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杜甫绝句教案
《绝句》杜甫教学设计

《绝句》杜甫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篇一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画为媒,读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诱发热情上课伊始,教师用充满热情的语言,创设自由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知作者的同时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把学生引入诗情画意之中。
迷人的自然景观伴着轻快流畅的朗读,学生埋藏于心灵深处的情感被拨动,诗兴喷涌而出,大家跃跃欲试,争先说出与画面相关的诗句,学习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以读为本,感知诗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
学生要想真正明白一首诗的意思是离不开读的。
尤其是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更应该以读、背古诗为教学重点。
然而,反复的朗读是枯燥的,根本激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多式多样的朗读方法来帮助学生读通古诗,读懂诗意。
如:初读古诗时,我要求学生划出生字,注意读准音,读通顺诗句。
自读后,指名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
接着读古诗,标划停顿,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再辅以男女生读,比赛读,带上表情读,在反复地读中学生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二、放飞想象,走进诗境。
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古诗教学,贵在诱导学生进入诗歌描绘的意境。
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并让不同爱好、特长的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感悟诗的意境:“同学们,优秀的诗歌常常‘诗中有画',你们想欣赏诗中蕴含的画面吗?请大家把眼睛闭起来,现在你们就来到了成都郊外的杜甫草堂?? '引导学生边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自己好像看到了什么?并把自己想象到的用画画、写话或诵读等方式变现出来。
《绝句》优秀教案(通用9篇)

《绝句》优秀教案《绝句》优秀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绝句》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绝句》优秀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听古诗的兴趣,并记住题目和古诗大意2、加深幼儿对春天季节特征的认识3、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图画二活动准备1、幼儿教材、大书、电脑2、准备字卡:融鸳鸯3、复习字卡:山春花草燕子三活动过程1、谈话:春天(1)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幼儿回答,教师适时出示字卡:“春”。
(2)提问:“她是一个小姑娘,着一件绿褒赏,青山绿水是花裙,桃花为她画粉妆,姑娘咯咯笑一笑,小河解冻水长流。
谜底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谜底是“春姑娘”,(3)提问:“请你说一说,你最喜欢春天的什么景色?春天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它的美体现在哪里?”鼓励幼儿大担发言。
2、教师出示字卡“燕子”,请幼儿学燕子飞到指定位置拿书。
3、请幼儿将书翻到第12页,和乖乖熊一起看图画。
(1)提示:请小朋友由远到近观察画面(2)提问:“近处有什么?幼儿回答,教师适时出示字卡“花草燕子鸳鸯(3)提问:“远处有什么?“山”幼儿回答(4)提问::你能用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这幅图以后的感觉吗?4、放电脑。
请幼儿来听古诗,并回答问题(1)教师:“春天万物苏醒,繁花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唐朝诗人杜甫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2)请一名幼儿在大书上示范欣赏古诗(3)幼儿独立欣赏古诗,教师来回指导,注意纠正幼儿的不良坐姿态(4)提问:诗名是什么?幼儿在自己的书上指出题目,并读出(5)提问:“这古诗中都有谁?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回答问题,教师适时出示字卡(6)请幼儿再次欣赏古诗(7)教师分析古诗大意》“这诗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美丽如画。
前两句对大好春光进行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包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香味,吸引我们去体会、感受、联想春天的美好。
杜甫《绝句》教案

杜甫《绝句》教案《绝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大意。
2.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典故,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解读诗歌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大意。
难点: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典故,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解读诗歌中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听——谁在吟唱?【师吟诵诗歌,引出课题、作者】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有这样一位才女,她的一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演绎着属于她自己的悲欢离合。
“婉约词宗”“千古第一才女”等美称向我们证明着她的满腹才情。
今天,让我们和她一起驻足乌江河畔,倾听她在乱世里的吟唱。
(PPT出示课题,播放录音,学生聆听)同学们,李清照为何会在乌江河畔有这么深沉的`感慨呢?是谁触发了她心中的情思呢?让我们从诗歌中寻找答案。
二、问——为谁而歌?1.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接下来请用你较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诗歌,了解一下诗歌的大意。
《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歌大意】在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过渡语:诗人为谁而歌?项羽。
较后两句提到了项羽的故事,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乌江自刎。
大家都听过吧?项羽本是西楚霸王,但在楚汉之争中输给了刘邦,了解这个故事的人都知道,他是有机会翻盘的,但是他的自尊和气节不允许他这样做,所以他宁死不降,较后在乌江自刎。
就这一点以及项羽本人来说,世人对他褒贬不一。
有人说他�三、探----为何而歌2.同学们:这首诗中作者对项羽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呢?(高度赞扬?赞扬他什么?请从诗歌中找到答案(前两句)确定:在诗人眼中,项羽乃人中豪杰、顶天立地英雄男儿。
前两句就已经定下感情基调;赞扬/敬佩、思念。
同学们知道前两句诗中的“人杰”和“鬼雄”较初的意思吗?引出典故【请看典故】:汉高祖刘邦曾称赞张良、萧何、韩信等三人为“人杰”,自愧在谋略运筹,政治经济管理,率兵作战等方面不及他们,但同时指出自己能够使用这些人材,因而取得政权。
《绝句》教案(通用12篇)

《绝句》教案(通用12篇)《绝句》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
第一句是草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其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
这些景物的画面,颜色明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洁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颜色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动听悦耳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气勃勃的明丽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的喜悦心情。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
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
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
含字运用拟人手法,非常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
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
泊,停靠着,但这停靠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宽阔。
【设计理念】1、以的嬉戏导入,使同学在课堂中吟诵的古诗,带领同学游览诗作的海洋,激发同学学习新古诗的爱好。
2、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通过观赏春天的美景、配乐诵读、想象画面、延长的作业等环节引导同学领悟诗的意境,走近诗人。
3、课堂上给同学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乐观性,引导同学乐观参加、全程参加,在参加中达到自悟得意,体现语文教学重在实践运用的教学思想。
4、在指导同学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用实物和图片让同学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使同学领悟到含字的比方写法,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5、鼓舞同学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同学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充分发挥同学学习的乐观性、主动性。
【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
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同学依据诗句绽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同学通过想象画面,领悟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激发同学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爱好,能背诵学到的一到二首课外杜甫的诗。
《绝句》教学设计15篇

《绝句》教学设计15篇《绝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绝句》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认识“鹭、含、岭、泊、吴”这几个汉字,会写八个汉字。
2.感情朗读这首古诗,感受春天的明媚色彩,感受诗人杜甫的愉悦心情。
教学过程:一、回忆背诵导入1.背诵《望庐山瀑布》2.揭题:这节课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绝句,指名读3.理解“绝句”:诗歌的一种体裁形式,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五言(七言)绝句。
4.了解诗人杜甫:又称“诗圣”,在成都待过,那儿有“杜甫草堂”,此诗是战争平息后重回成都写下的,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呢?二、自读,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同桌互相帮助纠正2.指名展示读,倾听,纠正3.齐读三、学习诗句,朗读感悟(1)1.默读,想想诗人在这首诗里写了哪些景物?板书: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2.边读边想像:在蓝天的映衬下,黄鹂、白鹭、翠柳、青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想象,描述:两个黄鹂唉翠绿的柳枝上欢快地鸣叫,一行白鹭轻盈地飞上了蓝蓝的天空,这一切显得多美啊!3.看到这样的景色,此时诗人杜甫的心情会是什么样?4.是的,他被这生机勃勃的春景深深地感染了,内心充满了愉悦。
5.朗读体现(2)1.诗人在明媚的春光里还看到了什么?千秋雪、万里船2、为什么会看到千秋雪?(诗人透过自己的窗户望去,正好是著名的西岭雪山,山顶上的积雪长年不化,诗人形象地叫做千秋雪)3、要开往远方的船只,静静地停靠在诗人的家门口,理解:停泊4、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像一幅画一样出现在诗人的窗前,即将远航的船只静静地听在门边,一切是那么美好!理解:没有战争,人们和平地生活,让他快乐而欣慰,经历了战争之苦的杜甫,看到草堂内外一片美好的春光,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5、朗读体现6、试着背诵四、总结延伸: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走进更丰富、更奇妙的大自然呢!五、指导写字六、教学反思:古诗的教学一直是我的一个困惑,不知道从何下手,试着能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悟,似乎又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但教师的引又显得特别束手无策,一讲总是会忍不住将学生该说的也说了。
《绝句》教案、反思(精选5篇)

《绝句》教案、反思(精选5篇)第一篇:《绝句》教案、反思《绝句》教案、反思教学目标:1、会认“绝、鸣、柳、岭、泊、吴、含、窗、鹭”九个生字,会写“绝、鸣、柳、岭、泊、吴、含、窗”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句诗。
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春景图动画,学生欣赏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题目,学生书空“绝”,在生字本上书写一遍。
2、出示课件,了解“绝句”含义。
《绝句》属于七绝。
3、出示课件,了解杜甫。
二、朗读并感悟古诗:1、认读生字:鸣、柳、岭、泊、吴、含、窗、鹭学生认读,老师指导;说说你记住哪些字,如何记住的;给生字组词。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指导读诗出诗的节奏:出示课件中划出节奏的古诗,老师打着节拍范读;学生试着打节拍读诗;个别学生打节拍读诗;齐读,读出诗的节奏。
4、理解诗意后熟读:出示课件第一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
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齐读这两句诗。
出示课件第二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
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释义“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
齐读这句诗。
出示课件第三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
出示”门泊东吴万里船”,释义“泊”(停泊)。
齐读这句诗。
5、感悟诗境,背诵古诗:(1)老师从第一句诗中找出两种事物“黄鹂,翠柳”,学生在二、三、四句诗中划出“白鹭、青天、西岭、千秋雪、船”。
(2)指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体会颜色美。
(3)出示课件“配乐诗朗诵”,个别学生读诗,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交流脑海中的画面。
(4)小结:你们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这是哪个季节?(春季,因为出现了翠柳)。
绝句教案(精选10篇)

绝句教案(精选10篇)绝句教案篇1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黄鹂:又称黄鸟,雄鸟羽毛金黄色,雌鸟黄中带绿,名声婉转,栖于高枝。
白鹭:羽毛雪白、双腿细长的能够捕食鱼虾的一种水鸟。
千秋:千年,谓年代久远。
东吴: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绝句是诗体名。
绝句、律诗为唐代的今体林诗(后世称为近体诗),以区别于古体诗。
这首诗以“绝句”写入诗题,又因同时有同体诗四首,所以合题为《绝句四首》,不令立体目。
这首绝句为四首中的第三首。
这首七言绝句每一句各写一种眼前的景物。
“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本栖息高枝,此时鸣与翠柳之上,古代诗词中“于”字长被省略,如果补进去就是“鸣于翠柳”。
“翠柳”表明柳叶新绿春意渐浓,黄鹂在柳叶新绿的枝头婉转的发出呖呖的声,显示了春日风光。
“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飞上高空,随着春暖而更有勃勃生机。
“窗含西岭千秋雪”,从窗框中望出去,西岭的久积未消的雪清晰可见,好像就包含在窗框中一样。
“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前停泊的是万里航行的东吴船,是驶向长江下游地区的,还是由下游驶下来的?长江虽长,航程虽远,但江上船只总是往返行驶,无论是驶来的、驶去的,都使诗人想到沿长江而下,可至中游地区的襄阳,转道可至故地洛阳;正因为如此,他系情于门前停泊的东吴船,对它产生遐想。
四句尽管都写景物,但前两句写的景物以色彩(绿柳、黄鹂、白鹭、青天)、声音(鸣、飞)、动静显示春光明丽,后两句则以静景(远景、近景)暗示动意;禽鸟在春暖时节如此活跃,自己不能无动于衷的心思也得到映示。
诗人的眼前景物当然不止这些,他把它们摄入诗中是有选择的,因景生情、以情取景,这就是他的选择准则。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
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
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二、结构美。
《绝句》(杜甫)教学教案

《绝句》(杜甫)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绝句》的内容,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绝句》的意境和杜甫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歌表达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绝句》全文及其注释、译文;杜甫生平介绍资料;相关古代诗词鉴赏知识。
2. 学生准备:预习《绝句》,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2. 朗读《绝句》:学生齐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解析诗句:分析诗句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讨论:分组讨论诗句的含义和杜甫的思想感情,分享各自的感悟。
5. 欣赏与借鉴:引导学生从杜甫的诗歌中汲取灵感,创作自己的绝句。
6. 总结:强调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五、作业布置1. 背诵《绝句》。
2. 写一篇关于《绝句》的鉴赏短文。
3. 创作一首自己的绝句,可以是写景、咏物、抒情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绝句》的意境和杜甫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绝句》的意义和美感。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杜甫的《绝句》为例,讲解古代诗词的创作技巧。
3. 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杜甫的诗歌中汲取灵感,进行创作。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句
一、导入新课。
1.孩子们,我们以前学过描写春天的古诗吗?我么一起来跟着音乐吟唱《春晓》
2.从你们的表情,老师看得出来你们很喜欢吟诵古诗,很喜欢春天。
这节课,咱们再来学一首写春天的诗,齐读课题。
3.学古诗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古诗的三步学习法:
(生齐读)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二、知诗人,解诗题。
1.我们先来完成第一步:1、知诗人,解诗题。
这首诗作者是?谁来介绍一下?
你了解得真多。
杜甫被称为“诗圣”,一身写了很多诗,这首是当时安史之乱平息后,作者回四川成都草堂,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我和儿子也很崇拜杜甫,五年前,特地到杜甫的草堂去。
这就是草堂。
惊呼吧!请看。
杜甫看到草堂门前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绝句》,那什么叫“绝句”?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
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就是“七言绝句”。
因为当时诗人太高兴了,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裁名称作了诗题。
三、抓字眼,明诗意。
1.第二步,该干什么了?抓字眼,明诗意。
(出示古诗)
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读他的诗了吧?那就放开声音,自由朗读这首古诗吧!诗中有几个是生字宝宝,你会读吗?老师考考大家。
先带着拼音读“含、泊、岭、吴”,你会想办法记住它们吗?谁来读:包含、门泊、西岭、东吴“出示”西岭、东吴“图。
诗中还有一个是
多音子”行“。
还有个音读”行走“是量词时就读”hang”。
那诗中该读什么?现在把生字放进诗中,你会读吗?读诗歌是有节奏的,你能划节奏吗,开始画吧。
和老师比比,老师是这样划的,请听。
齐读感受一下。
抽读。
生评价。
分组赛读。
男女读。
三、孩子们朗诵的真不错,在你的头脑中一定形成一些很美的画面吧。
来吧,谁和大家分享一下。
先看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相机指导“鸣”叽喳叽喳的叫,还可把它当成人,说黄鹂在柳树上唱歌。
怎样的唱(兴奋地唱)出示课件。
柳树是什么颜色?哪个字告诉你的?
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
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
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抽读。
赞许地,连诗人的心情都读出来了。
我们再来感受诗人欢快的心情。
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看,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上,是什么意思,青天呢?你能描述这美丽的画面吗?仰望苍穹,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敞开胸怀,读出这高远而开阔的美吧!
是啊,莺歌燕舞,春意融融,多美的画面呀,怎能不让诗人陶醉呢?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
(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
)诗人在哪里?他看到了什么?千秋雪,是指千年不变的积雪。
出示积雪图。
汉字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就把远处的雪山尽收眼底,含,的意思是,包含。
写上。
你透过窗户看到了什么?
1、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
(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
)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泊,是指(停泊)我们学校门口停泊着:许许多多将开往四面八方的小车。
孩子们,战乱过后,万里航船不受阻,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们脑中形成了一副副美的画面。
2、是啊,诗句太美了,诗中写了很多种的景物,用波浪线画出。
同学们快一起来找一找吧!(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
4、这首诗的美,不仅仅只因为诗人写出了景物,还因为诗人为景物描绘出了颜色,那么同学想一想,这首诗一共写了那些颜色?用横线画出来。
(黄、翠、白、青)用三角形标出动作的词。
5,怪不得是千古名句,“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有静有动。
四、读诗句,悟诗情。
同学们读懂了诗意,才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画面。
这是一幅生趣盎然的图画。
从这幅图上,你感受到怎样的心情?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吟诵好吗。
放《新年好》
我们再来背背吧。
五、拓展阅读,引导写诗。
1.(出示《绝句》)同样是杜甫的描写春天的绝句,读一读。
六、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会吟诵古诗了,还想象画面,体会到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现在开始写两个字了。
要写好这个字,请提醒大家的是什么。
然后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最后在书上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