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反应规律总结非常齐全)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1、有机反应类型(1)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特征:一般有光照条件;一上一下,交换位置(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叁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
特征:双键变单键(叁键变双键),原子加两边(3)加聚反应:含碳碳双键或是叁键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的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特征:双键,小分子变大分子(4)氧化反应:有机物燃烧;醇或醛的催化氧化。
特征:点燃;Cu /Ag 催化(5)酯化反应:醇跟羧酸生成酯和水的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
2、烃类: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 分为:烷烃、烯烃和炔烃(1)烷烃:碳原子之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而达到饱和的烃。
如:甲烷(CH 4)、乙烷(C 2H 6)、丙烷(C 3H 8)、丁烷(C 4H 10)等,烷烃通式为:C n H 2n+2(n≥1) 分子式(碳原子数)不同的烷烃互为同系物;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烷烃互为同分异构体。
(2)烷烃的物理性质a. 随着分子里含碳原子数的增加,熔点、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b. 碳原子数等于或小于4的烷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其他烷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c. 烷烃的相对密度小于水的密度;d. 一般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液态烷烃本身就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3)烷烃的化学性质稳定,跟酸、碱及氧化物都不发生反应,也难与其他物质化合;但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发生下列反应:a. 能燃烧:C n H 2n+2 +3n 12+O 2 −−−→点燃nCO 2 + (n+1)H 2O b. 易与卤素单质X 2取代:C n H 2n+2 + Cl 2 −−−→光照C n H 2n+1Cl + HCl有机物主要化学性质甲烷(1)燃烧(点燃时要验纯)(淡蓝色火焰,无黑烟,甲烷含碳量低)(2)取代反应(与氯气)CH4 + Cl2CH3Cl + HCl CH3Cl + Cl2CH2Cl2 + HClCH2Cl2 + Cl2 CHCl3 + HCl CHCl3 + Cl2CCl4 + HCl现象:黄绿色逐渐消失,试管内壁有油状液滴产生,试管内上升一段水柱。
有机化学反应的总结

有机化学一、烯烃1、卤化氢加成 (1)CHCH 2RHXCH CH 3RX【马氏规则】在不对称烯烃加成中,氢总是加在含碳较多的碳上。
【机理】CH 2CH 3CH +CH 3CH 3X +CH 3CH 3+H +CH 2+C3X +CH 3X主次【本质】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总是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
【注】碳正离子的重排 (2)CHCH 2RCH 2CH 2R BrHBrROOR【特点】反马氏规则 【机理】 自由基机理(略)【注】过氧化物效应仅限于HBr 、对HCl 、HI 无效。
【本质】不对称烯烃加成时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
【例】CH 2CH3BrCH CH 2BrC H 3CH +CH 3C H 3HBrBrCH 3CH 2CH 2BrCH CH 3C H 32、硼氢化—氧化CHCH 2R CH 2CH 2R OH1)B 2H 62)H 2O 2/OH-【特点】不对称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得一反马氏加成的醇,加成是顺式的,并且不重排。
【机理】2CH33H323H32CH CH2CH32CH CH=CH(CH3CH2CH2)3-H3CH2CH2C22CH3CH2OCH2CH2CH33CH2CH2C2CH2CH3+O H-OHB-OCH2CH2CH3CH2CH2CH3H3CH2CH2B OCH2CH2CH3CH2CH2CH32CH2CH3HOO-B(OCH2CH2CH3)3B(OCH2CH2CH3)3+3NaOH3NaOH3HOCH2CH2CH33+Na3BO32【例】CH31)BH32)H2O2/OH-CH3HHOH3、X2加成C CBr/CClC CBrBr【机理】CCC CBrBrCBr+C CBrOH2+-H+C CBrOH【注】通过机理可以看出,反应先形成三元环的溴鎓正离子,然后亲和试剂进攻从背面进攻,不难看出是反式加成。
不对称的烯烃,亲核试剂进攻主要取决于空间效应。
【特点】反式加成 4、烯烃的氧化1)稀冷高锰酸钾氧化成邻二醇。
有机反应类型总结

有机反应类型总结引言:有机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核心内容,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和合成。
本文将对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进行总结,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一、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反应类型之一。
它涉及到一个原子或官能团被另一个原子或官能团所取代的过程。
常见的取代反应包括烷基取代、芳香族取代和酯化反应等。
烷基取代是指烷烃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官能团所取代,而芳香族取代是指芳香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官能团所取代。
酯化反应是指酸和醇反应生成酯。
二、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分子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分子的过程。
常见的加成反应包括烯烃的加成反应、醛酮的加成反应和亲电加成反应等。
烯烃的加成反应是指烯烃与其他分子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醛酮的加成反应是指醛酮与亲核试剂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亲电加成反应是指亲电试剂与亲核试剂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
三、消除反应:消除反应是指一个分子中的两个官能团被去除,生成一个新的分子和一个小分子的过程。
常见的消除反应包括脱水反应、脱卤反应和脱羟基反应等。
脱水反应是指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和一个羟基被去除,生成一个双键和水分子。
脱卤反应是指分子中的一个卤素原子被去除,生成一个双键和一个卤素分子。
脱羟基反应是指分子中的一个羟基被去除,生成一个双键和水分子。
四、重排反应:重排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原子或官能团的重新排列,生成一个结构不同但化学组成相同的分子的过程。
常见的重排反应包括醇的重排反应、烷基重排反应和芳香族重排反应等。
醇的重排反应是指醇分子中的原子或官能团的重新排列,生成一个结构不同但化学组成相同的醇分子。
烷基重排反应是指烷烃分子中的原子或官能团的重新排列,生成一个结构不同但化学组成相同的烷烃分子。
芳香族重排反应是指芳香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官能团的重新排列,生成一个结构不同但化学组成相同的芳香化合物。
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
有机化学规律总结

有机化学规律总结有机化学规律总结一.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的规律1.在烃类中,烷烃CnH2n+2随分子中碳原子的增多,其含碳量增大;炔烃、二烯烃、苯的同系物随着碳原子增加,其含碳量减少;烯烃、环烷烃的含碳量为常数(85.71%)2.一个特定的烃分子中有多少种结构的氢原子,一般来说其一卤代物就有多少种同分异构体.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其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常数.例:m克葡萄糖,n克甲醛,x克乙酸,y克甲酸甲酯,混合后,求混合物碳的质量分数.4.烃及烃的含氧衍生物中,氢原子个数一定为偶数.6.常见有机物中最简式同为"CH"的有乙炔、苯、苯乙烯;同为“CH2”的为单烯烃和环烷烃;7、烃类的熔、沸点变化规律(1)有机物一般为分子晶体,在有机物同系物中,随碳原子数增加,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
如:气态烃:CxHy x≤4(2)分子式相同的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如沸点:正戊烷(36.07℃)>异戊烷(27.9℃)>新戊烷(9.5℃)(3)苯的同系物,熔沸点。
邻位>间位>对位, 如沸点:邻二甲苯(144.4℃)>间二甲苯(139.1℃)>对二甲苯(138.4℃)二.有机物燃烧规律1.有机物燃烧通式:CxHy+(x+y/4)O2 xCO2+y/2H2O2、烃(CXHY)完全燃烧前后物质的量的变化(1)当Y=4时,反应前后物质的量相等。
若同温同压下,100℃以上时,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2)当Y〈4时,燃烧后生成物分子数小于反应物分子总数。
(3)当Y〉4时,燃烧后生成物分子数大于反应物分子总数。
3、若分子为CnH2n、CnH2nO 或CnH2nO2时,其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4、若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里完全燃烧,其所耗氧气物质的量与燃烧后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相当,则有机物分子组成中氢与氧原子数比为2:1.5、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决定于氢元素的含量,它越高,耗氧量越高,如甲烷耗氧量最高。
高中化学有机反应总结

高中化学有机(yǒujī)反响(fǎnxiǎng)总结(zǒngjié)高中化学有机(yǒujī)反响(fǎnxiǎng)总结1、取代反响: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响。
⑴硝化反响:苯分子里的氢原子被NO2所取代的反响。
⑵磺化反响:苯分子里的氢原子被硫酸分子里的磺酸基〔SO3H〕所取代的反响。
⑶酯化反响: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响。
⑷水解反响:一般指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跟水作用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化学反响。
〔其中皂化反响也属于水解反响。
皂化反响:油脂在有碱存在的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的反响。
〕水解反响包括卤代烃水解、酯水解、糖水解、|白质水解。
另:缩聚反响也属于取代反响。
2、加成反响:有机物分子中双键〔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响。
⑴油脂的氢化反响属于加成反响。
油脂的氢化:液态油在催化剂〔如Ni〕存在并加热、加压的条件下,跟氢气起加成反响,提高油脂的饱和度的反响,也叫油脂的硬化。
⑵水化反响:在有机化学中指分子中不饱和键〔双键或叁键〕或羰基在催化剂存在或不存在下和水分子化合的反响。
3、消去反响: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Br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和叁键〕化合物的反响。
4、聚合反响: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响。
⑴加聚反响:由不饱和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响。
这样的聚合反响同时也是加成反响,所以叫加聚反响。
⑵缩聚反响: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高分子化合物,同时生成小分子〔如H2O、NH3、H某等分子〕的反响。
5、氧化反响:在有机反响中,通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参加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响叫氧化反响。
6、复原反响:在有机反响中,通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参加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响叫氧化反响。
有机化学部分物理化学性质规律总结

有机化学部分性质总结物理性质1、状态(常温)气态:n≤4的烃、新戊烷、甲醛、一氯甲烷、一氯乙烷、一溴甲烷液态:低级(十碳以下)醇、醛、酸、酯油酸等固态:苯酚,草酸,苯甲酸、硬脂酸,软脂酸等2、密度比水轻:所有烃类、酯、油脂比水重:硝基苯、溴苯、CCl4、溴乙烷及大多数卤代烃、液态苯酚3. 沸点①同系物沸点大小判断,一般随着碳原子数增多,沸点增大。
如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②链烃同分异构体沸点大小判断,一般支链越多,沸点越小。
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③芳香烃的沸点大小判断,侧链相同时,邻位>间位>对位。
如: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④对于碳原子数相等的烃沸点大小判断,烯烃<烷烃<炔烃⑤同碳原子的脂肪烃的衍生物沸点大小判断,烯烃的衍生物沸点低于烷烃的同类衍生物。
如:油酸的沸点<硬脂酸⑥不同类型的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沸点比较,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脂肪羧酸>脂肪醇>脂肪醛⑦酚和羧酸与它们对应的盐沸点比较,酚和羧酸<对应盐的沸点。
如乙酸<乙酸钠⑧分子量相近的烃的沸点一般低于烃的衍生物。
例1:2-甲基庚烷>正庚烷>2-甲基己烷>3,3-二甲基戊烷>正戊烷例2:下列沸点大小,前者低,后者高的是().A、苯酚和苯酚钠B、软脂酸和油酸C、丁烯和乙烯D、丁烷和2-甲基丙烷解析:A对,苯酚盐的熔沸点大于苯酚;B错,软脂酸常温固态,油酸常温液态,碳原子相近的高级一元脂肪酸,烃基中C=C越多,沸点越低;C错,同系物中C数越多,沸点越高;D错,同类同分异构体,支链多,沸点低。
答案是A。
4. 熔点A.直链烷烃支链数↑,熔点↑(C3以后).由此可见:含偶数C,熔点↑的多;含奇数C,熔点↑的少.从而形成了"偶上奇下"两条曲线. 在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不仅取决于分子的大小,还于晶体中晶格排列的对称性有关.含偶数碳原子的碳链具有较好的对称性,晶格排列紧密.B. 同分异构体支链数↑,熔点↓(不利于晶格的紧密排列).对称性↑,熔点↑;高度对称的异构体> 直链异构体溶解度说白了,就是相似相溶。
有机化学反应总结

一、烷、烯、炔一、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征1、烷烃包括开链烷烃和环状烷烃,通式分别为C n H2n+2和C n H2n。
C-C和C-H都是单键。
2、烯烃的结构,烯烃具有一个不饱和度,与单环烷烃是同分异构体。
3、炔烃的结构,炔烃具有两个不饱和度。
二、烷烃、烯烃、炔烃的重要反应1、烷烃:自由基反应机理的卤化取代反应:链的引发、链的增长和链的终止。
注意:a、反应活性:F2、Cl2、Br2、I2,选择性:Br2、Cl2。
b、自由基的稳定性三级、二级、一级、甲基。
所以卤化反应有选择性。
选择性顺序为:叔氢、仲氢、伯氢。
(1)、与X2和HX可发生1,2-和1,4-加成,后者又称为共轭加成。
1,2-加成是速率控制的反应,1,4-加成是平衡控制的反应。
(2)、D-A反应特点:反应是经环状过渡态进行的协同成环反应,具有立体选择性。
而且是反应是可逆的。
在较高温度下,产物经逆反应生成共轭二烯烃和相应的不饱和亲二烯烃。
富电子的共轭二烯和缺电子的亲二烯体有利于正常的D-A反应的进行。
当烯烃双键上连有吸电子的取代基时是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而且在反应完成时,主要生成内型加成产物。
二、芳烃与芳香杂环化合物一、苯的结构、休克尔规则与芳香性1、苯的结构2、休克尔规则与芳香性(1)芳香性的特点a、具有较大的C/H比b、键长趋于平均化c、具有特殊的稳定性的d、难加成e、易取代f、难氧化(2)非苯系芳香性体系要满足休克尔规则要点:a、单环的化合物具有共轭的离域体系b、共平面或近似于平面c、共轭的π电子数符合4n+2规则,n值必须为整数。
3、具有一个杂原子的五元环、六元环芳香杂环呋喃、吡咯、噻吩和吡啶。
一般说来,杂原子与碳原子的电负性愈接近,其相应的五元芳香的杂环的芳香性愈强。
其共轭能力也愈大。
二、芳环上的取代反应1、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包括卤化、磺化、消化和付-克反应。
反应通式可表示为:2、苯环上的亲核取代反应由于在芳环中π电子云密度相对较大,亲核试剂难于向芳环进攻,发生相应的亲核取代反应。
2025年有机化学反应规律知识点总结

2025年有机化学反应规律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学作为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其反应规律复杂多样且充满魅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到 2025 年,我们对有机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和深入。
以下将对一些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规律进行总结。
一、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它是指两个或多个分子结合生成一个较大分子的反应。
1、烯烃的加成烯烃是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化合物。
在加成反应中,烯烃的双键容易被打开,与其他分子发生加成。
例如,与氢气的加成可以生成烷烃;与卤素单质的加成可以生成卤代烃。
以乙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为例:CH₂=CH₂+ H₂ → CH₃CH₃,这个反应需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如镍。
2、炔烃的加成炔烃含有碳碳三键,其加成反应与烯烃类似,但相对较为复杂。
例如,与氢气加成可以分步进行,最终生成烷烃。
3、醛和酮的加成醛和酮中的羰基(C=O)可以与氢气、氢氰酸等发生加成反应。
例如,醛与氢气加成生成醇:CH₃CHO + H₂ → CH₃CH₂OH 。
二、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1、烷烃的卤代反应烷烃在光照条件下可以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
例如,甲烷与氯气的反应:CH₄+ Cl₂ → CH₃Cl + HCl ,反应逐步进行,可以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等多种产物。
2、苯环上的取代反应苯环具有特殊的稳定性,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反应。
例如,苯与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溴代反应生成溴苯。
3、醇的取代反应醇分子中的羟基可以被卤素原子取代,如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三、消去反应消去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物分子脱去小分子(如 H₂O、HX 等)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1、醇的消去反应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
例如,乙醇消去生成乙烯:CH₃CH₂OH → CH₂=CH₂+ H₂O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总结
(分子间脱水)
苯硝化(水
二糖及多糖
(取代)
酯水解(彻
化,生成醛脱去与羟基相连接碳原子上的氢和羟基中的氢
反应,烷烃
苯环侧链卤
反应,苯环被取代
不饱和烃加
举例
苯酚的取代
醛的氧化反
烯烃炔烃与
苯酚与浓溴、;醇
有机化学官能团的引入总结
卤代烃水解
烷烃芳香烃
烯烃炔烃与
烯烃炔烃与
取
—OH +NaOH +H 2O
—ONa
有机化学规律性知识性总结
举例
2CH 3CH 2OH+2Na→2CH 3CH2ONa+H 2↑
、甲
甲酸盐、
HCHO + 4Ag(NH 3)2OH 4Ag↓+ (NH 4)2CO 3 + 6NH 3 +
2H 2O
注:甲醛(相当于两个醛基) (葡萄糖、
麦芽糖等)
CH 2OH-(CHOH)4- CHO+2Ag(NH 3)2OH
CH 2OH-(CHOH)4-COONH 4+2Ag↓+3NH 3↑+H 2O
OH
官能团转化示意图
有机合成
我们说有机合成就是通过有机反应构建目标分子的骨架,并引入或转化所需的官能团。
所以说有机合成的重点就是如何重新构建骨架和引入及转变官能团,在这个过程中逆合成分析法是一个非常实用和有效的方法,即从产物的特征(包括碳链结构,官能团类型,空间结构等)出发,去分析得到该产物的上一步物质的特征,然后依次类推,并和最初给出的反应物相结合,推出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最终解决有机合成题。
(1)官能团的引入: 1)引入羟基(-OH )
①醇羟基的引入:a.烯烃与水加成;b.醛(酮)与氢气加成;c.卤代烃碱性水解;d.酯的水解等。
②酚羟基的引入:酚钠盐过渡中通入CO2,
的碱性水解等。
③羧羟基的引入:醛氧化为酸(被新制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氧化)、酯的水解等。
2)引入卤原子:a.烃与X 2取代;b.不饱和烃与HX 或X 2加成;c.醇与HX 取代等。
3)引入双键:a.某些醇或卤代烃的消去引入C=C ;b.醇的氧化引入C=0等。
(2)官能团的消除
1)通过加成消除不饱和键。
2)通过消去、氧化或酯化等消除羟基(-OH ) 3)通过加成或氧化等消除醛基(-CHO ) 4)通过取代或消去和消除卤素原子。
(3)官能团间的衍变
卤代烃
R —X
醇 R —OH 醛 R —CHO
羧酸 RCOOH
酯RCOOR ’
水解 水解 酯化
氧化 还原
氧化
酯化 水解
不饱和烃
加
成 消
去
消去
加成
根据合成需要(有时题目信息中会明示某些衍变途径),可进行有机物的官能团衍变,以使中间物向产物递进。
常见的有三种方式:
①利用官能团的衍生关系进行衍变,如伯醇[]
−→−O 醛[]
−→−O 羧酸;
②通过某种化学途径使一个官能团变为两个, 如
CH 3CH 2OH
O
H 2-−−→−消去CH 2=CH 22
Cl +−−→−加成Cl —CH 2—CH 2—Cl −−→
−水解HO —CH 2—CH 2—OH; (4)有机高分子的合成
从有机高分子的结构特点也可以找到解题线索,如根据题中给出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可以判断出合成该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特征,然后采用逆推法,从单体出发进一步向上推演,查找单体中相应官能团和碳链结构的来源途径,并和题中的其他已知因素结合理解和推演,最终可以顺利解题。
以丙烯为例,看官能团之间的转化:
上述转化中,包含了双键、卤代烃、醇、醛、羧酸、酯高分子化合物等形式的关系,领会这些关系,基本可以把常见的有机合成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