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比较大小(1)
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3.2比大小》39-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3.2比大小》39-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3.2比大小》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水果、动物等为素材,形象生动,易于学生接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大小比较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还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比较大小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大小比较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熟悉的水果、动物等为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比较大小的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4.运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水果、动物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2.新课导入:介绍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大小比较。
3.实例讲解: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大小比较现象,让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问题。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比较大小的方法和心得。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并强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大小比较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7.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比大小》2-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比大小》2-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能够利用不等式符号(>、<)进行比较。
2.认识最大值、最小值的概念,能够运用比较大小进行排序。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使用不等式符号进行大小比较的方法。
2.通过综合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教具:比较大小的图片、小组讨论题目四、教学过程引入1.让学生观察几组物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这些物品的大小。
并通过比较大小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不等式符号(>、<)的含义。
学习1.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不等式取值的含义。
如:2 > 1 表示“2比1大”。
2.给学生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尝试使用不等式符号进行比较大小。
拓展1.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比较生活用品的价格、大小等。
巩固1.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比较大小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让学生将一些物品按照大小进行排序,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大小的方法,掌握了不等式符号的含义,同时也学会了通过比较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比较大小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自行设计几道比较大小的题目,与同学分享并讨论解题方法。
3.思考如何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以上为本节课教案,供老师备课使用。
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3.2比大小》12-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3.2比大小》12-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3.2比大小》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知识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能够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进行比较,并能够用符号“>”、“<”和“=”表示大小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于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举例和游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能够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进行比较,并能够用符号“>”、“<”和“=”表示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学生能够培养比较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能够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进行比较,并能够用符号“>”、“<”和“=”表示大小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进行比较,并能够正确使用符号“>”、“<”和“=”。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通过生动的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情境,如比较两朵花的大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较大小。
2.新课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让学生初步感知比较方法。
3.讲解与示范: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并能够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进行比较,并能够用符号“>”、“<”和“=”表示大小关系。
数字的比较大小

数字的比较大小数字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经常需要对数字进行比较,以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
通过理解数字的比较规则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数值判断和决策。
本文将探讨数字的比较大小以及一些常见的比较方法。
1. 绝对值比较法绝对值比较法是最直接的比较方法之一,通过比较数字的绝对值来确定大小关系。
当我们要比较两个数值时,首先取它们的绝对值,然后比较绝对值的大小。
例如,要比较-5和3的大小,我们分别取它们的绝对值为5和3,然后比较5和3的大小即可得知-5小于3。
2. 整数比较法当比较的数字为整数时,我们可以直接按照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
例如,要比较5和3的大小,我们可以直接得出5大于3的结论。
3. 小数比较法当比较的数字为小数时,我们需要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若整数部分相同,则比较小数部分。
例如,要比较3.5和3.2的大小,我们先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3和3的大小,由于相同,然后再比较小数部分0.5和0.2的大小,最终可以得出3.5大于3.2的结论。
4. 分数比较法当比较的数字为分数时,我们可以先通分,然后按照整数比较法或小数比较法进行比较。
例如,要比较1/2和3/4的大小,我们可以将1/2通分为2/4,然后比较2/4和3/4的大小,由于3/4大于2/4,所以可以得出3/4大于1/2的结论。
5. 百分数比较法当比较的数字为百分数时,我们可以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然后按照小数比较法进行比较。
例如,要比较60%和75%的大小,我们可以将60%转化为0.6,将75%转化为0.75,然后比较0.6和0.75的大小,最终可以得出75%大于60%的结论。
6. 负数比较法在比较负数的大小时,我们可以利用绝对值比较法来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
首先,我们可以将负数转化为正数,然后按照正数比较方法进行比较。
例如,要比较-2和-5的大小,我们可以将它们转化为2和5,然后按照2大于5的结论,可以得出-2小于-5的结论。
通过以上几种比较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判断数字的大小关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3.2比大小》-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3.2比大小》-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3.2比大小》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加减法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尚不熟悉。
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比较经验,如比较身高、体重等。
但学生之间的数学认知水平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比较概念理解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表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
2.难点: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比较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设计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比较方法。
3.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大小不同的实物,如小球、积木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大小不同的实物,如小球、积木等。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较大小的生活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大小不同的实物,如小球、积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出哪个物体大,哪个物体小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比较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呈现比较大小的生活情境,如比较两块积木、两颗小球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哪个积木大?哪个积木小?”帮助学生理解比较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比较练习,使用准备好的实物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同步训练(含答案)

【同步专练B 】3.2 比大小(巩固提升篇)一、选择题(共8题)1.△比○少( )个.A .1B .2C .3D .4 2.比3大比5小的数是几?( )A .1B .2C .3D .4 3.比一比,最少的是( )。
A .B .C .4.将分给和,如果分给4个,应该分( )个。
A 、1B 、2C 、3D 、4 5.哪一堆正合适?把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只小狗一根。
( )A .B .C .6.绳子最长的是( )。
A .B .C .7.比一比,最少的是( )。
A .B .C .8.比一比,看看哪种球拍长( )A .B .二、填空题(共8题)9.数一数,比一比,填一填.10.数一数,比一比,填一填.11.填空题(数字、>、 <)有_____只熊猫。
_____个竹笋3_____5 5______312.明明、乐乐、天天有同样多的糖果,吃了一些后,明明还剩4颗,天天还剩2颗,乐乐还剩3颗。
(_____)吃得最多,(_____)吃得最少。
13.在里填上“>”“<”或“=”。
3 4 5 2 4 12 3 1 1 4 214.填一填。
▲有(_____)个,〇有(_____)个。
〇比▲(________);▲比〇(________);再添(______)个〇和▲同样多。
15.比一比.(1)(_____)____ (_____)(2)(_____)____ (_____)16.数一数,比一比。
比多三、判断题(共8题)17.16比1多6。
(________)18.判断4 3 (_____)19.判断2 5 (_____)20.2 5.(___)21.4 3. (___)22.4比3大,3比2大. (______)23.4<3。
(______)24.5支铅笔和5只小兔数量一样多.(_______)四、解决问题(共6题)25.给这些桃心排排队。
26.数一数并比较大小。
27.数一数并比较大小。
28.我能分得清,对的在括号里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习(含答案)

1.1 数一数1.看数涂上颜色。
2. 连一连。
3.看数画。
3 9 6 24.看数圈一圈。
2 3 1 8 5 5.照样子画○。
答案:1—4.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5.提示:分别2个○、7个○、10个○。
1.2 比多少1. 在多的后面画“√”。
2.在多的后面画“√”。
3. 在少的后面画“√”。
4. 填一填。
5.5个人吃饭,椅子够坐吗?答案:1. 在骨头后面画√。
2. 在绿球后面话√。
3. 在鸡后面画√。
4. 多5. 够2、位置1.苹果的下面是(),西瓜的上面是(),香蕉的左边是(),桃子的右边是()。
2.在○的上面画△,下面画□,左面画❤,右面画☆。
3.填一填。
4.(1)()排在最前面,()排在最后面。
(2)刺猬的前面是(),后面是()。
5.按要求做题。
答案:1. 桃子香蕉桃子香蕉2. 略3. 上下下上4.(1)小狗恐龙(2)猴子猫5. 5 涂色略3.1 1~5的认识1.看图写数。
2.看数涂色。
3.连一连。
4.圈一圈。
5.把右边前3只小鸟圈起来,黄鸟的左边有()只,右边有()只。
答案:1. 5 4 3 22~4.略5. 3 23.2 比大小1.数一数,比一比。
2.先填空,再比较大小。
3.在○里填>、<或=。
1○2 2○4 5○3 3○3 3○2 4○1 5○5 1○3 4.□里最大能填几。
□<2 4>□ 5=□ 3>□□<5 2>□□=2 5>□答案:1. 5>4 4<5 4=42. 少 4<53. <<>=>>=<4. 1 3 5 2 4 1 2 43.3 第几1.2.3.4.答案:1.略2. 5 5 33. 1 4 5 14. 5从左数,我第4,从右数,我第2。
3.4 分与合1.画一画。
2.填一填。
3.4.开火车。
答案:1. △△☆☆☆☆☆2. 3 4 1 4 53. 1 5 1 14. 1 3 3 13.5 加法1.看图填数。
2.画一画,填一填。
3.数一数,填一填。
4.看图写算式。
5.算一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3.2比大小》47-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3.2比大小》47-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3.2比大小》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意义,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大小。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喜欢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来学习。
但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意义,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意义,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大小。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比较;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了各种大小不同的实物,如球、积木、水果等。
2.课件准备: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比赛跑,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谁跑得快。
从而引出比较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大小不同的实物,如球、积木、水果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比较的方法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的比较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比较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如“找不同”、“大小排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
89
45
98
77 > 76
59 69
四、巩固提升
1. 在 里填上“>”、“<”或“=”。
百位
十位
个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
29
30
百位
十位
个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81
>
18
2. 在 41
里填上“>”、“<”或“=”。 > 45 57 > 56
68
69
78
69
80
98
=
>
>
>
90
89
五、课堂小结
比 较 大 小(1)
01
摆小棒比较
很明显42根小 棒要比37根小 棒多。 42 >
也就是42大于37。 37
02
根据数的顺序进行比较
1 2 3 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11 12 13 14 在百数表 你还记得百数表吗? 我们可 21 22 23 24 中圈出42 31 32 33 34 看出: 和37。 41 42 43 44
观察比较这四种方法,你觉得 哪种方法更简便?
方法四更简单 。
23 23 和 25 十 位 上 的数相同。
25
这样的数怎样 比较大小呢?
01
23
25
23 和25 十位上的数相同, 因为 23 个位上的数是 3 , 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 25 个位上的数是 5 , 3 小 的数大的数就大。 于5,所以23小于25。
百位 十位 个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2
3
2
你发现了什么?
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现在你能总结下比较两 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 位数大小的方法吗? 大的这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相同, 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 这个数就大。
三、达标检测
1. 填空。
(1)比较两位数的大小,先看( 十 )位 上的数,( 十 )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26 36
46 56 66 76 86 96
27 37
47 57 67 77 87 97
28 38
48 58 68 78 88 98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42>37
51 61 71 81 91
3.2 比较大小
一、复习导入
小华和小丽一起 跳绳,小华跳了42下, 小丽跳了37下,她们 俩谁跳得多?
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你知道怎么比较42 要知道谁跳得多, 和37的大小吗? 就是比较42和37 的大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较 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
比较37和42的大小。
你想到了哪些方法呢?
52 62 72 82 92
53 63 73 83 93
54 64 74 84 94
03
根据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37有3个十和7 42有 个十和2 3 个十, 44 个十大于 个一。 个一。 所以42大于37 。
04
比较两个数十位上的数 42 > 37
十位上是4。 4大于3,所以 42大于37。
十位上是3。
( 十 )位相同再比较( 个 )位上的数,
( 个 )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2)78小于87,因为78的十位上是
( 7 ),87的十位上是( 8 ), ( 7 )小于( 8 ),所以78小于87。
2. 在 48 27
里填上“>”或“<”。 > > > > 49 72 100 > 99 67 > > 76
42 > 37 十位上不同的 两位数,十位 上的数大的这 个数就大。 23 > 25 十位上相同个位 不同的两位数, 个位上的数大的 这个数就大。
六、课后作业
作业: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