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指南(试用)

合集下载

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介绍本报告旨在对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评估。

农村土地综合治理是一项涉及农村土地资源的综合性改革和管理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整合和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和环境质量。

方法为了评估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可行性,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 文献综述:我们对相关的文献和研究进行了综述,了解农村土地综合治理的概念、原则和成功案例。

2. 实地调研:我们对一些示范村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农村土地利用现状、问题和需求。

3. 数据分析:我们收集了相关的农村土地资源数据,并进行了数据分析,评估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潜力。

可行性评估结果根据我们的研究和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潜力。

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产出。

2. 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需要综合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项目实施中,需要关注农民利益和生活改善,同时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3. 政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提供支持和政策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土地综合治理的投入和支持,激励农民参与和支持项目。

建议为了确保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成功实施,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制定综合规划:制定长期和综合性的农村土地综合治理规划,明确项目目标、措施和时间表。

2. 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政府对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为项目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

3. 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推广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产出和效益。

4. 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意识和参与度,促进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

结论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意义。

通过综合规划和政策支持,可以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建议政府、研究机构和农民共同努力,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和落地。

乡村土地改造整治综合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乡村土地改造整治综合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乡村土地改造整治综合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日期:二〇一二年六月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书目录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过程 (1)1.1 法律与法规 (1)1.2 沟道土地整治有关政策与文件 (1)1.3 土地整治标准和规范 (2)1.4 地方性文件 (3)1.5 项目区有关资料 (3)2 项目简介 (4)2.1 项目背景 (4)2.2 项目类型、范围、规模 (5)2.3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计划建设工期及投资估算 (6)2.4 项目建设目标 (7)3 项目区概况 (9)3.1 基本概况 (9)3.2 自然条件 (9)3.3 自然资源 (11)3.4 社会经济状况 (13)3.5土地利用现状 (14)3.6 土地利用潜力状况 (15)3.7 基础设施条件 (15)4 项目分析 (19)4.1 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土地开发潜力分析 (19)4.2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19)4.3 环境影响评价 (20)4.4 公众意见 (20)5 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22)5.1 项目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22)5.2 项目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臵说明 (23)5.3 项目规划建设内容 (25)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3)6.1 编制原则及编制依据 (43)6.2 估算定额与费用构成 (43)6.3 费用计算标准 (44)6.4 估算结果及经济指标分析 (46)6.5 资金筹措与分年度计划 (48)7 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 (49)7.1 土地权属现状与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情况 (49)7.2 项目实施后,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49)7.3 权属调整方案 (50)8 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措施 (52)8.1组织领导机构 (52)8.2工程建设管理 (52)8.3 资金使用管理 (52)8.4 工程施工管理 (53)9 效益分析 (54)9.1 社会效益分析 (54)9.2 经济效益分析 (54)9.3 生态效益分析 (54)9.4 综合效益评价 (55)10 结论与建议 (56)附表:1总估算及分年度估算表 (58)2估算总表 (59)3工程施工费估算汇总表 (60)3—1工程施工费估算表 (61)3—2工程施工费单价汇总表 (63)4设备购臵费估算表 (65)5其他费用估算表 (66)5—1拆迁补偿费估算表 (67)6不可预见费估算表 (68)7季度分月用款计划表 (69)8人工及主重要材料用量汇总表 (70)9主要工程量统计表 (71)附表1人工估算单价计算表 (72)附表2主要材料估算价格计算表 (73)附表2—1主要材料运杂费计算表 (74)附表3次要材料估算价格表 (75)附表4机械台班估算单价计算表 (76)附表5混凝土、砂浆材料单价计算表 (77)附表6工程施工费单价分析表 (78)附件:1 符合有关规划的审核意见2 县级评估论证意见3 项目土地登记情况一览表附图:1 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2 1:5000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图3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项目平面图4土地平整典型田块设计图5溢洪道标准断面设计图6排洪渠标准断面设计图7田间道、生产路断面设计图8淤地坝标准断面设计图乡村土地改造整治综合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过程为了认真落实中、省领导批示和全省沟道土地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利用**县丰富的沟道资源开展沟道土地整治工作,既可以大量增加高质量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又可促进退耕还林和生态保护,推动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可研报告编写指南范文

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可研报告编写指南范文

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指南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以下简称为“重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为《可研报告》)是重大工程立项审批的主要依据,为规范《可研报告》的编制,特制定本指南。

一、总则1、重大工程可行性研究是在与相关规划衔接基础上,通过资源条件与社会经济分析、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确立目标任务,选定规划方案,确定建设内容、明晰工程分类、估算项目投资,并从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全面评估论证,提出可行性研究结论,形成《可研报告》。

2、重大工程由于规模大,涉及范围广,区域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应在对项目区自然资源条件相似性与差异性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行政区划和土地丌发整理工程类型区,选取规划方案和工程类别。

3、《可研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1)明确项目的由来和背景,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确定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2)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划定项目分区,查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落实新增耕地来源;(3)在环境影响评价、水土资源分析的基础上查明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和实施潜在风险;(4)选定规划方案,确定建设内容,明晰工程分类,明确设计深度;(5)汇总工程量,估算项目投资,确定筹资计划;(6)分析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7)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可行性研究结论。

二、编写大纲《可研报告》可参考以下提纲编写。

目录1、综合说明1.1项目概况1.2 建设内容与投资2项目背景2.1项目所在地市情况2.2项目提出的缘由2.3编制的依据3、项目区概况3.1自然条件3.1.1地形地貌3.1.2气候3.1.3 土壤3.1.4基础地质3.2 自然资源条件3.2.1水资源3.2.2其他资源3.3经济扑会状况3.4十地利现状3.4.1 土地利用结构3.4.2耕地质量现状3.4.3耕地利用状况3.5农业生产悄况3.6基础设施条件3.6.1交通条件3.6.2排灌设施3.6.3电力设施3.6.4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护设施4、项目分析4.1合法性分析4.1.1法律法规4.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整治规划4.1.3其他规划4.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4.3新增耕地来源分析4.4水土资源平衡分析4.4.1供水量分析4.4.2需水量预测4.4.3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4.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4.6 土地适应性分析4.7潜在风险分折4.8公众参与分析5、规划方案5.1规划原则5.2规划目标5.3建设标准5.4方案比选5.5总体布局5.5.1 土地利用布局5.5.2工程平面布置6、建设内容与工程设计6.1建设内容6.1.1 土地平整工程6.1.2灌溉排水工程6.1.3田间道路工程6.1.4农田防护和生态保护工程6.1.5居民点整理工程6.2 工程设计6.3 工程量汇总7、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权属调整7.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7.2土地利用权属调整7.2.1 土地权属现状7.2.2权属调整原则7.2.3权属调整程序8、投资估算8.1编制说明8.2费用构成8.3资金筹措9、实施计划9.1实施流程9.2年度建设计划9.3年度投资计划10.实施控制10.1进度控制10.2资金控制10.3质量控制11、效益分析11.1社会效益分析11.2生态效益分析11.3经济效益分析11.3.1费用计算11.3.2收益计算11.3.3单位功能投资分析11.3.4静态评价指标12.结论与建议12.1结论12.2 建议13、附图附表附件13.1附图13.2附表13.3 附件13.3.1必备附件13.3.2选备附件1.综合说明1.1项目概况说明项目名称、项目类型(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大致可分为耕地开发型、节水增地型和产能提高型三种类型)、项目区位置、范围与地貌类型、工程类型模式;列出项目区及各分区建设规模、建设地点、新增耕地面积;分析提高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景。

土地整治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土地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土地整治是指对一定范围内利用价值低、功能单一、结构复杂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通过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功能结构,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和综合效益,达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的国家,土地整治成为解决土地资源利用矛盾的重要途径。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实施土地整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评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调查、专家访谈和模型模拟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对土地资源状况、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整治潜力等进行系统评估,综合考量政策、经济、社会、生态等因素,探讨土地整治实施的可行性及其影响。

三、研究结果1. 土地资源状况分析该地区土地资源面积较大,但土地利用方式落后,存在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其中耕地资源严重受到破坏,水资源亏缺现象普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亟需进行整治。

2. 土地整治潜力评估通过实地调查和模型模拟,确定了该地区土地整治的潜力,包括利用耕地集约化种植、水资源调整和保护、荒漠化治理等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生产力。

3. 可行性分析综合考虑政策、经济、社会、生态等因素,对土地整治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认为该地区土地整治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效益,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农民生活水平。

4. 实施建议在政策方面,应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明确土地整治的政策导向和工作目标。

在经济方面,应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

在社会方面,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土地整治的认识和参与度。

在生态方面,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确保土地整治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综上所述,该地区土地整治的可行性较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社会效益。

在政策支持、经济投入、社会参与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应积极推动土地整治工作,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全面发展。

最新版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指南

最新版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指南

最新版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指南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以下简称为“重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为《可研报告》)是重大工程立项审批的主要依据,为规范《可研报告》的编制,特制定本指南。

一、总则1、重大工程可行性研究是在与相关规划衔接基础上,通过资源条件与社会经济分析、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确立目标任务,选定规划方案,确定建设内容、明晰工程分类、估算项目投资,并从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全面评估论证,提出可行性研究结论,形成《可研报告》。

2. 重大工程由于规模大,涉及范围广,区域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应在对项目区自然资源条件相似性与差异性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行政区划和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选取规划方案和工程类别。

3. 《可研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1)明确项目的由来和背景,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确定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2)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划定项目分区,查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落实新增耕地来源;(3)在环境影响评价、水土资源分析的基础上查明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和实施潜在风险;(4)选定规划方案,确定建设内容,明晰工程分类,明确设计深度;(5)汇总工程量,估算项目投资,确定筹资计划;(6)分析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7)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可行性研究结论。

二、编写大纲《可研报告》可参考以下提纲编写。

目录1.综合说明1.1项目概况1.2建设内容与投资2.项目背景2.1项目所在地市情况2.2项目提出的缘由2.3编制依据3.项目区概况3.1自然条件3.1.1地形地貌3.1.2气候3.1.3土壤3.1.4基础地质3.2自然资源条件3.2.1水资源3.2.2其他资源3.3经济社会状况3.4土地利用现状3.4.1土地利用结构3.4.2耕地质量现状3.4.3耕地利用状况3.5农业生产情况3.6基础设施条件3.6.1交通条件3.6.2排灌设施3.6.3电力设施3.6.4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护设施4.项目分析4.1合法性分析4.1.1法律法规4.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整治规划4.1.3其他规划4.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4.3新增耕地来源分析4.4水土资源平衡分析4.4.1供水量分析4.4.2需水量预测4.4.3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4.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4.6土地适宜性分析4.7潜在风险分析4.8公众参与分析5.规划方案5.1规划原则5.2规划目标5.3建设标准5.4方案比选5.5总体布局5.5.1土地利用布局5.5.2工程平面布置6.建设内容与工程设计6.1建设内容6.1.1土地平整工程6.1.2灌溉排水工程6.1.3田间道路工程6.1.4农田防护和生态保护工程6.1.5居民点整理工程6.2工程设计6.3工程量汇总7.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权属调整7.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7.2土地权属调整7.2.1土地权属现状7.2.2权属调整原则7.2.3权属调整程序8.投资估算8.1编制说明8.2费用构成8.3资金筹措9.实施计划9.1实施流程9.2年度建设计划9.3年度投资计划10.实施控制10.1进度控制10.2资金控制10.3质量控制11.效益分析11.1社会效益分析11.2生态效益分析11.3经济效益分析11.3.1费用计算11.3.2收益计算11.3.3单位功能投资分析11.3.4静态评价指标12.结论与建议12.1结论12.2建议13.附图附表附件13.1附图13.2附表13.3附件13.3.1必备附件13.3.2选备附件1.综合说明1.1项目概况说明项目名称、项目类型(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大致可分为耕地开发型、节水增地型和产能提高型三种类型)、项目区位置、范围与地貌类型、工程类型模式;列出项目区及各分区建设规模、建设地点、新增耕地面积;分析提高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景。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研报告编写大纲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研报告编写大纲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研报告编写大纲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
1.1项目背景
1.2项目目标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
2.1经济可行性分析
2.1.1投资成本预估
2.1.2预期收益分析
2.1.3投资回收期评估
2.1.4盈利能力分析
2.2社会可行性分析
2.2.1就业机会
2.2.2农民收入增加
2.2.3农村综合发展
2.3环境可行性分析
2.3.1土地治理对环境的影响
2.3.2环境保护措施
2.3.3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
三、项目实施方案
3.1项目规划
3.1.1土地开发和利用规划
3.1.2农业生产规划
3.1.3农业基础设施规划
3.2项目进度和资源安排
3.2.1项目实施时间表
3.2.2人力资源需求和分配
3.2.3资金和物资需求和分配
四、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
4.1项目风险评估
4.1.1技术风险
4.1.2市场风险
4.1.3政策风险
4.2风险控制措施
4.2.1技术风险应对方案
4.2.2市场风险应对方案
4.2.3政策风险应对方案
五、项目实施效果评估
5.1经济效果评估
5.1.1增加农业产值
5.1.2农民收入增加
5.1.3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5.2社会效果评估
5.2.1就业机会增加
5.2.2农村综合发展
5.2.3社会稳定
5.3环境效果评估
5.3.1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
5.3.2水土保持效果
5.3.3生态环境改善
六、项目可行性评价和建议
6.1项目可行性评价
6.2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土地整改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改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改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土地整改是指通过对土地进行规划、调整和改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升农业生产力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土地整改工作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一定地区进行土地整改可行性研究,为政府制定土地整改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二、研究范围本报告选取某省某县作为研究对象,以该地区农村土地使用现状为基础,分析土地整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土地整改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1. 数据采集与整理: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状况、农业生产情况、农民收入等。

2. 经济分析:对土地资源进行经济评估,分析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潜在价值。

3. 社会效益分析:考虑土地整改对于农民生活水平、农业生产方式、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4. 技术可行性分析:研究当前技术水平对土地整改工作的支撑程度。

5. 政策法规分析:分析国家、地方相关政策法规对土地整改的支持程度。

四、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状况分析:该县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存在着大量的农村闲置土地,土地利用效率较低。

2.经济效益分析:通过综合评估,土地整改后的经济效益预计可以提升20%以上。

3.社会效益分析:土地整改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农民就业。

4.技术可行性分析:当前技术水平支撑土地整改工作,但需加大对技术装备的投入。

5.政策法规分析:国家和地方政策对土地整改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具有较好的政策环境。

五、研究建议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民对土地整改的理解和支持。

2.加强政策保障,制定完善的土地整改政策和措施,推动土地整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3.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将农村闲置土地合理配置到农业生产中,提高土地利用率。

4.加强技术支持,引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5.注重土地生态保护,积极开展土地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物灾害风险
如农作物病虫害等,可能影响项 目预期收益和生态环境。
经济风险
资金筹措风险
可能因资金不足或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无法正常推进。
物价上涨风险
原材料、人工等成本的上涨可能增加项目实际投资。
市场需求风险
可能因市场变化导致农作物价格下跌,影响项目收益。
社会风险
01
公众参与风险
可能存在部分群众对项目不支持或阻 碍施工的情况。
通过修建沟渠、水库等水利设施,提高农田灌 溉和排水能力。
3
土壤改良工程
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措施,改善土壤肥力 和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土地整治规模与布局
整治规模
根据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发展需求,确定合理的整 治规模。
整治布局
依据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现状,合理规划整治区块和工程 设施,优化土地利用布局。
项目建议
加大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支持力度,从 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给予倾斜,以推动项 目的顺利实施。
加强培训与交流
定期组织开展土地整治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培训和 交流活动,以提高项目参与者的专业素养和综合 能力。
强化规划引领
在项目实施前,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规划 ,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项目范围涵盖了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生态修复等多个方 面。
03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环境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目的和意义
通过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可以有效地提高 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土地的产出效益,促进农 民的增收。
同时,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态 环境,提升农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有助 于推动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指南(试用)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以下简称为“重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为《可研报告》)是重大工程立项审批的主要依据,为规范《可研报告》的编制,特制定本指南。

一、总则1、重大工程可行性研究是在与相关规划衔接基础上,通过资源条件与社会经济分析、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确立目标任务,选定规划方案,确定建设内容、明晰工程分类、估算项目投资,并从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全面评估论证,提出可行性研究结论,形成《可研报告》。

2. 重大工程由于规模大,涉及范围广,区域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应在对项目区自然资源条件相似性与差异性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行政区划和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选取规划方案和工程类别。

3. 《可研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1)明确项目的由来和背景,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确定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2)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划定项目分区,查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落实新增耕地来源;(3)在环境影响评价、水土资源分析的基础上查明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和实施潜在风险;(4)选定规划方案,确定建设内容,明晰工程分类,明确设计深度;(5)汇总工程量,估算项目投资,确定筹资计划;(6)分析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7)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可行性研究结论。

二、编写大纲《可研报告》可参考以下提纲编写。

目录1.综合说明1.1项目概况1.2建设内容与投资2.项目背景2.1项目所在地市情况2.2项目提出的缘由2.3编制依据3.项目区概况3.1自然条件3.1.1地形地貌3.1.2气候3.1.3土壤3.1.4基础地质3.2自然资源条件3.2.1水资源3.2.2其他资源3.3经济社会状况3.4土地利用现状3.4.1土地利用结构3.4.2耕地质量现状3.4.3耕地利用状况3.5农业生产情况3.6基础设施条件3.6.1交通条件3.6.2排灌设施3.6.3电力设施3.6.4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护设施4.项目分析4.1合法性分析4.1.1法律法规4.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整治规划4.1.3其他规划4.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4.3新增耕地来源分析4.4水土资源平衡分析4.4.1供水量分析4.4.2需水量预测4.4.3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4.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4.6土地适宜性分析4.7潜在风险分析4.8公众参与分析5.规划方案5.1规划原则5.2规划目标5.3建设标准5.4方案比选5.5总体布局5.5.1土地利用布局5.5.2工程平面布置6.建设内容与工程设计6.1建设内容6.1.1土地平整工程6.1.2灌溉排水工程6.1.3田间道路工程6.1.4农田防护和生态保护工程6.1.5居民点整理工程6.2工程设计6.3工程量汇总7.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权属调整7.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7.2土地权属调整7.2.1土地权属现状7.2.2权属调整原则7.2.3权属调整程序8.投资估算8.1编制说明8.2费用构成8.3资金筹措9.实施计划9.1实施流程9.2年度建设计划9.3年度投资计划10.实施控制10.1进度控制10.2资金控制10.3质量控制11.效益分析11.1社会效益分析11.2生态效益分析11.3经济效益分析11.3.1费用计算11.3.2收益计算11.3.3单位功能投资分析11.3.4静态评价指标12.结论与建议12.1结论12.2建议13.附图附表附件13.1附图13.2附表13.3附件13.3.1必备附件13.3.2选备附件1.综合说明1.1项目概况说明项目名称、项目类型(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大致可分为耕地开发型、节水增地型和产能提高型三种类型)、项目区位置、范围与地貌类型、工程类型模式;列出项目区及各分区建设规模、建设地点、新增耕地面积;分析提高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景。

1.2建设内容与投资说明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工期、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式。

按照附表1的样式编制项目特性表。

2.项目背景2.1项目所在地市情况简述项目所在地市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和土地利用情况。

2.2项目提出的缘由(1)从国家层面分析项目建设对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的重要性;(2)从区域层面分析项目建设对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3)从项目层面分析项目建设对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2.3编制依据简述《可研报告》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相关规划、技术标准和其他基础资料。

3.项目区概况3.1自然条件3.1.1地形地貌说明项目区海拔高程、地貌类型、地貌单元划分与微地貌形态、重要的地形要素(地面坡度、相对高差等)。

3.1.2气候说明项目区气候条件及其主要特征,包括气温、降水量、蒸发量、光照条件、积温、无霜期、风向风速等。

3.1.3土壤查明项目区主要耕地土壤的类型与面积(分类单元可在土种到土属之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土体构型、基本理化性状(包括有机质、pH值、土壤质地、土壤盐分等);分析主要的土壤障碍因素及改良的主攻方向;预测项目实施对土壤的影响;总结并提出当地行之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

3.1.4基础地质查明项目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评价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论述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淤泥、软土、分散性土等的分布和性质;说明以往类似工程基础处理措施的经验。

3.2自然资源条件3.2.1水资源说明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资源数量、水质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地表水资源分析项目区内外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水源的基本水文资料,包括来水量(多年平均,频率年,汛期、枯期来水量和峰值)、汇水面积、库容(死库容、兴利库容、防洪库容等)。

地下水资源分析项目区地下水赋存条件、类型,含水层岩性、厚度、富水程度、地下水埋深的动态变化(年变率、年际变率)等。

水质评价参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92)、《地表水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主要评价灌溉用水、生活用水及生态环境用水的物理化学性状,包括水温、pH值、矿化度、污染程度等3.2.2其他资源说明项目区其他资源(矿产、生物等资源)的数量、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

3.3经济社会状况说明项目区涉及乡(镇)的农业人口和劳动力数量;概述与项目有关的经济社会现状。

按照附表2的样式编制项目区经济社会情况统计表。

3.4土地利用现状3.4.1土地利用结构查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标准,以项目区所在地的乡(镇)为对象,统计各类用地现状面积,并说明基本农田的数量及其分布。

按照附表3的样式编制土地利用现状表;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附录F”的要求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

3.4.2耕地质量现状查明耕地土壤养分和农田基础设施状况,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TD/T 1004-2003)和已开展的省级农用地分等成果,说明耕地质量现状。

3.4.3耕地利用状况说明项目区耕地利用方式、耕地撂荒情况、有效灌溉面积、投入产出状况等。

3.5农业生产情况说明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包括耕作制度(熟制,轮作、间作、复种、套种方式等)、种植结构(主要作物种植比例、粮经二元或粮经草三元结构状况)、作物单产水平等。

3.6基础设施条件3.6.1交通条件查明项目区对外交通状况;确定项目区内各等级道路分布和可利用情况。

3.6.2排灌设施查明项目区外部河流水系、防洪设施条件等;说明项目区内水源及引水工程、灌溉、排水骨干设施现状;说明项目区内田间灌溉、排水工程设施现状;说明当前灌溉定额并分析节水潜力。

3.6.3电力设施查明项目区内外主要相关变电站位置、规模和容量;查明项目区内用电设备数量、容量、分布及运行方式;查明项目区内输配电线路的路径。

3.6.4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护设施说明项目区农田防护和生态保护设施现状。

按照附表4、附表5、附表6的样式编制基础设施现状表。

4.项目分析4.1合法性分析4.1.1法律法规分析项目与有关法律法规的一致性。

4.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整治规划分析项目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的一致性。

4.1.3其他规划说明项目与基础设施规划、农田水利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生态退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的一致性。

4.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确定土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提出针对土地利用限制因素的改善措施。

主要对影响项目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但可通过工程或生物措施加以改善的水、土、生态等限制性因素(包括有效水资源不足、水质恶化、土壤肥力降低、耕层土壤浅薄、水土流失等)进行分析。

4.3新增耕地来源分析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确定新增耕地来源。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应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查明项目区农用地整理潜力、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废弃地复垦潜力以及未利用地开发潜力,明确新增耕地来源。

4.4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在《可研报告》编制前期,省级主管部门需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水资源论证,编制《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报告》。

概述《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报告》编制的方法和过程,从供水量分析、需水量预测、水土供需平衡分析三方面叙述《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报告》中的相关内容与结果。

4.4.1供水量分析分析可利用的灌溉水源,计算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的工程可供水量,提出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的可供水量过程。

根据灌溉水源,确定灌溉范围,选定灌溉方式。

4.4.2需水量预测根据项目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状况,合理预测各类产业需水量、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和农村人畜饮水量;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灌溉面积,合理拟定农林牧业生产结构、作物组成、轮作制度及耕地复种指数。

拟定不同水平年的灌溉制度,基本选定灌溉水利用系数,分析不同水平年的作物耗水量、灌溉需水量和农村人畜饮水量。

4.4.3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根据供、需水量预测结果,按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分区进行平衡分析。

提出年用水总量和年内分配;供、需水量不能实现均衡时,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措施。

按照附表7的样式编制水资源平衡分析表。

4.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在《可研报告》编制前期,省级主管部门需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

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基础上,分析项目实施对区域自然资源、生态条件和环境状况所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关对策与措施。

4.6土地适宜性分析耕地开发型重大工程需参考《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 1007- 2003),按以下要求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1)划定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2)选择评价因子;(3)选择评价方法,列出计算过程;(4)说明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列出各适宜地类面积及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