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秦汉文学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绪论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三古七段)一、上古期(3世纪前):孕育期体裁:诗:《诗经》和《楚辞》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文:《甲骨卜辞》(商)最早的散文小说:神话和寓言是小说的因子戏剧:《楚辞·九歌》中孕育戏剧思想:儒: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道: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重视文学的审美价值第一段:先秦文学文史(《战国策》《论语》《左传》)哲(《庄子》《荀子》《孟子》)不分诗乐舞不分第二段:秦汉文学吕不韦《吕氏春秋》、李斯《谏逐客书》、刘勰《秦世不文》风尚:铺张扬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汉赋》诗歌方面:《乐府诗》从《诗经》发展而来现实主义形式:五言诗代替四言诗成为中国诗歌的新形式二、中古期:魏晋(3世纪)—明中叶(16世纪)成熟期成熟的原因:(1)魏晋文学开始了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不再依附于史学、哲学,而成为具备独立审美价值的表现形式),自觉的追求,文学的审美个性、骈文。

(2)各类文学体裁得到成熟,如诗、词、曲①小说:魏晋时期的志人(《世说新语》)志怪(干宝《搜神记》)(雏形)②唐传奇代表小说的成熟,如《莺莺传》文言短篇小说③宋元话本(开拓期)—明(《三国演义》《水浒传》)④文学传媒:印刷术出版、讲唱、舞台表演等一些新形式第三段:魏晋—中唐1、诗歌:五言、七言的繁荣期,魏:建安风骨成为一种典范唐:盛唐气象2、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其内部成员相互切磋,提高文学技巧,如齐梁时的萧统。

萧纲的“格律诗”第四段:中唐—宋末文:中唐的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宋代的欧阳修等人继续韩柳的道路,完成了改革,由“唐宋八大家”共同实现的改革,确立了此后文学的语言和文体模式诗:中唐:白居易:原白诗派韩愈:韩孟诗派:险怪孟郊贾岛:郊寒岛瘦李贺(“诗鬼”):写鬼怪、死亡李商隐:朦胧诗宋:以文学、才学:议论为诗(严羽《沧浪诗话》)词:白居易—五代词西蜀:花间词:温庭筠南唐:宋词:李清照第五段:元初—明中叶特点:叙事性:文学开始占主导地位创作主体;地位低下,走向社会下层进行通俗文学的创作,使元曲走向繁荣。

古代文学背诵篇目(先秦-秦汉)

古代文学背诵篇目(先秦-秦汉)

古代文学背诵篇目
(一)古代文学教学第一学期(先秦文学——汉代文学)
神话:《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诗经》:《关雎》《蒹葭》《静女》《氓》《君子于役》《伐檀》《硕鼠》《无衣》《采薇》《东山》;
先秦散文:《郑伯克段于焉》《曹刿论战》《召公谏厉王弭谤》《邹忌讽齐王纳谏》《论语·侍坐章》《长沮桀溺耦而耕章》《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庄子·逍遥游》(第一部分)《荀子·劝学》(第一二部分)。

楚辞:《离骚》(第一部分)《湘夫人》《橘颂》。

《史记》:《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之死:项王军壁垓下)《魏公子列传》(请侯生:魏有隐士曰侯嬴)。

汉代诗歌: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陌上桑》《有所思》《上邪》《江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战城南》。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明月皎月光》。

刘邦《大风歌》、项羽《垓下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3)《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讲1.概述先秦文学的进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进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进展的历史时期。

第二章神话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要紧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事情怎么?2.《诗经》是怎么分类与编排的?3.汉代的传《诗》的事情怎么?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讲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挑选两篇举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妨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要紧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挑选《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举行分析。

7.《国语》的要紧艺术特点有哪些?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挑选《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举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明白。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啥是“三表法”?5.《老子》散文的艺术特点要紧有哪些?6.谈谈你对老庄思想基本精神的明白。

7.以《逍遥游》为例,谈谈《庄子》散文的要紧艺术特点。

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和秦汉文学)

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和秦汉文学)

1、先秦文学的基本特征ⓐ应用性与现实性(诗乐舞结合)ⓑ原创性与经典型ⓒ地域性(〈<庄子〉〉是南方文化的代表)2、上古神话的主题:自然神话,创世神话,英雄神话3、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步是个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词。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园钱6世纪。

●诗经的采集:采诗说,汉代人认为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献诗说,贵族、士大夫,针对朝廷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批评;●删诗说4、风: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共160篇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容诗乐舞合一,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5、今文三家诗: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盛行于世,今本《诗经》就死“毛诗”。

6、诗经的思想主题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诗、燕飨诗、征役诗、怀人诗闺怨诗、婚恋诗、弃妇诗、怨刺诗7、诗经的艺术成就原创性和经典性艺术创造有ⓐ、赋比兴的成功应用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铺陈直叙.赋法可叙事、写景、抒情、如《豳风。

七月》《卫风.氓》《郑风.溱洧》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和拟人。

比喻形式多种多样,有明喻、暗喻、正喻、反喻、借喻、博喻。

如《卫风。

硕人》《大雅.常武》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所谓兴,是指借助某种个别的、具体的物象或事项,通过类比联想,以借助起兴或托物起情来阐明特定情感意志的艺术表现手法。

ⓑ、重章叠句7、兴的三种情况:①、起协韵起头的作用,与下文在内容上无关.如《小雅。

鸳鸯》《秦风。

黄鸟》②、起渲染环境、烘托环境的作用《郑风。

风雨》③、具有比喻和象征的含义,并与全诗意境融为一体《周南。

桃夭》桃花具有原创性;《秦风。

蒹葭》以景衬情和叙事言情,凄婉朦脓的意境8、诗经语言特点①、准确生动精炼,丰富多彩,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运用的相当精确②、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和音乐美③、或刻画形态,或模拟声音,或形容色彩,或表示内心活动,都能以少总多,情貌无疑9、诗经的艺术贡献⒈开创了古代抒情诗的优良传统;⒉“风雅精神,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意识、道德意识⒊比兴艺术传统:“比兴是中国艺术的纲领,比兴手法的运用,形成了我过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总之,诗经“牢笼千载,衣被后世”,不愧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荣典范先秦历史散文的前奏㈠、甲骨卜辞,记事简单,是先秦历史散文的源头㈡、《易》卦爻辞,内容上有传说、歌谣、格言、寓言,形式上多韵散结合,有叙事描写形容比喻象征㈢、铜器铭文,商代铭文记事简单,大都是族徽、图像、人名等㈣、尚书,“上古帝王之书”,古代历史文献汇编:虞、夏、商、周之书,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某些作品由简到繁,说理日趋细密,逐步具备了完备的篇章;运用一些修辞手段,使说理带有一定的形象性㈤、《春秋》第一部编年史:讲究春秋笔法或微言大义,于中“寓褒贬,劝善恶"。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105 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诗经》学史上有“三家诗”、“四家诗”之说。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的艺术成就:赋、比、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4、《诗经》的作品:《氓》是一首弃妇诗,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全过程。

此诗结构完整,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赋比兴手法运用巧妙。

《黍离》抒情、议论、描写有机结合,寓深沉的亡国之痛于平实简介的语言之中,描绘了一个充满忧患意识且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

《君子于役》是一首思妇诗,白描是其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蒹葭》是一首情歌,托物比兴,情景交融的手法,虚实相间的手的关于农业生产情况的记录,也是国风最长的一篇。

此篇反映了当时阶级社会的压迫与剥削,是周代社会的风俗画。

以时令顺序来描写奴隶劳动与生活,适用对比描写,表现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对立,语言朴实,多用连绵词,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感。

5、“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

《楚辞》一书由西汉末年刘向所编。

王逸的《楚辞章句》是最早的注本。

6、《汉书。

艺文志》记载屈原作品25篇。

王逸认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为屈原所作。

《九歌》包括十一篇作品。

7、屈宋是屈原和宋玉并称。

8、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

此诗表达了屈原对“美政”即进步理想的追求,表现了屈原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光辉峻洁的伟大人格,洋溢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篇幅宏大,内容丰富,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和比兴手法,表现出浓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形式上也有重大突破。

9、《哀郢》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

通过哀悼郢都陷落,抒发忧国忧民情怀,揭示国运垂危的原因。

纪实与抒情相结合,深邃凄怆的情感抒发。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一)先秦文学1.绪论●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文学的形态●作者的流变●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2.上古神话●神话定义《山海经》●神话分类●民族精神●思维特征●神话历史化●对后世文学影响3.诗经●名词解释:风雅颂,三家诗词●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现实精神●艺术特点赋比兴,四言为主,语言生动●地位影响4.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尚书春秋春秋笔法●左传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的艺术特色●感情色彩●叙事手法●描写人物●言近旨远●国语文学特色●战国策文学成就●对后世文学影响5.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论语老子孟子●墨子庄子过渡●荀子韩非子成熟●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论辩缜密●气势浩然●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寓言为主(三言:寓言,重言,卮言)●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形象诙诡●语言诗意●后世影响传统文化源泉,散文创作典范,语言艺术成功6.屈原与楚辞●文化政治背景●楚辞离骚艺术成就●屈原其他作品九歌天问等●楚辞流变,后世影响(二)秦汉文学1.绪论●汉代作家群体生成●汉代文学基本态势●文学经学双向互动●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和分期2.秦及西汉散文●吕氏春秋●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淮南子》及其他散文3.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骚体赋及“九体”●枚乘和“七体” 梁园文人群体●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艺术特色●扬雄四赋●西汉其他赋家4.司马迁与《史记》●发愤著书说与《史记》“三家注”●史记的叙事艺术●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历史因果●条理清晰●人物刻画●人物广泛●共性和个性结合●多维透视法●旁见侧出法(互见法)●风格特征●画面宏阔●浓郁悲剧气氛●传奇色彩●雄深雅健●地位和影响5.两汉乐府诗●乐府诗与《乐府诗集》●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贫富悬殊男女爱情乐生恶死●叙事手法●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详略得当●题材丰富●人物栩栩如生●诗体演变6.东汉辞赋●班固张衡的京都赋●《两都赋》的艺术成就●《二京赋》的艺术上的突破●《两》《二》之辩●述行赋和抒情小赋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7.《汉书》及东汉散文●《汉书》的艺术成就史记与汉书之辨●《吴越春秋》●论衡和潜夫论8.东汉文人诗●班固张衡秦嘉的诗●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绪论●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独立门类●体裁区分●追求审美特性●乱世文人命运●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门阀制度和其文学创作——不平之意,文学家族,强调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玄学对文学的渗透——魏晋玄学魏晋风流●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想象世界的丰富●故事性的加强●反切产生和四声的发现●词汇的扩大●文学观念的多样化●发展历程●建安风政治理想人生短暂强烈个性悲剧色彩●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太康诗风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西晋末陶渊明田园诗●晋宋之间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南北朝文学●四声发现永明体●文学集团宫体诗●南方清绮北方质朴南北文风交流●鲍照七言乐府诗南北朝民歌●地位●新变●自觉阶段个性化●玄学兴起佛教传入新因素●语言形式美的发现●文体发展●五言古诗继承传统并发展到鼎盛●骈文兴起汉语语言形式美的文体●抒情小赋增加骈文成分●七言古诗发展确立●民歌新鲜气息加入●小说初具规模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2.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文学●曹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末实录+雄心壮志●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深刻真实感慨深沉●语言古朴率真笔力雄健悲凉之中有跌宕慷慨之气●曹丕(典论论文)诗歌新变●个人情感的抒发●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和艺术风格的形成●邺下文人集团●曹植诗歌艺术特色●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体现诗经哀而不伤的典雅,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继承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古诗十九首的温丽悲远●对五言诗发展作出贡献●建安七子●王粲刘桢蔡琰《悲愤诗》●时代特征●政治理想高昂——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哀叹人生短暂功名未立or努力突破天命限制追求更高人生价值●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正始诗歌●阮籍《咏怀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嵇康——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两晋诗坛●太康诗风●拟古追求形式技巧和繁缛诗风大量排偶●繁缛表现●语言华丽藻饰●描写繁复●句式散行趋骈偶●左思《咏史诗》寒室之不平和对士族的蔑视抗争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郭璞游仙诗寄托仕宦失意壮志未酬抒发苦闷情怀“始变永嘉平淡之体”●《兰亭集》预示山水诗的兴起●东晋玄言诗玄释合流心隐适意理过其辞淡乎寡味3.陶渊明●儒家入世精神重道德修养老庄思想影响讲求实际安贫乐道崇尚自然●诗歌●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出仕与归隐●行役诗●赠答诗●其他发挥哲理形影神训诫儿子●艺术成就●自然总体特征自然流露一片神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历久弥淳的诗味●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礼为统摄四者浑融一体●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节奏舒缓沉稳●散文辞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4.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反映水乡景物市井风情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柔美细腻五言四句●北朝民歌——反映生活各个方面质朴无华直抒胸臆刚健豪放四言七言杂言5.诗风转变●谢灵运山水诗●先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谓●情必极貌以写物尚巧似注重写实性细致观察敏锐感受精心细致的刻画●新奇语多生撰●鲍照●内容●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被压迫被压抑的痛苦对门阀社会的不满与抗争●边塞战争征夫生活慷慨不平●描写游子思妇哀怨凄怆●统治者横征暴敛百姓疾苦●艺术特色●抒发寒门强烈呼声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难以抑制的怨愤●汉魏乐府和民歌营养句式长短参差●笔力酣畅淋漓风格奇矫凌厉●山水诗以五言为主风格深秀幽奇严整厚重6.永明体和齐梁诗坛●永明体八病●谢朓诗歌艺术成就●永明声律运用音调和谐流畅朗朗上口●融裁警句对仗工整清新隽永新体诗●语言清新情致含蓄南朝民歌气息耐人寻味●沈约清怨王融构思含蓄有韵致何逊对游宦生活的厌倦羁旅乡愁阴铿离愁别绪羁旅思乡江上景色●齐梁诗人集团——萧子良竟陵八友萧统《文选》萧纲宫体诗●宫体诗——描写女性咏物无寄托发展吴歌西曲艺术形式继续永明体艺术探索(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情景交融风格清新流丽)7.南朝文风北渐——徐庾体:梁朝徐擒庾信父子置身东宫创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转拘声韵“弥尚丽靡” 后期”华实相扶,情文兼至“ 庾信”穷南北之胜“8.辞赋骈文散文●魏晋文坛——重”气质“”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应用文抒情小赋论辩文●南朝美文●元嘉三大家●谢灵运山水为题材山居赋长溪赋●颜延之骈文典丽缜密●鲍照以奇峭之风运骈丽之辞登大雷岸与妹书芜城赋●水经注洛阳珈蓝记9.小说●笔记体小说文言小说——志人志怪●世说新语文学成就●记言玄远冷隽记行高简瑰奇●独特言谈举止写出独特性格●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对比夸张语言●语言简约含蓄幽默机智●影响深远。

简述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然后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几个时期的发展,形成了具有独特风貌和特点的中国古典文学体系。

以下是正文和拓展: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初创时期,主要文学作品有《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代到春秋时期的采集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反映了周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以浪漫主义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楚国的爱国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红楼梦》,它是清朝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生活描写和爱情悲剧,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人情世故和家族纷争。

此外,还有《史记》、《汉书》等经典作品。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的繁荣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

著名的文学家有陶渊明、谢灵运、鲍照、王协、谢混、宗懔等人,他们的作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此外,还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文学作品。

4. 唐宋元明清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些时期的作品有高超的文学技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文学流派。

著名的文学家有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陆游、杨万里等人,他们的作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此外,还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经典作品。

先秦两汉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 志与!不知周也。俄然 觉,则蘧蘧然周也。不 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
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
蝶,则必有分矣。此之 谓物化。
庄周梦蝶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 “至德之世,同与群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日 出而作,日落而息”,“出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 成群,草木遂长。”(《马蹄》)
的歌颂,也有对政治腐败的揭露;从形式上说,既有类似《诗经》的诗体
赋,也有类似楚辞的骚体赋,还有汉代发展起来的散体赋;从作家和作品 看,汉代辞赋作家有300多人,比较杰出的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
衡等等,汉代辞赋的作品有3000多篇,形成了汉代文学史上独特的景观。
汉朝的政论哲理散文已趋于成熟。比较杰出的政论散文作家有贾谊、晁
《庄子》一书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 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著,外、杂多为门人所著,不完全代表庄
子的思想。
《庄子》一书文学性很强,不仅结构灵活,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 义色彩,而且时常借用寓言的形式来表达,寓抽象的道理于形象之中,
有着浓郁的诗意和开阔的意境,给后世诗人和小说家以无穷的启发
彪》,王粲的《七哀诗》和《登楼赋》等。
第二节 先秦两汉文学成就
一、《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作305篇。因所配乐曲
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诗歌总集(前 11 世
纪-前6世纪) ,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共305篇。至汉代, 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 诗(周初)——诗三百(春秋)——诗经(西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
《国语》

《左传》


《左传》的书名、作者及成书年代。 《左传》的编写体例、记事起迄年限及主要内容。 《左传》与《春秋》的关系,《春秋》三传。 《左传》的进步思想倾向:民本思想、揭露春秋 社会中落后反动的人与事,、赞扬有所作为的进 步政治家和保家卫国于民有利的事业。 《左传》的艺术的成就:叙事详密精彩,善于描 写战争,人物形象生动,行人辞令高妙,语言简 洁含蓄,富于文采。
参考书目

精读作品篇目: 《尚书· 无逸》 阅读作品篇目: 《尚书· 盘庚》、《秦誓》 阅读参考书:
马雍《尚书史话》,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 江灏、钱宗武译注《今古文尚书全译》,贵州人民 出版社1990年出版。 杜预《春秋左传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 版。
第三节 《左传》与《国语》
《尚书》



周代以前的中国历史文献汇编 四部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特点:质木古朴、佶屈聱牙 标志着古代散文的成熟 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春秋》



“春秋”本是各诸侯国史书的通称。 今本《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相传经过孔子修订。 《春秋》纪年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 公十四年(前481)。 春秋笔法:记事简略,体例、用词、叙事严 谨;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表现出孔子“尊 王攘夷”、“正名定分”的思想;秉笔直书, 不虚美,不隐恶。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




创作方法:写实主义 艺术表现手法 :赋、比、兴 句法结构:以四言为主 章法结构 :重章叠唱 语言形式 :双声叠韵 《诗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参考书目

精读作品篇目
阅读作品篇目 阅读参考书目


精读作品篇目
《关雎》、《卷耳》、《芣苢》、《静女》、 《氓》、《君子于役》、《将仲子》、 《溱洧》、《伐檀》、《硕鼠》、《蒹 葭》、《无衣》、《七月》、《东山》、 《采薇》、《生民》、《载芟》

《国语》:
《骊姬谮杀太子申生》、《勾践灭吴》
阅读参考书目




曲世积等《先秦史传文译释》,黑龙江人 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徐中舒《左传选》,中华书局1963年出版 杜预《春秋左传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年出版 韦昭注,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校点 《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
第四节 《战国策》

《战国策》的性质、书名和主要内容 《战国策》的编定、体例、卷数 《战国策》的思想倾向:
反映战国纵横家的思想面貌,重视士的作用,崇实尚利, 进取有为的价值观,爱民重民的思想、救危扶困的行为和 对统治者恶行的揭露批判。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辩丽恣肆的文风,善用比喻和寓言,夸张渲染,善于刻画 人物形象。
《战国策》的思想

当此之时,……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 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是以苏秦、 张仪、公孙衍、陈轸,代、厉之属,生从横 短长之说,左右倾侧。苏秦为从,张仪为横; 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 轻。……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策谋者, 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故。其谋扶急 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国教,化兵 戈,亦救急之势也。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 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 亦可喜,皆可观。(刘向《战国策书录》)

历史朝代
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夏-商-周-秦
先秦的思想文化概况

巫文化 史文化
周公制礼 百家争鸣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 之子,因封地在周,称周 公,后封鲁国,但未到鲁 即封。西周初年的政 治家,制礼作乐,建立了 周代的典章制度。
先秦文学概况


原始歌谣与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先秦文学的主体是诗歌和散文 文史哲融为一体的综合形态 与现实政治和社会人生紧密结合 先秦文学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二节 诗经的主要内容




宗庙祭祀诗 周民族史诗 农事诗 战争徭役诗 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 燕飨诗
《周南.关雎》

集评集说 (美后妃之德说)《关雎》,后妃之德也。 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 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乐得淑女以配 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 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 也。(《毛诗序》)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的结集与流传
第二节 诗经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 参考书目



第一节 诗经的结集与流传


《诗经》释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 《诗经》的收集与编定:采诗说、献诗说、 删诗说 《诗经》的构成、分类:风、雅、颂 《诗经》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地域 《诗经》的作者 《诗经》的流传:鲁、齐、韩、毛四家诗
《左传》的思想

3.师旷侍于晋侯。晋侯曰:“卫人出其君, 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良 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 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 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 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 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 将安用之?弗去何为?……”(襄公十四年)
第一章 上古文学

第一节 艺术的起源与原始诗歌 第二节 上古神话 参考书目


第一节 艺术的起源与原始诗歌


巫术说 模仿说 游戏说 心灵表现说 劳动说
第二节 上古神话



神话的原始形态和文献记载 我国神话不发达的原因 神话的群体性、部族性、地域性和发展 过程 我国现有神话的主要内容


阅读参考书目







亚里士多德《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出版。 (俄)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 (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7年出版。 邓福星《艺术前的艺术》,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 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 袁珂《神话选译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 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出版。 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 版。 陶阳、钟秀《中国创世神话》,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出版。
中国文学史
先秦秦汉文学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古代文学教研室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绪 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上古文学 《诗经》 先秦历史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 屈原与楚辞
绪 论

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

先秦的思想文化概况 先秦文学概况

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

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封建领主制社会 古国时期-邦国时期-帝国时期(秦)
《左传》的思想

9.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 “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 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 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医 于秦。……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 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 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 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 为殉。
《左传》的思想

6.公曰:“国胜君亡,非祸而何?”(逢滑) 对曰“……臣闻国之将兴也,视民如伤, 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 也。楚虽无德,亦不艾杀其民。吴日敝于 兵,暴骨如莽,而未见德焉。天其或者正 训楚也!祸之适吴,其何日之有?”(哀 公元年)
《左传》的思想


7.(子产)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 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 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 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襄公三十年) 8.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 爱也。”(昭公二十年)
阅读作品篇目
《汉广》、《击鼓》、《谷风》、《柏舟》、 《载驰》、《伯兮》、《黍离》、《褰 裳》、《风雨》、《子衿》、《鸡鸣》、 《陟岵》、《鸱鸮》、《鹿鸣》、《何草 不黄》、《无羊》、《大车》、《北山》、 《节南山》、《雨无正》、《绵》、 《板》、《抑》、《良耜》
阅读参考书目

《左传》的思想

பைடு நூலகம்
4.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 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 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 其手,问其故而患之。……乙丑,赵穿攻 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宣公二年)
《左传》的思想

5.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 “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 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论执政之善否。其所 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 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 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 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襄公 十四年)

后羿射日
参考书目

精读作品篇目

阅读作品篇目 阅读参考书目

精读作品篇目

鲧禹治水(《山海经· 海内经》)
黄帝擒蚩尤(《山海经· 大荒北经》) 女娲补天(《淮南子· 览冥训》) 后羿射日(《淮南子· 本经训》)



阅读作品篇目

精卫填海(《山海经· 北山经》)
夸夫逐日(《山海经· 大荒北经》) 共工怒触不周之山(《淮南子· 天文训》)
《左传》的思想

10.楚人献鼋(yuán)于郑灵公。公子宋 (子公)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 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 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 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 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 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 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zèn)子 家。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