计时间:12小时
设计过程:
1、购买材料:分两组进行,一组前往材料区;购买墙纸(温馨色调,建议米白色)、
泡沫型彩纸板(红、黄两色)、挂钩;另一组前往生活区,购买胶水、双面胶、剪刀、记号笔、强力清洁剂。

2、准备材料:将泡沫彩纸板剪成花瓣形状(红、黄两色),大小不一,两种颜色的
花瓣交替粘紧备用。

3、全体成员首先把寝室打扫一遍,用买来的强力清洁剂把寝室的卫生死角清理干
净。

由于寝室空间狭小,很多东西都没地方放,比如包包之类的,所以在墙上粘贴一些挂钩是非常有必要的。

把买来的挂钩分布均匀地贴在每个位置的旁边,这样既可以节省空间又不会觉得有损美观。

寝室进门的两个床后面有一个大约行李箱宽的空置位置,这个位置就用来放行李箱,两边的空位刚好可以放进8个箱子。

4、寝室打扫干净以后就开始贴墙纸,寝室共8人,分两组进行,4个人负责一边,
一边两个人在床上负责贴纸,下面两个人负责递接材料。

墙纸贴好之后,把之前粘好的花瓣贴在上床以上的墙纸上面,距离适中。

成品效果不会让人眼花,会带给你一种温馨舒适的视觉感受,达到了最初的设计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