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课件:选修一 第2单元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共24张PPT)

合集下载

岳麓版历史选修1课件:第2单元-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岳麓版历史选修1课件:第2单元-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把国家控制的 荒地
抑制了 土地兼并 ,有利
分配给农民,农民向
政府能够掌握、支配
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
政府交纳 租税 ,承
大批的 无主荒地
徭役;促进了北方经济
担一定的徭役和兵
的恢复与发展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宗主督护制
三长制 存在很多弊端
设邻长、里长、党长 政 府 直 接 掌 握 了 农 户
合称三长,负责清理 和 地方政权,改变了隐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迁都洛阳 (1)原因 ①都城平城气候恶劣,生产的 粮食不能满足京城需要。 ②平城地处偏僻,很难有效地控制 中原地区 。 ③北方少数民族 柔然 对北魏构成威胁。 (2)目的: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 黄河流域 的控制。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过程:493 年,由平城迁至 洛阳 ;秉公执法,打击以拓跋恂为首的保守派 。 (4)意义: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 的融合,进一步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均田制的实行,一定程度上使无地 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 2.迁都洛阳,推动了洛阳经济的恢复 与发展,打击了保守势力,推动了 北方民族融合,为孝文帝进一步改 革奠定了基础。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移风易俗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 民族融合,推动了鲜卑政权的封建 化,为结束南北分裂奠定了基础。 4.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 文化的认可,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 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
②孝文帝改革中实行了一系列汉化的措施,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 式。
③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将北方民族的融 合推向高潮。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共29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共29张PPT)

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进 和变化。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 的变革。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是怎样进行风俗习惯改 革的? 你如何评价这一改革? (2)你认为移风易俗与改革的关系如何? (3)联系社会现实,你认为当前有哪些陋习需要 改变?
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民族融合
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
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 相互影响和渗 透。包括少数民族汉化,也包括汉族对少数民族 优秀文化的吸收。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汉族的 经济文化水平
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 汉族为核心 发生。
综 合 探 究
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孝文帝改革 成功的原因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1)据上述材料分析归纳均田制推行的原因、 目的及实质: 原因: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减少政府税收。 目的:巩固政权。 实质: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2)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 十亩……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 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 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 律。
3、可能性
民族大融合趋势 冯太后和孝文帝 顺应趋势
4、改革目的
巩固统治 促进社会发展
综 合 探 究
1、假如你是北魏皇帝,面对现 状,你会怎么办? 2、拓拔宏是怎么做的? 3、你认为谁的主张会更合理些?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 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 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26张)(共26张PPT)(优质推荐版)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26张)(共26张PPT)(优质推荐版)

一、教材分析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补充材料 及自己对教科书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 法和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 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学习 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认识民族平等团 结、互相交流的重要性;了解孝文帝改革给社会所带来 的繁盛局面,使同学们认识民族融合交流给社会进步所 带来的积极影响。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三长制
内容:设邻长、里长、党长(三长),直属州郡 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北魏政权
宗主
农民 (改革前)
北魏政权
影响:
农民 (改革后)
农户和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于中央集权。 也有利于国家推行均田制、征收赋税和徭役。
"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整顿吏治 合作探究(三):
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建立制 度、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措施,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 性的变化:生产方式农耕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活方 式汉族化;这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 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 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 民族融合趋势的出现
改革的必要性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 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 纵马践踏。)
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 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 破,阖门比屋。” ——谢灵运 拓跋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谁在推行改革?
冯太后
(孝文帝祖母)
孝文帝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统一北方(439年)——基础 2.民族融合趋势的出现 3.鲜卑族社会经济发展落后 4.北魏社会矛盾尖锐,引发统治危机 5.冯太后与孝文帝的推动 改革的目的
可能性 必要性
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促进北魏社会发展。
1、前期: 冯太后主持 建立各种新制度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课标要求】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北朝
北 方魏 东 蜀 汉 南吴 方
十六国
北魏 宋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西晋
东晋
齐 南朝

陈 朝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2、后期: 孝文帝主持 移风易俗和推行汉化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二目至第五目,自主 学习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均田制 2、三长制 3、整顿吏治
4、迁都洛阳
5、移风易俗,推行汉制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均田制 合作探究(一):
1、什么是均田制?
政府把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Biblioteka ,农民向政 府缴纳租税,承担徭役和兵役
1、实行均田制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2、推行均田制有何好处?
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土地兼并,利于国家征 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
北魏前期的行政体制
北魏政权
北魏政权怎么知道有多少 农民分到土地,又怎么向他们 宗主 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兵役呢?
四、改革的重大意义
孝文帝接见朝臣
四、改革的重大意义
四、改革的重大意义
1、经济: 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 空前的繁荣。 2、政治: 加速了北魏等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3、民族融合: 促进民族的融合进程,为中国多民 族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为隋唐 时期国家重新统一,封建社会繁荣 奠定了基础。
农民
宗主督护制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 宗族、佃户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很多 逃避战乱的人民投奔他们,成为坞堡中的一员。政 府由于无力消灭豪强势力,被迫承认其合法性,地 方的赋税、徭役也由他们代管、征收。他们往往隐 瞒户籍,借机逃避赋税。
思考:宗主督护制有哪些弊端? 1、影响了国家赋税征收 2、加重了地方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
1、北魏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整顿吏治?
俸禄制:官吏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严惩贪污。 任期考核制:以劝课农桑、克己奉公、推荐贤才、 惩治盗贼为主要内容。
2、整顿吏治有何积极作用?
吏治得到改善,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迁都洛阳 合作探究(四):
1、孝文帝迁都洛阳原因是什么?
但是,在历史上,一度因改革而强盛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 死后仅30余年便迅速地分崩离析,走向灭亡了,这事实本身 就很自然会引起历史学者对孝文帝改革(尤其是他的汉化措 施)的作用与意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形成不同的看法。
“国势之衰,实始于此。一传而宣武,再传而孝明,而鼎 祚移矣”。 ——清· 赵翼 孝文帝改革的思想和内容是恢复礼乐,是“迂腐的儒化”。学 来的主要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却是鲜卑人的长处──勇武 质朴,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使得鲜卑拓跋贵族迅 速腐化,这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 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
平城气候恶劣,粮食生产不能满足需要;地处偏僻,难以 有效控制中原;面临柔然威胁。洛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 长期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位置。 孝文帝为接受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迁都洛阳有何作用?
对洛阳发展: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政治经济中心。 对改革进行: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对民族关系:有利于民族文化的融合, 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推行汉制、移风易俗
(1)内容
改穿汉服、改说汉话、改用汉姓 提倡与汉人通婚、推行汉制 改籍贯
(2)作用
推进了北魏封建化进程; 有利于民族融合。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性质
少数民族
政权的封建化 经济的农业化 思想的儒学化
改革的性质: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四、改革的重大意义
北魏商业、手工业和文化发展的再现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 “自晋宋已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洛阳伽蓝记》
合作学习,探究改革的背景
改革的可能性
该图反映北魏政治生 活的哪一方面? A.军事征伐 B.娱乐休闲 C.社会风俗 在这种尚武风气的影响下,北魏取得了怎样的
成就?
北魏于439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分裂混战的局面。
改革的可能性 •
西晋末年以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先后进 入中原,建立了很多割据政权。在100多年的时间 里,民族间的混战造成白骨蔽野、村丘邑墟的惨 景。这些游牧部落长期在中原地区生活,逐渐抛 弃旧有的传统,转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和生产、 生活方式,逐渐演变成汉民族的新成员。 • 与此同时,部分汉人在与胡人接触过程中, 受到胡文化影响。他们不仅在穿着打扮、日常习 俗上模仿胡人,而且改取胡名,改说胡语。到后 来,他们的子孙干脆以胡人自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