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第2章

合集下载

电脑硬件组装及维护教程

电脑硬件组装及维护教程

电脑硬件组装及维护教程第一章:电脑硬件组装基础概念和准备工作在组装电脑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概念和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其次,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工具,如螺丝刀、螺丝批、钳子等,在组装过程中能够更加方便地操作。

第二章:组装电脑硬件的步骤及技巧1. 安装主板首先,将主板放在电脑箱中,使得各个插槽位置正确对应。

紧接着,将内存插槽上方的CPU插槽打开,确保CPU芯片正确放置,然后将风扇与CPU插座连接。

最后,连接电源适配器、硬盘线等。

2. 连接硬盘将硬盘插槽对应位置打开,将硬盘固定在插槽中,并连接硬盘数据线和电源线。

3. 安装显卡将显卡插槽对应位置打开,将显卡插入插槽中,并固定在插槽上。

4. 连接电源使用电源适配器将电源插入主板上相应的插座,并连接其他电源线,确保供电正常,并将电源开关打开。

5. 安装固态硬盘和光驱打开电脑箱侧边的固态硬盘插槽和光驱插槽,将固态硬盘和光驱分别连接到插槽中,并固定在插槽上。

第三章:电脑硬件维护技巧1. 清洁内部和外部定期清洁内部和外部可以避免积尘影响散热和影响电脑的寿命。

使用吹气罐清洁内部,使用干净的湿布和专用的电子设备清洁剂清洁外部,但要注意不要使用过多的水或液体。

2. 清理电脑内存在使用电脑一段时间后,内存中会积累很多垃圾文件,这些垃圾文件会占用内存空间并降低电脑运行速度。

使用清理软件可以定期清理内存,提高电脑性能。

3. 更新和升级驱动程序驱动程序是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桥梁,更新和升级驱动程序可以改善硬件的稳定性和性能。

定期访问硬件厂商的官方网站,下载并安装最新的驱动程序。

4.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对于重要的文件和数据,定期进行备份非常重要。

可以将文件存储在云端或者使用外部硬盘进行备份,以避免数据丢失。

第四章: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开机后没有显示画面或无法启动首先检查是否有连接问题,确保所有线缆和插头都连接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第五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工业)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第五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工业)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第五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工业)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 什么是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又可以分为哪几类?计算机硬件是指构成计算机实体的各个部件,包括处理器、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等。

计算机硬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中央处理器(CPU):负责处理计算机的指令和数据。

2.主存储器(内存):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3.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如键盘、鼠标等。

4.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输出,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5.辅助存储设备:用于长期保存数据和程序,如硬盘、光盘等。

6.扩展设备:如网络设备、声卡、显卡等。

2. 什么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又可以分为哪几类?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用于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

2.应用软件:包括办公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娱乐软件等,用于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3.开发工具软件:包括编程语言、集成开发环境等,用于开发其他软件。

3. 简述计算机系统的五大组成部分。

计算机系统的五大组成部分分别是: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中央处理器(CPU)和控制器/调度器。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如键盘、鼠标等。

•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输出,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存储设备用于长期保存数据和程序,如硬盘、光盘等。

•中央处理器(CPU)负责处理计算机的指令和数据。

•控制器/调度器用于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各个部件的协调工作。

4. 什么是计算机的位数?计算机位数的提升对计算机性能有什么影响?计算机的位数是指计算机中用于表示数据的二进制位的位数。

常见的计算机位数有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

计算机位数的提升对计算机性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内存容量:位数的提升可以扩大计算机内存的寻址范围,使计算机能够处理更大容量的数据。

2.计算速度:位数的提升可以增加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提高运算速度。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第二章习题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习题一、选择题。

(50题)1、并发执行的程序具有(D)特征。

A、顺序性B、封闭性C可在现性D间断性2、在操作系统中,要想读取文件中的数据,通过(A)来实现。

A、系统调用B、原语C、文件共享D、中断3、在进程状态转换图中,(C)时不可能的。

A、运行状态→就绪状态B、运行状态→阻塞状态C、阻塞状态→运行状态D、阻塞状态→就绪状态4、操作系统对进程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数据结构是(B)。

A、JCBB、PCBC、PMTD、DCT5、一个进程当前处于阻塞状态,则(B)。

A、它可以被调度而获得处理机B、当I/O完成后,它将变成就绪状态C、它永远不会被执行D、它可以变成就绪状态,也可能直接获的处理机6、进程和程序的本质区别是(A)。

A、动态或静态B、分时使用或独占计算机资源C、顺序或非顺序地执行其指令D、储存在内存和外存7、进程和线程的区别是(C)。

A、大小不同B、独立调度的单位C、是否拥有资源D、对应的分别是程序和过程8、建立进程就是(B)A、建立进程的目标程序B、为其建立进程控制块C、将进程挂起D、建立进程及其子孙的进程控制块9、对进程的管理和控制使用(B)。

A、指令B、原语C、信号量D、信箱通信10、下面对进程的描述,错误的是(D)A、进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B、进程的执行需要处理机C、进程是有生命期的D、进程是指令的集合11、多道程序环境中,操作系统分配资源是以(C)为单位。

A、程序B、指令C、进程D、作业12、并发程序失去了封闭性是指(D)。

A、多个相对独立的进程以各自的速度向前推进B、并发程序执行时,在不同时刻发生的错误C、并发程序执行结果与速度无关D、并发程序共享变量,其执行结果与速度有关13、下面关于进程的描述,(A)不正确。

A、进程是多道程序环境中的一个程序B、进程由程序、数据、栈和PCB组成C、线程是一种特殊的进程D、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执行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的单位14、当一个进程处于(D)状态时,不属于阻塞状态。

第2章计算机硬件及其安装-2-主板

第2章计算机硬件及其安装-2-主板

2.1.2 主板
2.1.3 内存 2.1.4 显卡与显示器
2.1.5 声卡和音箱
2.1.6 网卡 2.1.7 外部存储器
2.1.8 机箱和电源
2.1.9 键盘和鼠标
2.1.2 主 板
主板又称母板(Mother Board),位于主机箱底部。
主要作用:为CPU、内存、显卡、声卡、硬盘及光驱 等设备提供稳定的运行平台。
2.1.2.1 主板构成
5、PCI-E插槽
PCI-E X1 PCI-E X16
2.1.2.1 主板构成
5、PCI-E插槽 目前,PCI Express最高标准是PCI-E 2.0。PCI-E 2.0插槽能向下兼 容PCI-E 1.0和PCI-E 1.1标准的扩展卡。 PCI-E 1.0带宽为256 MB/s,PCI-E 2.0带宽提高了一倍即512 MB/s, 因此X16 PCI-E 2.0数据带宽理论值可达到8 GB/s。
2.1.2.1 主板构成
2、内存插槽
2.1.2.1 主板构成
2、内存插槽
2.1.2.1 主板构成
2、内存插槽
返回
2.1.2.1 主板构成
3、AGP插槽 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图形加速端口)插槽是显卡插 槽。AGP不是总线,是点对点的连接,它使控制芯片与AGP显卡直 接相连。它在主内存与显卡间提供的直接通道,允许图形数据直接 送入显示子系统,从而实现了图形的高性能描绘。 AGP工作模式主要有:AGP 1x、AGP 2x、AGP 4x、AGP 8x等。 AGP 1x带宽为266 MB/s,AGP 8x带宽为1x的8倍,即2132 MB/s。
此外,X1扩展卡可以插入X4、X8等插槽,即较短的PCI-E卡可以 插入较长的PCI-E槽中使用。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讲义:存储设备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讲义:存储设备

第二章存储设备知识梳理外部存储设备是计算机存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点是容量大、价格便宜及非易失性。

主要的外部存储设备有硬盘驱动器、光盘与光盘驱动器以及优盘与可移动硬盘等。

一、硬盘硬盘有固态硬盘(SSD)、机械硬盘(HDD)、混合硬盘(HHD)。

硬盘的主要品牌有:迈拓Maxtor、希捷Seagate、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三星Sumsung、日立Hitachi等。

现在的硬盘均采用温彻斯特技术,所以硬盘又有了“温盘”这一别称。

其特点是“密封、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磁头沿盘片径向运动,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

硬盘的工作模式主要有NORMAL,LBA和LARGE三种。

1.硬盘的分类(1)按盘径大小分类目前的硬盘产品,按内部的盘片尺寸可分为:5.25英寸、3.5英寸、2.5英寸和1.8英寸,后两种常用于笔记本及部分袖珍精密仪器中。

在台式机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3.5英寸的硬盘。

(2)按安装的位置分类按是否固定在计算机内部,可分为内置式与外置式(可移动硬盘)。

(3)按接口类型分类可分为IDE接口、SATA接口、SCSI接口3大类型硬盘。

2.硬盘的主要性能指标(1)容量硬盘容量=磁头数(H)×柱面数(C)×扇区数(S)×512B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

所谓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

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1GB=1024MB,但硬盘厂商通常使用1G=1000M,因此我们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

(2)转速转速是指硬盘盘片每分钟转动的圈数,即硬盘内主轴的转动速度,单位为rpm。

目前常见有5400rpm、7200rpm、10000rpm。

(3)平均访问时间平均访问时间是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上找到要读写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电子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电子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电子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定义和功能讲解计算机的分类: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1.2 计算机硬件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中央处理器(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光驱等讲解硬件的性能指标和选购技巧1.3 计算机软件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介绍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常见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OS等第二章:计算机组装2.1 组装工具与设备介绍组装计算机所需的工具和设备:螺丝刀、主板安装架、数据线等2.2 组装步骤详细讲解组装计算机的步骤:安装CPU、安装内存、安装主板、安装硬盘、安装显卡、连接数据线、安装外设等2.3 组装注意事项讲解组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防止静电、正确安装硬件、连接数据线等第三章:计算机维护3.1 系统维护讲解系统维护的方法和技巧:清理垃圾文件、优化系统设置、更新驱动程序等3.2 硬件维护介绍硬件维护的方法和技巧:清洁硬件、检查硬件连接、替换损坏硬件等3.3 数据备份与恢复讲解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方法和技巧:使用系统备份工具、使用外部存储设备备份、恢复丢失数据等第四章: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修4.1 故障诊断讲解计算机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巧:观察故障现象、使用诊断工具、查找故障原因等4.2 常见故障维修介绍计算机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电脑无法启动、蓝屏死机、系统崩溃等4.3 维修注意事项讲解维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安全第一、防止静电、正确拆卸硬件等第五章:计算机性能优化5.1 CPU优化讲解CPU性能优化的方法:超频、更换散热器等5.2 内存优化讲解内存性能优化的方法:增加内存条、使用内存加速软件等5.3 显卡优化讲解显卡性能优化的方法:更新显卡驱动程序、更换显卡散热器等5.4 系统优化讲解系统性能优化的方法:优化系统设置、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应用程序等第六章:硬盘与存储设备6.1 硬盘概述介绍硬盘的类型: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讲解硬盘的性能指标:容量、转速、缓存等6.2 硬盘安装与分区讲解硬盘的安装方法:IDE、SATA、NVMe接口的使用介绍硬盘分区的操作:使用磁盘管理工具进行分区、格式化等6.3 存储设备扩展讲解存储设备的扩展方法:硬盘架、硬盘盒、固态硬盘扩展卡等第七章:外设与接口7.1 常见外设介绍介绍计算机常见外设:鼠标、键盘、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等7.2 接口类型与连接讲解计算机接口的类型:USB、HDMI、VGA、DVI等介绍接口的连接方法:使用数据线、转接头等连接外设7.3 外设驱动程序安装讲解外设驱动程序的安装方法:使用随机光盘、官方网站等第八章:网络连接与设置8.1 网络基础知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类型: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讲解网络协议:TCP/IP、DNS、等8.2 网络连接设备介绍网络连接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等讲解网络连接的方法:有线连接和无线连接8.3 网络设置与优化讲解网络设置的方法: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介绍网络优化的方法:提高网络速度、防止网络攻击等第九章: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9.1 操作系统安装准备讲解操作系统安装的准备工作:安装镜像、制作启动盘等9.2 操作系统安装流程详细讲解操作系统的安装流程:分区、引导、安装界面、选择安装选项等9.3 操作系统配置介绍操作系统配置的方法:设置系统主题、安装常用软件、配置网络等第十章:计算机安全与维护策略10.1 计算机安全知识讲解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防范病毒、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介绍常用的安全软件:杀毒软件、防火墙、安全监控等10.2 维护策略与技巧讲解计算机维护的策略与技巧:定期检查硬件、更新软件、备份数据等10.3 安全与维护实例介绍计算机安全与维护的实例:修复系统漏洞、清除病毒、恢复丢失的数据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及其性能指标解析: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础,理解硬件的组成和性能指标对于组装和维护计算机至关重要。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件第2章-计算机主板精选全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件第2章-计算机主板精选全文
图2-4 AT结构主板
2.3主板的体系结构
2.3.3 南北桥体系结构 从英特尔奔腾到奔腾四,再到酷睿,主板上的芯片组的结构和作用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一般分为两部分,由两块集成芯片组成,通过专用总线进行连接,这就是我们所称的“桥”。简单来说,桥就是一个总线转换器和控制器,它实现各类微处理器总线通过一个PCI总线进行连接的标准,可见,桥是不对称的。在桥的内部包含有兼容协议以及总线信号线和数据的缓冲电路,以便把一条总线映射到另一条总线上。 目前流行的主板上有两块桥,一块负责与CPU、内存、显卡连接,另一块与ISA、PCI总线上的各种板卡、键盘、鼠标、USB接口等输入/输出设备进行连接。我们习惯上将与CPU连接的芯片称为北桥,与I/O设备连接的芯片称为南桥。 但是随着酷睿i3、i5新处理器的出现,由于芯片集成技术的提高,CPU生产商将内存控制器及显示控制器都集成到了CPU内部,这使得主板上已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北桥”,而只有一个相当于“南桥”的芯片了,典型的例子如H55主板。
2.3主板的体系结构
2. 主板的主要技术参数 1) 速度 现在的多媒体应用使得CPU要处理的数据和外设之间交换的数据量大为增加,而CPU与内存、CPU与外设(显示卡、IDE设备等)、外设与外设的数据通道都集成在主板上。主板的速度制约着整机系统的速度。 2) 稳定性 计算机的各部件都可能出现性能不够稳定的情况,但都不如主板对系统的影响大。一块稳定性欠佳的主板会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暴露出其弱点,而这种不稳定性往往以较隐蔽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找不到IDE硬盘,显示器无显示,死机等,让人误以为是CPU或外设出了问题,而实际上是由于主板的性能不稳定所造成的。
2.3主板的体系结构
现在的PC机主板上都提供了新的总线插槽——PCI-E(PCI-Express)。PCI-E是最新的总线和接口标准,它原来的名称为3GIO,喻义为第三代输入/输出接口,是由Intel公司提出的,交由PCI-SIG(PCI特殊兴趣组织)认证发布后才改名为PCI-Express。这个新标准将全面取代现行的PCI和AGP,最终实现总线标准的统一。 PCI-E采用了目前业内流行的点对点串行连接,比起PCI以及更早期的计算机总线的共享并行架构,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专用连接,不需要向整个总线请求带宽,而且可以把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频率,达到PCI所不能提供的高带宽。相对于传统PCI总线在单一时间周期内只能实现单向传输,PCI-E的双单工连接能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质量,它们之间的差异跟半双工和全双工类似。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第2章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第2章教案

教学要求1. 了解主板的基本功能2.掌握主板的分类3.掌握主板的组成结构及设置4.掌握主板的选购方法第 2章主板的使用与维修5.了解主板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2. 1 计算机主板简介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 Board)、系统板(System board或母板 (MotherBoard),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因为主板是整个微机内部结构的基础,不管是CPU内存、显示卡还是硬盘、键盘、声卡、网卡等均插在主板上靠主板来协调工作,主板不好,则其他一切插在它上面的部件的性能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一、主板的作用主板实际上就是一块电路板,上面安装了各式各样的电子零件并布满了大量电子线路。

当微机工作时由输入设备输入数据,由CPU来完成大量的数据运算,再由主板负责组织输送到各个设备,最后经输出设备反映到我们的感官。

这个过程看上去很简单,输入设备就是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就是显示器、打印机之类,可是CPU的运算结果哪个先送去,哪个后送走,这些就要靠主板上的系统芯片来控制。

而且主板上还不止系统芯片一个部件,由此看来,主板的地位相当重要。

二、主板的分类1、按主板上的CPU分类按主板上能所使用 CPU的型号可分为386、486、P2、P3、P4、赛扬、K5、 K6等主板。

2、按主板上的CPU插梢按主板上CPU的插梢形式可分为插座式和插梢式两种。

3、按主板的结构分类⑴、AT主板:13英寸X1茨寸,主板上内存被安在一个狭小而又不通风的角落,影响了内存的安装和升级散热。

⑵、BABY AT主板:13.5英寸X 8.骐寸,比AT主板长,但有些不负重荷一方面取消了主板上使用较少的零部件以压缩空间,另一方面将 BABY AT主板适当加宽,以增加使用面积。

⑶ 、 ATX 主板:ATX型主板比AT型主板的结构上有很大的区别。

其优有主要有以下几点:⑴ .主板的长边紧贴机箱后部,使更多的外设接口可以集成到主板上;⑵ .优化了内存及CPU的位置有利于安装和散热;⑶.标准的主板上有两个串行输出口、一个 PS/2鼠标口、一个PS/2键盘口和一个并行输出口,有些主板还固化了声卡及游戏接口;4、按逻辑控制芯片分类⑴ .INTER:LX、BX、I810、I815EP、I845、I850、I865、I915⑵ .非 INTER: APOLLO 、 SIS、 ALI、 OPTI5、一体化主板优点:减少了因接触不良而造成的故障整体设计合理缺点:不利于升级,一个部件的损坏会造成整个主板的损坏三、主板的组成主板是一块安装有各种插件和控制芯片的电路板,其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比较复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CPU——发展简史
(7)多核时代 2006年,Intel公司发布了双核CPU,其中典型代表就是 Pentium D 805 ;AMD公司的典型代表就是AMD AM2 Athlon 64 X2 4200+。
24
2.3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1
1 3
CPU——性能指标
主频
CPU的主频,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通常所说的某CPU是多少兆赫的,指的就 是“CPU的主频”。
CPU的工作电压(Supply Voltage),即CPU正常工作所 需的电压。 CPU的工作电压分为CPU的核心电压与I/O电压。核心电 压即驱动CPU核心芯片的电压,I/O电压则指驱动I/O电 路的电压。通常CPU的核心电压小于等于I/O电压。
31
2.3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1
8 3
CPU——性能指标
CPU——厂商
Intel公司的产品向来都是以稳定性好、兼容性好、发 热量低著称。 AMD的性能是很突出的,甚至在同频率下的整体性能要 高于Intel公司的产品。另外,相对于Intel公司它的价 格非常低,但缺点是发热量大。
35
2.3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1
1பைடு நூலகம்
CPU——包装形式
“白板”的CPU
没有规格标识的处理器称为“白板”CPU。
7
2.1 微型计算机发展概况
第四阶段
32位微处理器时期(1983-1993年)
表现
1983年Zilog公司推出Z8000微处理器, 1984年Motorola公司推出MC 68020微处 理器,1985年以后Intel公司相继推出 Intel 80386和Intel 80486等32位微处 理器。 提高了集成度,时钟频率从33~120MHz不等。 80486 CPU内部还集成了浮点运算协处理器 FPU。为了进一步提高微机的运行速度,解 决大容量存储器存储速度较慢的问题, 80486增加了一个大容量(8KB)的高速缓 冲存储器(Cache)。
Intel Core 2 Duo“白板”和“非白板”对比
36
2.3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1
2
CPU——包装形式
ES版的CPU
CPU只是提供给那些与处理器厂商有合作关系的用 户,而仅仅是用于测试、评估以及协助工程开发使 用而已。 ES版本处理器实际上是已经经过测试的产品。
37
2.3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1
22
2.3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1
CPU——发展简史
(6)第六代CPU 2000年11月,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 4处理器;2001年10 月,AMD公司推出了用来与Pentium 4抗衡的新产品—— Athlon XP,它专门针对Windows XP进行了优化。
23
2.3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6
2.1 微型计算机发展概况
第三阶段
16位微处理器时期(1978-1983年)
表现
以16位和准32位微处理器为基础,如 Intel公司的8086、Motorola公司的MC 68000和Zilog公司的Z800。
特点
CPU的内部结构有了很大改进;采用了流水线 结构,大大提高了处理速度。在系统软件方 面可以使用多种高级语言,有完善的操作系 统,支持构成多处理系统。
25
2.3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1
2 3
CPU——性能指标
外频
外频是CPU乃至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准频率,单位是 MHz(兆赫兹)。 一个CPU默认的外频只有一个,主板必须能支持这个 外频。因此在选购主板和CPU时必须注意这点,如果 两者不匹配,系统就无法工作。
26
2.3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1
3
CPU——性能指标
(5)Pentium(奔腾)时代 1993年,全面超越486的新一代CPU问世——80586。它集成了 310万个晶体管,使用更高的时钟频率,64位数据总线,16KB 的高速缓存。
21
2.3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1
CPU——发展简史
(6)第六代CPU 1999年,Intel公司发布了Pentium III处理器,如图所示, 为第六代CPU核心,早发布的PIII代号为Katmi。
音箱
扫描仪
16
数码相机
2.3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1
CPU——发展简史
(1)8086和8088处理器 Intel公司于1981年推出了8086和8088两款微处理器,这是第 一代微处理器。两种处理器的区别在于:8086外部的数据是 16位,而8088的外部数据为8位。
17
2.3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1
CPU——发展简史
特点
10
2.2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11
2.2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1
系统单元
系统单元主要包括CPU和内存两个部分。 CPU的主要作用是执行指令或程序,处理数据。内存主要用于存 放资料和数据,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
12
2.2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2
输入设备
通过输入设备来向计算机发送命令,使其得到外来的信息。
4
2.1 微型计算机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
4位和低档8位微处理器时期(1971-1973年)
表现
典型的微型机以Intel 4004和Intel 8008为基础。其中,Intel 8008是第一 个8位通用微处理器。以4004和8008 CPU 为基础构成的微型计算机分别是MCS-4和 MCS-8。 微处理器和存储器采用PMOS工艺,集成度为 每片2000个晶体管,主时钟频率为1MHz,工 作速度很慢。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不完整; 存储器的容量很小,只有几百字节;没有操 作系统,只有汇编语言。主要用于工业仪表、 过程控制或计算器中。
倍频
倍频是CPU主频率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理论 上,倍频是从1.5一直到无限的。但需要注意的是, 倍频是以0.5为一个间隔单位。
27
2.3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1
4 3
CPU——性能指标
前端总线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 交换速度。
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
特点
采用了超标量结构和动态执行的新体系结 构,具有两条相对独立的指令并行流水线, 缩短了指令执行的时间。
9
2.1 微型计算机发展概况
第六阶段 加强型Pentium和多核时期(1997年至今)
表现
1997年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 Ⅱ芯片。 从1997年4月起,AND公司陆续推出了性 能更完善的微处理器AMD-K6、AMD-K6-2、 AMD-K6-3,Intel公司也推出了Pentium Ⅲ。IBM公司在1997年底也推出了同级的 6X86MX微处理器。 采用了增强的RISC技术和双独立总线结构 , 使指令的执行速度进一步加快。
(2)80286处理器 1982年,Intel推出了80286芯片,如图所示,该处理器中含 有13.4万个晶体管。80286也是16位处理器。
18
2.3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1
CPU——发展简史
(3)80386处理器 1985年,Intel公司划时代的产品——80386诞生了。80386是 32位处理器,最早发布的是80386DX,如图所示。其内部有 27.5万个晶体管,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 也是32位,内存寻址可以达到4GB。
33
CPGA封装 S.E.C.C封装 FC-PGA2封装
FC-PGA封装 S.E.C.C.2封装 S.E.P封装
2.3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1
CPU——选购
在购买CPU产品时需要注意的是,以系列型号来区分CPU 性能的高低也只对同时期的产品才有效,任何事物都是 相对的。
34
2.3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1
前端总线频率越大,代表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 量越大,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
28
2.3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1
5 3
CPU——性能指标
缓存
CPU缓存(Cache Memoney)是位于CPU与内存之间的 临时存储器,它的容量比内存小但交换速度快。当 CPU调用大量数据时,就可避开内存直接从缓存中调 用,从而加快读取速度。
39
2.3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1
5
CPU——包装形式
“散片后包”CPU
所谓“散片后包”就是用一颗专供品牌机散片 的CPU,加一个假的包装盒假风扇封装起来的 盒包CPU。
40
2.3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1
6
CPU——包装形式
OEM版CPU(原字散片)
所谓“原字散片”是Intel和AMD专供给做品牌 机的特制产品,一般来说仅提供CPU,没有散 热器及包装,这类产品被称为是OEM版CPU。
43
2.3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2
主板——主板组成
主板实际上就是一块电路 板,上面安装了各式各样 的电子元件,并布满了大 量电路。它是把CPU、存 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连 接起来的纽带。
5
特点
2.1 微型计算机发展概况
第二阶段 中高档8位微处理器时期(1973-1978年)
表现
Intel公司推出了性能更好的8位微处理 器8080 ;Motorola公司的MC 6800, Zilog公司的Z80、Intel公司的 8080/8085。
特点
微处理器的设计和生产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集成度高达每片10 000个晶体管,主时钟频 率为2-4MHz;存储器容量达64KB;配有简单 的操作系统(如CP/M)和高级语言。主要用 于数据处理、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智能 仪器和家电等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