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人虎传_到_山月记_高晓华
论中岛敦《山月记》对范本《李徵》、《人虎传》主题思想的继承与拓展

史
●
哲
传》 以叙述和对话为 主要表现方法 , 《 山月记》 则对 范 本 中 的人 物 内心 世界 做 了更 深 的挖 掘 ,
记》 ) , 作者为李景亮 ; 后经宋人修改题作《 人虎
传》 ( 收录于《 唐人说荟》 ) 。 关于两个 故 事 的 比较 文 学 研 究 , 中 日两 国 研 究 界 都 有 涉 及 。 日 本 方 面 ,山 敷 和 男 ( 1 9 6 0 ) ⑤ 指出: 相对于范本《 人虎传》 , 中岛敦的 《 山月记》 把人 物性 格复杂 化、 故事情节 简略 化, 这是 二者 之 间最 大 的 不 同 之处 。此 外 他 还 把两部小说的主人公李徵和另一出场人物李徵 旧友袁修进行对 比, 指出古代人和近代人的不
【 收稿 日期 】 2 0 1 6— 0 9— 0 9 【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大 学外 国语 学院 日 语 系, 山东 泰安 , 2 7 1 0 1 8 【 作者简介】 郭玲玲 ( 1 9 8 1 一 ) , 女, 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 学院 日语 系主任 , 讲 师, 研究方 向: 日 本近代文学 , 中日比
岛敦两部代表作《 山月记》 与《 李陵》 进行 了平 行研究 , 指 出两部小说 的主人公李徵与李陵同 属陇西李 氏家族 , 家族共有的性格特征是导致
他们各 自悲惨命运 的主要 因素; 后者从 自 我和 他者的关系人手 , 详细考察了李徵变虎的原因。
郭 勇指 出 :
同性格特质 , 即范本《 人 虎传》 中的李徵、 袁惨 二人 , 对人变 虎 的现象 没有 丝毫 怀疑 , 表 明 了简
一
文
●
史
《山月记》读后感名著小说2020精选范文

《山月记》读后感名著小说2020精选范文《山月记》仅仅是一篇篇幅10页左右的短篇小说,一书则是中岛敦的作品集,共收录中岛敦六部短篇、两部中篇和一部长篇这是一篇为世上无数才华横溢却拙于锻造,满怀理想却为现实所困的年轻人所做的自叙,其中毫无疑问渗透了作者高傲而坚毅的人格,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山月记》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山月记》读后感1“中岛敦是日本文学史上转瞬即逝的天才”,人们这样评价中岛敦。
与同年出生,不断发表作品,最后选择自杀的太宰治相比,这个33岁出现在日本文坛的中年男子,从崭露头角——成名——与芥川奖擦肩而过——因哮喘去世,一切都在同一年里发生,丝毫不给我们反应的时间,似乎更加让人惋惜。
中岛敦出生于汉儒世家,所以为他中国古典小说式的文风奠定了基础。
读其作品会发现,大多是志怪小说或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中人物为刻本。
在《山月记》中,除了收录了中岛敦的几部奇异短篇外,还包括《弟子》、《李陵》两部中篇及长篇小说《风•光•梦》。
《李陵》一篇中司马迁打破了前人的“述而不作”的文字体系,将编年体改为纪传体的形式,把历史人物变得更加丰富。
中岛敦或许极为赞成这一方式,于是才将那些活在我们课本里的人物拿出来从其经历及心理方面,进行更鲜活的创作,将冲突、矛盾一一展现。
这样的创作无论是对他还是对我们,都是迷人的。
受盖棺定论的判词的影响,我们似乎很少将“每个人独立成个体”的想法放到古人身上。
但在《弟子》中我们能看到,子路虽然依附孔子,我们从他的角度看,他才是主角,孔子的言行教诲转化到他这又是另一副模样。
而《李陵》中的李陵是一位真正的好男儿,无奈留在匈奴,但当他见到了牧羊的苏武时,却无限惭愧,只能留下对更优秀的人的敬佩与对自己的命运与选择的叹息。
让读者信服的是现实主义,让读者入迷的是浪漫主义。
中岛敦在长篇小说《风•光•梦》中借史蒂文森之口,把他对创作的认识表达了出来,当然,他也是这样实践的。
在《山月记》一文中,李徵自恃清高,执念以文成名最终变为老虎,是荒唐却有趣的浪漫主义;而最为人孰知因悔恨说出的那句: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与瓦砾碌碌为伍,遂逐渐远离世间,疏避人群,结果在内心不断地用愤懑和羞怒饲养着自己懦弱的自尊心。
山月记高人传感悟

山月记高人传感悟开始看《山月记》,是因为在知乎上看到“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与瓦砾碌碌为伍,遂逐渐远离世间,疏避人群,结果在内心不断用愤懑和羞怒饲育着自己懦弱的自尊心。
世上每个人都是驯兽师,而那匹猛兽,就是每人各自的性情。
对我而言,猛兽就是这自大的羞耻心了。
老虎正是它。
我折损自己,施苦妻儿,伤害朋友。
末了,我就变成了这副与内心一致的模样。
如今想起来,我真是空费了自己那一点仅有的才能,徒然在口头上卖弄着什么'人生一事不为则太长,欲为一事则太短'的警句,可事实是,唯恐暴露才华不足的卑怯的畏惧,和厌恶钻研刻苦的惰怠,就是我的全部了。
但远比我缺乏才华,可由于专念磨砺而成就堂堂诗家的,也颇不乏其人。
”才开始便以为是描写人生常态的东西,在相信与怀疑之间,矛盾着,迷茫着,并且全然相信这就是作家的常态,暗暗地欣喜于我与作家有这样的共同点。
但是在我仔细看过这个故事之后,就开始越来越来明白这个故事的真意,重要的句子原来是“世上每个人都是驯兽师,而那匹猛兽,就是每人各自的性情。
”诗人李徵,基于上面的心态,考取了比较好的功名,开始相信自己是有些才华的。
但因想以诗作出名,不愿为官,不曾想诗作难以出名,渐渐对自己的才华有所怀疑,这股怀疑就造就了他的畏惧和孤立,于是不愿意、不敢拜访其他诗人或向大师请教。
后因家境贫寒,不得不去外地任官,面对曾经不如自己而今却不得不听命的上级,在自己强烈又懦弱的自尊心作用下,终于在一个夜晚,彻底屈服于自己的性情,成为了一只老虎。
由此感叹我和与我一样的普通人,大抵都是有着和诗人李徽差不多的经历,我们与他的区别就是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还未曾变成老虎,倘若在诗人所处的世界里,莫不是已变了猪、猴、熊、老虎等各式各样的动物。
世界文学下的《山月记》和相似文学作品的对比与其意义

世界文学下的《山月记》和相似文学作品的对比与其意义世界文学下的《山月记》和相似文学作品的对比与其意义本文关键词:文学作品,意义,山月,世界,文学世界文学下的《山月记》和相似文学作品的对比与其意义本文简介:摘要:《山月记》是日本近代作家中岛敦的代表作,虽取材于中国唐传奇《人虎传》,但其主题变身以及自我告白式手法等创作方面也有近代西方文学的影子。
本文以《山月记》为研究对象,首先考证该作品与《人虎传》《变形记》《化身博士》《变身狐狸的夫人》四部作品的创作关联,其次比较分析五部作品中主人公的变身原因、过程、世界文学下的《山月记》和相似文学作品的对比与其意义本文内容:摘要:《山月记》是日本近代作家中岛敦的代表作,虽取材于中国唐传奇《人虎传》,但其主题变身以及自我告白式手法等创作方面也有近代西方文学的影子。
本文以《山月记》为研究对象,首先考证该作品与《人虎传》《变形记》《化身博士》《变身狐狸的夫人》四部作品的创作关联,其次比较分析五部作品中主人公的变身原因、过程、结果,指出其创作中的世界文学背景,以及近现代日本文学创作中的世界文学“野心”.关键词: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山月记;“变身”文学;Studying the Japanese Novel Sangetsuki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orld LiteratureAbstract:Sangetsuki is one of the best representativeworks of the Japanese modern writer Nakajima Atsushi. Although the model in the writing of Sangetsuki is the Tang dynasty story Renhuzhuan, the theme of transformation and self-confessional narratives and so forth also show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modern literature. Taking Sangetsuki as a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compares it with Renhuzhuan, Metamorphosis,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 and Lady into Fox, and assesses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se works by analyzing the reasons, process and results of the transformations depicted. This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e background of world literature within Sangetsuki and the purpose of finding world literature in Japanese modern literature. Keyword:world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angetsuki; transformation literature;引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大正末昭和初期) , 西方现代生活方式在日本得到大力推广,自明治维新开始的日本近代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山月记》及《人虎传》中对唐前虎的变身谈要素的继承

《山月记》及《人虎传》中对唐前虎的变身谈要素的继承王贝
【期刊名称】《齐鲁学刊》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为查明中岛敦的短篇小说《山月记》以及其所依据中国唐代的传奇小说《人虎传》两文学作品受到前代文学怎样的影响,首先从宋朝初期编纂的《太平御览》入手,按时间顺序进行纵向考察。
其次在对《山月记》和《人虎传》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阐明在两作品中对于唐前虎的变身谈中的要素的继承情况。
从变身原因和变身前后的状态来看,唐代传奇小说《人虎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东晋以后的虎变身谈的影响。
中岛敦的《山月记》中虽然可见《人虎传》对其的直接影响,但从变身原因及变身前后状态的角度来看,其受到中国唐前虎的变身谈的影响很小。
【总页数】7页(P121-127)
【作者】王贝
【作者单位】大阪大学大学院言语文化研究科,日本大阪府丰中市 560004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论中岛敦《山月记》对范本《李徵》、《人虎传》主题思想的继承与拓展 [J], 郭玲玲
2.与《人虎传》的对比中看《山月记》 [J], 李青;杨超
3.论《山月记》中李征虎变及其人性的重建 [J], 曹愫
4.日本的翻译小说与"翻案"小说的比较研究r——以《人虎传》和《山月记》为例[J], 刘鑫垚;杜勤
5.《山月记》与《人虎传》的对比研究 [J], 陈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月记

《山月记》中岛敦作作家简介中岛敦(一九○九~一九四二),小说家。
出身汉学世家,在被湮没了的古代中国历史和异域中,觅得创作生机,茁长为文坛异卉。
这位三十三岁早夭的作家,从少年时代就表现孤高的一面,不投稿文学同好杂志却乐于在校友会刊发表。
哮喘病加上童年遭继母严厉管教的经验,更趋向孤僻。
成长后,对人的存在生成怀疑。
祖父及父亲都是汉儒学者,自幼即受熏陶的中岛,被称誉是消化吸收了伦理思想的「诗人、哲学家和道德家」。
但中岛在知识方面并不偏食,汉籍之外,他也摄取西欧文学。
一九四一年,辞去高中教师,到南洋,将心仪的英国作家史帝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晚年在太平洋沙摩岛的生活,改编成《风与光与梦》,并将当地见闻写成《南岛谭》。
取材自中国古典文学的有《李陵》、《弟子》、《悟净出世》,也留有汉诗。
中岛一生为病体及生存价值所恼。
(山月记)改编自我国唐朝李景亮的(人虎传),但主题与原作不同,老虎的号哭,其实是作家自身精神的象征。
作家在时空隔绝尘封了的故事里,查找心灵生息之所,同时,陈述了其终生对存在意义的思考。
译文:陇西(在甘肃省)的李征博学多才,天宝末年[1],年纪轻轻就金榜题名,随后,做到江南尉[2]。
性格狷介,自视甚高,不满足做个卑微的官,不久,辞退官位,回老家虢略(位在陕西省)隐居,不与人交往,沉耽于吟诗作词,心想,与其做个下等官在庸俗的大官前卑颜屈膝,还不如做个诗人死后可以留名。
可是,想扬名立万并不容易,生活日渐拮据,李征逐渐焦躁不安。
那时起,容貌日益冷峻,变得瘦骨嶙峋,只剩眼瞳炯炯发亮。
曾在科举中考上进士的丰颊美少年的面貌,遍寻不获。
几年后,困于贫穷,为了妻儿只好忍辱再度前往东方任职,做地方官。
一方面,也因为对自己想走的诗人之路半绝望了的关系。
以前的同事都已晋升高位,而他却得向从前不放在眼里、鲁钝的同事们哈腰躬背,昔时才俊李征的自尊心不难想像,是受了多大的伤害。
他怏怏不乐,狂狷的个性慢慢不能压抑,一年后,因公出差,夜宿汝水[3] 河畔时,终于发狂。
山月记附灵观后感

山月记附灵观后感《山月记》故事本身取材自我国唐代小说《人虎传》,亦收录于宋代《太平广记》中,讲述了李徵年少博学考取功名,但因性格孤傲而耻于为官,辞官后潜心诗作不与人相交,后因迫于生计赴官上任,却又不得不向自己曾认为愚钝但如今已加官进爵之辈屈从,终日郁郁,在某一次外出时发狂奔入山林,几年后遇旧友路经山林,以虎之身向其讲述事情原委,并委托其照顾妻儿和记录其过往所做诗作的故事。
对比原著,中岛敦的《山月记》调换了李徵委托旧友记录诗作与照顾妻儿的顺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李徵之口讲述了其化身为虎后半人半兽的矛盾心理,一面希望着自己倒不如干脆完全化身为兽来的干净利落,一面又对自己往后若真的不再为人而充满痛苦和恐惧,颇有些类似于其尚为人身之时,一面固守高洁不愿与流俗为伍,一面醉心创作想要成就诗名,却又不愿拜师求教或与人切磋,用原文的话讲,皆出自于其“懦弱的自尊心和自大的羞耻心”。
以前看书时对某些字句偶有代入感,而这一段之于我的代入感则无疑是巨大的,尤其是这个月看到那位今年年初和我一起跑完半程马拉松的朋友,已经完成了对全程马拉松的征程,而我却只能一遍遍用膝盖的旧伤去浇灭每一次想要挑战的念头时,更深刻提醒了我性情上的矛盾:一面凭着一些在传统教育里打磨出的.应试能力,在考研、国考等一些高难度的考试里以相对较少的付出获得优秀成绩的同时,还由着兴趣使然在运动或其他才艺方面让朋友羡慕而略沾沾自喜,而另一面明知着自己在社交方面的短板,但固执地在口头上不断宣称着自己就是情商比智商低,却在心理上从未放下过这种自视甚高的矜持,而最终那些在书法、绘画、写作或是唱歌上本有可能进一步成长的种子,也因着担心自己就算努力付出却最终无果而证明自己天赋不足而渐渐被掩埋,懦弱和自大在“兴趣”与“特长”中间划下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本来对于这矛盾的感悟或止于此,但随着读完全书,似乎又逐渐发现了隐藏于自身的另一层“懦弱和自大”。
《山月记》作为中岛敦的短篇精选集,除《山月记》一文外,还包括讲孔子、子路、子贡的《弟子》,讲李陵、司马迁、苏武的《李陵》,以及其他短篇小说等。
徘徊于天才与疯子之间的孤独者——《山月记》之李徵

1下 2016年 第3期(总第521期)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262【广角镜】 Wide-angle Lens一、百兽之王——虎《山月记》主人公李徵博才多识,天赋异禀,但性情孤傲,桀骜不驯,不善与人交际,潜心于诗文创作,不甘于官位卑微,立志成为一位名垂青史的诗人。
但又难得佳作,后为生计不得不辞官后再次成为官吏,但在官场上一直不得志而郁郁寡欢,最终其自命不凡个性变本加厉,油然而生的一种自卑感和不断作祟的羞耻心致使李徵变得疯子般狂疾,直至沦为一头嗜血无情的猛兽——老虎。
关于李徵这一人物的探讨和剖析,更多的先行研究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照主人公李徵与作者中岛敦的人生经历,得出前者是后者的写照和投射;从李徵与朋友、妻子、世人的关系诸相中总结出他是秉持着浓烈的厌世情节,以及极度灰暗、堕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悲剧人物;从《人虎传》到《山月记》关于李徵对于功名的强烈执着之念、及其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的探讨。
然而,无论作者中岛敦试图塑造一个什么样的主人公,首先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即是,李徵为何异化为虎而非其他猛兽,譬如野猪、狮子等?换言之,作者认为老虎身上所具备的某些特征,与李徵这个人物是具有共性的。
野猪与老虎同样是残暴、凶猛、缺乏人性的动物,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与野猪相比,老虎给人的感觉更倾向于孤高、权威、勇猛和斗争。
那么又一疑问随之而来,狮子亦残虐易怒、凶猛威严,几乎可与老虎相媲美,可为何不为作者所用呢?或许这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致,再者,中岛敦深厚的汉学功底方能说明此点。
众所周知,西方虽然把“狮子”视为百兽之王,但在中国古代,百兽之王却是“老虎”。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老虎看成是一种神秘而不可侵犯的动物。
“谈虎色变”这一成语足以证明中国人对于老虎可谓畏惧三分。
虎是山中之君,百兽之王,人们畏虎而爱虎。
人们将虎视为凶猛、残暴的动物,民间有很多打虎的传说以及猎虎、打虎、射虎的猛将和壮士,从汉代射虎入石的李广虎将,到黑旋风李逵为救母而杀虎,行者武松于景阳冈打虎,等等,这些故事在今日看来对维护人类生态环境和保护濒临灭绝的老虎而言,是逆其道而行之的违法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