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市场政策法规及演出经纪实务考试大纲
演出经纪人演出市场政策法规及演出经纪实务完整

演出市场政策法规及演出经纪实务第一章演出市场基础知识第一节:文化市场概论1~5☆考点1:文化的界定(p1)在我国比较通用的定义有三种:一是把文化与文明等同,意指人类一切创造成果的总和。
二是经济相当于物质文明,文化相当于精神文明。
三是特指广播影视音像、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领域。
☆考点2:市场的含义(p1)市场由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构成。
市场的主体是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市场的客体是各种商品和服务。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配置社会经济资源基本手段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充分发展的产物。
☆考点3:文化市场的概念(p2)文化市场可划分为:演出市场、娱乐市场、音像市场、网络文化市场、电影市场、书报刊市场、艺术品市场、文物市场等多种类型。
考点4:文化市场的商品经济属性(p2~3)1:文化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2:文化市场的运行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考点5:市场机制的三个基本要素(p3)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价格机制居于核心地位。
考点6:文化市场的社会制度属性(p5)1:我国文化市场是以国办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市场。
2:我国文化市场是政府导向型的有序竞争的市场。
3:文化市场的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效益是其最高准则。
第二节:演出市场的形成与发展(P5~8)☆考点1:中国古代表演艺术存在三个基本形式(p6)1:以宫廷、官府、官僚、贵族以及地主富豪家庭供养为主的官方表演艺术。
2:以巫术、传教为主的宗教表演艺术。
3:以民风民俗为主的民间艺术。
1:百戏是古代对散在民间的乐舞、杂技、武术等等各种表演艺术的统称。
2:北宋汴京、南宋杭州等地出现了大量表演各种伎艺的场所,即所谓“勾栏”、“瓦肆”。
3:明清两朝,各种地方戏曲大量产生。
也出现了一大批以演出为谋生手段的艺人戏班,并形成了行业组织。
4:鸦片战争后,西方话剧等艺术形式传入我国,上海、北京等地相继建起了一批拥有现代化演出设备的剧场(如1866年上海建成的兰心剧场)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对旧有的民营剧团进行“改人、改戏、改制”形成了以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和剧场为主体的计划演出体制。
2014年演出经纪人考试演出市场政策法规及演出经纪实务考试内容

演出市场政策法规及演出经纪实务考试大纲第一章演出市场基础知识第一节文化市场概论考点1.文化的界定在我国比较通用的定义有三种:一是把文化与文明同等,意指人类一切创造成果的总和。
二是经济相当于物质文明,文化相当于精神文明。
三是特指广播影视音像、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领域。
考点2.市场的含义市场由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构成。
市场的主体是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市场的客体是各种商品和服务。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配置社会经济资源基本手段的经济形势,是商品生产充分发展的产物。
考点3.文化市场的概念在我国,一般把文化产业定义为生产经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行业,主要内容包括演出业、图书报刊业、广播影视业、娱乐业、音像业、艺术品经营业、网络文化业、文物拍卖业、文化旅游业等门类。
文化市场可以划分为演出市场、娱乐市场、音像市场、网络文化市场、电影市场、书报刊市场、艺术品市场、文物市场等多种类型。
考点4.文化市场的商品经济属性1•文化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2. 文化市场的运行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考点5.市场机制的三个基本要素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价格机制居于核心地位。
考点6.文化市场的社会制度属性1•我国文化市场是以国办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市场。
2•我国文化市场是政府导向型的有序竞争的市场。
3. 文化市场的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效益是其最高准则。
第二节演出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考点1.中国古代表演艺术存在三个基本形式1. 以宫廷、官府、官僚、贵族以及地主富豪家庭供养为主的官方表演艺术。
2. 以巫术、传教为主的宗教表演艺术。
3. 以民风民俗为主的民间表演艺术。
考点2.演出市场的形成1. 百戏是古代对散在民间的乐舞、杂技、武术等等各种表演艺术的统称。
2. 北宋汴京、南宋杭州等地出现了大量表演各种伎艺的场所,即所谓“勾栏”“瓦肆”。
3. 明清两朝,各种地方戏曲大量产生。
2024年全国演出经纪人员资格认定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演出经纪人员资格认定考试大纲概述一、考试性质全国演出经纪人员资格认定考试是依据《行政许可法》《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的国家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
考试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目的是检验考生是否具备从事演出经纪职业的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考试科目考试设置两个科目,分别为《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和《演出市场政策与经纪实务》。
三、考试方式全国演出经纪人员资格认定考试由文化和旅游部组织,采取计算机闭卷考试方式。
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
每个科目单项选择题50题(每题1分,共50分),多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判断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第一部分思想政治一、基础知识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历史地位。
2.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
3.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关于文化和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
4.“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意义。
5.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6.“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7.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9.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论述。
二、文化工作方针政策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重要精神。
2.《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2024演出经纪人考试提纲

2024演出经纪人考试提纲演出经纪人考试大纲是考试命题的指导性文件,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以下是2024年演出经纪人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演出经纪人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演出经纪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运作等方面的掌握程度,以及考生的逻辑思维、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二、考试科目1. 演出经纪法规与实务2. 演出市场营销与剧院管理3. 演出经纪实务与案例分析三、考试形式演出经纪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为100分。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1. 演出经纪法规与实务(占比40%)主要考查考生对演出经纪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但不限于演出市场法律法规、演出合同法律问题、演出经纪人的权利义务等。
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和实务操作能力。
2. 演出市场营销与剧院管理(占比30%)主要考查考生对演出市场营销策略、剧院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但不限于演出市场分析、演出营销策略、剧院设施设备管理、剧院人力资源管理等。
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市场分析和营销策划,具备剧院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演出经纪实务与案例分析(占比30%)主要考查考生在实际工作中处理演出经纪业务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演出项目策划与执行、演出市场调研与分析、演出经纪合同谈判与签订等。
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
五、考试大纲说明1. 考试大纲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演出经纪人资格考试,各级考试机构应按照本大纲要求组织命题。
2. 演出经纪人考试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考试内容涵盖了演出经纪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运作等方面,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和实务操作能力。
同时,也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市场分析和营销策划,具备剧院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此外,还要求考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处理演出经纪业务,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
演出经纪人演出市场政策法规及演出经纪实务(完整)

演出市场政策法规及演出经纪实务第一章演出市场基础知识第一节:文化市场概论1~5☆考点1:文化的界定(p1)在我国比较通用的定义有三种:一是把文化与文明等同,意指人类一切创造成果的总和。
二是经济相当于物质文明,文化相当于精神文明。
三是特指广播影视音像、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领域。
☆考点2:市场的含义(p1)市场由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构成。
市场的主体是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市场的客体是各种商品和服务。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配置社会经济资源基本手段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充分发展的产物。
☆考点3:文化市场的概念(p2)文化市场可划分为:演出市场、娱乐市场、音像市场、网络文化市场、电影市场、书报刊市场、艺术品市场、文物市场等多种类型。
考点4:文化市场的商品经济属性(p2~3)1:文化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2:文化市场的运行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考点5:市场机制的三个基本要素(p3)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价格机制居于核心地位。
考点6:文化市场的社会制度属性(p5)1:我国文化市场是以国办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市场。
2:我国文化市场是政府导向型的有序竞争的市场。
3:文化市场的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效益是其最高准则。
第二节:演出市场的形成与发展(P5~8)☆考点1:中国古代表演艺术存在三个基本形式(p6)1:以宫廷、官府、官僚、贵族以及地主富豪家庭供养为主的官方表演艺术。
2:以巫术、传教为主的宗教表演艺术。
3:以民风民俗为主的民间艺术。
1:百戏是古代对散在民间的乐舞、杂技、武术等等各种表演艺术的统称。
2:北宋汴京、南宋杭州等地出现了大量表演各种伎艺的场所,即所谓“勾栏”、“瓦肆”。
3:明清两朝,各种地方戏曲大量产生。
也出现了一大批以演出为谋生手段的艺人戏班,并形成了行业组织。
4:鸦片战争后,西方话剧等艺术形式传入我国,上海、北京等地相继建起了一批拥有现代化演出设备的剧场(如1866年上海建成的兰心剧场)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对旧有的民营剧团进行“改人、改戏、改制”形成了以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和剧场为主体的计划演出体制。
演出市场政策法规与演出经纪实务_考试大纲2018

.. .. ..第一章演出市场基础知识第一节文化市场概论考点1 文化的界定在我国比较通用的定义有三种:1. 是把文化与文明同等,意指人类一切创造力成果的总和。
2. 是经济相当于物质文明,文化相当于精神文明。
3. 是特指广播影视音像、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领域。
考点2 市场的含义市场由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构成。
市场的主体是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市场的客体是各种商品和服务。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配置社会经济资源基本手段的经济形势,是商品生产充分发展的产物。
考点3 文化市场的概念:在我国,一般把文化产业定义为生产经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行业,主要内容包括演出业、图书报刊业、广播影视业、娱乐业、音像业、艺术品经营业、网络文化业、文物拍卖业、文化旅游业等门类。
文化市场可以划分为演出市场、娱乐市场、音像市场、网络文化市场、电影市场、书报刊市场、艺术品市场、文物市场等多种类型。
考点4 文化市场的商品经济属性1.文化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2.文化市场的运行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考点5 市场机制的三个基本要素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价格机制属于核心地位。
考点6 文化市场的社会制度属性1.我国文化市场是以国办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市场。
2.我国文化市场是政府导向型的有序竞争的市场。
3.文化市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效益是其最高准则。
第二节演出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考点1 中国古代表演艺术存三个基本形式1.以宫廷、官府、官僚、贵族以及地主富豪家庭供养为主的官方表演艺术。
2.以巫术、传教为主的宗教表演艺术。
3.以民风民俗为主的民间表演艺术。
考点2 演出市场的形成1. 百戏是古代对散在民间的乐舞、杂技、武术等等各种表演艺术的统称。
2. 北宋汴京、南宋杭州等地出现了大量表演各种技艺的场所,即所谓“勾栏”“瓦肆”。
3. 明清两朝,各种地方戏曲大量产生。
演出法规与演出经纪实务_张亮整理

演出市场政策法规及演出经纪实务考试大纲第一章演出市场基础知识第一节文化市场概论考点4、文化市场的商品经济属性p2--p31、文化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比如绘画、表演、雕塑等,之所以具有价值,是由于其中凝结着创作人员的体能、智能消耗。
文化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2、文化市场的运行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例:单选题。
、以下关于文化市场经济属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绘画、表演、雕塑等创作因凝结着创作人员智能消耗具有价值B.文化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C.文化市场的运作并不完全使用市场经济规律D.文化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考点5、市场机制的三个基本要素p3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价格机制居于核心地位。
例:单选题。
市场机制的基本要素是( D )A.政府调控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B.政府调控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C.政府调控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考点6、文化市场的社会制度属性p51、我国文化市场是以国为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市场。
2、我国文化市场是政府导向型的有序竞争的市场。
3、文化市场的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效益是其最高准则。
第三节演出市场基本制度例:单选题。
以下关于演出市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 )A.演出市场的主体是从事演出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B.演出市场的运行必须遵守市场经纪规律以经济效益为最高准则C.文化市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娱乐及文化积累效果体现了其经纪效益D.演出场所、演员和观众都是演出市场的组成部分考点1、我国演出市场三大基本制度p8--p131、营业性演出行政许可制度、演出经济制度、演出合同制度。
例:多选题。
关于演出经纪制度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A C D )A.营业性演出行政许可制度B.文化主管部门审批制度C.演出经纪制度D.演出合同制度考点2、营业性演出许可制度p8一是对营业性演出单位的主体资格实行许可证制度。
演出经纪人演出市场政策法规及演出经纪实务(完整)

演出市场政策法规及演出经纪实务第一章演出市场基础知识第一节:文化市场概论1~5☆考点1:文化的界定(p1)在我国比较通用的定义有三种:一是把文化与文明等同,意指人类一切创造成果的总和。
二是经济相当于物质文明,文化相当于精神文明。
三是特指广播影视音像、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领域。
☆考点2:市场的含义(p1)市场由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构成。
市场的主体是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市场的客体是各种商品和服务。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配置社会经济资源基本手段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充分发展的产物。
☆考点3:文化市场的概念(p2)文化市场可划分为:演出市场、娱乐市场、音像市场、网络文化市场、电影市场、书报刊市场、艺术品市场、文物市场等多种类型。
考点4:文化市场的商品经济属性(p2~3)1:文化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2:文化市场的运行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考点5:市场机制的三个基本要素(p3)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价格机制居于核心地位。
考点6:文化市场的社会制度属性(p5)1:我国文化市场是以国办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市场。
2:我国文化市场是政府导向型的有序竞争的市场。
3:文化市场的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效益是其最高准则。
第二节:演出市场的形成与发展(P5~8)☆考点1:中国古代表演艺术存在三个基本形式(p6)1:以宫廷、官府、官僚、贵族以及地主富豪家庭供养为主的官方表演艺术。
2:以巫术、传教为主的宗教表演艺术。
3:以民风民俗为主的民间艺术。
1:百戏是古代对散在民间的乐舞、杂技、武术等等各种表演艺术的统称。
2:北宋汴京、南宋杭州等地出现了大量表演各种伎艺的场所,即所谓“勾栏”、“瓦肆”。
3:明清两朝,各种地方戏曲大量产生。
也出现了一大批以演出为谋生手段的艺人戏班,并形成了行业组织。
4:鸦片战争后,西方话剧等艺术形式传入我国,上海、北京等地相继建起了一批拥有现代化演出设备的剧场(如1866年上海建成的兰心剧场)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对旧有的民营剧团进行“改人、改戏、改制”形成了以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和剧场为主体的计划演出体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出市场政策法规及演出经纪实务考试大纲第一章演出市场基础知识第一节文化市场概论考点1.文化的界定在我国比较通用的定义有三种:一是把文化与文明同等,意指人类一切创造成果的总和。
二是经济相当于物质文明,文化相当于精神文明。
三是特指广播影视音像、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领域。
考点2.市场的含义市场由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构成。
市场的主体是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市场的客体是各种商品和服务。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配置社会经济资源基本手段的经济形势,是商品生产充分发展的产物。
考点3.文化市场的概念文化市场可以划分为演出市场、娱乐市场、音像市场、网络文化市场、电影市场、书报刊市场、艺术品市场、文物市场等多种类型。
考点4.文化市场的商品经济属性1.文化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2.文化市场的运行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考点5.市场机制的三个基本要素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价格机制居于核心地位。
考点6.文化市场的社会制度属性1.我国文化市场是以国办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市场。
2.我国文化市场是政府导向型的有序竞争的市场。
3.文化市场的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效益是其最高准则。
第二节演出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考点1.中国古代表演艺术存在三个基本形式1.以宫廷、官府、官僚、贵族以及地主富豪家庭供养为主的官方表演艺术。
2.以巫术、传教为主的宗教表演艺术。
3.以民风民俗为主的民间表演艺术。
考点2.演出市场的形成1.百戏是古代对散在民间的乐舞、杂技、武术等等各种表演艺术的统称。
2.北宋汴京、南宋杭州等地出现了大量表演各种伎艺的场所,即所谓“勾栏”“瓦肆”。
3.明清两朝,各种地方戏曲大量产生。
也出现了一大批以演出为谋生手段的艺人戏班,并形成了行业组织。
4.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话剧等艺术形式传入我国,上海、北京等地相继建起了一批拥有现代化演出设备的剧场(如1866年上海建成的兰心剧场)。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对旧有的民营剧团进行“改人、改戏、改制”形成了以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和剧场为主体的计划演出体制。
6.改革开放以后,演出市场重新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演出市场正呈现出广阔的前景。
考点3.演出市场的现状从演出市场主体来看,初步形成了演出团体、演出公司与演出场所三类演出经济实体分工配合协作发展的主导格局;从演出类型来看,营业演出取代计划演出成为整个演出活动的主要部类;从演出的结构、布局与形势来看,高雅艺术与民族优秀艺术的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次大幅度增长,通俗艺术演出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国外来华演出与国内演出团体出国演出健康发展,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第三节演出市场基本制度考点1.我国演出市场三大基本制度营业性演出行政许可制度、演出经纪制度、演出合同制度考点2.营业性演出许可制度一是对营业性演出单位的主体资格实行许可制度,二是对营业性演出活动实行许可制度。
考点3.演出活动许可制度对演出项目的许可,对演出内容的许可,对演出经营行为的许可,对演出活动安全保证的许可。
考点4.演出经纪制度设立演出经纪机构,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从事营业性演出的居间、代理活动为职业的个体演出经纪人(以下简称个体演出经纪人),应当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个体演出经纪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20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节演出概论考点1.演出市场概念演出行业生产经营者即各类营业性演出单位(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演出经纪机构)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演出市场主体。
演出市场客体是指各类营业性演出节目,包括音乐、戏剧、舞蹈、杂技、魔术、马戏、曲艺、木偶、皮影、朗诵、民间文艺、模特、服饰等。
考点2.演出的基本要素1.演员2.观众3.演出场所4.服装服饰、道具、布景5.舞美、灯光、音响考点3.舞台的主要结构主舞台,是剧目的主要表演区;侧台,在主舞台的左右两侧是演出上下场的准备过渡区,也是推拉台左右形成的必要空间;后舞台,在主舞台后面的延伸区,为一些特殊剧节目的需要提供更大的设计和表演空间。
考点4.演出的主要特征1.演出是非物质形态的艺术品2.演出是现场表演的舞台艺术品3.表演者艺术生产过程也是观众消费观赏的过程4.演出自身的时效性和消费群体的有限性5.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都无法得到所有权考点5.营业性演出的意义营业性演出是指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下列方式为公众举办的现场文艺表演活动:1.售票或者接受赞助的;2.支付演出单位或者个人报酬的;3.以演出为媒介进行广告宣传或者产品促销的;4.以其他营利方式组织演出的。
考点6.按艺术品中进行演出分类1.单一艺术品种演出按照艺术品种的不同演出可以分为:戏剧类、音乐类、舞蹈类、杂技类、曲艺类、歌剧类、舞剧类、音乐剧等类演出。
2.组台演出组台演出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同一艺术品种有多个演出团体和个人参加的演出,另一种是由不同艺术门类和多个演出团体和个人参加的综艺演出。
考点7.根据演出规模进行分类1.按观众人数演出分类一般千人以下的演出场所均可视为中小型演出。
2.从演职人员规模演出分类从参加演出的演职人员规模数量也就是演出阵容,可分为大、中、小类型的演出。
第二章演出经纪人第一节经纪人概述考点1.经纪人的概念经纪人,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为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居间、行纪或者代理等经纪业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
考点2.经纪活动的特点经纪活动具有广泛性、中立性、有报酬性、隐蔽性、非连续性、有合法执业地位。
考点3.经纪人的性质经纪人的活动具有经营的性质,即有偿服务。
经纪人通过经纪服务,目的是获得佣金为主的营业收入。
经纪人行业属于第三产业范畴,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经纪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考点4.居间经纪人、行纪经纪人和代理经纪人的定义1.居间经纪人,指以自己的名义为他人提供交易信息及条件,以促成他人交易成功的经纪人。
2.行纪经纪人,指受委托人委托,以经纪人自己的名义与第三方进行交易,交易过程中出现的法律责任由委托人直接承担。
3.代理经纪人,指受委托人委托,以委托人的名义与第三方进行交易,交易过程中出现的法律责任由委托人直接承担。
考点5.经纪人的权利和义务要点权利:1.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经纪活动。
2.依照法律法规及合同约定获得佣金。
3.通过合法途径了解、核实委托方提供的资信材料。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义务:1.提供客观、公正、准确、高效的服务;2.将定约机会和交易情况如实、及时报告当事人各方;3.妥善保管当事人交付的样品、保证金、预付款等财物;4.按照约定为当事人保守商业秘密;5.记录经纪业务成交情况,并保存三年以上;6.收取当事人佣金应当开具发票,并依法缴纳税收和行政管理费;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规则。
考点6.经纪人不得从事的行为1.超越其核准的经纪业务范围;2.隐瞒与经纪活动有关的重要事项;3.签订虚假合同;4.采取胁迫、欺诈、贿赂和恶意串通等手段,促成交易;5.伪造、涂改、买卖各种商业交易未见和凭证;6.向当事人所取佣金以外的酬劳;7.参与国家明确规定的违禁物品、专控商品及其他不允许经纪人从事经纪业务的经纪活动的;8.兼职经纪人接受与所在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当事人委托。
促成交易;9.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考点7.佣金的支付只有经纪合同中规定的经纪业务的委托方才有支付佣金的义务。
经纪人可通过预收费用、预收佣金、签订“专有经纪权合同”、公证或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合同公证等措施方式佣金被甩。
考点8.佣金与回扣、信息费1.佣金与回扣。
佣金在产生的原因、作用的结果和作用的范围上与回扣相似,在所反映的经济关系和性质上与回扣不同。
2.佣金与信息费。
信息费是因提供有价值信息而对信息提供者所支付的价款,是信息商品的销售收入。
佣金与信息费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第二节演出经纪人考点1.演出经纪人的概念所谓演出经纪人,指在演出市场上为实现演出产品的交易进行中介服务并获取佣金的文化商人。
考点2.演出经纪活动管理(一)文化行政部门的管理文化行政部门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演出经纪机构资格认定2.演出项目审批3.演出活动监督(二)行业协会对演出经纪人的管理考点3.演出经纪人的自律性组织——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和作用。
职能: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是我国从事艺术演出工作者自愿结合非营利的专业性行业社会团体。
协会受文化部市场司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作用:1.积极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宣传、贯彻有关演出行业管理的方针、政策、法令、法律。
2.认真开展演出行业情况调查,代表行业向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建议,反映行业问题,协调管理方向。
3.广泛组织演出行业信息交流,总结和推广国内外演出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开展演出方面的理论研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业务与培训,致力于建设高素质的演出经纪人队伍。
4.促进国内、国际演出文化交流,组织业务洽谈会,为会员提供优质信息服务。
5.指导、促进、协调各地方演出行业协会的工作。
6.成立演出行业相关的专业委员会,保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7.制订行业规范,并通过评选等活动,树立行业典范。
8.协调、保护行业正常权益,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联合会员地址恶性竞争。
第三节演出经纪人的素质要求考点.演出经纪人的专业素质要求1.具有相当的文化素质修养和艺术产品鉴赏水品2.具有一定的演出经纪理论水平3.对国际演出经纪经营知识有所了解4.具有较高的专业法律素质5.具有较强的市场运作能力6.对艺术生产和演出活动过程的深刻了解第四节演出经纪业务内容考点1.演出经纪业务七项主要工作1.经纪业务相关信息的获取和整理;2.确定经济对象和经济项目;3.进行经纪业务谈判;4.签订经纪业务合同的管理;5.严格履行合同6.取得佣金收入;7.经纪业务总结和评估管理;考点2.收集、整理、利用信息的方法1.相关市场信息;2.科技及最新应用信息;3.政策法律信息;4.国家经济运行走势及经营环境信息;5.消费群体信息;6.社会政治文化动态信息;7.经济对象和潜在经济对象信息;8.行业相关信息;9.专门项目信息。
考点3.经纪对象与经纪项目的确定方法1.做好演出市场调查工作2.客观评价自身能力和市场机会3.注重开发潜在的演出市场需求项目4.宁少勿多,宁精勿滥的原则5.注重树立经纪对象品牌的原则6.做好谈判的约定工作考点4.演出经纪谈判前的信息准备工作要点1.己一方处于谈判中的实力、地位的综合评价信息,即要先“知己”。
2.对自己一方对于谈判应采取的策略方式相关的信息资料做准备。
3.对谈判中要使用的资料信息的整理和准备,一般要事先做出几个方案或预算、测算资料,以备在谈判使用时具备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