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免疫组化染色必须注意的问题

合集下载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过程中出现问题及对策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过程中出现问题及对策

1941年co ons首先用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测肺组织内的肺炎双球菌获得成功,从而创建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经过60余年的不断发展,由最初的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逐渐发展出现了间接法,免疫酶法,免疫胶体金法,酶标记复合法等等。

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断得到提高,使其成为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中研究组织形态、功能和代谢的一项有力工具[1—3]。

随着该技术应用的普及和深入,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技术作为病理诊断的主要辅助手段,各种新技术的引入以及新抗体相继问世,使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临床病理诊断、肿瘤性质的判定、预后的估测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但是,由于影响其操作的因素较多,免疫组化质量不稳定常常困扰着免疫组化工作人员。

本文举出了一些染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中可能原因。

1.阴性反应染色结束后,切片中见不到任何阳性信号。

排除掉组织或细胞中确实不表达与抗体相关的抗原的原因外,还可能是染色过程中的某一或某些环节出了问题,出现了假阴性结果。

可能原因如下:1.1操作失误有的组织必须经过抗原修复才能检测抗原表达,却未进行抗原修复[1,2];或选用了只能用于冰冻组织而不能用于石蜡包埋组织的抗体;或一抗失效,也可见于染色过程中漏掉了某一环节;还可能是所选用的检测系统与一抗不匹配,如选用的一抗是兔源性抗体,二抗错选了抗鼠源性抗体。

解决办法:在三抗孵育结束时,将切片上的三抗滴在一张白纸上,再将配制好的DAB滴在白纸的三抗上,观察是否出现棕色。

如果出现了,证明三抗和DAB的配制过程正确。

如果不出现棕色反应,则三抗或DAB的配制过程有误。

1.2假阴性造成假阴性结果的因素一般来自三方面:1.组织处理不当,抗原损失过多或被遮蔽;2.抗体(包括特异性一抗和标记抗体)失活,效价过低或稀释度不合适;3.染色步骤的差错或其他试剂的问题,如显色剂、缓冲液的离子强度及ph值[3]。

解决阴性染色的问题,需要设立“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免疫组化需要注意事项

免疫组化需要注意事项

免疫组化需注意的问题一、为达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要求,组织固定越新鲜越好。

为达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要求,对于离体的组织尽量快的进行固定,有条件的应将其剖开,早取材,早固定。

二、组织脱水必须彻底干净组织块取材不能太大过厚,才能较好地完成脱水的过程。

如果取材太厚,在较短的时间内脱水不完全,将可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浸蜡不彻底,切片不好完成,切不完整。

由于先天不足,导致后来切片染色的脱落,造成染色的失败,或者由此反复操作,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造成病理报告的延期发出等。

因此,对取材的要求是除了要求要有艺术性外,即平整、外观好看,还要求适中。

三、切片必须完整、均匀、平展、无邹折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切片,对切片的质量要求较高,切片必须完整,平展、无汽泡,无邹折,这样有利在染色时的冲洗,有利于切片的牢固附贴。

如果切片不平展,免疫组化染色后,可出现染色不均匀的现象,颜色深浅不一,不平。

如果切片有汽泡切片在烘烤时,由于汽泡的破裂影响了汽泡周围的组织,在其周围可观察到深浅不一的染色。

如果切片有邹折,免疫组化染色后,在邹折的地方有深浅不一的颜色,这是一种假阳性,容易引走混淆。

四、切片的附贴必须牢固,必须使用合适的粘贴剂。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前的前期准备工作,就是必须对新的载玻片进行处理,新的载玻片表面看起来很干净,有人认为不需要进行任何的处理,都能够适合使用,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新出厂的载玻片,表面复盖着开一层油脂样的物质,如果不加以处理,对切片的附贴是极为不利的。

我们的做法是:新的载玻片,放于玻璃清洗液中浸泡4小时甚至过夜,然后取出,经自来水彻底冲洗后,浸入酒精中达2小时以上,取出擦干备用或烘干也可。

然后再将载玻片浸入了-氨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 triethoxy-silane)的稀释液(1:50用丙酮或无水乙醇稀释都可以)中硅化10分钟,后经无水乙醇洗2次,烘干即可使用。

五、切片必须烘烤附贴牢固,既要经得起抗原修复时高温的作用而不使轻易脱片,又不至于破坏抗原。

免疫组化注意事项

免疫组化注意事项

(四) 注意事项1. 正式试验时,应分别以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控制试验条件,待检样品应作一式二份,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有时本底较高,说明有非特异性反应,可采用羊血清、兔血清或B SA等封闭。

2. 在ELISA中,进行各项实验条件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其中包括:(1) 固相载体的选择:许多物质可作为固相载体,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酰胺和纤维素等。

其形式可以是凹孔平板、试管、珠粒等。

目前常用的是40孔聚苯乙烯凹孔板。

不管何种载体,在使用前均可进行筛选:用等量抗原包被,在同一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观察其显色反应是否均一性,据此判明其吸附性能是否良好。

(2) 包被抗体(或抗原)的选择:将抗体(或抗原)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时,要求纯度要好,吸附时一般要求PH在9.0~9.6之间。

吸附温度,时间及其蛋白量也有一定影响,一般多采用4℃18~24小时。

蛋白质包被的最适浓度需进行滴定:即用不同的蛋白质浓度(0.1、1.0和10μg/ml等)进行包被后,在其它试验条件相同时,观察阳性标本的OD值。

选择OD值最大而蛋白量最少的浓度。

对于多数蛋白质来说通常为1~10μg/ml。

(3) 酶标记抗体工作浓度的选择:首先用直接ELISA法进行初步效价的滴定(见酶标记抗体部份)。

然后再固定其它条件或采取“方阵法”(包被物、待检样品的参考品及酶标记抗体分别为不同的稀释度)在正式实验系统里准确地滴定其工作浓度。

(4) 酶的底物及供氢体的选择:对供氢体的选择要求是价廉、安全、有明显地显色反应,而本身无色。

有些供氢体(如OPD等)有潜在的致癌作用,应注意防护。

有条件者应使用不致癌、灵敏度高的供氢体,如TMB和ABTS是目前较为满意的供氢体。

底物作用一段时间后,应加入强酸或强碱以终止反应。

通常底物作用时间,以10-30分钟为宜。

底物使用液必须新鲜配制,尤其是H2O2在临用前加入。

常见问题处理:免疫组化常见问题的处理当免疫组化染色没有出现预期结果时,应系统地查找原因,而每一次只能排除一种可能的原因。

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良好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是正确判断染色结果的基础和前提。

由于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存在很多步骤或环节,每一个步骤或环节都可能影响到染色的最终结果,因此,要做好一张高质量的免疫组化切片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需要病理技术员和病理医生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做出合格的免疫组化切片。

虽然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从染色的结果看,一般可分为两类:无色片(即无阳性信号)和“杂音”染色片(有阳性信号)。

一、无色片染色结束后,切片中见不到任何阳性信号。

这是常规工作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1、真阴性结果:整个染色过程没有出现问题,组织或细胞确实不表达与抗体相关的抗原。

2、假阴性结果:即此阴性结果不是真实的反映。

假阴性结果又可分为两种情况:(1)、切片中根本就不包含所预期检查的组织或细胞。

出现这种情况,要麽是病理医生选择错了切片或抗体选错了,要麽是技术员选错了蜡块。

获得正确的切片进行染色是获得正确结果的前提。

由此表明:制作出合格的免疫组化切片不仅仅是技术员的事,病理医生也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2)、染色过程中的某一或某些环节出了问题。

比如,组织未进行抗原修复,有的组织必须经过抗原修复才能检测抗原表达;或选用了只能用于冰冻组织而不能用于石蜡包埋组织的抗体;或一抗失效,虽然抗体失效在理论上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但偶尔也遇到突然失效的情况,抗体长期不用和/或已超过有效期是主要的原因。

也可见于染色过程中漏掉了某一环节,如忘记加二抗或三抗,或用了两次二抗而缺少了三抗,或配制DAB时少了过氧化氢。

为了避免这种简单的错误,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在三抗孵育结束时,将切片上的三抗甩在一张白纸上,在将配制好的DAB滴一滴在白纸的三抗上,观察是否出现棕色。

免疫组化技术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免疫组化技术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详细描述
染色弱或无信号问题可能是由于抗体浓度过低、孵育时间不 足、组织抗原量少等原因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增加 抗体浓度、延长孵育时间、增强组织抗原的暴露等措施,以 提高染色强度。
染色背景问题
总结词
染色背景是指染色结果中除了目标蛋白外的其他染色,通常表现为整个视野的弥漫性着 色。
详细描述
染色背景问题可能是由于抗体与组织中其他蛋白的交叉反应、组织内源性酶活性、组织 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物质等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使用阻断剂、降低抗体浓度、
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确保 其性能稳定、准确可靠。同时, 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及时排除 故障,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试剂储存和有效期问题
总结词
试剂的储存和有效期直接关系到实验 结果的可靠性。
详细描述
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储存,避免 试剂受潮、光照、高温等不利因素的 影响。关注试剂的有效期,避免使用 过期试剂。
详细描述
固定和保存组织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组织结构 和抗原性。不同的组织需要不同的固定液和 固定时间,以确保抗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组织的保存条件也需严格控制,以防
抗原丢失或降解。
04
仪器设备和试剂问题
仪器设备校准和维护问题
总结词
仪器设备校准和维护是确保免疫 组化实验准确性的关键环节。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为了促进免疫组化技术的数据共享和交流,需要建立 统一的数据库和平台,以便研究人员能够共享数据、 交流经验和技巧。此外,应鼓励研究人员在学术会议 和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促进技术的传播和应用。通 过加强数据共享和交流,可以推动免疫组化技术的进 步和创新,提高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免疫组化关键步骤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范文

免疫组化关键步骤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范文

免疫组化关键步骤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范文精品论文参考文献1.3脱蜡至水洗中应注意的问题脱蜡液应经常更换,必须保证脱蜡干净,彻底,水洗充分,水洗之后切片应放在蒸馏水中清洗1~2遍,脱蜡不干净,不彻底时,就会出现非特异性着色,影响染色效果,即阳性强度也会减低。

1.4抗原修复中应注意的问题目前常用的抗原修复液有两种:即0.01M柠檬酸缓冲液(PH6.0)和1mM的EDTA缓冲液(PH9.0或PH8.0).对于一些胞浆阳性或胞膜阳性的抗体,选择柠檬酸缓冲液比较好,而对于一些胞核阳性的抗体,选择EDTA缓冲液比较好。

配置修复液时必须用蒸馏水,否则染色会失败,大部分抗体都会出现假阴性。

抗原修复方法目前比较常用的是高压锅喷气2~3分钟,中火(120℃~140℃)。

自然冷却,如果要节省时间,可用自来水冲洗高压锅外面,等到压力降下,再把高压锅锅盖打开,放在冷水中冷却,中途可换一次水,这样既节省用水,又可节约时间,等到高压锅中水温接近常温,就可直接用自来水冲洗切片[1]。

1.5滴加抗体前和滴加抗体时应注意的问题切片冲洗好后,应放在蒸馏水中,拿出画圈,画圈时应注意圆圈与组织必须保持一点距离,否则会产生边缘效应,即圆圈旁组织会产生非特异性染色。

画好圈后,用PBS冲洗切片,注意画完圈后尽量不要让切片干燥,画完圈后也不能立时冲洗,要等油干燥后再冲洗,否则油就冲掉了,就不能起到防止抗体外溢的效果。

用蒸馏水配置PBS时,需加一些吐温或去垢剂,有利于冲洗的更干净,也有利于滴加完抗体后抗体的弥散速度,抗体弥散速度快,操作简便,节约时间。

一抗孵育可选择37℃温箱1小时或4℃冰箱过夜,而二抗的孵育一般都是室温,添加二抗前和显色前,PBS都必须彻底冲洗干净,否则会产生非特异性着色。

1.6显色时应注意的问题在保证显色液配制浓度准确的情况下,显色时间应严格把握。

当制作大批切片时,可以批量滴加显色液,先用肉眼观察组织是否变黄,若变黄时,可在镜下控制,每种抗体的显色时间,背景着色能都不太一样,具体可在镜下控制,积累经验。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十五、免疫组化流程
1、65℃烤片1-2h
2、从65℃烤箱中拿出切片立即放入二甲苯Ⅰ中脱蜡15min,二甲苯Ⅱ15min,无水乙醇Ⅰ5min,无水乙醇Ⅱ5min,95%乙醇5min,85%乙醇5min,75%乙醇5min。

3、自来水冲洗5min。

4、蒸馏水冲洗3遍。

5、高压修复(先将修复液煮沸后,将片子放入煮沸溶液中,将压力锅盖盖好,当气阀冒气时,开始计时2分40秒,此时将温度调至140℃)。

6、将电磁炉电源关闭,用自来水冲洗压力锅锅盖,至气阀自然落下,将锅盖打开,自然降至室温(约40min左右)。

7、PBS浸泡5min*3次。

8、3%的H2O2封闭30min。

9、蒸馏水冲泡2次。

10、PBS浸泡5min*3次。

11、加Ⅰ抗8张片子,每片80μl8*80=640μl
配700μl700μl(释液)+7μl(Ⅰ抗)
12、室温放置30min,放4℃过夜。

13、第二天拿至室温平衡30min(提前准备PBS)
14、PBS洗5min*3次
15、加Ⅱ抗 50-100μl张37℃ 30min,或室温1小时
16、PBS洗5min*3次
17、DAB显色(2min)。

18、流水中止,流水冲洗5min。

19、苏木素复染(2min),流水中止,流水冲洗5min。

20、梯度酒精脱水各5min(从无水乙醇拿出风干片子,再放入二甲苯中)。

21、二甲苯透明各15min。

22、用中性树胶封片。

盐酸酒精500ml无水乙醇+250ml蒸馏水+6ml盐酸
氨水600ml蒸馏水+2m氨水
氨水作用:返蓝。

细胞爬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注意事项

细胞爬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注意事项
1.将特殊处理过的(转染某个基因或用药物处理后) 永生化的活细胞种在某种载体上培养一段时间后 形成细胞单层时(注意:细胞不能太密)停止培 养,用PBS洗去血清,快速在去离子水中脱盐后用 4度冷丙酮固定30分钟。
2.PBS洗 3.0.3%双氧水封闭10分钟。 4.PBS洗 5.滴加一抗37℃孵育2小时。 6.PBS洗 7.滴加通用二抗。 8.PBS洗 9.DAB显色
二、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细胞载体的处理: 盖片和载片在接种细胞前一定要处理好, 不要怕麻烦。盖片和载片入酸前要将所附 着的脏东西洗干净。过蒸馏水和酒精时要 用镊子一片一片的过,平放在干净滤纸上 自然干燥。包装好后经烤箱干烤消毒保存。
2.细胞种植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选用何种载体:细胞在盖片和载片上一般4小时就 可以贴壁并开始生长,如果细胞贴壁后不需再进 一步处理,则可以将细胞爬在载片上,载片不用 消毒,也可以用DAKO笔在载片上画圈。用 DAKO笔划过圈的载片最好不要干烤消毒。细胞 帖壁后还要加药继续培养若干时间的则应选用盖 片爬片,这时盖片最好选用160度干烤消毒。
不要放在木制的片盒里,尤其是新的木 制片盒,木制品里的甲醛会影响抗原的表 达。如果放在新的木制片盒,要做恢复抗原. 细胞爬片制好后最好马上染片.
细胞的亚建康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当我们培养细胞时,细胞长得很差时我 们会把它们扔掉,不会用它们做进一步 的实验.但长得不太好,我们观察细胞时 有时分辨不出来,就可能使我们白做工, 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 经费.这是一个 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此爬片由于该盖片 处理得不好,虽爬上 细胞但细胞的形态 很差,表现在细胞膜 和细胞器边界不清 晰
U251MG培养细 胞 (10hr)扫描电镜图
FN
L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为达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要求,组织固定越新鲜越好。

在免疫组化最后结果的判断时,常可见到均匀一片的似非特异性染色的现象,经多方研究认为,它是一种假性非特异性的染色。

因为肿瘤组织中含有的抗原较易发生扩散弥散,肿瘤细胞无限制的生长和生长过速,导致肿瘤中间部分组织血液供给困难,造成缺血坏死,坏死细胞中的抗原由于机体的作用,可以被均匀地散布于细胞与细胞间的间质,这是抗原发生弥散的一种方式。

另一种抗原弥散的方式就是,由于组织没有及时的固定所引起的。

离体的组织不及时固定,组织就会自溶,抗原就会扩散,这是一非常普通的常识,但要做好却是极不容易。

标本从外科切除到浸入固定液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有的抗原就可以发生扩散。

虽然已浸入了固定液,但标本较大,固定液的量又不足,当然由于固定液的渗透需要时间,当渗入到组织之中时,中间的细胞已发生了变化,抗原也随着发生扩散,这种现象在产酶多的器官是比较明显的,如胃癌,当切除后标本较大,虽然在手术室期间已放入了固定液,但固定液要透过肌层达到胃粘膜面起码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当固定液发挥作用时,组织已经发生变化。

因此,这了达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要求,对于离体的组织尽量快的进行固定,有条件的应将其剖开,早取材,早固定。

二、组织脱水必须彻底干净组织块取材不能太大过厚,才能较好地完成脱水的过程。

如果取材太厚,在较短的时间内脱水不完全,将可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浸蜡不彻底,切片不好完成,切不完整。

由于先天不足,导致后来切片染色的脱落,造成染色的失败,或者由此反复操作,造成年人力物力的浪费,造成病理报告的延期发出等。

因此,对取材的要求是除了要求要有艺术性外,即平整、外观好看,还要求适中。

三、切片必须完整、均匀、平展、无邹折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切片,对切片的质量要求较高,切片必须完整,平展、无汽泡,无邹折,这样有利在染色时的冲洗,有利于切片的牢固附贴。

如果切片不平展,免疫组化染色后,可出现染色不均匀的现象,颜色深浅不一,不平。

如果切片有汽泡切片在烘烤时,由于汽泡的破裂影响了汽泡周围的组织,在其周围可观察到深浅不一的染色。

如果切片有邹折,免疫组化染色后,在邹折的地方有深浅不一的颜色,这是一种假阳性,容易引走混淆。

四、切片的附贴必须牢固,必须使用合适的粘贴剂。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前的前期准备工作,就是必须对新的载玻片进行处理,新的载玻片表面看起来很干净,有人认为不需要进行任何的处理,都能够适合使用,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新出厂的载玻片,表面复盖着开一层油脂样的物质,如果不加以处理,对切片的附贴是极为不利的。

我们的做法是:新的载玻片,放于玻璃清洗液中浸泡4小时甚至过夜,然后取出,经自来水彻底冲洗后,浸入酒精中达2小时以上,取出擦干备用或烘干也可。

然后再将载玻片浸入了-氨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 triethoxy-silane)的稀释液(1:50用丙酮或无水乙醇稀释都可以)中硅化10分钟,后经无水乙醇洗2次,烘干即可使用。

五、切片必须烘烤附贴牢固,既要经得起抗原修复时高温的作用而不使轻易脱片,又不至于破坏抗原。

应用于免疫组化染色的切片。

由于整个过程需经几个阶段的处理,如抗原修复时抗原修复液的沸腾且需持续十几分钟,PBS的反复冲洗,有的甚至于4℃冰箱中孵育达十几小时。

因此,对切片的质量要求很高,尤其是切片的附贴程度。

以往有人主张切片在60℃以下烘烤30-60分钟即可按此进行结果是切片掉片严重,切片松动率占100%。

切片究竟烘烤多长时间才合适,既不脱片和适合各项要求,又不至于破坏抗原。

几组实验[]诊断P173认为,切片在60℃的恒温干燥箱中烘烤2-5小时最为合适。

这是因为:抗原可耐受如此的温度,病理科一般使用的石蜡,其熔点在60℃左右,组织浸蜡时,浸蜡箱中的温度,一般都调在65℃左右,组织在这样温度中要浸泡2小时以上,才能达到彻底地浸蜡。

组织中的抗原已经受了65℃的温度考验,保存下来的抗原,都已具有耐热性。

另外,经上述时间烘烤出来的切片,附贴牢固,抗原保存好,染色成功率达100%,保证了病理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特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应用于诊断的切片还是研究用的切片,烘烤后应尽快进行染色。

如果切片切完后,迟迟不进行染色,存放于室温中或工作冰箱中,切片中的抗原将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消失,甚至出现假阴性。

原则上是新鲜切片,即行染色,染多少张切多少张,这样才能尽可能的保存表达更多的抗原。

六、切片脱蜡必须干净,否则将会影响免疫组化染色的最后结果。

蜡不溶于水,不与其它的临床使用的抗体相融合。

它只能靠特用的试剂,处理足够的时间,才能将其除去。

如果脱蜡不干净,少许蜡存留于切片上,将会引起许多弊病,如染色不均匀,阳性物时隐时现,真假难辨,背景染色增加等。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切片在染色前必须彻底脱蜡,目前用于脱蜡的试剂主要是二甲苯,因它脱蜡力强,脱蜡时间较短。

较受使用者的青睐。

脱蜡的时间要根据季节,室温和试剂的新鲜谋面是在不同。

如果在夏天,室温较高,脱蜡试剂也新鲜,则脱蜡时间不需很多,3-5分钟就已足够。

如果在冬天,室温较低,脱蜡试剂也较陈旧,则脱蜡时间需要延长,10-20分钟或更长。

总之,操作时应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室温,不同的试剂来决定,脱蜡的时间,原则上是要彻底,干净,完全地脱去切片上的蜡。

为了做到这一步,切片在脱蜡前的加温将有助于完成上述的要求。

比如:当天切的切片,烧烤2小时后进行染色,切片带有温度进行脱蜡这将可加速脱蜡的过程,如果预先切好烤好的切片,在染色前,还必须对切片进行加温10-20分钟,然后再行脱蜡,这样脱蜡速度加快,效果魁伟更好。

七、必须彻底抑制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才能降低背景的染色。

在各种组织中都含有很多的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尤其在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出血的组织坏死的组织等等。

含有这种酶的各细胞和组织如果在染色前不对其进行处理和抑制,它们将会在DAB 底物的显色时,与HRP一样催化底样,使之显色,使之生成与阳性物一样的黄棕色,造成混乱。

为止,在免疫组化染色前,都必须对内源性过氧化物酶进行抑制。

当然,对它们进行彻底的消除是不行的,因为抑制太厉害,对抗原也会有相同的抑制作用。

氢在抑制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时,也要注意对抗原的保护抑制也只能对它们中的大部分在DAB显色后,显示出淡黄*色,这就足以与真正阳性物的区别。

抑制剂常用的是0.3%的H2O2,也可将其称为1%H2O2,因为市售的H2O2的浓度为30%,按其净含量则为0.3%,如果按其溶液的用量则为1%。

关于H2O2的使用,有的使用是单纯的H2O2稀释溶,有的使用是H2O2甲醇混合物。

根据实验,认为H2O2甲醇较适合于大多数的情况,因为除了H2O2外,甲醇对各种酶,都有钝化的作用,因此H2O2甲醇的双重作用效果较好。

陈尚平等认为在多数情况中,用甲醇H2O2已经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八、须适当合理地使用封闭试剂为了减少背景产生的非特异性染色,在免疫组化染色的过程中,在加入一抗孵育前,常常加入非免疫动物血清,以减少背景的染色,陈尚季等认为:抗体是高度的电荷分子,可能与带有相应电荷的组织成分无特异性地结合(如胶原)。

由于这种非特异性结合,将导致标记的部分局部化(轭合物)和胶原的假阳性染色。

要用一种不相干的抗体居先处理,可能减少和标记的抗体无特异性结合。

以往,血清的使用有很多,如:小牛血清,马血清,山羊血清,绵羊血清,兔血清,浓度也有很多种,如:1%.2%.或1:5、1:10、和1:20. 必须选择合适的抗体以及对作适当的保存和配制。

九、选择合适的抗体至今为止,应用于临床的常用抗体有几十种,在这当中又可分为两种类型。

1.浓缩型抗体根据近几年来使用的情况认为,它有许多优点,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①可作为各种疾病检测的常备抗体。

在各单位的常规活检诊断中,有常见的病例,也有罕见的病例,尤其是后者,有时很长时间才遇到一例,这就给抗体的应用和备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除了常用的抗体外,还需备用一些较为罕见病例的抗体。

这样才能解决临床的诊断问题,如临时购买,则需较长的时间,这样就会延误诊断。

实践证明:浓缩型抗体,可作为常备检测抗体。

当购买抗体后,根据检测病例的数量,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抗体分成小包装,然后用蜡膜封起来,于-30℃的低温冰箱中保存,临用时取出一支,用指温促其回升至室温,然后用PBS稀释即可使用,这种抗体可保存3年左右。

②成本低,价格较便宜。

它与即用型的抗体相比较,价格要便宜好多,如以某公司2002年-2003年的CK为例,浓缩型的抗体0.1ml,价格260元,该抗体可稀释为5000ml,以每张切片所需抗体为50ul计,可标记100例,每例一抗体所需2.6元,而即用型抗体1.5ml,价格150元,可标记30例,每例一抗体需5元。

③需要稀释抗体,手续较为复杂。

对于新购入的浓缩型的抗体,使用时必须将稀释为工作液,才能使用,对于从未用过的抗体,还必须实验其实际的稀释度,因为各种抗体,厂家都做了相应的稀释度的实验,但这是大概的稀释度,要使抗体真正适合于本单位的稀释度,就必须对抗体的稀释度进行实验,如1:100.1:75.1:50.1:25等,如果结果在1:50上是最佳结果,这就是最佳的稀释点,如果在这范围内找不出最佳稀释点,则应继续实验直到找出最佳稀释点为止。

④需要配置各型号的微量加样器,以利于量取精确的抗体量。

⑤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因为浓缩型的抗体多为进口试剂,其使用书都以英文为主,其中涉入抗体的来源,适应让稀释对什么组织或细胞可起反应等。

2.即用型抗体。

近几年来,免疫组化技术应用的推广,即用型抗体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根据几年来的使用,认为它有许多优点和不足:①使用方便。

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是一种最好的抗体,不管什么样的病例和切片,只要有抗体,不需要自己摸索稀释度,拿起试剂瓶一滴即可,极不方便。

②对于不具备或基本不懂免疫组化技术的人,只要按照说明书的方法使用,也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③不需要配置多种昂贵的微量加样器。

现今的微量加样器,如为进口货,贵者多达两千多元。

而即用型抗体无需再行稀释,即买即用,无需配备其余器械。

④特别适合于基层单位。

基层单位,无需多大的投资,就能开展免疫组化的工作,这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极有好处。

⑤价格较浓缩型抗体贵。

⑥即用型抗体不可作为常备贮存抗体。

即用型抗体,一般有效期为一年。

如果用量大的单位,对于3ml一个包装的抗体,一年需要用几支,这对抗体来说,不会造成浪费。

但如果为较小的单位,一年中标记的病例较少,购买抗体时也尽量选小包装的抗体,如1.5ml。

如果碰上罕见的病例,有时一年也标记不了几例,这样就应采用浓缩的了。

即用型的抗体,有效期为一年,但真正购买到的抗体使用期就不可能为一年,因为抗体从生产商到销售商的手里,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运气好的话,你购买到的抗体,是刚交到销售商的手里,那么,使用的时间可能长些,但如果在销售商的手中滞留了一段时间,抗体的有效使用期就可能不会太长,五个月、六个月或者三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